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后感(共8篇)
茶馆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
![茶馆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1f8ec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f.png)
茶馆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茶馆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茶馆的读后感(精选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馆的读后感篇1旧社会的黑暗往往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可怕许多,和现在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茶馆》这本书很好的向我们诠释了这中间的天壤地别。
这本书的作者是老舍,他把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描绘的淋漓尽致,把当时旧社会的黑暗一一揭露出来,似乎看到的那些,就是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这本书最重要的场景就是在当地有名的裕泰茶馆,他经历了好几代掌柜,早已将社会的黑暗、不公平和是非给看透了,每天来这里的都是有权有势的旗人,偶尔来几个到这里做生意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是:有一天,茶馆的生意正兴隆,王掌柜正忙着招呼两位很有地位的旗人,突然,来了一对母女,她们穿的衣衫褴褛,可见她们过的苦不堪言,掌柜本来想好好招待他们,但是因为今天生意正忙,达官贵人又多,不得不让小二将他们请出去,但那妇人就像受了惊似的,死活不肯出去。
突然,她大声喊道:“谁能让我女儿吃的好,穿的暖,我就把她卖给谁!”天呐,可怜的母亲为了能让女儿过的好,不惜忍痛送走她,想必这个母亲是有多爱和多舍不得她的孩子啊。
和他们对比一下,我们岂不是生活的太幸福了,他们在忍饥挨饿的时候,我们在嫌弃饭不好吃,他们受冷受冻时,我们还在埋怨衣服不漂亮。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们的生活,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想想他们的日子,再看看我们的日子,他们有的,我们也有,他们没有的,我们还有。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埋怨社会,埋怨生活呢?幸而,最后有一位好心人让那对母女吃上了饭。
旧社会的黑暗,让我们明白了我们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务必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茶馆的读后感篇2“这部书使我们始而发笑,继而感动,终于悲愤了。
”这是朱自清作为同代人的感同身受。
老舍的《茶馆》读后感十篇
![老舍的《茶馆》读后感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6a630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d.png)
老舍的《茶馆》读后感篇1这是一部话剧作品,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最高成就。
老舍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老舍笔下的茶馆更是如此。
小小的茶馆中,我们看到了茶馆掌柜王利发青、壮、老、三个年龄阶段的生活;看到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看到了社会的更替也看到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对立。
不管是面对清朝的灭亡前那些封建制度的压迫,还是民国初年社会的动荡不安,还有解放初期的内战,精明世故的王利发为了生存,不断对茶馆进行改量,但面对社会如此局面,如此精明,他还是被逼无奈,最终选择了自杀。
我们常发现,无论是《骆驼祥子》,还是这本《茶馆》,老舍笔下的人物最后结局总是悲惨的。
而那却暗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
书中的常四爷也令人敬佩。
他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
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
他就像黑暗世界里的微小光芒,孤独却有毅力的闪烁。
也许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微小光芒,才能把黑暗的世界照亮。
也许我们需要这样更多正义的人,才能把黑暗腐败的社会带向光明。
这部作品对底层社会人民的生活的描写让我十分感触。
社会高层的争斗,变革,影响最大的还是底层人民。
馆中的纸条“莫谈国事”,爱国的旗人常四爷和一心要实业救国的松二爷,最后却都被事实击败。
鲜明刻画了百姓们为国分忧却无能为力的悲烈事实。
历史代表着过往,现在的我们无法亲身体验到那段已经过往的历史,正是有了这样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保留历史,重现历史,让我们担当起时代的使命,为了悲惨的历史不再重现而努力。
老舍的《茶馆》读后感篇2《茶馆》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绘导了一出由往昔岁月和市井生活画面组合起来的社会大戏。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中。
这个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概括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几种势力得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茶馆的读后感(精选10篇)
![茶馆的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f3d26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4.png)
茶馆的读后感茶馆是由贾平凹创作的一部小说,于1981年首次出版。
小说主要以茶馆为背景,描写了崂山茶馆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茶馆是一个特殊的场所,是百姓放松、交流的地方。
贾平凹通过茶馆这个平凡而普遍的场景,展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面貌和百姓的生活状态。
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茶馆这个场景所蕴含的魅力和人情味。
茶馆里,人们各色各样,有农民、小商贩,也有官员和学者。
他们在这里聚集,交流他们的生活和想法。
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熟悉了每个人物的经历和性格,仿佛他们就在身边。
茶馆里的故事充满了真实感和亲近感,引起了我浓厚的共鸣。
茶馆这个场景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读物,更是一个窥探人性和社会的窗口。
茶馆里的人物来自不同的阶层和背景,展示了社会的多元性和矛盾性。
我通过阅读,不仅对中国的近代历史和社会变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性和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茶馆的读后感不仅仅是对这本书的评价,更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沉思和反思。
茶馆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通过一个小小的茶馆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底层动态,揭示了人性的秉性和社会的弊病。
茶馆所描绘的乡村生活和人物形象鲜活而真实,使读者对于历史的了解更加具体而深入。
同时,茶馆还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展示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命运和价值观的碰撞,对于读者们塑造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阅读茶馆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如何创新茶馆这个场景的形式和内涵。
茶馆作为一个传统的社交场所,在现代社会也可以有创新的可能性。
我想到了将茶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一个虚拟茶馆的想法。
在这个虚拟茶馆中,人们可以自由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情。
通过这种方式,茶馆的形式可以得到创新,并带给人们更多的乐趣和思考。
总之,茶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茶馆这个场景,贾平凹展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引发了我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茶馆的读后感不仅仅是对这本书的评价,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维与感悟。
读后感茶馆读后感8篇
![读后感茶馆读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f3b3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e.png)
读后感茶馆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后感茶馆读后感8篇多读书能够让我们明辨是非,那么相关的读后感该如何写呢,对于读后感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在于它的篇幅长短,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后感茶馆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茶馆》读后感(通用15篇)
![《茶馆》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628e3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1.png)
《茶馆》读后感(通用15篇)《茶馆》读后感1朱自清《扬州的夏日》写道:「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和乘客可以随意招呼说话,船上人若兴奋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壶茶或一两种小点心,在河中唱著、吃著、谈著,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
茶社(扬州的茶馆称茶社)在扬州的历史相当悠久,最出名的富春、冶春等茶社大致都在清末民初开业。
富春茶社曾以「魁龙珠」茶大获好评,据说是富春自行研制。
采纳浙江龙井、安徽魁针,加上富春自己种植的珠兰。
取龙井之味、魁针之色、珠兰之香,茶色澄澈,解渴去腻。
配上富春点心与佳肴,远近客人流连忘返。
今日扬州的茶社仍供应「魁龙珠」,不知是不是当年真味。
今日闻名的冶春茶社还是在北门外,沿河也有几家新开的茶社。
不过今日的扬州茶社并不以茶著名,而是以细致点心及扬州名点「大煮乾丝」著名。
这些点心如翡翠烧卖、千层油糕、三丁包等等,经过几代名厨改良、创新,的确口味极佳。
不过茶社以点心著名,好像总有些缺憾。
扬州茶社大多数只有早茶时人声鼎沸,一到中午就门可罗雀,想尝尝闻名的淮扬细点,还是得早点起床。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句扬州俗语说的是扬州过去的悠然生活,早上到茶社喝早茶吃点心,晚上到澡堂子泡澡。
今日扬州闻名的茶社多是外地游客,过去悠然情致也许已烟消云散。
《茶馆》读后感2在暑假中,我找出了爸爸珍藏的书《茶馆》。
《茶馆》是老舍的著作,里面写了一个掌柜和他的茶馆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王利发的人,正因丢失了父亲,因此他二十岁就当上了裕泰茶馆的掌柜。
在这个茶馆,你没事有事都能待很久。
但是,好景不长,大清的警察宋恩子吴祥子每天来捣乱,搅得生意一塌糊涂。
好不简单等到了民国,宋恩子吴祥子的儿子尽然也当上了警察……裕泰茶馆一天不如一天,杯具就每天发生:先是妻子被车撞了没人管,又是伤兵每天来搅生意,最终竟然让刘麻子给要走了。
最终的一天晚上,老掌柜叫来了挚友秦二爷、常四爷一齐说起了自己的遭受,挚友走后,老掌柜将常四爷拣来的纸钱点燃了。
话剧《茶馆》读后感(通用13篇)
![话剧《茶馆》读后感(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121dd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1.png)
话剧《茶馆》读后感(通用13篇)我最近去看了一部叫做《茶馆》的话剧,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啊!这部话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老北京的茶馆里的故事,通过这个茶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我觉得这部话剧非常值得一看,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吧!
我要说的是这部话剧的演员们真的都非常厉害!他们把那些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让我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真实发生过的故事一样。
特别是那个扮演老板娘的女演员,她的表演真的是太精彩了,让人看了都忍不住为她鼓掌!
这部话剧的剧情也非常吸引人。
虽然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但是我觉得里面的很多情节还是能够引起我们现在的共鸣。
比如说那个叫做王利发的茶馆老板,他为了生意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朋友。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普遍的,所以我觉得这部话剧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当然啦,这部话剧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
比如说它的舞台设计非常精美,每一个场景都让人感觉非常有特色。
而且这部话剧的音乐也非常好听,让人听了之后心情都会变得很好。
总之呢,我觉得这部话剧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作品!
不过呢,我也觉得这部话剧有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说它的故事节奏有点慢,有时候会让人感觉有些无聊。
而且这部话剧里面的角色也比较多,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不过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但是并不影响我对这部话剧的整体评价。
总之呢,我觉得这部话剧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
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关于人性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大家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看看这部话剧哦!。
《茶馆》读后感500字(8篇)
![《茶馆》读后感500字(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e9c630767f5acfa0c7cd7b.png)
《茶馆》读后感500字(8篇)茶馆读后感500字大全(8篇)【篇一:茶馆读后感】《茶馆》堪称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中。
茶馆里人来人往,汇集了各式各样的人物,由主到次,三教九流。
这个大茶馆,便成了一个小社会。
作者将这样的场景描写的绘声绘色,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
老舍把那老北平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人物特点鲜明,时间跨越了半个世纪,展现了茶馆在经历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代的变迁。
另外,《茶馆》的成功我认为主要在语言,《茶馆》的台词设计很到位,是人物形象活跃,富于个性,并且简练,意味深长远。
戏剧本身即综艺的一种,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现实情境的艺术。
在这样的基础上,老舍所著的《茶馆》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通常为使戏剧上具有冲突,很多作家都采用“三一律”,但老舍却打破陈规,而且同样取得成功。
老舍用自己所轻车熟路的老北京往事,绘导了一出由往昔岁月和市井生活画面组合起来的社会大戏。
而《茶馆》也是堪称“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篇二:茶馆读后感】在暑假中,我找出了爸爸珍藏的书《茶馆》。
《茶馆》是老舍的著作,里面写了一个掌柜和他的茶馆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王利发的人,因为丧失了父亲,所以他二十岁就当上了裕泰茶馆的掌柜。
在这个茶馆,你没事有事都能待很久。
可是,好景不长,大清的警察宋恩子吴祥子天天来捣乱,搅得生意一塌糊涂。
好不容易等到了民国,宋恩子吴祥子的儿子居然也当上了警察……裕泰茶馆一天不如一天,悲剧就天天发生:先是妻子被车撞了没人管,又是伤兵天天来搅生意,最后竟然让刘麻子给要走了。
最后的一天晚上,老掌柜叫来了朋友秦二爷、常四爷一起说起了自己的遭遇,朋友走后,老掌柜将常四爷拣来的纸钱点燃了。
一会儿,就火光冲天,老掌柜依然坐在哪儿,他想起了年轻的时候……《茶馆》这部小说看后总是叫人悲愤不已。
为什么可以让小唐铁嘴儿、小刘麻子、小宋恩子、小吴祥子这样的家伙过得有滋有味,天天不愁吃不愁穿。
茶馆读后感800字高中读后感
![茶馆读后感800字高中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9c4378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b.png)
茶馆读后感800字高中读后感篇一茶馆读后感《茶馆》这部作品,就像一幅旧时代的沧桑画卷,缓缓在我眼前展开。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茶馆只是个喝茶聊天的地方,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它却成了社会的缩影。
王利发为了维持茶馆的生意,那小心翼翼、左右逢源的模样,让我觉得既可怜又无奈。
常四爷的正直和豪爽,在那个混乱的世道里,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我不禁想问,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能让好人没了活路?那一声声无奈的叹息,仿佛就萦绕在我的耳边。
茶馆里的人来来往往,他们的命运就像风中的落叶,无法自主。
就像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谁又能保证未来不会有风雨?或许,这就是人生,充满了未知和变数。
篇二茶馆读后感《茶馆》,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
走进这个茶馆,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看着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我心里五味杂陈。
秦二爷一心想要实业救国,可最终梦想破碎,这难道不是那个时代的悲哀?还有松二爷,软弱又善良,在乱世中只能苟且偷生。
我觉得,老舍先生用这个小小的茶馆,展现了大大的社会问题。
这里有欺压,有无奈,有抗争,也有妥协。
想想现在,我们能自由地追求梦想,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我们有时还不珍惜,难道非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吗?也许,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真正明白幸福的含义。
篇三茶馆读后感《茶馆》这本书,真的让我感慨万千。
在那个混乱的社会,茶馆里的人们就像浮萍,随波逐流。
比如唐铁嘴,靠着坑蒙拐骗过日子,这样的人难道不可恨吗?王利发努力经营茶馆,可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这让我想到,有时候努力不一定就能换来成功,可能命运就是这么爱捉弄人。
不过,难道我们就要因此放弃努力吗?我觉得不是的,就像常四爷说的:“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即便身处困境,心中也要有光。
也许未来的路充满坎坷,但只要我们怀揣希望,总会有出路的。
篇四茶馆读后感《茶馆》,读来让人心酸又愤怒。
茶馆里的人物,命运多舛。
刘麻子干着缺德的买卖,却还自以为得意,这种人难道不该受到惩罚吗?庞太监的专横跋扈,让人恨得牙痒痒。
茶馆读后感(6篇)
![茶馆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fc161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e.png)
茶馆读后感老舍,《茶馆》,无可复加的戏剧杰作。
读过很多遍,也看过电影,有人称它为三个黑暗时代的送葬曲,揭露了种种不公平的社会现实。
而那张挂在茶馆里的“莫谈国事”的大字如同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招牌在掌着市侩百姓的嘴,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上台的人物所发生的故事,无论悲喜,只要追溯一下因为所以,总是那档子破国事,万花筒也好,西洋镜也罢,茶馆就是如此一个社会矛盾集中的体现,跑不了。
至于剧情的再现此处就不表了,王利发刘麻子等一摞人物已经随着这部经典作品一遍又一遍的被阅读被再现深深扎根于读者的心中,我看来,《茶馆》的大范围传播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与作者蜚声海内外的名望互为表里有着互相宣传的意味,另一方面,《茶馆》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在传播上提供了客观性的便利,就像读完《水浒传》总能说上句“贼厮鸟”,连我不喜读书的朋友看完《茶馆》也能津津乐道几句:“屌!揍他个小舅子!”这几句随不登大雅之堂,然而颇具江湖之风市井之气,作品中常含有这类平易近人的词语,自然能较为简易地被大部分读者所接受和认识。
在《茶馆》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是剧末了,常四爷的那段感叹:“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我窃以为,这句话,可以当做剧中大多数人物心声的总结。
常四爷不必说,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看不惯洋人愿自食其力;深究王利发,也可以归纳于这句话之中的,在这个人物避重就轻,懦弱无奈的背后,是对和平年代的单纯向往,是对国泰民安的一种本能渴望,而这种向往与渴望在群魔乱舞的社会现实中被压抑,被限制,使其产生了对于政治的恐惧心理,对于时局的回避态度。
除了趁乱而起的既得利益势力,无论是革命者,农民,民族资本家,都抱着一定的拳拳爱国之心,而《茶馆》以描述这些人的冷暖人生,悲痛无奈,将社会之狡诈黑暗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些《茶馆》的品鉴者将老舍归结为“他是一个嘲讽旧世界腐朽生活的能手,却是描写新生活的蹩脚者。
”将《茶馆》的意义归结为“《茶馆》是反映北京小市民生活的杰作。
老舍的《茶馆》读后感8篇
![老舍的《茶馆》读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5a310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d.png)
老舍的《茶馆》读后感篇1故事的开始是在北京的裕泰茶馆,迎面而来的老北京味道把我带入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稍带热闹的场面与结尾处王掌柜上吊而死的凄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三幕场景下来,留给我的不止是我对老舍先生精湛的写作技艺的叹服,还有我对那个时代的思考与感悟。
“曾想倚剑走天涯,奈何服输于现实。
”秦二爷在第一幕的正直与实业救国的决心让我震撼。
在那个戊戌变法,军阀混战的混乱时期,大多数人情绪低迷,或愚昧无知盲目地抵制变法,或趁火打劫欺压弱小。
大家像一盘散沙,又像一群吸血鬼,在各个地方张牙舞爪出演丑剧。
而秦二爷不但没有同流合污,反而产生实业救国的想法,宁可自己一无所有,也要挽救这个迷茫的民族,岂不让人心中一颤,为之肃然起敬?然而,一己之力终究寡不敌众。
在那个天色昏暗,烛光摇曳的傍晚,当年的秦二爷与王利发、常四爷再次相聚在裕泰大茶馆,他们身上均没有了当年的不服气。
而秦二爷,也随着大茶馆的转让彻底向黑暗的现实低头,唆使劝诫其他人有点钱便要自私的去吃喝嫖赌,全然不要理会民族与国家的命运。
这已然不是当年的秦二爷,而杀死当年的秦二爷的,正是这黑暗的现实。
它在黑夜中用一把锋利的尖刀刺向所有企求挽救民族危亡的秦二爷们,然后又毫不犹豫的将它拔出。
将左右逢源奉为谋生之道的王掌柜,正直爱国、乐善好施的常四爷、丑恶的庞四奶奶、命运悲苦但仍然坚守正义的康顺子……这些人物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各个有血有肉,形象饱满。
让我不禁感慨:他们都是想方设法在这样一个社会现实中生存下来,他们都在努力地为自己,为他人生存下来。
老舍先生让作品浸润在老北京的旧时代这样一个背景中,用动听的声音将故事娓娓道来。
作为经典名著的它实至名归!同时,《茶馆》中揭露的当时社会的黑暗令我痛心,它就像一个黑心女巫,豢养了许多以吃人谋生的动物,她不仅教唆动物去四处咬人,还要用自己的黑魔法把一颗颗跳动着的红心变黑。
这部剧吟唱的挽歌,和着低沉悲伤的旋律,唱尽了当时人们以及社会的所有凄凉。
老舍作品的读后感8篇
![老舍作品的读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c6d68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3.png)
老舍作品的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自我介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self introdu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老舍作品的读后感8篇读后感是一种情感的流露,让我们与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共同成长,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对文学作品和知识的深入探索和学习欲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老舍作品的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茶馆》读后感600字(精选10篇)
![《茶馆》读后感600字(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8cfc0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7.png)
《茶馆》读后感600字(精选10篇)《茶馆》读后感600字(精选10篇)《茶馆》读后感1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等人物的个性特点都跃然纸上。
只需读过一次,不必像上语文课那样细细品读,也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明白。
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他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
茶馆的老主顾常四爷,他跟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样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么也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现在汉堡牛扒可以随便吃。
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
在《茶馆》里,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常四爷,特别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
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
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
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假如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
《茶馆》读后感2老舍的写作手法与写作角度都是对一无二的。
我认为《茶馆》虽一共只有三幕,但令人难忘,一幕一段,小而精,干练、简洁。
剧情从清末一直到民国初年,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期。
在《茶馆》中我们所能感到的不仅仅是时代的变迁,更是一种历史的变迁。
《茶馆》中巧妙地表现出了年代变迁与人物的突出性格。
尽管书中的茶馆人呆,三教九流不少,但正是这些小人物在文章中起到核心作用。
《茶馆》中那些小人物如:茶馆老板王利发,心不坏但胆小的松二爷,爱国情怀高的常四爷。
在茶馆中没有几个人是掏心掏肺的人,听听!说得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我不懂,不懂老舍为何塑造这些人物,但不能不说从那些小人物的那些有人情味,有良心的话中能让人感到世态炎凉呀!在这本剧中子承父业,这是一句颇有讽刺意味的安排。
茶馆读后感范文(10篇)
![茶馆读后感范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9787d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c.png)
茶馆读后感范文(10篇)篇1:茶馆读后感范文老舍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熟悉的一位作家了,在此也就不多介绍了。
倒是写作背景得说说:话剧《写于1956至1957年间,它是老舍一生中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老舍写小说很少,却写了不少的戏。
在写《茶馆》之前,他写了话剧《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在《茶馆》之后写了《红大院》、《女店员》和《全家福》等。
《茶馆》跟这些配合时事政治的作品,在题材、风格以及创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样,他重新写起了解放前写惯了的“陈年往事”。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
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
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
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
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
他渐小有成就。
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
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茶馆》让我们看清了那三个黑暗时代,也看清了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民,一个个破落、衰败。
《茶馆》不愧为“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篇2:茶馆读后感范文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
但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变成了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
读过这本话剧,我看到了中国那屈辱的历史,我看到了中国那斗争的历史。
-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
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
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
茶馆读后感(五篇)
![茶馆读后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e182a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3.png)
茶馆读后感几乎所有人都说《茶馆》是一位成熟的剧作家的成功之作。
——题记《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叫做裕泰的茶馆里。
一部简简单单的三幕话剧,借助于一家普普通通的茶馆,将半个世纪的岁月浓缩,将许许多多符合时代特征的小人物涵盖,将一个国家在那些个特定时代的悲哀诉尽。
这部话剧主要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走向破灭的故事。
历经了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裕泰茶馆,在当权者和小人的谋划下最终被改成了“花花联合公司”。
而一生守护着茶馆的王利发掌柜选择了在他的茶馆里自杀。
《茶馆》该剧可以说是很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而恶人不一定有恶报。
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被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先谈谈这幕话剧中的人物吧。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
每个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职业、阶级的不同群体。
看似多达几十位的出场人物,却无一显得重复。
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等等身世不同、个性显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只需读过一次,就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刻在脑中。
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坏。
通览全文,在我眼中他作为一个掌柜,很圆滑又显得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
然而,在结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馆被*与小人夺取,默默地在后院自杀。
这一情节,仿佛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心酸不已。
这么一个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柜,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人物,以其行为与性格的强烈反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满。
再谈谈这部话剧的特殊之处。
《茶馆》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成功和戏剧结构的巧妙、严密。
话剧全凭台词塑造人物,一个人的性格全体现于他的每一个字眼中。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语言功力令人叹为观止。
《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都有生活气息却意味深长。
在戏剧结构上,《茶馆》可以说是“形散,神不散”。
老舍《茶馆》读后感10篇
![老舍《茶馆》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e9d4e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a.png)
老舍《茶馆》读后感10篇《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是中国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那么你知道《茶馆》读后感怎么写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老舍《茶馆》读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老舍《茶馆》读后感(一)《茶馆》是以北京一座茶馆为舞台,事实上,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
《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
每个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职业、阶级的不同群体。
看似多达几十位的出场人物,却无一显得重复。
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等等身世不同、个性显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只需读过一次,就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刻在脑中。
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坏。
通览全文,在我眼中他作为一个掌柜,很圆滑又显得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
然而,在结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馆被高官与小人夺取,默默地在后院自杀。
这一情节,仿佛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心酸不已。
这么一个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柜,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人物,以其行为与性格的强烈反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满。
《茶馆》里有些语言我特别喜欢。
大傻杨的话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开幕办法。
我从来没听过数来宝。
我发觉了中国人跟美国人说话的法子很不一样,差别相当大!中国人是比较含蓄;他们常用客气话和婉转的话,这是中文最难学的地方!在《茶馆》看到了地道的中国人的说法,最好笑的是在第二幕,两个拜把子兄弟想娶一个太太,但是不好意思告诉刘麻子他们的奇怪要求,他们当然不直说出来,反而他们说,“这两个人穿一条裤子的交情……没人笑话俺们的交情。
”刘麻子同意,“没人耻笑。
荼馆的读后感
![荼馆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3d1bad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8.png)
荼馆的读后感篇一茶馆的读后感《茶馆》这本书,我读完后心里五味杂陈。
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就是一个茶馆里的故事嘛,能有啥大不了的。
但你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茶馆里的人来人往,就像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画卷。
王利发掌柜的,那可是个精明人,整天想着怎么让茶馆活下去,也许在咱现代人眼里,他有点过于圆滑世故,可在那个时代,不这样能行吗?我觉得啊,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努力地活着,却又被时代的浪潮打得晕头转向。
常四爷,那可是个硬骨头!他那句“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听得我心里一阵发酸。
这得多无奈,多悲愤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啊!他的正直和爱国,在那个混乱的世道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却又那么让人敬佩。
还有松二爷,整天提笼架鸟的,看似逍遥自在,可实际上呢?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问,这世道咋就变成这样了呢?茶馆本是个让人放松聊天的地方,可在那个时代,却成了社会黑暗的一个小小窗口。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不过话说回来,虽然那个时代黑暗得让人窒息,但咱们现在的生活多好啊!咱得珍惜,得努力,可不能让那样的日子再回来!你们说是不是?篇二茶馆的读后感《茶馆》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触良多。
你想想,一个小小的茶馆,居然能折射出那么大的一个社会!这不是神奇是什么?我一开始读的时候,还觉得不就是一群人在茶馆里唠嗑嘛,能有啥意思。
可越读越觉得不对劲儿,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先说秦二爷,一心想着实业救国,那气势,那决心,简直了!可结果呢?碰了一鼻子灰,这能不让人感慨吗?难道理想在现实面前就这么不堪一击?我觉得吧,可能不是理想的问题,而是那个时代根本就不给理想活路!还有刘麻子,这家伙坏得透透的!靠着坑蒙拐骗过日子,难道就没人能治得了他?可仔细想想,他也不过是时代的牺牲品,为了生存不择手段。
也许有人会说,那也不能作恶啊!可在那样一个人吃人的社会,谁能保证自己一直干干净净呢?茶馆里的这些人,有的无奈,有的愤怒,有的绝望。
茶馆观后感简洁(范文汇总8篇)
![茶馆观后感简洁(范文汇总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cc4f1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b.png)
茶馆观后感简洁(范文汇总8篇)茶馆观后感简洁篇1王掌柜的茶馆,所有人的时代。
一茶馆,一社会,风儿吹,纸钱飞…………这就是老舍的作品——《茶馆》。
《茶馆》的内容真实地反映出清末时人民的贫苦生活。
几乎天天街上、茶馆里,都有农村、乡下来的,卖孩子的。
先是康六在无奈之下用十两银子把女儿卖给了大清国的太监,结果女儿晕了过去,太监却这么来了一句冷冰冰的话:“死的我可不要!”而一个乡妇要卖孩子,只要了二两银子。
读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分,当时的社会可真黑暗啊!高层官员没有一个人关心人民的疾苦,虽然是这样,但还是有一个青年,一个财主,要去追逐他的梦想——去开一座工厂,救穷人,抵制外货。
此时的他胸怀大志,信心满满,却看不清前面的路到底有多困难。
常四爷十分正义,但那样也没用。
说错一句话,就要被抓去坐牢。
而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个随机应变的人。
时代在变迁,他的茶馆也在变着。
他唯一舍不得的,就只有六十年老字号的“裕泰”。
他要生在这儿,死在这儿。
刚开始,茶馆平平常常,无声无息。
到了后来,竹椅变成了小板凳。
墙上“莫谈国事”的纸条也更多了,更大了。
从主顾们的低声细语中,我了解到,在那个时代,好人变成了坏人,坏人天天都在吃香。
好人,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他们的维新运动失败了,都被问斩了。
民众却都认为他们肯定是心肠狠毒,干了坏事儿的人。
而那些依靠洋人为活,天天穿戴着的是洋装的人,却有很多人去奉承他们。
我对他们感到一种厌恶之情,难道只有当汉奸,生活才能好起来吗?恐怕是在那个打压共产党的时代,一切都是颠倒的。
最终一切正直的人都失败了,不管是在做些什么。
常四爷的好友全都死了,他天天只能靠卖菜来养活自己。
秦仲义,那个曾经神采飞扬的青年,也不见了。
只有一个老人,他的工厂被洋人拆了,只剩下几个零件。
读到这儿,我十分憎恨那些洋鬼子。
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总有一天会把以前洋鬼子欺压我们的事再给找回来!他们最终会得到报应的!《茶馆》这本书深刻地刻画出了当时封建社会人民的苦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馆读后感(共8篇)本文是关于茶馆读后感(共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这一天,我随意打开书架,不经意间看到书架的角落里有一本老舍先生写的《茶馆》,这本书好像还没看过。
于是,我就拿起这本书来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很有哲理。
这本书写的是戏剧,一个悲剧,一共分为三个幕,分别写了清末民初、民国中期,民国后期的人们生活经历与状态。
这本书写了一个掌柜王利发的茶馆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最后被军阀势力逼死的事。
同时,也写了一个农民——康六欠了别人的钱,被迫卖女儿被太监当老婆,结果害了自己女儿一生的事。
我看完这本书,竟然掉下了泪水。
王利发一生中都趋炎附势,见到别人总打招呼,只是为了在乱世中得到生存。
但是他的好话、他的鞠躬仍然不能让他顺利过完一辈子,结果落得个被军阀逼到上吊自杀的下场。
康六的女儿在太监家里不敢出一声哼,直到太监死了,才得到了自由。
但等到自由后,仍遭到别人的追杀,被迫一路逃亡。
唉,这是傅仪的错。
傅仪统治时期,闭关锁国政策让人们的生活穷困潦倒,而傅仪却认识不到这个错误,以致于自己做了亡国君王,被剥夺了自由与权利。
但这一生是不能后悔的,这就是错误所付出的代价。
在这本书中,我为但是社会的黑暗而感到悲哀,为人们的自私自利而痛心疾首。
其实,这不应该把过错归咎于普通百姓上,为了生计,每个人不得不变得狠心冷血。
错就错在了军阀势力的统治衰败,让人们无处谋生,只得阿谀奉承,颔首低眉,像狗一样生活着。
其实,现在的社会这样的人也并不少。
很多公司职员为了搏得老板的器重,为了在公司有一席之地,用尽各种肮脏的手段陷害别人,抬高自己。
这些人难道不像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吗?但他们并没有看清楚这是个民主社会,这是个知识决定命运的社会。
只要我们有本领,有知识,何愁没有伯乐呢?何处不是容身之所呢?亲爱的人们呀,拿起你们的尊严,拿出你们的本领吧,不要做个绞尽脑汁的陷害别人的人吧,要做一个凭本领脱颖而出的强者。
《茶馆》读后感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
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友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
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光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
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
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
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
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
他渐小有成就。
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
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同样,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
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
其二,尽管茶馆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
但是几位人物始终贯穿全剧,起着核心作用。
一、王利发(茶馆掌柜)二、松二爷(胆儿小,人却不怀)三、常四爷(正义之士、十分爱国、体格健康)松二爷、常四爷两位茶客与王掌柜交情还不错而在这所谓“热闹”的茶观众,要找出几个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还真不容易。
听听!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
我虽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过这有点人情味儿和有“良心”的三人谈话使人更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啊!发人深思。
其三,子承父业。
这是几句疮痍有待讽刺意味的安排。
剧中一幕幕地时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卫起来,客人的思想呢?!简直是幻包装不换内容。
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铁嘴养一儿子,现竟“升级”为大师。
刘麻子那说媒拉线行当竟让他儿子“发扬光大”变为“花花联合公司”(专给洋人、官员提供女招待与吉普女郎)。
而吴祥子这老式特务到了儿子这辈儿竟改个名儿叫世袭特务。
人哪!为何总在这方面“遵规守矩”呢?老舍,无论您想传达于后人什么,至少《茶馆》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不能评说它的优劣,在如此剧你面前,我只有说声:“谢谢!谢谢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宝贵的财富。
”高一年级读后感:茶馆的读后感言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
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友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
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
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
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
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
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
他渐小有成就。
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
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同样,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十分轻易表现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
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这一天,我随意打开书架,不经意间看到书架的角落里有一本老舍先生写的《茶馆》,这本书好像还没看过。
于是,我就拿起这本书来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很有哲理。
这本书写的是戏剧,一个悲剧,一共分为三个幕,分别写了清末民初、民国中期,民国后期的人们生活经历与状态。
这本书写了一个掌柜王利发的茶馆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最后被军阀势力逼死的事。
同时,也写了一个农民——康六欠了别人的钱,被迫卖女儿被太监当老婆,结果害了自己女儿一生的事。
我看完这本书,竟然掉下了泪水。
王利发一生中都趋炎附势,见到别人总打招呼,只是为了在乱世中得到生存。
但是他的好话、他的鞠躬仍然不能让他顺利过完一辈子,结果落得个被军阀逼到上吊自杀的下场。
康六的女儿在太监家里不敢出一声哼,直到太监死了,才得到了自由。
但等到自由后,仍遭到别人的追杀,被迫一路逃亡。
唉,这是傅仪的错。
傅仪统治时期,闭关锁国政策让人们的生活穷困潦倒,而傅仪却认识不到这个错误,以致于自己做了亡国君王,被剥夺了自由与权利。
但这一生是不能后悔的,这就是错误所付出的代价。
在这本书中,我为但是社会的黑暗而感到悲哀,为人们的自私自利而痛心疾首。
其实,这不应该把过错归咎于普通百姓上,为了生计,每个人不得不变得狠心冷血。
错就错在了军阀势力的统治衰败,让人们无处谋生,只得阿谀奉承,颔首低眉,像狗一样生活着。
其实,现在的社会这样的人也并不少。
很多公司职员为了搏得老板的器重,为了在公司有一席之地,用尽各种肮脏的手段陷害别人,抬高自己。
这些人难道不像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吗?但他们并没有看清楚这是个民主社会,这是个知识决定命运的社会。
只要我们有本领,有知识,何愁没有伯乐呢?何处不是容身之所呢?亲爱的人们呀,拿起你们的尊严,拿出你们的本领吧,不要做个绞尽脑汁的陷害别人的人吧,要做一个凭本领脱颖而出的强者。
茶馆的读后感800字范文近日去新华书店,在书之海洋中,惋叹自己太渺小,忽逢一薄书者,名曰《茶馆》,置于书山中,其渺小程度同吾也,吾大喜,捧书而视,受益无穷于其中,故有感如下:书名为《茶馆》,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外公每次带我去茶馆打牌的情形,在我印象中,茶馆就是一个热闹而常常笼罩着烟雾的地方。
可翻开了书,才发现它并不是仅仅讲的是在茶馆里的事,而是以对话剧本的形式讲述了一副旧北平社会的浮世绘的黑暗社会,老舍从小小的一个茶馆中反映出了整个社会,以小见大。
是由茶馆中的客人的话中而得。
语言朴素却能体会出许多意味。
书虽短小而精致。
把我印象中的茶馆的形象完全颠覆,同《骆驼祥子》一样,老舍也是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他不让好人有出路。
,书的主人公是王利发,他是他裕泰茶馆的老板,他也是整本书的线索。
在第一阶段中,拉皮条的为太监娶老婆,暗探遍布社会,麻木的旗兵无所事事,寻衅打群架,另一方面是破产的农民卖儿鬻女,爱国的旗人常四爷因几句牢骚被捕,新兴的资本家企图“实业救国”,王利发左右周旋,企图使生意兴隆。
而在第二阶段的发展中,恶势力越来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暗探宋恩子、吴祥子的后代子承父业,继续敲诈勒索,拉皮条的刘麻子的后代青出于蓝,依托当局要员准备开女招待“拖拉撕”,庞太监的侄子侄媳组成的迷信会道门在社会上称王称霸,甚至做着“皇帝”、“娘娘”的美梦,而一些企图有所作为的良民百姓却走投无路。
我第一遍读它的时候,还不能理解它,此书短小,且为剧本式的,还被拍成了真正的话剧,我虽未深入去读,但也能浅薄的感受到当时社会下厚重的历史画面。
读茶馆有感300字的作文这一天,我随意打开书架,不经意间看到书架的角落里有一本老舍先生写的《茶馆》,这本书好像还没看过。
于是,我就拿起这本书来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很有哲理。
这本书写的是戏剧,一个悲剧,一共分为三个幕,分别写了清末民初、民国中期,民国后期的人们生活经历与状态。
这本书写了一个掌柜王利发的茶馆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最后被军阀势力逼死的事。
同时,也写了一个农民——康六欠了别人的钱,被迫卖女儿被太监当老婆,结果害了自己女儿一生的事。
我看完这本书,竟然掉下了泪水。
王利发一生中都趋炎附势,见到别人总打招呼,只是为了在乱世中得到生存。
但是他的好话、他的鞠躬仍然不能让他顺利过完一辈子,结果落得个被军阀逼到上吊自杀的下场。
康六的女儿在太监家里不敢出一声哼,直到太监死了,才得到了自由。
但等到自由后,仍遭到别人的追杀,被迫一路逃亡。
唉,这是傅仪的错。
傅仪统治时期,闭关锁国政策让人们的生活穷困潦倒,而傅仪却认识不到这个错误,以致于自己做了亡国君王,被剥夺了自由与权利。
但这一生是不能后悔的,这就是错误所付出的代价。
在这本书中,我为但是社会的黑暗而感到悲哀,为人们的自私自利而痛心疾首。
其实,这不应该把过错归咎于普通百姓上,为了生计,每个人不得不变得狠心冷血。
错就错在了军阀势力的统治衰败,让人们无处谋生,只得阿谀奉承,颔首低眉,像狗一样生活着。
其实,现在的社会这样的人也并不少。
很多公司职员为了搏得老板的器重,为了在公司有一席之地,用尽各种肮脏的手段陷害别人,抬高自己。
这些人难道不像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吗?但他们并没有看清楚这是个民主社会,这是个知识决定命运的社会。
只要我们有本领,有知识,何愁没有伯乐呢?何处不是容身之所呢?亲爱的人们呀,拿起你们的尊严,拿出你们的本领吧,不要做个绞尽脑汁的陷害别人的人吧,要做一个凭本领脱颖而出的强者。
高中生读后感:读茶馆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