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思想整体转化分类三
2012年中考数学思想方法专题讲座——分类讨论
中考数学思想方法专题讲座——分类讨论在数学中,当被研究的问题存在多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时,就需要按照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分类讨论,从而得出各种情况下的结论,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叫分类讨论思想,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在研究问题时,要认真审题,思考全面,根据其数量差异或位置差异进行分类,注意分类应不重不漏,从而得到完美答案.一、分类讨论应遵循的原则: 1、分类应按同一标准进行; 2、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3、分类应当不重复,不遗漏。
二、分类讨论的主要因素:1、题设本身为分类定义;2、部分性质、公式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论;3、部分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本身有范围或条件限制;4、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不唯一时;5、含参数(字母系数)时,须根据参数(字母系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6、推理过程中,未知量的值,图形的位置或形状不确定。
三、分类类讨论的步骤:1、确定分类对象;2、进行合理分类;3、逐类讨论,分级进行;4、归纳并作出结论。
四、分类讨论的几种类型:类型一、与数与式有关的分类讨论热点1.在实数中带有绝对值号,二次根式的化简中,应注意讨论绝对值号内的数、被开方数中的字母的正负性,()()a aaa a≥==-⎧⎪⎨⎪⎩例1. =+==||,则5,3||若2baba。
分析:因b b2=||,故原题可转化为绝对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解:∵3||=a;∴x= ,∵b b2=||=5;∴x= ,,8|53|||时,5,3当=+=+==baba,2|5-3|||时,5-,3当==+==baba,2|53-|||时,5,3-当=+=+==baba,8|5-3-|||时,5-,3-当==+==baba故应填。
小结:二次根式的化简往往可转化为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
而去绝对值时一般要根据绝对值的概念进行分类讨论。
【练习】 1. 化简:①︱x︳=②=2. 已知│x│= 4,│y│=12,且xy<0,则xy= .【点评】由xy<0知x,y异与应分x>0,y<0,及x<0,y>0两类.3.若||3,||2,,( )a b a b a b==>+=且则A.5或-1 B.-5或1; C.5或1 D.-5或-14.在数轴上,到-2的点的距离为3的点表示的数是.热点2:与函数及图象有关的分类讨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k有正负之分):【例1】已知直线y=kx+3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则k的值等于.【例2】若一次函数当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x≤3时,函数y的范围为-2≤y≤6,•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0,0,k y xk y xy kx b⎧⎪⎨⎪⎩=+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随的增大而减小热点3:不等式中的分类讨论在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时,当遇到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要根据系数的正负性,决定不等号的方向变化,此时需要讨论其正负性;在分式的值大于零或小于零时计算分式中某字母的取值范围,也要讨论分子分母的正负性,以此建立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例1】不等式mx >n (m 、n 是常数且m ≠0)的解是 .思路分析:x 前的系数m 的正负性不确定,故要对其讨论,再依据不等式基本性质求x 的取值.【例2】已知分式4-x 2x -3的值为负数,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思路分析:欲求x 的取值范围,需要建立关于x 的不等式(组),由“两数相除,异号得负”知4-x 与2x -3异号,因此得⎩⎪⎨⎪⎧ 4-x >02x -3<0或⎩⎪⎨⎪⎧ 4-x <02x -3>0.分别解这两个不等式组即可.【练习】1.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2m +3)x >2m +3的解是 .解析:分2m +3>0和2m +3<0两种情况讨论.2.若分式2x +3x -1的值大于零,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3.解不等式 (a +1)x >a 2-1.热点4:涉及问题中待定参数的变化范围的分类讨论。
初中数学思想详解
初中数学思想详解篇一:初中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初中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初中数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1) 转化思想.转化思想就是人们将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等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种相对容易解决或已经有解决方法的问题,从而使原来的问题得到解决.转化思想体现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就是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和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初中数学中诸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等均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具体而言,代数式中加法与减法的转化,乘法与除法的转化,用换元法解方程,在几何中添加辅助线,将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将一些角转化为圆周角并利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等等都体现了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中,转化思想运用的最为广泛.(2) 数形结合思想.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数学研究是围绕着数与形展开的.初中数学中的“数”就是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符号表达式,初中数学中的“形”就是图形、图象、曲线等形象表达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 ) 与直观的图象(“ 形“ ) 结合起来,数形结合思想的关键就是抓住“数”与“形”之间本质上的联系,以“形”直观地表达“数”,以“数”精确地研究“形”,实现代数与几何之间的相互转化.数形结合思想包括“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在初中数学中有着广泛应用.譬如,在初中数学中,通过数轴将数与点对应,通过直角坐标系将函数与图象对应均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再比如,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学习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研究函数的性质等,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显著降低了学习难度.(3) 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它有助于揭示数学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有助于学生总结归纳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譬如,初中数学从整体上看分为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几大版块,并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就是分类思想的体现.具体而言,实数的分类,方程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函数的分类、统计量的分类等等,都是分类思想的具体体现.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中有大量运用,从初中数学内容的组织与展开到数学概念的界定与划分再到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都大量运用着分类思想.(4) 函数与方程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就是用函数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函数思想是客观世界中事物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规律在数学中的具体反映.函数与方程思想的本质是变量之间的对应,即用变化的观点和函数的形式将所研究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然后用函数的性质进行研究,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如果函数的形式用解析式的方式表示,那么就可以将函数解析式看作方程,并通过解方程和对方程的研究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方程思想.譬如初中数学中大量涉及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内容的数学问题都要用到函数与方程思想来解决.由于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内容和形式相一致,因而往往将其并称为函数与方程思想,并将二者结合学习与运用.除上述几种主要的数学思想之外,初中数学中还有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等.初中数学主要包括如下基本的数学方法:( 1 )几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比较与分类、观察与尝试、分析与综合、概括与抽象、特殊与一般、归纳与类比等;( 2 )几种重要的推理方法:完全归纳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演绎法等;( 3 )几种常用的求解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建模法、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构造法、坐标法、参数法等.1、配方法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
中考数学教学指导:转化思想的应用
7
例 6 已知 ab=4,若- 2≤ b≤- 1,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 (A)a ≥- 4 (B)a ≥- 2 (C)- 4≤a≤- 1 (D) - 4≤a≤- 2 分析 由 ab= 4,转化为 a= 4 ,即 a 与 b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
b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由自变量 6 的取值范围,探求函数 a 的取值范围.
4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单从几何的角度很难解决,
根据题意列出关于 x、 n、 y 的方程组转化为代数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用几何法解代数问题
数形结合思想是中学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利用这种思想,可以将代数问题转 化为几何问题,也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数形结合将代数与几何完美的结 合在一起,可以大大降低解题的难度,提高效率和正确率,甚至还可以达到令人意想不到 的效果.
转化思想的应用
转化是一种数学观念,一种数学思维方式,转化思想是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将新问 题有意识地转化为已知问题或简单的基本问题,从而获得解决.具体的说,转化思想就是 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 简单的问题,把一般的问题转化为特殊的问题,把高次的问题转化为低次的问题,把未知 转化为已知,把一个综合的问题转化几个简单问题等.学会转化,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 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下面就转化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作简单归 纳.
此外, 教科书中利用几何图形证明乘法公式 (a+ b)2= a2+ 2ab+b2 的做法, 也是一个非 常典型的例子.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点评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扇形的面积计算,这里的关键是把不规则的图形转 化为规则的扇形,然后直接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2021年中考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指导及例题解析)
中考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一、概述:当我们面对一大堆杂乱的人民币时;我们一般会先分10元;5元;2元;1元;5角;…… 等不同面值把人民币整理成一叠叠的;再分别数出各叠钱数;最后把各叠的钱数加起来得出这一堆人民币的总值。
这样做;比随意一张张地数的方法要快且准确的多;因为这种方法里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在数学中;分类思想是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数学的研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正确应用分类思想;是完整解题的基础。
而在中考中;分类讨论思想也贯穿其中;几乎在全国各地的重考试卷中都会有这类试题;命题者经常利用分类讨论题来加大试卷的区分度;很多压轴题也都涉及分类讨论;由此可见分类思想的重要性;下面精选了几道有代表性的试题予以说明。
二、例题导解:1、(上海市中考题)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 .③解:①当6、8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时;斜边长为10;此时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21╳ 10 =5②当6是这个三角形的直角边;8是斜边时;此时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21╳ 8=42、(北京市中考题)在△ABC 中;∠B =25°;AD 是BC 边上的高;并且AD BD DC 2·;则∠BCA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解:①如图1;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 ∠BCA=90°-25°=65°①如图2;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 ∠BCA=90°+25°=115°图1 图2这是一道比较基础却很典型的分类 讨论题;关键是要注意题设中的“两条边长”。
这是一道非常容易出错的题目;很多同学由于看惯了图1所示的图形而漏解;一些难度并不很大的题目频频十分很多时候就是由于缺乏分类思想。
3、(济南市中考题)如图1;已知Rt ABC △中;30CAB ∠=;5BC =.过点A 作AE AB ⊥;且15AE =;连接BE 交AC 于点P . (1)求PA 的长:(2)以点A 为圆心;AP 为半径作⊙A;试判断BE 与⊙A 是否相切;并说明理由:(3)如图2;过点C 作CD AE ⊥;垂足为D .以点A 为圆心;r 为半径作⊙A :以点C 为圆心;R 为半径作⊙C .若r 和R 的大小是可变化的;并且在变化过程中保持⊙A 和⊙C 相切..;且使D 点在⊙A 的内部;B 点在⊙A 的外部;求r 和R 的变化范围.(1)在Rt ABC △中;305CAB BC ∠==,;210AC BC ∴==.AE BC ∥;APE CPB ∴△∽△. ::3:1PA PC AE BC ∴==. :3:4PA AC ∴=;3101542PA ⨯==. (2)BE 与⊙A 相切.在Rt ABE △中;AB =15AE =;tan AE ABE AB ∴∠===60ABE ∴∠=. 又30PAB ∠=;9090ABE PAB APB ∴∠+∠=∴∠=,;BE ∴与⊙A 相切.(3)因为5AD AB ==,所以r的变化范围为5r <<当⊙A 与⊙C 外切时;10R r +=;所以R的变化范围为105R -<<: 当⊙A 与⊙C 内切时;10R r -=;所以R的变化范围为1510R <<+CD 图1 图24、(上海市普陀区中考模拟题)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2;-1); 点T (t ;0)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1) 求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的坐标: (2) 当t 取何值时;△P 'TO 是等腰三角形? 解:(1)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2;1). (2)5='P O .(a )动点T 在原点左侧.当51='=O P O T 时;△TO P '是等腰三角形∴点)0,5(1-T .(b )动点T 在原点右侧.①当P T O T '=22时;△TO P '是等腰三角形.得:)0,45(2T .② 当O P O T '=3时;△TO P '是等腰三角形. 得:点)0,5(3T .③ 当O P P T '='4时;△TO P '是等腰三角形. 得:点)0,4(4T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t 的值为4,5,45,5-. 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3,0),B (0,3)两点, ,点C 为线段AB 上的一动点,过这是济南市的中考数学压轴题;其中第(3)小题涉及圆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须分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加以讨论;只要解题时注意读题;“相切..”两字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字。
学习方法初中
初中学习方法1一、初中数学的基本内容: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初中常用的数学思想:1.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2.整体的数学思想;3.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4.转化的数学思想;5.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6.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三、初中常用的数学方法: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主元法、面积法、类比法、参数法、降次法、图表法、估算法、分析法、综合法、拼凑法、割补法、反证法、倒数法、同一法等。
根据上述学习要求,龚老师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怎样科学地学习数学。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主要障碍1.依赖心理。
2.急躁心理。
3.定势心理。
4.偏重结论。
二、初中生课前的数学学习方法1.课前的预习方法:一看、二读、三做。
2.不同的知识预习方法有所不同。
(1)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①读概论,记住名称或符号;②阅读背诵定义,掌握特性;③举出正反实例,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④进行练习,准确地判断;⑤与其他概念相比较,弄清概念间的关系。
(2)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①正确书写公式,记住公式中字母间的关系;②懂得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推导过程;③用数字验算公式,在公式具体化过程中体会公式中反映的规律;④将公式进行各种变换,了解其不同的变化形式;⑤变化公式中的字母所蕴含的内容,达到自如地应用公式。
(3)数学定理的学习方法:①背诵定理;②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③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④应用定理证明有关问题;⑤体会定理与有关定理和概念的内在关系。
三、初中生课上的数学学习方法1.看: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观察教师板书的过程、内容、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2.听:就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在听的过程中明确:(1)听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2)听新知识的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3)理解教师对新课的重点、难点的剖析;(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3.思:就是指思考问题,要做到:(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要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如:本节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辩证意识,学会反思。
中考数学复习《整体思想解析》
方法技巧专题三整体思想解析在数学思想中整体思想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数学思想。
它是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并对其进行调节和转化使问题获解的一种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从整体去观察、认识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思想。
运用整体思想,可以理清数学学习中的思维鄣碍,可以使繁难的问题得到巧妙的解决。
它是数学解题中一个极其重要而有效的策略,是提高解题速度的有效途径。
整体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整体代入、整体加减、整体代换、整体联想、整体补形、整体改造等等.在初中数学中的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图象、几何与图形等方面,整体思想都有很好的应用,因此,每年的中考中涌现了许多别具创意、独特新颖的涉及整体思想的问题,尤其在考查高层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一、数与式中的整体思想【例题】(2017广东)已知4a+3b=1,则整式8a+6b﹣3的值为﹣1 .【考点】33:代数式求值.【分析】先求出8a+6b的值,然后整体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4a+3b=1,∴8a+6b=2,8a+6b﹣3=2﹣3=﹣1;故答案为:﹣1.【同步训练】(2017湖北江汉)已知2a﹣3b=7,则8+6b﹣4a= ﹣6 .【考点】33:代数式求值.【分析】先变形,再整体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2a﹣3b=7,∴8+6b﹣4a=8﹣2(2a﹣3b)=8﹣2×7=﹣6,故答案为:﹣6.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中的整体思想【例题】先阅读,然后解方程组.解方程组时,可由①得x-y=1, ③然后再将③代入②得4×1-y=5,求得y=-1,从而进一步求得这种方法被称为“整体代入法”, 请用这样的方法解下列方程组解:由①得2x-3y=2, ③把③代入②得,+2y=9,解得y=4,把y=4代入③得,2x-3×4=2,解得x=7,∴原方程组的解为【同步训练】仔细观察下图,认真阅读对话根据对话的内容,试求出饼干和牛奶的标价各是多少元?【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分析】设饼干的标价是x元/袋,(x是整数)牛奶的标价是y元/袋,由题意得,用整体代入的思想求出x的取值,注意为整数且小于10,代入②可求牛奶的价格.【解答】解:设饼干的标价是x元/袋,(x是整数)牛奶的标价是y元/袋,由题意得,由②得y=9.2﹣0.9x③③代入①得x+9.2﹣0.9x>10∴x>8∵x是整数且小于10∴x=9∴把x=9代入③得y=9.2﹣0.9×9=1.1(元)答:饼干的标价是9元/盒,牛奶的标价是1.1元/袋.三、函数与图像中的整体思想【例题】某学校艺术馆的地板由三种正多边形的小木板铺成,设这三种多边形的边数分别为x、y、z,求+的值.【考点】平面镶嵌(密铺).【分析】根据边数求出各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结合镶嵌的条件列出方程,进而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知,这3种多边形的3个内角之和为360度,已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x、y、z,那么这三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可表示为: ++=360,两边都除以180得:1﹣+1﹣+1﹣=2,两边都除以2得: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镶嵌(密铺).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这3种多边形的3个内角之和为360度,据此进行整理分析得解.【同步训练】(2017浙江衢州)“五•一”期间,小明一家乘坐高铁前往某市旅游,计划第二天租用新能源汽车自驾出游.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设租车时间为x小时,租用甲公司的车所需费用为y1元,租用乙公司的车所需费用为y2元,分别求出y1,y2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请你帮助小明计算并选择哪个出游方案合算.【考点】FH:一次函数的应用;FA: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中的信息,分别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得y1,y2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即可;(2)当y1=y2时,15x+80=30x,当y1>y2时,15x+80>30x,当y1<y2时,15x+80>30x,分求得x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方案.【解答】解:(1)设y1=k1x+80,把点(1,95)代入,可得95=k1+80,解得k1=15,∴y1=15x+80(x≥0);设y2=k2x,把(1,30)代入,可得30=k2,即k2=30,∴y2=30x(x≥0);(2)当y1=y2时,15x+80=30x,解得x=;当y1>y2时,15x+80>30x,解得x<;当y1<y2时,15x+80>30x,解得x>;∴当租车时间为小时,选择甲乙公司一样合算;当租车时间小于小时,选择乙公司合算;当租车时间大于小时,选择甲公司合算.四、几何与图形中的整体思想:【例题】小明把一副含45°,3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C=∠F=90°,∠A=45°,∠D=30°,则∠α+∠β等于()A.180 B.210 C.360 D.27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分别表示出∠α和∠β,计算即可.【解答】解:∠α=∠1+∠D,∠β=∠4+∠F,∴∠α+∠β=∠1+∠D+∠4+∠F=∠2+∠D+∠3+∠F=∠2+∠3+30°+90°=21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同步训练】如图,△ABC中,AC=8,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边AC于点E,则△BCE的周长为13 .【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A=EB,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EA=EB,则△BCE的周长=BC+EC+EB=BC+EC+EA=BC+AC=13,故答案为:1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达标检测】1.(2017.江苏宿迁)若a﹣b=2,则代数式5+2a﹣2b的值是9 .【考点】33:代数式求值.【分析】原式后两项提取2变形后,将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a﹣b=2,∴原式=5+2(a﹣b)=5+4=9,故答案为:92.已知是方程组的解,则a2﹣b2= 1 .【考点】97: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分析】根据是方程组的解,可以求得a+b和a﹣b的值,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是方程组的解,∴,解得,①﹣②,得a﹣b=,①+②,得a+b=﹣5,∴a2﹣b2=(a+b)(a﹣b)=(﹣5)×(﹣)=1,故答案为:1.3.四边形中,如果有一组对角都是直角,那么另一组对角一定()A.都是钝角B.都是锐角C.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D.互补【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由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又由有一组对角都是直角,即可得另一组对角一定互补.【解答】解:如图:∵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等于360°,即∠A+∠B+∠C+∠D=360°,∵∠A=∠C=90°,∴∠B+∠D=180°.∴另一组对角一定互补.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四边形是大家最熟悉的图形之一,我们已经发现了它的许多性质.只要善于观察、乐于探索,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结论.(1)四边形一条对角线上任意一点与另外两个顶点的连线,将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如图①),其中相对的两对三角形的面积之积相等.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试试看.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 O是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如图①)求证:S△OBC •S△OAD=S△OAB•S△OCD;(2)在三角形中(如图②),你能否归纳出类似的结论?若能,写出你猜想的结论,并证明:若不能,说明理由.【解析】证明:(1)分别过点A、C,做AE⊥DB,交DB的延长线于E,CF⊥BD于F,则有:S△AOB=BO•AE,S△COD=DO•CF,S△AOD=DO•AE,S△BOC=BO•CF,∴S△AOB •S△COD=BO•DO•AE•CF,S△AOD •S△BOC=BO•DO•CF•AE,∴S△AOB •S△COD=S△AOD•S△BOC.;(2)能.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上任意一点的连线上任取一点,与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连线,将三角形分成四个小三角形,其中相对的两对三角形的面积之积相等.或S△AOD •S△BOC=S△AOB•S△DOC,已知:在△ABC中,D为AC上一点,O为BD上一点,求证:S△AOD •S△BOC=S△AOB•S△DOC.证明:分别过点A、C,作AE⊥BD,交BD的延长线于E,作CF⊥BD于F,则有:S△AOD =DO•AE,S△BOC=BO•CF,S△OAB =OB•AE,S△DOC=OD•CF,∴S△AOD •S△BOC=OB•OD•AE•CF,S△OAB •S△DOC=BO•OD•AE•CF,∴S△AOD •S△BOC=S△OAB•S△DOC.四个.如图所示:。
2023中考九年级数学分类讲解 - 第二讲 代数式(含答案)(全国通用版)
第二讲代数式专项一列代数式知识清单1.代数式: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或__________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列代数式:(1)关键是理解并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公式;(2)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售价=标价×折扣等;(3)要善于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如:多、少、大、小、增长、下降等.特别地,探索规律列代数式这类考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这类题通常是通过对数字及图形关系分析,探索规律,并能用代数式反映这个规律.3. 代数式的值: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给出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这个过程叫做求代数式的值.考点例析例1 将x克含糖10%的糖水与y克含糖30%的糖水混合,混合后的糖水含糖()A.20%B.+100%2x y⨯C.+3100%20x y⨯D.+3100%10+10x yx y⨯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混合后糖水中糖的质量为(10%x+30%y)克,糖水的质量为(x+y)克,则混合后的糖水含糖为混合后的糖的质量除以糖水的质量再乘100%.例2将黑色圆点按如图所示的规律进行排列:图中黑色圆点的个数依次为1,3,6,10,…,将其中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成一组新数据,则新数据中的第33个数为.分析:先根据已知图形中黑色圆点的个数得到第n个图形中黑色圆点的个数为()12n n+;然后判断其中能被3整除的数,得到每3个数中,都有2个能被3整除;再计算出第33个能被3整除的数在原数列中的序数,代入计算即可.归纳:解决数、式或图形规律探索题,通常从给出的一列数、一列式子或一组图形入手去探索研究,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猜想,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并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进行表示.跟踪训练1.某超市出售一商品,有如下四种在原标价基础上调价的方案,其中调价后售价最低的是()A.先打九五折,再打九五折B.先提价50%,再打六折C.先提价30%,再降价30%D.先提价25%,再降价25%2.(2021·达州)如图是一个运算程序示意图,若开始输入x的值为3,则输出的y值为___________.第2题图3.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a+2b,a2-2b3,a3+2b5,a4-2b7,…,则第n个式子是___________.4.下面各图形是由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摆放而成的,图①中有1个三角形,图②中有5个三角形,图③中有11个三角形,图④中有19个三角形……依此规律,则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_______.第4题图专项二整式知识清单一、整式的加减1.相关概念:表示数或字母的_________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________与______统称为整式.所含字母_________,并且相同字母的_________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2.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________,且字母连同它的指数________.3.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_______;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_______.4. 整式的加减: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_______,然后再____________.二、幂的运算1. 同底数幂的乘法:a m·a n=________(m,n是整数).2. 同底数幂的除法:a m÷a n=________ (a≠0,m,n是整数).3. 幂的乘方:(a m)n=_______ (m,n是整数).4. 积的乘方:(ab)n=_______(n是整数).三、整式的乘法1. 单项式乘单项式:把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___________作为积的一个因式.2. 单项式乘多项式:p(a+b+c)=pa+pb+pc.3. 多项式乘多项式:(a+b)(p+q)=ap+aq+bp+bq.4. 乘法公式:①平方差公式:(a+b)(a-b)=_________ ;②完全平方公式:(a±b)2 =a2±2ab+b2.四、整式的除法1. 单项式相除,把__________与__________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__________作为商的一个因式.2.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___________,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考点例析例1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2x2 +3x3=5x5B.(-2x)3=-6x3C.(x+y)2=x2+y2D.(3x+2)(2-3x)=4-9x2分析:依次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进行判断.例2已知10a=20,100b=50,则1322a b++的值是()A.2B.52C.3D.92分析:将100b变形为102b,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将已知的两个式子相乘可得a+2b=3,整体代入求值.例3已知单项式2a4b-2m+7与3a2m b n+2是同类项,则m+n=__________.分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分别列出关于m,n的方程,求出m,n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计算.例4(2021·金华)已知x=16,求(3x-1)2+(1+3x)(1-3x)的值.分析:直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将式子展开,然后合并同类项化简,再将x=16代入求值.解:归纳:整式化简求值的关键是把原式化简,然后代入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求值,其大致步骤可以简记为:一化,二代,三计算.需注意:①无论题目是否指定解题步骤,都应先化简后代入求值;①代入求值时,若代入的是负数或求分数的乘方时要注意添加括号;①当条件给定字母之间的关系时,代入则需要运用整体代入法.跟踪训练1.下列单项式中,a2b3的同类项是()A.a3b2B.2a2b3C.a2b D.ab3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a 5·a 3=a 15 B .a 5÷a 3=a C .()423812a b a b -=D .()222a b a b +=+3.计算:()23a b -=( )A .621a b B .62a bC .521a b D .32a b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a+2b=5abB .5a 2-2b 2=3C .7a+a=7a 2D .(x -1)2=x 2+1-2x 5.计算:(x+2y )2+(x -2y)(x+2y)+x(x -4y).6.先化简,再求值:(x ﹣3)2+(x +3)(x ﹣3)+2x (2﹣x ),其中x =﹣12.专项三 因式分解知识清单1. 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 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2. 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1)提公因式法:ma+mb+mc = _____________.:::⎧⎪⎨⎪⎩系数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公因式的确定字母取各项相同的字母指数取各项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 (2)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a 2-b 2=_____________; ②完全平方公式:a 2±2ab+b 2 =___________.3.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检验(是否彻底分解). 考点例析例1 因式分解:1-4y 2=( )A .(1-2y )(1+2y)B . (2-y)(2+y)C . (1-2y)(2+y)D . (2-y)(1+2y) 分析:先将4y 2化为(2y)2,然后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例2 已知xy =2,x -3y =3,则2x 3y -12x 2y 2+18xy 3= ______.分析:先提取多项式中的公因式2xy ,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最后将xy =2,x -3y =3代入其中求值.归纳:若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多项式是二项式优先考虑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多项式是三项式优先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直到不能分解为止.跟踪训练1.因式分解:x3﹣4x=()A.x(x2﹣4x)B.x(x+4)(x﹣4)C.x(x+2)(x﹣2)D.x(x2﹣4)2.多项式2x3-4x2+2x因式分解为()A.2x(x-1)2 B.2x(x+1) 2 C.x(2x-1) 2 D.x(2x+1) 23.因式分解:m2﹣2m=________.4.计算:20212-20202=________.5.因式分解:24ax+ax+a= ___________.6.若m+2n=1,则3m2+6mn+6n的值为___________.7.先因式分解,再计算求值:2x3-8x,其中x=3.专项四分式知识清单一、分式的相关概念1. 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_________,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分式AB中,A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2. 分式有意义和值为0的条件(1)分式AB有意义⇔_________;(2)分式AB的值为0⇔_________.二、分式的基本性质1. 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_____________,分式的值不变.2. 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____________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约分的结果必须是最简分式或整式,最简分式是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3. 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____________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各分式的____________.三、分式的运算1. 分式的加减同分母分式相加减:a bc c±=____________;异分母分式相加减:a c ad bcb d bd bd±=±=____________.2. 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a c b d ⋅=___________;除法法则:a c a d b d b c÷=⋅=___________.3. 分式的乘方法则: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如na b ⎛⎫ ⎪⎝⎭=___________. 4. 分式的混合运算:先算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考点例析例1 不论x 取何值,下列代数式的值不可能为0的是( ) A .x+1 B .x 2-1C .11x + D .(x+1)2分析:选项A ,B ,D 中都能得到代数式的值为0时x 的值,而选项C 中,分式的分子是1,所以11x +不可能为0.归纳:分式值为0要关注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例2 化简221111a a a ⎛⎫+÷ ⎪--⎝⎭的结果是( ) A .a +1 B .1a a+ C .-1a aD .21a a +分析: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先将括号内的两项通分合并,同时将除式中多项式因式分解,再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约分化简即可.归纳:分式的化简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若分子、分母为多项式,则应先分解因式,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2)化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常见的符号变化,如x-y=-(y-x),-x-y=-(x+y)等;ꎻ (3)在分式和整式加减运算中,通常把整式看成分母为“1”的“分式”,再进行计算; (4)分式运算的最终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例3 先化简,再求值:22121121x x x x x x ++⎛⎫+-÷ ⎪+++⎝⎭,其中x 满足x 2-x-2=0.分析:先把原式化简,然后求出方程x 2-x-2=0的解,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确定x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解:跟踪训练 1.要使分式1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应满足( ) A .x≠0B .x≠-2C .x ≥-2D .x >-22.计算24541a a a a a --⎛⎫÷+- ⎪⎝⎭的结果是( ) A .22a a +-B .22a a -+C .()()222a a a-+ D .2a a+3.已知非零实数x ,y 满足1xy x =+,则3x y xy xy -+的值等于_________.4.已知()()261212ABx x x x x --=----,求A ,B 的值.5.先化简22111369a a a a a a ⎛⎫-+--÷ ⎪--+⎝⎭,然后从-1,0,1,3中选一个合适的数作为a 的值代入求值.专项五 二次根式知识清单一、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1. 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 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不含 ;(2)被开方数中不含 的因数或因式.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二、二次根式的性质 (1)2= (a ≥0) ;(2a=(3= (a ≥0,b ≥0); (4= (a ≥0,b >0).三、二次根式的运算1. 二次根式的加减:先将二次根式化成 ,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2. 二次根式的乘除:(1= (a≥0,b≥0). (2= (a≥0,b >0). 考点例析 例1 函数()02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2 C .x >-1且x ≠2 D .x ≠-1且x ≠2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以及零指数幂的概念列不等式组求解.(a ≥0), (a <0);归纳:(1)被开方数a≥0;ꎻ(2)观察参数是否在分母位置,分母不能为0;ꎻ (3)观察参数是否有在0次幂的底数位置,底数不能为0. 例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B .4=C =D 4=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逐个计算后判断.例3 计算:222122122⎪⎭⎫ ⎝⎛+⎪⎭⎫ ⎝⎛+---.分析:先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同时将后面两个完全平方式展开或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最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解:归纳: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一般先将二次根式转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根据题目的特点确定合适的运算方法,同时要灵活运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等来简化运算. 跟踪训练1.0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1B .x ≥-1且x ≠0C .x >-1且x ≠0D .x ≠02.2,5,m )A .2m-10B .10-2mC .10D .43.设6a ,小数部分为b ,则(2a b +的值是( )A .6B .C .12D .4.计算=____________.5.的结果是 _____.6.这个数叫做黄金分割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优选法中的0.618法就应用了黄金分割数.设a b =则ab=1,记11111S a b =+++,2221111S a b =+++,…,1010101111S a b =+++,则1210S S S +++=__________.专项六 代数式中的数学思想1.整体思想整体思想是指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把握已知和所求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整体处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讲中求代数式的值时,将某一已知代数式的值作为整体代入计算,就运用了整体思想.例1 已知x-y=2,111x y-=,求x2y-xy2的值.11y=变形后得到y-x=xy,再将x2y-xy2因式分解后,整体代入计算.解:2.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是指在解决问题时,以特殊问题为起点,抓住数学问题的特点,逐步分析、比较、讨论,层层深入,从解决特殊问题的规律中,寻找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又用以指导特殊问题的解决. 例2 观察下列树枝分杈的规律图,若第n个图树枝数用Y n表示,则Y9-Y4=()A.15×24 B.31×24 C.33×24 D.63×24分析:根据前几个图中的树枝数,可发现树枝分杈的规律为Y n=2n-1①从而可求出Y9-Y4.跟踪训练1.已知x2-3x-12=0,则代数式-3x2+9x+5的值是()A.31 B.-31 C.41 D.-412.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单项式:a2①4a3①9a4①16a5①25a6①…,第n个单项式是()A.n2a n+1B.n2a n-1C.n n a n+1D.(n+1)2a n3.若1136xx+=,且0<x<1,则221xx-=_______.4.如图,3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4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按照这样的规律,则20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________个交点.第4题图参考答案专项一 列代数式例1 D 例2 1275 1.B 2.2 3.()12112n nn a b +-+-⋅ 4.n 2+n -1专项二 整 式例1 D 例2 C 例3 3例4 解:原式=9x 2-6x+1+1-9x 2=-6x+2.当x=16时,原式=-6×16+2=1.1.B 2.C 3.A 4.D5.解:原式=x 2+4xy+4y 2+x 2-4y 2+x 2-4xy=3x 2.6.解:原式=x 2﹣6x +9+x 2﹣9+4x ﹣2x 2=﹣2x .当x =﹣12时,原式=﹣2×12⎛⎫- ⎪⎝⎭=1. 专项三 因式分解例1 A 例2 361.C 2.A 3.m (m-2) 4.4041 5.()224a x + 6.37. 解:原式=2x(x 2-4)=2x(x+2)(x-2). 当x=3时,原式=2×3×(3+2)(3-2)=30.专项四 分 式例1 C 例2 B例3 解:原式=2221+12121x x x x x x +-+÷+++=()()2+2+112x x x x x ⋅++=x (x +1)=x 2+x . 解方程x 2-x-2=0,得x 1=2,x 2=-1. 因为x+1≠0①所以x≠-1. 当x=2时,原式=22+2=6. 1.B 2.A 3.44.解:因为12A B x x ---=()()()()2112A x B x x x -+---=()()()212A+B x A B x x ----=()()2612x x x ---,所以22 6.A B A B +=⎧⎨--=-⎩,解得42.A B =⎧⎨=-⎩,5.原式=()()()22113331a a a a a a --+--⋅-+=()()()2113331a a a a a a +--+-⋅-+=()()221331a a a a +-⋅-+=2a ﹣6. 因为a =-1或a =3时,原式无意义,所以a 只能取1或0. 当a =1时,原式=2﹣6=﹣4.(当a =0时,原式=﹣6)专项五 二次根式例1 C 例2 C例3 解:原式112-=441.C 2.D 3.A 4.3 5.6.10专项六代数式中的数学思想例11-=,所以y-x=xy.因为x-y=2,所以y-x=xy=-2.y所以原式=xy(x-y)=-2×2=-4.例2 B1.B 2.A 3.-654.19036。
陕西中考数学复课会议汇报
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解答易错点分析及备考启示西安高新第一中学雒萍一、近三届数学试卷难度分布2009年——易、较易、较难、难的比例3:3:3:12010年——易、较易、较难、难的比例4:3:2:12011年——易、较易、较难、难的比例4:3:2:1二、评卷工作的原则给分合理、扣分有据、宁给少扣、松紧有度如答案写成近似值扣1分,写成分数没化成小数不扣分,根号没化简扣1分,不带单位扣1分,填空要答案写成式子扣1分。
三、近年来中考数学解答题易错点分析1、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反思近年来中考17题都是分式化简或分式方程,因为这既考察了分解因式又考察了学生实数运算。
学生算理不清,该通分却去掉分母,该去分母却通分。
2、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反思近年来中考18题都是四边形中运用三角形全等知识和四边形性质,学生证三角形全等是最基础的,但学生书写上逻辑混乱。
3、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反思,关注实际应用题2010年一次函数出的是卖蒜薹,2011年一次函数出的是世园会买门票。
发现学生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表达式较好,但2010年通过改卷发现学生由实际应用关系直接得一次函数关系得分不高。
2011年概率出的是三个同学做手心手背游戏4、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反思2011压轴题折痕三角形,2010年等分面积5、答题情况分析的教学启示计算基本功,分析基本功,建模基本功,缜密思维功审题基本功综合解题功四、提高复习效率的主阵地是课堂第一轮复习六环节——构建有效的复习课模式问题引入,回顾知识基础习题,巩固训练典例精析,灵活变式题组练习,运用拓展归纳小结,深化方法布置作业,课外延伸第一轮复习还应注意1、引导学生通读初中各年级的数学课本。
学完初中数学并做了各种各样的题后,再回归课本,从概念的引入和表述中,联系它在解题中的作用,更容易把握住概念间的联系,从公式的推导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联想公式定理及其证明方法本身在解题中的应用。
这样能更容易体会到这些应用的必然性,提高用公式定理解题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例谈转化思想在中考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例谈转化思想在中考解题中的应用三元中学罗明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数学学习更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所谓转化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陌生的和不易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或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最终使问题获得解决。
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时运用“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方向,把“多元问题”转化为“一元问题”、把“二次问题”转化(降次)为“一次问题”;解分式方程时,通过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实现从“复杂向简单转化”;解三角形(或多边形)时,常通过“一般向特殊转化”,变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对于实际问题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问题,等等。
转化是中考命题中重点考查的一种数学思想,下面结合有关中考试题,介绍常用的几种转化策略。
一、复杂向简单转化数学解题的过程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较难(繁)的问题,可以通过分析将问题转化为几个难度与学生思维水平同步的小问题,再根据这几个小问题的相互联系,从局部知识的掌握为整体服务,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例1.如图1,梯形ABCD 中AD//BC,∠D=900,以AB为直径的⊙O切CD于点E,交BC于F。
若AB=4,AD=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解:连接OE∵DC是⊙O切线∴OE⊥DC OE//AD,且OE=2。
又∵OE为梯形ABCD的中位线∴BC=3连接AF,∵AB是直径∴∠AFB=900又AB=4,BF=2,∴∠BAF=300由勾股定理得CD=AF=2。
连接OF,则∠EOF=∠FOB=600。
若将扇形OBF绕O点逆时针旋转600,则BF与EF重合,故阴影部分面积即为△EFC的面积。
在Rt△EFC中,FC=1,CE=CD=。
=FC×CE=.故S阴影评析:本题是一道计算填空题,但其中的逻辑推理必不可少。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分类讨论思想PPT课件
AC
∴AD=AC×sin 45°, 在Rt△ABD中,∠B=30°,
∴AB=2AD=2AC×sin 45°=750 2 m.
答案:750 2 m
【知识归纳】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的两点技能 1.转化:利用直角三角形或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一 般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若题目中无直角三角形,需 要添加辅助线(如作三角形的高等)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解 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 2.前提:解直角三角形时结合图形分清图形中哪个三角形是直 角三角形,哪条边是角的对边、斜边、邻边,此外正确理解俯 角、仰角、坡度、坡角等名词术语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条件.
5.一次函数:已知一次函数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求k 的值,常分直线交于坐标轴正半轴和负半轴讨论;确定反比例函 数与一次函数交点个数,常分一、三象限或二、四象限两种情 况讨论. 6.圆:圆的一条弦(直径除外)对两条弧,常分优弧和劣弧两种情 况讨论;求圆中两条平行弦的距离,常分两弦在圆心的同旁和两 旁两种情况讨论;圆与圆的相切,此时要考虑分外切和内切两种 情况讨论.
4.在几何中的应用:对于几何问题,我们常通过图形,找出边、 角的数量关系,通过边、角的数量关系,得出图形的性质等.
【例2】(2013·兰州中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1= k 的图象与
x
一次函数y2=ax+b的图象交于点A(1,4)和点B(m,-2).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视察图象,当x>0时,直接 写出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如果点C与点A关于x轴对称, 求△ABC的面积.
5.(2013·十堰中考)如图,在小山的东侧A点有一个热气球,由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常用数学思想方法之【分类讨论思想】
2.几何类:几何有各种图形的位置关系,未明确对应关系的全等或相似的可能对应情 况等.
3.综合类:代数与几何类分类情况的综合运用.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 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
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 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e
故答案为:5;
m
1 2
m s;
11. 24或 6 或 8
解: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为 3 e 4 e m 12, 设另一个与它相似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x,
2 与 3 是对应边时, 两三角形相似,
m 2,
12 3
解得 m h; 与 4 是对应边时,
两三角形相似,
12
m
2,
4
解得 m ;
2 与 5 是对应边时,
A. 34
B. 30
C. 30 或 34
D. 30 或 36
【解】: 当 m 4 时, t h, 、b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4 e m 12, m h 不符合;
同理, m 4 时,不符合题意; 当 m 时, 、b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12 e s e 2 m 0 的两根, 12 e s e 2 m 0 的两根,
m
1 2
e 3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 A、B,与直线
m
交于点 C,
线段 OA 上的点 Q 以每秒 1 个长度单位的速度从点 O 出发向点 A 作匀速运动,运动时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 转化思想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转化思想概述:在解数学题时,所给条件往往不能直接应用,•此时需要将所给条件进行转化,这种数学思想叫转化思想,在解题中经常用到.典型例题精析例1.如图,直线y=12x+2分别交x,y轴于点A、C、P•是该直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PB⊥x轴,B为垂足,S△ABP=9.(1)求P点坐标;(2)设点R与点P在同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点R在直线PB右侧.作RT⊥x轴,•T 为垂足,当△BRT与△AOC相似时,求点R的坐标.P(m,n)•再转为方程或方程组12x+2与x轴的交点,∴令y=0,得2联解①、②得m=2,n=3,∴P(2,3).(2)令x=0,代入y=12x+2中有y=2,∴OC=2,∴△AOC∽△BRT,设BT=a,RT=b.分类讨论:①当24ba =…①又由P点求出可确定反比例函数y=6 x又∵R(m+a,b)在反比例函数y=6x上∴b=6m a+……②联解①、②可求a,b值,进而求到R点坐标.②当24ab=时,方法类同于上.例2.已知:抛物线y1=a(x-t-1)2+t2(a,t是常数,a≠0,t≠0)•的顶点是A,抛物线y2=x2-2x+1的顶点是B.(1)判断点A是否在抛物线y2=x2-2x+1上,为什么?(2)如果抛物线y1=a(x-t-1)2+t2经过点B,①求a的值;②这条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和它的顶点A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分析:(1)∵y1的顶点为(t+1,t2),代入y2检验x2-2x+1=(t+1)2-2(t+1)+1=t2+2t+1-2t-2+1=t2,∴点A在y2=x2-2x+1的抛物线上.(2)①由y2=x2-2x+1=(x-1)2+0,∴y2顶点B(1,0),因为y1过B点,∴0=a(1-t-1)2+t 2⇒at2+t2=0.∵t≠0,∴t2≠0,∴a=-1.①当a=-1时,y=-(x-t-1)2+t2,它与x轴的两个交点纵坐标为零,即y1=0,有0=-(x-t-1)2+t2⇒x-t-1=±t∴x1=t+t+1=2t+1, x2=-t+t+1=1.情况一:两交点为E(2t+1,0),F(1,0).而A(t+1,t2)由对称性有AF=AE(如图)∴只能是∠FAE=90°,AF2=AD2+DF2.而FD=OD-OF=t+1-1=t,A D=t2,∴AF2=t2+t2=AE2,FE=OE-OF=2t+1-1=2t.令EF2=AF2+AE2,则有(2t)2=2(t2+t2),4t2=2t4+2t2,∵t≠0,∴t2-1=0,∴t=±1.情况二:E(1,0),F(2t+1,0)用分析法若△FAE为直角三角形,由抛物线对称性有AF=AE即△AF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D为FE中点,∵A(t+1,t2),∴AD=t2,OD=t+1,∴AD=DE,∴t2=OE-OD=1-(t+1),t2=-t,∴t1=0(不合题意,舍去),t2=-1.故这条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和它们的顶点A能够成直角三角形,这时t=±1.中考样题看台1.已知抛物线y=ax2+bx+c开口向下,并且经过A(0,1)和M(2,-3)两点.(1)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果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试求a的取值范围;(3)如果抛物线与x轴交于B、C两点,且∠BAC=90°,求此时a的值.2.如图,已知E是△ABC的内心,∠A的平分线交BC于点F,•且与△AB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1)求证:∠DBE=∠DEB;(2)若AD=8cm,DF:FA=1:3,求DE的长.3M、N4B,测得BA的方向为南偏东75°,已知MB=400米,通过计算,如果不改变方向,输水线路是否会穿过居民区?北M东ABN Array5A、Q考前热身训练1.已知抛物线y=(x-2)2-m2(常数m>0)的顶点为P.(1)写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P点的坐标;(2)若此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从左到右分别为A、B,并且∠APB=90°,试求△ABP 的周长.2.已知m ,n 是关于x 方程x 2+(x+2t=0n )的直线L 1与直线L 2交于点A (0,t ),直线L 1,L 2分别与x △ABC 为等腰三角形. (1)求m ,n ,t 的值; (2)求直线L 1,L 2的解析式;(3)若P 为L 2上一点,且△ABO ∽△ABP ,求P 点坐标.l 2Al 1BCy xQO3.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1,BC 为⊙O 的直径,设AD 边上有一动点P (不运动至A 、D ),BP 交⊙O 于点F ,CF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E ,连结PE .(1)设BP=x ,CF=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当CF=2EF 时,求BP 的长;(3)是否存在点P ,使△AEP ∽△BEC (其对应关系只能是A ↔B ,E ↔E ,P ↔C )?如果存在,•试求出AP 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23a b c ⎨++=-⎩,•又∵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在y 轴左侧,∴002a b a <⎧⎪⎨-<⎪⎩∴b<0,∴b=-2a-2<0,解得a>-1,∴a 的取值范围是-1<a<0(3)由抛物线开口向下,且经过点A (0,1)知: 它与x 轴的两个交点B 、C 分别在原点的两旁, 此时B 、C 两点的横坐标异号OA=c=1,又∠BAC=90°,∴点A 必在以BC 为直径的圆上; 又∵OA ⊥BC 于O ,∴OA 2=OB ²OC , 又∵b=-2a-2,c=1,∴抛物线方程变为:y=ax 2-2(a+1)x+1,设此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B (x 1,0),C (x 2,0),2x 1²x 2<0),• 的值为-1. 2∠BED . 3111A B MB 11MB -得MB+NB=MB ²NB ,两边同除以MB ²NB 得1MB +1NB=1. (2)12MB ²NB=52,即MB ²NB=5,又由(1)可知MB+NB=MB ²NB=5,∴MB 、NB•分别是方程x 2-5x+5=0的两个实数根,x 1=52+,x 2=52,∵MB<NB ,∴(3)B 1MN=1.4.解:过A 作AC ⊥MN 于C ,设AC 长为x 米,由题意可知,∠AMC=30°,∠ABC=45°, •∴MC=AC ²cot30°=3x ,BC=AC=x ,∵MC-BC=MB=400.解得x=200(3+1)(米).•5³t=t . ≤t ≤6) OB OA 612∴t=4.②若OQ OP OA OB =,即6126t t-=,6-t=2t ,∴t=2,• ∴当t=4或t=2时,△POQ 与△AOB 相似.考前热身训练1.(1)开口向上,P (2,-m 2).(2)设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C ,令(x-2)2-m 2=0,得x 1=-m+2,x 2=m+2, ∴A (-m+2,0),B (•m+2,0),∴AC=│2-(-m+2)│=m ,(∵m>0)由抛物线对称性得 PA 2=AC 2+PC 2=m 2+(-m 2)2.23 ∴t=12,即P 点存在,且AP=12.上教考资源网助您教考无忧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数学思想方法(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专题知识突破五数学思想方法(一)(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一、中考专题诠释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抓住数学思想方法,善于迅速调用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提高解题能力根本之所在.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体会教材例题、习题以及中考试题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读书由厚到薄的升华,在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在解题中提炼数学思想的习惯,中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在中考复习备考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总结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掌握了它的实质,就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题时可以举一反三。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整体思想整体思想是指把研究对象的某一部分(或全部)看成一个整体,通过观察与分析,找出整体与局部的联系,从而在客观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整体是与局部对应的,按常规不容易求某一个(或多个)未知量时,可打破常规,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把一组数或一个代数式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 (2014•德州)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D、E、F分别为BC、CA、AB的中点,以A、B、C三点为圆心,半径为1作圆,则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思路分析:观察发现,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三角形ABC的面积减去三个圆心角是60°,半径是2的扇形的面积..考点二: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
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我们通常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数学思想方法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数学思想方法(一)(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一、中考专题诠释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抓住数学思想方法,善于迅速调用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提高解题能力根本之所在.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体会教材例题、习题以及中考试题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读书由厚到薄的升华,在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在解题中提炼数学思想的习惯,中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在中考复习备考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总结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掌握了它的实质,就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题时可以举一反三。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整体思想整体思想是指把研究对象的某一部分(或全部)看成一个整体,通过观察与分析,找出整体与局部的联系,从而在客观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整体是与局部对应的,按常规不容易求某一个(或多个)未知量时,可打破常规,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把一组数或一个代数式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 (2013•吉林)若a-2b=3,则2a-4b-5= .思路分析:把所求代数式转化为含有(a-2b)形式的代数式,然后将a-2b=3整体代入并求值即可.解:2a-4b-5=2(a-2b)-5=2×3-5=1.故答案是:1.点评: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代数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数没有明确告知,而是隐含在题设中,首先应从题设中获取代数式(a-2b)的值,然后利用“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对应训练1.(2013•福州)已知实数a,b满足a+b=2,a-b=5,则(a+b)3•(a-b)3的值是.1.1000考点二: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
中考数学八大题型
B (3 2,3 2 ) ,动点 C 在 x 轴上,若以 A、B、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 C 的
个数为( )
A.2
B.3 C.4 D.5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首先根据线段的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 端点的距离相等,求出 AB 的中垂线与 x 轴的 交点,即可求出点 C1 的坐标;然后再求出 AB 的长,以点 A 为圆心,以 AB 的长为半径画弧, 与 x 轴的交点为点 C2、C3;最后判断出以点 B 为圆心,以 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 x 轴没有 交点,据此判断出点 C 的个数为多少即可.
解答:解:如图所示, ∵无弹性的丝带从 A 至 C, ∴展开后 AB=2πcm,BC=3cm,
由勾股定理得:AC=
=
故答案为:
.
cm.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和 勾股定理的应用,能正确画出图形是解此题的 关键,用了数形结合思想。
a
(2)若 a>0 ,b<0 ,则 b <0 ;若 a<0,
a
b>0 ,则 b <0。
a 反之:(1)若 b
a> 0 a<0
或
b>0 b<0
>0 则
a
(2)若 b <0 ,则_______或_________
x
2
根据上述规律,求不等式 x
>
0
1 的解集。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分析:根据两数相除,异号得负解答;
AB=
=4,
∵3 >4,
∴以点 B 为圆心,以 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 x 轴没有交点. 综上,可得若以 A、B、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 C 的个数为 3.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数学思想方法(一)
(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一、中考专题诠释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抓住数学思想方法,善于迅速调用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提高解题能力根本之所在.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体会教材例题、习题以及中考试题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读书由厚到薄的升华,在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在解题中提炼数学思想的习惯,中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在中考复习备考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总结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掌握了它的实质,就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题时可以举一反三。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整体思想
整体思想是指把研究对象的某一部分(或全部)看成一个整体,通过观察与分析,找出整体与局部的联系,从而在客观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整体是与局部对应的,按常规不容易求某一个(或多个)未知量时,可打破常规,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把一组数或一个代数式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 (2013•吉林)若a-2b=3,则2a-4b-5= .
思路分析:把所求代数式转化为含有(a-2b)形式的代数式,然后将a-2b=3整体代入并求值即可.
解:2a-4b-5=2(a-2b)-5=2×3-5=1.
对应训练
1.(2013•福州)已知实数a,b满足a+b=2,a-b=5,则(a+b)3•(a-b)3的值是.
考点二: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
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我们通常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转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已知与未知、数量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都可以通过转化来获得解决问题的转机。
例2 (2013•东营)如图,圆柱形容器中,高为1.2m,底面周长为1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m的点B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3m与蚊子相对的点A处,则壁虎捕捉蚊
子的最短距离为m(容器厚度忽略不计).
对应训练
2.(2013•宁德质检)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点P是AB上的任意一点,作PD⊥AC于点D,PE⊥CB于点E,连结DE,则DE的最小值为.
考点三:分类讨论思想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
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
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例3 (2013•山西)某校实行学案式教学,需印制若干份数学学案,印刷厂有甲、乙两种收费方式,除按印数收取印刷费外,甲种方式还需收取制版费而乙种不需要.两种印刷方式的费用y(元)与印刷份数x (份)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填空:甲种收费的函数关系式是.
乙种收费的函数关系式是.
(2)该校某年级每次需印制100~450(含100和450)份学案,选择哪种印刷方式较合算?
对应训练
3.(2013•牡丹江)某农场的一个家电商场为了响应国家家电下乡的号召,准备用不超过105700元购进40台电脑,其中A型电脑每台进价2500元,B型电脑每台进价2800元,A型每台售价3000元,B型每台售价3200元,预计销售额不低于123200元.设A型电脑购进x台、商场的总利润为y(元).(1)请你设计出进货方案;
(2)求出总利润y(元)与购进A型电脑x(台)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关系式说明哪种方案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3)商场准备拿出(2)中的最大利润的一部分再次购进A型和B型电脑至少各两台,另一部分为地震灾区购买单价为500元的帐篷若干顶.在钱用尽三样都购买的前提下请直接写出购买A型电脑、B型电脑和帐篷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