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分散染料染色优秀课件
实验十一n分散染料染色
五、注意事项
n n
配制分散染料染液时,先将染料和扩散剂NNO以少量水调 和,再加水给予充分分散。 取染液时,一定要将所配制好的染液摇匀后才能使用。 高温高压染色时,在90℃以上要严格控制升温速度。
n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n
分析染色温度及升温速率对染色效果的 影响。
二、实验原理
n
分散染料染涤纶的方法有高温高压法,热溶法和载体法三 种,涤纶是一种疏水性的热塑性纤维,玻璃化温度为80℃左右, 当染色温度高于下班化温度时,纤维分子链运动加剧,瞬间产生 较大的空隙,有助于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扩散,最终染透纤维, 高温高压染色法是在湿热条件下,借助水分子的增塑作用,在 120~130 ℃ ,1.76*105~1.96﹡105Pa压力下染色,从而获得 较快的上染速率和较高的上染百分率,热熔染色法是在干热条 件,通过180~200 ℃的高温作用加速纤维分子链运动,使染料 扩散进纤维,从而染透纤维并具有较高的上染百分率,载体法是 利用能使涤纶产生膨化的助剂——载体,利用载体与纤维分子间 的作用,减弱纤维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使纤维增塑膨化,有利 于染料扩散渗透,达到良好染色效果。
2 1 2 4~5
四、实验步骤
n n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 工艺曲线
1300C
900C 600C 10min
实验步骤
n n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 步骤 按处方调配好工作淮,取织物用水润湿并挤干与染淮一起放 入染杯,事先把甘油染浴升温到60℃,再把染杯放入染浴中开始 染色,约10min升温至90℃ ,再40min升温至130℃ ,在130℃下 保温30min,染毕降温将织物取出水洗,皂煮(肥皂3g/L, NaOH1g/L),水洗,烘干。
三、主要实验材料,化学药品和仪器
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结构特点和分散染料分类
O NHR
O NHR
(2)
大多数为紫色,个别为蓝
及其衍生物。 色,耐光牢度较低
O NHR'
NH2 O OH
(3)
大多数为蓝色,颜色鲜艳,耐光
及其衍生物。 牢度中等,其它性能也较好
OH O NH2
(4)
O NH2 O C
多为翠蓝色,颜色鲜艳,耐升
N CH3 C O NH2 O
华牢度高,但染料合成复杂, 成本高
CN、-OCOCH3、-OC2H5 等。
NN
R' m
Rn
N N Ar
双偶氮类
结构分类
2.蒽醌型结构染料 蒽醌类染料在整个分散染料中的比例在25%左右,
日晒、皂洗牢度及耐还原性均较偶氮型好,但升华牢度差 。以结构而言,蒽醌类分散染料可大致分为四类:
(1)
O OH
大多数为红到紫色,少数为蓝
及其衍生物。 色,色泽较鲜艳,耐光牢度好
度℃ 色泽选择范围
高温型 S 大 好
较差 慢
200-220 130
浓色
中温型 SE 中 中 中 中
190-205 120-130
中浓色
低温型 E 小 低 好 快
180-195 120-135
淡中色
按应用性能分类
2、按上染速度分: 如德司达公司的A、B、C、D型,A型上染最快,D型 上染最慢。 3、按应用对象分: 如英国卜内门公司的A类:升华牢度低,主要用于醋酯 和锦纶的染色; B、C、D类:适合于涤纶染色,相当于E、SE、S型; P类:适合于印花
R2
R4
C2H4R6
R1
NN
N
C2H4R7
R3
R5
式中,R1 多为吸电子基团,如-NO2 等;R2、R3
染整工艺原理课件分散染料染色
高温型(S或H型)——适用于热熔染色 Thermosol dyeing
按其他性能分
超细纤维专用分散染料 高湿牢度分散染料
高耐晒牢度分散染料等
涤氨弹力织物专用分散染料
碱性分散染料
第二节 分散染料溶液特性
一、动态平衡
影响染料溶解性的因素 1. 分子量大、含极性基团少的染料溶解度很低。具
有—OH等极性取代基的溶解度较高一些。 2. 温度提高,溶解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超过
100℃时作用更明显。 3. 分散剂在溶液中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后,形成微小
的胶束,将部分染料溶解在 胶束中,发生所谓 增溶现象,从而增加染料在溶液中的表观浓度。 4. 颗粒小、晶格结构不稳定的分散染料溶解度较大, 反之,则溶解度较小。
工艺控制要点:
• 载体的用量——适量,防止产生第三相。开始随载体用量 增加,染料上染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上染量不 再增加甚至降低。
• 理想载体应无毒、无味、易降解,促染效果好、不降低染 料的亲和力、不影响色泽和牢度、易于洗除和成本低廉的 化合物。
• 载体使用时应进行乳化或分散加工,制成稳定的乳化液和 分散液,防止产生载体斑,造成染疵。
D OH D NH2
OH , H2O
OH , H2O
O DC
O
DC
+
O
+NH3
R OH
OH , H2O
O
O
DC
+
R NH2
O
OH
DO
H
D NH3
耐碱性分散染料开发的现实意义 ① 染色后织物手感柔软; ② 防止低聚物发生; ③ 防止前处理造成的一些染疵,如退浆不尽、精练不足; ④ 防止碱减量杂质的再沾污; ⑤ 省略还原清洗; ⑥ 可能实现精练、染色一浴法工艺; ⑦ 可能实现分散/活性一浴法染色。
第六节分散染料染色
第六节分散染料染色●分散染料的分子结构中不含离子化水溶性基团,仅含少量极性基团,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结构简单、在水中溶解度很低的非离子染料●染色时,分散染料以细小颗粒状态均匀分散在染液中,是涤纶染色和印花用的主要染料。
●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主要有高温高压染色法、热熔染色法和载体染色法●除染涤纶外,还可以染锦纶、腈纶、氨纶、丙纶、芳纶等合成纤维,但色泽较淡●分散染料一般可按化学结构和按应用性能分类,主要依据耐升华牢度(即耐热稳定性)分类●分散染料含极性基团少,相对分子质量小,结构简单,分子间作用力弱,耐升华牢度较差。
●染料生产厂家一般都按染料耐升华性能来命名,不同厂家命名规则不同一、分散染料的结构特点●分散染料是非离子染料,分散染料不含强离子化基团,如-SO3Na和-COONa,而含有-OH,-NH2,-NO2,-CN等极性基团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商品分散染料中已加入大量分散剂,染浴中还需加入适量分散剂。
●分散剂使分散染料以细小晶体均匀地分散在染液中,形成稳定的悬浮液,部分染料溶解在分散剂所形成的胶束里。
1. 染料的溶解性●染料应具有一定的溶解度,保证染色均匀和提高染色速率●溶解度过低——染料上染速率会很慢●溶解度过大——染料与水作用力增大,与纤维亲和力降低,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下降●溶解度影响因素:●(1)分子量小、极性基团多的,溶解度大●(2)晶体小、不稳定晶型的,溶解度大;反之,则小●(3)分散剂具有增溶作用●(4)染液温度提高,溶解度提高●(5)若染浴中的化学试剂能引起染料结构变化,将影响溶解度●(6)染浴温度太高或研磨颜料温度太高,染料晶型将从不稳定晶型向稳定晶型转变●(7)染料晶体颗粒小,溶解度大●(8)染液温度不匀或突然降温,发生晶体增长现象,染料难于扩散,上染速率降低,易产生染色不匀(色斑)等疵点2. 染料的分散稳定性●(1)分散剂影响稳定染浴,抑制染料发生晶型转变和晶体增长起增溶作用,染色时能及时释放单分子染料●(2)颗粒大小染料颗粒直径在0.5~2μm之间3.化学稳定性●(1)酸碱稳定性●在高温碱性条件,含酯基、酰胺基、氰基等基团的分散染料,会发生水解——染料色光变化,上染百分率变化●碱浴中,含羟基的染料会发生羟基离子化D-OH+OH- →D-O-+H2O影响染色性能及染色产品色光●pH值过低,氨基发生质子化,D-NH2+H+ D-NH3+影响染色性能及染色产品色光●分散染料染色时,染浴pH值控制在5~6,染色织物的上染百分率高,色泽鲜艳度好●(2)耐还原剂稳定性分散染料基团中约有50%为偶氮类结构的染料偶氮基团不耐还原剂,会导致染料结构变化,发生消色作用,分解产物对纤维亲和力降低●利用● A..不耐还原剂的分散染料可用作拔染印花的地色染料● B. 还原清洗利用分散染料在稀碱性还原液中易被还原分解而去除的性质,来去除浮色(并去除染色时涤纶织物析出的低聚物等杂质)以提高染色牢度二、染色基本原理●n1.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涤纶属于疏水性纤维,纤维缺乏能与染料发生结合的基团,不能使用水溶性染料染色,只能使用分子量小、不含强离子性水溶性基团、溶解度较低的非离子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结构紧密,常压沸染,染料难以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把纤维染透●在玻璃化温度以上时,纤维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聚合物分子间空隙增大,自由容积增加,提高染色速率●染料按自由体积模型扩散●可采用升高染色温度(高温高压染色法、热熔染色法)或使用纤维膨化剂及染色促进剂(载体染色法)两种途径实现。
分散染料染色基本原理
分散染料染色基本原理1.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涤纶属于疏水性纤维,纤维缺乏能与染料发生结合的基团,不能使用水溶性染料染色,只能使用分子量小、不含强离子性水溶性基团、溶解度较低的非离子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结构紧密,常压沸染,染料难以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把纤维染透在玻璃化温度以上时,纤维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聚合物分子间空隙增大,自由容积增加,提高染色速率染料按自由体积模型扩散可采用升高染色温度(高温高压染色法、热熔染色法)或使用纤维膨化剂及染色促进剂(载体染色法)两种途径实现。
2.染料与纤维间的作用力氢键——涤纶中酯基含量约46%,分散染料含有-OH、-NH2,此外涤纶苯环也可形成氢键范德华力疏水键力——纤维与染料间通过疏水部分相互作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染料可看作“溶解”在固体纤维上的无定形区中。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3.上染速率(1)温度:升高,A.纤维大分子运动加剧,大分子链发生剧烈转动,纤维自由容积增大,扩散空间阻力减少,扩散速率增大;B.染料扩散动能增加,有利于更多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C.染料溶解度提高,提高染色速率染色温度从85℃提高到100℃,扩散速率增加近48倍。
(2)纤维膨化剂或染色促进剂:膨化剂有利于纤维膨化,降低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使纤维自由容积增大,从而提高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促进剂促进染料纤维表面吸附,增加纤维表面染料浓度,提高内外浓度差,提高染色速率部分载体同时具有纤维膨化剂和染色促进剂的双重作用适量渗透剂可缩短染色时间,得到良好的染色效果(3)染料溶解度的影响提高溶解度,有利于单分子染料的吸附和扩散,提高染色速率但染料溶解度不能太高,否则染料亲水能力大于亲纤维的能力,平衡上染百分率降低。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优选】第九章分散染料染色PPT资料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法(卷染)工艺
(2)工艺处方
分散染料(对织物重)
x%
或磷酸二氢铵 )
1~2g/L (调pH=5~6
(3)注意事项
①宜选用分子量较小的低温型染料;
②pH宜控制在5~6,否则影响染料色光和上染率 ;
③起染温度不能太高(宜在Tg以下),升温速率不 能太快,否则影响染色匀染性。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法(卷染)工艺
热溶染色法
方法:涤纶织物在热溶染色机上通过干加热(即焙 烘),在高温(170~220℃)的染色条件下进行染 料上染的一种染色方法。 原理:利用高温效应提高涤纶纤维和分散染料的染 色的染色性能。 特点:具有连续化生产,效率高,但染料利用率 低,设备投入大,染品手感较粗糙,色泽鲜艳度一
般,染料选用受到限制(E型染料不宜)等特点。
妨碍染料向纤维内的扩散,受热不分解,对色光无 浸轧染液(二浸二轧,轧液率65%,20~40℃)→预烘
(2)染色工艺(实例)
影响且不粘辊筒,一般为3%海藻酸钠糊。 加水至
150L
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法工艺
特点:设备简单,染色条件低,但染色手续麻烦,
③染液中加少量渗透剂,可改善色光鲜艳度和得色 料上染的一种染色方法。
(1)水解 (2)还原分解 (3)离子化
稳定性
水解
NO 2+6[H] NN+4[H]
NH 2+H 2O N H 2+ N H 2
OH+OH-
O-+H2O
还原 离子化
第九章 分散染料染色 三、分散染料的主要性能及分类
3、升华牢度 *分散染料受高温热处理时易升华 ; *升华牢度即染品耐高温色变的能力; *升华牢度与染料分子的大小、分子中极性基团的数
第九章分散染料的染色
2.分子链中不含亲水性基团,吸湿性差, 2.分子链中不含亲水性基团,吸湿性差, 分子链中不含亲水性基团 标准状态下回潮率仅为0.4% 不易染色。 0.4%, 标准状态下回潮率仅为0.4%,不易染色。 3.分散染料适宜染涤纶 分散染料适宜染涤纶。 3.分散染料适宜染涤纶。 4.染色方法 染色方法: 4.染色方法: 载体染色法:提高纤维可及度, ①载体染色法:提高纤维可及度,有得于 染料扩散。 染料扩散。 ②高温高压染色法: 高温高压染色法: 热熔染色法:后两种方法通过升高温度, ③热熔染色法:后两种方法通过升高温度, 增加染料分子扩散性能,使热运动加剧, 增加染料分子扩散性能,使热运动加剧, 孔隙增大,提高纤维可及度。 孔隙增大,提高纤维可及度。
拼色时选用升华牢度性能相近的品种, 拼色时选用升华牢度性能相近的品种, 容易匀染。 容易匀染。 耐晒牢度:一般较高。 五、耐晒牢度:一般较高。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P154 烟褪牢度: 六、烟褪牢度:P154
第三节分散染料染色方法及其 原理
载体染色法:1.染色原理 染色原理: 一、载体染色法:1.染色原理:利用载体 对涤纶纤维有较大的直接性。 对涤纶纤维有较大的直接性。染液内加 载体后,载体很快被纤维吸附在表面, 载体后,载体很快被纤维吸附在表面, 形成一吸附层, 形成一吸附层,并不断扩散进入纤维内 部。载体分子和纤维之间的作用力减弱 了纤维分子之间的引力。 了纤维分子之间的引力。于是发生了增 塑和膨化。纤维分子链断运动增加, 塑和膨化。纤维分子链断运动增加,结 构变得疏松微隙增大, 构变得疏松微隙增大,纤维对染料的可 及区增加,载体进入纤维时, 及区增加,载体进入纤维时,将水分子 导入纤维,引起纤维膨化,扩散容易。 导入纤维,引起纤维膨化,扩散容易。
一般选125℃-135 ℃,不超 ②温度:P283 一般选 温度: ℃ 过145 ℃。 ③PH值:大部分分散染料在高温强碱作用 值 下会被水解破坏,实验证明, 下会被水解破坏,实验证明,当PH>7的 的 时候剥皮效应显著,碱性太强, 时候剥皮效应显著,碱性太强,某些染 料也容易水解破坏, 料也容易水解破坏,因此高温高压染色 一般控制在弱酸性范围, = 。 一般控制在弱酸性范围,PH=5-6。 染料颗粒:要求充分研磨(颗粒达1µm ④染料颗粒:要求充分研磨(颗粒达 左右) 左右)选择适当助剂制成易于分散和稳 定的悬浮液。 定的悬浮液。
第九章分散染料的染色
染色处方:
分散染料
x%(o.w.f)
HAC
PH = 5~6
表面活性剂
0~1g/l
浴比
适当
还原清洗处方:
保险粉
2g/l
36Bē烧碱 4ml/l=1.6g/l
T
70℃
时间
20分钟
还原清洗作用机理:去除纤维表面浮色
分散染料染色后,碱性还原清洗很重要, 但常常被忽视。还原清洗后,发色鲜艳 纯正,且适度使日晒牢度可提高一
第九章分散染料的染色 Disperse Dyes
一、染料特点:
1.分子量小(分子量200-500) ,不含 水溶性基团的非离子型染料。
2.染料商品化需要借助大量的扩散剂等 助剂。
3.与纤维结合主要靠氢键、范德华力。
4.须具备一定的升华牢度。
5.主要用于合成纤维,涤纶、涤棉混纺 织物的染色和印花。
分散染料的发展趋向主要表现为(1)多 能化,即同时上染涤纶及混纺纤维如 棉涤纶的染料。(2)分子化。能适用 于高温高压或热熔法染色的分子量较 大,牢度较高的染料。(3)杂环化, 即引入杂环结构以使染料发色鲜艳。 染色性能良好并适应现代染色和印花 工艺的需要。
初开车时在还原液中加点上染速率低的 染料。
Ⅳ工艺流程:浸轧→预烘→烘干→热熔/ 焙烘→还原汽蒸→水洗→氧化→皂洗 →水洗→烘干。
Ⅴ工艺处方:
染液处方:分散染料
X
还原染料
Y
防泳移剂
10g/l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2g/l
还原液处方:
浅色
中色 深色
烧碱 22-26g/l 26-35g/l 35-45g/l
一、载体染色法:1.染色原理:利用载体 对涤纶纤维有较大的直接性。染液内加 载体后,载体很快被纤维吸附在表面, 形成一吸附层,并不断扩散进入纤维内 部。载体分子和纤维之间的作用力减弱 了纤维分子之间的引力。于是发生了增 塑和膨化。纤维分子链断运动增加,结 构变得疏松微隙增大,纤维对染料的可 及区增加,载体进入纤维时,将水分子 导入纤维,引起纤维膨化,扩散容易。
教案:分散染料染色
第五节分散染料染色[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散染料的性质2、使学生掌握分散染料的染色原理3、使学生学会对分散染料的工艺进行分析讨论4、学会涤纶分散染料染色[重点难点]1、分散染料的性质2、分散染料的染色原理3、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课时安排]2课时[课程讲授]一、染料性质分散染料是一类分子结构简单,水溶性很低,染色时以微小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染液中的非离子型染料。
染料性质:1、非离子型染料2、分子结构简单,水溶性低3、主要用于合成纤维染色,尤其是聚酯纤维染色方法1、高温高压染色法2、热熔染色法3、载体染色法二、染色原理(高温高压)涤纶对疏水性的分散染料有很好的亲和力。
常温下涤纶的溶胀很小,染色难以进行。
当温度提高,在高温条件下,纤维无定形区内分子链段运动加剧,纤维结构内形成了许多可以容纳染料分子的“空隙”,与此同时,染液的热量增加了染料分子的动能,使其加快了向纤维内部的扩散。
止匕外,温度高时,水对纤维的增塑膨化作用也增加,染色完成后,染液降温至涤纶的玻璃化温度以下,染料分子被凝结在纤维固体内,不再溶出,从而获得很高的染色牢度。
分散染料所以能舍溶液而上染纤维,是由于染料和纤维之间存在着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氢键。
范德华力是分散染料和涤纶纤维间的一种重要结合力。
三、染色工艺讨论1、温度为保证透染,高温型分散染料适宜的染色温度为130℃,中温型120~130℃, 低温型为120~125℃。
拼色时为了便于生产管理,高温高压染色法的染色温度一般控制在130℃。
2、PHPH过低,会影响染料染色后的色光和上染百分率;PH过高,局部染料会分解,导致色光发暗,同时上染百分率会降低。
因此,分散染料的染液一般控制在微酸性,PH=5〜6。
3、时间在染色过程中,当染液升温至130c时,染料仍不能被纤维吸净,因此需要足够的保温时间,保温时间的长短,由染料的扩散性能和染色浓度决定。
4、染色助剂为了防止染料凝聚而产生色斑,在染液中要加入染色助剂。
染料化学课件课件
杂环类分散染料
• 苯乙烯型
O H5C2O N CH3 CH C C OC2H5 CN
• 苯并咪唑型
CO CH2O(CH2)3 N CO
CO C N
N Cl
杂环类分散染料
• 硝基二苯胺型
NO2 NH SO2NH
• 氨基萘酰亚胺型
H2N
O C N C O CH3 CH3
• 氨基萘醌亚胺型
O Br
H NH
日晒牢度4 - 5级
R基团和日晒牢度的关系为: R: —CN> —Cl> —H> —CH3> —OCH3> NO2
蒽醌染料
蒽醌染料分子中氨基碱性越强,染料日晒牢度就越差。
O NH2
O
R
R:
OCH3<
NHCH3<
NH2<
NH N
<
S
<
NHCO
<
S
C S
蒽醌染料
• 1-氨基-4-羟基蒽醌:染料日晒牢度好,虽然氨基和羟基都 是供电子基,由于羟基和氨基都可以和羰基形成内分子氢键,
重氮组分的苯环换成杂环
• 重氮组份的苯环换成杂环,颜色显著变深。 • 杂环中再具有吸电子基,深色效应更强。
CH O CH 4 3 CH3C C 5
1 2C
C2H5 N N N CH2CH(OH)CH2OH
S
λ
C NO2 O CH 4 3 CH3C C 5
1 2C
max =502nm
(红色)
(1)
C2H5 N CH2CH(OH)CH2OH (绿蓝色) max =603nm (2)
λ
max
(nm )
453 498 506 540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PPT课件
2、工艺处方
分散染料
x%(对织物重)
分散剂NNO(或胰加漂T)
0~0.5g/L
冰HAC
0.5ml/L(调节PH=5~6)
二、热溶染色法工艺
1、工艺流程及主要条件
浸轧染液(二浸二轧,轧余率65%,20~40℃)→预烘 (80~120℃) →热溶(180~210℃,1~2min)→后处理(或 套染棉)
1.
硝基二苯胺类
主要为黄色,日晒牢度优良,但消光系数小。
C.I.分散黄33 C.I.分散黄42
R1 NRH2
HH
H
NO2
R1 SO2N
R2
2. 苯并咪唑类 主要为鲜艳的黄、橙色,但耐升华牢度差。
O
C
分散N荧光黄Ⅱ
C N
OCH3
3. 苯乙烯类
主要为绿光黄色品种,耐光性能优良,但升华牢度较差,在高温下不稳定,遇碱 易水解。
分散黄RGFL (E型)
分散红玉SE-2R (SE型N) N
NN
OH
分散红玉2GFL (S型)
O2N
Cl NN
C2H5 N
C2H4CN
Cl
O2N
NN
N(C2H4OCOCH3)2
NHCOCH3
(2)按结构分类 偶氮型:其中单偶氮类约占分散染料的50%以上,
双偶氮类约占10%。
蒽醌型:约占分散染料的25%左右。
偶氮染料 εmax=10000~15000 蒽醌型染料 εmax=3000~4000
1.
1,4-二氨基蒽醌及其衍生物
一般为紫色,个别为蓝色,染料耐光牢度较低。
分散紫E-BL 分散蓝2G
O NH2 Br
O NH2
O NHCH3
分散染料染色基础培训(陈2015年8月)
约克夏化工
在染色过程中为了改善染料的染色性能,通常 加入匀染剂,一般采用阴离子型和非阴离子复配 的匀染剂,用量为0.5g/l-1.0g/l,用量过大会形 成高温分散性下降,还会对某些染料有"消色"作 用
匀染剂
0.5g/L 1.Og/l 1.5g/l 2.0g/l
英彩休彩兰S-B 3.6% PH4.0
热迁移
邻近白布沾色 用户洗涤 挤压/贮藏
贮藏迁移
40
常规分散染料
含有洗涤剂的洗涤浴 被染织物
洗涤浴中一 些染料溶解
约克夏化工
未被染色织物
沾污未被染色织物
41
英彩休红玉MSD
约克夏化工
42
高水洗牢度的分散染料
含有洗涤剂的洗涤浴
被染织物
形成无色物质
洗涤浴中一 些染料溶解
约克夏化工
未被染色织物
未被染色织 物少量沾污
1.高温高压法 在130°C 左右的水溶液中进行染色 2.热溶法 织物浸轧染液后烘干,并用干热(180-220°C )处理, 使染料扩散入纤维并固着。 3.载体法 在染液中加入称为载体的助剂,在 100°C左右染色的 方法。
34
影响聚酯染色的因素
纤維 染机
约克夏化工
染料
工艺
助剂
PH值
35
v值--各布种对分散染料的吸收速率值
0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Filament titer (dtex)
7
二.分散染料基础知识
约克夏化工
分散染料是一类分子结构较简单,几乎不 溶于水的非离子型染料,染色时依靠分散 剂的作用以微小颗粒状均匀地分散在染液 中(悬浮体) ,故称分散染料。 主要用于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印染。也可 用于醋酸纤维、锦纶、腈纶等合成纤维的 染色。
分散染料 ppt课件
主要内容
§12.1 引言 §12.2 分散染料分类 §12.3 分散染料的主要特性 §12.4 偶氮型分散染料 §12.5 蒽醌型分散染料
第十二章 分散染料
§12.1 引言
➢ 分散染料(Disperse dyes)是一类分子小、结构简单、不含 可电离的水溶性基团的疏水性染料,主要依靠分散剂的分 散作用在水溶液中呈分散状态而得名。
O2N
NO2 NN
Br
CH2CH3 N
CH2CH2CN
max=498nm
O2N
CN NN
Br
CH2CH3
N CH2CH2CN
max=506nm
第十二章 分散染料
➢杂环结构色泽鲜艳,可产得到深色品种,发色强度大。
O2N
Cl NN
CH2CH3
N CH2CH2OH
max=525nm
CHN O2NC C NN
O2N
NN O
C
N
CH3
分散黄79,单偶氮喹啉酮
第十二章 分散染料
2、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单偶氮分散染料要得到较深的颜色主要依靠结构中供电
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的协同作用,共轭体系中重氮组分 引入吸电子基,偶合组分引入供电子基,分子中形成供 吸电子体系,得到明显的深色效应。 ➢在无空间位阻或空间位阻较小的情况下,重氮组分上吸 电子取代基数目越多、吸电子能力越强,对染料颜色的 增深效应就越显著;而且当吸电子取代基位于偶氮基对 位时,效果最显著。 ➢引入取代基—Cl、 — Br等原子后,可明显提高染料的 亮度或明度。杂环颜色更鲜艳,吸收强度高。
第十二章 分散染料
R6、R7的影响:
Cl
O2N
NN
CH2CH3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
分散染料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染料类型,其染色原理和其他染料有所不同。
其基本原理是将分散染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悬浮液,通过分散剂的作用,使染料微粒保持在极小的粒径范围内分散在溶液中。
在染色时,分散染料能够穿透纤维材料,进入纤维内部与纤维发生作用,实现染色效果。
分散染料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分散性,能够将颜料均匀地染入纤维材料中,使染色均匀、鲜艳。
这是因为分散染料的颗粒非常微小,可以顺着纤维孔隙进入纤维内部,使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面积扩大,提高了染色效果。
另外,分散染料还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耐光性。
由于其微粒小且分散,与纤维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在染色后会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使染料固定在纤维上。
这种化学键的形成使得分散染料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耐光性,染色后的纤维颜色不易褪色或变色。
总的来说,分散染料染色原理是通过将染料微粒分散在溶液中,使其渗透入纤维内部,与纤维发生作用,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从而实现染色效果。
分散染料具有良好的染色均匀性、耐温性和耐光性,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塑料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法(卷染)工艺
(1)工艺流程及主要条件 冷水进缸→温水(60~65℃,2道)→60℃起染色2道 →1道升温至100℃→1道升温至110℃→1道升温至 120℃→1道升温至130℃→130℃保温染色6道→冷水 2道→还原清洗(38%NaOH 3mL/L、85%保险粉 2.5g/L,表面活性剂3g/L,70~80℃,2道)→水洗 (40~50℃,1道)→冷水洗→出缸。
所选用的染料要求有良好的分散性能、移染性和 遮盖性。
热溶染色法
方法:涤纶织物在热溶染色机上通过干加热(即焙 烘),在高温(170~220℃)的染色条件下进行染 料上染的一种染色方法。 原理:利用高温效应提高涤纶纤维和分散染料的染 色的染色性能。 特点:具有连续化生产,效率高,但染料利用率 低,设备投入大,染品手感较粗糙,色泽鲜艳度一
分散染料热熔染色法工艺
(3)工艺说明 ④用磷酸二氢铵调节pH值在5~6之间,此时色光鲜 艳,上染率高。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色泽的鲜 艳度和上染率。 ⑤轧槽宜小,以便染液更新;温度要低,染液稳 定;轧液率宜小,以防烘干时染料泳移。 ⑥预烘阶段宜采用红外线-热风-烘筒烘干方式,且温 度应由低到高,以防止染料泳移。 ⑦热熔染色宜选择耐热性好的染料,一般S、SE型 为好。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法(卷染)工艺
(2)工艺处方
分散染料(对织物重)
x%
分散剂NNO(或胰加漂T) 0~0.5g/L
冰醋酸
0.5mL/L
或磷酸二氢铵 )
1~2g/L (调pH=5~6
(3)注意事项
①宜选用分子量较小的低温型染料;
②pH宜控制在5~6,否则影响染料色光和上染率 ;
③起染温度不能太高(宜在Tg以下),升温速率不 能太快,否则影响染色匀染性。
(1)水解 (2)还原分解 (3)离子化
稳定性
水解
NO 2+6[H] NN+4[H]
NH 2+H 2O N H 2+ N H 2
OH+OH-
O-+H2O
还原 离子化
第九章 分散染料染色 三、分散染料的主要性能及分类
3、升华牢度 *分散染料受高温热处理时易升华 ; *升华牢度即染品耐高温色变的能力; *升华牢度与染料分子的大小、分子中极性基团的数
高温高压染色法
方法:将涤纶纤维置于盛有染液的密闭容器中,并
在120~130℃,2~3kgf/cm2压力的染色条件下进行染 色的一种方法。
原理:通过高温、高湿效应提高了涤纶纤维和分散
染料的染色性能。
特点:染色产品手感好,匀透性好,色泽鲜艳,色
光纯正,染料利用高(80%~90%),生产效果稳定 (正品率80%~90%),生产灵活性大等特点,但对
6、分散染料应用分类 *不同染料厂家通常根据分散染料的应用性能分类; *按其升华牢度的高低通常分为高、中、低三类。 *附:分散染料升华牢度分类
分散染料升华牢度分类
第九章 分散染料染色
四、分散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其原理
1、高温高压染色法 2、热溶染色法 3、载体染色法
五、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
1、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法(卷染)工艺 2、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法工艺 3、分散染料载体染色法(卷染)工艺
分散染料热熔染色法工艺
(4)生产实例
产品:65/35涤/棉 22tex×22tex 378根/10cm×343根 /10cm(淡蓝色)
处方:分散蓝BBLS
1.5g/L
浸湿剂JFC
1mL/L
扩散剂
1g/L
3%海藻酸钠糊 5g/L
工艺流程及主条件:
浸轧染液(二浸二轧,轧液率65%,20~40℃)→预烘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法(卷染)工艺
(4)生产实例
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浅红色涤纶织物
处方:分散红 F3BS(对织物重) 2%
阴离子分散剂
0.5~1g/L
pH (醋酸)
5~6
工作曲线
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法工艺
(1)工艺流程及主要条件
浸轧染液(二浸二轧,轧液率65%,20~40℃)→预烘
(80~120℃)→热溶(180~210℃, 1~2分钟)→后处理
目以及极性大小有关。
4、耐晒牢度
*分散染料在涤纶上的耐晒牢度一般较高; *分散染料分子中引入极性基团,耐晒牢度会下降。
第九章 分散染料染色 三、分散染料的主要性能及分类
5、烟褪牢度 *烟褪牢度是指染品受烟熏后保持色泽状态的能力; *主要发生在氨基蒽醌结构的蓝、紫色分散染料中 ; *染料分子结构中引入供电子基时烟褪牢度下降。
染色困难,上染率低。 (2)涤纶纤维的着色方法 *原液着色; *改性纤维; *选用染料; *提高染色条件。
第九章 分散染料染色
三、分散染料的主要性能及分类
1、溶解性 *含亲水性基团,微溶于水,溶解度为0.1~10mg/L; *提高温度或加分散剂可提高其溶解度。 2、稳定性 在高温碱性的条件下,分散染料分子中的某些基团会 发生反应造成色变。
般,染料选用受到限制(E型染料不宜)等特点。
载体染色法
方法:将涤纶纤维置于含有载体的染液中,在常压 高温下进行染色的一种染色方法。
原理:利用载体效应提高涤纶纤维和分散染料的染
色的染色性能。 常用载体:水杨酸甲酯,邻苯基苯酚,苯甲酸,
一氯苯,二氯苯等苯的衍生物等。 特点:设备简单,染色条件低,但染色手续麻烦, 成本高,载体对人体有害,并易造成环境污染。
(2)工艺处方
分散染料
x g/L
渗透剂JFC
1g/L
磷酸二氢铵
2g/L
扩散剂NNO
1g/L
抗泳移剂(3%海藻酸钠糊) 5g/L
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法工艺
(3)工艺说明 ①分散染料的用量看色泽的浓淡而定,热溶拼色时 所用染料的升华牢度要接近,使色光一致。 ②染液中加入的抗泳移剂一般要求含固量要低,不 妨碍染料向纤维内的扩散,受热不分解,对色光无 影响且不粘辊筒,一般为3%海藻酸钠糊。 ③染液中加少量渗透剂,可改善色光鲜艳度和得色 量;扩散剂可增加染液的稳定性。
(80~120℃)→热熔(190~210℃, 1~2分钟)→后处理
第九章分散染料染色
第九章 分散染料染色
二、涤纶纤维的结构特点与染色性能
1、涤纶纤维的结构特点 (1)涤纶纤维的产生过程
(2)涤纶纤维的结构特点 *疏水性强,亲水性弱,回潮率0.4%; *分子排列整剂,分子间空隙小,有皮芯层结构。
第九章 分散染料染色
二、涤纶纤维的结构特点与染色性能
2、涤纶纤维的染色性能与着色方法 (1)涤纶纤维的染色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