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的一些基础知识

水文地质的一些基础知识
孔隙度
孔隙体积/岩石总体积;
有效孔隙度 岩石可给出自由水的空间体积,近等于给水度
渗透率
渗透系数K
表征岩石的渗透性能,刚性参数。没有考虑流体的有关特征。单位达西
cm2。
水力坡度等于1时,假定地下水通过整个断面(不考虑岩石颗粒所占据的

空间)的渗流速度 =
单位:m/d ,cm/s

弥散度α
弥散系数D
水断层 发生水
力联系
含水层通过钻
Hale Waihona Puke 孔发生水力联系按埋藏条件或水力性质可以分为:
上层滞水 (a)
潜水
(b)
层间水 (c)——承压水
a
b
c
地下水埋藏条件: 埋深、地质构造、封闭条件
潜水与承压水

潜水特征
潜水面为一自由水面:季节性的升降变化导致包气带厚
度变化
靠重力作用由高水位向低水位流动:天然条件下基本与
管道
• ——北方岩溶主要以溶孔、溶隙及细的岩溶管
道为主,水文地质特征表现为强径流带。水
资源属性以地下水为主,但局部有地表水特
征;
• ——南方岩溶主要以溶隙及大的岩溶管道和地
下河为主,水文地质特征表现为地下河。水
资源属性以面上地表水,局部为地下水特征
;地表水特征起宏观控制作用,地下水特征
起关键调控作用;三水转化频繁
指位于陆地表层能够生长
植物的疏松多孔物质层及
其相关自然地理要素的综
土壤质地命名法
土壤质地
0~5米
密度计法、吸管法、激光粒度仪法、筛分法、手测法
5~10米
砂土
砂粒成分>50%;
细黏土成分<25-30%
土壤质地

水文与地质专业知识点总结

水文与地质专业知识点总结

水文与地质专业知识点总结水文学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循环、分布、地下水运动,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学科。

而地质学则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结构、形态、地质变化和地球历史的学科。

两者都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在地球资源和环境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水文学和地质学的专业知识点,对这两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水文学的概念水文学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循环、分布、地下水运动,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学科。

水文学主要包括水文观测、水文数据处理和水文模拟等内容。

2.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水在地球大气圈、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过程。

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径流和蒸散发等过程。

水文循环是水资源形成、分布和转移的基础。

3.水文观测水文观测是指对水文要素如降水、蒸发、流量等进行实测和记录的过程。

水文观测是研究水文循环的基础。

4.地下水运动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的水,地下水运动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过程。

地下水运动是水文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5.水文模拟水文模拟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对水文循环、地下水运动等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水文模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灾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

二、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地质学的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结构、形态、地质变化和地球历史的学科。

地质学主要包括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等内容。

2.地球结构地球结构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层次结构。

地球主要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层次,地球结构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3.地质过程地质过程是指地球表层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和变化过程。

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火山喷发、地震活动和地貌演变等过程。

4.地层和地质年代地层是指地球表层的地质岩层序列,地质年代是指地球历史的时间序列。

地层与地质年代是地质学研究地球历史和演化的重要依据。

5.资源地质学资源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资源形成、分布和开发利用的学科。

主要包括矿床成因、石油地质、矿产勘探和资源评价等内容。

水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水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1 绪论1、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的科学2、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下水与周围环境(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下,其水质、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造福于人类。

§2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1、水文循环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小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2、地质循环是地球浅部层圈和深部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3、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是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有绝对温度、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等多种表示方法。

4、绝对湿度: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中的水汽含量,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用重量表示时,符号记为m,单位为g/m3;用压力表示时,符号记为e,为空气中所含水汽分压,相当于水银柱高度的mm数或mba(1mba=102Pa),表示空气中水分的不饱和程度。

5、相对湿度: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值,亦即绝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数值上也等于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即r(%)=e/E×100%=m/M×100%式中,f为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表示实际水汽压,单位为毫米隶柱;E为饱和水汽压、(同一温度下,水汽压的最大值)。

6、蒸发:是指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亦即温度低于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自由面逸出而变成气态的过程或现象。

7、径流是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现象。

为水流的重要环节和水均衡的基本因素。

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8、水系是指汇流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所构成的地表径流系统。

9、流域是指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面积,亦即地表水、地下水的分水岭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10、分水线(分水岭)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完整版)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重点

(完整版)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重点

(完整版)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重点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查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4查明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现场)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室内分析、鉴定、模拟试验和实验。

1)遥感技术(2)同位素技术(3)GIS技术(4)核磁共振技术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1)目的: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基本特征,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奠定基2)任务:查明区域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3)调查方法的特点: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注重以地下水资源与流域及行政区域单元结合划界,GIS等技术和资料,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量概算。

1)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地下水某方面研究提2)任务:详查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个专门项目或具体亟待解决问题的调查,提供工程项目设3)调查方法的特点: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一般要求大于1:5万。

调查范围可大可小,并且可在大范除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一般分阶段进行。

我国不同部门对供水水文地质调:段冶金部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建设部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JJ16-86 地矿部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44-86资源调查阶段规划阶段前期论证阶段普查阶段初勘阶段初勘阶段详查阶段详勘阶段详勘阶段勘探阶段开采阶段开采阶段开采阶段1.一般要分阶段进行;2.要采用综合手段进行:3.要按一定程序进行:4.要参5.要加强综合分析研究工作; 6.必须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
2011年1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3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 1.3.1 气象因素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蒸发、降水,都与大气的物理 状态密切相关;气象和气候因素对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 要影响。 1.3.1.1 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78%)和氧(21%),此外还有二氧化 碳、臭氧、水汽及固态尘埃等。水汽在大气圈中分布不均匀。 以体积百分比表示,大气中水蒸汽的含量平均为:赤道带 2.6%,北纬70°处0.2%,90°纬度带0.9%。在大气层中水 汽的垂向分布也不均匀。大气圈最下部3.5km 范围内集中了其 全部水量的70%,下部5km 范围内含全部水量的90%,再往 高处水汽含量已十分稀少了。
2011年1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 浅部层圈水 从大气圈到地壳上半部属浅部层圈水。其中分布有大气水、地表水、 地液下态水为以 主及 ,生 也物 呈体 气中态的与水固,态这存些在水。均据以联自合由国态教科H2文O 组分织子资形料式,存不在包,括以 生物体中的水与矿物中的水,浅部层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 13.86×108km3。若将这些水均匀平铺在地球体表面,水深约为 2718m。但其中咸水约占97.47%,淡水只占53%。地球浅部层圈 水的分布水 体 体积(km3) %
(3)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1946年起,雅可布和汉图什等论述了孔隙承压含
水层的越流现象。英国博尔顿和美国的纽曼分别导出了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方程。
2011年1月
绪言
5、水文地质学相关学科 地下水动力学、 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 矿床水 文地质学、农业水文地质学、区域水文地质学、古水文地质学 以地质学为基础,同时又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 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工程地质学 是与水文地质学是同时相应发展起来的,因此两者有不少内容 相互交叉。 地下水积极参与水文循环,一个地区水循环的强度与频率,往 往决定着地下水的补给状况。因此,水文地质学与水文学、气 象学、气候学有密切关系,水文学的许多方法也可应用于水文 地质学。地下水运动的研究,是以水力学、流体力学理论为基 础的,并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_精华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_精华版

水文地质重点绪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6、大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在地面,再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的过程。

二、简答:地下水的功能:(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

(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空隙:包括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和可溶岩的溶穴。

2、对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大小。

3、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为孔隙度。

它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之后由于各种外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

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6、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7、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沿毛细孔隙上升一定高度,形成毛细水带,其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故称为支持毛细水。

8、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裂隙率或溶穴率。

9、给水性:是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水文地质学基础》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水文地质学基础》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水文地质学基础》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地表水环境地表水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江河、运河及渠道)、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

水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以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水污染当量根据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有害程度以及处理的技术经济性,衡量不同污染物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或者计量单位。

控制单元综合考虑水体、汇水范围和控制断面三要素而划定的水环境空间管控单元。

生态流量满足河流、湖库生态保护要求、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流量(水位)与过程。

安全余量考虑污染负荷和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为保障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安全而预留的负荷量。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地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和分布、含水介质和含水构造等条件的总称。

包气带地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岩层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潜水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相对隔水层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区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

地下水排泄区含水层的地下水向外部排泄的范围。

地下水径流区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流经范围。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进入输水管网送达用户的且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不小于1 000人)的现用备用和规划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

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小于一定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小于1 000人)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

地下水环境现状值建设项目实施前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值。

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调查评价区内有历史记录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调查评价区内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水文地质学重点

水文地质学重点

第一节:水文地质学基础1.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起源渗入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的水,是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形式凝结水:空气中的水汽在颗粒和岩石外表凝结形成地下水初生水:岩浆中别离出来的气体冷凝形成的水埋藏水:与沉积物同时生成或海水渗入到原生沉积物的孔隙中而形成的地下水径流的定义:径流是指一个流域内的降水除去消耗于蒸发以外的全部水流。

径流流量决定于流域面积规模和降水量等。

第二节:地下水的赋存〔体积〕裂隙率:裂隙的体积〔Vr〕与包含裂隙在内的岩石的总体积〔V〕之比。

面裂隙率:裂隙的总面积与岩层面总面积之比线裂隙率:裂隙的总宽度与岩芯总长度之比。

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给水度:地下水下降1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的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的体积。

〔单位体积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量〕〔注意与释水率的区别透水性:透水性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性能。

渗透系数〔水力传导系数〕:水力坡度为1时,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流速度。

渗透系数不仅取决于岩石的性质,而且与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有关。

渗透率〔内在透水率〕:衡量岩石透水性大小的指标称渗透率。

与渗透液体的性质无关。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容重和粘滞性改变不大,可用渗透系数近似当作岩层的透水性指标。

含水层:能透过水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含水层形成的条件岩层具有储存重力水的空间〔孔隙、裂隙、溶隙〕2.具备储存地下水的地质结构〔透水-含水-隔水、隔水-含水-隔水〕3.具有充足的补给水源含水层与透水层的区别:含水层首先应该是透水层,是透水层中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经常为地下水所饱和的部分上部未饱和的部分则是透水不含水层。

故一个透水层可以是含水层,如冲击沙砾含水层,也可以是透水不含水层,如坡积亚砂土层,还可以是一部分为位于水面以下的是含水层,另一部分位于水面以上的为透水不含水层含水带:是指空间延伸长度较大,而宽度有限的狭长带状地带。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与地质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地下水科学中的重要分支。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下水的形成、分布、流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的影响等。

水文地质学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下面将对其进行整理和概述。

地下水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地下水是地壳中一种特殊的水体,在地下水层中流动,存在于各种不透水层和透水层中。

地下水的形成与气候、地质、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条件决定了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过程,地质条件决定了地下水的储存和运动特性,地貌条件则决定了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方向。

在水文地质学中,地下水的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地下水的运动是指地下水在地下岩溶洞、裂隙、孔隙等介质中的流动过程。

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受到地下水压力、渗透性、孔隙度、温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水文地质学还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互动关系。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着供水和回水的关系,这种供回水关系对于水资源的平衡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当地表水补给量大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得到充分补给;而当地表水消耗量大于补给量时,地下水往往会被大量抽取,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另外,水文地质学也涉及到地下水的质量问题。

地下水的质量受到地下水的来源、地层水岩化学作用、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研究地下水的质量问题对于合理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地质学通常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以了解地下水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在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方法和技术被广泛应用。

例如,地下水位的监测是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地下水模拟技术可以模拟地下水的产生和流动;地球物理勘探可以探测到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情况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为水文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分析手段。

总之,水文地质学是一门涉及地下水形成、分布、流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学科。

它的知识点包括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运动、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互动关系、地下水的质量问题以及研究地下水的方法和技术等。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 (2)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 (2)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1. 地下水- 定义:地下水是指在地表以下岩石空隙和土壤孔隙中储存的水。

- 特点:地下水具有隐蔽性、循环性、动态性、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 研究内容:地下水的水位、流量、水质、水温、化学成分、运动规律等。

- 分类: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潜水、承压水等类型。

2. 岩土- 定义:岩土是指地球表层及其内部的岩石和土壤。

- 特性:岩土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孔隙度、渗透性)、化学性质(如酸碱度、氧化还原性)和力学性质(如抗压强度、抗剪强度)。

- 研究内容:岩土的结构、组成、分布、成因、水文地质特性等。

3. 水资源- 定义: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

- 特点: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可再生性和有限性。

- 研究内容: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

4. 水文地质环境- 定义:水文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层地下水、岩土、气候、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 研究内容:水文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监测、预测和调控。

二、地下水的功能1. 供水-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 地下水供水稳定,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

2. 农业灌溉- 地下水灌溉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 地下水灌溉系统简单,易于管理。

3. 生态保护- 地下水维持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稳定。

- 地下水是许多生态系统的重要补给来源。

4. 灾害防治- 地下水可以调节地表水循环,减轻洪水和干旱灾害。

- 地下水开采可以降低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的风险。

5. 工业生产- 地下水用于冷却、洗涤、制造等多种工业用途。

- 地下水的水质稳定,适合特定工业需求。

6. 科研价值- 地下水研究为地质学、气候学、生态学等领域提供重要信息。

- 地下水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作用的天然实验室。

三、水文地质学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早期人类对地下水的利用主要限于井、泉等自然出露点。

-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已有简单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技术。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资料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资料

一、名字解释1.动储量:单位时间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水的天然程流量;静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调节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开采储量: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采期内不致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

2.补给量: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人含水系统的水量。

3.储存量:指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循环过程中,某一时间段内在含水介质中聚积并储存的重力水体积4.允许开采量: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单位时间内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取出来,并且不发生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5.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是以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把地球水圈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体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理论分析、研究地下水的形成与运移的机理,并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地下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

6.地下水动态:1、地下水的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7.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8.给水度:给水度(产)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或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9.水文地质参数:表征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给水度、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及水动力弥散系数等,还有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有关参数,如降水人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

10.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11.导水系数(T):是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12.储水率: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因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的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13.越流系数:表示当抽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14.降水人渗补给系数:是降水渗人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15.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表征在一定流速下,多孔介质对某种溶解物质弥散能力的参数。

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地下水:赋存于地表(严格地说应该是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之上包气带的重力水称为过路重力水)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可以自由流动)。

除了重力水,还有结合水、毛细水等。

2. 地下水的功能:①作用上的重要性②补给上的有限性;③时空上的多变性④利用上的多样性。

水是一种极其活跃的重要的地质营力水(尤其是地下水)承受载荷,是应力的传递者与热量及化学组分的传输者。

水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

水还是活跃灵敏的生态环境因子。

水是极有价值的信息载体第二章1.水循环概念:地球上各层圈的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这一过程称为水循环。

2.地球上各层圈的水也称水系统。

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和涉及的圈层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3.自然界的水循环:①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a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

b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小循环。

②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称为水的地质循环,这种由地幔熔岩物质直接分异出来的水叫初生水。

第三章1.地壳岩石中的空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是地下水存储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等)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出以及传输水的性能。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a. 未固结的松散岩石中的孔隙(第四纪地质学);b.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的裂隙(构造地质学);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隙)(岩溶地貌学)。

2.孔隙度与颗粒大小没关系,和颗粒的排列方式有关。

孔隙的最宽部分称为孔腹,最窄部分称为孔轴。

3.岩土空隙中的水有结合水、液态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

4.毛细水有三种类型:将一根毛细玻璃管插入水中,毛细管内的水面即会上升到一定高度,这便是发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的毛细现象。

①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因此称为支持毛细水。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地下水的概念P1: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石(土)空隙中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

既有液态的水液,也有气态的水汽,也包括固态的水冰,还有介于它们之间其他形态的水。

地下水的功能属性P2:地下水的资源属性,地下水是生态因子,地下水是环境(灾害)因子,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地下水是地球深部的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野外调查,野外试验,室内试验,遥感,地球物理勘察,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水循环与地下水赋存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构P7 地球圈层构造划分表地球外部圈层:由五个大致成层分布的自然子系统组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3类。

即3个无机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个类有机子系统———土壤圈。

1个有机子系统———生物圈。

2、地球水圈可以划分为地质水圈和水文水圈。

P93、地球上的水循环P10: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统称为大气水的水循环,又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

按其循环途径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两类。

4、岩石(土)介质中水的存在形式P17页5、赋存介质的水理性质P19-20:指与水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赋存介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这些性质的差异,会使其储容、滞留、释放以及透过水的能力不同。

表征介质水理性质的指标有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指介质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指饱水介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质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介质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二、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1、包气带和饱水带:P212、越流P22:把两个含水层透过该弱透水层发生垂直水量交换的现象称为地下水的越流。

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

其中潜水和承压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P233、潜水的概念P26:潜水是地表一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智商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水文地质知识点总结

水文地质知识点总结

水文地质知识点总结作为水文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水文地质知识点涉及地下水的形成和储集、地下水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利用及保护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就水文地质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下水的形成和储集地下水是指在地下岩石裂隙、岩洞、岩溶缝隙中的自然水源。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渗漏和地下岩石中的储水层组成。

地下水是地表水向地下渗漏产生,也可以是通过降水、河流渗漏、湖泊、沼泽、水库等地表水渗漏到地下所形成。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多集聚在地下含水层中。

地下含水层是地下水运动中的一种特征变质,是由吸水能力很强的岩石层构成的一个地下水储集地。

地下水的形成和储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岩层的渗透性、受压缩水层的特性、地下水的抬升,还有地下水循环和地下水固有的水源特性等。

二、地下水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是一种天然资源,它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水文地质条件是指通过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得地下水形成与分布的状况。

地下水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下水的水位、地下水流动的方向、流速等。

地下水的水位是指地下水位于岩层中的位置情况。

地下水流动的方向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方向。

而地下水流速是指地下水流动的速度。

地下水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是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可以掌握地下水的流动和分布状况,提高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地下水的利用及保护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水资源。

地下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水源。

地下水的利用主要包括饮用水、工业水、农业水、城市供水等方面。

对地下水的利用,需要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的保护主要包括减少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污染是指在地下水的运动过程中,因为人类活动或其他原因,导致地下水中的各种物质浓度增高,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

地下水的补给是指地下水的源头水源,减少地下水补给,会影响地下水资源。

以上是水文地质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水文地质知识。

《水文地质学》大学笔记

《水文地质学》大学笔记

《水文地质学》大学笔记第一章:水文地质学概述一、水文地质学的定义与意义1. 定义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涉及地下水的起源、分布、流动、质量和管理与保护。

它是一门跨学科领域,结合了地质学、环境科学、水文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 意义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还与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城市建设、农业灌溉等众多领域紧密相关。

二、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 地下水的形成与循环- 地下水的起源:降水、地表水渗入、岩石水等。

- 地下水循环:补给、流动、储存、排泄等过程。

2. 地下水的分布规律- 地下水类型: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等。

- 地下水层位的分布特征:水位、水质、水温等。

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味道、透明度、密度、导电性等。

- 化学性质:溶解离子、气体、有机物、微生物等。

4. 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达西定律: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规律。

- 地下水流动方程: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

5.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利用- 资源量评价:储量、补给量、可开采量等。

- 开发利用技术:钻井、抽水、地下水处理等。

6. 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污染源: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等。

- 防治措施:污染源控制、地下水修复、环境监测等。

7. 地下水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下水因素。

三、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 地表水系调查- 钻井与水文地质剖面- 水文地质试验:抽水试验、渗透试验等。

2. 实验室测试- 水样分析:化学成分、微生物含量等。

- 岩石样品分析:孔隙度、渗透性等。

3. 数值模拟- 地下水流动模拟- 污染物迁移模拟- 降水-径流模拟4. 遥感技术- 地下水资源的遥感监测- 地下水循环过程的遥感分析5. 地球物理勘探- 电法勘探- 地震勘探- 重力勘探6. 社会经济调查- 水资源需求调查-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调查四、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程1. 萌芽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地下水理论的初步形成- 达西定律的提出2. 形成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 水文地质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确立- 地下水流动方程的建立3.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 计算机技术在水文地质学中的应用- 遥感、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理念下的水文地质学研究五、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1.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水资源合理分配与调度2. 城市供水与排水- 水源地的勘查与评价- 城市地下水管理与保护3. 农业灌溉- 地下水灌溉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农田地下水位控制4. 矿产资源开发-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勘查- 矿井涌水预测与防治5. 环境保护与治理- 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 污染场地修复与风险管理6. 地质灾害防治- 地下水诱发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地下水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第二章:地质基础一、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1. 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理论:板块的划分、板块边界的类型(离散边界、汇聚边界、转换边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的概念P1: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石(土)空隙中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

既有液态的水液,也有气态的水汽,也包括固态的水冰,还有介于它们之间其他形态的水。

地下水的功能属性P2:地下水的资源属性,地下水是生态因子,地下水是环境(灾害)因子,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地下水是地球深部的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野外调查,野外试验,室内试验,遥感,地球物理勘察,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水循环与地下水赋存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构P7 地球圈层构造划分表地球外部圈层:由五个大致成层分布的自然子系统组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3类。

即3个无机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个类有机子系统———土壤圈。

1个有机子系统———生物圈。

2、地球水圈可以划分为地质水圈和水文水圈。

P93、地球上的水循环P10: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统称为大气水的水循环,又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

按其循环途径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两类。

4、岩石(土)介质中水的存在形式P17页5、赋存介质的水理性质P19-20:指与水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赋存介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这些性质的差异,会使其储容、滞留、释放以及透过水的能力不同。

表征介质水理性质的指标有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指介质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指饱水介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质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介质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二、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1、包气带和饱水带:P212、越流P22:把两个含水层透过该弱透水层发生垂直水量交换的现象称为地下水的越流。

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

其中潜水和承压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P233、潜水的概念P26:潜水是地表一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智商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4、潜水的特征:基本特征是与大气水和地表水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水循环、潜水与包气带直接相通、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蒸发、泄流等方式、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水质取决于地形、性和气候。

潜水资源易补充和恢复。

易受污染。

P275、地下水可以根据含水介质的不同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P32孔隙水包括:洪积物中的地下水、冲积物中的地下水、湖积物中的地下水、滨海沉积物中的地下水、黄土中的地下水、冰川沉积物中的地下水。

第三章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主要有温度、透明度、颜色、气味、口味等。

P442地下水的温度主要受大气温度及埋藏深度的控制。

地下水的温度随温度的增加而递增。

P44地下水计算公式:T(H)=t(B)+(H-h)/G H和B 为下标T(H)——H深度处的地下水温度℃ T(B)——年平均温度℃ H ——地下水的埋藏深度m h——年常温带深度m G——地热增温级m/℃同时也可以根据水温求出该温度下地下水循环的深度,即:H=G(TH —Tb)/h3、地下水的主要离子成分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

P474、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P50(1)地下水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地下水中的氢离子浓度(2)侵蚀性:矿区地下水的侵蚀性,可表现在对矿山机械设备的侵蚀和对碳酸盐类物质的侵蚀能力。

可以分为碳酸性侵蚀,硫酸盐性侵蚀和镁侵蚀性。

(3)总矿化度:表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即水的矿化程度。

(4)硬度:主要是由地下水中的钙、镁离子组成。

包括总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含量),暂时硬度(将水加热煮沸后,形成碳酸盐沉淀的这部分钙离子、镁离子的含量),永久硬度(将水煮沸后,仍然残留在水质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

5、溶滤及溶解作用:溶滤作用是指矿物中部分元素进入水中而没有破坏矿物晶格的作用。

溶解作用是指组成矿物的全部元素进入水中而矿物的晶格被破坏的作用。

因此,溶滤作用实质上是一种部分的溶解作用。

P536、浓缩作用:指地下水由于蒸发而产生盐分浓度增加的作用。

P547、地下水水质评价具有如下特征:(1)系统中污染物质之间存在复杂关系,各种污染物对水质量的影响程度不一。

(2)水质分级标准难以统一。

(3)对水体质量的综合评判存在模糊性。

P698、不同供水目的的水质评价标准(了解哪几类水质需要评价)p75(1)工业锅炉用水(2)其他工业用水水质评价(3)农田灌溉用水,渔业用水水质评价第四章地下水系统和地下水动态1、地下水系统概念:地下水系统是地下水含水系统和地下水流动系统的综合p782、地下水含水系统:指地下水由形成、运动到消失的一个渗流场所,即水文地质构成单元,其发育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自然界的含水系统可以分为松散沉积物含水系统和基含水系统两大类。

P783、地下水流动系统:地下水流动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流动的地下水体的总体,其驱动力主要是地形高差形成的势能。

P794、控制地下水含水系统发育的主要是地质构造(沉积、构造、地质发展史),而控制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的主要是水势场。

P835、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P84地下水动态:是含水层对环境施加的激励所产生的响应,也可理解为含水层将输入信息变换后产生的输出信息。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气候因素、水文因素、地质因素。

地下水均衡:一个地区水均衡的实质就是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去分析参与水循环的各要素的质量关系。

地下水均衡是以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的均衡研究,目的是阐明某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地下水的水量收入与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五章:地下水的运动1、渗流的概念: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流或渗透。

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

P902、地下水的水头和水力坡度P91(内容和概念过多,请自己总结)3、地下水运动特征的分类:表征渗流运动特征的物理量称为渗流的运动要素。

主要有渗流量Q、渗流速度、压强p、水头H等。

P924、地下水的运动基本定律P95达西定律Q=KA(H2-H1)/LQ:渗流量 H1、H2:通过砂样前后(即上下游过水断面)的水头 L:砂样沿水流方向的长度(即上下游断面的距离) A:实验圆筒的横截面积,包括砂粒和孔隙两部分面积在内 K:比例系数,称为渗透系数。

H2-H1/L即为水力坡度J,因此,上式可改写为:v=Q/A=KJ 达西定律微分形式:v=KJ=-KdH/ds -dH/ds为水力坡度。

5、掌握渗透系数的概念P96第六章水文地质调查1.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阶段划分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按其目的,任务和调查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1)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2)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3)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监测。

2.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野外试验,室内分析,测定,模拟实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

3.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程序(1)接受调查任务(2)编制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设计书(3)开展野外调查工作(4)编制调查工作成果报告书和图件(5)按照规定程序组织调查成果的验收和鉴定工作。

4.钻探过程中的水文地质观测工作(1)水位观测(2)水温观测(3)冲洗液消耗观测(4)钻具陷落观测(5)钻孔涌水现象的观测5.水文地质钻探的布孔原则(1)布置钻孔时要考虑水文钻探的主要任务,应明确是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还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寻找基岩富水带,评价地下水资源或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

主要任务不同,钻孔布置方案必然有所区别。

(2)布置钻孔时要考虑“一孔多用”如既是水文地质勘探孔,又可保留作为地下水动态观测孔,或者是既是勘探孔,又可留用为开采井或疏干孔(3)无论是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求取水文地质参数,还是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在确定其钻孔位置时,均应考虑其代表性和控制意义(4)为分析,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律,水文地质钻孔应布置成勘探线的形式。

6.抽水试验的类型单孔抽水,多孔抽水及干扰井群抽水试验。

7.在水文地质试验过程中,正确的确定水位下降值,下降次数和延续时间,这是保证抽水试验质量的重要条件。

8.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1)水位降深的要求(2)抽水延续时间和稳定时间的要求(3)水位测量稳定程序的要求。

9.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是研究地下水动态的根本手段。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任务有以下三点:(1)确定地下水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和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等与开采,矿井充水等的关系(2)计算地下水资源,预计矿井涌水量,为制定合理开采量,防治矿坑水方案等提供依据。

(3)分析断层和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为综合性评价供水水源地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提供依据。

第七章供水水文地质与地下水资源评价10.地下水储量的分类:动储量——是指单位时间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水的天然流量。

静储量——是指地下水年变动带动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

调节储量——是指地下水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

开采储量——是指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采期内不至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

11.补给量,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冲各种途径进入该单元含水层的水量12.允许开采量(或可开采量)是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为不会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以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环境地质现象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该水文地质单元或取出地段开采含水层中可以取得的水量。

13.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法(1)主要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的方法①解析法:步骤:a通过勘探试验或实验取得计算所需的各种参数b拟定开采方案,确定计算公式c计算开采量,检查水位降d 进行评价②数值法:步骤a建立水位地质概念模型b建立计算区的数学模型c从空间和时间上离散计算域d校正数学模型e验证数学模型f模拟预报,进行水资源评价。

(2)主要以观测资料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方法:简相关①线性相关②非线性相关,复相关:①二元线性回归方程y=a+b1x1+b2x2(数字为下标)②二元线性回归方程y=axbzc(bc 为上标)③多元回归方程(3)以水均衡理论为基础的方法:①计算基本原理:对于一个均衡区的含水层来说,在任一时刻段△t内补给量与消耗量之差,恒等于此含水层中水体积的变化量,此即物质不灭原理。

②步骤a划分均衡区,确定均衡期,建立均衡方程b确定每个区的各项均衡要素质c计算和评价第十章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14.地下水资源较之地表水资源的主要优势(1)空间分布广阔(2)时间调节性(3)水质较洁净(4)可利用性15.污染物质可通过不同途径污染地下水。

雨水淋滤使堆放在地面的垃圾与废渣中的有毒物质进入含水层;污水排入江湖坑塘,再渗入补给含水层;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处理不当时,可使大范围的地下水受污染;止水不良的井孔,会将浅部的污染水导向深层;废气溶解于大气降水,形成酸雨,也可补给污染地下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