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电离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电离能和电负性知识点

高中化学:电离能和电负性知识点

高中化学:电离能和电负性知识点知识点分析一、电负性①含义: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的标度。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的能力越强。

②标准:以最活泼的非金属氟的电负性为4.0作为相对标准,计算得出其他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③变化规律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二、电离能①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I1,单位:kJ/mol。

②规律a.同周期: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总体呈现从左至右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b.同族元素: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c.同种原子: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即I1<I2<I3…)。

三、电离能、电负性的应用(1)电离能的应用①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电离能越小,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判断元素的化合价(I1、I2……表示各级电离能)如果某元素的I n+1≫I n,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n。

如钠元素I2≫I1,所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③判断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多电子原子中,元素的各级电离能逐级增大,有一定的规律性。

当电离能的变化出现突变时,电子层数就可能发生变化。

④反映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并不是逐渐增大的,当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状态时,第一电离能就会反常的大。

(2)电负性的应用。

电离特点知识点总结

电离特点知识点总结

电离特点知识点总结一、电离产物1. 电离产物的种类电离过程中产生的带电离子可以有正离子和负离子两种。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有正电荷。

而负离子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有负电荷。

2. 电离产物的性质电离产物在化学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能够和其他分子或离子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电离过程在大气中通过影响大气中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从而影响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和气候变化。

3. 电离产物的应用电离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在医学上用于放射治疗、放射诊断和生物学研究中;在环境监测中用于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于气体分离等领域。

二、电离能1. 电离能的定义电离能是指原子或分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通常用电子伏特(eV)或焦耳(J)来表示。

2. 电离能的大小原子和分子的电离能大小取决于原子或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成分。

一般来说,电离能较低的元素或化合物易于发生电离,而电离能较高的则比较难发生电离。

3. 电离能的影响因素电离能与原子或分子的电子结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离子与电子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

对于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其电离能随着化学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三、电离机理1. 电离机理的过程电离机理是指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的详细过程。

电离过程一般包括激发、电子弹性碰撞、电子非弹性碰撞等多个步骤。

2. 电离机理的影响因素电离机理的发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电离能、入射粒子的能量和类型、环境压力和温度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到电离过程的速率和产物的种类。

3. 电离机理的研究方法电离机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两种。

实验手段包括质谱分析、光谱技术等;理论方法包括量子力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

综上所述,电离的特点涉及到电离产物、电离能、电离机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理解电离的特点对于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知识点总结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 Ki=[ A+][B-]/[AB]7、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W= c[H+]·c[OH-]25℃时,[H+]=[OH-] =10-7 mol/L ; KW= [H+]·[OH-] = 1*10-14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KW〈1*10-14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1*10-144、溶液的酸碱性和pH:(1)pH=-lgc[H+](2)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电离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气体或溶液中的化学物质与水或其他溶剂反应,形成离子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以下是电离平衡的关键知识点总结:1. 电离反应:电离反应是指将化学物质转变为离子的反应。

例如,强酸在水中电离成氢离子(H+)和相应的阴离子,强碱在水中电离成氢氧离子(OH-)和相应的阳离子。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用于描述电离反应中产生的离子。

例如,HCl(氢氯酸)在水中电离成H+ 和Cl-,反应方程式为HCl(aq)→ H+(aq) + Cl-(aq)。

3. 离子浓度:离子浓度指的是溶液中离子的数量。

在电离平衡中,离子浓度对于判断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位置至关重要。

4. 平衡常数(K值):平衡常数用于描述电离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关系。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用来预测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位置。

平衡常数越大,生成物浓度越高,反应越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5. 平衡位置:平衡位置指的是电离反应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

平衡位置可以根据平衡常数和离子浓度来确定。

6. 影响电离平衡的 factors: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对气相反应)、浓度(对溶液反应)和催化剂。

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平衡常数,而压力和浓度的变化可以改变离子浓度,从而影响平衡位置。

7. Le Chatelier 原理:Le Chatelier 原理可以用来预测电离平衡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时的响应。

根据该原理,当系统受到扰动时,系统将倾向于通过改变离子浓度或平衡位置来抵消这种扰动。

以上是电离平衡的关键知识点总结,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高考化学电离知识点

高考化学电离知识点

高考化学电离知识点电离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关乎着各类化学反应的进行以及物质的性质。

在高考化学考试中,对电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着重介绍高考化学电离知识的相关内容。

一、电离的概念及相关术语1. 电离的定义电离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损失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过程。

2. 电离反应电离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发生电离的反应。

根据反应中电离的程度可以分为完全电离和部分电离两种情况。

3. 电离度电离度描述了物质电离的程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离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该溶液中本物质初始浓度之比。

电离度可以用α表示,即α = (电离物质浓度/初始物质浓度) × 100%。

二、电离的分类根据电离的性质和方式,电离可分为三类:电离解离、电离解聚和电离溶解。

1. 电离解离电离解离是指分子化合物在溶液中分解成带电离子的过程。

例如NaCl溶解在水中时,会分解为Na+和Cl-两种离子。

2. 电离解聚电离解聚是指带电离子重新结合成为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例如Cl-与Na+结合形成NaCl。

3. 电离溶解电离溶解是指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形成带电离子的过程。

例如强酸和强碱在水中的电离溶解。

三、电离常数和电离平衡1. 电离常数电离常数是描述电离反应程度的物理量。

对于电离反应A ⇌ B+ +C-,其电离常数(K)定义为K = [B+][C-]/[A],方括号内的字母代表物质的浓度。

2. 电离平衡当电离和解离的速率相等时,体系达到了电离平衡。

在电离平衡下,电离物质的浓度和解离物质的浓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即电离常数。

四、酸碱离子的电离及其性质1. 强酸和强碱的电离强酸和强碱在水中的电离是完全的,即它们能够完全电离为H+和OH-离子。

2. 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弱酸和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是部分的,只有部分分子会电离为带电离子。

3. 酸碱离子的性质酸溶液会产生酸性离子H+,碱溶液会产生碱性离子OH-。

高二化学《电离平衡的移动》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电离平衡的移动》知识点总结

电离平衡的移动【学习目标】1、了解电离平衡状态及特征;2、掌握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要点梳理】要点一、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当溶液的温度、浓度以及离子浓度改变时,电离平衡都会发生移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其规律是:1、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会减小。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因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温时平衡向右移动。

3、同离子效应: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增大了CH3COO-浓度,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加入稀HCl,平衡也会左移,电离程度也减小。

4、能反应的物质: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锌或NaOH溶液,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要点诠释:使弱酸稀释和变浓,电离平衡都向右移动,这二者之间不矛盾。

我们可以把HA的电离平衡HA H++A-想象成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化学平衡:A(g)B(g)+C(g),稀释相当于增大体积,A、B、C 的浓度同等程度地减小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B、C的物质的量增加但浓度减小,A的转化率增大;变浓则相当于只增大A的浓度,v(正)加快使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B、C的物质的量和浓度均增大,但A的转化率降低了,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了而B、C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了。

A的转化率即相当于弱酸的电离程度。

要点二、电离平衡常数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的比值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

用K表示。

2.数学表达式。

对一元弱酸(HA):HA H++A-对一元弱碱(BOH):BOH B++OH-3.K的意义:K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所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强。

从K a和K b的大小,可以判断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例如弱酸的相对强弱:H2SO3(K a1=1.5×10-2)>H3PO4(K a1=7.5×10-3)>HF(K a=3.5×10-4)>H2S(K a1=9.1×10-8)。

电离反应知识点

电离反应知识点

电离反应知识点电离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分子或原子在溶液中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了解电离反应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机制和性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步介绍电离反应的知识点。

1.电离的定义:电离是指分子或原子由于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带电离子的过程。

当分子或原子失去电子时,形成正离子,称为阳离子。

当分子或原子获得电子时,形成负离子,称为阴离子。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化合物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离解,生成大量的离子。

而弱电解质只有一部分分子能够离解成离子,其余的仍然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3.电离平衡:当一个物质在溶液中发生电离反应时,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电离平衡。

在电离平衡中,离子的生成和再结合速率相等,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离子浓度。

电离平衡常用离解度(ionization degree)来描述。

4.离解度:离解度是指在溶液中发生电离的物质的离解程度。

离解度可以用公式I = n / N来计算,其中I表示离解度,n表示溶液中的离子数,N表示该物质的摩尔数。

5.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在电离反应中,离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中只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和生成的离子,不写出未发生反应的物质。

6.酸碱中的电离反应:酸和碱的电离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

酸可以释放出H+离子,而碱可以释放出OH-离子。

酸和碱的反应会生成水和盐。

例如,HCl酸和NaOH碱的反应会生成水和NaCl盐。

7.电离常数和酸碱强弱:电离常数是衡量酸碱强弱的重要指标。

电离常数表示酸或碱在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可以通过酸碱的离解度计算得到。

电离常数越大,说明酸或碱越强。

8.pH值: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pH值是对数尺度的,与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成反比关系。

pH值小于7的溶液为酸性,pH值大于7的溶液为碱性,pH值等于7的溶液为中性。

化学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化学电离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分子与其离子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分子会发生电离成离子,而离子又会重新结合成溶质分子。

化学电离平衡的理论是化学反应平衡及其相关概念的延伸,是化学反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以下方面对化学电离平衡进行全面的总结:化学电离的概念,强酸强碱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等离子体的电离平衡,以及影响化学电离平衡的因素。

一、化学电离的概念化学电离是指分子或原子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过程。

当溶质分子与溶剂发生相互作用时,会发生电离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的方向不同,电离反应可分为正向电离和逆向电离两种类型。

正向电离是指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电离成离子的过程,而逆向电离则是指溶质离子再次结合成溶质分子的过程。

二、强酸强碱的电离平衡强酸和强碱的电离平衡是化学电离平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强酸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酸,而强碱则是指在水中可以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碱。

强酸和强碱的电离平衡是通过众多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来描述的,实验发现,强酸在水中的电离程度非常高,几乎可以完全电离成离子;而强碱也具有相似的性质,可以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

由于强酸和强碱的电离程度极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类比为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三、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是一种特殊的电离平衡,它是指水分子在溶液中发生电离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过程。

在水的电离平衡中,水分子会以一个平衡常数Kw的形式发生电离反应,Kw描述了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实验发现,水的电离平衡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平衡,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压力等。

另外,由于水的电离平衡与酸碱度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pH值的变化也会对水的电离平衡造成影响。

四、等离子体的电离平衡等离子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它是由气体分子或原子在高温或高能状态下发生电离形成的。

在等离子体的电离平衡中,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Kp描述了等离子体中离子的电离程度。

在实验条件下,等离子体的电离程度一般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但是由于等离子体本身的特殊性质,它的电离平衡受到温度、压力、外界电场等因素的极大影响。

高二上化学电离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化学电离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化学电离知识点总结在高二上学期的化学学习中,电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电离是物质在溶液或气体中生成离子的过程,它对于理解溶液中物质的行为和反应机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二上学期化学课程中的电离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1. 电离的定义和类型电离是指物质中原子、分子或离子从中心走向溶液或气体中的过程,形成带电的离子。

根据电离的程度,可以将电离分为完全电离和部分电离两种类型。

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如酸、碱和盐。

它们在水溶液中能够形成大量离子,导电性强。

而弱电解质则是指只有一部分分子能够电离的物质,如酸性物质中的少量分子和碱性物质中的少量氢氧根离子等。

3. 离子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在电离过程中,所生成的离子会带上电荷,并在化学式中体现出来。

对于单原子离子,离子的化学式就是对应的元素符号加上电荷数目,如Na+、Cl-等。

对于多原子离子,需要掌握相应的化合物的离子化学式和命名规则,如SO4^2-(硫酸根离子)等。

4.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其中存在的离子浓度密切相关。

当溶液中存在大量离子时,导电性强;而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较低时,导电性减弱。

这一点在实验室中常常通过电导计进行测量。

5. 酸碱中的电离酸和碱是常见的电离物质,它们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H+离子和OH-离子,从而导致溶液的酸碱性质。

酸的电离常常通过酸解离常数(Ka)来描述,碱的电离则通过碱解离常数(Kb)来描述。

在酸碱中,还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程度。

6. 水的自离和pH值水是一种自发电离的物质,它能够生成H+离子和OH-离子。

在纯水中,H+离子和OH-离子的浓度相等,pH值为7,称为中性溶液。

当H+离子浓度大于OH-离子浓度时,溶液呈酸性;当OH-离子浓度大于H+离子浓度时,溶液呈碱性。

7. 盐的电离性盐是酸和碱中的一种广义物质,它的溶液中通常包含阳离子和阴离子。

电离程度知识点总结

电离程度知识点总结

电离程度知识点总结一、电离程度的基本概念电离程度指的是物质溶解或气化时所发生的离子化程度。

在溶液中,电解质会解离成离子,在气体中,气态物质会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离子。

电离程度通常用平衡常数和离子浓度来描述。

在溶液中,电离程度可以通过离子浓度和溶液总浓度的比值来表示,而在气体中,电离程度则可以通过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的比值来表示。

二、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对电离程度有很大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导致化学反应速率增加,从而促进物质的电离。

2.溶剂性质不同的溶剂对电离程度有不同的影响。

溶剂可以通过对溶质的溶解作用来影响溶质的电离程度。

3.溶质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对电离程度也有影响。

一般情况下,溶质浓度越高,它的电离程度也就越大。

4.溶质的性质溶质的化学性质对电离程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易离子化的物质电离程度较高,而难离子化的物质电离程度则较低。

三、测定方法1.电导率法电导率是溶液中离子导电的能力。

可以通过测定溶液的电导率来间接推断溶质的电离程度。

2.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通过向溶液中滴加酸碱试剂,观察溶液的pH值变化来推断溶质的电离程度。

3.光度法光度法是通过测定溶液中某种离子的吸光度来推断溶质的电离程度。

通过比较实验条件下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可以推断出溶质的电离程度。

四、应用1.工业生产电离程度的理论知识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控制溶质的电离程度,可以实现对溶液中离子的稳定控制,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

2.环境保护电离程度的理论知识在环境保护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可以通过控制溶液中离子的电离程度来减少溶液中的污染物,从而保护环境。

3.药物研发药物的研发需要对药物分子的电离程度有着深入的了解。

通过控制药物分子的电离程度,可以实现对药物的释放速度和吸收速度的控制,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电离程度知识点的总结,电离程度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电离程度的深入了解,可以实现对物质的控制与应用。

高二下册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梳理

高二下册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梳理

精心整理
高二下册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梳理
1、电离平衡概念
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2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符合勒沙特列原理)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是决定性因素。

(2)外因
精心整理
①温度—由于弱电解质电离过程均要吸热,因此温度升高,电离度增大。

②浓度—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

在一定温度下,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因为溶液浓度越大,离子相互碰撞结合成分子的机会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就越小。

因此,
3.
A、
、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完整word)高中化学知识点—电离平衡,推荐文档

(完整word)高中化学知识点—电离平衡,推荐文档

8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明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 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 (如温度、压强)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特点:电离平衡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可根据此原理分析电离平衡的移动情况. ① 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电离方程式中用可逆符号“ —”表示•例如::. — +CH 3C00H ,——CH 3C00+ H+ —NH 3 • H 20 ------ NH 4 + 0H ② 将弱电解质溶液加水稀释时,电离平衡向弱电解质电离的方向移动•此时,溶液中的离子数目增多,但电解质的分 子数减少,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性降低.③ 由于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因此,升高温度,可使电离平衡向弱电解质电离的方向移动•此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 增多,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④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 加入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相同的离子的强电解质时,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例如,在O.lmol • L —1”滴有氨水的溶液(显浅红色)中,存在电离平衡 NH 3・H 2O " NH 4++ 0H —.当向其中加入少量 下列物质时: a. NH 4CI 固体.由于增大了 c(NH 4+),使 NH 3 • H 2O 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c(0H —)减小,溶液红色变浅.b.Na0H 固体.Na0H 溶于水时电离产生的 0H —抑制了 NH s ・H 2O 的电离,从而使平衡逆向移动.[电离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 溶液中电离产生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 未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弱酸的电离常数用 K a 表 示,弱碱的电离常数用 K b 表示. (1) 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① 一兀弱酸、一兀弱碱的电离常数表达式: 例如,一定温度下 CH 3C00H 的电离常数为: — +CH 3C00H rCH 3C00 + HKa c(H ) cgCOO )c(CH 3COOH )一定温度下NH 3 • H 2O 的电离常数为: -• + —NH 3 • H 2O 一 NH 4 + OHC (NH 4 ) c(OH )c(NH 3 H 2O)② 多兀弱酸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常数表达式:a. 分步电离.是几元酸就分几步电离.每步电离只能产生一个H*,每一步电离都有其相应的电离常数.b.电离程度逐渐减小,且 K i 》K 2》K 3,故多元弱酸溶液中平衡时的 H +主要来源于第一步.所以,在比较多元弱酸的 酸性强弱时,只需比较其 K1即可.例如25C 时,H 3PO 4的电离;K i c(H 2PO 4)c(H )7.5 10 3KbH 3PO 4H 2PO 4H2PO4 HPO42K2c(HPOf ) c(H )CW2PO4)6.2 10CW3PO4)8313注意 a .电离常数表达式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为平衡浓度.b.多元弱酸溶液中的 c(H +)是各步电离产生的 c(H +)的总和,在每步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中的 c(H +)是指溶液中H +的总浓度而不是该步电离产生的 c(H +).(2) 电离常数的特征.同一弱电解质的稀溶液的电离常数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温度不变, K 值不变;温度不同,K 值也不同.但由于电离常数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在室温时,可不考虑温度对电离常数的影响. (3) 电离常数的意义:① 表明弱电解质电离的难易程度. K 值越大,离子浓度越大,该电解质越易电离;反之,电解质越难电离.② 比较弱酸或弱碱相对强弱.例如在 25C 时,HNO 2的K = 4.6 X 10「4, CH 3COOH 的K = 1.8 X 10「5,因此HNO 2的酸性比CH 3COOH 的酸性强. 6.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 [水的电离](1) 水的电离方程式._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像酸一样电离出极少量的 H ,又能像碱一样电离出少量的OH (这叫做水的自偶电离).水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H 2O + H 2O :― H 3O + OH 简写为:H 2O 一 H ++ OH 一 (2) 水的离子积K W .一定温度下,水的电离常数为:Kc(H )c(OH)c(H 2O)即 c(H +) • c(OH 「)= K • c(H 2O)设水的密度为 1 g • cm3,贝V 1 L H 2O = 1 000 mL H 2O = 1 000 gH 20 = 55.6 mol ,即 H 2O 的起始浓度为 55.6 mol • L 1 .由 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它电离时消耗的水与电离前相比,可忽略不计.例如, 25 C 时,1 LH 2O 中已电离的H 2O 为10「 7mol ,所以c(H 2O) - 55.6 mol • L ^1, 即卩K •。

物质电离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质电离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质电离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电离的基本概念电离是指当分子或原子受到外部能量的激发时,从而使得电子转移到高能级轨道上或者完全脱离原子(或分子),从而形成带电离子与自由电子。

电离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在化学、物理、生物学等方面都有电离的影响。

电离的过程可以是热电离(即通过高温能量激发),光电离(通过光能量激发)和碰撞电离(通过粒子的碰撞来激发)等。

二、电离的类型1. 热电离:在高温条件下,原子或分子的内部能量增加,从而电子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跃迁到高能级轨道或者完全脱离原子(或分子),这就是热电离。

2. 光电离:当光子的能量与原子或分子的能级差相吻合时,就能够引起光电子跃迁,使得电子脱离原子(或分子)而形成带电离子与自由电子。

3. 碰撞电离:当原子或分子在高能粒子的碰撞下,电子获得能量跃迁到高能级轨道或者脱离原子(或分子)而形成带电离子与自由电子,这就是碰撞电离。

三、电离的影响1. 化学反应:电离过程中形成的带电离子与自由电子会参与到化学反应中,从而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的种类。

2. 光谱分析:电离过程中形成的带电离子与自由电子会产生各种辐射,这些辐射可以用来进行分析原子或分子的结构和成分。

3. 放射生物学: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过程是一种电离过程,电离辐射会对生物体产生损害,对放射生物学有着重要影响。

4. 电子学器件:电子器件中的电子传输与电离过程密切相关,电离过程影响了半导体器件的电特性和稳定性。

5. 空间天气:太阳光对地球大气的电离作用会影响到电离层的形成和特性,对无线通信和导航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四、电离的量度1.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使得原子或分子电离所需的最小能量。

在光电离过程中,电离能就是光子的能量。

2. 电离效率:表示在单位时间或者单位能量下,电离的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度。

五、电离的应用1. 化学分析:基于电离过程产生的带电离子与自由电子的发射光谱或质谱进行原子或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高二化学知识点电离

高二化学知识点电离

高二化学知识点电离电离是高二化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本文将从电离的定义、电离的类型、电离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电离的定义电离是指在适当的条件下,原子、分子或化合物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从分子或离子中脱离的过程。

电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完全电离和部分电离。

2. 完全电离与部分电离完全电离是指当一个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时,所有的分子都解离成离子。

例如,氯化钠在水中完全电离为氯离子和钠离子。

部分电离是指只有一部分化合物分子溶解时才会解离成离子。

例如,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生成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

3. 电离过程电离过程中,分子或离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正离子和负离子。

正离子通常称为阳离子,负离子则称为阴离子。

4. 电离的应用电离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中一个应用是在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会运动并导电。

这种现象在电池和电解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另一个应用是在酸碱中,水自离子化形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从而影响溶液的酸碱性质。

此外,电离还可以影响溶液的溶解度和沉淀反应的发生。

5. 电离的影响因素电离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溶剂对电离的影响最为显著。

极性溶剂通常能够促使化合物分子电离,并增加其溶解度。

温度也会影响电离过程,一般来说,随着温度升高,电离程度会增加。

6. 电离与平衡在化学平衡中,离子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平衡位置。

通过控制电离程度,可以调节平衡的位置,进而控制反应的进行和速率。

总结:电离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原子、分子或化合物中电子的脱离过程。

电离包括完全电离和部分电离两种类型,其应用广泛,如电解和酸碱反应等。

电离受溶剂、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与平衡过程密切相关。

了解电离的概念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掌握相关实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化学下册水的电离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下册水的电离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下册水的电离知识点总结一、水的离子积纯水大部分以H2O的分子情势存在,但其中也存在极少量的H3O+(简写成H+)和OH-,这种事实表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水的电离安稳也属于化学安稳的一种,有自己的化学安稳常数。

水的电离安稳常数是水或稀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一样称作水的离子积常数,记做Kw。

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温度越高,水的电离度越大,水的离子积越大。

对于纯水来说,在任何温度下水仍旧显中性,因此c(H+)=c(OH¯),这是一个容易知道的知识点。

当然,这种情形也说明中性和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并没有绝对关系,pH=7表明溶液为中性只合适于通常状态的环境。

另外,对于非中性溶液,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并不相等。

但是在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浓度一定相等。

二、其它物质对水电离的影响水的电离不仅受温度影响,同时也受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以及在水中溶解的不同电解质的影响。

H+和OH¯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

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水的电离程度不一定越大。

不论是强酸、弱酸还是强碱、弱碱溶液,由于酸电离出的H+、碱电离出的OH¯均能使H2OOH¯ + H+安稳向左移动,即抑制了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将减小。

盐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①强酸强碱盐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与纯水的电离程度相同;②NaHSO4溶液与酸溶液类似,能抑制水的电离,故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的电离程度小;③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都能产生水解反应,将增进水的电离,故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三、水的电离度的运算运算水的电离度第一要区分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和溶液中氢离子的不同,由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和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并不是相等,由于酸也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在酸溶液中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大于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同时由于氢离子可以和弱酸根结合,因此在某些盐溶液中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小于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

高二化学电离水解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电离水解知识点整理

电离平衡硫酸钡是强电解质吗?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拟①一样物质的量浓度、一样体积的一元强酸〔如盐酸〕与一元弱酸〔如醋酸〕的比拟②一样pH 、一样体积的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拟见下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到达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 .特征〔动态平衡〕〔1〕逆:可逆反响〔2〕动:动态平衡〔4〕定:平衡时溶液中离子、分子浓度保持不变。

〔5〕变: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移动。

3 .影响因素( 1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一般会减小。

( 2 〕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因电离是吸热的,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电离方向〕移动。

( 3 〕同离子效应:醋酸溶液中加人醋裁钠晶体,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加人稀盐酸亦然。

( 4 〕能反响的离子:醋酸溶液中加人NaOH ,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盐类的水解〔有弱才水解〕1)单一离子的水解都是微弱的,都用“〞连接,气体、沉淀都不加“↑〞“↓〞2)多元弱酸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例:K2CO3的水解第一步:第二步:3)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具体为:1.正盐溶液①强酸弱碱盐呈酸性②强碱弱酸盐呈碱性③强酸强碱盐呈中性④弱酸碱盐不一定如NH4CN CH3CO2NH4NH4F 2.酸式盐①假设只有电离而无水解,那么呈酸性〔如NaHSO4〕②假设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酸性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碱性碳酸氢根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碱性:NaHCO3、NaHS、Na2HPO4、NaHS.酸性:NaHSO3、NaH2PO4、NaHSO44)影响水解的因素:① 温度:水解反响是吸热反响。

所以,升高温度会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

② 浓度:溶液浓度越小,实际上是增加了水的量,可使平衡向正反响方向移动,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

高二化学电离能知识点

高二化学电离能知识点

高二化学电离能知识点电离能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涉及到原子和离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反应的进行。

本文将为你介绍高二化学中与电离能相关的知识点,并详细解释其中的概念和应用。

1. 电离能的定义电离能是指将一个原子或分子中的一个电子从其最稳定的态移除所需的能量。

电离能通常用键解离反应来表征,即原子或分子由中性态转变为离子态的过程。

2. 电离能的计算电离能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计算方法得到。

实验方法主要是利用质谱仪或粒子加速器等设备,测量电子从原子或分子中脱离所需的能量。

计算方法则是通过量子力学的原子结构理论,根据原子的电荷分布和电子的运动规律,来推导出电离能的数值。

3. 电离能的影响因素电离能的大小与多种因素相关。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电子所处的能级和核电荷数。

能级越靠近原子核,电离能越大;核电荷数越大,电离能也越大。

此外,原子或分子的结构、化学键的性质以及外界环境也会对电离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4. 电离能的单位电离能的单位通常采用电子伏特(eV)。

1 eV定义为电子在电势差为1伏特的电场中所获得的能量。

在计算中,也常用焦耳(J)或千焦耳(kJ/mol)作为单位。

5. 电离能的应用电离能在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

一般来说,电离能较大的元素更加稳定,而电离能较小的元素具有较强的活性。

其次,电离能还可以用来预测化学反应的进行程度和速率。

在反应中,需要克服电离能才能将电子从原子或分子中脱离,从而形成化学键或解离成离子。

因此,电离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反应的进行。

6. 电离能的周期性趋势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电离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通常来说,电离能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这是因为周期表中元素的电子配置规律和原子结构的变化所致。

7. 电离能和化学键化学键的形成与电离能密切相关。

当元素通过化学键形成化合物时,原子之间的电离能可以相互影响。

电离知识点总结

电离知识点总结

电离知识点总结
电离是指将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通过外界的作用力从原子或分子中解离出来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电离的知识点总结:
1. 电离的种类:
- 离子化电离:原子或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被剥离出来,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 解离电离(或称为溶剂化电离):在某些溶液中,离子从
其中解离出来,形成溶质离子和溶剂离子。

2. 电离能(Ionization Energy):
- 是指电离过程中从一个中性原子或分子中移除一个电子所
需的能量。

- 电离能随着原子或分子的电子排布及核电荷数的改变而变化。

- 电离能一般是正值,表示需要输入能量才能实现电离。

3. 离子和离子化合物:
- 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正电荷。

- 负离子是得到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负电荷。

- 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力相互吸引形成离子化合物。

4. 电离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 电离能的大小与能级结构有关,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和平衡位置。

- 电离能高的元素或分子比较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
反应。

- 电离能低的元素或分子比较活跃,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5. 应用:
- 电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如电离辐射在医学上的放射治疗、电离电路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电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学习最为关键的就是电离知识,很多人想复习电离却不知道怎么归纳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离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借鉴。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
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6、电离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
表示方法:AB⇌A++B-
Ki=[ A+][ B-]/[AB]
7、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