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大陆特大地震

合集下载

20世纪中国的十大地震灾难

20世纪中国的十大地震灾难

1920年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这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1927年古浪地震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约4万余人。

1932年昌马地震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中国甘肃昌马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

死亡约7万人。

著名的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此次地震,余震频发,持续达半年之久。

1933年叠溪地震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

地震发生时,剧烈的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50年察隅地震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

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为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1966年邢台地震邢台地震是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又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

1970年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时0分,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

死亡15621人。

1975年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

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上的奇迹。

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

死亡24.2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成为20世纪人员伤亡最大的一次地震。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和7.2级的两次大地震。

相距120公里的大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移位平地,死亡743人。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共20页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共20页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2019年特大洪水2019年非典疫情2019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19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9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 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灾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灾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灾害、疾病历史地理研究综述张雷(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昆明,650091)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灾害、疾病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许多不足,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关键词:灾害疾病研究综述一、以往灾害、疾病史的研究的阶段性发展关于灾害及救灾的问题自古一直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上世纪20—40年代,他就开始起步了。

当时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和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横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并激化。

自然矛盾的刺激,使社会矛盾白炽化,二者交织在一起,让人难辨是天灾还是人祸。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学者前辈从不同视角对灾害问题发表过各种见解和看法,涉及到许多方面,现在硕果累累的荒政史研究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随着更多的有识之士涉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关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

1937年“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开始,使得这种研究被迫中断。

此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相关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二十世纪50—70年代,是灾害与荒政问题研究的停滞阶段。

在1949年后的学术研究中,因为史学研究的侧重点问题和政治环境的影响,此问题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从而陷入了停滞,仅在六十年代饥荒时期有极少的几位学者对其进行了关注。

“文化大革命”爆发到1979年,灾害史研究成果上一片空白。

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灾害及荒政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80年代以后,随着政治环境的日渐好转,人类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更多关注,对减灾抗灾问题的日趋重视,尤其是1991和1998年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发生,学界对荒政史又重新给予了关注,并使其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研究的范围日渐扩大、视角逐步拓宽、方法更加多样化、成果也层出不穷,出现了一个新高潮。

但是长期以来,疾病医疗史研究一直是中国史学界所忽视,198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尽管从社会史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上疫病的研究开始在海峡两岸逐步兴起,但仍处于草创阶段。

杨逸畴-雅鲁藏布大峡谷之父

杨逸畴-雅鲁藏布大峡谷之父

杨逸畴:雅鲁藏布大峡谷之父20次上青藏高原、8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5次探险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个个数据令人瞠目结舌,中国科学院地理地貌学家杨逸畴的一生,就一直走在这样一条不合常规的路上。

作为最早论证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科学家,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说是杨逸畴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也是他最为留恋的。

2012年7月27日,杨逸畴病逝,在最后的弥留之际,他仍在病床上心念着青藏高原。

很多人说,杨逸畴是为大峡谷而生,也是为大峡谷而死的人。

同时,他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西藏、以及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未知的故事。

我们将这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不光是为大家展现杨逸畴背后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更是在杨逸畴先生离开我们一周年之际,对这位当之无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之父的再次缅怀和追忆。

作为20次上青藏高原的杨逸畴,一直从事地貌形成演化、高原环境演变的研究,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

而更令杨逸畴难忘的经历,却是8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科学探险考察。

他既是我国首批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学家,也是我国率先徒步走完大峡谷90公里无人区的探险家。

这样特殊的经历,让杨逸畴在世界上率先论证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最深最长的第一大峡谷。

“世界第一”的光环戴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头顶,还意味着《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中的有关条目将做新的更正,世界地理教科书将做新的改动。

而随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论证,杨逸畴这个平凡的名字,永久地篆刻在了中国世纪坛的白色大理石壁上。

不光如此,杨逸畴凭着对大峡谷扎实的科学探险考察,修订了我国上世纪最大地震震中为墨脱而不是察隅,并提出利用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源为西藏造福的宏伟构想,同时,他还解开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理构造和雅鲁藏布大峡谷虹霞瀑布消失之谜。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的科学论证,无疑成为20世纪地理学上的重大发现,而这险些与杨逸畴擦肩而过。

历史上,英国地理探险者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下的墨脱河流段称为底杭峡,新中国地图称之为雅鲁藏布江。

从档案史料还原1920年海原特大地震经过

从档案史料还原1920年海原特大地震经过

从档案史料还原1920年海原特大地震经过作者:柏琳来源:《兰台世界》2018年第09期摘要1920年12月16日海原大地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地震之一。

地震发生前的一系列异常前兆,未引起震中区群众重视。

地震发生时,20余万人遇难,大范围的房屋倒塌,数十个城镇的毁灭,巨大的滑坡灾难,给动荡年代贫穷的甘肃雪上加霜。

北洋政府无暇救灾,由中外人士组成的民间团体和新闻媒体成为救灾和督促政府的主要力量,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领导者和救灾的模范团体、个人。

灾民主动组织起来,自救互救,取得明显效果。

中外学者的现场考察,为今天的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档案史料。

关键词档案史料 1920年海原地震经过1920年12月16日(阴历十一月初七)晚8时05分53秒,在甘肃海原、固原、西吉(今均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广大区域内,发生了一次8.5级特大地震。

强大的地震波围绕地球转了2圈,当时世界上的96个地震台全都记录到这次地震。

东六盘山地区村镇埋没,地面或成高陵,或陷深谷;山崩地裂,黑水横流;地表形成长237千米的破裂带;海原、固原等四城全毁。

有感范围包括大半个中国。

据北洋政府《国务院公函第二千零三十八号》档案,“迳启者据辛酉被灾各省救济联合会呈称:直、鲁、豫、皖、苏、浙、湘、鄂、川、黔、陕、甘(作者注:时宁夏、青海无省建,归甘肃省辖,下同)等十二省灾情惨重”。

北京、天津电灯摆动,时钟停摆,壁画震落;上海震感强烈,物品震动,甚至扰乱了最高法院的审判会进行;在广州,倒塌的泥块甚至打伤了几个人;香港的很多人感到地震,震感甚至超过了上海;蒙古国房屋摇动,地面出现了裂缝;越南河内普赖天文台天文钟停摆,并伴随一系列轻微晃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天文台地震仪指针震断,大名、板夏(译名)吊灯摆动,人们像坐在船上摇晃,感觉恶心欲呕,……兰州北塔山《补修北塔山三星殿文昌宫魁星阁疏》称“全球地震,堪称奇灾”。

地震学家盖尔基说:“几个世纪以来,没有过这样大的地震。

中国地震烈度表及百年最具破坏性的大地震(组图)

中国地震烈度表及百年最具破坏性的大地震(组图)

中国地震烈度表及百年最具破坏性的大地震(组图)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图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年重新编订):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6级以上的地震===============2010年04月21日:全国降半旗为玉树遇难同胞祈福,全国为玉树2064人遇难同胞默哀2010年04月14日09时25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 发生6.3级地震。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2010年3月4日8时18分50秒:台湾高雄市甲先乡(东经:120.7度,北纬:22.98度)发生6.7级地震。

2009年12月19日21时03分:台湾花莲东南方海域发生6.8级地震。

2009年8月28日09时52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纬37.6度,东经95.8度) 发生6.4级地震。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在 20 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许多巨大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给全球各地的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难以磨灭的伤痛。

以下是 20 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1、 1906 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1906 年 4 月 18 日清晨 5 点 12 分左右,美国旧金山发生了一场里氏78 级的大地震。

地震持续了约 40 秒,但造成的破坏却极为严重。

地震导致房屋倒塌、道路断裂、桥梁垮塌,城市的基础设施几乎完全瘫痪。

大火随后在废墟中蔓延开来,由于消防设施在地震中受损,火势难以控制,整整烧了三天三夜。

据估计,这场灾难造成了约 3000 人死亡,超过 225 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更是高达 5 亿美元。

旧金山这座繁华的城市瞬间陷入了一片废墟,重建工作花费了数年时间。

2、 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1918 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

这场流感并非起源于西班牙,但却因西班牙当时的疫情报道较为公开而得名。

流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感染人数多达数亿,死亡人数估计在 2500 万至 1 亿之间。

这场大流感的特点是传播速度极快,死亡率高,且对年轻人的影响尤为严重。

它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还对全球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

许多工厂、学校、商店被迫关闭,交通和贸易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3、 1931 年中国长江大水灾1931 年,中国长江流域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水灾。

由于当年气候异常,降雨量大幅增加,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位迅速上涨,最终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受灾范围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受灾人口超过 2800 万,死亡人数达 145 万余人。

大量农田被淹没,房屋倒塌无数,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

这场水灾给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灾后的重建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4、 1970 年孟加拉国博拉旋风1970 年 11 月 12 日,孟加拉国遭遇了一场强烈的热带气旋——博拉旋风。

阅读材料1-3: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大环境问题事件

阅读材料1-3: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大环境问题事件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 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日惹地区当地时间早晨5时53分,发生里氏5.9级强烈地震 地震造成5782人死亡,受伤人员数万之多,还有超过34.3万多人无家可归
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11秒,唐山上空出现几次强烈的兰色闪光,地上狂风呼啸,惊雷轰响,大地发了疯似地摇撼,几秒钟后,唐山破碎了,一片死寂,灰色的尘雾浓浓地笼罩着唐山。整个唐山,没有一点声音。
就是这短短的几秒钟,唐山市区和农村682200多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00多间倒塌或受到严重破坏。除夜班人员和极少数早起者,绝大多数唐山人均在睡眠的情况下遭此浩劫。
当10万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力的救灾大军急速赶到时,士兵们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眼前是他们不敢想象、不愿看到的残酷事实:一座有着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被彻底地毁灭了。远处和近处,危楼上和废墟上,以及辨不清方向的废墟深处,呼救、呻吟和幸存者的抱尸长慟,使士兵们沉默进而哭泣起来。
20年前,普里皮亚季和切尔诺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声巨响,两座小城变成了空城,核电站30平方公里的范围被列为隔离区,当地居民被迫离开了家乡。
20年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融化内核一直被包裹在事故发生后用几个月时间仓促建造的由混凝土和金属组成的"石棺"中。据乌克兰官员说,乌政府目前正准备在"石棺"周围新建一个1.8万吨钢结构掩体,用于防范再次发生核泄漏事故。这个"掩体"将耗资10亿至20亿美元,预计2012年完工。
摘引自:《大河报》2006-04-27(20A)
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事件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核专家在检测切尔诺贝利的一座核反应堆时,关闭了备用冷却系统,并且只用8根碳化硼棒控制核裂变的速度,按照标准的程序应该用15根,结果失控的链式反应掀掉了反应堆的钢筋混凝土盖,并且造出一个火球,放出来的辐射超过长崎和广岛原子弹辐射总和的100倍。大约有4300人最终因此而死亡,7万多人终生残废。

20世纪重大地震事件

20世纪重大地震事件

20世纪重大地震事件1、1905年4月4日,印度、克什米尔边境发生8.0级地震,死亡1.88万人。

2、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地震,损失5亿美元。

3、1906年8月17日,智利帕尔瓦莱索发生8.4级地震,死亡2人,损失2.56亿美元。

4、1907年10月21日,原苏联杜尚别发生8.0级地震,死亡1.2万人。

5、1908年12月28日,意大利西西里岛默西拿发生7.5级地震,死亡12.3万人。

6、1915年1月13日,意大利罗马以东阿韦扎诺发生7.0级地震,死亡2.99万人。

7、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海原发生8.5级地震,死亡20万人。

8、1923年9月1日,日本东京横滨发生8.2级地震,死亡9.9万人,损失28亿美元。

9、1927年5月23日,中国甘肃古浪发生8.0级地震,死亡4.14万人。

10、1934年1月15日,尼泊尔、印度边境发生8.3级地震,死亡1.07万人。

11、1935年5月30日,巴基斯坦基达发生7.5级地震,死亡5万人。

12、1989年1月25日,智利、阿根廷边境发生7.8级地震,死亡2.8万人,损失1亿美元。

13、1939年12月26日,土耳其埃尔津詹发生8.0级地震,死亡3.27万人。

14、1948年10月5日,原苏联阿什哈巴德发生7.3级地震,死亡2.33万人。

15、1949年7月10日,原苏联海特发生7.6级地震,死亡1.2万人。

16、1960年2月29日,摩洛哥艾加迪尔发生5.9级地震,死亡1.31万人,损失1.2亿美元。

17、1960年5月22日,智利康塞普西翁发生8.5级地震,死亡0.57万人,损失6.75亿美元。

18、1962年9月1日,伊朗西北部发生7.1级地震,死亡1.223万人。

19、1964年3月28日,美国阿拉斯加发生8.5级地震,损失5.38亿美元。

21、1968年8月31日,伊朗东北部发生7.4级地震,死亡1.2万人。

22、1970年1月5日,中国云南通海发生7.8级地震,死亡1万人。

汶川地震图片集

汶川地震图片集

血脉相通,骨肉相连,跨越海峡,救援亲人. 47/112
人道无国界, 四海一家亲。 48/112
圣洁的红十字标志,源源的救援物资.
49/112
跑步进入机场 50/112
登机,出发!
51/112
是刀山,是火海,是恐怖,是死亡,跳!
52/112
空投!空投! 53/112
向前冲,冲锋舟!
54/112
95/112
宣灿 告烂 她的 将笑 重容 新和 站优 起美
的 手 势
乐观精神万岁
没混 有身 摧的 毁尘 她土 的和 勇压 气碎
的 背 脊
96/112
掩埋140小时重获生机,生命正在不断创造奇迹97./112
又一个奇迹中的奇迹,震后八天获救!
98/112
感谢恩人,我的兄弟!
99/112
他们都是英雄,他们疲劳已极.
与 灾
五天五夜坚守震中第一线的温家宝总理 86/112
“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就要付出百倍努力!”
87/112
拾起孩子的书包遗物,心在颤抖,老泪纵横.
88/112
“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能得救!”
89/112
风雨即将过去,彩虹正在升起
90/112










怀












6/112
大自然也报信: 都江堰上升起了地震云.
7/11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动 山摇,风狂雨暴,以四川汶川为
中心的一场 8.0级大地震陡然暴
发,震区达10万平方公里,震感 延及全中国和大半个亚洲。倾刻 间,死亡逾 5 万人,伤者难以 数计,500 万人无家可归。这是 21世纪初人类遭受的特大震灾。

唐山大地震时间地点-唐山大地震-抗震精神

唐山大地震时间地点-唐山大地震-抗震精神

唐山大地震时间地点|唐山大地震|抗震精神唐山大地震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下面是精心给大家带来的唐山大地震时间地点,欢迎阅读。

更多唐山大地震时间地点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北纬°)发生了强度里氏级(矩震级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12秒。

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万人重伤,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地震经过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秒。

东经度、北纬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突然发生里氏级强烈地震,23秒钟后,唐山被夷成废墟,682267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36间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4204个孩子成了孤儿。

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

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

中国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

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这一华夏大地的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一片惊惧。

天津市房倒屋塌、摇晃和震响惊醒了正在该市访问的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响起令人震惊的警钟声,世界各大通讯社当日向全球公告了灾难消息——美国夏威夷地震台宣布:中国发生级地震,震中在北京附近!美国地质调查所宣布:北京东北约100英里,北纬°,东经°,发生级地震。

香港的英国皇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发生8级左右地震,震中在北纬°,东经°,距唐山极近。

台湾”中央气象局”称:大陆北部发生8级地震,震中在北平东部135公里附近。

凌晨4:30。

中国国家地震局收到南京、兰州、昆明等10个台的报震急电,其中6个台给出震级,但数据彼此悬殊甚大,有的定在8级以上,有的定在7级以下。

百年来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大地震

百年来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大地震

百年来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大地震2008年05月12日15:35文摘【大中小】【打印】1920年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1927年古浪地震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死亡4万余人。

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

1933年叠溪地震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叠溪镇被摧毁。

震前犬哭马嘶,蛇出鼠惊,乌鸦惨啼,母鸡司晨。

震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50年察隅地震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

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被截成四段。

1966年邢台地震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

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地震发生后,漫天飘雪。

1970年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

震前,豕突犬吠,雀啼鱼惊,墙缝喷水,骡马伤人。

震时,村寨房屋尽毁,地面或裂或陷。

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6 年7月28日3时42分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唐山的地震(震中纬度39.4度,东经118.0度),震级7.8级,震中烈度Ⅺ度。

同日18时43分,在距唐山40余千米的滦县又发生7.1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

汶川512地震情况介绍及思考

汶川512地震情况介绍及思考

汶川512地震情况介绍及思考秦 云1; 秦 芳2(1.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650041;2.昭通市昭阳区工程质量监督站 65700)摘要:本文首先对地震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地震在中国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然后重点阐述了汶川512地震的成因、地震烈度分布及其特点、导致的损失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汶川地震在地震工程方面带给我们的启示及在地震灾害面前我们应该采取的合理对策。

文中资料和观点对从事与防震减灾工作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1 地震震级与地震震中烈度关系图1、 地震及地震在中国通常所说的地震是指构造地震。

当岩石圈某处岩层发生突然破裂、错动时,便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出来,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该处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直到地球表面,引起地表的震动,造成地震,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两种成分,由于地壳中横波较纵波传播得快,所以地震发生后,人首先感觉到的是上下震动,然后才是前后摇摆。

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根据理氏等级划分,震级每相差一级,释放的地震能量相差32倍,所以,尽管地球总是会发生很多的小地震,但它们都不足以消解偶然出现的大地震。

对浅源地震而言,一般说来,震级在3级左右的地震就能被人感觉到,震级在4.7级以上地震就可能造成破坏,震级在6级以上就可能造成较大破坏,7级以上就可能造成严重破坏。

地球每年发生约500多万次地震,其中3级以上的大约只有5万次,仅占1%,中强震和强震就更少了;全世界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7级和8级以上大震每年平均约有18次和1次。

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止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一般地,可以用下面三个关系式近似估计地震震级和地震震中烈度的关系:I1=1.3M ; (1)I2=1.5M-1; (2)I3=(M-1.5)/0.58。

(3)式中:地震震级:M;地震烈度:I1、I2、I3。

水库地震

水库地震

第四节水库地震地震即地表震动,破坏性居“群灾之首”。

中国大陆频发自然地震,危及高坝大库,扩大次生灾害。

三峡西南部的黔江县,1856年6月10日7~11时,发生6.25级8度以上强烈地震,伤亡千余人,形成小海南。

三峡地区近40年,发生约20次较强地震,成为地质隐患。

重庆辖区近10年,发生4次5级上下破坏性地震,伤亡2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

说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并不安宁。

若强震前无预报,无防震措施,震区人民将受重大损失。

水库地震是蓄水导致地壳释放积累应力,地块非同步运动,引发、抑制的人为地震。

1931~1995年,全球在管理水利工程中,统计到120(中国20)多例始料不及的较强水库地震。

1962年3月19日,中国新丰江水库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2003、2004年,重庆境内的武隆江口电站、巫溪孔梁水库诱发两例地震。

表明人们尚未充分认识,有效防治水库地震。

另外,观测到水库能减弱多震、强震地区的地震,鼓励人们研究利用水库预防、抑制重大自然地震,化害为利。

确保大型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在地震时的安全,是水利建设的重要责任。

三峡工程建在特殊地震环境,预测坝区可能引发最大4级、6级以下地震,建议大坝的抗震设防标准,采用地震烈度为7度等6项较高指标;庙河至香溪、秭归至巴东库段,可能引发5.5~6.0级地震,库区即按此设防。

但是,已建坝库、学校、医院、住宅等工程,公共、民用建筑,由于缺乏知识、资金,难以达到要求,潜伏危险。

巫溪孔梁水库地震,秭归青石溪大滑坡,是否与三峡水库蓄水有关,尚费评说。

近年来,90%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云南、新疆等偏远农村,80%以上的受害者是农民,伤亡在非抗震房屋内。

因此,防震救灾的重点在农村。

鉴于三峡工程的极端重要性,水库蓄水后是否会诱发强烈地震,一直是人们担心、分歧较大的问题。

1959年开始监测地震,1996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测区域,2001年投资40亿元治理库区地质隐患,表明继续研究、防治水库地震的必要性。

1920年海原大地震调查回顾

1920年海原大地震调查回顾

36刘百篪 ,兰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地质部华北地质研究所、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兰州地震研究所工作。

曾任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局活断层专家组成员、兰州地震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以及多个学术刊物编委、副主编等。

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地震地质专业的研究工作 , “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担任中国地震局重点合同项目在兰州地震研究所的项目负责人。

1985年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中美第一次地震预报科学讨论会”。

1995—2000年作为中方负责人参与中法地震科学合作项目,曾两次赴法国、意大利开展野外工作。

出版和合作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高教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以及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甘肃省优秀党员称号。

海原大地震的早期研究1920年12月16日20时许,在我国大陆内部甘肃宁夏交界的地区发生了一次8.5级特大地震。

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几分钟,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记录到了这次地震。

在日本东京,即便是放大倍数仅12倍的地震仪,也记录到了该地震的面波。

因此,兰州市白塔寺的庙碑上用“寰球大震”四个字来形容这次大地震,是很恰当的(郭增建,1989)。

1921年4月15日,翁文灏、谢家荣等离京赴灾区考察,沿途陆续发放预先制好的灾情调查表,至8月6日向北洋政府提交了正式报告。

翁文灏、谢家荣1921年8月6日呈国务院内务部的正式官方文件中称“共计甘肃全省地震死亡人口廿四万六千另四名”;1922年谢家荣在《地学杂志》正式发表的《民国九年十二月甘肃地震报告》和《民国九年十二月十六日甘肃及其他各省之地震情形》中说“据各县报告共死人二十三万四千一百十七丁口”。

但两份报告因提供的时间不同,数据也存在有差异。

以后多年来,多数文献中所采用的死亡人口为“23万多人”和“23万~24万人”可能都来源于这两份报告。

比较视角下的宁夏历史上两次特大地震

比较视角下的宁夏历史上两次特大地震

比较视角下的宁夏历史上两次特大地震王玉琴【摘要】乾隆三年地震和1920年海原大地震是宁夏历史上两次特大地震.这两次大地震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后来的城市建设、抗灾救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两次地震在灾情方面有共同点,文章以政府及各级官员在救灾中的表现、灾后重建的速度与实效、科技在救灾中发挥的作用为切入点进行了比较.【期刊名称】《西夏研究》【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111-116)【关键词】宁夏;乾隆三年地震;海原大地震【作者】王玉琴【作者单位】宁夏社会科学院地方志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宁夏历史上的两次特大地震是指清乾隆三年(1739)地震和民国九年(1920)海原大地震(海原县时属甘肃省),关于这两次大地震,学界已有大量学术成果(论文、著作等)问世,涉及赈灾、地震影响等方面。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两次特大地震进行比较,梳理出基本特点,以期对今天的抗震减灾仍有借鉴意义。

一、两次大地震的基本概况(一)乾隆三年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年的十一月二十四日戌时,震级为8.0级,受灾的主要地区是宁夏府城(今银川)和平罗、新渠、宝丰3县。

乾隆三年地震造成的严重破坏主要表现为:一是建筑物的毁坏。

宁夏府城的房屋、庙宇、衙署等都无一例外的倒塌。

宁夏府城的城墙四面坍塌,城墙根基下陷,以致城门无法打开。

满城的房屋全部倒塌,一千多名官兵被压而死。

二是火灾。

由于时值冬季,倒塌房屋中的取暖工具又引起了大火,致使烧死的官民无数。

居民家中的家具、财物等或被压或被焚,损失巨大。

三是地震导致地面开裂,地中黑水含沙上涌淹没了村庄,也有人陷入裂缝而死。

四是余震不断。

距离宁夏府城160余里的平罗、新渠、宝丰3县灾情与宁夏府城基本相似,特别是由于地裂而使灾民被淹、被冻死者也有不少。

震后“地多闲旷,非复向时饶洽之象”[1]256。

地震对水利设施破坏严重,宁夏境内的大清渠、唐渠、汉渠淤塞、裂缝且渠土拜多处受损,惠农渠、昌润渠则全部坍塌,渠底高于渠土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中国大陆特大地震时间
地点
震级
死亡人数
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宁夏海原县
8.5级
24万人
古浪地震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甘肃古浪
8级
4万余人
昌马地震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甘肃昌马堡
7.6级
7万人
叠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
四川茂县叠溪镇
7.5级
2万多人
察隅地震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西藏察隅县
8.5级
4000人
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3月22日
河北隆尧县/宁晋县
6.8/
7.2级
8064人
通海地震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云南省通海县
7.7级
15621人
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辽宁省海城县
7.3级
1328人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
河北省唐山市
7.8级
24.2万人
澜沧、耿马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云南省澜沧、耿马
7.6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