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PPT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俯卧位可能导致呼吸道受压或扭 曲,影响患者呼吸。
神经损伤
不正确的卧姿或长时间保持同一 姿势可能导致神经受压或损伤。
预防措施建议
01
02
每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使用减压垫
在患者受压部位放置减压垫, 减轻局部压力。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呼 吸道受压或扭曲。
、高效地进行俯卧位通气操作。
患者安全性的提高
02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患者的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03
俯卧位通气操作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协同完成,团队成员之间的
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是确保操作成功的关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俯卧位通气操作可能会引 入更多的智能化技术,如自动化设备、机器人辅助等,提 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治疗过程中缺乏及时调整,导致患者不耐受。
失败案例分析原因和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氧合指数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分享
经验教训 俯卧位通气并非适用于所有呼吸衰竭 患者,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性进行
监护仪、血压计、听诊 器等监测设备
吸痰装置、急救药品及 器材等
03
操作步骤详解
体位调整与固定
01
02
03
体位选择
患者取俯卧位,即面部朝 下,胸部和腹部贴紧床面 ,双臂弯曲放在头部两侧 或身体两侧。
头部调整
避免颈部过度伸展或屈曲 ,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使 用U型枕或软垫支撑额头 和下颌。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该治疗。
加强患者的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俯卧 位通气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创新, 如开发更加智能化的通气设备和
更加舒适的俯卧位垫等。
拓展应用领域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合理使用垫枕和支撑物
在患者的受压部位放置垫枕和支撑物 ,以减轻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定时变换体位
密切观察病情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每隔一段时间,将患者的体位进行适 当调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处理方法介绍和案例分析
01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汇报人:xxx
2024-01-26
目录
•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 俯卧位通气前准备工作 •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详解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效果评价与总结反馈
01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定义及作用
定义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ing Ventilation,PPV) 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使其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 从而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的治疗方法。
皮肤受压损伤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的皮肤受压损伤,应及时进行清创、换药等处理,避免感
染。同时,调整垫枕和支撑物的位置和硬度,避免再次受压。
02
呼吸系统并发症处理
对于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应立即调整通气参数和呼吸支持方式,保
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同时,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3
神经系统并发症处理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PPT课件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PPT课件
操作步骤 01
1. 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俯卧位通气。 02
2. 准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包括呼吸机、监护仪 03 、吸氧装置、急救药品等。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01 3. 将患者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注意保护患者的 眼睛、鼻子和嘴巴。
02 4. 调整呼吸机和监护仪参数,确保患者通气和氧 合稳定。
02 5.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通气参数,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06
总结与展望
俯卧位通气治疗在ARDS患者中应用前景展望
广泛应用
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的深入理 解和俯卧位通气治疗技术的不断
完善,俯卧位通气治疗有望在 ARDS患者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病因和严重程度的 ARDS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俯卧 位通气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与其他辅助呼吸技术比较优缺点分析
优点
与其他辅助呼吸技术相比,如高频振荡 通气、体外膜肺氧合等,俯卧位通气具 有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同 时,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氧 合和呼吸力学,降低死亡率。
VS
缺点
俯卧位通气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且 患者需要接受镇静和肌松药物的治疗,这 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而其他辅助呼 吸技术如高频振荡通气、体外膜肺氧合等 可能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复杂的设备 支持。
氧合功能障碍及呼吸衰竭
01 肺顺应性降低
由于肺部炎症和肺泡萎陷,ARDS患者肺顺应性显 著降低,使得吸气时需要更高的压力才能将气体 吸入肺部。
02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部病变不均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部分肺 泡通气不足,部分肺泡血流减少,造成顽固性低 氧血症和呼吸窘迫。
03 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PPT课件

90°
90°
45°
俯卧位:
➢通气血流比好转 ➢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改善 ➢引流较容易 ➢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 ➢改变胸廓的顺应性 ➢功能残气量增加
二、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机制
A 改善通气分布 (Gattinoni et al, 1988)
B 改善血流灌注分布 (Gattinoni et al,1988)
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
〉 持续时间和俯卧的次数—— ➢ 仍未有明确共识 ➢ 几小时(4-6 小时) 至 1-2 日 〉 终止—— ➢ 当氧合能力出现改善时 ➢ 当没有进一步的好处时 ➢ 当并发症出现时 Eg:氧气饱和度下降,低血压
七、总 结
俯卧位通气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
氧合状况,促进了患者的肺复张,加快痰
四、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
➢ 脑水肿、颅内高压、面部骨折、脊柱骨折、
A
腹部有开放性外伤、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急性出血、心律失常、妊娠的患者;
➢ 由于对肥胖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有一定的
B
困难,所以只是把肥胖列为相对禁忌证。
五、俯卧位通气并发症
➢ 压疮 ➢ 神经与视网膜压迫 ➢ 心脏骤停 ➢ 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 颜面部水肿
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使肺部重新膨胀
C
(Hormann et al, 1994)
减少心脏对肺的压迫,使肺部重新膨胀(Pelosi
D
et al, 2002)
三、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
➢ 俯卧位通气适合氧合障碍的病人、ALI和ARDS病人,可 以通过使用俯卧位通气改善病人的氧合状态。
➢ 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PEE P),仍需要较高的吸入氧浓度,可以考虑使用俯卧位通 气。

俯卧位通气护理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护理PPT课件

血流动力学监测
有条件时可进行有创 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 测,更全面地评估患
者循环状况。
神经系统观察与评估
意识状态评估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 判断是否存在颅内高压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瞳孔观察
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对光 反射等变化,评估神经系 统功能。
颅内压监测
有条件时可进行颅内压监 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 高压等危险情况。
02 未来,俯卧位通气技术将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度 和安全性,体位摆放和管道管理将更加人性化和 智能化。
02 同时,俯卧位通气技术也将与其他呼吸治疗技术 相结合,形成更加综合、个性化的呼吸治疗方案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俯卧位通气护理
汇报人:xxx
2024-01-30
目录
•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 俯卧位通气操作方法与步骤 • 俯卧位通气期间监测指标管理 • 俯卧位通气后护理注意事项 • 俯卧位通气在特殊人群中应用探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俯卧位通气定义及作用
定义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 指将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使肺组织在胸腔内的位置相 对更低,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氧合的一种治 疗手段。
风险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全 面风险评估,包括心 肺功能、营养状况、 皮肤完整性等。
循序渐进
对老年患者进行俯卧 位通气时,需循序渐 进,逐步增加俯卧位 时间和角度,避免过 度通气。
并发症预防
加强老年患者并发症 预防,如肺部感染、 深静脉血栓等。
危重症患者多学科协作救治模式

俯卧位通气健康教育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健康教育PPT课件
制定和完善俯卧位通气相关的制度和规范,确保其在临床救治中的 科学性和规范性。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俯卧位通气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俯卧位通气技术将在更多 领域得到应用。
个性化治疗方案将成为趋势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 适度。
脊柱与关节不适
长时间的俯卧可能对脊柱 和关节造成额外的压力, 引发疼痛或不适。
预防措施建议
定时变换体位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定时变换体位以减轻局 部压迫。
使用辅助器具
如使用特制的枕头、垫子 等,以减轻对身体的压迫 。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的呼吸道不受压 迫,保持通畅,如有需要 可使用吸氧等辅助呼吸措 施。
03
脊柱与关节不适处理
对于脊柱和关节不适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按摩、热敷等物理治疗方法
,以缓解疼痛和不适。同时,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以增
强脊柱和关节的稳定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和重要性
01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俯卧位通气的原理,强调其在改善氧合和通
气功能方面的重要性。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压疮、坠积 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
生。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
压迫性损伤
由于长时间俯卧,身体的 重量会对某些部位造成压 迫,可能导致皮肤破损、 溃疡等。
呼吸困难
俯卧位可能使肺部受到压 迫,导致呼吸不畅,特别 是对于已有呼吸系统疾病 的患者。

俯卧位通气PPT(共18张PPT)

俯卧位通气PPT(共18张PPT)

实施
2 充分吸净痰液并分离呼吸机。 3 至少四个人站在病人两边,一人在病人头侧,
另一人负责放置垫枕。
4 把病人抬到一侧,然后协助病人转身,接 着四个人把病人反转抬起悬空,站在病人 头侧的负责固定病人的头和颈椎,负责放 置垫枕的就在这时把垫枕放在额头、胸部、 腹部。
头部垫高20-30度,气管插管处悬空,头部左 右侧位1-2h更换一次
实施
4 把病人抬到一侧,然后协助病人转身,接着四个人把病人反转抬起悬空,站在病人头侧的负责固定病人的头和颈椎,负责放置垫枕的就在这时把 垫枕放在额头、胸部、腹部。
• 5 在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 是肺复张技术之一,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
3 固定和放置各管路以有利于翻身为易,留足够长度。 患者情况良好每天可4-8h
提高肺泡通气功能,提高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氧合(背侧肺泡复张、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以及预防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2 充分吸净痰液并分离呼吸机。 2功能残气量的增加(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 提高肺泡通气功能,提高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氧合(背侧肺泡复张、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以及预防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是肺复张技术之一,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 病人、管道情况及镇静效果 2 充分吸净痰液并分离呼吸机。 8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神志,监测生命体征。 患者情况良好每天可4-8h 病人、管道情况及镇静效果 患者情况良好每天可4-8h 6 肠内营养的患者俯卧位通气前 30min-1h停止。
4 预防因牵拉、挤压导致的神经损伤。 5 预防面部受压和眼部水肿,勤更换位置 (受压部位垫软枕)。
6 肠内营养的患者俯卧位通气前 30min1h停止。 7 翻身方向:可向右向左翻,如颈内静脉 在右侧,通气时优先考虑向左翻。

俯卧位通气PPT课件精选全文

俯卧位通气PPT课件精选全文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之二
那些在普通病房不宜实施的绝对禁忌证,若在 ICU 严密监测下则可有条件放宽实 施:包括 ①存在严重氧合障碍,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02)/吸氧浓度 (FiO2)]<100mmHg或SpO2/FiO2<140; ②存在明显呼吸困难,呼吸频率>40次/ min ; ③经皮氧饱和度无法实现准确连续监测; 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使用血管活性药(在充分容量复苏前提下,仍存在收缩 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 ⑤神志异常或无法接受指令,不能与护理团队沟通,不能用语言或呼叫器呼叫帮 助; ⑥自主行动困难或受限,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无法自主调整位置以获得舒适 度或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
4.持续时间:建议每次治疗时间尽可能维持12h以上。对于 延长治疗时间可获益的患者,若耐受性良好,可考虑延长治疗 时间。一旦出现明显并发症,则随时终止治疗。
03 PART three 经 典 俯 卧 位 操 作 规 范
建立俯卧位治疗团队
建立俯卧位治疗团队
应建立由医师、呼吸治疗师、护士等组成的俯卧位治疗团队,职责分明,高效合作, 以确保疗效和安全。职责分工举例如下:
体位改变对健康人呼吸生理的影响
● 健康人由直立位转为卧位,功能残气量减 少约1升 ● 可出现后背部、底膈上肺泡塌陷或不张 ● 分泌或渗出物易积聚于肺后背部,不易引 流 ● 通气血流比的不匹配性更明显 ● 膈肌运动幅度减低和位置上移 ● 纵隔和心脏对肺压迫加重
俯卧位通气适应症
适用于需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或)体外膜氧合器( ECMO ,又称体外膜肺) 治疗的重症或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该治疗应在 ICU 内实施。
同时,俯卧位后,解剖位置上位于心脏下方受心脏压迫的肺叶体积缩小,部分被 心脏压迫的萎陷肺泡复张。俯卧位通气患者需要镇静甚至肌松,有利于膈肌松弛, 跨膈压降低,促进部分背侧肺泡复张,增加气血交换面积。

俯卧位通气 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 ppt课件

ARDS治疗
3.有创机械通气
(1)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
推荐意见6:ARDS患者应积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推荐级别:E级) 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优点
1. 有效地改善低氧血症 2. 降低呼吸功 3. 缓解呼吸窘迫 4. 改善全身缺氧 5. 防止肺外器官功能损害
ARDS治疗
(2)肺保护性通气
推荐意见7: 对ARDS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时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气道平 台压不应超过30~35cmH2O (推荐级别:B级) 由于ARDS患者大量肺泡塌陷,肺容积明显减少,常规或大潮气量通气( 10~15ml/kg)易导致肺泡过度膨胀和气道平台压过高,加重肺及肺外器官的 损伤
种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PEEP仍不能将吸氧 浓度降至60%以下,即可以使用俯卧位通气;
• 另一种认为,在ARDS早期,即使没有严重的氧合
功能障碍,也可以使用俯卧位通气。当病理改 变进入显著纤维化时,即使再应用俯卧位,因可 恢复通气的肺组织所剩无几,不会明显改善氧 合。
俯卧位通气治疗持续时间
• 目前对俯卧位通气的持续时间仍无明确报
起病
轻度
中度
重度
急性起病,一周内因已知病因导致的新发/恶化的呼吸综合征
低氧血症 水肿原因
使用PEEP≥5
使用PEEP≥5
PaO2/FiO2 201–300 PaO2/FiO2 ≤ 200
使用PEEP≥10 PaO2/FiO2 ≤ 100 with
不能完全用心衰或液体过负荷解释的呼吸衰竭
影像学改变 双肺斑片影
• 同时在仰卧位时,背面肺组织受腹内压和心脏及
纵隔的压力,转换成俯卧位后就会较少从前胸壁 到背部的压力梯度,改变局部区域的跨肺压(跨
肺压=肺泡压-胸膜腔内压),继而会改变肺重力

俯卧位通气PPT

俯卧位通气PPT

降低颅内压
02
对于合并颅内高压的患者,俯卧位能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
肿,有利于改善预后。
促进背部和臀部伤口愈合
03
俯卧位能够改善背部和臀部伤口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04
俯卧位通气操作中的护理要 点
评估患者状况及制定护理计划
评估患者呼吸功能、 循环功能、意识状态 及合作程度
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包括俯卧位通气时 间、体位转换频率等
03
熟练掌握呼吸机操作
俯卧位通气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呼吸
机的操作技巧,包括呼吸模式的设置、参数的调整等,以确保患者的呼
吸得到有效支持。
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监测生命体征
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 括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指标,以及意识状态和瞳孔 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操作流程简介
• 准备工作:评估患者病情及适应症,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用 品,如呼吸机、监护仪、氧气装置、吸痰器等。
• 体位摆放:将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头部偏向一侧,双臂自然屈曲置于头两侧。注意保护患者眼睛、鼻子、嘴 巴等器官,避免受压或损伤。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身体各部位处于功能位,避免关节脱位或肌肉拉伤。
孕妇或产后妇女安全性考虑
谨慎实施俯卧位通气
对于孕妇或产后妇女,应谨慎评估其是否适合实施俯卧位通气, 必在怀孕早期和晚期实施俯卧位通气,以减少对胎儿或产 妇的影响。
加强监测和护理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应加强对孕妇或产后妇女的监测和护 理,确保其安全度过治疗期。
俯卧位通气PPT
汇报人:XXX XX-XX-XX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重症医学科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重症医学科护理课件

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需求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
评估患者适应症
评估患者禁忌症
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案
操作前准备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效果评价
观察指标
选择合适的观察指标,如呼吸频 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
等,以评估俯卧位通气效果。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对俯 卧位通气效果进行评价,如对比 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评估患者症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重 症医学科护理课件
• 俯卧位通气介绍 •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 • 俯卧位通气并发症及处理 • 俯卧位通气护理注意事项 • 俯卧位通气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俯卧位通气介 绍
俯卧位通气定 义 01 02
俯卧位通气原理
重力作用
减少肺内分流
俯卧位时,肺部受到的压力减小,肺 泡通气量增加,改善氧合。
状改善程度等。
注意事项
在评价过程中,注意排除其他干 扰因素,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和准确性。
04
俯卧位通气并发症及处理
主要并发症及原因
皮肤压疮 呼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循环指标
05
俯卧位通气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培训与资质要求
培训
资质
俯卧位有助于减少肺内分流,提高氧 合。
减少胸腔内压力梯度
俯卧位可以减少胸腔内压力梯度,有 助于改善通气血流比,提高氧合。
俯卧位通气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禁忌症
02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 备
01
02
评估患者情况
准备物品
03 沟通解释
操作中步 骤
安全转移

俯卧位通气PPT幻灯片课件

俯卧位通气PPT幻灯片课件
侧肺泡塌陷 肺顺应性增加
10
仰/俯卧位气体组织分布
11
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
其他次要机制可能有:
功能残气量的增加 改善膈肌的运动 心脏和纵隔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 气管内分泌物由于重力作用得到良好的引流
12
俯卧位通气原理
2、改善膈肌运动:通过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从而增加功能 残气量俯卧位时背侧隔肌向尾侧移位,使局部肺组织复张,减少了 V/Q失调.
步骤4
吸入NO治疗;数小时内无明显反应,则进入步骤5
步骤5
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个体化评价风险与获益
步骤6
ECMO,入选者高压通气时间应<7天。
17
——适用于氧合障碍的病人 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重度ARDS患者(氧合指 数≦100mmHg尤其是PEEP水平大于10cmH2O者)。
18
禁忌证
血流动力学异常不稳定 颅内高压、严重腹腔高压 急性出血 脊柱损伤 骨科手术或不稳定性骨折 近期腹部手术 妊娠 骨科手术 广泛皮肤损伤
基础通气 小潮气量,Vt 6ml/来自g步骤1 步骤2a小潮气量通气,测量平台压,<30cmH2O进入步骤2a ;> 30cmH2O进入步骤2b
实施肺复张和/或单独使用高PEEP
步骤2b
实施俯卧位通气或高频振荡通气
步骤3
评价氧合、静态顺应性和无效腔通气,改善明显则继续治 疗;改善不明显,则进入步骤4。
转为PP后,则使垂直线上这种压力梯度减 少,跨肺压力趋向一致,各部分肺的通气 比较均匀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血流代偿地流向通气 良好区域,同时由于重力因素的作用,体 位对血流分布的影响很小,因此俯卧位通 气能够减少肺内分流,改善V/Q比

俯卧位通气小讲课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小讲课护理课件

护理操作要点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包括如何正确摆放患者体位、如何调 整呼吸机参数等,以确保患者安全舒 适地进行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
分享一些成功的俯卧位通气护理案例 ,包括患者的病情、护理过程和效果 ,以提供实践参考和经验借鉴。
失败案例
分析一些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俯卧位 通气护理案例,探讨失败原因,提出 改进措施。
肺部手术后患者:为了促进术 后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 生。
其他需要改善氧合的患者: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CHAPTER 02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
定义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通过改 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作 用改善肺通气和氧合效果 的护理措施。
适用人群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 吸衰竭、ARDS等呼吸系 统疾病的患者。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俯卧位通气护理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可能会引 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护理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俯卧位通气护理将更加广泛应用于各 类呼吸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CHAPTER 05
俯卧位通气小讲课护理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俯卧位通气概述 •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 俯卧位通气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实践与经验分享 • 常见问题与解答
CHAPTER 01
俯卧位通气概述
俯卧位通气的定义
• 俯卧位通气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让患者采用俯卧姿势进行 呼吸,以达到改善氧合、减少肺部并发症等目的的一种通气方 式。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PPT课件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PPT课件
目的
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例, 从而提高氧合,减少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氧合障碍、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ARDS)、肺不张等机械通 气患者。
禁忌症
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高 压、急性出血、脊柱损伤、骨盆 骨折、腹部手术、妊娠等患者。
确保胃管位置正确,固定牢固 ,避免胃内容物反流。
及时吸痰
发现患者有痰液或呕吐物时, 及时吸引清除。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神经系统并发症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等变化, 预防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并发
症。
循环系统并发症
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 征,预防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 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检查管道
检查患者的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牢固, 避免管道受压、扭曲或脱落。
交代注意事项
向患者和家属交代俯卧位护理后的注意事项,如 保持体位稳定、避免剧烈活动等,以确保患者的 安全和舒适。
04
俯卧位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压疮预防与处理
风险评估
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确 定高危区域和重点防护
部位。
减压措施
并发症风险高
01
02
03
0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发生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需要加强呼吸道 管理和抗感染治疗。
气压伤
机械通气过程中,气压过高或 潮气量过大可能导致气压伤, 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循环系统并发症
机械通气可能对循环系统产生 影响,如血压下降、心率失常 等,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和 及时处理。
通气需求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
1进行俯卧位通气前评估
实施
2 充分吸净痰液并分离呼吸机。 3 至少四个人站在病人两边,一人在病人
头侧,另一人负责放置垫枕。 4 把病人抬到一侧,然后协助病人转身,
接着四个人把病人反转抬起悬空,站在病 人头侧的负责固定病人的头和颈椎,负责 放置垫枕的就在这时把垫枕放在额头、胸 部、腹部。 头部垫高20-30度,气管插管处悬空,头部 左右侧位1-2h更换一次
9 心理疏导。
管路放置
俯卧位通气专用
• 头部
胸腹垫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3 固定和放置各管路以有利于翻身为易,留 足够长度。
4 预防因牵拉、挤压导致的神经损伤。 5 预防面部受压和眼部水肿,勤更换位置 (受压部位垫软枕)。

6 肠内营养的患者俯卧位通气前 30min1h停止。 7 翻身方向:可向右向左翻,如颈内静脉 在右侧,通气时优先考虑向左翻。
8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神志,监测生命体 征。
俯卧位通气PPT
概念
是肺复张技术之一,利用翻身 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 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主要用 于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
ARDS中俯卧位通气的原理
• 1.提高肺泡通气功能,提高通气血流比值,
改善氧合(背侧肺泡复张、心脏和纵膈对 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以及预防呼吸机相 关肺损伤。
• 2功能残气量的增加(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
的气量)
• 3改善膈肌运动 • 4促进分泌物排出(气管内分泌物由于重力作
用进行引流)
禁忌症
• 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 2颅内压增高 • 3急性出血 • 4脊柱损伤 • 5近期骨科、腹部手术 • 6妊娠
并发症
• 皮肤压伤、水肿、坏死 • 外周神经损伤 • 角膜溃疡 • 低血压 • 插管和其他引流管的压迫和移位
实施
• 5 在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 的血氧饱和度变化, 最后给病人 接上心电监护,及时吸痰,定时叩 背。
通气时间
• 循序渐进原则 • 患者情况良好每天可4-8h • 2000年呼吸指南中:俯卧位位通气时间大
于8h对于改善患者氧合有显著疗效。
护理
护理
1 充分镇静。 2 防止窒息:操作前吸净痰液,操作中避免 气管导管打折或脱出翻身为俯卧位时分泌物 增多应及时吸痰,口腔护理应在仰卧位时完 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