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
离子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容。
《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
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3.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二.学情分析① 已学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能区分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② 已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会书写电离方程式;③ 已了解离子守恒,并能运用离子守恒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难点: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五.教法分析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人教版必修一《离子反应》三课时优秀教案.doc
人教版必修-《离子反应》三课时优秀教案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牛进行透过现象看木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來学习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提问]下列物质屮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盐酸、NaOH溶液、MCI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zSOj溶液、Cu。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rh移动的电子存在。
%1盐酸、NaOII溶液、K2SO1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屮有自市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W0H溶液、KMi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了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屮存在离子?[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1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衣什么情况卜-可以电离呢?[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Cu、NaCl固体、NaOH固体、&S04溶液、血、蔗糖、NaCl溶液、出0、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儿点:%1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2.2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部分氢化物)
三、电离:电解质离解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四、电离方程式
1、定义:
2.书写方法
五、酸、碱、盐的定义(电离的角度)
1、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3、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课后作业:1.课本P33—34 1、3、4
2.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⑴.有网友问:为什么我的惠普笔记本CQ40-506在我流了手汗和洗了澡之后,按方向键会触电?疼死了,发麻。
你能帮他解答吗?
⑵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各种各样的电池里面都填充有电解质,你能说出它的作用吗?
⑶我们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统编人教版化学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离子反应2.2 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概念原理类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重点知识。
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
第1课时的重点是: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视角,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构建酸碱盐的概念。
课时2的重点是: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通过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1、教学目标(1)通过从物质角度和离子角度分别认识发生在溶液中的反应,认识离子反应的定义。
(2)通过实验事实结合离子数目的变化,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对已认识的离子反应的认识和归纳,学会初步判断不共存的离子。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化学反应本质的分析和交流,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认识的层次(宏观物质水平、微观离子水平)。
(2)通过对具体实验现象的辨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操作及化学反应辨识能力水平(宏观现象、微观原因)。
(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认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水平(物质水平,微粒水平)。
重点:1.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发生的条件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印发学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药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入】《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率领的汉军误饮了“哑泉”。
哑泉,“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
后来,汉军将士经地方隐士指点,饮了万安溪的“安乐泉”水方才转危为安。
【思考】喝了泉水的人为什么说不出话来?他们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故事解读】误喝了泉水的士兵们个个说不出话来。
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士兵喝的水中含有CuSO4,造成了重金属中毒。
后经一老叟指点,喝了万安溪安乐泉水后转危为安。
因该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碱与CuSO4发生了离子反应Cu2++2OH-==Cu(OH)2↓使原来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而不会被人体吸收。
【板书】二、离子反应【实验探究】实验1-3【投影】【归纳整理】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2SO4+ BaCl2== BaSO4↓+ 2NaCl反应的实质是Ba2++ SO42-==BaSO4↓【板书】1、离子反应概念::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讲解)这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突出“或”与“和”,“交集”与“并集”
的关系,研究的对象都是“化合物”
举例: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有
,属于电解质的
,属于非电
解质
。
HCl 气体、 NaCl 固体、NaCl 溶液、Ca(OH)2 固体 、KNO3 固体 、CO2 、Hg 、
书
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设
(5)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与它所带电荷。
计
(6)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是非电解质。
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3、电离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
观
重 点 电解质的概念
难 点 电解质概念的理解
一、电解质
1、电解质:凡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知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
识
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类:
分解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和种类复置化分换合解反反反应应应
元素化合价变化非氧氧化化还还原原反反应应
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离非子离反子应反应
能反量应变进化行的吸放程热热度反反不可应应可逆逆反反应应
(副板)化学反应
(过渡 )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学习离子反应。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离子反应》示范教案(第1课时)4
示范教案第二节离子反应作者:孟祥雯,北京潞河中学本节分析教学单元的界定1.教学单元的界定及依据本教学单元以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为载体,主要包括电解质和离子反应等内容,之所以将这些内容放在一个单元是基于以下考虑:(1)新课标教学的需要。
将电解质和离子反应等内容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不仅要求教师考虑电解质或离子反应的小单元,更应该把“电解质”单元放在“物质及其变化”这个大单元的背景下来重新思考,突出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发展性,避免了教学中突出以知识落实为核心、没有发挥知识的认识发展功能的弊端,通过单元教学目标的构建和实施,使学生建立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中反应的思路和方法,学会从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在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中更易统一整合,更易全面实现。
(2)知识体系连续性、结构完整性的需要。
电解质和离子反应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性质。
如果要完整地界定“电解质”单元,其内容应包括: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的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离子反应、电解质在通电时的反应——电解池等,而从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我们把其中的能被高一学生接受的内容——“电解质和离子反应”界定为一个高一新授课的教学单元。
2.单元教学内容本教学单元主要是分析电解质的概念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状态和行为,从知识层面上看,需要学生建立的核心概念有电解质、电离及离子反应等,应用的基本原理为离子反应原理。
本教学单元内容框架如下:3.本单元教学价值与功能分析(1)学生认识发展价值电解质、离子反应不仅是物质和化学反应分类的新视角,更是对溶液中化学反应认识的发展,使学生对溶液的认识从宏观的溶质、溶剂进入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及行为,用微粒观和转化观描述溶液中的化学变化,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高中化学-高一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高一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离子反应的简单应用。
3. 熟练掌握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离子反应的方程式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1. 离子反应的机理。
2. 离子反应与实验的结合。
四、教学方法:
1. 观察演示法。
2. 实验指导法。
3. 讲述和探究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教师导入
通过简单的实验或观察现象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
2. 介绍离子反应的特点:
A. 参加反应的物质都是离子。
B. 反应过程中,离子之间的互相转化。
C. 反应过程中,离子数目不变。
3. 通过实验演示体验离子反应的特点。
观察反应前后的差异。
4. 简单试验:
在等量的石灰水和盐酸中同时滴加马尿酸。
观察实验现象。
5.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离子反应的机理及反应条件。
6. 熟练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七、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让学生深入地认识离子反应的特点。
通过简单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离子反应的机理及反应条件。
同时让学生熟练掌握离子反应的方程式写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图教学环节 活动内容由地球是个“水球”导入新课实验探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学习电解质的有关知识: 1.电解质 2.电离 3.电离方程式分组讨论交流通过不同物质导电性的实验,探究分析溶液导电的原因,为电解质的理解做铺垫。
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知道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分组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总结酸碱盐的本质。
通过ppt 地球是“水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教学过程:课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的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提高辨析能力。
2.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1.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会从导电能力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激情投入,体会分类的思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互相交流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准确的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教具准备多媒体、导学案仪器:烧杯、导线、灯泡、电源。
药品: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乙醇溶液、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
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合作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分析讲解、讲练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通过ppt播放,地球是个“水球”导入新课。
1.2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离子反应,这是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的第1.2节内容。我们将重点探讨离子反应的条件和实质,以及实际反应中的离子反应现象。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离子反应的条件和实质,实际反应中的离子反应现象。
解决办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实验观察,让学生深入理解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以及反应的实质。利用实验道具和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实际反应中的离子反应现象,加深学生的印象。
难点:离子反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突破策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离子反应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和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离子反应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离子对的生成和变化
│ 2.电荷的重新分布
│ 3.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应用:
1.电池
2.电解水
3.盐的水解
4.环境污染治理
5.药物制备
6.材料展示离子反应的核心内容。同时,通过使用有序号和列表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颜色、图标等元素,增加板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化学反应原理》(第2版),作者:J.格鲁伯,F.艾尔曼,译者:李耀文等,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
-《离子反应及其应用》,作者:杨瑞森,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案(1)
教案一:离子反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电离方程式的判断和书写以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反应的判断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概念引入:我们在初中观察过酸、碱、盐溶液在水溶液中的导电的实验现象。
不仅如此,如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它们也能导电。
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拓展: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能够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举例说明: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脱离NaCl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如图1),NaCl发生了电离。
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NaCl = Na+ + Cl-图1 NaCl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示意图(2)酸的概念引入:HCl、H2SO4和HNO3的电离也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HCl = H+ + Cl-H2SO4 = H+ + SO4-HNO3 = H+ + NO3-总结:HCl、H2SO4和HNO3都能电离出H+,因此,我们可以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酸的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学物叫酸。
(3)碱的概念引入:NaOH和KOH电离也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NaOH = Na+ + OH-KOH= K+ + OH-总结:NaOH和KOH都能电离出OH-,因此,我们可以从电离的角度对碱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碱的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学物叫碱。
2.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的定义: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一《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增城市中新中学戴剑湘一、教材分析:本节知识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这一节内容,不仅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的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学习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以及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法分析:由于高一学生还没学习化学键的概念,也不具备晶体、极性分子等相关知识。
在初中,学生对导电实验的认知只是感性认识,如何从微观上理解导电的本质,大多数学生会感到比较困难,故必须借助电脑视频这一媒体尽快使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故本课时对电离概念的建立是以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钠溶液如何导电这一事实为载体,再加以蔗糖溶液不导电这一事实加以对比,深化电离的概念。
至于电解质概念的形成,是在彻底认识和理解电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而得出的。
三、学法分析:学生自主探讨问题,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并知道离子在溶液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会书写常见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3、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电解质导电性的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活动。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增强对化学生活的热情。
五、教学重点1、电离概念、电解质概念的形成。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六、教学难点电离概念、电解质概念的形成七、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 离子反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内容主要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其中,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是研究离子反应的基础,也是第二册《电离平衡》的基础。
因此,能否理解基本概念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学会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描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1)知识结构: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简单复习进而引出电解质的概念并不困难,但是电解质的含义,电解质导电的原理,这些都是新内容,理解分析起来并不容易;实验现象容易观察到,但为什么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根据现象得到怎样的结论,学生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对“从现象到本质”的理解也不够深刻。
(2)心理特征本章位于第一册第一章,本节知识源于初中化学又高于初中化学,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学习化学。
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五、教学方法1. 本节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手段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实验探究、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反思总结。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准备实验用品及仪器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2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整体设计从容说课一、教学分析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教科书通过对[实验21]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SO与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
然后,通过四组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实质是 24的书写,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最后通过[实验22]总结出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没有介绍非电解质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则侧重于对概念和发生条件的认识。
本节内容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以及对初中学过的中和反应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建议1.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是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教学时,在让学生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做好演示实验,把实验和学生讨论密切结合起来。
本节实验是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本质的最好途径。
例如,通过[实验21]、[实验22]进行讨论,可顺利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教案:2.2离子反应1+
课题第二节离子反应设计教师周广灵授课教师时间2016年9月日第周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定义;2.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理解离子共存及离子反应的原理;4.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物质的分类、定义的理解,能对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进行准确的判断;2.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离子反应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2.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对比、记忆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反应教学难点:2.离子反应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教师自备【第一课时】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 叫做电解质。
2、非电解质: 叫做非电解质。
说明:⑴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指的都是化合物,应为纯净物⑵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⑶像SO 2、SO 3、CO 2、NO 2、NH 3等物质的水溶液虽然可以导电,但他们却不是电解质,而他们生成的相应的酸或碱液才是电解质。
⑷像BaSO 4、AgCl 等难溶盐虽然在水中难溶不导电(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它们却是电解质。
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如BaSO 4、AgCl 等。
另外,这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和金属的氧化物,他们在熔融状态都是能够导电的,所以是电解质。
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教师自备3、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非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强碱、盐),强极性共价化合物非极性共价化合物,弱极性共价化合物、大多数有机物能否直接电离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直接电离溶于水或熔融时,不能直接电离通电时的现象溶于水或熔融时能导电溶于水或熔融时不能导电实例H 2SO4、HF 、CaCO 3等CO 2、SO 3、CH 4等4、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相同点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用“===”电离方程式用“”不同点水中粒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实例绝大多数盐:弱酸:强酸:强碱:弱碱:极少数盐5、电离:1电离的定义:电解质溶于水或熔化时离解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
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
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节课将承担的主要教学功能之一即是对学生“分类观”的完善以及“微粒观”(“离子观”)的建构。
学生情况分析:一方面,学生刚刚经过中考复习,对于常见酸、碱、盐溶液间的复分解反应非常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课前测查发现,“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名词,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可以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认识物质间的反应,因此,“微粒观”的建构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含义;
2、理解电离的定义,并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导电实验中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
2、从电离的角度引导学生概括出酸的定义,并让学生完成碱和盐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电解质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实验演示] 分别把装有NaOH溶液、 HCl溶液、 NaCl溶液的三个容器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
进而引出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
[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初中所学的知识中,除了以上物质,还有哪些物质在什么状态下可以导电?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提问]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融熔状态。
[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给概念中的“或”、“导电”、“化合物”加以讲解)
[投影练习]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
HCl气体、 Ca(OH)2 固体、KNO3固体、CO2、Hg 、 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学生讨论]主动回答。
[讲解]CO2、NH3与Hg 都不是电解质,我们为研究方便,将CO2、NH3称为非电解质。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投影]注意:(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
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
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思考]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为何能发生电离?是否是由于水的原因。
[投影]图(如书本图2-9 )
[分析]我们看投影上的图来解答这一个问题。
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
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 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
晶体中的离子(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
当NaCl 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Cl- 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和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在溶液中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观看]flash:NaCl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和电离动画。
[板书] 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
如NaCl == Na+ + Cl-
化学式离子符号
[强调]钠离子与氯离子实际上为水合钠离子与水合氯离子。
阅读小字部分关于H3O+的解释。
[分组练习]写出HCl、KCl、Al2(SO4)3、BaCl2、NaHSO4、NaHCO3、BaSO4、H2CO3、NaHSO4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归纳] HCl=H++Cl- KCl=K++Cl-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注意: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HCl电离也可写为:HCl+H2O=H3O++Cl-)
[纠正] BaSO4、H2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书写。
[思考]书写电离方程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回答。
[强调]我们现在只要求写强酸、强碱及大多数盐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3、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1)酸:
(示范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讲解]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
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
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大家能不能一起回答?
[讨论探究]分别写出其电离方程式并从中总结出碱、盐的定义: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
盐:氯化钠、硫酸钾、氯化铵。
[板书]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讲]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小结]略
[作业]习题1,2,3
[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一)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
如NaCl == Na+ + Cl-
化学式离子符号
3、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