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及其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及其构建
摘要:早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开始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这一战略任务是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提出来的。
同时,这也是我当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追求与崇尚和谐,坚持以人文本的核心思想。
本文简要针对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内涵及特色;构建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041-01
胡锦涛同志曾说:“应创建社会注意的和谐社会,构建平等公正、民主法治、团结稳定、安定有序的社会。
”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和谐文化的主要特征。
此外,在这句话中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和谐,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生态领域等,依据以上情况,早已明确我们只有在在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社会的基础前提下,才能构建出一个我们想要的和谐社会。
与此同时,这个和谐社会必须包含很多特色(普遍性、可持续性等)。
实际上,其就是人们提到的和谐文化,想要建设和谐文化,就需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
一、中国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内涵与特征
(一)和谐文化的内涵彰显
对于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内涵的看法,在我国理论界有不少看法,其中最根本、普遍的就是基于社会主义的核心体系的和谐文化。
这最主要就是追求、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并且以规范社会风尚,
融化思想观念的行为为导向基础,来建立和谐社会的政策以及制度。
此外,其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田心铭教授以说文解字的视角下看,和谐的文化可以解释成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即文化属于主语,和谐属于定语。
实际上,具有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服务社会的文化,解释成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
广东社科院副院长温宪元却是从意识与政治制度的视角下分析,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才是基本性质,同时,以革新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价值。
财经作家张小平在辨证角度分析,和谐不光是辩证法的内涵,也是中西文化中传统辩证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主张多元一体化。
(二)和谐文化特征
赵维绥认为和谐文化主要有先进、目标、继承以及创新四个基本特征。
然而,郭宇光确认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主要有一些特征:首先,以社会主义性质文化作为本质属性;其次,将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作为价值取向;第三,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目标定位;第四,以民族性、大众性以及科学性为基本理念;第五,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以及面向世界的时代特征;第六,具有包容多样,尊重差异以及和而不同的鲜明个性;第七,以坚持人为本为核心要求;第八,与时俱进引领先进文化,以实践为基础。
总的说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民族、先进、时代、多元以及发展等特色。
二、如何实现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针对真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谐文化不仅指的是追求时尚的文化,同时也是我国特色文化。
彰显和谐文化的多元性和一元性、普世性和特殊性以及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特色。
唯有以和谐文化的概念及特性为基础,才能够让和谐文化的建设工作得以实现。
(一)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创建和谐文化期间,应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体为核心,将其作为构建价值系统的基本要求。
这也是我国民族历史所选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现今,创建和谐文化,正步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
相关标准中指出:创建和谐文化应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其予以重视,将创建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正因如此,构建满足其根本要求的和谐社会,此外,有爱国主义的核心民族精神,对马列主义思想及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予以肯定,同时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把全党武装起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的新成果),对人们实施教育。
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据经验来说,一旦意识形态出现问题,国家的政权就会出现问题。
就好比,前苏联的解体一及东欧剧变等。
对此我们可以引以为鉴。
想要保证和谐,必须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层面上,发展特色社会注意。
为和谐文化的构建提出指导的方向,在综合国内外文化的背景下,引领社会思潮,包容多样,尊重差异,来创造和谐社会。
(二)以人们的文化发展成为为基础,创建和谐文化,并且应借
鉴以往的经验,基于此层面上不断创新、发展。
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系统,表明和谐方向,而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实践性要求有借鉴、继承、创新的精神。
有关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类文明史的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变革以及创新的过程。
在其中,创新又是关键中关键,它是文化本身推陈出新、活力的源泉所在。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想要走上文化繁荣与生产力发展这样的道路,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端上,对文化的内容及传播方法进行不断革新。
同时创新体制机制。
社会和谐文化的创新动力就是文化多样性以及交融性,同时,吸收人类的文化成果。
所以,人们的创建和谐文化期间,要不断创新,借鉴其中的长处,吸取优点,取长补短。
在这一过程中,吸取所有对民众有益的文化,进而拓宽人们的见识,为创建和谐文化夯实基础,促进其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应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基础,创建和谐社会。
只有注重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才能使我国多个领域(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生态等领域)的和谐得以实现。
只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才能促进对社会的坚持发展,同时给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潜涛.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在公民道德建设体系中的地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1).
[2]余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
究生学位论文,2010.
[3]郭宇光.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邓福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路径的考量[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05).
[5]杨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探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