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之中的博弈论视角
社会生活中的博弈论
![社会生活中的博弈论](https://img.taocdn.com/s3/m/422d192edd36a32d737581a7.png)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社会生活中的博弈论》姓名:陈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气自动化学号:201320314240 成绩:一.什么是非合作博弈?什么是合作博弈?分别举出两个个例子。
并说明为什么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合作博弈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答:1.非合作博弈是指在规定或一定策略环境下,在非合作的范围内把所有的人的行为都当成是个人的行动。
它主要强调一个人进行自主的决策,而且与这个策略环境内的其他人无关。
当然也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博弈的意思。
博弈并非只包含了冲突之类的情况,往往在很多情况下,既包含了冲突类型,也包含了合作类型。
即冲突和合作是相互的。
2.合作博弈所指的是一种合作的方式,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妥协。
妥协其所以能够增进妥协双关系和方式中产生出来的,且以此为限。
至于合作剩余在博弈各方之间如何分配,取决于博弈各方的力量对比和技巧运用。
因此,妥协必须经过博弈各方的讨价还价,达成共识,进行合作。
在这里,合作剩余的分配既是妥协的结果,又是达成妥协的条件。
3.非合作博弈例子:进行拳击比赛时比赛双方教练的决策,或者奥运会比赛各个国家比赛队教练的决策。
4.合作博弈例子:社会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有利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同时,也在实现自己人生最有意义的事。
5.在这科技发达,人文素质,生活水平水平提升的同时,竞争也显得随处可见。
现在人们渐渐发现合作博弈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在实现共赢的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最佳体现。
人类文明需要的就是合作博弈,只有发展合作博弈,社会才会越来越文明,和谐。
二.信息决定了博弈策略的选错误的信息造成错误的选择。
举出社会生活中那些用封闭的、片面的、歪曲的信息来导误社会的恶劣事例。
说明为什么面对重大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像法官断案一样详细了解正反双方的第一手材料,而不应盲目接受任何人单方面的说法。
答:其实自古以来很多事实的真相都被用另一种话给简洁而又扭曲事实的方法给简化了,其实事实并非那么简单,那么所谓的并非简单的背后隐藏了些什么呢?例如有关于2010年7月16日发生的大连石油泄漏事件,国内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大多已经过美化,让我们来看看德国最权威的《镜报》是如何日报道的:“其中不乏偏激,单大部分都是事实的真相。
辩论辩题的社会福利
![辩论辩题的社会福利](https://img.taocdn.com/s3/m/bc29cb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a.png)
辩论辩题的社会福利正方辩手:首先,社会福利的存在是为了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会整体福祉。
在现代社会,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社会福利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提高整体社会的幸福感。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逊曾经说过的,“一切社会福利措施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一份体面的生活。
”只有通过社会福利的保障,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再者,社会福利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提高社会的和谐稳定。
例如,瑞典作家斯特鲁斯曾经说过,“社会福利是社会的保险箱,它可以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只有通过社会福利的保障,才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提高整体社会的幸福感,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反方辩手:首先,社会福利的实施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养懒”现象,减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指出,“过多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人们失去工作的积极性,依赖社会福利过度。
”只有通过减少社会福利的保障,才能够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次,社会福利的实施可能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财政赤字的加剧。
正如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说过,“过多的社会福利支出将会导致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
”只有通过减少社会福利的支出,才能够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促进国家的长期发展。
再者,社会福利的实施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例如,法国哲学家卢梭曾经指出,“过多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只有通过减少社会福利的实施,才能够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的实施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养懒”现象,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是否应该废除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社会福利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e92715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f.png)
是否应该废除社会福利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社会福利。
首先,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
例如,一些人滥用福利制度,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他们依赖福利生活,没有积极性去工作,这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也削弱了社会的竞争力。
另外,社会福利也容易造成财政负担,许多国家的福利开支已经超出了财政承受的范围,导致国家债务不断增加。
其次,废除社会福利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如果没有福利保障,人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这样一来,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提升,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废除社会福利也可以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使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从而提升国家整体素质。
名人名句,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曾说过,“社会主义最大的问题在于,最终会用光别人的钱。
”这句话表明了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废除社会福利是必要的。
经典案例,丹麦是一个废除社会福利制度的成功案例。
丹麦废除了长期失业救济金,改为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和帮助。
结果,丹麦的失业率大幅下降,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社会福利。
首先,社会福利是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要手段。
废除社会福利将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加剧,贫富差距扩大。
弱势群体将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稳定将受到威胁。
其次,社会福利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许多国家将社会福利视为国家的基本责任,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关怀和保障。
废除社会福利将导致国家形象受损,国际社会的声誉受到影响。
名人名句,美国总统约翰逊曾说过,“社会福利是我们国家的基石,是我们对弱势群体的承诺。
”这句话表明了社会福利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瑞典是一个成功的社会福利国家,其社会福利制度为国民提供了全面的保障,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废除社会福利将破坏这种和谐,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制度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应该轻易废除。
同时,我们也应该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和优化,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辩论辩题的社会福利
![辩论辩题的社会福利](https://img.taocdn.com/s3/m/580fa0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3.png)
辩论辩题的社会福利正方辩手:辩题,社会福利对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社会福利可以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老人、残疾人和贫困家庭等,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
例如,通过提供养老金、医疗救助和社会福利金等,政府可以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享有尊严和尊重。
其次,社会福利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当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福利保障时,他们会更加满意于社会秩序,减少社会不满情绪和矛盾。
这样可以减少社会动荡和犯罪率,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此外,社会福利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提供教育补贴、就业培训和医疗保障等福利措施,政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素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关注社会福利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反方辩手:辩题,社会福利对社会的重要性。
尽管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但它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多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依赖心态。
一些人可能会选择依赖政府的福利救助,而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这样会减少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过多的社会福利也会给政府带来财政压力。
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源来提供社会福利,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其他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领域,如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过多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影响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重要的是,社会福利可能会削弱个人的责任意识和自我发展动力。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有了社会福利的保障而放弃努力和追求更好的生活。
这样会导致社会整体的素质和竞争力下降,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福利的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6652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d.png)
社会福利的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社会福利是一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和帮助,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首先,社会福利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摆脱困境,提高其生活质量。
例如,通过提供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福利金,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从而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
其次,社会福利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提供免费医疗和教育等福利服务,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素质,促进经济的发展。
最后,社会福利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当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得到保障和帮助时,他们会更加认同社会制度,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反方辩手观点:社会福利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负面影响。
首先,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贫困人口依赖性增加,减少他们自我努力的动力。
例如,过高的福利补贴可能会让一些人选择不去工作,从而增加社会的负担。
其次,社会福利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例如,一些国家因为过高的社会福利支出而导致财政危机,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问题。
最后,社会福利的实施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
例如,一些人可能会通过虚假申报等手段获取不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福利,从而增加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兴衰的试金石。
”——史蒂文斯。
“社会福利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但也需要避免滥用和依赖。
”——罗斯福。
经典案例,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被认为是全球最为完善的,通过提供全面的医疗、教育和福利服务,这些国家的公民享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这些国家也面临着高福利支出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
博弈论视野下的社会福利
![博弈论视野下的社会福利](https://img.taocdn.com/s3/m/4d9e38839ec3d5bbfd0a74e4.png)
---------------------------------------------------------------最新资料推荐------------------------------------------------------博弈论视野下的社会福利博弈论视野下的社会福利博弈论视野下的社会福利作者:柯华庆来源:学习时报字数:258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才能实现,而社会保障制度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
例如国家要不要对失业的人们或者弱势群体进行基本的生活保障?怎么保障?社会保障的实际效果又怎样?这一类的福利政策和制度设计关乎民生,也关乎国家的稳定与长远发展。
社会福利博弈按照米事亚(R. Mishra) 的定义,福利国家是指国家承担提供福利的责任并且通过立法和其他宪法手段建立机制机构和程序来提供服务和其他形式的福利以满足基本需要。
在具体的操作上由政府代表国家提供福利。
表面看来,福利的提供主体是政府,实际上,政府只是一个中介机构,真正提供福利的是国民,其基本途径来自于税收。
经济自由主义者对于社会福利最有力的批判来自于提供社会福利的后果。
他们会说,享受社会福利政策的人们会偷懒:一方面,本来能够工作的人也不愿意工作了;另一方面,对富人来说,税收过高会降低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因为多挣的钱给了享有福利却不愿工作的穷人。
1/ 11这样的结果是,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财富减少、社会弥漫着懒汉思想。
这确实是有些福利国家存在的现象。
对此我们可以提供著名的社会福利博弈模型加以说明。
我们把政府面对失业者时的博弈称为社会福利博弈。
在福利国家,政府对那些失业者进行救济,例如,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免费培训以便再就业,培训对于再就业找到更好工作有帮助。
如此会出现三种情况:(1)政府救济,失业者找工作,对于社会来说是最好的选择;(2)政府救济,但失业者不工作,政府的投资没有回报,失业者享受其他纳税人提供的福利;(3)政府不救济,没有经过培训的失业者找不到工作、即便找到工作给社会带来的利益也比较少,这可以理解为政府没有履行其职责。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ae92c0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f.png)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在当今的经济学领域,博弈论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析工具。
它为我们理解经济现象、预测市场行为以及制定合理的经济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博弈论的核心在于研究决策主体在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所产生的均衡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当多个参与者在做决策时,他们的选择会相互影响,而博弈论就是帮助我们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可能采取的最优策略。
在经济学中,博弈论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少数几个大型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这些企业在制定价格、产量等决策时,必须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假设市场上只有两家企业 A 和B,它们生产相似的产品。
如果A 企业决定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客户,那么 B 企业可能会有几种选择:跟随 A 企业降价以保持市场份额;或者保持价格不变,试图通过产品质量或服务来吸引客户;亦或是提高价格,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品牌。
A 企业在做决策时,就需要预测 B 企业的可能反应,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博弈过程。
再来看国际贸易领域。
国家之间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也存在着博弈。
假设两个国家 C 和 D,C 国考虑对 D 国的某种商品加征关税。
D 国可能会选择采取报复性措施,对 C 国的商品也加征关税,这可能导致双方的贸易战,两败俱伤;或者 D 国选择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贸易条件。
C 国在决定是否加征关税时,必须权衡各种可能的结果,并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的策略。
博弈论在劳动力市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雇主和雇员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关系。
雇主希望以最低的成本雇佣到最优秀的员工,而员工则希望获得最高的薪酬和最好的工作条件。
在招聘过程中,雇主可能会提供不同的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来吸引人才,而员工则会根据这些条件来决定是否接受这份工作。
同时,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也会影响雇主对其的评价和晋升决策,员工需要在努力工作和适当放松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除了上述领域,博弈论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福利的分配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的分配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a2ed53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9.png)
社会福利的分配辩论辩题正方,社会福利的分配应当更加公平合理。
首先,社会福利的分配应当更加公平合理,因为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个文明社会,我们应当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并通过社会福利制度来帮助他们。
正如英国哲学家伯纳德·罗素曾经说过,“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用来衡量它对弱势群体的关心程度。
”因此,我们应当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福利分配制度,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福利保障。
其次,社会福利的分配应当更加公平合理,因为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如果社会福利的分配不公平,那么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这将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
正如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说过,“社会中的不公平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我们应当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福利分配制度。
最后,社会福利的分配应当更加公平合理,因为这符合人道主义精神。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应当关心他人的生活,并且尽可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正如印度的圣雄甘地曾经说过,“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用来衡量它对弱势群体的关心程度。
”因此,为了符合人道主义精神,我们应当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福利分配制度,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福利保障。
反方,社会福利的分配不应该过度倾向,应当更加注重个人努力与奉献。
首先,社会福利的分配不应该过度倾向,因为这会削弱个人的努力和奉献。
如果社会福利的分配过度倾向,那么就会造成一种“养懒汉”的现象,即让那些不愿意努力的人得到更多的福利,而忽视了那些真正努力工作的人。
正如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曾经说过,“福利不应该成为一种习惯,而应该是一种暂时的帮助。
”因此,我们应当更加注重个人的努力和奉献,而不是过度倾向于社会福利的分配。
其次,社会福利的分配不应该过度倾向,因为这会造成财政负担。
如果社会福利的分配过度倾向,那么就会导致财政负担过重,最终可能会导致财政危机。
博弈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博弈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08e2e4afa1c7aa00b52acbfb.png)
义为:
n
vi ( i , i ) ( j (s j ))ui (s) sS j1
n个参与人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让我们以两人博弈为例说明这一点。假定S1 (s11, , s1K ) ,
即参S2与人(s12有1 ,K 个, s2纯J )战略,参与人2有J个纯战略。若参与人1相
1k
2 j u1 ( s1k , s2 j )
1k 2 j u1 ( s1k , s2 j )
K 1
j 1
K 1 j1
这里,1k 2 j 是参与人1选择 s1k 且参与人2选择 s2 j 的概率,即纯 战略组合 (s1k , s2 j )发生的概率。
n个参与人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用上述方法:求该猜谜游 戏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正面 反面
正面
1 -1,
-1 1,
反面
-1 1,
1 -1,
如何理解混合战略 ——虚张声势
一个参与人选择混合战略的目的是给其 他参与人造成不确定性,这样尽管其他 参与人知道他选择某个特定纯战略的概 率是多少,但不知道实际上对手会采用 哪个战略。正是因为它在几个战略之间 的无差异性,他的行为才难以预测,混 合战略均衡才会出现。
小猪
大猪
按 等待
按 5,1 9,-1
等待 4,4 0,0
正面
1
正面 -1,
反面
-1 1,
-1
反面 1,
1 -1,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在n个参与人博弈的战略式表述 G S1,, Sn;u1,,un
中,假定参与人 i 有K个纯战略:Si Si1, , Sik ,那么,
与人关心的是其期望效用。 最优混合战略:是指使期望效用函数最大的混合
社会福利之中的博弈论视角
![社会福利之中的博弈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db4ea4af172ded630b1cb6c8.png)
社会福利之中的博弈论视角20091020234社会工作赵志东根据福利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福利之享有者双方来划分,可以将两者广义的看做是局中人,往往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决策者,而福利的享有者未必可以真正在其中扮演好对抗者。
后者往往动作是滞后的、默认的、被动的,但最终占优。
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双方的博弈开始逐渐衍化,又起初的对抗变为合作博弈,而也会从追求均衡到非零和,共同寻求发展。
我单纯的认为将政府和最广大的福利享有者以博弈论的视角下来看,两者博弈的狭义应该是从博弈双方变化为博弈内容,也就是说由开始的对抗者追求享有福利的权益,变化为已享有福利者对于福利内容的追求,这里所指的追求可以是保障或是对于福利内容再界定。
对抗者往往处于被动,因此对抗者只能寄希望于决策者劣势的策略选择,但是在博弈中不能忽视的是博弈双方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因此对抗者很难通过单纯的对抗来获得优势。
因为双方不同的社会作用和地位,在这个博弈之中,几乎不会出现一方打倒一方的情况,只能出现优势的倾斜。
参与博弈的对抗者想通过这一过程来扩大自身的福利,或是争取自身的福利。
而决策者则要考虑更多,如何寻找到双方博弈的平衡点应该是决策者首先考虑的因素。
而决策者要害更多顾虑,由于决策者的政策往往具备了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能力,因此决策者并不能在单纯刨除了自身利益关联及其他因素之后,就能完全的偏向对抗者的意愿,决策者必须使得规则在顾及了全体局中人和参与者的意愿之后,又不存在种种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诱因。
决策者与对抗者的种种矛盾决定了两者在社会福利的制定、实施、修改、完善等各方面都充斥着博弈行为,而且这一系列的博弈是不可消除的,同时也是不能逆的,因为在博弈双方不断试探和找寻平衡点的过程中,社会福利也随着进步,无论是哪一方面。
福利享有者在享有了福利之后,便不会再忍受福利的倒退,而决策者也必须充分听取最广大社会成员的意见,毕竟那是权利构成的基础。
如果将在社会福利相关之中的双方的博弈行为看着是不断发展的,那么中国的社会福利无疑还处在第一阶段的博弈,即社会成员还在追求自身的福利,而同时表现出了不同的博弈者所追求的福利界定还不尽相同。
社会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博弈分析
![社会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博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29b76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4.png)
社会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博弈分析在现代社会中,福利和资源的分配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
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情况不同,但福利和资源分配是每个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社会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博弈分析。
一、社会福利和资源分配社会福利是指社会对贫困、疾病、老龄化等社会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社会公平和公正,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资源分配则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以满足社会各种需求。
二、博弈分析的基本概念博弈分析是指通过不同的策略和决策来达到一个预期的结果。
在社会福利和资源分配方面,博弈分析通常涉及到各种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较量,以及对不同资源分配策略的评估。
例如,资源分配是一个重要的博弈过程。
假设有100个资源需要分配给10个人使用,如何分配是一个涉及到各方利益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更具有竞争力的人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源,然而这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
博弈分析也可以涉及设置更具竞争性的游戏规则来鼓励各方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以达到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三、社会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博弈分析社会福利和资源分配的博弈分析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相关者:社会福利和资源分配涉及到各种利益相关方,例如政府、企业、个人等。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这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
2. 规则设置:设置合理和公平的规则,可以确保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例如,通过竞争性的招标过程,可以确保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并赋予更多人获得资源的机会。
3. 博弈策略选择:参与博弈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可能会基于不同的目标和利益选择不同的策略。
例如,在哪些领域投资、如何选择征税方式等。
通过选择最佳策略,可以实现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网络游戏中,经常会涉及到资源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博弈分析。
例如,不同的游戏类型、不同的定价策略,以及不同的游戏规则,都会影响玩家的利益。
以博弈论的视角看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以博弈论的视角看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803364e1856a561252d36f18.png)
地 方 政 府
支持
不支持
中 央 政府
I I
户 籍控制 户 籍松动
(, ) 3 3 (, ) 11
(. ) 2 2 (, ) 0 2
以 博 弈 论 的 视 角 看 户 籍 制 度 改 革 中 的 地 方 政 府 行 为
24 O
公
共
管
理
求 索
以博弈论的视角看户籍制度改革中的
地方政府行为
秦 郑 游 琦
【 摘 要 】 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是一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流动人口和本地户籍人 口等相关利
益群体 多方博 弈的过程 。由于各利益群体所处 的地位不 同,其在博弈过程中所扮演的
角色也不尽 相同 , 在博弈 的过程中地方政府 无疑起着非常关键 的作用 ,其价值取向决 定着整个户 籍制度 改革 的进程 。文章采用定量研究方法 ,通过构建各利益群体 与地方 政府的两两静态博 弈 , 分析地方政府在博弈过程中所处的地位 ,及其 行为对户 籍制度 改革 的影 响 ,并指出推 动我国户籍 制度 改革的可行路 径
2 7 0
显然 ,此博弈的均衡点为 ( 户籍控制 ,支持 ) ,即中央政府提 出 “ 户籍控制”决策 ,而地方政
府对 中央政府决策持 “ 支持”态度 。这表 明 , 既没有舆论监督可让政府感觉到足够的政 治压力 , 在
也没 有户籍制度改革导 向的政绩考核压 力下 ,各级 政府的利益趋 同 ,都没 有动力去 实施 户籍制度
本文将地方政府看作户籍制度改革博弈过程中的核心因素 , 其他相关利益群体所期望的收益
都必须通过与地方政府 的博弈才能获得 。基于此假设 ,本部分 通过 引入博弈 论的研 究方法 ,构建
从“博弈论”视角谈人际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博弈论”视角谈人际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0862c528ea81c758f57898.png)
从“博弈论”视角谈人际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所谓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取得各自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经济学上的博弈论谈经论道都是些数学语言,让我们看来只是一大堆数学公式。
然而就这一深奥的理论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用博弈论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看起来不起眼,用博弈论进行分析,都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比如,在一个家庭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夫妻俩看电视,一个喜欢看体育节目,一个喜欢看文艺节目,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大致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一是两人争执不下,你想看体育节目,我偏不让,我想看文艺节目,你偏不同意,于是干脆关掉电视,谁都别看;二是你看体育节目,我到其他地方看文艺节目,或你看文艺节目,我到其他地方看体育节目;三是其中一方说服对方,两人同看体育节目或同看文艺节目。
这样的事情在人际交往中也常常发生,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效果。
下面就从博弈论的角度谈谈笔者对人际交往中一些问题的认识。
在此,先解释一下本文所要使用的三种博弈类型,即负和博弈、零和博弈和正和博弈。
一、博弈的三种类型(一)负和博弈。
这种博弈的结果将造成两败俱伤。
那么什么是负和博弈呢?让我们先看看上面举的例子。
夫妻俩如果互不让步,干脆关了电视,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你的心理不能得到满足,我的感情也有疙瘩,对双方来说都受到损失;双方的愿望都没有实现,剩下的只能是夫妻两个生气冷战,从而对夫妻感情造成不良影响。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交往时,由于相互的冲突和矛盾,不能达到统一,交际双方都不让步,最后使交际活动不能展开,结果是交际的双方都从中受损,两败俱伤,“博弈论”把这种情况叫“负和博弈”。
如果我们用数学等式来表示博弈双方的关系,就是(-1)+(-1)=-2的非合作关系。
(二)零和博弈。
社会福利的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299d4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9.png)
社会福利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社会福利是国家责任,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首先,社会福利是国家责任。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政府应该关心和保障每个公民的福祉,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
正如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所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它对弱势群体的态度来衡量。
”因此,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的责任,政府应该通过提供医疗保障、教育补贴、失业救济等方式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其次,社会福利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在一个社会中,贫富差距过大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而社会福利政策可以缓解这种不平等现象。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应该以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来衡量。
”因此,通过社会福利政策,可以让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一定的福利,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反方观点,社会福利政策可能导致社会依赖和经济负担加重。
首先,社会福利政策可能导致社会依赖。
一些人可能会依赖政府的福利来生活,而不愿意努力工作。
这样会导致社会中出现大量的“懒汉”,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正如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所说,“如果人们过于依赖政府的福利,就会失去对自己命运的控制。
”因此,过度的社会福利政策可能会导致社会依赖问题。
其次,社会福利政策可能加重国家的经济负担。
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提供社会福利,这可能会导致国家财政压力增加。
而且,一些人可能会滥用福利制度,从而加重了政府的经济负担。
正如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所说,“社会福利制度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过度的社会福利政策可能会加重国家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政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权衡各方利益。
正方强调社会福利是国家责任,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而反方则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可能导致社会依赖和经济负担加重。
因此,政府在制定社会福利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各方利益,避免出现过度的福利政策。
社会福利应该成为辩论辩题
![社会福利应该成为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1712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b.png)
社会福利应该成为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
社会福利应该成为辩论辩题,因为社会福利是保障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手段。
首先,社会福利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美国总统约翰逊曾说过,“我们的目标是消除贫困,而不是消除贫困线。
”这表明了社会福利的重要性。
其次,社会福利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通过提供医疗保障、教育补助等福利政策,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者,社会福利可以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提供全民健康保险、免费教育等福利政策,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因此,社会福利应该成为辩论辩题,因为它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反方辩手观点:
社会福利不应该成为辩论辩题,因为过多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依赖心态和经济负担。
首先,过多的社会福利可能会让一部分人产生依赖心态,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生活,从而造
成社会的惰性和不稳定。
例如,有人曾说,“给人一条鱼,不如教
会他钓鱼。
”这说明了过多的社会福利可能会让人失去自立能力。
其次,过多的社会福利可能会成为国家的经济负担,影响国家的可
持续发展。
例如,欧洲一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已经占据了国家财
政的大部分支出,导致国家财政压力增大,影响国家的发展。
再者,过多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因为有些人可能会滥
用福利政策,而有些人则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因此,社会福利
不应该成为辩论辩题,因为它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辩论辩题的社会福利
![辩论辩题的社会福利](https://img.taocdn.com/s3/m/366547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6.png)
辩论辩题的社会福利正方,社会福利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社会福利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提高社会公平和正义。
例如,通过提供失业救济金、低收入家庭补助等福利措施,可以减轻贫困家庭的生活压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也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其次,社会福利还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水平。
例如,通过提供免费医疗保健、教育补助等福利服务,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和教育资源,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和竞争力。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逊所说,“社会福利不是一种慈善,而是一种智慧。
”社会福利的投入不仅是对个体的关爱,更是对整个社会未来的投资。
最后,社会福利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提供失业保险、养老金等福利待遇,可以减少失业人口的生活压力,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同时,通过提供免费医疗保健等福利服务,可以减少因疾病而导致的生产力损失,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正如英国首相邱吉尔所说,“社会福利是国家的基石,是国家繁荣的保障。
”。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公平和正义,还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社会福利的投入,让更多的人受益,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反方,社会福利的确对社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过度的社会福利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多的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人们丧失自我救助的意识,依赖福利救济,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例如,一些国家过度提供失业救济金,导致部分人群不愿意主动寻找工作,从而加重了社会的负担。
其次,过度的社会福利也可能会导致财政负担过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例如,一些国家因为过度提供养老金等福利待遇,导致财政赤字加大,甚至出现债务危机,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正如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说,“没有免费的午餐。
”提供社会福利需要巨大的财政支出,如果超出了国家的承受能力,就会给国家的经济稳定带来威胁。
博弈论系列教程 (3)
![博弈论系列教程 (3)](https://img.taocdn.com/s3/m/f5a8136a804d2b160b4ec0b3.png)
第一节 混合策略与期望支付
Ø二、期望支付 Ø(二)数学刻画
1( p, q) 2( p , q )
i 1 m n i 1
m
n
j 1
p i q j a ij p i q j b ij
j 1
第一节 混合策略与期望支付
Ø 三、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Ø 给定策略式博弈G= {S1,…,Sn;u1,…,un}以及混合策略组 合p*=(p1*,…,pi*,…pn*) Ø 对于所有i和pi∈∑i, ∑i——i的混合策 略空间 Ø 如果有:πi(pi*,p-i*)≥πi(pi’,p-i*) Ø 则:混合策略组合p*=(p1*,…,pi*,…pn*) 为G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猎鹿博弈:何为抗共谋均衡?
Ø Ø Ø Ø Ø 乙 猎鹿 猎鹿 甲 打兔
10,10 4,0
人无 完人
Ø人总是要犯错误 的,所以要对别 人宽容
经得起考验的纳什均衡
Ø在其他参与人选择了错误策略的情况 他人不犯错误, 下,某参与人仍能实现纳什均衡
你能实现最优; 他人犯错误, 你仍能实现最 优
第一节 混合策略与期望支付
Ø二、期望支付 Ø(一)分析 Ø1.概率 Ø(偷,睡)的概率:pq Ø(偷,不睡)的概率:p(1-q) Ø(不偷,睡)的概率:(1-p)q Ø(不偷,不睡)的概率:(1-p)(1-q)
第一节 混合策略与期望支付
Ø二、期望支付 Ø(一)分析 Ø2.期望支付 ØU小偷=8pq+(-2)p(1-q)+0(1-p)q+0(1p)(1-q)=2p(5q-1) ØU守卫= (-2) pq+0p(1-q)+8(1p)q+0(1-p)(1-q)=2q(4-5p)
是否应该废除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社会福利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7af23f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6.png)
是否应该废除社会福利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社会福利。
首先,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社会福利制度可能会导致人们过度依赖政府援助,而不愿意努力工作。
这种现象不仅会浪费社会资源,还会造成社会不公平。
此外,社会福利制度也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可能导致财政赤字。
正如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言,“再好的意图,如果没有财务支持,就是一场空话。
”因此,废除社会福利制度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使得资源得以更加合理地配置。
其次,废除社会福利制度可以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如果没有社会福利的保障,人们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谋生,这样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正如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所说,“福利并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种手段。
过多的福利会让人们变得软弱和依赖,而不是努力拼搏。
”因此,废除社会福利制度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动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最后,废除社会福利制度可以促进社会公平。
在当前的社会福利制度下,一些人可能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福利,而另一些人却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这种现象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因此,废除社会福利制度可以减少这种不公平现象,使得社会更加公平。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社会福利。
首先,社会福利制度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等,他们需要社会的帮助来维持生活。
如果废除社会福利制度,这些弱势群体将面临生活困境,社会将会更加不公平。
正如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所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来衡量。
”因此,社会福利制度的存在是必要的,不应该废除。
其次,社会福利制度可以减少社会矛盾。
在现代社会中,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社会福利制度可以通过向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如果废除社会福利制度,将会加剧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逊所说,“社会福利制度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不应该废除。
请从博弈论的视角,谈谈你对政治的认识
![请从博弈论的视角,谈谈你对政治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776832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8.png)
一、博弈论的概念及其在政治中的应用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制定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策略、选项和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政治领域,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政治行为和决策过程,探讨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通过博弈论分析政治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决策的复杂性和局限性,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政治的本质和特征政治是指社会利益分配和权力运行的活动,是组织和管理社会的过程。
政治具有权力、利益、竞争和合作等特征,是社会治理和决策的重要领域。
在政治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和权力对抗,需要通过博弈来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三、博弈论对政治决策的启示1. 政治力量之间存在博弈关系。
不同政治力量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彼此之间的争斗和角力决定了政治格局和政策走向。
通过博弈论分析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深入理解其战略决策和行为逻辑。
2. 政治决策具有复杂性和风险性。
政治决策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和权力的较量,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博弈论提醒我们,政治决策需要全面考虑各方利益,平衡各种因素,谨慎权衡风险与利益。
3. 政治决策需要理性分析和有效交流。
博弈论强调了信息的重要性和决策者的理性思考。
政治决策者需要依靠科学、理性的分析方法,同时要善于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协商,以达成共识。
四、博弈论在政治实践中的应用1. 利益集团的博弈。
在政治生活中,各种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博弈关系,它们通过游说、抗衡和联盟等方式来争夺资源和权力。
政治决策者需要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博弈分析,找到最合适的调和各方利益的方案。
2. 国际关系中的博弈。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和安全存在着博弈关系。
博弈论可以帮助政治决策者理解国际政治格局,制定对外政策并应对外部挑战。
3. 政党和政治角力。
在多党制国家,政党之间的博弈是政治生活的常态。
政治决策者需要通过博弈分析来制定政党政治策略和协商政策方向。
是否应该废除社会福利——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社会福利——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9e2a538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c.png)
是否应该废除社会福利——辩论辩题正方,应该废除社会福利。
观点一,社会福利导致依赖心态。
社会福利的存在会让一部分人产生依赖心态,不愿意去努力工作和创造财富,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正如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所说,“社会主义的问题在于,最终会用完别人的钱。
”废除社会福利可以激发人们的自我救助意识,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去追求成功和幸福。
观点二,社会福利增加了政府负担。
社会福利需要政府来提供资金支持,这将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导致税收增加或者其他公共服务的削减。
正如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所说,“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废除社会福利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让社会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
观点三,社会福利容易滋生腐败和浪费。
社会福利的发放往往需要政府部门来执行,这容易滋生腐败和浪费。
正如印度著名领袖甘地所说,“社会福利不是通过财政开支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人们的自愿和奉献。
”废除社会福利可以减少政府的行政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
反方,不应该废除社会福利。
观点一,社会福利是对弱势群体的保障。
社会福利的存在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让社会更加公平和和谐。
正如美国前总统约翰逊所说,“一个国家的伟大程度,应该以它对最弱者的关怀程度来衡量。
”废除社会福利会让社会分化加剧,造成社会不稳定。
观点二,社会福利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社会福利的发放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责任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通过它对弱者的关怀来衡量。
”废除社会福利将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责任感。
观点三,社会福利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福利的存在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
正如瑞典前首相奥洛夫·帕尔梅所说,“社会福利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废除社会福利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和经济下行。
综上所述,废除社会福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权衡各方利益。
正方的观点在强调个人责任和资源合理配置方面有一定道理,但也需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的保障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福利之中的博弈论视角
20091020234
社会工作
赵志东根据福利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福利之享有者双方来划分,可以将两者广义的看做是局中人,往往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决策者,而福利的享有者未必可以真正在其中扮演好对抗者。
后者往往动作是滞后的、默认的、被动的,但最终占优。
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双方的博弈开始逐渐衍化,又起初的对抗变为合作博弈,而也会从追求均衡到非零和,共同寻求发展。
我单纯的认为将政府和最广大的福利享有者以博弈论的视角下来看,两者博弈的狭义应该是从博弈双方变化为博弈内容,也就是说由开始的对抗者追求享有福利的权益,变化为已享有福利者对于福利内容的追求,这里所指的追求可以是保障或是对于福利内容再界定。
对抗者往往处于被动,因此对抗者只能寄希望于决策者劣势的策略选择,但是在博弈中不能忽视的是博弈双方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因此对抗者很难通过单纯的对抗来获得优势。
因为双方不同的社会作用和地位,在这个博弈之中,几乎不会出现一方打倒一方的情况,只能出现优势的倾斜。
参与博弈的对抗者想通过这一过程来扩大自身的福利,或是争取自身的福利。
而决策者则要考虑更多,如何
寻找到双方博弈的平衡点应该是决策者首先考虑的因素。
而决策者要害更多顾虑,由于决策者的政策往往具备了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能力,因此决策者并不能在单纯刨除了自身利益关联及其他因素之后,就能完全的偏向对抗者的意愿,决策者必须使得规则在顾及了全体局中人和参与者的意愿之后,又不存在种种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诱因。
决策者与对抗者的种种矛盾决定了两者在社会福利的制定、实施、修改、完善等各方面都充斥着博弈行为,而且这一系列的博弈是不可消除的,同时也是不能逆的,因为在博弈双方不断试探和找寻平衡点的过程中,社会福利也随着进步,无论是哪一方面。
福利享有者在享有了福利之后,便不会再忍受福利的倒退,而决策者也必须充分听取最广大社会成员的意见,毕竟那是权利构成的基础。
如果将在社会福利相关之中的双方的博弈行为看着是不断发展的,那么中国的社会福利无疑还处在第一阶段的博弈,即社会成员还在追求自身的福利,而同时表现出了不同的博弈者所追求的福利界定还不尽相同。
在具体的操作上由政府代表国家提供福利。
表面看来,福利的提供主体是政府,实际上,政府只是一个中介机构,真正提供福利的是国民,其基本途径来自于税收。
然后相较于knowledge is power 这句名言,power is power 似乎更能说明在中国产生差异的原因。
过于注重权力导致了上重下轻的社会结构,大量的资源集中在了掌握权力的人群手中,相较而言,权力缺乏的人群往往得不到福利的保障,或者只能得到可以涵盖绝大多数人的部分福利。
而在社会成员充分享有福利的国家之中,福利中体现的博弈视角是来至于福利内容的。
经济自由主义者对于社会福利最有力的批判来自于提供社会福利的后果。
他们会说,享受社会福利政策的人们会偷懒:一方面,本来能够工作的人也不愿意工作了;另一方面,对富人来说,税收过高会降低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因为多挣的钱给了享有福利却不愿工作的穷人。
这样的结果是,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财富减少、社会弥漫着懒汉思想。
这确实是有些福利国家存在的现象。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著名的社会福利博弈模型加以了解。
这里把政府面对失业者时的博弈称为社会福利博弈。
在福利国家,政府对那些失业者进行救济,例如,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免费培训以便再就业,培训对于再就业找到更好工作有帮助。
如此会出现三种情况:(1)政府救济,失业者找工作,对于社会来说是最好的选择;(2)政府救济,但失业者不工作,政府的投资没有回报,失业者享受其他纳税人提供的福利;(3)政府不救济,没有经过培训的失业者找不到工作、即便找到工作给社会带来的利益也比较少,这可以理解为政府没有履行其职责。
我们来分析该博弈:(1)如果政府救济,失业者最好的选择是呆在家里不工作;(2)如果政府不救济,失业者最好的选择是再找工作,否则就会饿肚子;(3)如果失业者愿意再找工作,政府的最优策略是救济;(4)如果失业者喜欢呆在家里,政府的最优策略是不救济。
如果把此博弈当成静态博弈,则该博弈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解。
该博弈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博弈,由政府先决定是否救济,政府会考虑是否救济的总福利。
这样选择时,政府的最优选择是救济,可既然政府救济,失业者的最优选择是呆在家里。
若出现这种结果,就比政府提供救济且失业者经培训找到工作的社会总福利差得比较远,这不符合社会最优。
这就是仁慈政府的悖论,也就是“事与愿违”。
仁慈政府的悖论并不能成为否定社会福利制度的理由,关键在于社会福利制度怎样设计,如果我们所设计的福利制度能够使得(救济,再找工作)成为博弈的均衡就可以实现社会最优。
我们对此可以采取两种措施:(1)救济时将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再就业培训分开,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定得比较低或者随领取时间延长递减,而再就业培训采取发放培训劵的方式,你不参加培训这部分福利就没有。
(2)政府还可以将救济分两次分发,一部分等到失业者找到工作后再发。
这两种措施都使得失业者在政府救济而自己不找工作时的处境比较糟糕。
该博弈与前一种博弈的唯一区别在于政府救济而失业者呆在家里时失业者的利益比较小。
通过博弈求解,该博弈的均衡变为救济,再找工作,是社会最优的结果,正是社会福利所追求的目标。
教育培训是最有效的社会福利
改变社会福利博弈悖论的最有效制度是将福利分为最基本生活保障和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不仅能够提高生产者原有工作的效率,而且
能够前瞻性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从而大大提高社会财富。
丹麦的经验能够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
说起丹麦,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安徒生童话。
但是丹麦的社会福利制度同样让人们觉得像是“过着童话般的生活”。
丹麦的基尼系数仅为0.247,是世界上贫富分化最小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福利国家,丹麦人福利待遇丰厚得令人难以相信。
我认为这得益于独特的福利制度设计:丹麦人失业,可以领取相当于失业前工资 80%的失业补助,但条件是必须参加再培训和求职计划。
也就是说,丹麦将享受社会福利与培训再就业绑定,与上述第二个博弈相似,其博弈均衡正好实现社会最优。
我国教育资源一直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农村,智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也就无法普遍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教育培训是关键,否则结构性失业比较普遍,常常与职位空缺并存,因为失业者缺乏新创造的职位所需要的技能,例如高级技工短缺,而一般工人失业。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为社会福利的教育培训。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育培训是最有效率的社会福利,而且是最有实际效果的社会福利。
制度设计与制度实效
像仁慈政府“好心无好报”的案例还有很多。
例如,对街边乞丐的施舍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乞丐。
出现“好心无好报”这种“激励的悖论”常常成为经济自由主义者反对政府干预社会的理由。
“好心无好报”的博弈均衡告诉我们,并非好心不对,而是制度设计的问题。
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研究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追求好心好报的实际效果,也就是实事求效,因为实效是判断人生和社会的一个很好的标准。
要不要进行社会保障、怎么进行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的效果是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如果社会保障的实际效果比不进行社会保障要差,那么社会保障就没有必要;相反,如果社会保障能够大大改善失业者的生活,而且能够使得包含所有国民在内的国家利益最大化,社会保障无疑是必要而且必须的。
因此,如何通过政府与福利享有者或是追求福利的社会成员这一博弈,来满足社会福利的发展需求,完善福利制度和政策,同时避免出现福利保障下的不良因素。
下一轮关于社会福利的博弈,势必体现出的是博弈双方追逐平衡,完善福利的情况,而社会福利福利的发展也势必在这一系列的博弈过程中不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