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生物学特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3.适应性 • 牛的适应性很强, 不同种类牛的适应性与其分布地域的自然条件密切
相关。 • 不同毛色的牛, 对日光能的平均有效吸收率有很大差异。 • 4.牛对环境温度的反应 • (1) 牛的适宜环境温度 • 就黑白花而言, 牛的适宜环境温度, 一般为8℃ ~16℃, 此谓等热区
• 2.反刍 • 多数牛的反刍时间在夜间进行, 特别是天刚黑时反刍活动最为活跃, 说
明牛对粗饲料的充分消化是集中在夜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因此在夜间应尽量减少干扰, 使其充分消化粗饲料。 • 牛每天反刍时间一般为采草时间的3/4, 但随草质情况而有所变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草质青嫩, 反刍时间短, 如冬季大量饲喂优质玉米青贮, 反刍时间人为 减少; 草质粗劣, 反刍时间长。 • 3.休息 • 牛的休息有躺卧和站立两种形式。 一昼夜内躺卧的时间因季节环境 条件而不同, 在粗放饲养管理条件下, 牛在冬季躺卧时间平均为7.5 小时, 春季9 小时,夏季7.9 小时。 这些差异与气候环境条件有关, 但是, 每天必须保证8 小时的休息时间。 • 4.排粪
• (3) 瓣胃。 位于网胃的内侧面, 约占四胃总容积的7% ~ 8%, 瓣胃 体内有许多新月状瓣叶, 大小不一, 长短也不同, 总计有80 ~100 片, 故瓣胃又称“百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瓣胃通过网—瓣胃间孔和瓣—皱胃孔将网胃和皱胃连通起来。 初生 牛犊的网胃沟(或称食管沟) 起着将乳汁自食管输往瓣胃沟和皱胃的通 道作用。 对于成年牛, 瓣胃如同一个过滤器, 通过收缩把食物稀软部 分送入皱胃, 把粗糙部分留在瓣叶间, 在此还大量吸收水和有机酸。
• 5.肛门 • 肛门是消化道的最末端。 食物由口腔进入, 经胃、肠消化吸收, 食物
中没有被消化吸收的物质由肛门排出体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2.2.2 奶牛的瘤胃消化特点
• 瘤胃是一种发酵罐。 • 1.瘤胃内微生物及其生存条件 • (1) 瘤胃内环境 • 瘤胃可看作是厌氧微生物繁殖的高效培养器, 瘤胃具有供给微生物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牛的排粪受饲料的种类、品质以及运动等因素影响。 一般情况下, 初 始排粪在进食后10 小时左右, 大量排出为25 ~ 30 小时, 终末排 出为60 小时左右。 但在躺卧休息结束后, —般都要排粪。 牛每昼 夜约排粪15 次, 以白天较多, 日排粪30 ~40kg。 因此, 应掌握 这一规律, 搞好粪肥清理和牛体卫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当环境温度由下限临界温度下降时, 机体对寒冷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 。 开始阶段作物理调节, 呼吸频率由每分钟25 次可能降至15 次 左右。 皮肤水汽蒸发减少。 同时出现肌肉发抖(肌糖元分解)、甲状 腺素和肾上腺皮质素分泌增加、体内脂肪氧化等。 持续低温, 牛的采 食量显著增加, 消化过程加强, 并且由于逐渐地适应这个过程, 基础代 谢有所增强。 牛在—定的低温下虽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但因体热散失 较多, 致使日粮净能的利用率降低。
第2章 牛的生物学特性
• 2.1 • 2.2 • 2.3
牛的习性与食性 牛的消化器官 奶牛的外形特征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2.1.1 牛的习性
• 1.合群性 • 牛的合群性很强, 合群性是实现奶牛群养的基础。 牛的这种本能与其
模仿行为相关, 当牛群中领头牛做某一动作时, 其他牛便跟着做同样的 动作。 • 2.牛的脾气 • 公牛往往比母牛好斗, 在某些情况下, 母牛也喜欢角斗。 牛的脾气与 人所施加的一切友善或粗暴行为有关, 打骂容易使牛产生踢人、顶人 的恶癖。 牛养成了踢人、顶人的恶癖后, 则很难纠正。 所以, 要树立 爱牛思想, 对牛进行科学的调教。
• (4) 皱胃。 因其有消化腺, 可分泌胃液, 又称真胃。 皱胃是连接瓣胃 和小肠的管状器官, 也是菌体蛋白质和过瘤胃蛋白质被消化的部位, 其 功能与非反刍单胃家畜基本相同。
• 4.肠 • 可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 小肠分为3 段, 即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瘤胃壁由黏膜层、肌肉层及浆膜层构成, 黏膜表面有无数角质化的乳 头, 增加了胃壁与食糜的接触面积。
• (2) 网胃。 位于膈肌后方, 由网/ 瘤胃褶将其与瘤胃隔开。 网胃约占 四胃总容积的5%, 胃壁黏膜形成许多网格状皱褶, 形似蜂巢, 并布满 角质化乳头, 又称蜂巢胃。 网胃是吸入水分的贮存库, 同时能帮助食 团逆呕和排出胃内的发酵气体(嗳气)。
• (3) 舌。 牛的主要采食器官。 牛的舌长、坚强、灵活, 舌面粗糙, 适 于卷食草料。 卷入口腔后被牙齿切断, 然后与口腔分泌的唾液混合, 将食物软化, 最后经咽部送入食道。
• (4) 唾液腺和唾液。 牛的唾液腺主要由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组成, 唾液腺可以分泌唾液。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此外, 牛口腔唾液中还含有较高浓度的粘蛋白、尿素、矿物质(P、M g、Cl等), 可为瘤胃微生物连续提供易被吸收的营养物质。
• 2.食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是自咽通至瘤胃的管道, 成年牛长约1.1m, 全部由横纹肌构成, 有很 强的逆蠕动功能。 草料与唾液在口腔内混合后通过食道进入瘤胃, 瘤 胃内容物又定期地经过食道反刍回到口腔, 经咀嚼后再行咽下。
• 3.胃 • 牛属反刍家畜, 进食饲草饲料速度快, 一般饲料不经充分咀嚼便匆匆咽
入胃中。 因此对牛胃要求与猪、马、兔等家畜的胃不同, 不仅要容积 大, 而且构造和功能也要与单胃家畜的胃不相同。牛胃由瘤胃、网胃 、瓣胃、皱胃(又称真胃)4 部分组成。前3 个胃无腺体组织分布, 不 分泌胃液, 主要起贮存食物、水和发酵分解粗纤维的作用, 一般统称为 前胃。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 2) 齿。 牛无上切齿及犬齿, 上切齿的功能被坚韧的齿板所代替, 为 下切齿提供了相应的压力面, 牙齿的功能主要是咀嚼和磨碎饲料。 草 食动物是通过下颌骨的横向运动, 将植物纤维磨压成一定大小并形成 食团后进行吞咽完成咀嚼动作的。 此外, 牛上颌比下颌宽, 因此它只 使用一侧的臼齿轮换磨碎饲料。
• 2.1.2 牛的食性
• 1.采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牛在一般自然状况下, 采食时间大约有65% 在白天, 其余35% 在 夜间进行。冬季随白昼时间的缩短, 逐渐增加夜间的采草时间。 牛一 昼夜的采草时间约为6 ~8 小时, 在黎明和黄昏前后, 是每天采食最 紧张的时刻, 尤其在黄昏采草频率最大。 冬季舍饲任意采食干草的情 况下, 采食时间多在白天, 据观察只有在20∶00—22∶00 时表 现食欲稍高, 整夜几乎没有采食动作。 因此, 牛只要白天喂饱, 不需补 夜草。
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瘤胃内具有微生物生存繁殖的适宜温度, 通常为 39℃ ~41℃; 瘤胃内容物的含水量相对稳定, 渗透压维持于接近血 液水平。 饲料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不断被吸收入血, 瘤胃食糜持 续地排入后段消化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饲料发酵产生的大量有机酸, 被唾液中大量的碳酸氢盐和磷酸盐所缓 冲, 使pH 变动于5.5 ~7.5; 瘤胃内容物高度乏氧。 瘤胃上部气体 通常含CO2、CH4 及少量N2、H2、O2 等气体,H2、O2 主要 随食物进入瘤胃内, O2 迅速地被微生物繁殖所利用。 因此瘤胃内环 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 在该温度范围内, 机体产热量最低。 等热区的下限(8℃) 对牛最为 适宜, 谓之下限临界温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牛的下限临界温度, 因品种不同而异, 一般热带地区牛高于寒带地区的 牛; 即使同一品种, 也并不是固定的, 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 ①被毛和皮肤(真皮层) 的厚薄 • ②饲养水平 • (2) 环境温度对牛的影响 • 环境温度对牛体产热及热量散发有着很大影响。 当环境温度由下限
• 5.放牧牛的行为 • 夏季炎热, 白天牛吃草时间很短, 主要在夜间。 • 当牛牧食在幼嫩多汁而较短的草地时, 吃草时间延长而反刍时间缩短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反之, 在纤维含量多的高草地放牧时, 则吃草时间不延长, 反刍时间延 长, 但在草地草质优良而又密集的草地放时, 吃草时间并不延长, 而只 有在草质不良的牧地上放牧时, 消耗的时间才最长。 主要原因是幼嫩 牧草纤维少, 易消化, 不需更多时间反刍, 但因草幼嫩, 不易在短时间 内吃饱, 所以吃草时间长, 反刍时间短;秆多叶少的草因纤维多, 体积大 , 易于吃饱, 然而需经充分反刍才能消化, 故二者的时间相反。
• 唾液具有润湿饲料、溶解食物、杀菌和保护口腔的作用。 牛的唾液 中不含淀粉酶, 但含有大量的碳酸氢盐和磷酸盐。 腮腺一天可分泌含 0.7%碳酸氢钠的唾液约50L, 相当于分泌碳酸氢钠300 ~ 35 0g。 高产奶牛分泌唾液可达250L, 所含碳酸氢盐更多。 大量缓 冲物质可中和瘤胃发酵产生的有机酸, 以维持瘤胃内的酸碱平衡。
临界温度上升至上限临界温度时, 由于机体产热很少, 可通过呼吸或皮 肤水汽蒸发借以散热, 或增加皮肤中血液流量, 使体热通过传导与对流 作用加以散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上限临界温度(16℃以上), 机体的物理调节作用 开始加强, 呼吸频率可由每分钟25 次增到72 次。 进一步进行的 生理调节, 则出现甲状腺分泌降低, 胃肠蠕动减弱, 真胃食糜向小肠排 空过程受到抑制, 食欲下降, 食量锐减的现象。 这时牛的生产能力受 到明显的影响。 乳牛在21℃以上气温条件下, 产乳量开始下降, 到 26℃时更为显著。 在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体温, 到40℃时, 机体 代谢失去生理控制, 转而受物理化学中的范何甫定律支配, 即体温愈高 , 代谢愈盛, 机体产热量愈增加。所以, 当环境温度上升, 在高水平饲 养的牛, 因其热量增加, 而出现日粮中的净能下降, 生产受到影响。 当 温度很高(40℃) 时, 可引起牛拒食, 乃至热极致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皱胃内有腺体分布, 可分泌胃液, 与前胃对照, 称为后胃。 牛口腔内摄 入的饲料经初步咀嚼后由咽进入瘤胃, 饲料先在瘤胃内和水及唾液混 合, 被揉磨、浸泡、软化发酵, 再经食管逆入口腔咀嚼, 然后再吞入胃, 这个过程称为反刍。
• (1) 瘤胃。 呈椭圆形, 是成年牛四个胃室中最大的一个, 占据整个腹 腔的左半侧和右侧下半部。 瘤胃前后稍长, 左右稍扁, 前端与后端有 凹陷的前沟和后沟, 左右侧面有较浅的纵沟, 在瘤胃壁内面与这些沟对 应部位为肌柱围成环状,将瘤胃分成背囊和腹囊两大部分。背囊和腹 囊前后两端, 由于前后沟很深, 这样就形成了四个囊区: 前背盲囊、前 腹盲囊、后背盲整、后腹盲囊。
• 整个小肠均分布有消化腺, 分泌的消化液与胰腺、胆囊的分泌物一起 进入肠管, 共同对食物起消化作用。 小肠壁还有吸收的作用, 能将已 消化的营养物质吸收入血液, 输送至肝脏。 大肠也可分为3 段, 即盲 肠、结肠和直肠。 由小肠进入大肠的营养物质, 主要由随食糜进入大 肠的酶和存在于大肠的微生物作用, 继续进行消化。 大肠内的微生物 不仅起着消化作用, 某些细菌还能合成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VK)。 另外, 大肠壁还有吸收作用。
上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2.2.1 牛消化器官的构造及特点
• 牛的消化系统主要有口腔、食道、胃(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小 肠、大肠和消化腺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及肠腺等)。
• 1.口腔 • 口腔为消化管之起始部位, 其主要由唇、齿、舌和唾液腺组成, 牛的口
是吞食、咀嚼、混涎和进行反刍的器官; 唇、齿、舌是主要的摄食器 官; 唾液腺可产生唾液, 帮助消化食物。 • (1) 唇。 与羊相比, 牛的唇不够灵活, 不利于采食草料; 只有当采食鲜 嫩的青草或粉粒物(面粉、颗粒饲料或谷粒) 时, 唇才能发挥较为重要 的采食作用。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3.适应性 • 牛的适应性很强, 不同种类牛的适应性与其分布地域的自然条件密切
相关。 • 不同毛色的牛, 对日光能的平均有效吸收率有很大差异。 • 4.牛对环境温度的反应 • (1) 牛的适宜环境温度 • 就黑白花而言, 牛的适宜环境温度, 一般为8℃ ~16℃, 此谓等热区
• 2.反刍 • 多数牛的反刍时间在夜间进行, 特别是天刚黑时反刍活动最为活跃, 说
明牛对粗饲料的充分消化是集中在夜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因此在夜间应尽量减少干扰, 使其充分消化粗饲料。 • 牛每天反刍时间一般为采草时间的3/4, 但随草质情况而有所变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草质青嫩, 反刍时间短, 如冬季大量饲喂优质玉米青贮, 反刍时间人为 减少; 草质粗劣, 反刍时间长。 • 3.休息 • 牛的休息有躺卧和站立两种形式。 一昼夜内躺卧的时间因季节环境 条件而不同, 在粗放饲养管理条件下, 牛在冬季躺卧时间平均为7.5 小时, 春季9 小时,夏季7.9 小时。 这些差异与气候环境条件有关, 但是, 每天必须保证8 小时的休息时间。 • 4.排粪
• (3) 瓣胃。 位于网胃的内侧面, 约占四胃总容积的7% ~ 8%, 瓣胃 体内有许多新月状瓣叶, 大小不一, 长短也不同, 总计有80 ~100 片, 故瓣胃又称“百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瓣胃通过网—瓣胃间孔和瓣—皱胃孔将网胃和皱胃连通起来。 初生 牛犊的网胃沟(或称食管沟) 起着将乳汁自食管输往瓣胃沟和皱胃的通 道作用。 对于成年牛, 瓣胃如同一个过滤器, 通过收缩把食物稀软部 分送入皱胃, 把粗糙部分留在瓣叶间, 在此还大量吸收水和有机酸。
• 5.肛门 • 肛门是消化道的最末端。 食物由口腔进入, 经胃、肠消化吸收, 食物
中没有被消化吸收的物质由肛门排出体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2.2.2 奶牛的瘤胃消化特点
• 瘤胃是一种发酵罐。 • 1.瘤胃内微生物及其生存条件 • (1) 瘤胃内环境 • 瘤胃可看作是厌氧微生物繁殖的高效培养器, 瘤胃具有供给微生物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牛的排粪受饲料的种类、品质以及运动等因素影响。 一般情况下, 初 始排粪在进食后10 小时左右, 大量排出为25 ~ 30 小时, 终末排 出为60 小时左右。 但在躺卧休息结束后, —般都要排粪。 牛每昼 夜约排粪15 次, 以白天较多, 日排粪30 ~40kg。 因此, 应掌握 这一规律, 搞好粪肥清理和牛体卫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当环境温度由下限临界温度下降时, 机体对寒冷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 。 开始阶段作物理调节, 呼吸频率由每分钟25 次可能降至15 次 左右。 皮肤水汽蒸发减少。 同时出现肌肉发抖(肌糖元分解)、甲状 腺素和肾上腺皮质素分泌增加、体内脂肪氧化等。 持续低温, 牛的采 食量显著增加, 消化过程加强, 并且由于逐渐地适应这个过程, 基础代 谢有所增强。 牛在—定的低温下虽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但因体热散失 较多, 致使日粮净能的利用率降低。
第2章 牛的生物学特性
• 2.1 • 2.2 • 2.3
牛的习性与食性 牛的消化器官 奶牛的外形特征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2.1.1 牛的习性
• 1.合群性 • 牛的合群性很强, 合群性是实现奶牛群养的基础。 牛的这种本能与其
模仿行为相关, 当牛群中领头牛做某一动作时, 其他牛便跟着做同样的 动作。 • 2.牛的脾气 • 公牛往往比母牛好斗, 在某些情况下, 母牛也喜欢角斗。 牛的脾气与 人所施加的一切友善或粗暴行为有关, 打骂容易使牛产生踢人、顶人 的恶癖。 牛养成了踢人、顶人的恶癖后, 则很难纠正。 所以, 要树立 爱牛思想, 对牛进行科学的调教。
• (4) 皱胃。 因其有消化腺, 可分泌胃液, 又称真胃。 皱胃是连接瓣胃 和小肠的管状器官, 也是菌体蛋白质和过瘤胃蛋白质被消化的部位, 其 功能与非反刍单胃家畜基本相同。
• 4.肠 • 可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 小肠分为3 段, 即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瘤胃壁由黏膜层、肌肉层及浆膜层构成, 黏膜表面有无数角质化的乳 头, 增加了胃壁与食糜的接触面积。
• (2) 网胃。 位于膈肌后方, 由网/ 瘤胃褶将其与瘤胃隔开。 网胃约占 四胃总容积的5%, 胃壁黏膜形成许多网格状皱褶, 形似蜂巢, 并布满 角质化乳头, 又称蜂巢胃。 网胃是吸入水分的贮存库, 同时能帮助食 团逆呕和排出胃内的发酵气体(嗳气)。
• (3) 舌。 牛的主要采食器官。 牛的舌长、坚强、灵活, 舌面粗糙, 适 于卷食草料。 卷入口腔后被牙齿切断, 然后与口腔分泌的唾液混合, 将食物软化, 最后经咽部送入食道。
• (4) 唾液腺和唾液。 牛的唾液腺主要由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组成, 唾液腺可以分泌唾液。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此外, 牛口腔唾液中还含有较高浓度的粘蛋白、尿素、矿物质(P、M g、Cl等), 可为瘤胃微生物连续提供易被吸收的营养物质。
• 2.食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是自咽通至瘤胃的管道, 成年牛长约1.1m, 全部由横纹肌构成, 有很 强的逆蠕动功能。 草料与唾液在口腔内混合后通过食道进入瘤胃, 瘤 胃内容物又定期地经过食道反刍回到口腔, 经咀嚼后再行咽下。
• 3.胃 • 牛属反刍家畜, 进食饲草饲料速度快, 一般饲料不经充分咀嚼便匆匆咽
入胃中。 因此对牛胃要求与猪、马、兔等家畜的胃不同, 不仅要容积 大, 而且构造和功能也要与单胃家畜的胃不相同。牛胃由瘤胃、网胃 、瓣胃、皱胃(又称真胃)4 部分组成。前3 个胃无腺体组织分布, 不 分泌胃液, 主要起贮存食物、水和发酵分解粗纤维的作用, 一般统称为 前胃。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 2) 齿。 牛无上切齿及犬齿, 上切齿的功能被坚韧的齿板所代替, 为 下切齿提供了相应的压力面, 牙齿的功能主要是咀嚼和磨碎饲料。 草 食动物是通过下颌骨的横向运动, 将植物纤维磨压成一定大小并形成 食团后进行吞咽完成咀嚼动作的。 此外, 牛上颌比下颌宽, 因此它只 使用一侧的臼齿轮换磨碎饲料。
• 2.1.2 牛的食性
• 1.采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牛在一般自然状况下, 采食时间大约有65% 在白天, 其余35% 在 夜间进行。冬季随白昼时间的缩短, 逐渐增加夜间的采草时间。 牛一 昼夜的采草时间约为6 ~8 小时, 在黎明和黄昏前后, 是每天采食最 紧张的时刻, 尤其在黄昏采草频率最大。 冬季舍饲任意采食干草的情 况下, 采食时间多在白天, 据观察只有在20∶00—22∶00 时表 现食欲稍高, 整夜几乎没有采食动作。 因此, 牛只要白天喂饱, 不需补 夜草。
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瘤胃内具有微生物生存繁殖的适宜温度, 通常为 39℃ ~41℃; 瘤胃内容物的含水量相对稳定, 渗透压维持于接近血 液水平。 饲料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不断被吸收入血, 瘤胃食糜持 续地排入后段消化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饲料发酵产生的大量有机酸, 被唾液中大量的碳酸氢盐和磷酸盐所缓 冲, 使pH 变动于5.5 ~7.5; 瘤胃内容物高度乏氧。 瘤胃上部气体 通常含CO2、CH4 及少量N2、H2、O2 等气体,H2、O2 主要 随食物进入瘤胃内, O2 迅速地被微生物繁殖所利用。 因此瘤胃内环 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 在该温度范围内, 机体产热量最低。 等热区的下限(8℃) 对牛最为 适宜, 谓之下限临界温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牛的下限临界温度, 因品种不同而异, 一般热带地区牛高于寒带地区的 牛; 即使同一品种, 也并不是固定的, 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 ①被毛和皮肤(真皮层) 的厚薄 • ②饲养水平 • (2) 环境温度对牛的影响 • 环境温度对牛体产热及热量散发有着很大影响。 当环境温度由下限
• 5.放牧牛的行为 • 夏季炎热, 白天牛吃草时间很短, 主要在夜间。 • 当牛牧食在幼嫩多汁而较短的草地时, 吃草时间延长而反刍时间缩短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反之, 在纤维含量多的高草地放牧时, 则吃草时间不延长, 反刍时间延 长, 但在草地草质优良而又密集的草地放时, 吃草时间并不延长, 而只 有在草质不良的牧地上放牧时, 消耗的时间才最长。 主要原因是幼嫩 牧草纤维少, 易消化, 不需更多时间反刍, 但因草幼嫩, 不易在短时间 内吃饱, 所以吃草时间长, 反刍时间短;秆多叶少的草因纤维多, 体积大 , 易于吃饱, 然而需经充分反刍才能消化, 故二者的时间相反。
• 唾液具有润湿饲料、溶解食物、杀菌和保护口腔的作用。 牛的唾液 中不含淀粉酶, 但含有大量的碳酸氢盐和磷酸盐。 腮腺一天可分泌含 0.7%碳酸氢钠的唾液约50L, 相当于分泌碳酸氢钠300 ~ 35 0g。 高产奶牛分泌唾液可达250L, 所含碳酸氢盐更多。 大量缓 冲物质可中和瘤胃发酵产生的有机酸, 以维持瘤胃内的酸碱平衡。
临界温度上升至上限临界温度时, 由于机体产热很少, 可通过呼吸或皮 肤水汽蒸发借以散热, 或增加皮肤中血液流量, 使体热通过传导与对流 作用加以散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上限临界温度(16℃以上), 机体的物理调节作用 开始加强, 呼吸频率可由每分钟25 次增到72 次。 进一步进行的 生理调节, 则出现甲状腺分泌降低, 胃肠蠕动减弱, 真胃食糜向小肠排 空过程受到抑制, 食欲下降, 食量锐减的现象。 这时牛的生产能力受 到明显的影响。 乳牛在21℃以上气温条件下, 产乳量开始下降, 到 26℃时更为显著。 在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体温, 到40℃时, 机体 代谢失去生理控制, 转而受物理化学中的范何甫定律支配, 即体温愈高 , 代谢愈盛, 机体产热量愈增加。所以, 当环境温度上升, 在高水平饲 养的牛, 因其热量增加, 而出现日粮中的净能下降, 生产受到影响。 当 温度很高(40℃) 时, 可引起牛拒食, 乃至热极致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皱胃内有腺体分布, 可分泌胃液, 与前胃对照, 称为后胃。 牛口腔内摄 入的饲料经初步咀嚼后由咽进入瘤胃, 饲料先在瘤胃内和水及唾液混 合, 被揉磨、浸泡、软化发酵, 再经食管逆入口腔咀嚼, 然后再吞入胃, 这个过程称为反刍。
• (1) 瘤胃。 呈椭圆形, 是成年牛四个胃室中最大的一个, 占据整个腹 腔的左半侧和右侧下半部。 瘤胃前后稍长, 左右稍扁, 前端与后端有 凹陷的前沟和后沟, 左右侧面有较浅的纵沟, 在瘤胃壁内面与这些沟对 应部位为肌柱围成环状,将瘤胃分成背囊和腹囊两大部分。背囊和腹 囊前后两端, 由于前后沟很深, 这样就形成了四个囊区: 前背盲囊、前 腹盲囊、后背盲整、后腹盲囊。
• 整个小肠均分布有消化腺, 分泌的消化液与胰腺、胆囊的分泌物一起 进入肠管, 共同对食物起消化作用。 小肠壁还有吸收的作用, 能将已 消化的营养物质吸收入血液, 输送至肝脏。 大肠也可分为3 段, 即盲 肠、结肠和直肠。 由小肠进入大肠的营养物质, 主要由随食糜进入大 肠的酶和存在于大肠的微生物作用, 继续进行消化。 大肠内的微生物 不仅起着消化作用, 某些细菌还能合成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VK)。 另外, 大肠壁还有吸收作用。
上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2.2.1 牛消化器官的构造及特点
• 牛的消化系统主要有口腔、食道、胃(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小 肠、大肠和消化腺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及肠腺等)。
• 1.口腔 • 口腔为消化管之起始部位, 其主要由唇、齿、舌和唾液腺组成, 牛的口
是吞食、咀嚼、混涎和进行反刍的器官; 唇、齿、舌是主要的摄食器 官; 唾液腺可产生唾液, 帮助消化食物。 • (1) 唇。 与羊相比, 牛的唇不够灵活, 不利于采食草料; 只有当采食鲜 嫩的青草或粉粒物(面粉、颗粒饲料或谷粒) 时, 唇才能发挥较为重要 的采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