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生物浙江选考总复习配套训练 专题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讲 生物的进化 含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19讲生物的变异课件浙科版

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19讲生物的变异课件浙科版

特别提醒 (1)基因突变并非只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且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 如病毒和原核细胞不存在等位基因,其基因突变产生的是新基因。 (2)如果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传给后代,但有 些植物可能通过无性生殖将突变性状遗传给后代;如果基因突变发生在减 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 (3)广义的基因重组还包括细菌的“转化”和转基因技术。 (4)受精作用不属于基因重组。
项目 内容分析 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引起碱基对的缺失、插入或替换,使DNA分子
机理 中的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其对应的mRNA的碱基序列也随之改变, 导致由mRNA翻译的蛋白质出现异常,最终表现为遗传性状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结果
(3)基因突变对编码蛋白质的影响
碱基对 替换 插入 缺失
影响范围 小 大 大
解析 题图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8个核DNA分子,A项错误;题图中有一条 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分别是D和d,其对应的同源染色体 上的基因是d、d,可推知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不能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 突变,所以该动物、C两 项错误;该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 由组合,即发生了基因重组,D项正确。
[对点练] 1.(2023浙江宁波模拟)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B.体细胞突变产生的突变基因不能传递给后代 C.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 D.利用物理、化学因素可诱导获得丰富的突变类型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A项正确; 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但可以通过无 性繁殖传递给后代,B项错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细胞 分裂失控,发生癌变,C项正确;利用物理和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诱导生物 发生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变异类型,D项正 确。

(B版,浙江选考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6生物的进化课件

(B版,浙江选考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6生物的进化课件
第十三页,共20页。
例如,在某一个人群中,经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以常染色体上的 基因为例),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频率求解如下: 由于题中告知隐性性状者为16%,即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16%,也就是aa 同时出现的概率为16%,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40%,故知A的基因频率为140%=60%。 4.运用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定律,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1)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yī duì)(A、a)时, 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 (p+q)2=p2+2pq+q2=1
第十五页,共20页。
例1 已知人的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在一个有30 000人的群体中, 蓝眼的有3 600人,褐眼的有26 400人,其中纯合体(hé tǐ)12 000人。那么,在这 个人群中A、a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解析 因等位基因成对存在,30 000人中共有基因30 000×2=60 000(个), 蓝眼3 600人含a基因7 200个,褐眼26 400人,纯合体(hé tǐ)12 000人含A基因24 000个,杂合体(hé tǐ)14 400人含28 800个基因,其中A基因14 400个,a基因14 40 0个。则A的基因频率=(24 000+14 400)/60 000×100%=64%,a的基因频 率=(7 200+14 400)/60 000×100%=36%。 答案 0.64和0.36
第四页,共20页。
b.自然选择 (2)选择的作用: 自然选择 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3.种群(zhǒnɡ qún)的变异性 在种群(zhǒnɡ qún)中普遍存在 可遗传变异 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 化的前提。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6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1讲生物的变异课件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6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1讲生物的变异课件

(3)分析题意和图中方案可知,黑卵壳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 体片段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转移情况可分为三种,即携带B基因的染 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常染色体上、转移到Z染色体上或转移到W染色体 上。将诱变孵化后挑选的雌蚕作为亲本与雄蚕(bb)杂交,统计子代的黑 卵壳孵化后雌雄家蚕的数目,结合图中的三组结果分析,Ⅰ组黑卵壳家 蚕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无关,即携带B基因的染色 体片段转移到了常染色体上;Ⅱ组黑卵壳家蚕全为雌性,说明携带B基 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W染色体上;Ⅲ组黑卵壳家蚕全为雄性,说明 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Z染色体上。
素养定位 3.开展“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活动,训练制作装片、 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的技能。(科学探究) 4.认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同时提高学生密切 关注和积极参与相关社会议题讨论的积极性。(社会责任)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一 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1.图解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判断
变式四 分析比较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4.如图所示细胞中对所含染色体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表示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 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2)家蚕的虎斑对非虎斑、黄茧对白茧、敏感对抗软化病为显性,三 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上述三对基因均 杂合的亲本杂交,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__3_/_6_4___; 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理论上可获得__5_0__ 只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用于留种。

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作业34生物的进化课件浙科版

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作业34生物的进化课件浙科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基因的产生是不定向的,古人类与恶劣环境进行斗争,产生的EPAS1基 因有利于生存,故被保留下来,A项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 的,高海拔环境对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EPAS1基因有利于生存,在后代中被 保留,使得EPAS1基因的频率定向改变,B项正确;不同的人群中基因型不同, 环境条件有差异,EPAS1基因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C项错误;种群进化的 实质在于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2024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种植小麦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导 致小麦吸浆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天敌七星瓢虫的数量急剧下降。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小麦吸浆虫抗药性不断增强,表明其在向特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B.在小麦田中,吸浆虫的进化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有关,而与七星瓢虫无关 C.在农药持续选择下,吸浆虫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大于非抗药性基因频率 D.在农药诱导作用下,吸浆虫发生抗药性突变频率比七星瓢虫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说明其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上升,其进 化方向是抗药性不断增强,A项正确;吸浆虫的进化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包 括使用农药,也包括其天敌,B项错误;吸浆虫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不一定大 于非抗药性基因频率,C项错误;抗药性突变不是农药诱导产生的,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DNA测序是一种研究基因结构的重要技术,在古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计 划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该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测定古人类与现代人的DNA序列,可以分析比较二者的亲缘关系 B.对人类基因组测序,无需完成体细胞全部染色体上的DNA序列测定 C.DNA测序可破解出人类各遗传病的发病原因,更好地改善人类的健康 D.通过对植物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分析,可获取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说明 书”

浙江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浙江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自然选择定向选择了生物的表现型,B正确;
只有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才可能发生作用,
C错误;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
D错误。
解析 答案
7.(2017·浙江4月选考)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
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 答案
2.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
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
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A.30%,21%
B.30%,42%
C.70%,21%
√ D.70%,42%
解析 亲本中AA占55%,aa占15%,所以Aa占30%,则A基因的频率
解析 答案
题型二 进化论对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 3.(2017·杭州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2.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 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 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也称 为哈迪-温伯格定律。 3.使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加试) 突变 、基因迁移、 遗传漂变 、非随机交配和自然选择等。
思考讨论 1.比较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项目
基因频率
解析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由于物种之间存在种间关系,所以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 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浙江专版202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命题热点突破4细胞增殖与遗传变异课件浙科版

浙江专版202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命题热点突破4细胞增殖与遗传变异课件浙科版

[解题技巧] 题干已知二倍体雄性动物(2n=8),图甲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之比 为1∶2,但染色体数为4,所以图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细胞; 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为8,可表示细 胞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可遗传变异
方法指导 掌握知识: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畸变 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获取信息: 阅读试题,结合文字和图解判断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时期 ➡综合作答: 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真题研析
典例1(2023浙江6月选考)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 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B.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C.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 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
思路分析 甲时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则甲时期细胞中不 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A项错误;若图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B项错误;图乙中 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无染色单体,C项错误;初级精母细 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产生了AXD、aXD、 AY、aY 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D项正确。 失分陷阱 (1)不能从题干文字信息和两图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的 比值确定细胞名称而错选。 (2)不能结合题干信息“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 和1个a发生互换”,同时不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NA分子

高考生物一轮浙江选考总复习:第六单元 生物变异、

高考生物一轮浙江选考总复习:第六单元   生物变异、

第19讲生物的变异与育种考点一生物变异的来源1.变异的类型(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2.基因重组3.基因突变4.染色体畸变(1)染色体结构变异(2)染色体数目变异①概念: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②类型a.整倍体变异: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b.非整倍体变异:体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③基本概念a.染色体组:一般将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其中包含了该种生物生长发育的一整套遗传物质。

b.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c.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d.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思考讨论1.探讨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增加、缺失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大小2.如图a 、b 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思考:(1)图a 处于细胞分裂什么时期?图中的1、2号染色体发生了何种变异? 提示 图a 处于四分体时期;图中1、2号染色体因交叉互换发生了基因重组。

(2)图b 处于细胞分裂什么时期?该细胞名称是什么?在该时期细胞中可发生何种变异?提示 图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该时期细胞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3)①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吗?②Aa ――→⊗AA 、Aa 、aa 属于基因重组吗?提示 ①不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②不属于,基因重组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3.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面的部分基因,请思考:(1)下列各项的结果中哪些是由染色体畸变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有哪些?提示 与图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可知:①染色体片段缺失、②染色体片段易位、③基因突变、④染色体中片段倒位。

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6月浙江卷)

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6月浙江卷)
2024年1月的生物试题题型与2023年6月的的题型大体一致,小范围调整,选择题由19题重新恢复至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为5题由62分恢复至60分,文字量由6410缩减至6143,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的阅读量,整体降低了试卷难度。与2023年的试题相比,2024年的选择题增加了对图表信息的考查,由1张表3幅图增加至1张表7幅图,依然侧重真实情景的考查以及对题干信息的解读能力;2024年的非选择题更加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5道大题均涉及到了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具体应用能力;同时减少了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填空考查,更多的需要学生结合题目进行分析,整体来说,增加了试卷难度;试题中的情景多样化,通过情景的推进和转变逐步考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情景之间前后联系,逐渐加深考查难度。试题题意简练,难度适宜,承续了近几年浙江高考生物试题命制风格,情境丰富,创新设问方式,引导考生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
14
微生物培养
19
PCR
20
电泳
23
植物组织培养;次生代谢产物;基因工程;测序;实验设计与探究
1、回归教材,落实学科基础
教材是《课程标准》具化和细化后的资源,是获取生物学学科知识、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性载体和主要的学习资源。高考试题虽然都是依照《课程标准》命制,但是很多知识的落脚点还是在教材上。生物选考中结合教材内容的考查非常多,比如第2题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第3题进化的证据,第5题的群落演替,第9题的DNA分子结构。在复习过程中切忌抛弃教材,而过分依赖教辅用书和机械刷题,教材要切实成为学习和复习的最重要资源。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要结合《课程标准》,熟读教材,关注教材的角角落落,踏踏实实梳理和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优化知识结构。第二轮复习要立足教材去做题,对于做错的题目要去教材上寻找答题的依据,收集错题,做好笔记,以免重蹈覆辙。从考试题目回归教材,双向互动,夯实学科基础。

2019版创新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版)生物讲义:第17讲生物变异的来源+..doc

2019版创新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版)生物讲义:第17讲生物变异的来源+..doc
第六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 17 讲生物变异的来源
考点
生物变异 的来源
知识内容
考试属性及要求
必考
加试
考查频率
(1)基因重组 (2)基 因突变 (3)染 色体畸变 (4)染 色体组
2016 年 10 月 23
题(2 分)
a b b a a a 2016 年 4 月 28
baaa
题(B、D)
(5)二 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3) 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
(4) 意义:棊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荊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导致生物性
性, 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3. 基因突变 (1) 概念: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昔酸序列发牛改变的现象或过程。 (2) 意义: 生物变界的根本来源 , 对生物进化和选育新品种具有菲常重要的意义。 (3) 类型错误!
苯丙氨酸 - …一花色素前体物 - 花色素
I1
基因 A- 酶 1
酶 2- 基因 B
下列叙因型的配子
B. 若亲代白花植株中基因 a 或 b 发生突变,则该植株一定开红花
C. 用酶 1 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了白花,该植株的基因型仍然不变
D. 若基因 B 发生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则基因 B 不编码氨基酸,植株 开白花
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因基因突 变具有多方向性,故基因 a 或 b 不一定会突变成 A
或 B 基因,所以该植株不一 定开红花, B 项错误;用酶 1 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了白
花的现象是不遗 传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酶 1 的抑制剂只是抑制了酶 1 的活性,
所以 该植株的基因型不变, C 项正确;基因 B 发生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会 使肽链

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20讲生物的进化课件浙科版

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20讲生物的进化课件浙科版

(2)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比较
比较项目 选择因素 选择对象 选择目的 选择手段 速度 结果
人工选择 人 家养生物 满足人们需要 人工挑选 较快 培育出人类需要的新品种
自然选择 自然环境 自然界中的生物 适应当地环境 生存斗争 十分缓慢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3)对适应的理解 ①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某生物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有交配的机 会并能繁衍后代,表明它在生存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即适应了环境。 ②适应是相对的,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不是永恒的。因为环境永远在变, 适应环境的性状也相应地发生改变,而由于遗传的世代连续性,生物的性状 是相对稳定的。
解析 农田害虫本身存在着或强或弱的抗药性变异,在农药长期的自然选择 作用下,农田害虫的抗药性得到积累加强;“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 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观点的体 现;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 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野兔的保护性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 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突破命题视角
考向一 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的祖先 [典例1](2023浙江6月选考)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 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猩猩、大猩猩、黑猩 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对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表 示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
2.结合必修2第129页“小资料”思考: (1)如何理解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具有生存和繁殖的优势? 提示 生物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但每种生物后代生存下来的很少,因为在自 然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存在着生存 斗争,只有具有适应环境的优势性状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获胜,从而获 得更多的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 (2)哪种性状能成为优势性状(或哪种变异能成为有利变异)是由什么决定 的?是固定不变的吗? 提示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哪种变异能成为有利变异是由环境决定的, 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浙江高考生物(选考)复习课件13生物的变异

浙江高考生物(选考)复习课件13生物的变异

专题13
生物的变异
考考点点11
考点2
-7-
特色梳理
选考提升
题型一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变异类型判断
典例精析1(2017浙江杭州八校联考)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 的是( C )
A.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一定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B.不同配子的随机结合体现了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 生改变 D.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染 色体畸变 解析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性状不一定改变,A项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B项 错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 改变,C项正确;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 换属于基因重组,D项错误。
专题13
生物的变异
考考点点11
考点2
-9-
特色梳理
选考提升
(3)三看细胞分裂图
特色梳理
专题13
选考提升
生物的变异
考考点点11
考点2
-10-
①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图像,两条子染色体上的两基因不同,则 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如图甲。
②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两条子染色体(同白或同黑) 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如图乙。
数目
适用 范围
自然状态 下真核生 物,有性生 殖
所有生物均可 发生,无性生 殖、有性生殖
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均 可发生,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产生新基 结果 因型,不产
生新基因
产生新的基因
不产生新基因,基因数目或 顺序发生变化
鉴定 方法
显微镜下无法检测出,可根 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 合确定

2022届高三生物(浙江学考)一轮复习练习:必修2 第8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

2022届高三生物(浙江学考)一轮复习练习:必修2 第8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Word版含答案
⑧受精卵⑨纺锤体⑩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十二、1.①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③突变频率④可育纯合子⑤染色体数目变异⑥缩短育种年限⑦愈伤组织⑧秋水仙素⑨染色体数目变异⑩秋水仙素2.基因重组
十三、1.①不能相互交配③不能产生有生育力量的后代③类型上④生物体⑤细胞⑥生物大分子⑦自然选择等因子⑧物种⑨高度的统一性2.①个体间存在可遗传的变异②变异个体③新的品种④自然选择⑤可遗传的变异⑥全部等位基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可用诱变育种。
(6)若培育植物为养分繁殖,如土豆、地瓜等,则只要消灭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学习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训练(时间:30分钟)【学考题组】1.(2015·温州市苍南期末)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解析自然选择仍在起作用,A错误;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进化,B错误;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错误;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正确。

答案 D2.(2016·杭州市余杭区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一切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同一个物种D.自然选择导致适应解析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前提,A错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B错误;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说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C错误;自然选择导致生物产生适应性,D正确。

答案 D3.(2015·温州苍南县巨人中学期中)下列各项叙述中,不合理的一项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答案 B4.(2015·台州市期末)根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数量越小的种群越容易发生遗传漂变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是不同的C.渐进的物种形成是目前唯一的物种形成方式D.自然选择使得基因突变朝着个体有利于适应环境的方向进行解析一般情况下,种群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越少,种群中基因就越容易发生遗传漂变,A正确;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如基因型AA和Aa 都表现为显性性状时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B错误;渐进的物种形成不是目前唯一的物种形成方式,如多倍体的形成,C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答案 A5.(2016·绍兴一中期末)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C.单倍体到二倍体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四倍体西瓜的形成,证明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答案 B6.(2015·温州市苍南期末)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A.基因B.染色体C.个体D.种群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BC错误;D正确。

答案 D7.(2016·温州市十校联合体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B.不同性状个体繁殖率的差异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解析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定向淘汰和选择过程,A错误;不同性状个体繁殖率的差异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但不一定有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答案 B8.(2015·宁波市慈溪市期末)有关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解析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错误;遗传组成的差异导致基因库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正确;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

答案 B9.(2015·温州市苍南期末)下列各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A.随机交配B.自然选择C.基因突变D.染色体畸变解析随机交配不会对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影响,A正确;自然选择、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都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 A10.(2016·义乌市苏溪中学月考)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S 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

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期以后,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

据题回答:(1)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

(2)19世纪,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

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经过长期的,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有利变异则逐渐。

从而使种群的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

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决定的。

解析(1)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出现的。

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19世纪,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桦尺蠖体色浅的更易适应环境,故种群浅色基因s的基因频率变化趋势是增加(或上升)。

(3)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桦尺蠖体色深的更易适应环境,故种群深色基因S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增加(或上升)。

(4)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的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

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答案(1)基因突变原材料(2)浅色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后代繁殖个体多(3)栖息地变成黑褐色,不利于浅色种生存而利于黑色型个体生存(4)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淘汰积累基因频率自然选择【选考题组】11.(2015·绍兴一中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认为,种群中出现的一切变异都是进化的前提B.新物种的形成只有通过长期地理障碍,才能实现种群间完全的生殖隔离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会发生改变的前提是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如果该种群进行自交,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变化,D错误。

答案 C12.(2016·嘉兴市秀州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生物只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B.在物种形成方式中,只有渐进的物种形成需要经过隔离C.若种群达到遗传平衡,则种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均相等D.若个体产生了有利于生存的变异,则该变异在后代中必然被保留和积累解析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具有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A正确;在物种形成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若种群达到遗传平衡,群体内一个位点上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将代代保持不变,C错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所以个体产生的有利于生存的变异不一定在后代中被保留和积累,D错误。

答案 A13.(2016·湖州市期末调测)下图中A、B、C表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存在地理障碍的三个地区,A地区某种群部分个体迁移至C地区(t1、t2表示不同的时期),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基因库将保持稳定不变B.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障碍这一条件C.t1时C两地区的种群遗传上的差异不可能是遗传漂变造成的D.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乙、丙是能适应各自环境的新物种答案 D14.(2016·浙江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期中)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式,都能引起生物的适应性进化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可能导致生殖隔离D.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前提解析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都能引起生物的适应性进化,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差别达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生殖隔离,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前提,D错误。

答案 C15.(2016·嘉兴一中高二(下)期中)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障碍。

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些人为因素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这种异地的物种形成是渐进的物种形成方式B.这种物种形成过程将产生能够适应新环境的新物种C.在出现生殖隔离之前,乙、丙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相同D.与该方式不同,同地的物种形成只需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即可完成解析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逐渐形成了生殖隔离,是渐进的物种形成方式,A 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其适应生活环境,B正确;乙、丙是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频率无法进行比较,故C错误;同地的物种形成一般在同种生物中进行,通过相互杂交即可完成,D正确。

答案 C16.(2016·浙江舟山中学高三期中)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 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