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1)总论
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重点讲解
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重点讲解第⼀章总论⼀、绪论1.天然药物化学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现代科学理论与⽅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门学科。
2.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
此外,还将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物合成途径等途径。
3.明代李挺的《医学⼊门》(1575)中记载了⽤发酵法从五倍⼦中得到没⾷⼦酸的过程。
⼆、⽣物合成1.⼀次代谢定义:对维持植物⽣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且⼏乎存在于所有的绿⾊植物中的过程产物:糖、蛋⽩质、脂质、核酸、⼄酰辅酶A、丙⼆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些氨基酸等对植物机体⽣命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次代谢定义:以⼀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进⼀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并⾮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对维持植物⽣命活动⼜不起重要作⽤。
称之为⼆次代谢过程。
产物:⽣物碱、萜类等2.主要⽣物合成途径(⼀) 醋酸-丙⼆酸途径(AA-MA)主要产物:脂肪酸类、酚类、蒽酮类起始物质:⼄酰辅酶A 起碳链延伸作⽤的是:丙⼆酸单酰辅酶A碳链的延伸由缩合及还原两个步骤交替⽽成,得到的饱和脂肪酸均为偶数。
碳链为奇数的脂肪酸起始物质不是⼄酰辅酶A,⽽是丙酰辅酶A。
酚类与脂肪酸不同之处是在由⼄酰辅酶A出发延伸碳链过程中只有缩合过程。
(⼆)甲戊⼆羟酸途径(MV A)主要产物:萜类、甾体类化合物起始物质:⼄酰辅酶A焦磷酸烯丙酯(IPP)起碳链延伸作⽤焦磷酸⼆甲烯丙酯(DMAPP)单萜-----------得到焦磷酸⾹叶酯(10个碳)倍半萜类-------得到焦磷酸⾦合欢酯(15个碳)三萜-----------得到焦磷酸⾹叶基⾹叶酯(20个碳)(三)桂⽪酸途径主要产物:苯丙素类、⾹⾖素类、⽊质素类、⽊脂体类、黄酮类(四)氨基酸途径主要产物:⽣物碱类并⾮所有的氨基酸都能转变为⽣物碱,在脂肪族氨基酸中主要有鸟氨酸、赖氨酸,芳⾹族中则有苯丙氨酸、酪氨酸及⾊氨酸三、提取分离⽅法(⼀)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不同进⾏分离1.常见⽅法有液-液萃取法、逆流分溶法(CCD)、液滴逆流⾊谱法(DCCC)、⾼速逆流⾊谱(HSCCC)、⽓液分配⾊谱(GC或GLC)及液-液分配⾊谱(LC或LLC)P21 图1-11 利⽤pH梯度萃取分离物质的模式图CCD法是⼀种多次、连续的液-液萃取分离过程2.正相⾊谱:通常,分离⽔溶性或极性较⼤的成分如⽣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时,固定相多采⽤强极性溶剂,如⽔、缓冲溶液等,流动相则⽤氯仿、⼄酸⼄酯、丁醇等弱极性有机溶剂,称之为正相⾊谱3.反相分配⾊谱: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时,则两相可以颠倒,固定相可⽤液状⽯蜡,⽽流动相则⽤⽔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故称之为反相分配⾊谱4.反相硅胶⾊谱填料:根据烃基(—R)长度为⼄基(—C2H5)还是⾟基(—C8H17)或⼗⼋烷基(—C18H37)分别命名为RP-2、RP-8、RP-18.三者亲脂性强弱顺序如下:RP-18> RP-8> RP-25.加压液相⾊谱与液-液分配⾊谱的区别?液-液分配柱⾊谱中⽤的载体(如硅胶)颗粒直径较⼤,流动相仅靠重⼒作⽤⾃上⽽下缓缓流过⾊谱柱,流出液⽤⼈⼯分段收集后再进⾏分析,因此柱效较低,费时较长。
《药物化学》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体相互作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药物的作用机理 (mechnismm of action)和作用方式(mode of action)。在这一范围内, 通过前瞻性研究,发现和创制新的药物分子,或称新化学实体。它所 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找到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及什么是好药。
8
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就药物化学涉及和讨论的内容而言,大体分成两个不同的范围:
一是关于已知药理作用并在临床应用的药物,它们的制备方
法(合成、发酵、提取)、分析确证、质量控制、结构改造以及化学 结构与药理活性的关系等。讨论已有药物的化学与活性,它回答的问 题是,什么是一个好药,如何得到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侧重于现行 药物的实际应用;
第一章 绪 论
药物
药物化学
2
什
么
药物是对疾病具有
是
预防、治疗和诊断 作用或用以调节机
药
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
物
?
从 功 能 分:
预防药 疫苗、干扰素 诊断药 血管造影剂、试剂盒
治疗药
从 来 源 分:
天然药物 中药 化学药物 合成药、抗生素 生物药物 干扰素等
按照药理作用分类:镇痛药、抗菌药、抗肿瘤药、心血管 系统用药、麻醉药等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
19世纪,化学提取药物(植物药)
1802
古柯叶
1805
鸦片花(罂粟)
可卡因 吗啡
1805
金鸡纳树
奎宁
1899
阿司匹林(Aspirin)上市,标 志人们开创了用化学方法改变 天然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使之 成为更理想药物的阶段。
其他一些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物 青蒿-青蒿素 秋水仙-秋水仙碱
天然药物化学归纳学习重点
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考试方向第一节总论单元细目要点要求一、总论1.绪论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及其在药学事业中的地位了解2.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熟练掌握(2)水蒸气蒸馏法掌握(3)升华法了解3.分离与精制方法(1)溶剂萃取法的原理及应用了解(2)沉淀法的原理及应用了解一、绪论1.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含义及研究内容有效成分:具有生理活性、能够防病治病的单体物质。
有效部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种成分的组合物。
2.天然药物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为主,种类繁多。
3.天然药物化学在药学事业中的地位(1)提供化学药物的先导化合物;(2)探讨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3)为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研究奠定基础;(4)为中药、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5)开辟药源、创制新药。
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熟练掌握) 1.溶剂选择1)常用的提取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
常用中药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水、甲乙丙丁蠢、指甲玩,迷仿苯石油 2)各类溶剂所能溶解的成分(相似相溶原理)溶剂 类别可溶类型 具体类型水最安全,极性最强 能溶于水氨基酸、蛋白质、糖类、生物碱盐、有机酸盐、无机盐 甲醇(毒)、乙醇、丙酮 亲水性有机溶剂大极性的成分苷类、生物碱、鞣质及极性大的苷元正丁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亲脂性有机溶剂中等极性和小极性 生物碱、有机酸、蒽醌、黄酮、香豆素、强心苷 极性大的物质用亲水性溶剂提取,极性小的物质用亲脂性溶剂提取。
石油醚常用于脱脂,即通过溶解油脂、蜡、叶绿素小极性成分而将其与其他成分分开;正丁醇是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常用来从水溶液中萃取极性较大的苷类(皂苷)化合物。
溶剂提取方法 加热提取溶剂 特点煎煮法 加 水亲脂性成分提取不完全,多糖类、且含挥发性成分及加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使用浸渍法 不 水或其他 提取时间长,效率不高 渗漉法 不 水或醇 溶剂消耗量大,费时长回流提取法 加 有机溶剂 此法提取效率高于渗漉法,但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 连续回流提取法加 有机溶剂 在实验室连续回流提取常采用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CO 2 ,常用的夹带剂是乙醇。
药物化学教材李淑敏第一版
药物化学教材李淑敏第一版内容概要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药物化学各种原理、研究方法和技术,反映药物化学学科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发展水平的权威著作。
全书分成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部分就有关药物研究开发的理论、方法、技术、战略战术以及相关学科对本学科的推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介绍;对新药研发的法规,药物经济学,药物的知识产权保护,糖类、蛋白质、趋化因子类药物和手性药物均有专章介绍。
《高等药物化学》反映了药物化学与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紧密结合。
各论部分以各类药物分子设计、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和作用原理为重点,阐述了各类药物近15年的新进展,同时对临床上重要的药物作了总结性的回顾。
每章末均附有最新、最重要的参考读物和文献,以便读者根据这些文献对相关领域作更深入的调研。
本书可供从事药物化学教学、科研和生产以及临床药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专业的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化学和药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第1部分总论第1章绪论第2章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第3章药物代谢与新药研发第4章药物作用靶标、化合物的活性筛选第5章组合化学和高通量合成第6章分子模拟与药物设计第7章化学信息学与药物发现第8章先导物的发现途径和优化策略第9章天然产物与新药的研究开发第10章药物合成的化学与工艺研究第11章手性药物第12章生物技术与新药研究第13章糖类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第14章肽、蛋白质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第15章趋化因子受体调节剂第16章药物的专利保护第17章新药研发与法规管理第18章新药上市前后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第2部分各论第19章麻醉药物第20章镇静催眠和抗癫痫药物第21章镇痛药物第22章非甾体抗炎药物第23章中枢兴奋药物第24章抗精神失常药物第25章抗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第26章抗糖尿病药物第27章抗骨质疏松药物第28章抗过敏和抗溃疡药物第29章作用于胆碱能系统药物第30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系统药物第31章作用于5一羟色胺、多巴胺和GABA系统药物第32章抗生素第33章抗菌和抗真菌的合成药物第34章抗肿瘤药物第35章抗艾滋病药物第36章抗病毒药物第37章抗高血压药物和利尿药物第38章止血药物和抗血栓药物第39章心脏疾病和血脂调节药物第40章呼吸系统药物第41章皮质激素类药物第42章免疫抑制剂与器官移植药物第43章减肥有关药物第44章性激素和生育调节药物中文索引英文索引章节摘录版权页:插图:有时一个先导化合物活性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其在溶剂中优势构象的比例较少所致。
天然药物化学 第1章 总论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生物合成
提取分离方法 结构研究方法
三、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
1. 醋酸-丙二酸途径:脂肪酸、酚、蒽酮类
2. 甲戊二羟酸途径:萜、甾体类
3. 桂皮酸途径: 苯丙素、香豆素、木质素、木脂素、黄酮类 4. 氨基酸途径: 生物碱 5. 复合途径: 醋酸-丙二酸—莽草酸径 醋酸-丙二酸—甲戊二羟酸途径
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3.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吸附 色谱法 3.1 吸附分类:
• 物理吸附:无选择性的吸附,吸附-解析发 生迅速。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等 • 化学吸附:不可逆性。如碱性氧化铝对酚酸 性成分的吸附,硅胶对生物碱的吸附等。
• 半化学吸附:聚酰胺对酚酸类、醌类的氢键 吸附。
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凝胶滤过法 4.2凝胶种类:
①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
只适于在水中应用, 分离多糖、 蛋白质等.
②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
适用于各类化合物的分离,除具有分子筛的 特性外,还起到反相分配色谱的效果。 常用溶剂有甲醇、氯仿-甲醇等。
1.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 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 研究内容:主要指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多为
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
法、结构鉴定、结构改造及生合成途径。
1.2 天然药物化学的简要发展历程
1 天然药物化学中的相关术语
有效成分: 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能代表 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单一化合物。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成分,如植物 中普遍存在的无明显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生物活性成分:是经过药效试验或生物活性试验,证 明对机体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
[医学]天然药物化学总论1
四. 天然药化的作用:
1. 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机理(有效 成分、有效部位); 2. 阐明中药炮制现代科学依据; 3. 改进剂型、提高疗效; 4. 开辟药源、开发新药。
1、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机理 (有效成分、有效部位)
【性味功效】 辛、苦、温 散寒、平喘、利水
1、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机理 (有效成分、有效部位)
强身健体、补肾壮阳 舒筋活络等
链霉菌
放线菌
第一节 绪论
一.天然药物的概念:
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矿物质等自然界中存 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包括作为药物使用的生物体(如植物、动物 、昆虫及微生物等)及其部位生物提取物与榨出 物及从中分离得到的纯化合物。
?
天然药物 = 中药
药品注册分类
按种类 中药、天然药物
2. 研究内容: 主要指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多为 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 法、结构鉴定及生合成途径。
三、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
1. 生物活性成分:经过药效实验或生物活性实验, 证明对机体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
2. 有效成分: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代 表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单一化合物。
制法: 以上六味,苦参、百部、花椒、白
鲜皮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 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硼砂,搅 拌使溶解,制成1000ml,药液边搅拌边 分装;雄黄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另 分装成小袋,即得。
芒硝: Na2SO4.10H2O(泻热通便)
石膏: CaSO4.2H2O(清肺热)
海马:
雄黄,为硫化物类 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 二硫化二砷。归肝,大 肠经。有毒。解毒杀虫, 燥湿祛痰,截疟。用于 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痈肿,疔疮,疥癣,蛇 虫咬伤。常用量0.15~ 0.3克,入丸散用。外 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患处。
天然药物化学第1章总论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绪论 各类成分简介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生物合成
提取分离方法 结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各类成分简介
一. 化学成分分类
O O N CH 3 OH
1. 生物碱类(Alkloids):含N原子,多呈碱性。
2. 糖苷(Glycosides):糖:单糖,低聚糖,多糖(淀粉、纤维 素、甲壳素、 果胶、树胶、粘液质) 苷:糖+苷元:
分离:将提取物中所含的各种成分一一分 开,并将得到的单体加以精制的过程。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一、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extraction with solvent) 溶剂提取法:根据天然成分的溶解性不同,选用对所需 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成 分从生物材料中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原理:相似相溶 只要中草药成分的极性与溶剂的极性相当,就会在 其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即所谓“相似相溶”的规律。 化合物的极性决定于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及分子结 构。团基极性按下列次序增加:-CH3、-CH=、-O-R、 -NO2、-OCOR、-CHO、-COR、-NH2、-OH、COOH。
OH O
黄酮
OH O
OH O
Glc
H4
酸性 香豆素
OH O OH
H3 O O
蒽醌
COOH O
第二节 各类成分简介 三萜皂苷
Glc O COOGlc
O O
皂苷 甾体皂苷
(中性) 强心苷
OH
Glc O
O O
3.挥发油
OH
HO
OH
OH
第二节 各类成分简介
4.有机酸:含COOH,多以盐的形式存在。 5.树脂:为组成复杂的混合物,多与挥发油、树胶、有 机酸混合。如:安息香、乳香等。 6.其它成分:
药化学试题库(做完答案的)
第一章总论一、选择题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B )A. 比重不同B. 分配系数不同C. 分离系数不同D. 萃取常数不同E. 介电常数不同2.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 C )A. 离子交换色谱B. 凝胶滤过色谱C. 聚酰胺色谱D. 硅胶色谱E. 氧化铝色谱12. 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 B )A. UVB. IRC. MSD. NMRE. HI-MS15.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B )A. 生物碱B. 叶绿素C. 鞣质18.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 B)A.洗脱剂无变化 B.极性梯度洗脱 C.碱性梯度洗脱D.酸性梯度洗脱 E.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22.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B)A.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过滤色谱 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 E.氧化铝色谱(二)多项选择题1.加入另一种溶剂改变溶液极性,使部分物质沉淀分离的方法有( ABD )A.水提醇沉法 B.醇提水沉法 C.酸提碱沉法D.醇提醚沉法 E.明胶沉淀法2.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 BCE )A.醇提水沉法 B.酸提碱沉法 C.碱提酸沉法D.醇提丙酮沉法 E.等电点沉淀法4.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精制的方法包括( ACE )A.聚酰胺色谱 B.红外光谱 C.硅胶色谱D.质谱 E.葡聚糖凝胶色谱5.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有( ABD )A.重结晶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水蒸气蒸馏法D.离子交换树脂法 E.核磁共振光谱法9. 下列有关硅胶的论述,正确的是( ABDE )A. 与物质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B. 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C. 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D. 一般显酸性E. 含水量越多,吸附力越小10.对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聚酰胺色谱分离是( ADE )A.通过聚酰胺与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产生吸附 B.水的洗脱能力最强C.丙酮的洗脱能力比甲醇弱 D.可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质处理 E.特别适宜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20.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BDE )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质谱法C .气相色谱法D .紫外光谱法E .核磁共振法 二、名词解释2. 有效成分 : 指经药理和临床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一定物理常数。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选择题(选择一个确切的答案)1、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B):A、压力高B、吸附剂的颗粒小C、流速快D、有自动记录2、下列溶剂中亲水性最小的是(C):A、Me2COB、Et2OC、CHCl3D、n-BuOH3、纸上分配色谱, 固定相是( B )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水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D、醇羟基4、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的较为完全的方法是( A )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透析法D、浸渍法5、某化合物用氯仿在缓冲纸色谱上展开, 其R f值随pH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 A )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C、中性化合物D、酸碱两性化合物6、离子交换色谱法, 适用于下列( B )类化合物的分离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7、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 B )的分离, 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 A )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D)A?A、Me2COB、Et2OC、CHCl3D、n-BuOH9、由高分辨质谱测得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38H44O6N2,其不饱和度为(C)A. 16B. 17C. 18D. 1910、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的极性成分,应采取的溶剂极性顺序是(B)A、水-EtOH-EtOAc-Et2O-石油醚B、石油醚-Et2O-EtOAc-EtOH-水C、石油醚-水-EtOH-Et2O-EtOAc二、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1. 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述化合物, 以不同浓度的甲醇进行洗脱, 其出柱先后顺序为( C)→( A)→( D)→( B )O OOH OHHO OOOHOHHOOHOHO OO OOglu O Rha OOOHOHOOCH3A BC D黄酮类化合物从聚酰胺柱上洗脱时大体有下述规律:①苷元相同,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参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天然药物化学总结归纳
天然药物化学总结归纳第一节总论一、绪论1.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鉴定⑴有效部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种成分的组合物。
⑵有效成分:具有生理活性、能够防病治病的单体物质。
2. 天然药物来源: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为主。
3. 天然药物化学在药学事业中的地位:⑴提供化学药物的先导化合物;⑵探讨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⑶为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研究奠定基础;⑷为中药、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⑸开辟药源、创制新药。
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1. 溶剂提取法:据天然产物中各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对需要的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⑴常用的提取溶剂:各种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如下:石油醚V苯V氯仿V乙醚V二氯甲烷V乙酸乙酯V正丁醇V丙酮V乙醇V甲醇V水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⑵各类溶剂所能溶解的成分:1)水:氨基酸、蛋白质、糖类、生物碱盐、有机酸盐、无机盐等2)甲醇、乙醇、丙酮:苷类、生物碱、鞣质等极性化合物3)氯仿、乙酸乙酯:游离生物碱、有机酸、蒽醌、黄酮、香豆素的苷元等中等极性化合物石油醚:脱脂,溶解油脂、蜡、叶绿素等小极性成分;正丁醇:苷类化合物。
⑶溶剂提取的操作方法:1)浸渍法:遇热不稳定有效成分,岀膏率低,(水为溶剂需加入适当的防腐剂)2)渗漉法:3)煎煮法:不宜提取挥发性成分或热敏性成分。
(水为溶剂)4)回流提取法:不适合热敏成分;(乙醇、氯仿为溶剂)5)连续回流提取法:不适合热敏性成分。
6)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适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
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夹带剂:乙醇;7)超声波提取技术:适用于各种溶剂的提取,也适用于遇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2. 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且不被破坏的成分。
(挥发油的提取。
)3. 升华法:具有升华性的成分(茶叶中的咖啡因、樟木中的樟脑)三、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1. 溶剂萃取法:⑴正丁醇-水萃取法使皂苷转移至正丁醇层(人参皂苷溶在正丁醇层,水溶性杂质在水层)。
天然药物化学-绪论
(四)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历史沿革和现状
• 特点一:以化学成分的发现和分离为主 1806, 阿片——————吗啡(morphine) 1820, 金鸡纳树皮———奎宁 (quinine) 1828, 烟草——————烟碱(nicotine) 1885, 麻黄——————麻黄碱(ephedrine) 吐根碱、士的宁、小檗碱,阿托品、可卡因等 • 特点二:结构鉴定以化学方法为主 氧化、还原等降解反应——推导结构 碎片合成、全合成————证明结构 • 特点三:生源合成途径、本质的揭示 生源前体的识别:萜类———MVA
提取中药的挥发油、某些小分子生物碱如:麻 黄碱、烟碱、槟榔碱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类如:牡 丹酚等。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SFE)
What is…?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Phase Diagram
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
(三) 天然药物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4. 功能性食品用及相关产品
功能食品 银耳、苦荞等
香料 natural perfume 美容化妆品 人参、珍珠、黄芪、当归、何首乌、白芷
天然色素
辣椒红色素 ----辣椒 叶黄素 ----万寿菊 紫草红----紫草根 姜黄素----姜黄
例:
紫杉醇(taxol):今日抗癌之星
1963年美国化学家M.C. Wani和Monre E. Wall首次从太平洋杉(Pacific Yew)树 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
红豆杉 Taxus mairei
1971年,他们才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 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 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 (taxol)。它能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 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通过 Ⅱ-Ⅲ临床研究,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 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 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附答案)
8 40.0
39.9
18 16.2 16.2
9 50.4
50.1
19 15.8 15.9
10 37.3
36.8
20 72.9 83.1
25 130.6 130.9 26 25.8 25.7 27 17.6 17.8 28 28.6 28.0 29 16.4 16.5 30 17.0 17.3
8
第三章 苯丙素类
HO CH2OH
OH
(A)
(B)
(C)
四、解释下列名词
二次代谢产物、HPLC、DCCC、FAB-MS、2D-NMR、MVA 途径、 RP
-TLC
五、填空
1.某植物水提液含中性、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若干,通过离子交
换树脂能基本分离:
水提取液
强酸型树脂
通过液 强碱性树脂
被吸附物 ○1 NH4OH ○2 强碱性树脂
A.七碳糖苷 B. 五碳糖苷 C. 六碳糖苷 D.甲基五碳糖苷
10.在天然产物中,不同的糖和苷元所形成的苷中,最难水解的苷是
(B)
A .糖醛酸苷 B.氨基糖苷 C.羟基糖苷 D. 2,6-二去氧糖苷
11.用 0.02-0.05N 盐酸水解时,下列苷中最易水解的是(A )
A.2-去氧糖苷 B.6-去氧糖苷 C.葡萄糖苷 D. 葡萄糖醛酸苷
8.根据13C-NMR的全氢去偶谱上出现的谱线数目可以确定分子中的碳 原子数。√
9.活性碳主要用于分离水溶性成分(如糖类、苷类成分)。活性碳在有 机溶剂中吸附作用较弱,而在水中吸附作用最强。√
10.凝胶层析的原理是根据被分离分子含羟基数目的不同达到分离, 而不是根据分子量的差别。╳
三、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人卫第八版(药学类),第一章(总论)重点(简要)归纳
天然药物化学人卫第八版(药学类),第一章(总论)重点(简要)归纳一、绪论(名词解释)1.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研究对象:化学成分。
3.有效成分: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生物活性能够带表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化合物。
4.活性成分:经过药效实验或生物活性实验,证明对机体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
二、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理解即可)(一)初生代谢及次生代谢:初生代谢是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过程,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
次生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的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也不是必须的。
(二)生物合成的基本构建单元:1.C1单元:最为简单的结构单位,由一个碳原子组成,通常以甲基的形式存在,它连接在氧、氮、碳上。
2.C2单元:多维乙酰辅酶A提供的两碳单位。
乙酰辅酶A在它聚合前要转化为反应活性更高的丙二酸单酰辅酶A。
3.C5单元:异戊二烯单位来源于甲戊二羟酸或去氧木酮糖磷酸酯代谢后的产物。
4.C6C3单元:维粉饼素结构单元多由L-苯丙胺酸和L-有氨酸转化而来,这两种氨基酸是盲草酸代谢途径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在失去氧原子后可形成C3侧链,C3侧链可能是饱和的,也可能是不饱和的。
在C6C3基础上,消去一个碳,形成C6C2单位;消去两个碳原子形成C6C1单位。
5.C6C2N单元:前提也是L-苯丙氨酸和L-酪氨酸,但以L-酪氨酸为主要前体,该单元的形成过程中,氨基酸的一个羧基碳被消去。
6.C4N单元:C4N单元通常是杂环吡咯烷结构,它来源于非蛋白氨基酸的L-尿氨酸。
7.C5N单元:它与C4N单元的产生方式类似,但以L-赖氨酸作为前体。
8.吲哚C2N单元:L-色氨酸的结构中有云朵环,可经历与L-苯丙氨酸和L-酪氨酸当事的脱羧过程形成云朵C2N结构单元。
(三)生物合成途径1.乙酸-丙二酸途径:脂肪酸类、聚酮类、酚及其芳聚酮类。
2.甲戊二羟酸途径(萜和甾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甲午二羟酸途径、脱氧木酮糖磷酸酯途径。
第一章 总论-2(天然药物化学)
纸色谱法
支持剂:纤维素 固定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 展开剂: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或水饱和 的有机溶剂。 Rf值:极性大,Rf值小;极性小,Rf值。 应用:适合于亲水性较强的物质。
液-液分配柱色谱法
柱色谱:在色谱管中完成的化合物之 间的分离过程称为柱色谱。 柱色谱分:常压柱色谱、加压柱色谱 载体(支持剂):硅胶、硅藻土及纤 维素等 按洗脱顺序分:正相色谱、反相色谱
石油醚→油脂、蜡、叶绿素、挥发
油、游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 氯仿或醋酸乙酯→游离生物碱、有 机酸及黄酮、香豆素的苷元 丙酮或乙醇、甲醇→苷类、生物碱 盐、鞣质等 水→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常用的溶剂提取法
(一)冷提法 1.浸渍法 2.渗漉法 (二)热提法 1.煎煮法 2.回流提取法 3.连续回流提取法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简介
一、有效成分 1.碱性化合物: 生物碱 O
O N OH
+ -
OCH3 OCH3
小檗碱
2.酸性化合物: 结构中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 —— 黄酮、醌类、苯丙素(香豆素、 木脂素)及其苷类 结构中含有羧基的化合物 ——有机酸、葡萄糖醛酸
OH HO O OH OH O OH
目前液-液分配柱色谱中的固定相主
要为化学键合相。 反相液-液分配柱色谱法是当前应用 最为广泛的一种柱色谱分离、分析 方法。
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固-液吸附应用的最多 吸附类型: 1.物理吸附(溶液分子与吸附剂表面 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硅胶、氧 化铝及活性炭为吸附剂的吸附色谱。 2.化学吸附:如黄酮等酚酸性物质被 碱性氧化铝吸附,生物碱被酸性硅 胶吸附等。
O
OH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化学总结名词解释: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研究化学药物的合成、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先导化合物:简称先导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
药效团:相同作用类型的药物中化学结构相同的部分,这部分结构称为药效团。
广义的定义是药物与受体结合时,在三维空间具有相同的疏水、电性和立体性质,具有相似的构象。
前药:将一个药物分子经结构修饰后,使其在体外活性较小或无活性,进入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原药发挥作用,这种结构修饰后的药物称作前体药物,简称前药。
生物电子等排体:外层电子数目相等或排列相似,且具有类似物理化学性质,因而能够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一组原子或基团。
结构特异性药物:药物产生生物活性的类型和强度主要是因为化学结构的特异性,使药物分子与特异的生物大分子(受体)在空间发生互补的相互作用或复合,所以这类药物的化学反应性、分子形状、体积和表面积、立体化学状况、功能基配置、电荷分布都会对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上述各种性质都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的特异性。
β-内酰胺酶抑制剂:针对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机制而研究开发的一类药物。
β-内酰胺酶是细菌产生的保护性酶,使某些β-内酰胺抗生素在未到达细菌作用部位之前将其水解失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β-内酰胺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身又具有抗菌活性,通常与不耐酶的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是一类抗菌增效剂。
药物: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调节生理机能的特殊化学品。
“me-too”药物:“me--too”药物特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结构与同类的已有的专利药物相似。
―――Chapter 5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写出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为什么巴比妥酸无活性?答:在生理pH7.4下,Pk a=4.12,未解离度0.05%,成离子状态,几乎不能透过细胞膜和BBB,药物很难被吸收。
2、写出苯二氮卓类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中1,3,7位引入取代基,对活性有何影响?答:(1)1位以长链烃基如环氧甲基取代,可延长作用。
(2)7位引入吸电子基团如硝基,明显增强活性。
(3)4、5位双键被饱和或并入四氢噁唑环增加镇静和抗抑郁作用。
(4)在1、2位或4、5位并入杂环如四氢噁唑环,能增加药物的代谢稳定性和对受体的亲和力,生物活性明显提高。
NNO CH3Cl3、抗精神病药分类及其主要药物:①吩噻嗪类:氯丙嗪②噻吨类:泰尔登(氯普噻吨)③丁酰苯类:氟哌啶醇④二苯并二氮杂卓:氯氮平⑤其他:齐拉西酮、阿立哌唑。
4、抗抑郁药物分类及其主要药物:①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SNRIs):盐酸丙米嗪、阿米替林;②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舍曲林;③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吗氯贝胺;―――Chapter 6局部麻醉药1、局部麻醉药分类:答:1、芳酸酯类:普鲁卡因;2、酰胺类:利多卡因;3、氨基醚类:普莫卡因;4、氨基酮类:达克罗宁;2、盐酸普鲁卡因的结构(会书写,以下同)、合成、不稳定性、简单的结构修饰。
命名:4-氨基苯甲酸-2-(二乙胺基)乙酯盐酸盐不稳定性:普鲁卡因结构中的酯基易水解失活。
简单的结构修饰:对基结构中的苯环、碳链、氨基侧链进行改造与修饰。
在Procaine的合成中为什么要采用先酯化、再还原的合成路线?答:由于苯环对位硝基的强吸电子作用,可使苯甲酸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增加,有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收率高。
若先还原成氨基再酯化,氨基的强供电子作用使酯化反应较难进行,且芳伯氨稳定性较差,副反应较多,收率低。
还原性: 结构中含有芳伯氨基,易氧化,生成有色物质。
PH及温度升高、紫外线、氧、金属离子均可加速其氧化。
水解性:结构中含有酯键,酸、碱和体内的酶酯均能促其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和二乙胺基乙醇。
PH小于2.5,水解速率增加;PH大于4.0水解速率随PH的增大而加快;PH在3.0-3.5时最稳定。
在PH相同时,温度升高,水解速率增大。
氯普鲁卡因:丁卡因:3、利多卡因的结构、临床用途、结构特点:结构特点:酰胺键较酯键稳定;两个邻位均有甲基,具空间位阻。
临床用途: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和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Chapter 7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1、COX的概念、亚型:环氧合酶:环氧合酶-1(COX-1):组成酶,在正常组织中表达,促进生理需要的PGs合成,在调节外周血管阻力,维持肾血流量,保护胃肠道粘膜及调节血小板聚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氧合酶-2(COX-2):诱导酶,在炎症部位能被许多因子诱导,在炎症细胞中高度表达,对炎症中PGs的释放起主导作用,促进了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2、阿司匹林的结构;至少举2例说明阿司匹林的结构改造(涉及到前药)。
答:(1)成盐:阿司匹林铝(2)酯化:贝诺酯——将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成酯而得到的前药,对胃肠道刺激小。
(3)成酰胺:(化学式)水杨酰胺3、扑热息痛的结构、扑热息痛的合成(做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
结构:合成:答:解热镇痛、无抗炎作用。
注意事项:1、酯化反应中,加水30ml。
有水存在,醋酐可选择性酯化氨基而不与酚羟基作用。
若以醋酸代替醋酐,则难以控制氧化副反应,反应时间长,产品质量差。
2、加亚硫酸氢钠可防止对乙酰氨基酚被空气氧化,但亚硫酸氢钠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亚硫酸氢钠限量超过药典允许量)。
4、非甾体抗炎药的主要类型、作用机制、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类型:①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②芳基烷酸类③苯并噻嗪类④选择性COX-2抑制剂⑤3,5—吡唑烷二酮类⑥吲哚乙酸类作用机制: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COX,减少了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不良反应:至少有2种环氧化酶,即COX-1和COX-2,而现有的非甾类抗炎药的抗炎作用是抑制了COX-2,不良反应则是抑制了COX-1,产生了这类药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5、基础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OX-2)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促进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对抗肿瘤细胞凋亡、促进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因此抑制肿瘤部位COX-2的过度表达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向选择,可增强多种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6、例题:基础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OX-2)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促进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对抗肿瘤细胞凋亡、促进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因此抑制肿瘤部位COX-2的过度表达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向选择,可增强多种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1)什么是COX-2?答:(1)环氧合酶的一个亚型,区别于COX-1。
COX-2是一个诱导酶,在炎症部位可被大量表达,引起前列腺素的含量增加,致使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COX-2抑制剂是可减少胃肠道刺激的一类新型非甾体抗炎药。
(2) 哪些药物可作用于这个靶点,并有望发展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答:塞来昔布、罗非昔布、伐地昔布7、简述Aspirin的作用机制(包括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什么?为什么长期服用会引起胃肠道出血?答:Aspirin是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的不可逆抑制剂。
Aspirin的乙酰基具有酰化能力,使环氧合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从而阻断酶的催化作用,由于形成共价键难以脱落,酶活性不能恢复,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故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Aspirin还可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TXA2)的合成,故可用于抗血栓。
引起胃肠道出血的原因是该类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抑制胃壁的COX-1,致使保护粘膜的正常前列腺素的合成受到抑制,使得胃肠道局部缺血而造成溃疡。
此外,结构中含有游离的羧基,酸性较强,口服大剂量时对胃粘膜有刺激性。
―――Chapter 11抗生素1、按照化学结构,抗生素的分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①β-内酰胺类:青霉素②四环素类:盐酸多西环素③氨基糖苷类:链霉素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粘肽转肽酶,使其催化的转肽反应不能进行,从而阻碍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死亡。
2、写出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识别出典型的经典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答:青霉素头孢菌霉素3、解释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答:使抗生素分解或失去活性,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或修饰进入细菌内的抗生素使之失去生活性。
如: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
4、论述青霉素药物的设计思想并举例(耐酸、耐酶、广谱)?答:半合成青霉素有三种类型,分别为耐酸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广谱青霉素。
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的侧链结构中,引入电负性的氧原子,从而阻止了侧莲羰基电子向内酰胺环的转移,增加了对酸的稳定性。
如青霉素V及与青霉素V相类似其他含有苯氧乙酸侧链的耐酸青霉素有非奈西林等。
耐酶青霉素:在研究青霉素类似物的过程中,发现侧链含三苯甲基时,对青霉素酶稳定.人们设想可能是由于三苯甲基有较大的空间位阻,阻止了化合物与酶的活性中心的结合.利用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原理,以异恶唑环取代甲氧西林的苯环,同时在C-3和C-5分别以苯基和甲基取代.这是对耐酶青霉素的一大进展。
这类化合物不仅能耐酶,还能耐酸,抗菌作用也比较强,如苯唑西林钠。
广谱青霉素:广谱的半合成青霉素的发现来源于对天然青霉素N的研究。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比较强,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比较差,而青霉素N的侧链上含有氨基已二酸单酰胺,青霉素N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远低于青霉素G,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优于青霉素G。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青霉素N的侧链氨基是产生对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的重要基团。
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侧链带有氨基的半合成青霉素,从中发现活性较好的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5、名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分类并举例答:β-内酰胺酶抑制剂:针对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机制而研究开发的一类药物。
β-内酰胺酶是细菌产生的保护性酶,使某些β-内酰胺抗生素在未到达细菌作用部位之前将其水解失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β-内酰胺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身又具有抗菌活性,通常与不耐酶的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是一类抗菌增效剂分为四种:(1)碳青霉烯:沙纳霉素;(2)氧青霉素类:克拉维酸;(3)青霉烷砜类:舒巴坦;(4)单环β-内酰氨抗生素:氨曲南;6、了解第二个学到的互联体前药―――舒他西林答:舒巴坦的结构属于青霉烷砜类与氨苄西林缩合成舒他西林,口服吸收好,到达作用部位分解成舒巴坦和氨苄西林,有效防止氨苄西林被β-内酰胺酶钝化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Chapter 12 合成抗菌药1、磺胺药物的作用机制;TMP(甲氧苄啶)增效机制(与哪类药物作用机制相同)答:作用机制:(代谢拮抗学说)磺胺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而起到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