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一中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 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石之瓠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宋人有善为不龟.
手之药者 2.世世以洴澼纟光·
为事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贻{①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②贻笑大方
2.固{ 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③人固有一死 ④固国不以山谿之险
3.与{ ①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②冬,与越人水战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⑤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⑥吾与点也
4.说{ ①客得之,以说吴王
②秦伯说,与郑人盟
③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⑤说尽心中无限事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剖之以为..
瓢 古义:
今义:认为。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我树.
之成而实五石
2.夫子固拙于用大.
矣
3.能不龟手一.也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句式: 译文: 2.请买其方百金。
句式: 译文: 3.或以封。
句式: 译文: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法、道、墨四家。( )
2.《庄子》又称《南华经》,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子所著的一部道家著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等诸多方面。( )
3.金,货币单位。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读过庄子的《逍遥游》,再来读《齐物论》,就好像忽然从自由自在、适意飞翔的九万里高空掉进了“槁木
死灰”般寂静的死穴,不免产生一种的突兀、困惑之感。尽管《齐物论》开篇有关“地籁”的描写
被誉为“大风赋”,是足以引发人无穷的的“天籁”,甚至成了对音乐最高境界的褒奖之词,而结尾那的“蝴蝶梦”更在文学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演绎,但深究起来,( )。这不仅是由于庄子《齐物论》的文辞隐
晦独特,其中论及的许多概念抽象玄奥,也是由于自魏晋以来,涌现出的众多的解庄注庄者,往往“以庄注我”,各
取所需,留下了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虽然《齐物论》的确读之不易, 但此文在《庄子》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影响却不亚于《逍遥游》。如果说《逍遥游》是以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庄子思想的框架,那么,《齐物论》则主要是以抽象思辨的方式对这一框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了补充与说明,两篇文
章,构成了庄子思想的完整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堪言状联想脍炙人口相得益彰
B.不可名状遐想脍炙人口相辅相成
C.不可名状联想朗朗上口相得益彰
D.不堪言状遐想朗朗上口相辅相成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还是十分费解,这《齐物论》究竟说了些什么
B.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十分被人们费解
C.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还是让人感到十分费解
D.不知说了些什么的《齐物论》,十分被人们费解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逍遥游》是形象地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
B.《逍遥游》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
C.既然说《逍遥游》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用了寓言、比喻的庄子思想的框架
D.如果说《逍遥游》是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注]而藏之庿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注] 巾:用巾包裹或覆盖。笥:装入竹箱中。
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2.成语“涸辙之鲋”出自本文,它的意思是:
。
3.下列对上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表面上很大方,答允收得赋税后借给他三百金。
B.粮对于庄子、水对于鲋鱼,都是赖以生存的急需品,虽少却可生存,监河侯对庄子的许诺等于见死不救。
C.这篇寓言构思精巧,寓言中引寓言,故事中套故事,于俗事中见深理。
D.在人物刻画上,监河侯的虚伪、庄子的迂腐无不跃然纸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
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①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
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②之县③解。”
(《庄子·养生主》) [注] ①适:偶然。②帝:天帝,最高的天神。③县:倒悬。
4.比较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找出与“然则吊焉若此”句式相同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不吾知也
D.何以伐为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人体禀受于自然,方才有生死,如果好生恶死,这就忘掉了受命于自然的道理。
B.在庄子看来,忧乐不能入,死生不能系,做到“安时而处顺”,就自然地解脱了,犹如解除了倒悬之苦。
C.选文中老子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人生态度,与《逍遥游》所表现的哲学思想迥异。
D.秦失认为,他和老聃已经看淡了生死,世人喜生恶死显然违背了自然规律,背弃了实情。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