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

合集下载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报告一、引言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其实质是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

课堂提问对促进实践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具有良好的作用。

积极的师生互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有效提问是个常谈的话题,但有效提问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

所谓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本次观察的时间为2023年6月5日,在眉山市东湖小学,对二年级二班的数学老师进行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结合二年级二班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进行分析。

本次通过采用课堂观察这种方法,从教师提问的导入部分、提问的对象、问题的类型以及提问的反馈进行对比分析,以有效性为指标,分析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因素,寻找能够提高有效性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在进行问题的预设时,对于教学目标考虑得越全面,提出的问题就越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部分提问时,生动形象的课堂导入及诙谐有趣的提问语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自行编制《教师有效提问观察表》,对该教师授课中的提问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正文(一)从教师课堂问题数量方面分析:该教师课堂问题密集度大,这些问题指向清楚,目的单一,难度较低,提问的句式简单,反映出小学低年级课堂的教学特点。

一方面,班上的学生由于年纪小,语言分析表达能力处于初步阶段,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来进行提问,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问题做出一个清晰明确的判断、分析,并迅速反应再进行问题的回答;另一方面,教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的提问有意注意时间短,因为他们自控能力差,同时现在这个阶段正是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期,教师通过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形成做、写、说、听各方面习惯,利用问题来激励、评价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由此导致低年级课堂常规管理性问题多,课堂问题总数量的结果,符合低年级的课堂特点。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比的意义》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比的意义》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比的意义》课堂观察报告20XX年10月24日,我校数学教研组成员在会议室进行了一次课堂观察活动。

我们五年级数学组活动主题是“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我们认真观察了我校衡会利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数学课《比的意义》。

课后,各位教师紧扣主题,展开了激烈讨论,现将我们的观察情况总结如下:一、观察主题的确立本次课堂观察我们将观察重点放在创新、到位、科学等方面,使有效提问历久弥新。

我们将课堂有效提问分为三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人数情况。

二、观察任务的分工听课前分配相关的观察任务。

陈新桐、金智超负责记录教师提问问题和分析问题,张琴、陈巧梅分别对学生回答方式和情况进行观察。

每一位教师在自己负责段内有明确的任务:完整地记录提问次数,然后再对所记录的问题进行甄别、分类,最后完成本阶段的统计、汇总和分析。

三、观察内容的交流上完课后及时组织听课教师进行交流,现对本堂课本时段的记录情况做一个综述:第一环节:温故型,3个属于补充型,1个属于鼓励型;低效提问3个,属于重复型提问。

总体来说,这个时段中,衡老师设计的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

衡老师设计的问题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比如本时段的导入部分:“国旗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你知道吗?”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国旗信息和已有的长宽关系,来发现“长宽的几分之几,几倍”这一关系。

衡老师提问还能注重细节。

当学生回答长是宽的几倍时,衡老师立刻追问了一句:“怎么计算?”,看似不经意的追问,但实际上是科学思维的引导,又为学生理解长与宽的比就是长与宽的除法关系作了铺垫。

第二环节:知新探究问题:比和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本环节,衡老师共提问29次,其中有效提问26个,12个属于提醒型,6个属于补充型,8个属于鼓励型,低效提问3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10个。

这些问题的设置直观明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对比充分理解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对于老师提出的“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这一个问题,学生讨论激烈,拓展了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报告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

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为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以一堂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新授课实录为观察对象,观察教学开始后第5分钟至第17分钟40秒(教师教授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的过程)教师的提问状况。

1、在十二分钟里,教师提出的问题数为13个。

从问题的水平来看,其中记忆性问题2个,占总数的15.4%,理解性问题9个,占69.2%,创造性问题2个,占15.4%。

2、在教师提问的方式上,13个问题都是直问,无曲问,宽问8个,占61.5%,窄问5个,占38.5%,单问8个,占61.5%,重问5个,占38.5%。

3、在提问的教师候答时间上,时间过短的10个,占76.9%,三秒左右的1个,占7.7%,五秒左右的1个,占7.7%,过长的1个,占7.7%。

4、在学生的回答方式上,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占84.6%,集体回答2个,占15.4%。

5、在教师的理答方式上,鼓励表扬的5个,占38.5%,简单肯定的6个,占46.2%,提示或重复的1个,占7.7%,追问的3个,占23.1%,不作评价的3个,占23.1%。

观察小结:1、该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其中贯穿语言文字的训练,从问题的水平来看,该教师理解性的问题占69.2%,提问技巧比较单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应用性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

2、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问,问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

曲问是一种迂回问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

这种问法运用得好,会有很强的激发作用。

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

有时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疑之后却又引起更深的疑问。

在本环节中,教师的直问占100%,无曲问。

宽问,又叫概括问或笼统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宽较概括而言的。

窄问,又叫具体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窄较具体而言的。

课堂提问有效性观课报告

课堂提问有效性观课报告

一、引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课堂提问,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通过他们自主地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有效地课堂提问能使生物课堂教学的气氛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

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面对的共同问题。

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它既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探索,利用对学习的期待、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教学质量。

”这段话对探究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勾画了探究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

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是否能成功地诱导学生深入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入磨课阶段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研修小组成员围绕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鸟类》一课,展开了细致而周密的打磨。

根据安排,我就“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一维度,进行了专项观察,并对课堂上张老师的有效性课堂提问进行了记录与分析。

二、观察方法1、观察工具我以自制的《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该量表对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指向性、问题层次等个方面进行分析。

2、记录方法跟踪课堂授课过程。

先观察整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然后把观察段定位一课时。

在观察过程中,分项记录,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1、观察结果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汇总,得出如下结果,详见下表:课堂提问的过程性评价观察量表量表设计:李玉群、王秀玉、田文静观察维度:师生观察点选点说明: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利用前科学概念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迁移,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教师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有效发挥课堂提问的驱动作用。

研究问题: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何?课堂提问的过程性评价观察量表观察人员:李玉群、王秀玉、田文静观察对象:师生_授课教师:张维观察日期:_2013-12-4_备注:A、强B、较强C、一般D、无关E、多F、较多G、少四、讨论通过对教师课堂提问的专项观察,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提问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的深度。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课报告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课报告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课报告时间:年11月4日地点:会议室听课教师:伟教学环节问题设置(以教师原话为准)指向性问题层次获得答案途径候答时间个人回答集体回答自发回答老师理答理答效果导课在这幅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接下来小动物们需要干什么呢?ABCCBA10秒3秒√√DE优良感受平均分尝试平均分熊猫该怎样分竹笋呢?你认为在这些分法里面哪种分法最公平?把6个竹笋公平的分给两只熊猫,可以怎样分呢?还有别的分法吗?是怎样分呢?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均分?ABAAACBBBBAAAAA5秒5秒10秒5秒15秒√√√√√DEDDE优优优优优理解平均分体验平均分把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刚才帮小猴分桃子的方法应该叫做什么呢?你为什么给这只小猴分2个桃子,就要给另外两只猴子也分2个桃子呢?有16个萝卜,每只分4个,能够分给几只兔子呢?说说你是怎样分的?ABAAACABCCBAAAA5秒3秒15秒30秒20秒√√√√√DCDDD优优优优优优反馈练习谁能帮老师解决小困难?(练习)还可以怎样排?(课下排一排)AACCAA5秒5秒√√DD优优课堂拓展小松鼠怎样分松果呢?(师:这是我们下一课时学习的内容)A B D 3秒√ D 优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A A D 10秒√ D 优设计说明:1.问题的指向性:A 清晰 B模糊2.问题的层次:A识记B理解C应用D其它3.获得答案途径:A个人知识经验B读图获得C教材文本D其他4.老师理答:A打断或代答B不理睬或批评C重复答案D鼓励、称赞E追问5.理答效果:填写优或良。

对于李学辉老师讲的“平均分”这节课,我们是从“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一维度进行观测的。

在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师语言琐碎,提问无效和漫无目等问题,这样的课堂语言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所以,我们从“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一观课维度作为观课点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观测,探索如何进行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使我们的教学更高效。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无锡市“十一·五”规划课题。

自2009年立项以来,我们严格遵循课题管理规程,按照课题实施计划,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有条不紊地开展实践研究,取得预期研究效果,现将本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如果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一切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大打折扣。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

而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而,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

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些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

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学生回答往往是沉默或是教科书中的“正确”答案。

所以我们要力图改变这种现状,使有效的教师提问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目标1、课题界定: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研究:针对本校教师教学现实,以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理念以指导,探寻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和建构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一、观察目的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其实质是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影子研修,参与课堂观察,是一次尝试,意在原来观课议课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观课的技术性,增强议课的实效性,其最终目标是引领全体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研究,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比较、分析、反思中完善、改进自身的课堂,并为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技术支撑。

在本期培训的安排中,本人根据培训学院的安排就“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项观察,观察了一节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1)——移项》,通过对于课堂五分钟的提问情况的观察,记录,思考等进一步对教材研读、教学处理、目标定位与把握、课堂组织等方面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二、结果分析(一)课堂问题数量分析。

1、课堂问题密集度大,这些问题指向清楚,目的单一,难度较低,句式简单,反映出初中低年级课堂的教学特点:一方面,学生由于年纪小,语言分析表达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将一个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作出清晰明确的判断、分析,并迅速作出反应;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同时也正是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期,教师通过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形成坐、写、说、听各方面习惯,通过问题来激励、评价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由此导致低年级课堂常规管理性问题多,课堂问题总数量地多的结果,符合低年级的课堂特点。

2、数学课堂中师生的对话与交流是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的,文本、容通过教师再处理后,分散贯穿在全课的始终,学生从感知、了解到理解、应用的过程即是答疑、释疑、质疑的问题引思过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目标的落实,对课堂的个性化解读均蕴含在一个个问题之中,因此,数学课堂提问、答问的过程即是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问题数量多是必要的,合理的,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详解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详解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白合中心学校康碧英一、背景描述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其实质是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我校语文、数学教研组在本期的研训活动中引入课堂观察技术,是一次尝试,意在原来观课议课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观课的技术性,增强议课的实效性,其最终目标是引领全体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研究,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比较、分析、反思中完善、改进自身的课堂,并为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技术支撑。

在本期的语数公开课中,本人根据教研组的安排就“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项观察,提供观察现场的有高年级语文2节,低年级语文2节,低年级数学四节,这八节课分属四个课题。

(这也是本期我校研训工作的一项改进——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让采用常规观课议课方式的教师也换一个角度,在议课时更多地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思考、判断,通过对比进一步对教材研读、教学处理、目标定位与把握、课堂组织等方面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二、问题统计在进入观察角色之前,本人认真学习了《观课议课●问题诊断与解决》一书,通过研讨,并结合以往观课议课的经验,从问题的意义类型角度,将课堂提问归纳为以下几类:1、常规管理性问题:包括教学组织问题;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的评价问题和非知识性的环节过渡问题。

(1)教学组织问题:如“这一小组完成了吗?你们准备好了吗?等(2)对学习态度、情感的引导评价问题:读书声音要怎样啊?对听的同学提个什么要求?等。

(3)非知识性环节过渡问题: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喊一喊角的名字好不好?2、判断性问题:他说的对吗?是不是这样?会不会读?3、识记性问题:哪里有角?什么角?十位上的4表示?4、理解性问题: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个观点的?这两个“4”一样大吗?为什么?5、发散性问题?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呢?6、无关性问题(低效、无效):同不同意?好不好?是吧?记住了吗?整理结果如下:、结果分析A、B、C、D四节为低年级数学,E、F两节为高年级语文,G、H两节为低年级语文。

促进教学有效性的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报告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促进教学有效性的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报告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促进教学有效性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报告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老师追求的目标,同时为评价老师教学品质供应了依据。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旨在提高教学的效益,经由老师的反思性实践,以促进儿童的学习进步和全面进展。

当前有效教学的讨论大致可分为两条路径:一是分析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侧重于相关变量(如老师素养)的解释;二是描述有效教学的行为,力图描述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并从中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

这两者更多的是从应然动身,提出的是关于教学的规范性建议,自有存在的价值。

但其症结在于脱离详细教学情境,无法解释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很简单成为教条的排列。

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作为一种指导教学行为的理念,而非老师直接在课堂中加以运用的操作技术,或者是一套直接用以检核老师行为的指标。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呈现老师课堂的教学行为,并将它与教学效果结合起来,通过反思来对行为的有效性加以检视。

课堂观看正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

一、何为课堂观看课堂观看是通过观看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谋求同学学习的改善和老师专业的进展。

它要求观看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帮助工具(观看表、录音录像设备),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据此做相应的分析、讨论。

课堂观看和传统的听评课是什么关系呢?从课堂观看本身来看,首先,它由“明确观看目的――选择观看对象――确定观看行为――记录观看状况――处理观看数据――呈现观看结果”等构成了一个行为系统。

其次,课堂观看作为一种讨论方法,将讨论问题详细化为观看点,收集与教学行为相关的特定信息,进而分析、反思观看结果。

再次,课堂观看包括了课前会议、课中观看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从课前会议的争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看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同时,课堂观看是一种团队合作。

授课老师和听评课老师共同参加了整个工作流程,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刘玲观察点: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指向一、观察点选点说明这一节课《代数式的值》属于概念和计算相结合的课,是让学生理解代数式及代数式的值等概念,在明白概念的基础上计算求值。

根据王老师课前会议说课及教案设计,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开展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以及合作探究、交流等教学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提问,有效的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更能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想象,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于是经过和王老师交流,教研组的讨论,一次次的磨课,我们决定从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上制定观察量表。

根据自身需要和分工我具体观察教师提问的指向性。

二、观察表及观察结果说明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探求新知;合作交流、运用新知;归纳小结、反思提高;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主要观察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资源和语言来吸引学生探求新知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急切求知的欲望和斗志。

2、观察分析、探求新知;主要观察学生在探求过程中,产生了哪些迷茫和困惑,而教师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提问)来引导学生解决这些迷茫和困惑的。

指向明确、清晰的提问,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简洁高效。

3、合作交流、运用新知;主要观察教师在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当产生疑难问题时,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引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或规律。

4、归纳小结、反思提高;主要观察教师如何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链和规律性的技巧、方法等。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表被观察教师:班级:观察教师:时间:三、观察结果分析及教学建议第一:教师展示课件问题,提问:分别是几点?同时让学生领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与生活,体会数学内在的美。

教师的提问指向清晰,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代数式中的字母可以取不同的数值。

第二:在观察分析、探求新知这一环节中,从记录表上看,探究过程清晰明朗,条理清楚,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环环相扣,类比、观察、猜想、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渗入其中,可谓比较完美。

《角的初步认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word文档

《角的初步认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word文档

《角的初步认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我们组观察的是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这一观察点属于《课堂观察框架》中“课堂教师教学”维度。

观察的目的是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和能否启发学生思考。

本节课我们从教师提问的指向和层次两个方面进行了观察,下面我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汇报:本节课,李老师共提问27 次,其中有效问题24个,无效提问2个。

这些数据说明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度较高。

从教师提问的指向看,指向清晰的提问有25个,占提问总数的92.6%,其中在“激趣导入新课”环节有4个,“合作探究认识角”环节有18个,“动作操作画角”环节有5个。

从数据看,这些指向清晰的问题多出现“合作探究” 环节,共有21个,在占总数的77%,这些问题无疑是学生理解新知的基础,掌握新知的保障。

指向模糊的提问有2个,占提问总数的7.4%,应引起教师重视。

从教师提问的层次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所提问有一定梯度,具体表现在:(1)“有直观答案的提问” 有10个,“有思考价值提问” 15个,无效的提问有2个。

(2)“有直观答案提问”和“有思考价值提问”在“有效提问”中占主要地位,共占有效提问总数的 92.6%。

其中有“思考价值提问”有 15个,占有效提问总数的 55.6%,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探究新知,它们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比如:“认真观察这三个叫,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从量上来看,在整课节40分钟内提问27次,平均每个问题1-2分钟,在提问最高峰的第2个新知环节内, 20分钟内提了18 个问题,平均每分钟提了1个问题。

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使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角是有1个顶点和2条边这一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距离有关这一难点。

而提问次数增多的原因,最主要是直观答案问题的增多。

在整节课的提问中,是“有直观答案提问”占提问总数的438%。

以上分析说明本节课老师的提问数量适中,这样的提问对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题报告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题报告

目录标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1.1。

从教学效果看 (2)1.2。

从学生发展看 (2)1。

3。

从教师发展看 (2)2.课题研究综述 (2)2。

1研究预期目标 (2)2.2。

研究预期内容 (3)2。

3。

研究工作思路 (3)2。

4。

研究设计理念 (4)3.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描述。

(5)3。

1。

课题研究的流程 (5)3。

2。

本课题研究采用的策略 (6)4。

研究步骤和人员分工。

(7)5。

研究的初步成果 (8)5.1。

把握有效的提问时机。

(8)5.2。

教师的提问要有创造性 (9)5.3.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 (10)5.4。

教师的提问要善于抓住关键词。

(12)6.课题研究形成的初步策 (12)7.课题组活动记录举隅 (14)7.1.教研简报。

(14)7.2.课题研讨提升 (36)8。

研究成果一览 (42)9。

课题研究展望 (43)《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报告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小学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 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如:问题多而质量低,不具启发性.教师提出很多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性,不能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直面这样的现实,作为教师,我们有理由为学生创社一种有效提问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每天在轻松、愉悦、有效的氛围中思考与学习,减缓他们的压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技能.1。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当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时,我们常常要开展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最终的调查结果会写在调查报告中。

你想知道调查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调查的原因为了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搜集研究资料,找到现在语文教学中提问的低效、无效等现象,优化课堂提问内容和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本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了调查。

教师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策略之一。

所谓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经调查发现这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占据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的50%-60%。

如何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主要关注:提问是否根据教学目标,是否突出教学重点,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制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否提高信息交流,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二、调查的方法与策略编制《学生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问卷一),《课堂教学提问效率现状调查》(问卷二),《教师、学生心目中的课堂提问》(问卷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表》,《课堂教学提问对教师的访谈调查》。

对语文教师的随堂课、公开课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与观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教师提问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性。

本次调查,我们对52名学生进行了以上学生问卷,对6名教师的随堂课、教研课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与分析。

对10名语文教师和10名学生进行了课堂提问的访谈,为最大限度的保持调查的原生态,学生问卷不写姓名,且问卷前鼓励学生填写最真实的感受;课堂观察前也没有跟开课老师进行过交流,保证在自然状态下尽可能完整的记录每一个提问,然后对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提问观察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提问观察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提问”观察报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579班 0951******* 曾妍一、观察起因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会新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提问是课堂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课堂的“魂”。

提问的好坏,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因此,课堂提问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

在科学课堂学习时,学生随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

每位学生都有潜在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去激发、培养。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进行科学思维、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老师就要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观察策略观看录相和阅读课堂教学实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教师提问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有效性。

三、观察结果1、常规管理性问题:包括教学组织问题;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的评价问题和非知识性的环节过渡问题。

教学组织问题:如“这一小组完成了吗?你们准备好了吗?对学习态度、情感的引导评价问题:读书声音要怎样啊?对听的同学提个什么要求?等。

非知识性环节过渡问题:谁来回答这个问题?2、判断性问题:他说的对吗?是不是这样?会不会?3、识记性问题:是什么?4、理解性问题:怎么理解的?5、发散性问题?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为什么呢?6、无关性问题(低效、无效):同不同意?好不好?是吧?记住了吗?四、观察分析1.随意性比较大,应该提些针对性的问题。

有些教师的提问多而散,与教学目标没有实质性关联。

语文《桃花源记》“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

语文《桃花源记》“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语文水光山色一、背景描述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有效的科学方法,其实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其最终目标是引领全体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深入地关认识,在比较、分析、反思中完善、改进课堂,并为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技术支撑。

这次报告是我参加国培,在影子学校进行的,课例研修主题是“指导学生整理文言词汇的策略专项观察”,我们家庭选配了三位员作为靶子教师以《桃花源记》为例授课,我对教师的提问进行专项观察,观察点是: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

二、问题统计从提问问题的次数及学生反应回答的次数度,进行了统计,表格及分析如下:此表是我对靶子一的课堂观察:共有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陶渊明的作品回顾,第一个问的是陶渊明的作品有哪些,追问了七个问题,谁来说,能不能说一说,还有其他的吗,五柳先生的性格展示谁来说,能不能用原文中的话来说,也就是说一个问题中有七次追问。

第二个环节中有一个设问,即大家能不能背一下课文呢。

追问的是,学生背诵的过程当中老师追问屋舍的舍,但是这个问题问了之后不了了之,没有展开。

第三个环节,解释字词翻译的抽查,共有九个问题,都是重点词语的解释,追问有六次。

第四个环节。

归纳文言现象,老师没有具体的设问,但是在具体的解释过程当中,有十个类似“是吧”这样的追问。

第五个环节,教师归纳总结,没有设问,在追问的过程当中,只有一个问题,”….是吧”总的来说,老师的问题学生都做了相应的回答,所以说教师的问题设计是有效的。

此表是我对靶子二的课堂观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共有四个环节,一,学生补充背诵,4次设问4次追问学生都作了相应的回答。

,二翻译我来考考你,共有6次设问,8次追问,学生的回答是18次.。

三,分类归纳,4次设问4次追问,学生的回答是7次.。

四,教师归纳总结,没有提问。

从观察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学生都能一一的做出回答,教师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能够推动教学环节,教师的提问是有效地。

关于教师课堂提问效果的观课报告

关于教师课堂提问效果的观课报告

关于教师课堂提问效果的观课报告一、观课内容XX老师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课堂实录。

二、观课方式观看青年教师公开课。

三、观测点生物课堂教师提问的效果。

具体观测点:整堂课教师提问时机的把握。

四、选题背景增强教师课堂提问的效果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和确保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课堂教学心理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五、选题目的“学起于思”。

学习是从思考开始的,因而提出思考的问题理所当然也应成为教学的起点,课堂提问,可以分为教师的课堂提问和学生的课堂提问,教师的提问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而且要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的提问则是在教师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的思考而提出的质疑,是学生对课程内容深入思考的一种反映,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课堂师生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

六、观察记录现就我所听的XX老师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结合我所做的观察量表以及记录原始数据,数据整理以及分析归因,最终形成了观课报告。

现跟大家分析报告如下:1.提问方式上——最好的提问是引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问与答(1)XX老师所提出问题中85%能引发学生的主动回答。

这个数据的背后我所感知的是,XX老师非常能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能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提问,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踊跃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也就是学生的参与度是非常高的。

课堂也是如此,只有我们所抛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的回答,才能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一方面赢得先机。

在这一点上XX老师做的很成功。

(2)巧合的是在XX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中“学生被叫回答、教师回答、无人回答”的频次都占到了4.21%,当然这个数据不是很高,我个人觉得也在课堂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首先针对“学生被叫回答”这方面归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任何一个教师我们都无法保证我们在一节课中抛出的所有问题,学生都能说出答案。

让提问走向有效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

让提问走向有效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

让提问走向有效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让提问走向有效——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孙惠芳一、观察缘由何谓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它与我们平时经常说到的“听课”有很多不同。

传统的听课有诸多弊端,比如教师只注意了“听”的吸收而忽略了“看”的效用,听课时缺少主题,针对性不强,注重了教师的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活动等。

因此,改变传统的听课方式,加强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观察的本质所在。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本次观察对象为五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执教内容是苏教版第9册语文课《天火之谜》。

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学校各教研组组长以及校长室、教科室、教导处的部分成员。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

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

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

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现场阶段。

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

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的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反思阶段。

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

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

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重点观察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二是采用聚焦式笔记记录方法,集中地记录课堂提问;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四是对比观察法,以观察本校教师的一堂语文课为主,再辅以观察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语文课《心田上的百合花》(自选教材),后者作为参照物,两相比较研究,更为客观。

二年级熟悉时刻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看报告

二年级熟悉时刻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看报告

二年级《熟悉时刻》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看报告本节课咱们认真观看李红教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课《熟悉时刻》,课后列位观看组成员针对观看点展开了猛烈得探讨,现将咱们的观看情形总结如下:一、确立观看主题教师提问是不是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有效提问尽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有效提问提及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因此咱们组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作为本节课的观看主题。

这一观看点属于《课堂观看框架》中“课堂教师教学”维度,观看的目的是教师的提问是不是有效和可否启发学生试探。

本次课堂观看咱们组将观看的重点放在教师提问的指向和层次两个方面,偏重点是教师提问语言的清楚、简练、针对、科学有效等方面,力图通过本次观看使做课、观看和听课的教师都能有所提高。

二、明确观看任务课前针对各观看员的特点和观看任务将观看人员分工如下:陈新桐负责观看教师提问的指向是不是清楚和模糊,王莉和郭瑞红别离负责观看教师提问的层次,具体分派是王莉负责观看教师所提问题是不是无效和是有有直观答案,郭瑞红负责观看教师所提问题是不是有试探价值。

三、交流观看结果听完课后及时组织听课教师和做课教师交流,下面咱们将观看到的数据和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汇报:本节课,李教师针对4个知识点提了15个问题,一共提问56次,其中有效问题49个,其中有6个属于提示型,3个属于补充型,2个属于鼓舞型,低效提问5个,属于模糊型和重复型,无效提问1个。

这些数听说明在本课教学中,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增进了教学目标的达到和学生的思维,因此有效性较高。

从教师提问的指向看,指向清楚的提问有53个,占提问总数的94.62%,其中在“情境导入”环节有4个,“探讨新知”环节有32个,“当堂检测”环节有15个。

从数据看,这些指向清楚的问题多显现“探讨新知”环节,共有32个,在占总数的57.14 %,这些问题无疑是学生明白得新知的基础,把握新知的保障。

指向模糊的提问有3个,占提问总数的5.35%,应引发教师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
一、观察目的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其实质是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影子研修,参与课堂观察,是一次尝试,意在原来观课议课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观课的技术性,增强议课的实效性,其最终目标是引领全体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研究,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比较、分析、反思中完善、改进自身的课堂,并为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技术支撑。

在本期培训的安排中,本人根据培训学院的安排就“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项观察,观察了一节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1)——移项》,通过对于课堂五分钟的提问情况的观察,记录,思考等进一步对教材研读、教学处理、目标定位与把握、课堂组织等方面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二、结果分析
(一)课堂问题数量分析。

1、课堂问题密集度大,这些问题指向清楚,目的单一,难度较低,句式简单,反映出初中低年级课堂的教学特点:一方面,学生由于年纪小,语言分析表达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将一个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作出清晰明确的判断、分析,并迅速作出反应;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同时也正是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期,教师通过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形成坐、写、说、听各方面习惯,通过问题来激励、评价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由此导致低年级课堂常规管理性问题多,课堂问题总数量地多的结果,符合低年级的课堂特点。

2、数学课堂中师生的对话与交流是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的,文本、容通过教师再处理后,分散贯穿在全课的始终,学生从感知、了解到理解、应用的过程即是答疑、释疑、质疑的问题引思过
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目标的落实,对课堂的个性化解读均蕴含在一个个问题之中,因此,数学课堂提问、答问的过程即是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问题数量多是必要的,合理的,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二)课堂问题类型分析
1、与知识学习有关的四类问题中,判断性问题,识记性问题、理解性问题三类问题所占比例较重且较均衡,发散性问题偏少,反映出课堂目标指向明确,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获取,重视调动学生的认知与经验积累参与到新知的构建中来。

结合数据和观察现场实录分析,判断性问题偏多,包括对他人的评价判断,对知识本身的判断、对自身认知程度的判断,而其中有不少是无意义重复、判断,比如:“你们同意吗?”“这样是吧?”。

从中透露出的信息是老师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认知感受,重视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在提问这一细节上体现出来,同时也反映出提问的随意性很大,问题的逻辑性不强,进一步折射出老师们在备课时对课堂问题设计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包括知识学习的递进性问题、学习态度情感培养的评价性问题等)。

发散性问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的一个力点,也是课堂生成的一个重要窗口,发散性问题过少是课堂缺少生机活力,课堂涵不够的重要原因,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课堂开放理念不够,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是按环节走的,环环相扣,担心因开放而误时误事,由此表现出的课堂问题聚敛多发散少。

深入分析这一现象,发现开放性问题仍然可以预设,可以在备课时予以充分地预见,这种预设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容的准确把握,对学生认知基础、认知方式的深入了解基础上的,开放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这一片广阔的时空会让课堂有更多的精彩。

另一方面,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上,不仅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了什么”,“学得怎样”,而且更要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发现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觉地走上自主探究之路,这才是体现“以生为本”这一理念的重中之重,这是我们老师教学观念上的化茧为蝶的转变,有些困
难,但我们可以从问题开始,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态度开始,在课堂上多问几个发散性问题,如“谁有不同的想法、做法?”“你是怎么理解的?”“还有别的方法吗?”“谁有不同的意见?”“你发现了什么”等等。

第三,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钱学森之问再次激起全社会对创新教育的关注,作为我们这些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应该要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切实担当起这一责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脚步可以小些,但行动不能没有。

同样可以从问题开始,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开始。

数据统计中的无关性问题包括低效、无效问题,无意义重复问题三类。

一是很多情况下的“对不对?”、“好不好?”“是吧?”这类问题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这同反映出我们的提问随意性很大,
不讲究问题质量的现象。

二是问题过难,超越了学生的理解程度,而让学生无法作答;如问题的延伸拓展,练习设计等不要过难。

问题是一把“双刃剑”,问得好,能“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思维的灵动,“问出”课堂的精彩。

问题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是问题质量的第一要素,是问题信息得以正确传输的前提条件,是课堂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课堂流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希望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以重视。

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自觉追求教学语言、问题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在此基础上再去精雕细琢,让教学语言绽放出艺术的魅力。

三、思考与建议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问题开始的,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

教师能在“问“字上下功夫,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通过提问,能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推动一幕幕课堂活动的展开,开拓课堂深度。

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堂提问,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讲究提问技巧。

1、先提问题,后叫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所以教师提问后要让学生有准备的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这个等待时间以3—5秒为宜)。

只有先提问题后叫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问题,这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既可以提高答问的成功率,又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收到全面开花的效果。

2、启发举手,不要指定
课堂提问一定要先启发学生举手回答。

因为不启发学生举手,只一味指定,答不对,再叫一个,答对了,就不再顾及其他学生,很难判断学生群体对问题的理解情况,既而产生教学的盲目性。

如果不叫举手的同学,偏叫不举手的同学,又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使之感到尴尬,挫伤自尊心,最终影响提问的效果。

因此,先鼓励学生举手,让举手的学生回答,再启发其他没举手的学生补充,就会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3、普遍提问,因人答问
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同学,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并且要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可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

应该不失时机地给各种层次的学生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不要怕他们答错或浪费时间。

不能立即回答的,正确的方法是帮助他们找答案,不要马上转让机会;对学生不恰当、不完整的回答要以积极的态度理会;可以通过转述的方式巧妙补充“你是说……”;即使答错了,也要对他们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不放弃学习的积极性。

4、难易适度,重在鼓励
问题的深浅适合学生认知的水平时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过浅,便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更谈不上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了。

问题过深,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感到无所适从,有时甚至会引课堂入歧路,让你的课“砸”于此地。

所以提问应该适度,具体而有针对性,应该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能摘到果子,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了,就更能够
激发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5、推敲语言,讲究质量。

讲究问题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保证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顺利,这是问题语言的基本要求,科学、准确会让你的课少生“意外”;同时要矢志追求问题语言的艺术性,充分发挥问题语言在课堂组织、环节转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独特功能。

同时要尽量减少无关性问题,让教学语言更精当、简洁,提高课堂效益;增加理解性,尤其是发散性问题,培养, 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创造性。

6、面向全体,关注细节。

:⑴提问时面向学生;;⑵注意问题句式的长度;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问答,从第一天起就要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你希望他们提问;(4)给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间;(5)适时提问不守纪律的;(6)既提问主动的也提问不主动的;⑺变化提问的方式、顺序和自身的空间位置;。

(8)学生能回答的,你不要回答;(9)不要过多地重复学生的答案;(10)减少异口同声的回答方式。

课堂观察诊断报告
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一:学生的思考
注:评定等级:1-5级,1为最差,5为最好,观察者可以根据的判断为每个项目确定等级,写上
相应的分数。

课堂教学管理行为评定表
注:评定等级:1-5级,1为最差,5为最好,观察者可以根据的判断为每个项目确定等级,写上相应的分数。

师生互动课堂观察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