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气功的关系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太极拳和气功之间有很多异同之处,但已被现代人称作太极气功。
那么太极拳和气功有什么异同之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
欢迎阅读!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太极气功一直带有神秘面纱,引来不少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太极拳和气功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太极拳和气功二者相同之处主要是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武术流派之一的太极拳,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减少了技击作用,而更加突出了太极拳锻炼的健身价值和传统艺术表演价值。
太极拳名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观点。
因此,从太极拳也具有健身作用这方面来讲,和气功有着相同之处。
当今人们练习太极气功的好处非常多,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修身养性,达到忘我的境界。
其次,从太极拳的产生来讲,它不仅综合吸收了武术多家拳法的长处,而且吸收了古代导引、吐呐等养生功法的精华,使气功锻炼的一些要领、方法成为太极拳基本功当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第三,从气功锻炼的要求来讲,太极拳锻炼也讲究意念的引导,要求心静、体松,也要求调身、调息、调心,从这一角度讲,也可将太极拳列为气功功法之一。
第四,从理论上来讲,它们各自都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作指导,并运用中医经络理论来解释各自锻炼中出现的现象。
太极气功有中医养生原理,人们练习太极气功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及时补充身体能量。
气功与太极拳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首先,从形成和发展上来讲,太极拳是为了在战场上拼杀、取胜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不断的技击实践当中逐步发展起来;而气功主要是在医疗实践上为实现健身养生需要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其次,从锻炼的方法和要领上来讲,气功主要是通过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而达到入静的气功态,从而实现健身的目的,调神是其核心内容;太极拳则从身体动作入手,经过由松入柔、积柔成刚的过程而锻炼出一种柔性的、连续不断的、具有穿透性的缠丝劲。
第三,从它们的最终目的和作用上来讲,太极拳是通过以意领气,以气引力的不断练习,最终达到意、气、力完美结合的境界,从而做到在技击当中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气功的最终目的是医疗作用,是通过气功练习之后,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健身气功与太极拳异同之研究
101《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1年02月引言太极拳和健身气功,旨在陶冶情操、强身健体。
太极拳发展的时间要早于健身气功运动。
近年来也有大量的练习者开始练习健身气功运动,但是目前练习者对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提出了质疑。
因此为了能够开展这两种健身运动,帮助健身者分清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能站在自身角度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1相似之处1.1文化理念同根同源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两者都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健身养生方法。
健身思想具有全面性,同时强调天人合一思维模式;其次,还注重形神统一;最后,两者都将锻炼和养生相结合,借助自然法则,从而达到内外双修的作用。
1.2相似的运动外在表象这两种健身运动都讲究均匀的呼吸,同时配合缓慢的动作,以此来达到调理身心、呼吸以及心理的作用。
这两种有氧运动具有可控性、锻炼时间长、锻炼强度小的特性。
因此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或老年人都可以进行练习。
站在健身效果的角度,这两种运动都可以释放心理压力,提升人体素质,延长人体寿命。
2差异之处2.1锻炼目的站在健身气功的角度,与太极拳不同的是,健身气功是由传统气功导引术作基础,衍生出来的现代体育气功导引术,其始于清朝时期,锻炼是为了健康长寿。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融合儒家、道家、医家等学术精华,从而成形于秦汉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气功导引术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从而得以完善形成健康理论体系。
健身气功中的所有动作主要是帮助修炼者调养自身气息,借助各式动作拉伸按摩肢体,刺激身体内部经络,促进血液周身循环,调理气血,帮助人们健康长寿。
与健身气功不同的是太极拳,属于一种武术动作并具有攻击性。
讲究柔克刚、动静结合、避实就虚。
在古代,练习太极拳是为了提升实战能力,借力打力,能够四两拨千斤。
20世纪50年代,为了使太极拳适合现代人锻炼,以杨家拳为基础,创编了24式以及48式等健身太极拳动作,削弱了武力的攻击力量,从而作为体育运动推广,帮助人们提升自身体质、调理心性。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比较介绍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比较介绍太极拳与气功八段锦,在中国可谓渊远流长。
二者都注重人体自身内气炼养,来调整人体阴阳,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
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它们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本文试从运动特点和养生原理这两个方面对太极拳与气功八段锦进行比较研究。
1、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养生原理太极拳综合融汇了我国诸多拳种之长,结合古代的导引术、吐纳术、吸取古典唯物哲学阴阳学说与中医基本理论的经络学说,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
太极拳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使之深、长、匀、细,日渐扩大肺活量,奠定健康的根基。
练太极拳要周身放松,全身运动,以意导动,气达四梢,内气运行无处不到。
不仅可使大动脉畅通,还可避免微循环毛细血管的过早老化,有利于血循环疾病的防治。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空调、电扇使人免受寒暑之苦,却使皮肤散热功能下降,汗腺闭塞,皮肤的通透性弱化,有害物质得不到及时排泄,新陈代谢失调。
练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在开合收放中使肌肤膨缩、毛孔张闭,一套拳下来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的平衡。
练太极拳以意识引导动作,上下相随,协调完整,活跃了神经中枢的指挥系统,增强了神经的灵敏性,延缓了其功能的退化。
“生命在于运动”,然而超负荷的剧烈运动必使机体受到损伤和劳损。
“生命在于静化”。
常以龟龄鹤寿比拟,然而过于求静则精神萎缩,病气易侵。
太极拳运动绵绵不断,动中求静,“外示安逸,内益鼓盈”,动静结合,运动适度,不用强拙之力,无伤大劳,对机体各器官形成良性刺激,有利于护养机体。
常练太极拳,旋膀转腕,撑裆开胯,伸筋拔骨,缠绕折叠,不仅增强了筋肉骨骼的柔韧性,内劲、内气的运用也使内脏的弹性增强,从而延缓了机体的衰老。
不少研究还表明,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降低血脂有良好作用,能增强血管壁弹性和血管运动神经的稳定能力,使血循环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肌营养,预防和延缓心脏疾病。
据国外的一篇论文研究报道,认为保持屈蹲状态的太极拳练习可以有效地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减少老年人摔跤。
太极拳与健身气功异同
太极拳与健身气功的异同探析1 前言健身气功与太极拳都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健身意识的增强,这些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民日报》体育版也发表了文章指出“在体育事业中,为民族传统体育留足发展空间,这才是现代体育强国的根基所在。
”本文从两种项目的本质和项目运动特点等人手分析,对太极拳与健身气功的异同之处进行分析描述。
希望可以让大家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健身气功和太极拳两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 健身气功与太极拳的不同之处2.1 健身气功与太极拳源流对比2.1.1 健身气功源流当前健身气功的四套功法都是在原有功法的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的,有四套健身功法和四套竞赛功法组成。
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养生功法,来源尚存争议,但多倾向于其为少林祖师达摩所创。
五禽戏是由我国东汉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之术,研究了虎、鹿、熊、猿、鸟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肝脏、经络好气血功能,编成的一套具有民族风格的健身气功功法。
六字诀从南北朝时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开始对六字诀有完整论述,此后经历了多代人的发展和补充,具体的创始人和创作年代也有待考证。
八段锦有着站势和坐势之分,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宋代洪迈所著《夷坚志》,此后的多部著作中都有提及,说明八段锦在北宋时期以流传于世,但具体有何人所创、创于什么年代尚无定论。
2.1.2 太极拳源流太极拳的源流有这多种说法。
当前比较得到认同的说法就是,太极拳是由明末清初陈王廷所创,后世称之为陈氏太极拳。
其后,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王廷后世子孙陈长兴,后来到北京传习,并由其后人杨健侯、杨澄甫修改拳架,发展成为现代著名的杨氏太极拳。
永年人武禹襄,从杨禄禅学陈氏老架,又从陈青萍学习新创套路,从则创造了武式太极拳。
杨露禅次子杨班侯传授满族人吴全佑,吴权佑传其子吴鉴泉后发展成为现代的吴氏太极拳。
武禹襄传李亦畲,李亦畲传郝为真,后又由郝传孙禄堂。
孙禄堂为八卦掌、形意拳名家,结合三派之长,创立了孙氏太极拳。
探析中华养生气功的哲学思想
探析中华养生气功的哲学思想作者:束长平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09期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的发展,气功也成为大部分人锻炼身体的方法。
气功养生是指在中医的养生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配合呼吸和意念来调节人体身心健康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可以祛病益寿;哲学思想是对于世界观和方法理论的统一,二者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却密切相连。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将哲学思想和理念融入、体现在气功养生当中。
关键词:养生;中国气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儒家思想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气功至今也已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气功是一项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
直到现在,气功因融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医学养生背景能作为一种中华文化发展至今,自然得到重视与发展,一些学说和思想体现在中华养生气功的发展过程中。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家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其中就包含“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中“天”和“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天”表示“道”“法则”“真理”,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在人体这个“小宇宙”中,有种人体自身呼吸运化生命的感觉。
“天人合一”表示与自己的先天本性结合在一起,回归大道,归根复命。
“天人合一”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这种思想在儒家、道家都有不同的说明阐述[1]。
人和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是儒家学说的观念,天是自然,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的合一则是道家学说的观念,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
总而言之,在中华养生学的发展历程当中,“天人合一”这一思想以唯物的形式体现了出来。
二、养生思想随着现代文化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都想从养生学中吸取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来延长寿命,所以养生学这门特别的科学文化,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我们知道气功养生。
养生,是一门学问,它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防治疾病。
太极拳与气功的关系
太极拳与气功的关系气功一直是个传奇,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世间真的有气功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与气功的关系。
欢迎阅读!太极拳与气功的关系太极养生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练习太极拳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人们可通过练习太极拳缓解精神压力。
太极拳与气功的关系一、太极拳原本是高级的气功我们知道,太极拳最早诞生于中国道家的内丹养生术,是内丹养生动功形式的一种特殊表现。
什么叫作内丹简单讲,古代道家用金属与各种矿物质进行特殊方式的烧炼,炼出一种据说吞服之后可以疗疾健体或者化质成仙的药物,叫做外丹。
而是借用外丹烧炼的概念和术语,以人自我的肉体作为试验体,通过天人合一、性命双修得到先天之气,从而可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这其中的先天元气就称为内丹。
因为内丹术与“气”的修炼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可以泛称它为气功。
因为内丹术“气”的修炼,与一般概念上、形式上的气功导引大为不同内丹术要获取的是先天元气,而一般的气功导引所应用和调节的只是后天呼吸之气、营卫经络之气&,换句话说,后者仅可以作为前者的基础入门方法。
所以,若用“气功”来表述的话,后者可称为低级气功,前者可称为高级气功。
在五六百年前,太极始祖张三丰就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太极丹功拳谱,分为行立坐卧不同行功形式。
其中有《太极四季功》、《太极早功法》、《太极午功法》、《太极晚功法》、《太极行功法》、《太极打坐诀》、《太极玉液法》、《太极金液法》、《太极超凡法》、《太极长生法》、《太极合道法》,其中并有《太极拳法诀》和《太极拳十要诀》。
在《太极拳十要诀》中,提到为什么要创立太极拳作为丹道的动功,他说:人之作用,有动必静,有静必动。
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
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气清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
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
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
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这里指出,练太极拳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体内神气相交相合,形成太极之生生之象,方有利养生。
太极拳和气功有什么区别?
太极拳和气功有什么区别?太极拳和气功的区别是气功成为太极拳根本功练习的重要内容,而太极拳的一些办法要领也成为气功界人士缔创太极气功的自创内容。
普通以为太极拳是动中求静,气功是静中求动。
首先,它们的本质是不同的,太极拳动的是四肢身体,气功动的是意念引导下的内气;太极拳静的是心态宁静,气功静的是肢体表面,可见两者的动与静的内涵是不相同的。
其次,气功静中求动是求内气运动;而太极拳动中求静只是一个手腕、一种办法(以静御动),静不是目的,它真正追求的目的,也是内气的动,平心静气(静),才干很好地运意图念(意图不用力)并在拳势的导引下到达内气运动。
由于太极拳要到达内气运转比拟费时,光是练拳架从不会到精熟,在业余条件下,没有几年功夫是不行的。
而练站桩身上没动作,专心松静,意图念,随呼吸导引内气在体内转,一门心机;就比拟容易“得气”。
达摩易筋经当你在站桩过程中有了内气潜转的逼真感受,便能协助你在练太极拳时,经过放松意图不用力,再配以拳势呼吸,也就会比拟容易捉摸到内气随拳势而活动。
再反过来,由于拳势的整体性、多样性、多变性,忽左忽右;忽进忽退,这就必需要有相当于大周天的内气周身运转相配合。
这样的内气周身运转,也就会促使你在站桩中,内气运转由原来的小周天任督二脉运转,扩展到普及全身的大周天运转。
“大周天”不像传统练法那样繁琐:要记忆十二经络;有关穴位,以及来龙去脉,既不大容易弄分明,又难操作,弄不好还要出偏等。
采取随意用多种方式运转,既可按身体需求随意选择,又可增加兴趣以免单调乏味。
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处于有规律与无规律之间,总的规律是:吸升呼降,气沉丹田(升,沿督脉及四肢外侧;降,沿任脉及四肢内侧),吸蓄呼发,让内气“满身能跑”。
其实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近乎《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说的“气以直养而无害”,是指内气的自然调养修炼,也就是经过吐纳、导引,意图念推进内气的运转和强化。
健身气功总结
健身气功总结1. 介绍健身气功是一种结合了呼吸调控、身体动作和意念调节的传统健身方法。
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练习,可以调整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在现代社会,健身气功越来越受欢迎,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方式。
2. 健身气功的起源健身气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文化,是中国国粹中的一部分。
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太极拳和气功的起源。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拳术运动形式,注重呼吸和身体动作的协调。
气功是通过呼吸和意念调节来调整人体内部的能量流动,以达到健身和养生的目的。
健身气功继承了太极拳和气功的部分特点,并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3. 健身气功的特点3.1 练习方法简单相比于其他健身方式,健身气功的练习方法相对简单。
只需要通过一些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即可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不需要太多的器械和场地,可以在家中或户外进行练习。
3.2 练习对身体的益处多健身气功的练习可以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调节呼吸和心率,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等。
通过练习健身气功,可以达到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3.3 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练习健身气功不受年龄限制,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和强度。
对于一些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来说,健身气功也是一种较为合适的运动方式。
4. 常见的健身气功练习方法4.1 太极拳太极拳是健身气功中最经典和普遍的一种形式。
太极拳的练习强调动作的柔和、流畅和连贯,通过身体的旋转和舒展,达到调整和调理身体的效果。
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
太极拳分为多种套路,每种套路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动作流程。
4.2 气功养生法气功养生法是一种通过呼吸和意念调节来调整人体能量流动的练习方法。
常见的气功养生法包括腹式呼吸、闭目冥想和以意驱气等。
通过练习气功养生法,可以提高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肺功能,平衡内分泌系统,减少压力和焦虑。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套路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套路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介绍要知太极拳之来由,必先知太极之含意。
太极即太虚。
“太”者,有极其至大的意思。
“虚”者,空虚无物之意。
太虚为空空之境,真气所充,神明之宫府。
真气之精微无运不至,故主生化之本始,运气之真元。
太极乘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这就是太极生阴阳之理。
“阴阳”是古代哲学理论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内部不同属性的相互对立统一与转化。
阴阳观念中具有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转化的特点,太极拳就是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套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兼,形意结合,顺逆缠丝等阴阳相合的动作套路,阴阳相合而为太极,所以将这套拳称之为太极拳。
如按太极拳姿势要求去练习,持之以恒,日久就可以练到五阴五阳的功夫。
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
达到这种程度时,太极理气活跃,气机相通,真气充盛,阴阳平衡,周身上下内外形气一体,如太极之象,混然一圆。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温县城东的青风岭上,600年前叫常杨村。
据温县县志记载:“明洪武初年,因元铁木耳守怀庆(怀庆府管辖八县,温县在内),明兵久攻不下,急于统一天下。
太祖迁怒于民,大加屠戮,时温民死者甚多……..。
”相传有三洗怀庆之言。
人烟几绝,乃迁民填补,屯田垦荒。
十有八九由山西洪桐迁来,当地至今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桐大槐树”的说法。
陈氏始祖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桐县。
明洪武7年(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今沁阳)。
因始祖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为近邻乡民所敬重。
故将其居住的地方叫陈卜庄(解放后,陈卜庄并归温县,至今仍叫陈卜庄)。
先祖后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又迁居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
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常杨村易名陈家沟。
始祖陈卜居温县后,为奠定家业基础,偏重于垦种兴建。
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
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太极拳和气功本是不同派别,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发现,太极拳和气功非常相似,两者皆是为了养生。
一、太极拳气功的外练与内调太极拳吸收了我国古代养生法术之精华,如道家的“性命双修,动静兼修”,武术家的“练气易筋”,特别是传统医学“导引吐纳”,使太极拳更加符合医学养生的要求,成为以拳为体、以拳为用、以功为本的整体锻炼项目。
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门防治疾病的科学技术。
太极拳一旦练到能防治疾病的程度,它就是一门气功。
实践证明,不论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力学、医学和拳学上,太极拳都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健康护体法宝,是其他一般性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太极拳气功重视内在修炼,学习太极拳气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毒素的排出。
太极拳是以形体、呼吸、意识密切结合来锻炼形气神的高度身心整体运动,其以“外练”和“内调”两个功能促进人体健康。
“外练”是以深沉匀细的腹式呼吸和连绵柔缓的腰腹扭转对体腔内的脏器进行按摩,以手臂的旋扭和腿脚的屈伸对全身关节和肌肉进行锻炼的机体活动。
“内调”是通过头、手、腰三位一体的同步圆运动使脑进入宁静状态,对机体的各个生理系统进行调理的气功医疗。
“外练”和“内调”在促进人体健康上,两者各有千秋,但相辅相成。
“外练”通过全身活动锻炼机体的力量,对一些病症起到“治标”的作用,而“内调”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从而消除头痛、失眠、肠胃不适、气血不畅、关节不遂、精神不振等病症,能起到即练即灵的效力,这就是两者相辅相成的体现。
太极拳属于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不仅有艺术欣赏价值,也有健身价值,修炼太极拳气功能延年益寿。
二、太极拳气功状态太极拳的习练分为初级、高级两个层次。
拳路不纯熟,练拳时要考虑动作的顺序和准确性,或是拳路纯熟,但练拳时头脑另有所思,或是练拳场所不静,致使脑意识未进入宁静状态,这样的拳练均属于初级层次。
“人静”是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内容(下)
观点四:此观点是从上述三个观点推导而来。
人是位于进化顶级的生物,因此在所有生物体中,其各功能层次间的级差是最大的。
因此,在人的场合,高层次功能对低层次功能的干扰、抑制的强度最大,这就造成了低层次功能状态的失常。
所以高层次功能对低层次功能的干扰、抑制,是人体与生俱来的、重要的内在致病源。
观点五:此观点从观点四推导而来。
入静养生的原理在于解除高层次功能对低层次功能的抑制、干扰,使低层次功能得以“舒展”(即自然地恢复正常状态,发挥正常功能),从而消除人体与生俱来的、重要的内在致病源。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思索:为何越是低等的动物越少患病,而且即使患了病,也往往能不治而愈;而人类却经常受到各种疾病的折磨。
这从陈小野先生的观点中似可找到答案。
这是因为在人类的场合,高层次功能对低层次功能的抑制、干扰的强度特别大,从而破坏了后者的正常状态,因此造成了疾病多多。
古希腊医学泰斗希波克拉底说过:“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是帮助本能的。
”本能是低层次功能,当其受到来自高层次功能的抑制、干扰,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时,人也就失去了防御疾病的屏障。
而低等动物则不然,高层次功能欠发达,故低层次功能可不受干扰地保持正常状态,自然就少患疾病了。
由此,就可知入静养生产生防治疾病效果的原理了。
人入静后,意念被放弃,变得无欲无念,这样,高层次功能作用就减弱乃至中止,于是,其对低层次功能的抑制、干扰就自然消除了,低层次功能像低等动物一样得以“舒展”,正常状态得以恢复。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应当回归低等动物的状态。
作为人类,不可能完全放弃、中止高层次功能的作用,否则人类社会便不复存在,现代文明会分崩离析。
我们只是提倡遵循生命活动的某种规律,尽可能经常保持心态的平和,不使情绪发生大的波动,并只是把入静作为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一种手段。
历来气功入静锻炼的程序是,在一天之中,利用一段时间(半小时或一小时乃至以上)来加以实施。
这样腿、腰、肩、臂、手,到指掌的闪电似的发力,而这需要有大周天的行气锻炼才能运用。
中医养生气功修炼调理气血的功法
中医养生气功修炼调理气血的功法引言:中医养生气功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修炼方法,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调整气血循环,增强体内能量,达到促进健康和延缓衰老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养生气功修炼的功法,可供大家参考和实践。
一、气功: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气功,被广泛认可和推崇。
太极拳注重身体和内气的调和,通过慢而柔的动作,配合深呼吸和专注意念,使气血在体内畅通无阻,从而促进气血循环。
太极拳的修炼需要始终保持放松和平静的状态,慢慢地沉浸其中,才能获得最佳的效益。
二、气功: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中医养生气功,也被称为八宝功。
它包含了八个动作,涵盖了整个身体的各个部位。
通过慢而流畅的动作和深呼吸,八段锦可以调整呼吸和姿势,促进全身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循环。
每天坚持练习八段锦,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抵抗力。
三、气功: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中医养生气功,模仿了鹿、虎、熊、猿和鸟这五种动物的动作。
每种动作都有特定的呼吸方法和节奏,通过模仿动物的姿势和呼吸来调整气血的循环。
五禽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练习,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四、气功:小周天小周天是一种高级中医养生气功,它主要通过修炼脑髓和脊髓两个重要的经脉来调整气血的循环。
小周天的修炼需要配合深呼吸和专注意念,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引导体内的能量,使其沿着经脉循环。
小周天的修炼需要耐心和恒心,初学者应该在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五、气功:气功养生音乐气功养生音乐是一种结合了气功修炼和音乐的特殊方式。
通过听着柔和舒缓的音乐,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来呼吸和运动。
气功养生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调整呼吸和能量的流动,从而达到调理气血的效果。
它适合那些喜欢音乐和希望在放松中修炼气功的人。
结论:中医养生气功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修炼方法,通过调整气血循环来促进健康和延缓衰老。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中医养生气功修炼的功法,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小周天和气功养生音乐。
国家体育总局的十种健身气功
国家体育总局的十种健身气功中国健身气功,又称中国传统气功,是中国古代气功的统称,是中国最古老的健身方式之太极拳是一种十分传统的中国气功,它以柔克刚、慢慢行、缓缓收为原则,发挥了柔顺、刚强、收缩、舒展的特点。
太极拳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肌肉和关节的弹性,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太极气功是以太极拳动作为基础,加上缓慢的呼吸调息,运用气功的方法来增强身体的力量,调节身心,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改善内脏功能,达到调节气血,调节身心,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改善内脏功能等健康目的。
八段锦是一种以传统中国武术动作为基础的健身气功,它以柔和的动作与缓慢的呼吸调息,深入调摄全身的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增强抗疲劳能力,调节身心,改善内脏功能,达到调节体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调节身心,改善内脏功能等健康目的。
五虎断门剑是一种以武术动作为基础的健身气功,以攻守相融,以劲力有度,深入调摄全身的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改善内脏功能,达到调节体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调节身心,改善内脏功能等健康目的。
洪拳是一种以拳、掌、抓、擒、肘、膝、踢等武术动作为基础的健身气功,以攻守相融,劲力有度,深入调摄全身的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改善内脏功能,达到调节体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调节身心,改善内脏功能等健康目的。
螳螂拳是一种以拳、掌、抓、擒、肘、膝、踢等武术动作为基础的健身气功,它以攻守相融,劲力有度,深入调摄全身的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改善内脏功能,达到调节体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调节身心,改善内脏功能等健康目的。
董永拳是一种以拳、掌、抓、擒、肘、膝、踢等武术动作为基础的健身气功,它以劲力有度,攻守相融,深入调摄全身的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改善内脏功能,达到调节体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调节身心,改善内脏功能等健康目的。
太极拳气功修炼法
太极拳气功修炼法太极拳气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
要打好太极拳,必须先进行太极气功的修炼,练好太极气功便可为太极拳的体用提供浩然之正气。
太极气功的练习方法分为站功、坐功、卧功、动功等不同形式,这里介绍的是部分站桩功的修练法。
一、无极站桩功站桩功的练习方法很多,练习不同的功法便会产生不同的功效。
无极站桩功是诸多功法中较为简单而。
又极为重要的一种。
行无极之功,当首推心静。
心静始能体松,四肢面骸犹如荡然无存,念中渐呈一派虚无缥缈的空寂之象,惟有一线气机蕴含其间。
待其静至极时,气机方始流动,气动则太极生成。
所有的气功功法,皆来源于无极之中。
做法两腿微屈膝开立,两脚间距约同肩宽,立身中正,全身放松,两手心环抱于腹前。
舌舐上腭,二目轻闭,内视丹田(图1)。
待姿势站好后,先将头顶上的浊气降下,可试想从头顶向脚下驱赶着一团云雾,并使之在脚下缓缓向周围散开;同时肢体也随着下行的浊气逐段放松,待全身放松后,意念移至祖窍处,与闭眼后的内视线同时下达丹田。
此时在自我潜意识中便放弃了眼、耳、口、鼻对外界的感知作用,只是用意念去想、看、听丹田的细微变化,静心炼气。
这便是封闭“四门”(指眼、耳、口、鼻),也叫做“锁心猿、拴意马”。
此后便开始入静。
意念蓄守丹田,静立45分钟至1小时后即可收功。
收功时两手轻贴腹部围绕着肚脐边缘沿逆时针方向左上右下(女子是沿顺时针方向右上左下)地转环揉摩(图2一①、②),速度要徐缓而均匀,并渐渐将双手揉转的圆圈扩展开来,转到第36圈时,两手上行可摩挲乳上之胸,下运可揉按脐下小腹。
转足36圈后,即转向右上左下沿顺时针方向(女子转沿逆时针方向)转环揉摩(图2-③、④、⑤)。
双手揉转的圆圈由大渐小,转至第24圈时,两手沿脐部边缘揉转一圈,随后轻轻按贴脐部静立片刻。
当两手贴腹圆转揉摩时,意念的活动恰似在腹腔内与两手同时移转,习之日久则此内动之意渐渐明显且与外动之形逐渐融成一体,这样便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收功效果。
健身气功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健身气功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 引言健身气功作为一种古老的运动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健康保健和身心练习中。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传统中医学的一部分,以调理人体气血、提高呼吸系统功能、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为目标。
本文将对健身气功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介绍其类型、原理、养生效果和实践方法,旨在援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健身气功。
2. 健身气功的类型健身气功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多种类型。
太极拳是最为著名的一种健身气功,它通过舒展身体、慢动作的套路和练习气功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八段锦则侧重于放松身心、调理脏腑,通过一系列站立和坐式的动作来练习气功。
五禽戏则以仿效五种动物的动作为基础,旨在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3. 健身气功的原理健身气功的原理是基于气的运动和调理对人体的影响。
气在中医学中被视为人体内的重要物质,它在经络中流淌,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健身气功通过调整呼吸、舒展身体和运动肢体以及各种内外功法,调理人体的气血循环,增强脏腑功能,达到健康和养生的效果。
4. 健身气功的养生效果健身气功有着丰富的养生效果。
起首,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体能和耐力。
其次,它可以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改善身体的姿势和动作技巧。
另外,健身气功也可以调整内分泌系统,改善睡眠和消化功能。
还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和缩减疾病的发生。
此外,健身气功还有助于舒缓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5. 健身气功的实践方法健身气功的实践方法可以依据个人的体质和需要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每天早晨和晚上都是适合练习健身气功的时间段。
在选择详尽的气功练习时,可以依据个人的喜好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或五禽戏等不同类型的气功。
在练习时应重视呼吸的协作,舒缓放松身体,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同时,要有耐心和坚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6. 结论健身气功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运动方式,对人体健康保健和身心练习有着显著的效果。
通过练习健身气功,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提高心肺功能和体能耐力。
练太极拳的同时可以兼练其他气功么
练太极拳的同时可以兼练其他气功吗?
我们可以把太极拳看做是一种以武术的形式表现的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好气功。
在练太极拳的同时,再学习其他气功是没有什么害处的。
假如,目的纯粹在于强身治病,就不要三心二意,苦练一两种或者一两套功,把它练好练精就受用无穷了。
因为在初学阶段,同时学两三种功法,往往会把要领混合了,把握不住每种功法的特点,结果是哪一种也练不到家,更不要追求时髦,凑热闹。
练太极拳就要一心一意地先把太极拳练好,再去学其他,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益,事半功倍。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与健身气功·八段锦对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的实
体育世界( 学术) Sport World ( Scholarly)
NO. 11 ( Su二十四式太极拳与健身气功 · 八段锦 对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的实证分析与对比研究
马文博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传统养生体育运动项目中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与健身气功 ·八段锦对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的锻炼效果 。 笔者随机抽取身体素质相近 的部分老年人 , 将其分为太极拳组和八段锦组 , 并测试练习前后的平衡能力指标 , 并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提升比健身气 功·八段锦更显著 。 10. 16730 / j. cnki. 61 - 1019 / g8. 2016. 11. 033 关键词 :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 ; 健身气功 ·八段锦 ; 老年人 目前我国正处在急剧老龄化时期 , 人口老龄化将给中国的经济、 社会、 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机能 , 在人类 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中年到老年的衰老过程中 , 存在着站立及行走晃动 不稳、 关节运动幅度减小以及韧带弹性和绝对肌力下降等现象 。 特别是老年人平 衡能力下降 , 直接影响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 , 严重的会引起老年人跌倒, 诱发其他 疾病。跌倒是造成损伤 、 引发其他疾病的重要原因 , 不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 大负担 , 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 , 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 ·八段锦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 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 、 道哲学中的太极 、 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 , 集颐养性情 、 强身健体、 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 结合易学的阴阳五 行 之 变 化, 中医经络学 , 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 、 柔和、 缓慢、 轻灵、 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 而健身气功 ·八段锦以自身形体活动 、 呼吸吐纳、 心理 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 , 有疏通经络 、 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 扶正祛邪的作用。 坚持锻炼有益于身心健康 , 它通过身 、 息、 心的自我调节 , 达到三者的和谐统一, 从 而促进整个机体保持平衡协调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习练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和健身气功 · 八段锦的老年人进行 平衡能力的指标测试和对比分析 , 旨在探索中国传统养生体育运动项目中的简化 二十四式太极拳与健身气功 ·八段锦对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的锻炼效果 。 表 1 受试者前后三个月单脚站立时间 ( S) 太极拳组 实验前 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平均数 24. 4 23. 2 25. 8 21. 9 20 19. 8 21. 4 22. 3 19. 7 16 20. 8 18. 6 19 20. 7 25 21. 24 女 17 14. 7 15 9. 8 13 15 20. 6 19 17 16. 8 15. 97 21. 21 17. 9 14. 67 12 15. 98 实验后 男 29. 47 27. 29 28. 84 26. 93 24. 87 22. 8 27. 4 27. 3 24. 7 18. 56 26. 8 19. 6 23. 56 24. 7 27. 58 25. 36 女 22. 34 18. 7 17. 34 11. 8 17. 25 19. 78 26. 6 24. 67 19. 82 18. 7 18. 97 26. 21 22. 9 20. 67 17. 67 20. 23 实验前 男 23. 4 24. 2 22. 8 22. 9 19. 07 20. 67 22. 4 21. 73 18. 67 18. 3 19. 79 17. 36 19. 21 22. 8 22. 67 21. 07 女 14. 56 16. 7 15. 32 9. 8 13. 1 18. 15 20. 6 8. 97 17 16. 8 15. 97 23. 21 17. 9 12. 67 13. 56 15. 63 八段锦组 实验后 男 25. 4 26. 2 23. 9 24. 6 21. 7 22. 67 23. 49 22. 7 19. 6 19. 39 20. 79 19. 36 20. 21 23. 89 23. 69 22. 51 女 15. 56 17. 72 16. 4 10. 8 14. 3 19. 2 21. 8 9. 97 17. 67 17. 8 16. 97 26. 21 19. 9 14. 67 16. 56 17. 03 干网状系统 、 小脑、 前庭等中枢神经的功能 , 听觉、 视觉、 触觉等功能减退等 , 从而 使平衡能力降低 。人体平衡能力是在老年人群中显得尤为重要 , 平衡能力减弱给 很多老年人生活带来了众多不便 , 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 此研究重在 为今后老年人提高平衡能力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1 研究对象 : 习练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与健身气功 ·八段锦的老年人 。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 通过知网 、 万方等数据库的检索 , 查阅了与之相关的文 献资料 , 深入了解太极拳和健身气功 ·八段锦的健身功能 。 2. 2. 2 逻辑分析法 : 对所查阅的相关资料和实验所得数据进行逻辑分析 。 2. 2. 3 实验对比法 : 选取身体素质相近的老年人 12 名。分为两组 : 太极拳组 和八段锦组 , 其中男性 6 人, 女性 6 人, 每组包含 3 名男性和 3 名女性 。 太极拳组 和八段锦组均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分别练习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与健身气功 · 八 段锦, 每天清晨练习 30min 左右, 为期三个月 。对训练前后的两组老年人身体平衡 能力指标进行测试 , 对比与分析 。 2. 2. 4 数理统计法 : 通过 SPSS16. 0 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 并最 终得出结果 3. 结果与分析 平衡力是身体动态和静态活动的能力基础 , 影响老年人的体质 。 所以近年来 老年人的平衡力作为体质与健康测试指标之一 ,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 平衡力的 强弱影响老年人对运动的喜爱和追求 , 也是老年人培养运动兴趣的前提 。 增加老 年人的平衡力是非常重要的 , 也是为以后健康身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开始” 单腿站立测试 : 自然直立 , 当听到测试员 口令后 ( 测试员计时开始 ) , 受 使用优势腿单脚站立 , 另外一条腿抬离地面 , 并且不 能 靠于支撑 试者闭上双眼 , 腿, 双臂放松垂于体侧 。当受试者支撑脚移动或抬起脚着地时 , 测试员停表 。 通 过受试者三个月练习 , 取其前后数据综合进行分析 。 完成测试的受试者基本资料 如表 1 , 两组受试者的测试结果有明显变化 。 由表 1 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 老年人经过为期三个月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 和健身气功 · 八段锦的练习, 训练前后, 太极拳组实验前后单脚站立时间有明显 ( 通过计算男性平均增加 4. 12 秒, 提升, 女性平均增加 4. 25 秒 ) 。 而八段锦组实 ( 通过计算男性平均增加 1. 44 秒, 验前后单脚站立时间提升不明显 , 女性平均增 加 1. 40 秒) 。 对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动作进行对比分析不难看出, 简 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中的右蹬脚、 转身左蹬脚、 左下势独立和右下势独立四式动作都 需要单脚站立完成, 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全套动作演练则都是双脚站立完成的。 由此, 可以得出练习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力的增加有明显的提 升, 说明此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平衡机能 。 4. 1 结论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和健身气功 ·八段锦是适宜锻炼的健身项目 , 促进身心 健康, 发展身体机能 , 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 。 简化二十四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平 衡能力提升较为显著 , 对于易摔倒 , 平衡力较差 , 腿部力量较弱, 走路不稳等人群, 都有明显的改善 。 4. 2 建议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与健身气功 ·八段锦是老幼皆宜的有氧健身项目 , 具有 良好的健身效果 。练习后对老年人的平衡力都有所提高 , 老年人易摔倒 , 走路不 稳。为了增强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 改善心肺功能 , 增加身体机能 。 建议老年人群 体在选择健身项目上更加适合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 。
中医气功的具体功法概述
中医气功的具体功法概述中医气功的练习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太极拳、气功养生功、易筋经等。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些中医气功的功法。
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武术,也是一种中医气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呼吸和运动的结合,通过慢而均匀的动作和深而均匀的呼吸来调和身心,促进气血运行。
太极拳分为太极拳套路和太极拳推手两种形式,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等。
2. 气功养生功气功养生功是一种以调息、导引、调理身体功能为主要内容的中医气功练习方法。
练习气功养生功主要靠调节呼吸、运动身体和保持内心平静来调整气血运行,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气功养生功包括站桩功、静坐功、走路功等,通过练习气功养生功可以促进气血畅通、增强体质、调整情绪、延缓衰老。
3. 易筋经易筋经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气功养生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锻炼和强化肌肉、骨骼、经络等,以调和体内的气血运行。
易筋经的练习注重力度和频率的控制,以免伤害身体。
易筋经包括舒颈椎、颠踵蹬腿、揣鼻神农封、拔背踞尾等多种动作,通过练习易筋经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身体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抗病能力。
4. 道家气功道家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分支,其练习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呼吸、运动身体和静坐冥想来调整身体和心灵的状态。
道家气功包括太极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多种形式,通过练习道家气功可以促进气血畅通、调整内脏功能、增强自我修养等。
5. 少林气功少林气功是少林寺传统功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练习方法主要是通过打坐调息、运动身体和打拳等方式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
少林气功包括少林功夫气功、少林易筋经、少林八段锦等多种形式,通过练习少林气功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体能、改善身体的协调性等。
总的来说,中医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养生方法,其练习方法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气功练习方法。
练习中医气功需要坚持长期练习,才能达到明显的效果。
简化太极拳(24式)与气功八段锦之比较
三、锻炼的价值和效果
太极拳练习时,不仅可使全身大动脉畅通,还可避免微 循环毛细血管的过早老化,有利于血液循环。练太极拳以意 识引导动作,上下相随,协调完整,活跃了神经中枢系统, 延缓了其功能的退化;常练太极拳,旋膀转腕,伸筋拔骨, 不仅增强了筋肉骨骼的柔韧性,内劲、内气的运用也使内脏 的弹性增强,从而延缓了机体的衰老;常练习太极拳,增大 了肺活量,加强了心肌营养,可以预防和延缓心脏疾病。据 国外的研究报道,认为保持屈蹲状态的太极拳练习可以有效 地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特别是能减少老年人摔跤 跌倒。 八段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调息,调体,调心, 采用呼吸吐纳,导引运动等方法,以达到疏通筋络,调和五 脏六腑的目的,让人体脏腑组织都得到锻炼,对疾病有显著 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从现代医学理论来看,我国传统运动养 生法可以使全身的骨骼,肌肉放松,有利于活动躯体系统机 能,改善不良情绪,调整气息则可以按摩内脏,促进全身血 液循环 , 增进全身器官功能 。 脏腑有病可通过经络反应出 来,所以疏通经络就能治脏腑之病,所谓“通则不痛,痛则 不通”就是这个道理。调息可扩大肺的开放量,提高肺功能 效率,有利于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促进机体的活性, (下转第67页)
. 人文社会 .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2016年第31期
简化太极拳(24式)与气功八段锦之比较
赵超美
湖南湘潭医卫职院 湖南 湘潭 411104 摘 要:本文试图从简化太极拳(24式)及气功八段锦的起源与发展,功法特点,锻炼价值,练习要领等几个方面, 对两个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比较,帮助大家学习和欣赏。 关键词:简化太极拳(24式);八段锦;比较 我校进行的体育课教学汇报展演中,有两个项目引起了 较多的关注和热议,就是简化太极拳(24式)和八段锦,到 底哪个易学,哪个难学?这种节奏缓慢的运动适不适合青少 年练习?练习又有什么好处?两者到底有何差异?为帮助大 家了解,学习和比较,本人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套练习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象行云流水,并且要 求肢体放松,保持各关节的自然弯曲状态。 (三)内外兼练,协调完整 在练太极拳的整个过程中 , 都要求上下相随 , 内 ( 意 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以意识引导动作,身体 各部分之间协调配合,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 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从而使全身既协调又完整,身体各 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八段锦却是气功导引术的创新,是一种导引功法名,它 合心功、身功、齿功、肩功、手功、腰功等于一体,通过修 习气功调节气的运行,维持经络的畅通,调整阴阳的平衡, 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 1.练功时动作要求舒展自然,徐缓连贯,关节活动柔和 缓慢。 2.身体各处完全放松,并以意识主导自己的行动,同时 松而不懈,松紧协调,动静结合,灵动柔和,但在定式时需 缓缓发力并稍作停顿。 3.功法若能神形兼备,更能促进人体之气运行畅通 4. 八段锦运动量不大 , 又颇具强身益寿作用 , 人人能 练,随时可做,所以相传至今不衰,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不 断的发展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与气功的关系
太极拳与气功的关系
太极养生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练习太极拳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人们可通过练习太极拳缓解精神压力。
太极拳与气功的关系一、太极拳原本是高级的气功
我们知道,太极拳最早诞生于中国道家的内丹养生术,是内丹养生动功形式的一种特殊表现。
什么叫作内丹
简单讲,古代道家用金属与各种矿物质进行特殊方式的烧炼,炼出一种据说吞服之后可以疗疾健体或者化质成仙的药物,叫做外丹。
而是借用外丹烧炼的概念和术语,以人自我的肉体作为试验体,通过天人合一、性命双修得到先天之气,从而可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这其中的先天元气就称为内丹。
因为内丹术与“气”的修炼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可以泛称它为气功。
因为内丹术“气”的修炼,与一般概念上、形式上的气功导引大为不同内丹术要获取的是先天元气,而一般的气功导引所应用和调节的只是后天呼吸之气、营卫经络之气&,换句话说,后者仅可以作为前者的基础入门方法。
所以,若用“气功”来表述的话,后者可称为低级气功,前
者可称为高级气功。
在五六百年前,太极始祖张三丰就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太极丹功拳谱,分为行立坐卧不同行功形式。
其中有《太极四季功》、《太极早功法》、《太极午功法》、《太极晚功法》、《太极行功法》、《太极打坐诀》、《太极玉液法》、《太极金液法》、《太极超凡法》、《太极长生法》、《太极合道法》,其中并有《太极拳法诀》和《太极拳十要诀》。
在《太极拳十要诀》中,提到为什么要创立太极拳作为丹道的动功,他说:人之作用,有动必静,有静必动。
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
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气清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
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
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
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
这里指出,练太极拳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体内神气相交相合,形成太极之生生之象,方有利养生。
并提出练太极拳是“欲令天下英雄豪杰益寿延年,不图于技击之末技”。
在太极拳的方法论上,他讲“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
又说,“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
意者,神之使也。
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
在此原则性的要领上形成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之十三势,也体现了太极运化之中的八卦、五行之功用。
总而言之,太极拳原本要求的是,以拳之动功体现“太极”哲理,达到神气相合,获得养生的最终效果和目的,而技击只是
养生效益之下的副产品。
在中国,从古代到近现代,真正的太极拳家,必然懂得道家内丹养生的内涵,其拳与气必然是结合的,其人生必然是长寿和超长寿的。
太极拳与气功的关系二、太极拳并不完全等同于气功
虽然我们说太极拳是一种高级的气功,但客观地讲,太极拳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气功。
我之所以这样讲,一种含义是说,太极拳具有高级气功之内涵及其养生功用。
另一种含义又要表明,古代道家先辈之所以研创出这种具有动功导引作用的太极拳,其用意就在于要它能区别于其他众多的吐纳、导引、闭息、观想等等之气功。
用太极拳替代内丹养生的其他导引气功,同时又区别于其他导引气功的特征与意义是什么’这就是太极拳除有气功养生作用之外,还具有技击作用、表演作用、自我情操陶冶作用等等,这是其他导引气功所不能具有和不能达到的。
这也即是说,其他导引气功只具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单向功能与作用,而太极拳,不仅具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功能与作用,同时又能发挥技击的妙用和多种社会功能。
而且,越是按照“太极”要领而获得健身养生的高超功效,同时其技击作用也能发挥的非常高妙。
通俗地讲,太极拳的技击功夫根据人的学练水平可分为低中高三层,低级者是以力打人,中级者是以技巧打人,高级者是以本能和浑圆气场打人。
气功的养生功效
第一是强身健体
特别是修炼静桩功,可学会排除外界干扰和主观意识支配,使身体生理机能回归到自然调理状态,通过养精化气、疏通经络和调节内分泌,实现五脏六腑的生理平衡,产生无病强身、有疾康复的功效。
第二是调节心理状态、防治精神抑郁
经常体悟虚极静笃、天人合一之境界,可使人心胸豁朗、无私无欲、无惧无畏,缓解心理压力;经常习练动桩功,则可借助任督通顺,起到内里按摩和通络活血作用,使身心俱感舒适惬意,焕发精神活力。
第三是有效防治中老年退行性疾病
老年人容易发生帅跌的现象,是因为上了年纪,导致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的。
如颈椎腰椎劳损,骨质增生引起的肢痛,生理机能退化过快,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焦虑及肤痒,以及失眠、健忘等症。
第四是有助于加快术后、病后及伤后的身体恢复
特别是对颅脑手术后的肢体麻木偏瘫、脑血栓后遗症及跌打扭伤等患者效果更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会一天天的变得越来越僵硬,身体器官的功能也会越来越虚弱。
通过练习养生健身太极功能够帮助我们改善这种情况,帮助身体内的血液进行全面的流通,从而使我们的身体恢复到原来柔软的状态中,这对于祛病健身是很有帮助的。
太极运气功法动作和练法
一、起势
身体要站好,然后将两条脚并在一起,身体要放松。
两臂自然放在大腿两侧,舌尖抵上腭;中指领劲,两手平举,掌心朝下,与肩同宽同高;然后,两臂微外旋自然下落、胯前座掌。
二、左右分掌
两手中指领劲,两臂左右分开,向上提起(与身体成为一条直线),与肩同高,掌心朝下。
三、胸前合十
把两只手放在胸前,靠在一起,手的掌心向下,右掌放在左手的上面。
四、翻掌
两掌外旋弧形下落、往里、往上旋转,胸前向外翻出(两手不离同时运动),掌心向上,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同高;松肩坠肘,以肘带手,自然下落两胯旁。
五、托掌
两掌中指领劲向前、向上托起,与肩同宽、同高。
六、左右开掌
两掌平托,左右展开,与肩同高,掌心向上,与身体成为一条直线。
七、屈臂握拳
身体肩膀自然的放松,然后将手臂稍微弯曲。
两手外旋由掌变拳,移至太阳穴处,拳心朝里,拳眼朝上,拳面对着太阳穴。
八、转拳
两拳对准太阳穴内旋,使拳心向外,拳眼朝下。
九、展臂
接上式,两拳内旋上托变掌,掌心朝上,十指相对,向头顶托起;然后,再向左右弧形分开,自然下落,两臂一线,与肩同高,掌心朝下。
十、屈臂握拳
松肩坠肘,两臂自然弯曲,同时握拳,移至太阳穴处,拳心朝外,拳眼向下,拳面对着太阳穴。
十一、上托(托天)
接上式,两拳内旋上托变掌,掌心向上,两掌十指相对,向头顶托起。
十二、旋臂落掌
两臂外旋,松肩坠肘,以肘带手,两掌自然下落至小腹前。
十三、托掌转腰
接上式,两掌在小腹前右掌托左掌,拇指相对,先向左后转腰,腰胯齐转,目光随腰向后望,反复数次;然后,托掌向右转腰回望,反复数次。
十四、合抱折腰
上式动作结束后,两掌在小腹前自然分开,松肩沉肘,十指相对,合抱于胸前;两掌内旋,十指相对,掌心朝下,弯腰下按;两掌合抱弯腰下按,反复数次。
十五、十字手
接上式,起身两掌手腕交叉,掌心向内,合抱于胸前,左手在里,右手在外。
十六、上托下按
左掌内旋,掌心朝上,向头顶托起;同时,右掌内旋,掌心朝下,向胯旁下按;然后,左掌外旋,松肩坠肘,以肘带手,自然下落到胸前。
同时,右手外旋,上提到胸前,两掌手腕相交,掌心朝内,左手在外,右手在内;接着右手内旋,掌心朝上,头顶上托,左手内旋,掌心朝下,胯旁下按,要领与左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
向上托掌时,抬头目送,上托、下按两手对拉时,目光平视。
两手托掌、下按相互交替,反复数次即可。
十七、翻掌
上式结束,两手腕相交于胸前,右手在外,左手在里,掌心朝内;两掌外旋弧形下落、往里、往上旋转,胸前向外翻出(两手不离同时旋转),掌心向上,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同高;松肩坠肘,以肘带手,自然下落两胯旁。
十八、托掌
两掌中指领劲向前、向上托起,,掌心朝上,与肩同宽、同高。
十九、按掌
两臂内旋,掌心朝下,松肩坠肘,以肘带手,两掌自然下落,胯前座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