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实验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验证动能定理实验

高中物理验证动能定理实验

高中物理验证动能定理实验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它描述了一个物体的动能与它受到的力的关系。

该定理可以轻松地验证并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动能定理是指物体的动能与它所受的力、它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距离以及它初始和最终速度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高中物理实验如何验证动能定理。

实验原理:动能是物体运动产生的能量,而动能定理描述了动能如何与物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按照定义,物体的动能可以表示为1/2mv²,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到的力是它的质量乘以所受加速度,即F=ma。

如果将这个公式与牛顿定律的加速度-时间公式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1/2mv² = F ⋅ x其中x是物体所行进的距离。

这就是动能定理的基本公式。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以下实验器材:1.斜面2.小球(越重越好)3.尺子4.计时器然后,根据以下步骤来进行实验:1.把小球放在斜面上静止状态。

2.用尺子测量球的高度。

3.以计时器开始计时,推球往下滑动并记录球离开斜面时的时间。

4.用尺子测量小球滑过的距离。

5.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6.运用动能定理公式,计算小球的动能。

7.将小球所受到的摩擦力考虑在内,计算小球的势能变化之差。

8.将动能和势能变化之差相比较,检验动能定理的成立。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每次实验的角度和起始位置相同。

2.小球在滑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它的运动速度不超过临界速度。

3.为了避免实验器材的摩擦力影响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在滑动表面上铺上一层平滑的纸。

实验结果分析: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球的动能决定于它的质量,速度和所经过的距离。

如果斜面的角度和小球的初始位置不变,小球的动能应该保持不变。

我们通过实验证明,通过小球所受到的摩擦力,小球的势能变化之差等因素计算出的动能与实际测量的动能差异不大。

动能定理的实验验证

动能定理的实验验证

动能定理的实验验证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物体所受的外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动能定理,一个物体的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外力的做功。

为了验证动能定理,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动能定理,并观察物体的动能与所受外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和设备:1. 大理石球2. 斜面轨道3. 计时器4. 力传感器5. 电子天平实验步骤:1. 将斜面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倾斜角度为一定值。

2. 在斜面轨道的顶端放置一个大理石球,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3. 在轨道的底端设置一个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大理石球所受的外力。

4.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大理石球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5. 从轨道的顶端释放大理石球,同时开始计时器。

记录下大理石球运动到轨道底端所经历的时间。

6. 记录力传感器所测得的大理石球所受的外力值。

实验结果: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和力传感器记录的外力值,我们可以计算出大理石球在斜面轨道上所受的外力做功。

外力做功 = 外力 ×物体位移根据动能定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大理石球的动能变化:动能变化 = 外力做功讨论与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大理石球在斜面轨道上的动能变化值,并与力传感器测得的外力做功进行对比。

如果动能的变化等于外力做功的值,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动能定理在这个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实验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轨道的摩擦力、空气阻力等。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减少摩擦力、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等。

总结:通过进行大理石球在斜面轨道上的实验,我们验证了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描述了物体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通过实验的验证,我们加深了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

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物理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1] Halliday, D., Resnick, R., & Walker, J. (2013).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extended. John Wiley & Sons.。

实验验证动能定理

实验验证动能定理

F
x
1 2
mv
2 2
1 2
mv
2 1
知识准备
纸带中某点的瞬时速度 如何计算?(f=50Hz)
求VB =? VD =? VG =?
B点为AC的中间时刻
根据推论:
S
Vt v
2
t
VB
V
AC
SAC 2T
实验与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 改变的关系
一、实验装置
定滑轮
小砂桶或者钩码
打点计时器
二、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
的一端,且应是不挂钩码挂纸带的状态 4、小车的质量要远远大于桶或者砝码的质量
O
ABC
D
15.50cm
21.60cm 28.61cm 36.70cm 45.75cm
E
F
G
55.75cm 66.77cm
回顾旧识
• 动能定理:
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
W合 = ∆EK
2.表达式: W1+W2+W3+….. = EK2-EK1
F合 xcos
1 2
mv
2 2
1 2
mv
2 1
3.理论推导动能定理:
牛顿第二定律:F=ma……① 运动学:2aS=V²2-V²1……② 功的计算:W=FS……③
问题一:
小车所受到的合外力做的功=?
小车所受到的合外力 ------F合=T-f ----W合=(T-f)S
N
T
f
G
措施一:垫高长木板,平衡摩擦力 措施二:令M>>m
问题二: 小车的动能改变量?
Ek
1 2
Mv
2 D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报告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报告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测量物体的运动,探究动能定理的成立。

实验器材:1.平滑水平台面2.弹簧测力计3.动能定理实验装置(包括轨道、可运动的车、测量时间的器具等)实验原理:动能定理是物理力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物体动能与物体所受力学作用之间的关系。

按照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

即动能定理公式为:Ek=W。

实验步骤:1.将平滑水平台面放置于实验桌上。

2.安装动能定理实验装置,包括轨道、可运动的车以及测量时间的器具。

3.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平滑水平台面上,确保测力计的刻度能够清晰可见。

4.首先调整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使得测力计的刻度与轨道一致。

5.将可运动的车放在轨道的起点,确保车与测力计始终保持接触。

6.用手将车推动起来,车在轨道上运动。

7.在车运动的过程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示值,并记录。

8.重复进行多次实验,分别改变车的起始位置和推动力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弹簧测力计的指示值,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

然后,根据施加的力和物体的位移,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外力所做的功。

最后,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以得出物体的动能。

将物体的动能和所受外力所做的功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说明动能定理成立。

实验结论: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动能定理成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物体的动能和所受外力所做的功的值相等,验证了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差,例如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因为观察角度不同而产生一定的读数误差,以及由于车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等因素,使得动能定理的验证结果不完全准确。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使用更精确的测力计,减小读数误差。

2.减小车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例如通过给轨道表面涂上润滑剂。

3.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探究了动能定理,并验证了动能定理的成立。

(完整版)验证动能定理实验

(完整版)验证动能定理实验

验证动能定理实验1、实验原理:沙桶和沙子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mgS 车小车动能的改变量: 验证合外力做的功是不是等于小车动能的改变量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沙和沙桶的质量;车的质量;算车的速度和位移;3、要注意的问题:怎么平衡摩擦力?有两个不一样的质量在里面,所以不能抵消掉.怎么去处理纸带上面的点。

4、实验示意图如图:例题1.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 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为M 。

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 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 .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 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 和这两点的 速度大小v 1与v 2(v 1<v 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用 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2122Mv 21Mv 21例2.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①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②将质量为200 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③在质量为10 g、30 g、50 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 g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P上.④释放小车,打开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1)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①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 cm.②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

动能定理 守恒 实验

动能定理 守恒   实验

实验五:验证动能定理实验W合= ∆E k2—∆E k1目的:验证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做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时,动能的增量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

原理: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时,动能定理可表述为F合s= mv22- mv12。

只要实验测得F合s 和m(v22-v12)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相等,则动能定理被验证。

F合可以由F合=ma求得。

例题:如图是验证动能定理的装置,除图示器材外,还有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天平和细沙.①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②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③图丙是滑块(质量为M)在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条件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测量数据已用字母表示在图中,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 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用题中的字母表示)解析①刻度尺(2分)②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平衡摩擦力.(每空2分)③mg x AB=12M(x B2-x A24T2)(4分)1.(2008广东)(13分)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

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

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上打下一列点,;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12是钩码质量为0.03kg,砝码质量为0.02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1.中的相应位置......。

(3)在小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做正功,做负功。

探究动能定律的实验

探究动能定律的实验

探究动能定律的实验实验方法一: 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动能定理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2.实验原理:(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认为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F 绳=G 砝码及砝码盘)。

(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

(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运动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地取两个点A 、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 、B 两点各自的速度v A 、v B ,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 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的功W 合=F 绳S AB (F 绳=G 砝码及砝码盘)。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 ,通过比较W 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 实验器材: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 ,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 。

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段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2)把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A 、B 。

利用刻度尺测量得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S AB ;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A 、B 两点的速度v A 、v B ;(4)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 合与ΔE kAB ,通过比较W 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5.误差分析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木块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动能定理的应用举例

动能定理的应用举例

动能定理的应用举例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应用力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动能定理的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定理。

例子1:汽车碰撞实验假设有两辆汽车,质量分别为m1和m2,初速度分别为v1和v2,它们相向而行,在某一时刻发生碰撞。

根据动能定理,碰撞前后的总动能应该守恒,即:1/2 * m1 * v1^2 + 1/2 * m2 * v2^2 = 1/2 * m1 * v1'^2 + 1/2 * m2 *v2'^2其中,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辆汽车的速度。

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碰撞后汽车的速度。

例子2:弹簧振动考虑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连接在一个弹簧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当物体受力向右移动时,它的速度随时间增加,根据动能定理,我们可以得到:1/2 * m * v^2 = 1/2 * k * x^2其中,v是物体的速度,x是物体的位移。

这个方程描述了物体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间的关系。

例子3:自由落体当一个物体自由落体下落时,它的动能也在不断变化。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对物体做功。

在自由落体时,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而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下落高度有关。

因此可以得到动能变化的表达式:ΔK = m * g * h其中,ΔK代表动能的变化量,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下落的高度。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动能定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无论是碰撞实验、弹簧振动还是自由落体,动能定理都能帮助我们理解物理现象,并进行相关计算。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动能定理来解决一些问题,例如交通事故的分析和能量转化的计算等。

总结起来,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一定理,我们可以理解和解释各种物理现象,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计算中。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动能定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小车”相关文档)共8张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小车”相关文档)共8张
三、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200 g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 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运用电火花计时器不 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按上图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1,将这 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一样,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测出小车获得的 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 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 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2)利用测得的木块质量m、交流电源的周期T、纸带上标示的位移xA、xB、xAB。
①请他写出木块在加速阶段所受合外力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验证动能定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不)是在直上线,述可思实索验能否中,假设对该同窗选择的仪器和做法做一些更改,那么可以
(2)实验数据记录
橡皮筋条数 位移x/ m 时间t/s 速度v/(m·s-1) 速度平方v2/(m2·s-2)
(3)实验数据处置及分析:在坐标纸上(如图)画出W-v或W-v2图线(“W〞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为单 位)。
(4)实验结论:从图象可知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W∝v2。
五、本卷须知
1.平衡摩擦力 实验中的小车不可防止地要遭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对小车做负功,我们研讨的是橡皮筋 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应设法排除摩擦力的影响,可采用将木板一端垫高的方法来实现。将 木板一端垫高,使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摩擦力相平衡,就能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判别能否已 平衡掉摩擦力的方法是,轻推一下小车,察看小车不受其他力时能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2.我们用2条,3条……橡皮筋进展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时橡皮筋伸长的 长度都应坚持一致。

动能定理的实验报告

动能定理的实验报告

动能定理的实验报告
《动能定理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动能定理,即动能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实验材料:小车、测速仪、不同质量的物块、平滑的水平面。

实验步骤:
1. 将小车放在水平面上,用测速仪测量小车的初始速度。

2. 在小车上放置不同质量的物块,再次用测速仪测量小车的速度。

3. 记录每次实验的小车质量、物块质量、初始速度和最终速度。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小车的质量不变时,放置不同质量的物块会使小车的速度发生变化。

根据动能定理,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因此,放置不同质量的物块会改变小车的动能。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验证了动能定理,即动能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这一结论对于理解动能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实际生活中的运动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实验意义:
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通过实验验证可以加深对动能的理解,也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实验的结果对于工程设计、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动能定理,并得出了动能与速度、质量的关系。

这一实验不仅增强了我们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也为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应用物理学知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够激发更多人对物理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

验证动能定理归纳总结

验证动能定理归纳总结

验证动能定理归纳总结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项基本定理,描述了物体运动时动能的变化与物体所受的力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动能定理进行验证,并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进行分析。

一、动能定理的表述动能定理可以表述为: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时,物体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

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定理提供了动能与力之间相互关联的关系,可以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之间的联系。

二、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为了验证动能定理,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一块质量为m的物体和一段固定的距离。

实验步骤如下:1. 将物体放置在起点位置上,记录下物体的质量m和初始速度v0。

2. 施加一个已知的合外力F,使得物体开始运动。

3. 物体沿着水平面运动,经过一段距离d之后停下来。

4. 记录下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外力F和终止时的速度v。

5. 根据动能定理,计算出初始动能和终止动能。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即ΔK = W。

其中,ΔK表示动能的变化,W表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动能变化和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以发现它们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这验证了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归纳总结:1. 当物体的质量m相同但速度不同时,动能的变化与速度成正比。

速度越大,动能的变化越大。

2. 当物体的速度v相同但质量不同时,动能的变化与质量成正比。

质量越大,动能的变化越大。

3. 当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同时变化时,动能的变化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成正比。

由此可见,动能定理为我们理解物体运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它揭示了动能与力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动能定理有助于我们分析物体的运动以及对物体所施加的力的影响。

四、应用与拓展动能定理不仅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还在其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动能定理实验(课堂PPT)

动能定理实验(课堂PPT)

热点二 拓展创新实验 预测高考命题视角 视角 1 实验器材的改进,使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
如图 5 所示,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平衡小车的摩擦 力,拉力传感器可以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在水平桌面 上相距一定距离 x 的 A、B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 别记录小车通过 A、B 时的速度大小,改变钩码的数量,分 别得到对应拉力的功 W 和 Δv2(即 v2A-v2B),也可验证得到 W ∝Δv2 的结论。
• 答案 (1)50.00 (2)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M (3)否
• 【变式训练】 • 2.如图7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
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 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
• 图7
• (1)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 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 小车是否做________运动。
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 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 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 • 2.选点测速: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 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 • 3.规格相同:橡皮筋规格相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 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 (3)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 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________(填“是” 或“否”)。
• 解析 (1)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70.30 cm-20.30 cm =50.00 cm。
• (2)由于该实验验证的是动能定理,故还需要知道滑块、 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3)由于拉力可以通过拉 力传感器的读数直接得到,故不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 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原创1: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原创1: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7.实验数据记录 橡皮筋条数 位移 x/m 时间 t/s
速度 v/(m·s-1)
速度平方 v2/(m2·s-2)
8.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在坐标纸上画出W-v和W-v2图线 (“W”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
9.实验结论:由图象可知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 变化的关系为W∝v2.
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 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 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 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 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 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多选)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 4~6 V
B.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条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 C.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 vm 和橡皮筋做的功 W, 依次作出 W-vm、W-v2m、W-v3m、W2-vm、W3-vm…的 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解析】橡皮筋做的功等于橡皮筋所释放的弹性势能,
但无法直接测量,橡皮筋的条数成倍增加,弹性势能
也会成倍增加,即做功成倍增加,但橡皮筋只是在释
放弹性势能的一段时间内才做功,故A、C错,B
对.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当拉
伸为原来的两倍时,橡皮筋的做功变为原来的4倍,
故D错.
【答案】 B
3.某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 实验前,提出以下几种猜想:①W∝v,②W∝v2,③W ∝ v…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 (a)所示,PQ 为一块倾斜放 置的木板,在 Q 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 次通过 Q 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 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 传感器的距离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示数就行了,大家经 过讨论采纳了该同学的建议.

动能定理的实验原理

动能定理的实验原理

动能定理的实验原理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的定理,它表明了一个物体的动能与它所受的外力所做的功之间的关系。

这个定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进行验证。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一条平滑的斜面,一个小车,一个坡度计,一根绳子和一块测力计。

接下来,我们将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并通过绳子将它与测力计连接起来。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测力计来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移动时所受的外力。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先测量斜面的高度和长度,以便计算出小车在斜面上滑动时的高度变化和长度变化。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坡度计来测量斜面的坡度,以便计算出小车在斜面上移动时所受的重力和斜面的倾斜角度。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进行实验了。

首先,我们可以先在斜面上放置一块测力计,然后通过绳子将小车与测力计连接起来。

接着,我们可以用手将小车推动一定的距离,然后用测力计来测量小车所受的外力。

我们可以重复这个过程,每次推动小车一定的距禿然后测量它所受的外力。

通过测量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车在斜面上移动时所受的外力。

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使用动能定理来进行验证。

动能定理表示动能的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即ΔK = W。

其中,ΔK表示动能的变化,W表示外力所做的功。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小车的动能变化以及外力所做的功来进行验证。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小车在斜坡上的高度变化和长度变化来计算出它的动能变化。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小车所受的外力,并计算出外力所做的功。

最后,我们可以比较动能的变化与外力所做的功,来验证动能定理是否成立。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原理。

实验结果将会显示,小车的动能变化与外力所做的功之间存在着一个定量关系,这就是动能定理所描述的内容。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验证动能定理,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以及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动能定理的实验原理是通过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移动时所受的外力以及动能的变化,来验证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力学中的动能定理验证实验与分析

力学中的动能定理验证实验与分析

力学中的动能定理验证实验与分析在物理学中,动能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原理,它描述了一个物体的动能(kinetic energy)与其质量(m)和速度(v)的关系。

根据动能定理,一个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即:动能=1/2mv²。

为了验证这一定理,许多实验和分析被进行。

动能定理的基本原理是,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它的动能会发生变化。

如果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是零,那么它的动能将保持不变。

这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个自然推论。

而当一个物体受到非零合力时,它的动能将发生变化,随着物体运动得到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为了验证动能定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首先,将一小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给它一个初始速度。

然后使用一个光电门(photogate)来测量小球通过特定位置的时间。

通过将时间和距离的测量结果代入动能定理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小球的动能。

随着小球运动的继续,我们可以改变小球的质量或速度,并观察动能的变化。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动能定理的准确性。

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考虑摩擦力的作用。

摩擦力是一个常见的力学现象,它会影响物体的动能。

通过在实验中加入摩擦力,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动能随着摩擦力的增大而减小。

这进一步验证了动能定理的正确性,即当一个物体受到非零合力时,它的动能会发生变化。

除了实验验证,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学建模和分析来验证动能定理。

利用牛顿定律和基本的力学公式,可以推导出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数学推导和计算进行验证。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不仅可以验证定理的正确性,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定理背后的物理原理和规律。

总的来说,动能定理在力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为我们理解和描述物体运动提供了基本的原理。

通过实验验证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能定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分析将有助于拓展我们对动能定理的认识,并深化我们对力学规律的理解。

实验报告5《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报告5《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报告5《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报告:探究动能定理摘要:本实验通过使用不同质量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进行运动,测量小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动能和位移,从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结果表明,小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验证了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引言: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它描述了一个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

动能定理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K=1/2mv^2,其中K代表动能,m代表质量,v代表速度。

方法:1.实验器材:小车、水平跑道、光电门、计时器、直尺、线尺、滑动器、质量砝码,电子秤。

2.实验步骤:a)将小车放在水平跑道上,调整小车和光电门的位置,使小车在光电门下能够顺利通过。

b)在光电门的一侧放置一个滑动器,以减小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误差。

c)在小车上放置一定质量的砝码,使小车的质量发生变化。

测量小车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d)测量小车在不同速度下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并计算速度。

e)在固定光电门位置的情况下,测量小车在不同速度下的位移,并记录下来。

f)计算小车的动能,并绘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图。

结果与讨论:本实验使用了三个不同质量的小车,其质量分别为50g、100g和150g。

通过测量小车在不同速度下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小车的速度。

然后,我们在固定光电门的位置下,利用直尺测量小车在不同速度下的位移。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表格:质量(g) ,速度(m/s) ,位移(cm) ,动能(J)--------,-----------,---------,----------50,0.5,10,0.062550,1.0,20,0.125100,0.5,10,0.125100,1.0,20,0.25100,1.5,30,0.5625150,0.5,10,0.1875150,1.0,20,0.375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小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符合动能定理的预期。

2.小车的质量增加时,动能也相应增加,但增速逐渐减小。

动能定理的实验报告

动能定理的实验报告

动能定理的实验报告动能定理的实验报告引言: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项基本原理,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其速度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动能定理,并探究其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实验设备:1. 弹簧秤2. 弹簧3. 小球4. 直尺5. 计时器6. 实验平台实验过程:首先,将实验平台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并将弹簧固定在平台上。

然后,将小球放在弹簧上方,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使用直尺测量小球的初始高度,并记录下来。

接下来,用手指轻轻将小球向下推动,使其沿弹簧向下滑动。

同时,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从初始位置滑动到弹簧的伸长位置所用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然后,测量小球滑动到弹簧伸长位置时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根据测得的高度差,计算出小球在滑动过程中所获得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最后,根据动能定理的公式:ΔKE = W,其中ΔKE表示动能的变化量,W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所做的功。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小球在滑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并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所做的功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动能变化量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所做的功相等,验证了动能定理的适用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个特定的情况下,动能定理成立。

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系统,即小球在弹簧上滑动的过程。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所做的功。

在这个实验中,合外力即为重力,因此动能的变化量应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动能定理仅在合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成立。

如果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例如摩擦力等,动能定理可能不再适用。

此外,本实验中的结果仅适用于小球在弹簧上滑动的特定情况。

如果改变实验条件,例如改变小球的质量、弹簧的弹性系数等,动能定理的适用性可能会有所变化。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动能定理的适用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动能定理在小球在弹簧上滑动的情况下的适用性。

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其速度之间的关系。

动能定理的实验报告

动能定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2. 理解动能与物体质量、速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测量物体速度、计算动能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动能定理指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即:\( W = \Delta E_k \),其中\( W \)为合外力所做的功,\( \Delta E_k \)为动能的变化。

动能的表达式为:\( E_k = \frac{1}{2}mv^2 \),其中\( m \)为物体的质量,\( v \)为物体的速度。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质量、不同速度的物体在水平面运动过程中的位移,计算出合外力所做的功,并与物体动能的变化进行比较,以验证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三、实验器材1. 水平轨道:长10m,宽1cm,厚度为5cm的木板;2. 刻度尺:精确到0.1cm;3. 小车:质量为0.2kg;4. 滑轮:直径为5cm;5. 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N,精确度为0.1N;6. 电池:3V;7. 开关:一个;8. 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1. 将水平轨道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轨道水平;2. 将小车放置在轨道一端,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初始位置;3. 用弹簧测力计将小车从静止状态拉至水平轨道另一端,然后释放小车;4. 观察小车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情况,记录小车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距离;5. 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6. 重复步骤3~5,分别改变小车的质量,记录相应的数据;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和小车动能的变化。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小车质量为0.2kg时,运动距离为8.0m,最大速度为2.0m/s;2. 小车质量为0.4kg时,运动距离为6.5m,最大速度为1.5m/s;3. 小车质量为0.6kg时,运动距离为5.0m,最大速度为1.0m/s。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合外力所做的功和小车动能的变化:1. 小车质量为0.2kg时,合外力所做的功:\( W = F \times s = 0.2 \times 8.0 = 1.6 \)J;小车动能的变化:\( \Delta E_k = \frac{1}{2} \times 0.2 \times 2.0^2 = 0.4 \)J;动能定理验证:\( W = \Delta E_k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由纸带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把各次实验获得的速度 依次记入对应的表格中.
橡皮筋的条数 1 2 3 4 5 力对小车做的功 W 2W 3W 4W 5W 小车获得的速度
5.观察测得数据进行估计,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的关 系,然后以W为纵坐标,以v2(或v、v3)为横坐标作图, 寻找二者的关系.
四、注意事项
(1)可以判断纸带的__右__端__(填“左端”或“右端”)与木块连接.根
据纸带提供的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下A点和B点时木块的速度
vA=_0_._7_2__m/s,vB=__0_.9__7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要测量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WAB,还需要的实验 器材是_G______,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B______.(填入所选实验器材
物理量的字母
表示]
【解析】重物落地后,木块做匀减速运动,故纸带的右端与木
块相连.由
vn

xn
xn1 2T

6.84 7.48 102
vA
2 0.1
m / s 0.72 m / s
9.4110.06 102/ s.
A.L-v2图象
B.L- v 图象
C.L- 1 图象
D.L- 1 图象
(3)本v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v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探
究出的结果?
(2012·郑州模拟)某实验小组想测量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 做的功.装置如图,一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长木板上,右 侧拴有一细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重物连接, 木块左侧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长木板固定在水 平实验台上.实验时,木块在重物牵引下向右运动,重物 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如图给出了重物落 地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纸带上的小黑点是计数点, 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 距离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不计 纸带与木块间的拉力.
一、实验原理 探究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可通过改变力对物体 做的功,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功时物体的速度,为简 化实验可将物体初速度设置为零,可用如图所示的装 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 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 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
二、实验器材 橡皮筋、打点计时器、小车、纸带、电源、导 线、刻度尺、木板、钉子等.
1.平衡摩擦力时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 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分布均匀部分的,也就是小 车做匀速运动时所打点进行测量、计算.
3.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且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5.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拉伸长度相同。 五、误差分析
1.橡皮筋的差异和拉伸长度差异使做功不同. 2.平衡摩擦力不彻底或平衡过了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会带来误 差.
由动能定理可知,WAB

1 2
m1v A 2

1 2
m1vB2,要测在AB段木板对木块
的摩擦力做的功WAB,只要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1即可.
答案:(1)右端 0.72 0.97 (2)G B
(3)
1 2
m1 ( v A 2

v
2 B
)
和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C.木板的质量m2 E.木块运动的时间t G.天平
B.木块的质量m1 D.重物的质量m3 F.AB段的距离lAB H.秒表
I.弹簧测力计
(3)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的关系式
WAB= 12__m_1_(v_A_2__v_B_2 ).[用vA、vB和第(2)问中测得的
(1)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物体质量的理由是什么?
(2)让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度释放,测出物体从初
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1、L2、L3、L4…,读出物体 每次通过速度传感器Q的速度v1、v2、v3、v4…,并绘制了 如图(b)所示的L-v图象.根据绘制出的L-v图象,若为了更
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该作出( )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某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实验 前,提出以下几种猜想:①W∝v,②W∝v2,③W∝ …. 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v板, ,在Q 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在 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 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示 数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该同学的建议.
三、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组装好实验仪器,由于小车在运动中会受 到阻力,把木板装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用薄木块略微 垫高,平衡摩擦力. 2.把纸带拴在小车的后面,并穿过打点计时器,先用 一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把橡皮筋拉伸一定长度,放开 小车. 3.换纸带,并改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 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 度要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