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
放线菌的观察
霉菌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 孢子。
特化的营养菌丝:吸取养料: 假根、吸器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其孢子的形态特征是分类的
重要依据。例如:青霉的繁殖菌丝无顶囊,经多次分枝,产生几
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青色分生孢子,孢子
四、实验报告
1、绘图并说明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绘图并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形态特征。 (1) 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菌落颜色及特征。
(2) 绘制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个体形态图,并 注明各部位名称。
五、思考题
1、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所观察的几 种霉菌? 2、在平皿培养微生物时,为何要将平板倒置? 3、 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 生菌丝?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观察和掌握放线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及其特征。
2.了解几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以链霉 属为例: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细(<1μm,与细菌相似)。 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当其 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 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 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又称基质菌丝、 营养菌丝或一级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 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 或称二级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 (spore-bearing mycelium),并通过横割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 分生孢子(conidia,spore)。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孢子丝依 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钩状、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 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 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观察常见几种霉菌的菌丝形态2、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形态二、实验原理霉菌是由许多较之在一起的菌丝体构成。
在超市的条件下,霉菌可以生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
单个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有的霉菌其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分割为多细胞,成为有隔菌丝。
有点霉菌,其菌丝没有横隔膜,称为无隔菌丝。
菌丝的直径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较疏松,其疏松程度不等,颜色各异。
菌丝体经制片后可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观察。
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横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种类及着生方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1)菌种: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2)仪器: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实验步骤根据需要可以取出各种霉菌载玻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高倍镜,绘制霉菌的形态,记录各种霉菌的形态特征。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表格:四种霉菌的形态特征六、实验心得1•观察根霉时,注意观察其菌丝有无横隔、假根、孢子囊柄、孢子囊、囊轴、囊托、孢子囊孢子及厚垣孢子。
2•观察毛霉时,注意观察其菌丝无横隔、孢子囊柄、囊轴、孢子囊孢子及后垣孢子。
3•观察曲霉时,注意观察其菌丝有横隔、足细胞、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形状、层数及着生情况)、分生孢子。
4•观察青霉时,注意观察其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帚状枝(小梗的轮数及对称性)、分生孢子七、实验考核表2实验成绩自评及组评成绩表八、实验纪实青霉4*10 青霉10*10青霉40*10 毛霉4*10毛霉10*10 毛霉40*10曲霉4*10 曲霉10*10曲霉40*10 根霉4*10根霉10*10 根霉40*10。
霉菌的形态观察
图3 青霉菌观察结果示意图
图4 毛霉菌观察结果示意图
2. 表格总结:
菌种
形态特征
根霉
菌丝无隔的单细胞,生长迅速。有匍匐菌丝和假根,假根着生处有直立的向上孢子囊梗,其顶端膨大成孢子束(囊),孢子束(囊)底部有半球形囊轴。
毛霉
菌丝无隔、多核,无假根或匍匐菌丝,分枝少或不分枝。
曲霉菌丝有隔膜,为多细胞霉菌。在幼小而活力旺盛时,菌丝体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顶囊,一般呈球形。项囊表面长满一层或两层辐射状小梗(初生小梗与次生小梗)。最上层小梗瓶状,顶端着生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以上几部分结构合称为"孢子穗"。
孢子呈绿、黄、橙、褐、黑等颜色。这些都是菌种鉴定的依据。分生孢子梗生于足细胞上,并通过足细胞与营养菌丝相连。曲霉孢子穗的形态,包括分生孢子梗的长度、顶囊的形状、小梗着生是单轮还是双轮,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结构及颜色等,都是菌种鉴定的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本实验采用毛霉、青霉,曲霉,根霉四种常见的霉菌作为菌种进行观察。
毛霉是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毛霉目毛霉科真菌中的一个大属。以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繁殖。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不产生定形菌落。菌丝体上直接生出单生、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的孢囊梗。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内有形状各异的囊轴,但无囊托。孢子成熟后孢子囊即破裂并释放孢子。有性生殖借异宗配合或同宗配合,形成一个接合孢子。
2.培养基及装置的灭菌
a)灭菌准备
制作八个平皿,在每个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四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再与两个空平皿一起用牛皮纸包好;在100mL锥形瓶中用甘油配制20%的甘油,加塞包好;最后取10mL移液管两支用牛皮纸包好。
微生物学 实验5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
一、实验目的
霉菌的形态观察
(1)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 (2) 观察根霉、青霉、曲霉的形态构造及无 性孢子。
(3)学习并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
二、实验原理
霉菌为真核微生物,菌丝较粗大,有分枝或不 分枝的。菌丝体为无色透明或暗褐色至黑色,或呈 现鲜艳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菌丝皆呈管状。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为绒毛状或棉絮状。一些较 高等的霉菌丝状管道中皆有横隔,将菌丝隔成许多 细胞。霉菌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分散, 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兰染色液。该染色 液①可使细胞不变形;②具有防腐杀菌作用;④不 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⑤溶液本身呈蓝色,有 一定的染色效果。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黑曲霉、青霉、黑根霉。
2. 其他 显微镜、培养箱、养皿、乳酸 石炭酸棉蓝染色液、载玻片、盖玻片、 无菌水、接种环、接种钩、解剖针、酒 精灯、火柴、滤纸、玻璃铅笔等。
四、操作方法
(一)制片观察法(水浸片法制作标本片)
(1) 在一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兰 染色液;按无菌操作,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带有 孢子的霉菌菌丝于染色液中(注:挑取带有颜 色的菌丝),再细心地把菌丝挑散开,然后用 盖玻片盖上(注:不要产生气泡)。 (2)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霉菌菌丝的形态(观察 菌丝有无隔膜、假根、匍匐枝、足细胞;以及 无性或有性孢子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
显微形态:菌丝体无隔,有 假根和匍匐枝,其中,匍匐 黑根霉(匍枝根霉) 枝无色,假根发达呈褐色。 孢子囊簇生呈黑色或褐色, 菌落:初期白色,老熟 可形成球状接合孢子。 后灰褐色
根霉
孢子囊
匍匐枝 假根 接合孢子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黑曲霉
曲霉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测微与计数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2.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4.总结并掌握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1. 霉菌定义及用途⏹霉菌不是真菌分类中的名词,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食品的关系密切,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的一种微生物,如早期进行的酱和酱油的制作等。
⏹霉菌也可以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霉菌特征⏹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3-10u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3.霉菌的菌落⏹松: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较长,菌丝体疏松,因而形成的菌落也比较疏松,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大:菌落形态较大,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时会长满整个培养皿;⏹干:外观干燥,不透明;⏹挑: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颜色:由于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颜色不同,不同的霉菌菌落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颜色常不一致。
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特征可能有所不同。
但同一种霉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和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特征相对稳定。
菌落特征是霉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4、霉菌的菌丝形态⏹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的宽度一般为3-10μm,比放线菌菌丝宽很多倍,其菌可伸长并产生分枝。
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一部分菌丝存在于培养基质中吸收营养,称为基内菌线或营养菌丝。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霉菌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直接制片观察法: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法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淀粉琼脂培养基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三、材料及器材1. 菌种:毛霉、根霉、青霉、曲霉的培养物。
2. 培养基:马铃薯琼脂或察氏琼脂培养基。
3. 溶液和试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4. 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镊子,50%乙醇,20%的甘油以及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直接制片观察法在载玻片上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边缘处挑取少量已产孢子的霉菌菌丝,先置于50%乙醇中浸一下以洗去脱落的孢子,再放在载玻片上的染液中,用解剖针小心地将菌丝分散开。
盖上盖玻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高倍镜观察。
2.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1)琼脂块的制作。
取已灭菌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6mL~7mL注入另一灭菌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
用解剖刀切成0.5 cm2~1cm2的琼脂块,并将其移至培养室中的载玻片上。
(2)接种。
用尖细的接种针挑取很少量的孢子接种于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
接种量要少,尽可能将分散的孢子接种在琼脂块边缘上,否则培养后菌丝过于稠密影响观察。
(3)培养。
先在平皿的滤纸上加3mL~5mL灭菌的20%甘油,盖上皿盖,28℃培养。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 了解常见霉菌(青霉、曲霉、根霉、毛霉)的基本形态特征;3. 熟练运用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霉菌属于真菌的一种,其菌丝体由多个菌丝组成,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本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观察霉菌的形态。
三、实验器材1. 菌种:青霉、曲霉、根霉、毛霉培养2-5d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2. 培养基:土豆琼脂培养基;3. 溶液或试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4. 其他: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菌落特征:观察青霉、曲霉、根霉、毛霉平板中的菌落,描述其菌落特征,注意菌落形态的大小、菌丝的高矮、生长密度、孢子等。
2. 制片:取少量霉菌菌落,用无菌接种针挑取菌丝,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玻片。
3. 显微镜观察:a. 低倍镜观察:观察菌丝的形态、颜色、排列等特征;b. 高倍镜观察:观察菌丝的横切面、孢子等特征。
4. 记录并分析结果:将观察到的菌丝形态、颜色、排列等特征与教材中常见霉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所观察到的霉菌种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青霉:菌丝呈灰绿色,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蓝绿色。
2. 曲霉:菌丝呈黄色或绿色,分生孢子梗呈放射状排列,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绿色。
3. 根霉:菌丝呈白色,有明显的假根,分生孢子梗呈直角分叉,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绿色。
4. 毛霉: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分生孢子梗呈螺旋状排列,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绿色。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青霉、曲霉、根霉、毛霉的形态特征,并学会了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实验五 霉菌的形态观察讲解
8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
9
实验原理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
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枝的丝状体。其个体比细菌和放线 菌大得多,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 定阶段又可分化出繁殖菌丝。不同霉菌的繁殖菌丝可以形 成不同的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 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20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
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 1.倒平板要厚一些,接种时划线要密。且不能 将培养基划破。
二. 2.插片时要有一定角度(45度)并与划线垂直。 三. 3.放玻璃纸时,使玻璃纸紧贴培养基表面,不
留空隙。 四. 4.扦片时要等到盖玻片完全冷却后在扦入培养
基中。
21
实验结果示意图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
6片,用旧报纸隔层叠好灭菌(每小组)
三.灭菌条件:121℃、30min
13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
一.3.倒平板
1. 每组倒2个马丁氏平板
二.4.扦片法
1. 接种:每小组用连续划线法接种青霉菌介入 一个马丁氏平板中
2. 扦片:将灭菌的盖玻片垂直菌线以45度角插 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 1/3(6片)
4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
一. 霉菌是由许多交织在一起的菌丝体构成。在潮 湿条件下生长繁殖,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 网状的菌丝体,并在形态及功能上分化成多种 特化结构。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有的 有横隔将菌丝分割为多细胞(如青霉、曲霉), 有的菌丝没有横隔(如毛霉、根霉)。
二.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 得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 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容 易飞散。
霉菌的形态观察
按分化程度分:
营养菌丝(基内菌丝):伸 入到培养基内部,以吸收养 分为主的菌丝。
气生菌丝:向空中生长的菌 丝.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可 分化成繁殖菌丝.
霉菌的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 许多分枝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菌丝体。 菌丝是中空管状结构,直径约2-10µm。 霉菌菌丝类型: 按形态分:
▪ 无隔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
细胞质内含多个核。
▪ 其生长表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核的增多。
▪ 这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 有隔菌丝 ▪ 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
三、实验原理
霉菌:真核生物,菌丝较粗大,有分枝或不 分枝的。菌丝体为无色透明或暗褐色至黑色, 或呈现鲜艳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菌 丝皆呈管状。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为绒毛 状或棉絮状。一些较高等的霉菌丝状管道中 皆有横隔,由横格状菌丝隔成许多细胞。细 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分散,所以 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该染 色液使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杀菌作用,且 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溶液本身呈蓝 色,有一定的染色效果。
2、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高倍镜。
五、实验结果
1、绘出三种霉菌中任意两种的个体形态图,并 注明各部分名称
2、列表描述三种霉菌的菌落形态
菌 菌落状态 颜色 表面形态 边缘 干湿状况
名 (蔓延/局限)
(疏松/紧 (整齐/
密)/(棉 放射状)
絮状/毡状/
绒毛状)
三、霉菌的繁殖
菌丝片段
繁殖方式
无性孢子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在显微镜下一般气丝在上,基丝在 下,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有的放线菌 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 本实验采用插片法来观察放线菌的菌丝形 态。
2.酵母菌:酵母的菌落形态与细菌的相仿, 由于酵菌细胞比细菌的大,细胞内有许多分化 的细胞品,细胞间隙含水量较少,不能运动, 帮菌落较大、较厚,外观较稠和、不透明,菌 落颜色多为乳白色或矿烛色。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 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 形态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形态 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孢子繁 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分布 于含水量低、有机质丰富的微碱性土壤中。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形成干燥、不透 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 的菌落。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 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 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1. 放线菌形态观察: A. 用接种铲或解剖刀将平板上的菌苔连同培 养基切下一小块,菌面朝上放在一载玻片上。 B. 另取一洁净载玻片置火焰上微热后,盖在 菌苔上,轻轻按压,使培养物(气丝、孢丝或 孢子)粘附在后一块载玻片中央,有印迹的一 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 C. 用番红染液覆盖印迹,染色约1min后水洗 D. 干后用油镜观察
3. 霉菌的形态观察: A. 先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 B. 然后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0.1%的美蓝染液; C. 用解剖针或镊子从霉菌菌落底部小心挑取少 量已经产孢子的霉菌菌丝; D. 放在载玻片上的染液中 E. 盖上盖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 高倍镜。
霉菌的形态观察
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同组者:霉菌的形态观察一. 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马铃薯培养基(PDA)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了解并掌握四类霉菌(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的基本形态。
二.实验原理1.霉菌霉菌是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其菌丝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本实验采用毛霉、青霉,曲霉,根霉四种常见的霉菌作为菌种进行观察。
2.小室培养法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沿琼脂边缘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1.菌种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毛霉( Mucor sp. )和根霉(Rhizopus sp.)培养48h的马铃薯琼脂(PDA)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及试剂马铃薯琼脂(PDA),20%甘油(无菌),乙醇。
3.仪器及其它用品无菌操作台,解剖刀,镊子,无菌吸管,U型玻璃棒,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绸布,酒精灯,载玻片,接种针,培养皿等。
四.操作步骤1. 培养基的配制按附录所示配方称取PDA各组分,先将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称取20g煮沸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同组者:20min,然后先用1层纱布滤去未溶解的固体,再用6层纱布过滤,将滤液体积用无菌水调至100mL,然后再加入糖及琼脂,加塞后用牛皮纸包好,准备灭菌。
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6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三种:1. 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染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2.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就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培养物。
3.玻璃纸培养观察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霉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霉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
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既能保持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本次试验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即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三、器材1、菌种: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培养2-5d的马铃薯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土豆琼脂培养基。
3、溶液或试剂:蒸馏水。
4、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U形玻棒,解剖针,解剖刀,镊子,95%乙醇以及显微镜等。
霉菌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 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3. 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霉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长繁殖。
霉菌的生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温度和湿度是两个重要的非生物因素。
本实验通过观察霉菌的形态,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霉菌样品(曲霉、青霉、根霉等)- 馒头(或面包)- 洁净的食品袋- 温度计- 湿度计- 显微镜- 玻璃培养皿- 纱布2. 实验仪器:- 温度计- 湿度计- 显微镜- 玻璃培养皿- 纱布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霉菌形态(1)将霉菌样品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霉菌的菌丝、孢子等形态特征;(2)记录不同种类霉菌的形态特征。
2.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1)将馒头分别放入温度为5℃、15℃、25℃、35℃的玻璃培养皿中,每个温度下放置两个馒头;(2)每天观察馒头上的霉菌生长情况,记录霉菌生长速度、菌丝长度、孢子数量等;(3)对比不同温度下霉菌的生长情况。
3. 探究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1)将馒头分别放入湿度为30%、50%、70%、90%的玻璃培养皿中,每个湿度下放置两个馒头;(2)每天观察馒头上的霉菌生长情况,记录霉菌生长速度、菌丝长度、孢子数量等;(3)对比不同湿度下霉菌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霉菌形态观察结果(1)曲霉:菌丝白色,有分支,产生黑色孢子;(2)青霉:菌丝蓝色,有分支,产生蓝色孢子;(3)根霉:菌丝白色,有分支,产生白色孢子。
2. 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1)在低温条件下(5℃),霉菌生长速度较慢,菌丝长度较短,孢子数量较少;(2)在适宜温度条件下(25℃),霉菌生长速度较快,菌丝长度较长,孢子数量较多;(3)在高温条件下(35℃),霉菌生长速度较快,但菌丝长度较短,孢子数量较少。
3. 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1)在低湿度条件下(30%),霉菌生长速度较慢,菌丝长度较短,孢子数量较少;(2)在适宜湿度条件下(70%),霉菌生长速度较快,菌丝长度较长,孢子数量较多;(3)在高湿度条件下(90%),霉菌生长速度较快,但菌丝长度较短,孢子数量较少。
霉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讲解
实验五霉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2.掌握常用的霉菌制片方法二、基本原理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其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常用载玻片观察,此法是接种霉菌孢子于载玻片上的适宜培养基上,培养后用显微镜观察。
此外,为了得到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状态的霉菌形态还可利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进行观察。
此法是利用玻璃纸的半透膜特性及透光性,将霉菌生长在覆盖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然后将长菌的玻璃纸剪取一小片,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三、器材曲霉(Aspergillus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毛霉(Mucor sp.);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20%甘油,查氏培养基平板,马铃薯培养基;无菌吸管,载玻片,盖玻片,U形棒,解剖刀,玻璃纸,滤纸等。
四、操作步骤1.一般观察法于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置染色液中,再细心地将菌丝挑散开,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
2.载玻片观察法(1)将略小于培养皿底内径的滤纸放入皿内,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将二个盖玻片分别斜立在载玻片的两端,盖上皿盖,把数套(根据需要而定)如此装置的培养皿叠起,包扎好,用1.05kg/cm2,121.3℃灭菌20分钟或干热灭菌,备用。
(2)将6—7ml灭菌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倒入直径为9cm的灭菌平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解剖刀切成0.5—1cm2的琼脂块,用刀尖铲起琼脂块放在已灭菌的培养皿内的载玻片上,每片上放置2块。
实验五、霉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结构特征
根霉
❖产淀粉酶等,用 于甜酒的酿制 ❖生产多种有机酸 ❖转化甾体类物质
曲霉
❖产蛋白酶、淀粉酶等, 用于酱油的酿制 ❖生产多种有机酸 ❖产毒素
青霉
❖生产青霉素 ❖纤维素酶和有机酸等
分生孢子
❖果品、物品腐烂
❖产生毒素
帚
状
小梗
结
梗基
构
分生孢子梗
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
实验内容与要求
1、用湿室培养制片观察青霉形态结构(观察菌丝有无横隔、 分生孢子梗和帚状结构)
2、用简易制片法观察黑曲霉、黑根霉形态结构
黑根霉:观察菌丝有无横隔、孢囊和孢囊孢子、假根、囊托和囊轴。 黑曲霉:观察菌丝有无横隔、分生孢子梗着生位置、足细胞、顶囊、
分生孢子着生位置、分生孢子。
3、装片
实验报告
• 绘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 分析讨论
2、如何保证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可靠性? 选用对数生长期前期的菌种 严格各步操作 设置对照 重复试验
青霉菌丝 的横隔
青霉的分生孢子 穗-帚状结构
丝状微生物的主要制片方法
湿室培养方法(参见p63)
简易制片法——水浸片乳酸石碳酸美蓝染
色法(主要用于霉菌)
为什么?
插片法
印片法 (不适宜于霉菌)
湿室培养方法
实验材料
❖1、黑曲霉、黑根霉平板培养材料 ❖2、青霉湿室培养材料。 ❖3、装片
预习检查
• 关于根霉
– 应用 – 有无隔膜 – 营养菌丝特
无
有或无
丝
的
繁殖方式
无性 孢子
无性和(或) 特
有性孢子
化
形
态
气生菌丝的特化形态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观察霉菌的群落特征(2)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形态(3)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二、实验原理:霉菌是由许多较之在一起的菌丝体构成。
在超市的条件下,霉菌可以生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
单个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有的霉菌其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分割为多细胞,成为有隔菌丝。
有点霉菌,其菌丝没有横隔膜,称为无隔菌丝。
菌丝的直径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较疏松,其疏松程度不等,颜色各异。
菌丝体经制片后可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观察。
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横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种类及着生方式。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大,而且孢子容易飞散,如将菌丝体制与水中易变形,故观察时用浸片法将其置于乳酸石碳酸棉溶液中、菌丝和孢子染成蓝色,保持菌丝体圆形,使细胞不易干燥,并有杀菌作用。
三、实验材料:(1)菌种: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2)时间和溶液:乳酸石炭酸棉溶液(3)仪器和其他物品:显微镜、接种环、载片、擦镜纸等四、实验内容:产黄青霉:顶囊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小梗分生孢子有横隔膜黄曲霉: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小梗分生孢子有横隔膜黑根霉:假根匍匐枝孢子顶囊孢子囊舟孢子囊孢子囊孢子五、实验结果:六、讨论(1)霉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孢子各有几种?无性繁殖——无形孢子: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掷孢子有性繁殖——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2)细菌、放线菌、霉菌菌落特征如何识别?。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目的:1. 观察不同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霉菌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霉菌的常规培养方法,培养出真菌菌株。
实验材料:1. 感染性霉菌(如:麦角菌、白色念珠菌、鼠李糠霉等)。
2. 培养基(如: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配制糖酵母汤等)。
3. 恒温培养箱(28℃)。
4. 显微镜。
5. 盖玻片、载玻片、恒温水浴槽、升级滴管等。
实验步骤:1. 每个菌种需要分别制取接种物,用无菌棉签在菌落上插取的接种物涂于琼脂平板上。
2. 放到恒温箱中,在28℃的环境下孵育。
3. 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形态、菌落颜色及其他特征,如球状、点状、菌丝状等。
4. 取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使用无菌镊子将菌落切取一小块放置在载玻片上。
5. 在玻片上滴入少量的100%甘油,用盖玻片覆盖住,观察微镜下菌落的形态,如直链菌丝、弯曲链菌丝、无菌膜等。
6. 将制做好的预备液取出一滴,放置于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液体涂片法需要先将菌落取出来悬浮在液体中,然后将悬浮液放在载玻片上。
在玻片上先滴上液体悬浮物,再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7. 通过对霉菌形态学的观察,结合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明确不同霉菌菌株的分类。
实验结果:霉菌是一类微生物,主要生长在植物、动物有机物上,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对不同菌株的观察,发现它们各具特色,有些是球状的,有些是菌丝状的,有些则是点状的。
当我们加入甘油后,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细致的形态特征。
观察下来发现,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形态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人们通过对霉菌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对霉菌进行了分类,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不同菌株的形态特征,结合生长情况,对不同霉菌菌株进行了初步分类。
同时本实验也使我们更加了解了霉菌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环境,形态变化等,如今霉菌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如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生物技术等行业,为我们所知的现代科技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实验五微生物数量和大小测定霉菌的观察
生长条件
霉菌可以在多种环境条 件下生长,如湿度、温
度、pH等。
分布广泛
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 泛,可在土壤、空气、
水体等环境中生长。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如食品、土壤、水等,采集时要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破碎、稀释、过滤等,以便后续的实验操作。
实验五:微生物数量和大小测定霉菌的观察
目 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01 实验目的
了解微生物数量和大小的测定方法
01
02
03
显微镜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观察并计数样 品中的微生物数量,根据 视野范围和放大倍数计算 出微生物的数量。
平板计数法
将样品稀释后涂布在培养 基上,培养后统计菌落数 量,计算出样品中的微生 物数量。
流式细胞术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微生物 进行计数和大小测量,具 有快速、准确和高通量的 特点。
学习观察霉菌的方法和技巧
Hale Waihona Puke 010203
04
培养基制备
选择适合霉菌生长的培养基, 如PDA培养基,按照配方配
制培养基并灭菌。
接种与培养
参考文献
霉菌的形态特征
霉菌在显微镜下呈现丝状或分支状结构,通常为白色或灰色。
观察培养基
选择适合霉菌生长的培养基,如孟加拉红培养基或察氏培养基,以 促进霉菌的生长和观察。
计数方法
采用菌落计数法,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培养基表面上的霉菌菌落数 量,计算出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的霉菌数量。
THANKS FOR WATCH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测微与计数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2.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4.总结并掌握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1. 霉菌定义及用途⏹霉菌不是真菌分类中的名词,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食品的关系密切,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的一种微生物,如早期进行的酱和酱油的制作等。
⏹霉菌也可以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霉菌特征⏹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3-10u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3.霉菌的菌落⏹松: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较长,菌丝体疏松,因而形成的菌落也比较疏松,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大:菌落形态较大,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时会长满整个培养皿;⏹干:外观干燥,不透明;⏹挑: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颜色:由于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颜色不同,不同的霉菌菌落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颜色常不一致。
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特征可能有所不同。
但同一种霉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和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特征相对稳定。
菌落特征是霉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4、霉菌的菌丝形态⏹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的宽度一般为3-10μm,比放线菌菌丝宽很多倍,其菌可伸长并产生分枝。
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一部分菌丝存在于培养基质中吸收营养,称为基内菌线或营养菌丝。
⏹另一部分菌丝向空中生长,称为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一部分形成生殖细胞,也有部分气生菌丝生成生殖细胞的保护组织或其它组织。
4、霉菌的菌丝从结构来看,霉菌的菌丝有两种:无隔菌丝:低等霉菌如根霉、毛霉等有隔菌丝:高等霉菌如青霉、曲霉等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5、霉菌的繁殖方式和繁殖结构⏹霉菌主要靠形成各种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霉菌的无性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6、食品中常见的霉菌霉菌的种类很多,下面仅介绍一些常见的、与食品有关的菌属。
(1)根霉菌属(Rhizopus)现已发现根霉有20多种,根霉有假根和葡匐枝,假根主要起固定和吸收营养的作用。
本属的黑根霉能产生果酸酶,引起果实的腐烂及甘薯的软腐,能产生反丁稀二酸,也是转化甾族化合物的重要霉菌。
(2)曲霉菌属(Aspergillus)⏹现已发现和应用的曲霉菌有100多种,在我国古代已利用曲霉菌制曲、酿酒、制酱等。
曲霉菌还可用于制造蛋白酶、柠檬酸等一些有机酸。
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空气中经常含有曲霉菌的孢子。
常引起食品、衣服、皮革等物品的发霉和腐烂,有的菌株还可产生毒素,例如黄曲霉。
⏹曲霉菌具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有隔膜,为多细胞菌丝。
繁殖方式为无性和有性繁殖。
其菌落呈现各种颜色。
(3)青霉菌属(Penicillium)⏹青霉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也非常广泛,土壤中常常有大量的青霉菌存在,在水果和粮食上经常发现青霉菌,已发现大约有几百种。
青霉菌的菌丝体无色或浅色。
菌落是深绿色。
⏹青霉菌可引起果蔬等的病害,如引起柑桔的病害而造成较大损失。
但有些青霉菌能产生有经济价值的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等。
在医药上常用的青霉素的产生菌是产黄青霉。
三、实验内容(一)实验材料1、菌种:培养法培养3~4天的根霉(Rhizopus sp.)、青霉(Penicillum sp.)和曲霉(Aspergillus sp.)平板。
2、其他物品:乳酸石炭酸溶液、载片、盖片等。
(二)记录三种霉菌的菌落特征嗅味微生物名称大小表面形状颜色与培养基结合程度(二)记录三种霉菌的菌落特征2、霉菌个体形态观察⏹直接制片观察:于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液于载片中央;⏹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置于液滴中,再细心地将菌丝挑散开;⏹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加盖玻片时切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1)水浸片法观察(根霉与曲霉)根霉:加热至沸腾后观察曲霉:直接观察第二节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一、实验原理⏹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适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个的相对长度。
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个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实验程序Ⅰ(测定微生物的大小)⏹测定的工具: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实验程序Ⅱ(测定微生物的大小)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在高倍镜下,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然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
计算两刻度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由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10µm,所以可得: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µm)=(镜台测微尺格数×10)/目镜测微尺格数⏹注意: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接物镜、接目镜、镜筒长度等)进行,而且只能在这特定的情况下才可重复使用。
⏹菌体大小的测定:取下镜台测微尺,将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然后在油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长和宽。
操作步骤1、装目镜测微尺2、校正目镜测微尺3、菌丝体大小测定:将观察的黄曲霉菌丝体直接进行菌丝体大小的测定4、测定完毕后,取出目镜测微尺用擦净纸擦干净,放回盒内保存。
第三节微生物的显微计数•血球计数板通常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有四条槽而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而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每个方格网共分九大格,其中间的一大格又称为计数室,微生物的计数就在此大格中进行。
•常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两种规格的刻度网格。
•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即为16×25。
•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即25×16。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那种规格,其计数室的小格数总是相同的,即16×25=25×l6=400(小格)计算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面积为1mm2。
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计数室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求得平均值。
再乘上16或25就得一大方格中的总菌数。
然后再换算成1毫升菌液中的总菌数。
(1ml=1cm3=1,000mm3)实验材料•酵母菌悬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
盖玻片,无菌滴管,吸水纸,擦镜纸,香柏油、镜头洗液。
1.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血盖片。
2.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用10×镜观察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在10×镜下计数:计数4个(或5个)中格的平均值,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
乘上16(或25)就得出计数区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mL菌液中的含菌数。
5.注意事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出芽计一半实验程序计数步骤:1. 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玻片。
2. 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多),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 静置5分钟后,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板的大方格网位置。
寻找时光圈要缩小,光线要偏暗些,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 在高倍镜下计数:随机地计数五个中格内的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
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大格中的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毫升菌液中的含菌数量。
由于菌体细胞在血球计数板上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要在不同的焦距下才能看到,故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微调节器,方能数到全部菌体,以免遗漏。
5. 计算方法:酵母菌细胞数/毫升=[(X1+X2+X3+X4+X5)/5]*25(或16)×10×1000×稀释倍数6. 注意事项。
计数时,为避免重复或遗漏计数,凡是遇到压在方格线上的菌体,一般以压在底线和右侧线上的菌体计入本格内,遇到有芽体的酵母时,如果芽体和母体同等大时,就按两个酵母菌体计数。
7. 计数完毕后,血球计数板要立即清洗干净,并用吸水纸吸干,最后用擦镜纸擦干净并放回盒。
将显微计数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T表示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D表示菌液稀释倍数。
第四节 四大类微生物的比较与分别1、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的比较2、制片和观察方法的区别⏹细菌干燥、固定后美蓝染色、革兰氏染色,用油镱(100×10)进行观察; ⏹ 酵母美蓝水浸片染色,用高倍镜(40×10)观察;⏹ 放线菌美蓝盖片染色,菌丝体和孢子一般用高倍镜(40×10)观察;⏹霉菌: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菌丝体和孢子一般用高倍镜(40×10)观察。
3、个体形态与大小区别⏹ 细菌:呈球状、杆状、螺旋状,个体微小,小于1微米。
⏹ 放线菌呈分枝丝状,菌丝无隔膜,单细胞,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微米。
⏹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3-10u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 酵母一般:呈球形、椭圆形。
(1~5)um × (5~30)um ,(比细菌粗10倍左右), 发酵工业用酵母平均直径4~6 um 。
4、繁殖方式⏹ 酵母菌:芽殖,或芽连成假丝⏹ 放线菌:孢子在气生菌丝未端形成直形、波形、簇生型或轮生型孢子丝⏹ 霉菌:无性繁殖时菌丝分化成与菌丝形态显著差异的繁殖菌丝如分生孢子、孢子囊孢子五、实验报告1、描述你所观察到的二种霉菌的菌落特征。
2、绘图:曲霉、青霉的个体形态图。
3、填写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结果。
4、填写真菌菌丝测微结果。
5、如何区别细菌、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各中格中菌数 T D 二室平均值 个/ml12345第一室第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