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管理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一、引言病区液体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确保病患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合适的液体补充和管理,医院制定的具体规章制度。
本文将从液体管理目的、液体管理责任、液体管理流程和液体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液体管理目的病区液体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获得适宜的液体补充,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1. 维持体液平衡:合理控制患者的液体输入和输出,保持体液稳定。
2. 防止脱水: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补充液体,预防脱水症状的发生。
3. 防止液体过负荷:避免液体过多引起水中毒,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液体管理责任1. 医师责任:医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制定液体管理方案,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测。
2. 护士责任:护士应按照医嘱,正确执行液体管理方案,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
3. 患者责任:患者需要根据医嘱按时按量饮水,配合医护人员的液体管理措施。
四、液体管理流程1. 护理评估:护士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液体管理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病情、饮食摄入情况、尿量等。
2. 制定液体管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医师制定患者的液体管理计划,并书写相关医嘱。
3. 液体补充:护士按照医嘱的要求,正确补充患者所需的液体,包括口服补液和静脉输液等。
4. 液体监测:护士需定期对患者的尿量、体重和血压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液体管理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液体调整:根据监测结果,医师随时调整患者的液体管理方案,确保患者的液体平衡。
五、液体管理措施1. 口服补液:对于一般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鼓励口服补液,注意饮水量的合理控制。
2. 静脉输液:对于病情较重或需要快速补液的患者,需根据医嘱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护士需注意输液速度和输液方式。
3. 尿量监测:护士需定期监测患者的尿量,及时记录并与医师进行沟通,以便调整液体管理计划。
4. 体重监测:护士需定期对患者进行体重测量,及时发现液体过负荷或脱水的情况,并与医师协商调整治疗方案。
5. 血压监测:护士需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以了解患者的循环情况,及时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液体管理计划。
护理液体管理制度
护理液体管理制度一、前言液体管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护理液体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规范和规范,也是对医院液体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液体管理制度,才能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液体管理的重要性液体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合理的液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合理的液体管理可以保持体内水电解平衡,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和循环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在医院液体管理工作中,护士要做到合理使用、正确计算和有效监测,及时评估患者的液体情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护理液体管理制度的内容1. 液体管理的原则(1)科学合理原则:护理液体管理应该符合医学常识和科学规律,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需要,进行合理的液体配置和管理。
(2)安全优先原则:护理液体管理要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合理使用液体资源,避免液体失衡和液体过多或过少的危险。
2. 液体管理的流程(1)患者的液体需求评估:护士要认真评估患者的液体需求情况,包括患者的病情、体重、年龄、病史等,制定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包括补液量、种类和速度等。
(2)液体配置和管理:根据患者的液体需求评估结果,护士要准确计算患者的补液量和配液比例,并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配置和管理,避免浪费和错误。
(3)液体监测和评估:护士要及时监测患者的液体入量和出量情况,包括尿量、呕吐、排便、手术引流等,及时评估患者的液体情况,发现和纠正问题。
(4)液体记录和报告:护士要认真记录患者的液体情况,包括液体量、种类、时间和效果等,及时向医生报告,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5)液体教育和宣教:护士要认真做好患者的液体教育和宣教工作,包括患者和家属的液体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患者的合作和配合,提高患者对液体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液体管理的要求(1)医务人员合作:护士应该与医生、护士长、临床药师等医务人员合作,确保液体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避免个人行为和主观意识造成的错误和事故。
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液体管理原则
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液体管理原则
本文介绍了急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液体管理的目的
液体管理是指在维持组织灌注、纠正循环障碍和保持水电解平
衡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和控制液体的输入和输出,达到最佳液体状态,从而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液体管理的原则
1. 个体化定制
- 根据患者的病情、负荷状态、水电解质平衡和年龄等选取适
宜的液体种类和剂量,防止因液体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2. 动态监测
- 监测水平衡、尿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平衡输入输出
- 控制液体的输入和输出,保持液体平衡。
如果液体过多,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如果液体过少,会引起循环衰竭、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4.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 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液体管理的注意事项
1. 防止感染
- 维护导管和留置管道的清洁卫生,避免医院感染。
2. 防止过度负荷
- 避免因过度输液而造成液体过多,导致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
3. 防止肾功能损害
- 对于存在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注意液体管理,避免液体过多过少。
4. 考虑营养支持
-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和耐受力。
以上是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液体管理原则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护理工作者能有所帮助。
病房液体管理制度
病房液体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医院病房,液体管理是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液体管理制度能够确保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的平衡,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因过多或者过少的液体摄入而引起的并发症。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液体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病房液体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并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病房液体管理制度。
二、患者的液体需求1.1 生理状态下的液体需求正常情况下,人体对液体的需求是固定的。
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约2000-2500毫升的液体,包括饮水、食物和新陈代谢产生的水。
而排出液体的途径主要包括尿液、汗液和呼吸蒸发。
因此,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是相对平衡的。
1.2 疾病状态下的液体需求但是,在疾病状态下,患者的液体需求可能会发生改变。
例如,发热、腹泻、呕吐、尿液增多等情况都会导致患者的液体丢失增加,因此需要加大液体摄入量来维持水分平衡。
而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肾脏功能可能受损,导致尿液排出减少,这时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以避免体液潴留。
1.3 患者的液体需求评估因此,对于每位患者来说,都需要根据其疾病状态和生理特点来评估其液体需求。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并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以保障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三、病房液体管理的原则2.1 个体化的液体管理原则病房液体管理的首要原则是个体化。
每位患者的疾病特点不同,对液体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液体管理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2.2 综合评估的原则另外,病房液体管理应该是综合评估的原则。
液体管理不仅仅包括液体摄入量的控制,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尿液、体重、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
只有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2.3 渐进调整的原则此外,病房液体管理应该是渐进调整的原则。
液体管理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逐步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不能一味地追求液体平衡,而忽视了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不良后果。
护理中的病人液管理技巧
护理中的病人液管理技巧在护理中,病人的液体管理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正确有效的液体管理可以帮助恢复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护理中的病人液体管理技巧,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处理相关任务。
I. 了解病人的液体需求了解病人的液体需求对于有效的液体管理非常重要。
护士应该与医生和病人本人详细交流,获取病人的医疗历史、目前的病情以及特殊的液体需求等信息。
这样可以确保给予病人足够的液体,并防止出现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II. 监测病人的液体摄入和排出量监测病人的液体摄入和排出量是评估液体管理与状态的重要方法。
护士应该严格记录病人的摄入和排出量,包括饮食、输液、尿液、呕吐等情况。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液体平衡的异常,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病人的液体状态处于理想范围。
III. 善用液体管理工具护理中的液体管理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辅助,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使用标准的计量杯和皮肤护理油尺来测量摄入和排出的液体量。
同时,可以使用流速计来监控输液的速度,避免因输液过快或者过慢造成不良影响。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管理病人的液体情况,确保病人得到适当的液体供应。
IV. 定期进行液体电解质检测液体管理不仅仅关注液体的量,还需要关注相关的电解质水平。
护士应该根据医嘱定期抽取病人的血样,检测液体中的一些关键电解质如钠、钾、钙等含量。
这有助于了解病人的电解质平衡情况,并及时调整液体配给量,以满足病人的特殊需求。
V. 妥善记录并及时汇报在液体管理中,妥善的记录和及时的汇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护士应该准确地记录病人的液体情况,并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向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汇报。
这样可以保证液体管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防止任何潜在问题的发生。
总结:护理中的病人液体管理技巧包括了解病人的液体需求、监测摄入和排出量、善用液体管理工具、定期进行液体电解质检测以及妥善记录并及时汇报。
通过正确地应用这些技巧,护士可以更好地进行病人液体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液体管理制度
液体管理制度一、引言液体是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而对液体的管理则是保障生产和生活正常进行的基础。
液体管理制度是组织和管理液体使用的一套规章制度,旨在合理安全地使用、保护和管理液体资源,减少浪费和排放,保证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本文将就液体管理制度的意义、目标、原则、内容及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液体管理制度的意义1.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各种行业都离不开液体的使用,而规范、安全的管理液体资源是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
2.保护环境。
液体的使用和处理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合理的液体管理制度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
3.节约资源。
液体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减少浪费,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
4.降低生产成本。
合理的液体管理制度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排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三、液体管理制度的目标1.合理利用液体资源,减少浪费和排放。
2.保证液体使用的安全性,防止事故发生。
3.合理管理和处理废弃液体,保护环境。
4.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四、液体管理制度的原则1.合法合规原则。
液体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不得擅自使用、处理液体。
2.科学合理原则。
液体管理必须依据科学、技术的规章制度进行,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安全保障原则。
液体管理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提高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经济节约原则。
液体管理必须遵循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原则,保证液体的合理利用和降低资源消耗率。
5.责任追究原则。
液体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对管理不当者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五、液体管理制度的内容1.液体使用规定。
明确各种液体的使用范围、用途、用量,保证液体的合理利用。
2.液体储存管理。
规定液体的储存条件、储存设施和储存容器的要求,确保液体的储存安全。
3.液体运输管理。
对液体的运输方式、运输设备、运输条件进行规定,保证液体的安全运输。
4.液体处理管理。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病区液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确保病区液体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特制定以下病区液体管理制度。
一、液体的领取与存放1、责任护士根据医嘱和患者的病情,计算所需液体的种类和数量,并填写液体领取单。
2、由专人负责从医院的药房领取液体,领取时需仔细核对液体的名称、规格、有效期、包装完整性等信息,确保无误。
3、领取回来的液体应按照不同的种类、规格分类存放于专用的液体存放柜中,存放柜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4、对需要冷藏保存的液体,如某些生物制剂,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室,并严格控制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5、存放的液体应按照有效期的先后顺序摆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防止液体过期浪费。
二、液体的配制1、护士在配制液体前,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即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认真检查液体的质量,如有无浑浊、沉淀、变色、瓶口松动等,如有异常,不得使用。
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配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避免交叉感染。
4、配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嘱的要求准确计算药物的剂量,并在配制完成后再次核对。
5、配制好的液体应在标签上注明患者的姓名、床号、药名、剂量、配制时间等信息,并签名。
三、液体的输注1、输液前,护士应再次核对患者的信息、液体的种类和质量,确保无误。
2、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
3、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等因素,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得自行调节。
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出等异常情况,以及输液是否通畅。
5、如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发热等,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6、更换液体时,应先核对新液体的信息,然后关闭旧液体的调节器,再进行更换,避免空气进入血管。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病区液体管理在医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液体管理制度能够保证患者得到适当的液体补充,预防并处理出现的液体不平衡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病区液体管理制度的范例,并详细阐述每一项内容。
一、制度宗旨病区液体管理制度的宗旨是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科学、规范、个体化的液体管理,保持体液平衡,并减少或避免液体不平衡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二、液体管理的目标1. 准确计算和监控患者的入出液量,确保液体平衡。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制定合理的液体补充方案。
3. 及时评估和处理液体平衡失调的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三、液体管理的责任分工1. 医生的责任:-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制定个体化的液体管理方案。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液体平衡情况,及时调整液体配给。
- 在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液体管理策略。
2. 护理人员的责任:- 记录和监测患者的入出液量。
- 按照医嘱进行液体补充。
- 定期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并向医生反馈。
- 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液体平衡,如遵守饮水规定、控制尿液输出等。
四、液体管理的具体措施1. 入院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史、基础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评估患者的液体需求量。
- 评估患者的体液平衡状态,并记录相关数据。
2. 液体补充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生理状态和液体平衡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液体补充方案。
- 考虑患者的口服摄入水分、输液、饮食等因素,并遵循适当的液体管理原则。
3. 入出液量监测:- 护理人员每日记录患者的入出液量,包括饮水、饮食、尿液、排便、呕吐、引流液等。
- 准确计算和监测每日的入出液量,并定期评估液体平衡状态。
4. 液体管理的调整:- 医生根据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 医生和护理人员定期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液体配给。
五、液体平衡失调的处理1. 脱水的处理:- 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和原因,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
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制度
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工作,保障医院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液体管理的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液体管理的范围1. 医院科室内所有液体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和废弃环节。
2. 医院科室内所有液体药品的使用记录、质控和报告统计。
第三章液体管理的基本原则1. 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管理法规,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
2. 严格执行液体药品的使用标准和规范,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液体管理培训,提高液体管理的专业水平。
4. 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优化液体药品的采购和配送流程。
第四章液体管理的基本要求1. 采购环节(1)采购部门负责对液体药品的采购商进行资质审核。
(2)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药品规格、数量、价格等相关信息。
(3)采购部门按照采购合同的要求,对液体药品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
2. 储存环节(1)仓库管理人员负责液体药品的分类存放和定期清点,确保药品的库存准确。
(2)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对液体药品的储存环境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
(3)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清理过期或损坏的液体药品,防止使用过期或受损的药品。
3. 配送环节(1)配送部门负责按照科室用药需求,及时、准确地将液体药品送到各科室。
(2)配送部门负责对液体药品的配送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反馈给采购部门,做好库存管理。
4. 使用环节(1)医护人员在使用液体药品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嘱要求,正确使用药品。
(2)医护人员在使用液体药品时,应填写用药记录,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医护人员在使用液体药品时,应加强药品的监测和质控,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5. 废弃环节(1)医院应制定液体药品的废弃管理制度,规范废弃工作流程。
(2)医院应配备专门的废弃处理人员,负责对液体药品的废弃进行清点和记录。
(3)废弃处理人员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将废弃液体药品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第五章液体管理的监督与考核1. 监督(1)医院外部监管部门和内部审核部门负责对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
液体的管理制度
液体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液体管理,提高液体利用效率,保证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液体的管理。
第三条液体管理应当遵循“节约、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液体管理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确保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第二章液体管理责任第五条液体管理责任由企业领导履行。
具体负责人应当负责液体管理的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促使各部门认真执行本制度。
第六条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液体管理制度,明确液体的使用范围和权责,规范流程,配备必要的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七条液体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遵守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
第八条液体管理责任评价应当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
第三章液体管理制度建设第九条企业应当制定液体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液体的种类、用途、保存、使用、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第十条液体管理制度应当定期修订,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液体台账,明确液体的种类、数量、存放位置等信息。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液体使用台账,记录各部门使用的液体种类、数量、用途和使用情况等信息。
第四章液体管理流程第十三条液体采购应当实行凭证制度,由经营部门提出采购申请、财务部门审批后方可采购。
第十四条液体使用应当按照规定的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第十五条液体的存放应当按照规定的位置、方法、条件进行,避免发生泄漏、蒸发、挥发等现象。
第十六条液体的处理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禁止随意排放,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七条液体管理应当加强相关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八条液体管理应当妥善处理有关数据,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第五章液体管理监督检查第十九条企业应当建立液体管理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内容、方式、频次和责任人。
第二十条液体管理监督检查应当定期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一条液体管理监督检查应当建立相关档案,形成有效资料,保存一定期限。
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制度内容
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制度内容一、引言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科室在对病人进行液体治疗时能够安全、规范地进行操作,有效预防液体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涉及液体管理的工作,旨在加强对液体管理工作的规范和监督。
二、液体管理的基本要求1.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应遵循“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原则,确保病人获得必要的液体治疗;2.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应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3.液体管理工作应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院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并接受监督和审核。
三、液体管理的操作流程1.液体管理工作由医生、护士等有资质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医生负责制定液体治疗方案,护士负责具体操作;2.液体管理工作应进行严格的记录和监测,包括病人的血压、体重、尿量等指标的定期记录,以便判断治疗效果和调整液体剂量;3.液体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遵循医院规定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四、液体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1.液体管理工作中应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确保液体的质量和安全;2.医院科室液体管理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操作技能和风险防控意识;3.液体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对液体贮存设备和管路的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4.在液体管理过程中,应及时注意病人的不良反应,如过敏等,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5.液体管理工作中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液体管理的质量评估1.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应进行周期性的质量评估和跟踪监测,评估内容包括液体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效果等;2.质量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务部门,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液体管理工作;3.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应积极参与相关的质量认证和评估活动,不断提升液体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六、液体管理的责任和追责1.液体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医生和护士,应保证液体管理工作的规范和质量;2.对于液体管理工作中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责任人将根据医院内部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3.医院将加强对液体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追责和处理。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病患需求的增加,病区液体管理成为医院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良好的病区液体管理制度对于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减少医疗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病区液体管理制度进行探讨,旨在明确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和减少潜在风险。
一、病区液体管理职责分工为了保证病区液体管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需要明确医护人员的管理职责分工。
具体来说,病区护士应负责液体管理方面的工作,包括订单开立、补液计划制定、液体配送监控、液体储存和处理等。
而医生则应提供准确的医嘱,确保护理团队按照准确的用药剂量和时间进行液体管理。
二、病区液体管理的标准与控制要求1. 液体订单开立标准a. 医生开具液体医嘱时,应明确药品的名称、剂量、使用途径和频率,并在纸质病历或电子病历上进行书写。
b. 护士接收医嘱后,应及时核对医嘱内容,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补液计划制定标准a.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征监测,护士应制定合理的补液计划,并将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b. 在制定补液计划时,护士应考虑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肾功能状况、血压指标等因素。
3. 液体配送监控标准a. 病区应设立液体存储区域,并定期检查液体的储存状况,确保液体的储存环境符合规定的标准。
b. 护士应定期对液体库存进行盘点,确保液体的使用和库存量相符,并及时上报病区主管护士或仓库管理员。
4. 液体储存和处理标准a. 液体储存应符合医院的规定,包括液体存放的位置、温度控制和防潮等要求。
b. 液体过期或者受污染的情况下,应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在处理记录中注明处理方式和原因。
三、病区液体管理的监测和改进1. 监测与评估a. 定期对病区液体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病区液体管理的有效性。
b. 设立评估指标,如液体管理正确率、液体管理记录的完整性和液体管理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以此评估病区液体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2. 培训与教育a. 组织定期培训,加强医护人员对病区液体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医院科室液体管理制度范文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科室液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使用的液体药品、消毒液、生理盐水等液体物品的管理。
三、管理职责1. 科室主任负责科室液体管理的全面工作,包括液体的采购、储存、使用、废弃等环节。
2. 护士长负责科室液体管理的具体实施,监督液体的使用情况,确保液体使用安全。
3. 药剂科负责液体的采购、储存、发放等工作。
四、管理制度1. 采购管理(1)科室需用液体药品,由护士长提出申请,药剂科根据申请进行采购。
(2)采购的液体药品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质量合格,有合法的生产厂家、批号、规格、有效期等信息。
2. 储存管理(1)液体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专用储藏室内,避免阳光直射。
(2)不同种类的液体药品应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污染。
(3)储存液体的容器应密封良好,防止挥发、泄露。
3. 使用管理(1)医务人员在使用液体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剂量和给药途径。
(2)使用过的液体药品包装,应立即封存,不得随意丢弃。
(3)使用后的液体药品,应及时回收,交由专人负责处理。
4. 废弃管理(1)废弃的液体药品,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2)废弃的液体药品,应由专人负责收集、包装,交由药剂科处理。
五、监督检查1. 科室每月对液体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护士长定期对科室液体管理进行检查,确保液体使用安全。
3. 药剂科对科室液体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废弃等情况进行监督。
六、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确保液体使用安全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液体药品浪费、污染、安全事故的科室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由科室主任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科室液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科室的液体管理制度范文
科室的液体管理制度范文科室液体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科室液体管理工作,提高液体使用效率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用液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科室液体管理制度是科室内部规章制度,适用于科室内所有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液体是指静脉输液、透析液、点滴药物溶液等,在本制度内泛指所有液体使用和管理相关的事项。
第四条科室液体管理的原则是合理使用、适度进货、定时定量、确保质量。
第五条所有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在液体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液体进货管理第六条科室液体的采购、进货工作由科室相关人员负责。
第七条科室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制定液体采购计划,确保液体的数量和种类满足临床需求。
第八条液体采购应考虑到产品质量、供货渠道、价格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采购标准和供应商准入制度。
第九条科室应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采购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确保液体的质量和交货时间。
第十条科室负责人应定期对液体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合理的奖惩措施。
第十一条科室液体的储存和保管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保证液体产品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第三章液体使用管理第十二条所有液体的使用均应经过医生的医嘱,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第十三条医生使用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合理选择液体种类和剂量,并及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第十四条液体使用应以合理、经济、有效的原则为基础,杜绝过度使用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第十五条护理人员应按照医生的医嘱和操作规范,正确进行液体的配制、输液和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第十六条液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意外事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四章液体质量管理第十七条科室液体质量管理是确保液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第十八条液体质量管理涉及到液体采购、存储、配制、输液和监测等各个环节,要求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
第十九条液体供应商应提供质量合格的液体产品,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科室应进行相应检测和核查。
基本的液体管理制度包括
基本的液体管理制度包括1. 管理目的液体管理制度的基本目的是确保企业充分合理地利用液体资源,减少液体浪费,降低液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
2. 适用范围液体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液态资源的采购、使用、储存、运输、处理等全过程管理。
3. 基本原则(1)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禁止浪费。
(2)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维护水质,防止水污染。
(3)科学规划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
(4)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保治理,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
4. 责任分工(1)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液体管理政策,明确相关责任。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的液体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液体管理制度。
(3)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液体管理制度,积极参与液体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工作。
5. 采购管理(1)采购液体需提前报备,由专人进行集中采购。
(2)采购人员应当根据实际需求量进行采购,确保采购品质符合要求。
(3)采购前应订立购销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资金安全。
6. 使用管理(1)液体的使用应当按照实际需求量进行,禁止过度使用。
(2)禁止在洗手间和卫生间浪费液体资源。
(3)严格限制非生产用水,鼓励节约用水。
7. 储存管理(1)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储存。
(2)不得堆放在高温环境下,避免液体蒸发和损坏。
(3)储存液体资料应当定期检查、消毒、清洁,确保安全可靠。
8. 运输管理(1)液体的运输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使用合适的容器和运输工具。
(2)运输过程中严禁发生泄漏和损坏。
如果有发生,应当及时处理。
(3)运输过程中要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安全。
9. 处理管理(1)液体排放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随意排放。
(2)液体处理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灾难后的液体资源处理应当科学合理,避免次生污染的发生。
10. 绩效考核(1)公司应当建立液体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对液体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
(2)对于液体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应当进行奖励和表彰。
规范病区液体的管理制度
规范病区液体的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规范病区液体管理,减少液体浪费,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特制订此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各病区的液体管理工作。
三、责任部门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本规范的执行。
病区护士长负责病区液体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病区护士长、药剂科负责人、病区护士共同负责病区液体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四、准备工作1.每个病区必须备有足够的液体管理设备,包括:液体储存柜、输液泵、输液管、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手套等。
2.药剂科必须按时按量供应病区需求的输液药品。
3.病区每周进行一次液体管理设备和药品的检查,确保设备完好、齐全,药品有效、数量足够。
五、液体存储1.液体储存柜内应明确标示各种液体药品的摆放位置和有效期,按照有效期远近依次排列。
2.每瓶药品的拉住应清晰易见,确保使用时不会混淆。
3.凡是开封的药品,应立即标明开封日期,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
4.液体药品的摆放应避免受热、受潮和受光,确保药品的质量。
5.液体药品的储存柜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整洁。
六、液体配制1.液体药品的配制工作必须在洁净无菌条件下进行,配制时必须佩戴手套。
严禁手直接接触药品。
2.液体药品的配制必须按照规定的配制方法和比例进行,严禁随意调整剂量。
3.配制结束后,应将配制设备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七、液体使用1.液体药品使用前,应仔细查看标签,确保患者姓名、用药名称、剂量、时间和途径无误。
2.液体药品使用时,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剂量、时间和途径。
3.输液时,必须遵守“三查五输”规则,即:查对瓶签、查对药物、查对液体、输液前查对患者身份、输液前查对液体是否符合规定。
4.输液前后必须检查患者的输液部位,确保输液畅通无阻,不得有漏输漏液现象。
5.液体药品使用完毕后,应将注射器等一次性使用的工具立即予以销毁,未用完的液体药品应及时丢弃。
八、事故处理1.液体药品误用、用错时,应立即上报病区护士长和药剂科,及时给予处理。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疾病治疗水平的提高,病区液体管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液体管理的安全、规范和有效,病区液体管理制度应该被制定和严格执行。
本文将从医护人员液体管理责任、液体处方和监测、液体配送和储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护人员液体管理责任病区液体管理的责任主要由医生、护士和相关医护人员共同承担。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需要,制定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并在医嘱中明确注明液体种类、剂量和给药途径等信息。
护士应按照医嘱执行,确保液体按时按量给予患者,并及时记录患者液体入量和出量情况。
相关医护人员应密切配合,协调好液体管理工作。
二、液体处方和监测液体处方应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医生开具液体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调配。
液体处方内容应包括液体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速度、给药时间及持续时间等信息。
医生在制定液体处方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尿量、电解质水平等指标,确保患者的液体治疗安全有效。
监测患者液体平衡是液体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护士应根据医嘱要求,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及血液常规等指标,以及记录患者的感觉和排尿情况。
定期检查患者液体出量,包括尿量、呕吐、排泄物和大便等。
及时纠正任何液体失衡,并及时向医生报告明显异常的情况。
三、液体配送和储存液体配送是病区液体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液体配送中心,负责液体的统一配送。
液体配送中心要确保液体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符合需求,同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液体的安全性。
液体配送中心应制定配送标准和程序,确保液体按照医嘱准确、及时地送到病区,避免因配送不及时导致患者的治疗延误。
液体储存是液体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医疗机构应划定专门的液体储存区域,并按照液体种类和性质进行分类、标识和储存。
液体储存区域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按照相关要求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液体的质量和过期情况,对失效的液体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液体的质量安全。
基本的液体管理制度包括范文
基本的液体管理制度包括范文液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企业内液体的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制定本液体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液体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水、油、化学药品等。
第三条审核液体的采购、存储、使用和废弃,推广液体的节约使用和资源再利用。
第二章液体采购管理第四条液体采购由指定人员负责,采购前需经过相关部门或人员的审批。
第五条采购液体应考虑以下因素:数量、质量、用途、供应商信誉等。
第六条采购液体应确保有合理的库存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第七条采购液体应优先选择符合环保要求和质量标准的产品。
第八条采购液体应签订合同,明确价格、数量、质量标准等具体内容。
第三章液体存储管理第九条液体存储场所应满足以下要求:通风良好、防滑、防火,储存设备齐全、易于取用等。
第十条液体存储应有明确的标识和分类,不同种类的液体应分开储存,避免混合。
第十一条负责人员应定期检查液体存储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十二条每个存储区域应设置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
第四章液体使用管理第十三条液体使用前应审批,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使用计划。
第十四条使用液体时应根据需要取用适量,避免浪费。
第十五条使用液体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杜绝不安全操作引发事故。
第十六条使用液体时应将使用完毕的容器清理干净,避免残留液体造成浪费。
第十七条液体使用后应及时关闭阀门,避免漏损和浪费。
第五章液体废弃管理第十八条液体废弃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规定进行处理,倡导资源再利用和环保。
第十九条液体废弃应分类处理,分别标注清晰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处理。
第二十条液体废弃应避免倾倒到排水系统或自然环境中,以免污染环境。
第二十一条液体废弃应有专人负责处理并进行监督,确保合规和高效。
第六章液体管理的监测和评估第二十二条液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液体采购、存储和使用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二十三条监测和评估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库存量、质量标准、使用效果等。
液体管理的原理有哪些
液体管理的原理有哪些液体管理是指对液体进行储存、监测、处理和分配等工作的管理过程。
液体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如水、石油、化学品等,因此液体管理至关重要。
液体管理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储存原理:液体的储存是液体管理的基本环节。
液体的储存应满足一定的安全要求。
其原理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储存设备,控制液体的温度、压力和通风等条件,确保液体储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储存设备包括储罐、储槽和储存桶等。
液体储存管理要注意安全操作规范,防止泄漏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2. 监测原理:液体的监测是为了及时获取液体的信息,并保持液体管理的可控性。
监测原理主要通过对液体的测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参数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传感器或仪表进行收集和处理。
监测原理可以实现对液体过程参数的实时监控,提高液体管理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3. 处理原理:液体的处理主要通过对液体进行过滤、净化、分离和处理等工艺过程,以提高液体的质量。
处理原理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和技术。
例如,通过物理方法如过滤、蒸馏和离心等,可以去除悬浮物、溶解物和杂质等;通过化学方法如中和、还原和氧化等,可以改变液体的酸碱度、氧化性和还原性;通过生物方法如微生物降解和生物处理等,可以降解有机化合物和去除有害物质。
处理原理可以有效改善液体的品质和性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4. 分配原理:液体的分配是将液体按需求进行合理分配和输送的过程。
分配原理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和用途确定合理的分配方案和流程,以确保液体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分配原理涉及到管道输送、泵送、阀门控制、流量调节等技术。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管道网络,选择适当的泵站和阀门,控制液体的流速和流量,实现液体的分配和传输。
分配原理可以提高液体的传输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5. 安全原理:液体管理中的安全原理是确保液体管理过程安全可靠的基础。
安全原理包括液体的安全储存、安全监测、安全处理和安全分配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无创循环监测指标
(1)心率(HR) 患者心率突然或逐渐加快,可能是低血容量 的早期表现或容量过多。但需与手术刺激、 麻醉偏浅、血管活性药物作用和心脏功能异 常等其他原因进行鉴别;
(2)无创血压(NIBP) 对于手术患者,一般维持术中收缩压大于 90mmHg 或平均动脉血压(MAP)大于 60mmHg;老年、高血压和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血 压应该维持较高。血压下降除外了麻醉过深或手术 操作,应考虑循环血容量不足; 尿量、颈静脉充盈度、四肢皮肤色泽和温度尿量 是反映肾灌注和微循环灌注状况的有效指标(术中 尿量应维持在 0.5 mL/kg•h 以上)。
(1)病史和临床症状 最后进食时间 呕吐、腹泻、出汗、发热等情况 尿量(利尿药物、糖尿病、尿崩症) 服泻药,术前肠道准备(可导致 2-4L 体液丢失) 烧伤、腹膜炎、肠梗阻、胰腺炎、创伤、出血、严重骨折或骨盆骨 折 (2)体检 体征:意识、脉率、血压、血压的体位变化、颈静脉充盈度、甲床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皮肤弹性、体温; 尿量: ≥0.5 ml•kg-1•h.-1; 血流动力学状态。 (3)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压积、血钠、尿素、肌酐、尿比重。
液体管理
正常的体液分布
成人, 70kg
比例(%) 绝对值(L)
体液总量(TBW)
细胞内液(ICV) 细胞外液(ECV)
组织间液(ISF) 血浆(PV)
60
40 20 16 4 7
42
28 14 11 3 5
血容量(BV)
血液是由 60% 的血浆和 40% 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组成,其中 15% 分布于动脉系统,85% 分布于静 脉系统。
(2)有创动脉血压(IABP) 有创动脉血压是可靠的循环监测指标。连续动 脉血压波型与呼吸运动的相关变化可有效指导输 液,若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变化 >13%,或收缩压下降 >5mmHg,则高度提 示血容量不足;
(3)肺动脉楔压(PAWP) PAWP 是反映左心功能和左心容量的有效指标,PAWP 异常升高是心脏容量增加或左心室功能异常的表现; (4)心脏每搏量变异(SW) SW 是指在机械通气(潮气量 >8ml/kg)时,在一个 呼吸周期中心脏每搏量(SV)的变异程度。据研究此指标对 判断血容量有很高的敏感性(79%~94%)和特异性 (93%~96%)。 SW 正常值为 10%~15%,通常 >13% 提示循环血 容量不足。 收缩压变异(SPV)或脉搏压变异(PPV)亦与 SW 具有相 似临床指导意义
3、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1)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 麻醉手术期间的生理需要量计算应从患者进 入手术室开始,直至手术结束送返病房。 (2)术前禁饮食所致液体缺失量和手术前累计 液体丢失量 麻醉手术期间生理需要量和累计缺失量应根据 上述方法进行补充,主要采用晶体液的建议。
(3)麻醉导致的血管扩张循环血容量减少 目前常用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均会引起血管扩张,导致有 效循环血容量减少,通常在麻醉开始即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及时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一般而 言,达到相同的容量效果,胶体液的用量明显少于晶体液。 a. 不推荐严重脓毒症患者麻醉手术期间采用胶体液体治 疗。 b. 胶体溶液更有效补充血管内容量,麻醉手术期使用胶 体液补充血管内容量是合理的 c. 补充与胶体在血管内相同容量效果需要 3~4 倍晶体 液且维持时间较短
病人液体量的估算
维持性液体需要量
补偿性液体治疗量
已有液体损失量 正在损伤液体量
继续损失量
晶体
晶体
晶体 + 胶体
?
可能用于维持循环容量的各种溶液
液体
晶体溶液 天然胶体 人造胶体 明胶 右旋糖酐 羟乙基淀粉
生理盐水 乳酸林格液 其它电解质 溶液 5%GS
全血 新鲜冻干血浆 人白蛋白溶液
用5%GS补充
3)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 输注后能够维持相同容量的循环血容量至少达 6 小时,输注的 HES 分子量小于 60KDa 直接 经肾脏排出,大分子量 HES 经α- 淀粉酶分解 成小分子量后逐渐经肾脏排出,72 小时内 65%H ES 经肾脏排出。
HES 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引起凝血障碍、脓毒症患者 肾脏损害,甚至导致其死亡。。 任何非滤过胶体物质在血浆中的蓄积,均可能导致 肾小球滤过的下降,甚至停止;当胶体液浓度较高, 胶体体内分子量较大,其在血浆中蓄积,导致胶体 渗透压升高的危险性较大;机体脱水,静水压明显 减少时,肾小球滤过明显减少,老年、脓毒症患者 和大量给予 HES 时,更易出现少尿或无尿,引起 肾脏功能损害。 HES 禁用于脓毒症和进入 ICU 的重症患者。禁用 于有肾损伤的患者。一旦出现肾脏损害要终止其使 用。如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须终止 HES 的使用。
大手术的患者需常规监测 CVP,重视其动态的 变化。重症和复杂手术的患者还需使用有创监测 技术,SVV 是了解循环容量状态的主要指标。
复杂大手术的麻醉期间推荐连续有创血压监测 麻醉手术期间连续中心静脉压监测是合理的。 心脏手术和心脏疾病患者麻醉手术期间 CO 监测是有益的
液体治疗方案
1、容量状态评估
高张氯化钠溶液的 Na+ 浓度在 250~1200mmol 范围内,高张氯化钠溶液的 渗透梯度使水分从血管外间隙向血管内移动,减 少细胞内水分,可减轻水肿的形成,兴奋 Na+ 敏感系统和延髓心血管中枢,适用于烧伤和水中 毒等患者,使用量通常不能超过(7.5%) 4ml/kg,过量使用会因高渗透性引起溶血。
危重
简单评估患者脱水情况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
决定血管内液体向血管外流动的因素可通过 Starling-Lardis 公式表示: Jv=KhA[(PMV-PT)-δ(COPMV-COPT)] JV 代表单位时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净液体量; Kh 代表水的液压传导率,即毛细血管壁对液体 的通透性,普通毛细血管动脉端的 Kh 值较静脉 端高 4 倍;A 为毛细血管表面积:PMV 代表毛细 血管静水压;PT 为组织静水压;δ 为血浆蛋白反 应系数。 COPMV代表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 压; COPT为组织中的胶体渗透压。 当δ为 0 时,血浆蛋白分子可自由通过细胞膜, 当δ为 1 时,血浆蛋白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在 大多数器官中,血浆蛋白在微血管中的δ值超过 0.9 并保持稳定,但在低氧血症、炎症和组织损 伤等病理生理状态下则明显降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SpO2 是重要监测项目,在组织血流灌注良好 的情况下,描记的 SpO2 波形随呼吸变化明显 则提示患者血容量不足;SpO2 波形不随呼吸变 化,不能完全除外患者血容量不足; (4)超声心动图
应该维持患者的血压正常,确保血压仅是一种手段,维持组织 灌注是目的;既往有过心脏病,而目前临床情况稳定的病人, 尚未有明确证据显示经食道超声(TEE)是必须常规的监测项 目。
低血容量治疗的一般程序
1.
首先目标:循环容量的维持 第二目标:保持血氧携带能力 第三目标:恢复正常凝血状态和维持内环境 稳定
2.
3.
手术患者 目标导向个体化的输液策略
重症患者和复杂手术患者实施目标导向个体 化的输液策略。输液的速度和剂量应是维持 心率和收缩压不低于术前的 20%, CVP6~8mmHg,尿量不少于 0.5ml.kg1.h-1,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不低于 75%, 血乳酸不大于 2mmol/ml,SW 不大于 13%。
大概估算
生理需要量的计算
假如为手术患者,此部分缺失量的估计可根 据术前禁食的时间进行计算:以禁食 8 小时, 体重 70kg 的患者为例,液体的缺失量约为 (4X10+2X10+1X50) ml/hX8h=880ml。
第三间隙丢失量
组织创伤程度 轻(例如疝修补术) 中(如开腹胆囊切除术) 重(例如开腹肠切除术) 极重(例如主动脉手术)
当葡萄糖液注入血
组织间液
管内时,其中的葡萄糖
参与了机体的新陈代谢 , 只剩下自由水的成分。
血浆
当这些自由水进入到血
管内时,它们将按照细 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
的比例关系重新分配,
最终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细胞内液
5% 葡萄糖液经静脉输入后仅有 (3/42)1/14 可保留在血管内, 5% 葡萄糖液适宜补充机体水分以及配置各种低 张液,没有容量效应。
血浆
晶体液特点
电解质溶液经静脉输入后大部分将分布到细 胞外液,仅有 (4/16+4)1/5 可留在血管 内。 所以主要可及时补充细胞外液和其中的电解 质。 缺点为扩容效率低(3~4 ml 晶体液可补充 1 ml 血浆)、效应短暂(血管内半衰期 2030min)、可引起外周水肿、肺水肿。
人体每日生理需要量
体重 第一个10kg 第二个 10kg 20kg以上 ml/kg/h或ml/kg/d 4 2 1 100 50 20
精确计算
每日液体损失量包括
(1)显性失水量:尿量 1000-1500 ml ; (2)隐性失水量:肺呼吸蒸发约350 ml 、 皮肤蒸发 约500ml; (4)stool 约150ml (3)消化道液体丢失量,呕吐、腹泻和消化 道准备时需考虑。
25% 为高渗溶液。可将 细胞间液的水吸人到血 管内。 1 g白蛋白吸附 14 ~ 15 ml 水。 病人输入100 ml 25%的 白蛋白,将可以在输入 45分钟后增加血浆容量 400 ml
欧洲危重病协会关于危重患者中胶 体应用共识的几点建议2013
液体治疗的监测方法
目前临床上尚无简便而直接测定血容量的方法, 因此需对患者,包括手术患者进行综合监测 及评估,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2、麻醉手术期间液体需要量包括 (1)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 (2)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或手术前累计缺失量; (3)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再分布; (4)麻醉导致的血管扩张; (5)术中失血失液量及第三间隙丢失量。 重视麻醉手术期间患者的液体需求量的建议: 麻醉期间应持续补充患者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 推荐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麻醉药物导致的静脉血管扩张推荐有效液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