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一)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教学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图式理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图式理论是由德国语言学家Rudolf Meringer发明的,它提出了一种识别阅读单位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读者更加有效地解读文章。
图式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读者以偏见的眼睛去阅读文章,会把文章中存在的句子或句子次序组合起来,构成一种图式。
掌握这种图式有助于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因为图式理论,阅读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阅读任务,让学生学习在同一句子或段落中把多个细节组合起来,发现句子或段落的“意图”,并形成一个可视化的图式,让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敏感性,通过识别图式的结构,培养学生对文章细节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对读者极有帮助。
另外,在使用图式理论进行阅读教学时,师生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在竞争学习环境中,师生们需要相互交流,鼓励互动性学习与讨论,让读者以多种不同的角度看待文章,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以上是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鉴于其对读者文章理解的重要作用,它一直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受教师和读者们的喜爱。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能够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解读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图式理论,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它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使阅读教学更顺利,更有效率。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促进读者更有效地解读文章,提高读者的理解力,更好地组织文章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图式理论是一种语言学习理论,由英国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提出。
它认为语言学习是建立语言知识结构的过程,即建立语言图式。
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外语语言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图式理论认为,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修正和更新自己的语言图式,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图式理论的应用可以改善外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信息。
此外,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语言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近年来,随着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图式理论逐渐成为了外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图式理论是由英国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提出的,认为语言学习是建立语言知识结构的过程,即建立语言图式。
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外语语言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图式理论认为,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修正和更新自己的语言图式,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实践方案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教师可以在讲解阅读材料时,结合图式理论的观点,帮助学生建立外语语言知识结构,并加强对语言图式的理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阅读练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图式。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并为建立自己的语言图式提供更多的机会。
改进建议和发展方向虽然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图式理论较为理论化,对于某些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要注意提供足够的具体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式理论的含义。
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汪发萌摘要:图式理论是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从语言材料中所获取的新信息与已有知识图式(schema)相互作用,以实现对重要信息的理解。
本文试分析该理论,并运用它来探索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语言教学界历来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美国语言教学界的Schema理论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为之接受。
DR-AT方法受到许多语言教师的青睐; SCA,WPM等措施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
本文将简要介绍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探索改进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图式理论图式(Schema )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Kant 1871 )的著作。
英国心理学家巴利特(F Burlett 1932 )认为图式是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 Rumelhart)把图式概念发展为图式理论【1】。
即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
读者必须具备足够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作者利用文字所表达的确切含义。
所谓背景知识就是指对作者利用文字所表示的具体事例背景的了解,包括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等。
文字包含两个部分: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简称SS部分和DS部分。
SS部分是指印刷在纸上的文字;DS部分是指印刷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化)的含意。
读者的背景知识与SS和DS部分的结合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并产生联想的过程,由此产生阅读理解。
比如读到“人”(person)就会在背景知识的影响下,根据文章进程的具体内容联想到性别、年龄、外貌、性格、种族、母语、宗教,……;所以,只有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才会产生较深、较细、较广泛的联想,从而产生迅速的理解。
有关的研究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阅读材料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与他们的水平成正相关[2]。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引言:一、图式理论的概念图式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基纳(Rumelhart)和诺维(Norman)在1975年提出的。
图式是指一种认知结构,是一种对于物体、事件或知识等的抽象总结。
它是人脑中高度抽象的表示,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图式理论主张人们在处理信息时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逻辑的认知框架,这种认知框架可以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1.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阅读时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信息加工,将新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框架进行关联和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活学生的图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建立与文本相关的图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内涵。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图式理论强调了对信息的整合和组织,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通过激活学生的图式,引导他们更快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图式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迅速地获取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图式理论认为,信息的整合和组织是认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通过图式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的图式,培养他们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1. 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前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活学生的图式,启发他们对于文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
2. 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的图式3. 开展图式的训练和应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图式理论,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训练活动,例如让学生进行图式的转述和归纳、让学生进行图示的应用等,帮助他们更加熟练地运用图式理论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一、图式理论简介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指出人们从经验中形成的、通用的、抽象的认知结构对于信息加工、记忆和理解非常重要。
图式是一种知识结构,是类似于脚手架的东西,可以协助我们组织和理解复杂的信息。
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可以通过前置知识中的图式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信息。
这是因为,前置知识中的图式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以及将文章信息组织在逻辑上有助于理解的方式。
图式理论可以被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在阅读教学中,图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中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1. 引导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和前置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前置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文章中的图式,更好地理解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例如,如果教师要教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文章,那么在课堂上可以先简单介绍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2. 教授图式,帮助学生组织信息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图式,例如“问题-答案”、“因果关系”、“对比”、“分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理解文章中的信息。
例如,在阅读一篇“原因-结果”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因果图式”,将文章中的各个原因和结果按照逻辑顺序连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
3. 提醒学生注意关键信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识别文章中的关键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标题、段落开头和结尾、关键词、提示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信息。
4. 引导学生推理和预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前置知识和文章中的提示信息进行推理和预测,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科技发展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文章中的提示信息推理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
2.2.2“自上而下”模式该模式认为。读者根据预测和 部分信息激起一个高层次的模式.然后在输入信息中寻找 因子图式,进而肯定或否定该图式的成立。阅读的起点是读 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经历、 经验以及已掌握的知识对输入的信息作出推测、筛选、验 证,直至修正自己的推测而达到准确理解。
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冯波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研究生2004级,湖北,武汉,430079
文教资料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2006,""(12) 2次
参考文献(3条) 1.Bartlett F C 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32 2.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 2005 3.齐仲里 利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 2003(10)
试论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
试论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顾 晔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是阅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在阅读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和运用。
本文结合本人实验,拟从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程序和教材编排等几个方面来讨论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一)图式理论的概念什么是图式理论?美国人工智能专家芮默哈特(Rumelhart)把图式定义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在人们长期记忆中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
简言之,就是指人们已有的知识。
人们已有的知识并不是孤立零乱的,而是有组织的有序积累。
一个人的全部知识是一个大的级层系统,由一系列子系统组成,而每个子系统下面又有更小的子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储存在人们的长期记忆中,触发一个概念可能会引起整个概念网络的反应。
人们在接到新信息时,总是将其与已知的信息联系起来对新信息的理解往往受到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的支配,而所激发的图式必须与输入的新信息相关联。
图式不是静止的、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建设性的。
在阅读过程中,每一个输入的信息都受读者图式的检验,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必须符合图式或者修正图式以符合新的信息,否则文章的信息就可能被误解(Carrell)。
(二)图式理论的信息处理方式图式理论的信息处理方式是“自下而上”(bo ttom-up)与“自上而下”(top-do wn)交互作用,同时加工。
1.“自下而上”的方式:指读者在阅读时主要根据文章中符号所构成的意义进行理解。
这是一种信息驱动的、受文章支配的阅读过程,使读者容易注意到新信息。
2.“自上而下”的方式:指读者以头脑中的高层次图式预测输入的信息,仅从文章中提取必要的信息以证实或否定其预测,这是由作用于文章的读者思想所驱动的。
重要的是这两种处理方式应在学习、分析、理解过程的各个层次同时发生。
(三)图式理论的类型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 a):指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图式理论是一种以文本结构特征、表达方式与理解技术为基础的理论,它以句子、段落和文章为基本文体,强调重建文本结构以及获取文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构建起一种全新的阅读理论与教学方法。
图式理论的应用可以使阅读教学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那些普通话水平低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式理论最早出现在荷兰心理学家波汉斯博士在1980年提出的“心理图式”理论中,他指出,文本的结构特征与理解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对文本的图式化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其中的主题、有意义的句子以及关键词汇。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识记技巧的培养,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即需要根据文本的不同特征和表达方式,使学生学习如何记忆文本中的关键词和信息;第二,介绍句子、段落和文章层次结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第三,识别文本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炼文章的要点;第四,加强文本理解,通过识别文本中的习语,表达方式,使学生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文本中的概念。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而且能够使学生受益匪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首先,图式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因为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识记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其次,它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提炼文章的要点,并加深对文章的认识;最后,它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中的习语,表达方式和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一种新颖的阅读理论与教学方法,有助于阅读能力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因此,应当加大对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力度,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言素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图式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习得理论,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会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匹配和关联。
在语言习得中,图式理论强调听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是基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即图式。
当听者听到一段语言时,他们会根据已有的图式对语言进行解析、理解和预测。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图式,即教授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语法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中的语言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内容图式,即拓展学生对听力材料主题和内容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将听力材料与自己的背景知识起来,提高理解准确性。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策略图式,即教授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如预测、推断、总结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通过以上应用,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丰富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策略图式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从而提高听力得分。
图式理论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主动构建图式,形成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进而能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
图式理论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方法。
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进一步优化图式理论的实践应用,提升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仍需广大教师和研究者深入探讨。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图式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自适应学习建议。
另外,未来的研究也可以如何将图式理论与其他先进的教学理论相结合,以产生更大的教学效益。
例如,可以将图式理论同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听力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及教学方法的迭代,阅读教学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图式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理论,也逐渐地应用到阅读教学中。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图式理论的初衷是要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文本,它是一种用图像来表达文字内容的学习方法。
它有助于学生把文本分解和理解,更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同时,图式理论致力于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们建立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来理解文本。
图式理论从多种层面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激活语言环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文本的能力,让学生们运用图像分析和归纳总结技能来理解和记忆文本。
图式理论强调的是贴近学生的学习,以学生的创造思维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授课为中心,让学生们有参与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提供有利于理解文本内容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一步步把文本理解拆分梳理,以便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
另外,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声音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图式理论可以激发学生们以另一种方式去思考和叙述,从而促进学生们学习语言和文字的技能,也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提高整个班级的气氛,使学生们更有参与感。
图式理论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它还有许多待改善的地方,比如教师在实施时可能会存在过多的困难,以及它只能用于一些特定的文本。
同时,在实施时,教师也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总结和分析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此实现教学的双赢。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语言环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文本的能力,让学生们运用图像分析和归纳总结技能来理解和记忆文本,从而提高学生在文本理解能力上的表现。
式理论实施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此实现教学的双赢,实现学生的更好的学习。
图式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一.介绍在英语学习四项基本技能中,阅读起着主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写作和翻译的能力。
受到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有时感到英语阅读理解困难重重。
传统教学方法的步骤如下:(1)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和查生词;(2)教师解释文章意思,分析语法结构,然后阐述语言难点;(3)学生做课后练习,然后由老师进行讲解。
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侧重于语言点的学习和理解句意,忽视文本含义与作者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阅读是一种被动的理解过程。
因此,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阅读究竟是怎样的过程?正如我们所知,所有人类行为都由大脑控制。
阅读不仅是一个了解单词和句子的过程,也是一个读者理解和建构文字意义的过程。
阅读需要具备知识、预测和想象力等。
它由以下两个步骤构成:第一,读者将语言视为符号。
第二,读者试图处理文本信息。
第一步主要涉及生理方面研究,而第二步主要涉及语言、文化和认知方面的研究,换言之,是对人类图式的研究,因为图式包含所有上述因素。
何为图式?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
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
其中,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内容图式是读者对于世界的知识及背景,提供给读者一个用来比较的基础;形式图式指阅读文章的组织形式和风格,包括不同的文体类型。
二.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的应用2.1. 语言图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词汇是表达和建立各种图式的基础。
然而,英语词汇如此巨大。
学生掌握所有词汇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因此,在处理生词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激活他们的语言图式,以便他们在阅读理解中猜测生词含义。
(1)使用上下文猜生词。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词在句子中位置,猜测其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也可引导学生分析包含生词的句子与其他句子和段落的关系。
一些连接词如“如果”、“但是”、“因为”、“当”、“否则”和“结果”等均能够表现出这种关系。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英语组)一、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理解图式(Schema)的提法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Kant , 1718)的著作。
现代心理学研究中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urtlett , 1932)最早应用图式的概念。
经过实验,他认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也就是说图式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
七十年代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等作了大量研究,把图式的概念发展成一种完美的理论。
图式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
图式是人头脑中存在的知识的单位。
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
可见,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当读者把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与作者互相交流的目的。
否则,阅读理解就失败。
比如,我们提到“上山下乡”,三十五岁以上的人都明白,而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不明白。
因为前者有这方面的图式,后者则无。
再如一篇描写人们搓麻将的文章,没有搓麻将图式的外国人读起来就会如坠五里云雾,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二、学生不能理解阅读材料的原因鲁梅哈特曾经指出,一个读者不能正确理解一篇文章的原因可能有三种情况:(1)读者没有具备与文章相适应的图式,在这种情况下就根本不理解文章的内容。
(2)读者虽然具有与文章有关的图式,但文章的作者提供的线索不足以使读者的图式活动起来。
(3)读者自以为读懂了文章,能够对文章作始终如一的解释。
但这种解释并非作者的表达意图,这就是说读者误解了作者的意思。
(D.E.Rumelhart , 1980)鲁梅哈特的这一归纳是对母语阅读而言,对英语作为外语阅读来说,读不懂还有另一个原因,即作者虽然提供了足够的理解线索,读者也具备有关的图式,但读者没有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作者所提供的线索没有起作用,不能使读者的有关图式活动起来。
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图式理论是指利用语言的结构特征进行翻译、语法分析以及翻译等领域的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图式理论从外语阅读教学的角度而言,有助于提升外语阅读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外语文本中的结构和语法,并能够准确进行翻译和阅读,实现外语阅读的真正意义。
图式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把句子的结构特征描绘成一张表达式,其中每个元素和句子中的每个词都有相应的结构特征。
例如,用一个例子来说,“John saw Sarah”这句话的图式表达式可以表示为:S[John]VP[saw Sarah],其中S表示主语,VP表示谓语短语。
图式表达式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句子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外语阅读理解能力。
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三个关键环节,分别是表达式建构、语言结构分析和翻译。
其中,表达式建构是利用图式理论的原理,把外语文本表达成图式表达式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将句子中的每个元素按照语法特征分解出来;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组合这些分解出来的元素,形成图式表达式;最后,教师要让学生用图式表达式描述外语句子中的语法特征。
语言结构分析是运用图式表达式深入研究外语句子中的语法结构和语言表示的方式,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外语文本的文法特征。
教师需要多次引导学生从图式表达式的角度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特征,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外语文本,有效提升外语阅读能力。
最后,翻译是把外语文本的结构特征转化为母语文本的过程。
教师需要在上述两个过程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图式表达式的角度准确翻译外语文本,从而加深外语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外语文本的语法特征,以便准确阅读和翻译外语文本,以达到提高外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图式理论的角度,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以便让学生更有效地提升外语阅读能力。
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一)
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一)摘要:根据图式理论论述了阅读理解的实质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英语阅读教学应考虑文本和读者的背景知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体验其大脑中的图式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指导他们理解文章,据此将阅读教学分成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
指出读前要开展激活学生图式的活动,读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图式来提高理解效果,读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巩固和扩充图式的活动,并相应地提出了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阅读;大学英语教学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阅读是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中国学生,更是如此。
因此,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尽管英语教师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阅读课教学效果,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人们对于阅读过程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了找到令人满意的阅读模式,专家学者们作了大量的研究,对阅读过程有了深入的认识,这些认识同以前认为阅读就是读出单词的发音或者简单接受作者传达的信息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文将通过图式理论揭示阅读理解的实质,并论述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各阶段的具体应用。
一、图式理论阅读模式(theschema-theorymodelofreading)在阐述图式理论阅读模式之前,不得不提到“从下至上”模式(thebottom-upmodel)和“从上至下”模式(thetop-downmodel)。
“从下至上”模式是由高夫((Gough)提出,他认为阅读是一个解码的过程,读者在各个语言层次上进行着从下至上的一系列的语码解译。
读者首先从下层最小语言单位字母开始逐步识别单词、短语,然后按语法规则理解分句、句子,最后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联系起来构成在语篇层次上的理解。
在这个从下至上的语言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上层信息的处理过程不影响下层信息的处理,读者是信息的单向被动接受者。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整体教学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整体教学
知识图式理论认为,成功的英语阅读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组织。
具体来说,知识图式理论建议老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以下四种方法使学生以特定的语境框架将相关知识、信息和技能组织起来,从而完成阅读任务:
首先,老师应该准备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包括阅读材料内的关键单词、概念和句子片段,并将其有效地放到一起。
该步骤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机的语篇结构,帮助他们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为深入理解以及分析真正的文本提供必要的支持。
其次,新旧知识结构的交互操作会使新增知识、信息和技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运用。
新旧知识结构的交互练习首先通过问题和对话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让他们归纳概括文章的主题和关键内容。
第三,多种形式的探究让学生深入分析相关的知识,例如“心连心”法,表格法,简答法和网络图法等等。
由于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也越来越理解文章的各个细节,并乐于参与有关的讨论。
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
最后,老师应给予每位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悉本课程中涉及的所有重点单词和技能、跟随比较困难的文本能够正确理解,以及养成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水平为目标的良好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知识图式理论让英语阅读教学变得更有深度,老师需要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以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图式理论之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之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摘要】本文探讨了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介绍了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明确了图式对于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指出通过激活学生的图式可以提高阅读效果。
接着探讨了图式理论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的积极作用,强调了学生通过建立图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本。
最后总结了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图式水平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效果。
【关键词】图式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学生阅读能力、英语教学、启示、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引言概述图式理论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它探讨了人类大脑是如何利用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记忆信息的。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阅读材料。
通过建立图式结构,学生可以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图式理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深入探讨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分析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最后总结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2. 正文2.1 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图式理论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们是如何通过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记忆新信息的。
图式是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特定主题或领域的认知框架,包含了相关知识、期望和期待。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接收新信息时会将其与已有的图式进行匹配,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些信息。
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图式是一种抽象的、高度概括的认知结构,它们包含了关于某一领域的知识和规则,并对这些知识和规则进行了整合和组织。
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图式”是由康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以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
1932年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在《记忆》一书中又对“图式”进行了新的解释。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图式概念获得了更丰富的含义。
现代图式理论是70年代后期,当计算机、控制论和信息论深入到心理科学,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类知识表征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后出现的,并被运用于研究阅读、理解等心理过程。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鲁墨哈特(Rumelhart,1980)把图式称之为认知的建筑块料(或“组块”),是所有信息加工所依靠的基本要素。
①他认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
所有的知识在头脑中都是被安排到一定的单元中,这些单元就是图式。
图式除了包含知识本身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之外,还包括这些知识如何得到应用的信息,即包含一般所谓反映着知识结构的认知结构,也包含着更为抽象的认知策略、一系列认知的框架。
在教学过程中还包括教师的认知图式等。
②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具有可变性、结构性与主动性的特征,他们所使用的图式概念,其含义已经远远超出巴特利特等先驱者所使用的图式含义。
它对教师和学生头脑中认知图式的分析,特别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研究,这是认知结构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如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教会他们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一、语文阅读是通过同化与顺应不断修正、丰富学生语感图式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儿童接受外界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个体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达到平衡。
③鲁墨哈特(1980年)也指出发展新知识(图式)的三种过程:增长、调谐和重构。
前两种过程是同化,即“旧瓶装新酒”,后一种则是顺应。
图式理论与报刊阅读教学
中国俄语教学 p CK y C M讶 只3 Ⅱ B K - A ]( ] r IT E I
Ho 6 b 2 0 r n p 0 9
T2 .8 № 4
图式 理 论 与 报 刊 阅读 教 学
西安外国 语大学 安新 奎 赵 红
层结 构 , 到理解 最深 层 的语 义表 象 的解 码 过程 。在 再
脑 已经存在 的图式 , 入 的信息 必须 与 这些 图式相 吻 输
合( 王初 明 1 9 : 5 ) 9 0 1 1 。阅读 时 读者 视 觉 感触 到 的 是
阅读 过程 中读 者 “ 历 了 内部词 汇检 索 , 词 汇 信 息 经 在
既要重 视词 汇量 的积 累拓 展 和语 法 知 识 的巩 固提 高 , 又 要强 调对 所 阅读 材 料 的 内容 图式 的 积 累 。这 一 阶 段 学生 在 阅读 时 把 过 多 的精 力 花 费 在 语 言 本 身 的学
来学习、 掌握的中国人来说 , 更要重新学习、 更新 自己 的知识 ( 至少我们 过去 习惯 的词语很 大一部分 过时
景知 识 , 联系起 来 。对 新事物 的理解 和解 释取决 于头
型 、 辞等方 面 的知 识 。从 本 质 上 讲 , 修 阅读 理 解 是 从 感 知外部 言语信 息 、 最基 本 的文 字符 号 的辨 认 开始 从 的 。阅读理 解 经历 了 由所 阅读 文本 的表 层 结 构 到 深
该论 文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 点项 目( 西安外国语 大学 ・ 俄语 )教高函(0 82 号] [ 2 0 ) 1 子项 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9 O
安新奎
赵
红
图式理论 与报刊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全文)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XX简介:陈玉洁,女(1988-)土家族,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XX:1006-026X(20XX)07-0000-011.图式理论1.1图式的内涵图式一词早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就已出现。
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同样非常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随着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逐步深入到心理学领域,现代图式理论应运而生。
概括起来,现代图式理论主要有以下要点:①图式描述的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识,而不是定义。
图式所描述的知识由一部分或几部分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其中的组成部分称之为槽道或变量。
②图式是按照一定规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③图式有复杂与简单、低级和高级、具体与抽象之分。
④图式是在新信息和旧知识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顺应”和“同化”的方式形成的,是人们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
1.2理解中图式的表征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主体的认识过程中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即图式),通过对外界刺激的处理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的认识;认识的实质是主体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物体进行加工、改造及改变的过程,主体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建构与进展。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读者自己头脑中的前知识或者背景知识会再次呈现,并将其与新的信息图式联系起来,在前知识或者背景知识图式与新的信息图式之间找到交汇点,那样便形成了理解。
2.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的关联2.1阅读理解即图式的具体化认知心理学指出,当阅读材料中的线索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图式之后,图式中的变量就会被阅读材料中的信息给具体化,从而使学生用图式去同化新知识或者改变旧图式,最终掌获新的知识,这就是理解的主要机制。
图式理论指出,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倘若学生的知识内在联系越紧密,结构化程度越高,那么其识记和存贮知识的效果就会越好。
由此可见,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倘若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将英语背景知识炼成理解线索和“组块”,那么学生的阅读时间则能得以缩减,阅读量也能得以扩大,其头脑中的知识储存空间和工作空间也能得以提有效地扩充。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与策略【摘要】本文探讨了“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首先介绍了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阐述了如何将图式理论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并提出了采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活动以及利用图式理论设计阅读教学材料的策略。
接着对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在总结了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展望了图式理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教学、基本原则、策略、概念、活动、材料设计、有效性、应用价值、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引言图式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图尔比(Barthes)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该理论主张人们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会根据既有的认知图式(schema)来理解并解释新信息。
在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原则与策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了解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认知过程。
将图式理论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调整自己的认知图式,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采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活动,可以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图式理论设计阅读教学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评估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指导教学实践的改进。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将总结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展望图式理论在未来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2. 正文2.1 了解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源自于巴特莱特和荷马的研究。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图式或框架来理解和处理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一)“图式”是由康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以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
1932年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在《记忆》一书中又对“图式”进行了新的解释。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图式概念获得了更丰富的含义。
现代图式理论是70年代后期,当计算机、控制论和信息论深入到心理科学,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类知识表征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后出现的,并被运用于研究阅读、理解等心理过程。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鲁墨哈特(Rumelhart,1980)把图式称之为认知的建筑块料(或“组块”),是所有信息加工所依靠的基本要素。
①他认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
所有的知识在头脑中都是被安排到一定的单元中,这些单元就是图式。
图式除了包含知识本身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之外,还包括这些知识如何得到应用的信息,即包含一般所谓反映着知识结构的认知结构,也包含着更为抽象的认知策略、一系列认知的框架。
在教学过程中还包括教师的认知图式等。
②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具有可变性、结构性与主动性的特征,他们所使用的图式概念,其含义已经远远超出巴特利特等先驱者所使用的图式含义。
它对教师和学生头脑中认知图式的分析,特别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研究,这是认知结构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如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教会他们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一、语文阅读是通过同化与顺应不断修正、丰富学生语感图式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儿童接受外界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个体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达到平衡。
③鲁墨哈特(1980年)也指出发展新知识(图式)的三种过程:增长、调谐和重构。
前两种过程是同化,即“旧瓶装新酒”,后一种则是顺应。
④具体到阅读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认知过程。
读物作为一种客体,负载著作者显露或隐蔽的见解、意愿而去影响读者这一主体。
由于阅读的对象——语言文字仅仅是一些符号,某一字和词的含义不在于这些文字符号本身,而在于使用这些文字符号的人们在一定环境中对这些符号的理解。
所以说,阅读活动是一种根据作者及其创作环境和文字的语法修辞特征进行“释义”的过程。
“释义”时,需要阅读主体过去经验背景中的认知结构的各种思维组块参与作用,不然的话,就无法理解。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在阅读中会形成各种“思维组块”,汇成有效的认知结构。
当他面临解决的问题时,就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寻找并检索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思维组块,借以分析、对照、推理,达成知识的沟通与运用,导致问题的解决。
⑤也就是说,语文阅读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旧图式)与阅读课文中新知识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新图式),或者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调整、补充、丰富和修正的过程。
这是一个内部同化与顺应的功能性平衡的复杂过程。
阅读教学的主要机制就是教师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或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重建新的认知结构,达成对外界客体新知识的顺应,更快更好地修正、丰富学生的语感图式。
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活他们认识发展中的内部机制。
诚然,要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形式内化为学生的语感图式,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
因为阅读学习不象在白纸上画画,它要涉及学生的原有图式,他们总是以自身的经验积累来理解课文言语,而当新图式与原有知识经验发生冲突时,就倾向于拒绝新图式,以致同化大于顺应,甚至离开顺应,于是经常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
较常见的有以下情况:浅表同化。
阅读时只看言语的表层意思,浅尝辄止。
例如,鲁迅的《药》中,描写夏瑜的母亲提着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上坟。
学生阅读时,根本不去注意形容“圆篮”和“破旧”与“朱漆”两个定语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实则失去了一个了解夏瑜的重要线索。
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象“圆篮”这么个日常用品都要“朱漆”,如此讲究,说明夏瑜家里原是比较富有的,而现在已经破落了。
接着,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寻找其它证据,比如从阿义要向夏瑜“盘盘底细”,还有从夏三爷、夏四奶奶的称谓,从夏瑜名字中的“瑜”字等等线索都表明夏瑜出自书香门弟,他家原是一个望族。
正因如此,他必定受过较好的教育,这正是他比一般老百姓更早接触新文化、新思想的基础,也是他能较早投身革命的基矗因为知识分子往往是一个沉睡社会最先觉醒的部分。
这样的阅读就深入多了,把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很多暗示都挖掘出来了。
片面同化。
阅读时只重视言语对象的认识内容,而忽视情感内容。
例如:鲁迅的《秋夜》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学生读到这儿,往往感到这种重复是累赘,认为不如直接写“有两株枣树”更好。
当然,这样写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推论性的言语形式,读者所得到的无非是在“我”的后园墙外有两株枣树这样一个判断所表达的事实,但是,因此也失去了作者所要宣泄的无限孤寂的情感因素。
当引导学生读完开头,再接着读下面几句时,就会意识到作者把两株枣树分开说的缘由了。
请看“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平生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
”孤独、寂寞、无聊,这种难以摆脱的情绪,只能用“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样重复、单调、令人感到失望厌烦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让读者从中直觉到作者所体验过的情感形式。
这种言语形式与情感形式,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
再看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三次向村里人诉说同样的话:“我真傻,真的,”学生读起来,非但不同情,反而感到好笑。
如果学生认真地读《祝福》全文,联系祥林嫂的一生来看,就会发现一个母亲灵魂的深沉的痛苦和无奈的挣扎。
教师应该启发学生,这是作者—熟悉人生、透彻地了解人生的鲁迅先生,深知象祥林嫂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寡妇,丧失了她最可宝贵的东西—唯一的儿子—之后,那心境、那情绪、那言行必定是什么样的。
所以,用祥林嫂三次重复的语言表达尽了她精神上遭受的巨大折磨。
可见,作品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当然有作家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问题。
但归根结底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受的深度,是审美情感介入的结果。
这也是学生阅读时所要努力体会的。
错失同化。
阅读时错误理解言语对象,出现同化离开顺应,即歪曲地同化的情况。
例如,学生对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当做蜘蛛一样轻轻抹去”一句的理解常常出现偏差,有的学生认为表现马克思胸怀大志;有的说是心胸宽广;又有的认为是宽宏大量等。
这些似是而非的发言容易使其他学生的思维产生定势。
他们没有认识到这句话写出了马克思不屑一顾的态度,表现了对资产阶级的蔑视之意。
再如,学生对《两小儿辩日》的论争,有的赞成“车盖说”,有的同意“沧凉说”,他们都凭自身的经验,从课文言语中找根据来击破对方。
事实上,“车盖”派犯的是视觉差的错误,“沧凉”派犯的是触觉差的错误,所以,他们都是一种错觉。
但要深入了解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还要懂得很多的科学道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争论,再进行总结,把学生从经验性的描述提高到科学的理性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教育。
疏漏同化。
阅读时理解言语出现丢三落四或熟视无睹的现象。
例如,《祝福》一文开头,写“我”到了鲁镇,见到鲁四老爷时,他一见面就“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阅读时,学生很容易从“大骂其新党”这句看出鲁四老爷立场的保守反动,可是对作者特地随后加上的一句“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却不去理会,更不能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提醒学生细心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要特别注意“·还·是”意味着什么?经过点拨,学生才理会到,康有为后来已成了保皇党反对辛亥革命,早已不是“新党”而成“旧党”了。
在辛亥革命已十多年之后还骂康有为是新党,可见鲁四老爷不仅是保守反动,而应该更进一步说明他是多么地孤陋寡闻,闭目塞听,又何等地顽固可笑,其讽刺意味就更加强烈了。
以上这些情况在阅读教学中经常碰到,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那么,为什么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出现种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呢?根据图式理论,至少有以下三种原因:“1、读者可能并不具有适合于该课文的图式。
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就不可能了解课文的内容。
2、读者具有适合于该课文的图式,但是作者在课文中所提供的线索,不能使这种图式活动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也不可能了解课文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向读者提供更多的线索,读者就可能了解这篇课文。
3、读者可能发现对于课文的一致的解释,但是,这种解释并非作者的解释。
这种情况下,读者将‘了解’课文,但他将错误地了解作者。
”⑥那么,应该如何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使学生内部的同化与顺应的功能性更有效地达到平衡,从较初级的结构“建构”成较高级较复杂的结构呢?语文教师就应当对言语原来在学生心目中的样子与实际上的样子(当然这也是相对的)之间的差距心中有数,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包括整合、重组和应用等)学生的认知结构,有的放矢地努力缩短这一差距,从而使它在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发挥作用。
二、语文概念学习的认知图式及教学策略概念是人脑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
在心理学上,又将概念定义为具有共同关键属性的一类对象、事件、情境和性质。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新概念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相互作用,构成有意义的学习,从而形成更进一步分化的认知结构,或称认知图式(简称图式)。
其类型一般有三种:当新概念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图式内,列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之中,新旧知识结构就形成下位关系;当所学的新概念包含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几个已知概念时,形成上位关系;当新概念既不属于原有认知图式中的有关概念,也不将原有的特殊概念概括于新概念之中,此时形成同位关系。
认知图式除知识的相互关系及其表征外,还包括概念如何被运用的信息。
因此,指导学生正确构建语文概念图式须着眼于两方面,即既强调概念的理解,又重视概念的应用。
由于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一般说来,一个词代表一个概念。
下面我们先以特级教师钱梦龙教学知识短文《词义》为例给以分析。
师:今天我们学习知识短文《词义》。
先拿一些东西给同学们看看,大家说说看。
(手拿一本书)这本是什么书?生:(集体)语文书。
师:(拿另一本书)这本是什么书?生:(集体)英语书。
师:如果这两本书并在一起,你们叫它什么?生:(集体)书。
师:说得范围小一点。
生:(集体)教科书。
师:(手拿一本词典)这本是什么?生:(集体)词典。
师:它是不是一本书?生: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