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s 科学类通识课程:
g it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U y 821T0010 微积分(甲)Ⅰ
4.5 4.0-1.0 一 秋冬
n 821T0050 线性代数(甲)
2.5 2.0-1.0 一 秋冬
i 761T0010 大学物理(甲)Ⅰ
4.0 4.0-0.0 一 春夏
浙 ve 821T0020 微积分(甲)Ⅱ
Z U 08120600 热工实验Ⅰ he ni 0812030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乙) j v 08123580 自动控制理论 i e 60190110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进展 a r 60120150 传热传质学 n s 60120170 生物质能 g it 08120610 热工实验Ⅱ U y 60120160 锅炉原理及热交换器设计 n 60120180 新能源系统检测与控制 i 60120200 能源材料 ve 60190130 风能 r 60120111 太阳能 s 60120190 能源化学 i 60120210 氢能 ty 08124080 新能源实验
Zhejiang 48.5 学分
3.5 3.5-0.0 二 秋冬 0.5 0.0-1.0 二 冬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1.5 1.0-1.0 一 春 2.0 2.0-0.0 二 秋 3.0 3.0-0.0 二 春夏 3.5 3.0-1.0 二 春夏
浙 江 大 学
59120030 工程热力学(甲)
ji (3)外语类
7 学分
a 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要求为 6+1 学分,其中 6 学分为外语类课程选修学分,+1 为“英语水
ng 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必修学分。学校建议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
和“大学英语Ⅳ”,并根据新生入学分级考试或高考英语成绩预置相应级别的“大学英语”课
U 程,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二年级起学 n 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本科生“外 iversity 语类”课程修读管理办法》。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
Z U (1) 工程知识:掌握本专业方向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以工程热 he ni 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及系统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 j v 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以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相关课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 i e (2) 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够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读、科学调研、实 a r 验分析等有效方法对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n s (3) 能源开发利用:熟练掌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种类、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方式、方法,了 g it 解开发利用技术,并能分析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U y (4) 能源环境保护:能够分析和评价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解决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 n 污染问题,注重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i (5) 工程设计:针对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和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部件或 浙 ve 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性和行业规范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考虑知识产权、健康、安全、 江 r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s (6) 优化运行:能够应用工程知识分析生产利用各环节损耗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优化措施,提高 大 i 运行效率。 学 ty (7) 生产管理:了解能源生产环节,能够合理组织、安排、控制能源生产工作,能够对异常情况进
i 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 学分
浙 ve 记,三、四年级合计+1 学分。
江 r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s 03110021 军训
+2.0 +2
一秋
大 i 031E0020 体育Ⅰ
1.0 0.0-2.0 一 秋冬
学 ty 031E0030 体育Ⅱ
3.0 2.0-2.0 一 秋冬 3.0 2.0-2.0 一 秋冬,春夏
江 he (4)计算机类
5 学分
大 j 学校对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计算机
i 类通识课程:
学 an 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
g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G0210 C 程序设计
江 大 新能源流体力学 工程热力学 传热传质学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进展
风能 自动控制理
推荐学制 4 年
学 最低毕业学分 160+6+8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 能源动力类
浙江 Zh 交叉学习:辅修:在专业课程中选修 34 学分,其中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大学 ejia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n 1.通识课程 g (1)思政类
1)必修课程
浙 +1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江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或小语种水平测试
大
2)选修课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 6 学分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1.0 0.0-2.0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浙 Z 或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
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
U 的外语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n (12) 终身学习:保持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 iversity 能力。
浙
专业主干课程
生物质能 太阳能 论 氢能
9.5 学分
2.0 +2
四秋
2.0 2.0-0.0 四 秋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1.5 1.5-0.0 一 秋 2.0 1.5-1.0 二 春 4.0 3.0-1.0 三 秋冬 1.5 1.5-0.0 三 夏
60190140 60190150 08193060 08195240
燃料电池及蓄电池
U 核反应堆工程 n 核电站 iversity 能源系统的评估原理
a 本专业学生的通识选修要求为: ng 1)在“通识核心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
2)在“沟通与领导类”中至少修读一门;
U 3)在“人文社科组”中至少修读 6 学分,若上述 1)、2)所修课程类别属于“人文社科 n 组”,则其学分也可计入本项要求;
iversity 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5 2.0-1.0 一 秋冬 2.5 2.0-1.0 一 秋冬 2.5 2.0-1.0 二 秋冬,春夏 4.0 3.0-2.0 三 秋冬,春夏 +1.0 0.0-2.0 一 +1.0 0.0-2.0 二、三、四
g U ity (2)军体类
5.5+3 学分
n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 1 学分,要求在前 2 年内修读。学生每年的体
1.0 0.0-2.0 一 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0.0-2.0 二 秋冬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0-1.0 二 秋冬,春夏
031E0050 体育Ⅳ
Z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he 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1.0 0.0-2.0 二 春夏 +0.5 0.0-1.0 三 +0.5 0.0-1.0 四
08188330 生物质发电系统课程设计
1.5 +2
四秋
60188020 风电风机课程设计
60190120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
Z(3)专业选修课程
he 课程号
课程名称
j 60190170 低碳能源
i 08183780 微机原理及应用
a 59120110 透平机械原理
ng 08195580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
4.0 3.0-1.0 二 春夏 0.5 0.0-1.0 二 夏 1.5 0.0-3.0 三 秋 2.0 2.0-0.0 三 秋 1.0 1.0-0.0 三 秋 4.0 4.0-0.0 三 秋冬 4.0 2.0-2.0 三 秋冬 0.5 0.0-1.0 三 冬 2.0 2.0-0.0 三 冬 2.0 2.0-0.0 三 春 2.0 2.0-0.0 三 春 2.0 2.0-0.0 三 春 3.0 2.0-1.0 三 春夏 2.0 2.0-0.0 三 夏 1.5 1.5-0.0 三 夏 1.0 0.0-2.0 四 秋
Z U 211G0230 计算机科学基础 he ni 211G0240 科学计算基础
3.0 2.0-2.0 一 春夏 2.0 2.0-0.0 一 秋冬 2.0 2.0-0.0 一 秋冬
ji ve (5)自然科学通识类
22.5 学分
a r 学校对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自然
(6)通识选修课程
14 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组课程、科学技术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
Z “S”)、新生研讨课程(课程号带“X”)。其中,人文社科组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 he 号带“H”)、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经济与社会 j 类(课程号带“L”),科学技术组课程包括: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技术与设计类 i (课程号带“M”)。
2.专业课程
浙85.5 学分
(1)学科基础课程
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081C0130 工程图学
大
11.5 学分
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061B90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学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5 2.0-1.0 一 秋冬,春夏 1.0 1.0-0.0 一 春,夏 2.5 2.0-1.0 二 秋冬
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制定生产系统优化运行的方案,及时有效地调节能源生产过程内外的各种关系,取得 最佳经济效益。
(8)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程工具
Z 和信息技术工具等资源,对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辨识和评估其局限性。 he (9)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 j 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知识产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i (10)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在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实践 a 中需要专业和道德行为的高水准,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ng (11) 沟通:能够就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和
2.0 2.0 1.0 1.5
2.0-0.0 2.0-0.0 1.0-0.0 1.5-0.0
64.5+6 学分
11.5+2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Z U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he ni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j v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i e 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a r 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n s 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浙
081C0251 工程训练 261C0070 工程力学
江
261C0080 材料力学实验
(2)专业必修课程
大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081C0170 机械制图及 CAD 基础 60120140 新能源流体力学
081C0191 机械设计基础(甲)
101C0030 电工电子学及实验
1.5 0.0-3.0 二 秋冬
浙 江
大 2016 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学
浙 Z 培养目标 江 h 培养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能源科学、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掌握可再生能 e 源和新能源专业知识【目标 1】,能从事清洁能源生产【目标 2】、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 3】、能源环 大 j 境保护【目标 4】、新能源开发【目标 5】、工程设计【目标 6】、优化运行【目标 7】与生产管理【目标 i 8】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学 ang 毕业要求
3.5 2.5-2.0 一 春夏
江 r 771T0060 化学实验(丙)
0.5 0.0-1.0 二 秋
s 761T0020 大学物理(甲)Ⅱ
4.0 4.0-0.0 二 秋冬
大 i 761T0060 大学物理实验
1.5 0.0-3.0 二 秋冬
学 ty 771T0050 工程化学
2.0 2.0-0.0 二 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