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注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注释赏析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全文注释赏析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唐代: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通:揽;明月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写作背景】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

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

李云:又名华,是李白的族叔。

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

著有《含元殿赋》,此外还写有《鲁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颜真卿书,李阳冰额,时称“四绝碑”。

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

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

”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

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①.此诗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一八。

《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

待考。

《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

宣州:今安宣城县一带。

谢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与翻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与翻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与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与翻译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阅读: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翻译译文或注释: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我好比谢脁,诗歌亦清发隽秀。

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

抽刀吹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简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其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送别诗。

此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

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

全诗共九十二字,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如歌如诉,强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涨落,一波三折,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艺术结构完美结合,韵味深长,断续无迹,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明人评此诗“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

创作背景这首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秋,时作者在宣城。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天宝三载(744年),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

大约在天宝十二载(753)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唐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

唐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

(2)唐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写作背景】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

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

李云:又名华,是李白的族叔。

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

著有《含元殿赋》,此外还写有《鲁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颜真卿书,李阳冰额,时称“四绝碑”。

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

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

”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

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赏】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

全诗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处世的情绪。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李华),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

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

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长风”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气爽之日,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

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中间”是指南朝;“小谢”是指谢,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及赏析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及赏析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及赏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及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其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送别诗。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翻译及赏析篇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宣州,今安徽宣城。

谢脁楼,又名北楼或谢公楼。

相传为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唐时重建,改名为叠嶂楼。

校书叔云,或谓即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

此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此诗饯别的对象当是文学家李华。

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

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

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

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译文1: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译文2: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我好比谢朓,诗歌亦清发隽秀。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赏析【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者: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解】:1、秋雁:喻李云。

2、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韵译】: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我好比谢,诗歌亦清发隽秀。

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

抽刀吹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评析】: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

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

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

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

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赏析转化】写赏析文章就是把我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题型,既考阅读,又考写作,因此很为命题者所青睐。

写赏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

这要看试题的指向。

如果试题有明确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写。

例如,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要求就明朝诗人杜庠《赤壁》一诗中“荒矶鸥鸟满烟芜”这一句,结合全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唐诗赏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所创作的作品,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唐代: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通:揽;明月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及注释译文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翻译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翻译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翻译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翻译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揽一作:览;明月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注释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

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李白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李白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李白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李白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李白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希望有所帮助!《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文解释】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

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

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

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诗文赏析】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

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

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

排行十二。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

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

往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

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

后遭谗谤,不被重用。

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

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

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

代宗时,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他的诗现存约千首。

有《李太白集》传世。

【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1] 。

蓬莱文章建安骨 [2] ,中间小谢又清发 [3] 。

俱怀逸兴壮思飞 [4] ,欲上青天览明月 [5]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6] ,明朝散发弄扁舟 [7] 。

【注释】[1]酣高楼:在谢朓楼酣饮。

[2]蓬莱:代指东汉洛阳皇家藏书和著书处东观。

初中语文 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文言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通用)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译文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译文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译文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译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朓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

蓬莱:指东汉时藏书的东观。

建安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风格刚健清新,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唐代诗人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2]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3] 。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原文及赏析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原文及赏析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原文及赏析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宣州相府轩阔开,谢脁楼上望秋台,叔云君向咸阳去,楼船已进好风来。

叔云,指的是古代文人学士署名叔云。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

李白以其奔放的诗风和豪放不羁的个性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自然山水、人生哲理、豪情壮志等为题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描述了在宣州相府的谢脁楼上,李白饯别了古代学士叔云。

李白以楼上的视角,俯瞰着秋台的美景,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离别的感伤。

首句“宣州相府轩阔开”,以宣州相府为背景。

宣州为唐代盛世,相府是当时官员的官邸,规模较大,豪华气派。

诗人以“轩阔开”来形容府第的气派,凸显出宣州的繁荣和富饶。

第二句“谢脁楼上望秋台”,描绘了诗人身处谢脁楼上,眺望着秋台的景色。

谢脁楼是当地一座知名的楼阁,与宣州相府相距较近,可以一览秋台的美景。

秋台是指秋季景色如画的台地,用以形容景色的美丽和宜人。

接下来的两句“叔云君向咸阳去,楼船已进好风来”,则交代了诗人与叔云的离别。

叔云君是叔云的尊称,他要前往咸阳,离开宣州。

李白看到离别的叔云已经乘坐楼船,顺利进入了迎面而来的顺风。

这首诗整体而言,通过写景衬托人物的方式,展示了李白对离别的情感。

李白以自然景物和离别的场景来抒发自己对叔云的深情,诗歌情感真挚而激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伤和留恋。

这首诗以古代传统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巧妙地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其中运用了描写宏伟建筑、美丽景色以及运动的楼船等元素,与情感融合形成一种巧妙的意境和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总结: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是李白以离别为主题所作,通过描绘宣州相府和谢脁楼的气派,描述了诗人对叔云的离别情感。

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描写、古代建筑描绘等手法,凸显出离别带来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技巧的高超。

以其对离别情感的真挚表达和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这首诗成为李白最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诗意及解析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诗意及解析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诗意及解析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这首诗大约是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

此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原文:《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揽一作:览;明月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

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
1.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2.长风:远风,大风。

3.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4.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5.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6.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7.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8.销:另一版本为“消”。

9.称(chèn)意:称心如意。

10.明朝(zhāo):明天。

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

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

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

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

扁舟:小舟,小船。

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
翻译
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刀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

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二年后,因被谗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

大约是在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华,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

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

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赏析
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

全诗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处世的情绪。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李华),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

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

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长风”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气爽之日,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

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中间”是指南朝;“小谢”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

这里李白是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

并且“览”字富有表现力。

用了夸张的手法。

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悲伤。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

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

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这首诗运用了起伏跌宕的笔法,一开始直抒胸中忧愁,表达对现实强烈不满。

既而又转向万里长空,精神一振,谈古论今,以小谢自比自己,表露出自己“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远大抱负。

接着诗人又从美丽的理想境界回到了苦闷的现实当中,只得无奈地选择逃避现实。

全诗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通篇在悲愤之中又贯穿着一种慷慨豪迈的激情,显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

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

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

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

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这首诗开头两句,简直象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

“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

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
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