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数学家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及其翻译活动
徐光启亲自参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何原本》的翻译。 他每天午后三四时, 就到利玛窦的寓所, “由利氏口传, 光启笔述”。他们根据的原著是利玛窦在罗马学院的 老师、著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克拉维奥的拉丁文注释 本《几何原本》。徐光启写好译文后还要反复推敲。 他不但要求符合原著, 内容正确, 还要求文字流畅, 浅 显易懂。他们只合作了一年,到了次年春天, 就译出了 《几何原本》前六卷。 1607 年刻印出版, 上题“利玛窦口译, 徐光启笔受”。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翻译的西洋数学书。徐光启翻 译《几何原本》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他在翻译过程中斟 古酌今, 反复推敲, 为制订每一个学术名词付出了艰巨 的创造性劳动, 限于当时既无这方面的词典, 又无相关 的工具书可供参考, 译者的艰辛和毅力, 是今天的学者 们无法体验, 难以想像的, 今天仍在使用的数学专用名 词, 如几何、点、线、面、钝角、锐角、三角形等, 都 是首次出现在徐光启的译作中的, 仅此一点, 就足以奠 定徐光启在中国数学史和翻译史上的地位。
徐光启及其翻译活动
一、徐光启生平简介
徐光启, 字子先, 号玄扈, 上海人, 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 1562 年) , 卒于崇祯六年( 1633 年) ,是我国明代末期一位杰出的科 学家、天文学家、农业科学家、翻译家, 《中国翻译家词典》 里就收录了徐光启。 1562 年, 徐光启出生在上海县城的太卿坊( 今黄浦区乔家路) , 家道艰难, 他自称“贫甚”。他自幼勤学苦练, 生活简朴, 早 年曾在上海龙华寺求学。19 岁就考中秀才, 在家乡教书。 1593 年前往广东任教, 1596 年又转到广西继续从教。1597 年因受考官焦竑赏识而中举, 但次年未能考中进士, 便回到家 乡教书。1600 年到南京拜见恩师焦竑, 这时与传教士利玛窦 第一次会面。1604 年他考取进士, 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之一。 后来担任过侍郎、尚书、内阁大学士等高级官职。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是徐光启。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景衡,号舜康,是明朝末年和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化名流。
他出生于当时的江苏常州,是当地的一个知名家族。
徐光启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非常有天赋和学习精神。
他九岁时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天文学和数学的知识。
他十六岁时成为了江苏的进士,进入了当时的国子监读书。
徐光启在国子监期间,他开始学习各种数学、天文学和理论物理学的知识。
他的老师是李善长,他的同学有朱载、沙宝文等著名的学者和天文学家。
徐光启毕业于国子监后,他开始担任一些地方官员职务。
他在这些职务上表现非常优秀,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誉和肯定。
他发现现实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解决。
因此,他开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生涯。
徐光启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强调了科学的观察和实验。
他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抛体的运动规律、水的液压和光的传播等问题。
他还研究了空气的质量和温度、烟气的漂浮规律,还发表了《光迹积异录》、《通天姥记》等天文学、地理学著作。
徐光启在物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被评价为“徐氏力学”。
他从当时的书籍中发掘出一些“相似定律”的规律,这种规律在当时的物理学领域是很新颖的。
他的一些著作成为了“徐氏力学”的著名代表作。
例如《查干陀氏论》、《重定何为天》等等,都是很有学术价值的。
在实验室里,徐光启也有很多优秀的成就。
他从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发掘出了很多独特的实验方法。
他通过研究钟摆的运动规律等等,认为物体的质量和重力的作用是能够相互作用的,并且实现了物体的匀速旋转。
他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思路非常清晰和严密,这些为他在后来的学术研究中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其它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徐光启在时间计算方面的研究、在地图制作和地理学研究中也发表了很多的著作。
例如在地理学中,他对于河流的流量和海岸的变迁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具有应用价值的理论,被誉为中国的“河海学之父”。
徐光启对几何原本的评价
徐光启对几何原本的评价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他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几何学方面,徐光启对几何原本有着深入的研究和评价。
徐光启对几何原本的评价可以用“独具匠心、精妙绝伦”来形容。
他认为几何原本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学著作,其思想触及到了几何学的核心,对几何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几何原本是徐光启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其中包含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思想。
徐光启在几何原本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几何定理和性质,如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定理、正方形对角线相等定理、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定理等,这些定理都是几何学中的基础定理,对后世的几何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徐光启的几何原本不仅仅是对已有几何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更重要的是他在其中提出了很多新的几何问题和解法。
他运用创新的思维和几何技巧,解决了一些传统几何学难题,比如三分线问题、平分角问题等。
他的解决方法独特而巧妙,有时甚至超出了传统几何学的范畴,展示出了他的数学天分和创造力。
徐光启对几何原本的评价中,还强调了几何学与实际应用的关系。
他认为几何学不仅仅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更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在几何原本中,徐光启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应用问题,展示了几何学在测量、建筑、工程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他强调了几何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并鼓励读者将几何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总的来说,徐光启对几何原本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他认为几何原本是一部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数学著作,对几何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几何原本中包含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思想,展示了徐光启在几何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深厚造诣。
通过几何原本,徐光启不仅仅传承了传统几何学的精髓,更提出了许多新的几何问题和解法,为后世的几何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几何原本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性的数学著作,更强调了几何学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展示了几何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科学家成长故事_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
徐光启,字子光,号元扈,溢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1562年,徐光启出生在上海县城。
先祖由苏州迁至上海,务农为生。
祖父弃农经商致富,因倭寇之乱而家道中落,父亲仍务农为业,祖母尹氏、母亲钱氏勤于纺织贴补家用。
他们把光大门楣的希望全寄托在聪颖健壮的徐光启身上,含辛茹苦加以培养。
徐光启从小就很独立,他胆量大,也很顽强。
冬天天很冷,地上有冰,很滑,别的小朋友们都怕摔跤。
可他不怕,他一边跑,还一边叫嚷着:“我要跑第一!”他很调皮。
有一次,“龙华塔” 上有鸽子,他竟然爬上了这座塔,去捉鸽子。
看到他爬上去,大家都吓得闭上了眼睛,生怕他跌下来。
可是他自己一点也不怕,若无其事,嘴里边还嘟囔着:“鸽子,都是你害得我爬到塔顶上来抓你!”到了小光启上学的年龄,家里决定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于是东凑西筹,凑够了学费,送他去念书。
父亲对他说:“家里并不宽裕,但是为了你将来有出息,省吃俭用也要供你读书,进学堂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学习呀!”自从进学堂读书后,小光启就再也不贪玩,不淘气了。
天还不亮,他就起来背书;放学后,回到家里就躲进自己的房间做功课,经常到了吃饭的时候还得母亲去叫他,有时候还要叫好几遍。
由于勤奋和努力,每次考试,徐光启的成绩都名列前茅。
父母都为徐光启的成绩而高兴。
他们表示,哪怕是吃不上饭,也要供光启读书。
徐光启对书本以外的知识也很关心。
他非常注意观察生活。
有一天,看到奶奶在纺线,纺车上有三个纱锭,他便问道:“奶奶,为什么你的纺车有三个纱锭,而外婆用的纺车只有一个?” 奶奶说:“你外婆用的纺车是一般的纺车,我用的纺车是黄道婆发明的,一个人可顶三个人呢。
” 徐光启问:“黄道婆是谁呀?” 奶奶说:“黄道婆是南宋人。
她出身很苦,少年时流浪到海南,开始向当地黎族人学习纺织技术,后来回到家乡,就把技术传授给了大家。
徐光启
贡献: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几何原本》的翻译。这部世界古 代的数学名著,以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形式,由公理、公设、定义出发, 用一系列定理的方式,把初等几何学知识整理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第一部自拉丁文译来的数学著作。历时一年, 《几何原本》译出六卷,刊印发行。到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之后, 几何学方成为学校中必修科目之一。
评价
许多学者认为《几何原本》所代表的逻辑推理方法,再加上科学实验, 是世界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换言之,《几何原本》的近 代意义不单单是数学方面的,更主要的乃是思想方法方面的。徐光启 就正确的指出: “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 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能精此书者,无 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
成就: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概括地说,有三个方 面,原因;
(2)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3)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并出版了《几何原本》。
几何:
“几何”名称的由来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它有一门分科叫作“几何学”,然而却不一定 知道“几何”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在我国古代,这门数学分科并不 叫“几何”,而是叫作“形学”。那么,是谁首先把“几何”一词作 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的,用它来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呢?这是明 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
2015级小学教育4班 201511516422
杨凤
简介:
徐光启(1562年~1633年)明末科学家,农学家,数学家。他主持编 译的《崇祯历书》,是我国天文历算学中一份完整可贵的遗产。他还 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他参加翻译的《测量全 义》。三角函数表也是经徐光启等首次介绍到我国的。
徐光启的故事
徐光启的故事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元晦,号东篱,江苏常州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农学家、医学家。
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最杰出的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
徐光启自幼聪颖,喜爱读书,对天文、地理、数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十分重视实地考察,曾多次进行实地测量和观测,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天文学方面,徐光启精通天文历法,他曾对《大明历》进行了修订和改进,提出了“摄动”现象的观点,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还发现了“光行差”现象,为后人研究光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数学方面,徐光启对数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数学原本》中提出了“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公式”,为后来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还在几何学、三角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地理学方面,徐光启进行了大量的地理考察和测绘工作,他编著了《明一统志》和《天工开物》,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地理、气候、资源等情况,为中国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农学和医学方面,徐光启也有着深刻的研究,他在《农政全书》中提出了许多农业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的农业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
他还在医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和观察,提出了许多治疗方法和药物配方,对中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光启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他不仅自己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观测,还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他的学术成就和科学精神为后人所钦佩,被誉为“天文学奇才、数学家、地理学家、医学家、农学家”。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为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徐光启
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明科学家,上海县人。
于1604年考中进士,相继任礼部右侍郎、尚书、翰林院学士、东阁学士等,最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数学尤为突出。
较早从利玛窦等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并介绍到中国,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
编著《农政全书》、主持编译《崇桢历法》,译著《几何原本》等。
他毕生致力于介绍西方科学,成为我国近代科学的启蒙大师。
徐光启1562年生于上海的一个商人兼小地主的家庭。
出生后,家境已经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先后到过广东、广西等地,靠教书为生。
1597年考中举人,1604年又考中进士,升任礼部左侍郎、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
1633年去世。
徐光启虽然多次担任官职,但是他一直从事实用科学的研究。
他一生读书勤奋,生活俭朴,为官廉洁,治学谨严。
长期的钻研学习,使他无论对我国的传统科学或者是传入的西方科学都有相当的造诣。
他的著作很多,范围很广,涉及农业水利、政治军事、历算测量等许多方面。
在数学方面,徐光启的重要贡献是翻译了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的伟大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这是介绍西方数学的创举,在学术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1600年,徐光启在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研究西方科学。
几年后,在徐光启的提议下,由利玛窦口译,徐光启执笔,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反复订正,终于在1607年合译完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并在北京出版。
这是第一本译成中文的西方数学书籍,已收入我国的《四库全书》中,现珍藏在北京图书馆内。
徐、利合译的《几何原本》,不仅打开了中西学术交流的门户,而且在译本中还首创了许多汉文数学译名:几何、平行线、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幂等。
这些数学术语一直沿用至今,还被日本、韩国等国所采用,为世人所公认。
除了《几何原本》和《崇祯历书》中的一些数学翻译工作以外,徐光启还有一些数学著作。
在《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中,他把中西测量方法和数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比较,并且运用《几何原本》中的定理把我国古代已有的证明方法严密化,还创造了一些新的证明系统。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简介资料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简介资料徐光启是我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最具代表的著作就是《农政全书》,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徐光启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徐光启的生平简介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徐光启1562年出生在上海的商人家庭,从小对农业感兴趣。
1581年为私塾的老师,白天上课,晚上研读农书,当时的农书不仅仅是种植技术,也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相关。
后来1604年,徐光启正式步入仕途,此时的徐光启已是43岁了。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信仰天主教,与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建立了友谊。
1606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开始翻译《几何原本》。
1613年到1618年,徐光启往返北京和天津之间,为农业试验而写成了《农政全书》的大纲。
1619,为了抗击清兵,徐光启在通州操练士兵,但徐光启的练兵之道并没有得到采用。
1624年,徐启光回到上海开始进行《农政全书》的写作,此时他的军事论集《徐氏庖言》也正式出版。
1629年,徐光启开始修改历法也就是后来的《崇祯历书》,1632年,徐光启因长期的操劳,身体开始不适,很快就病倒了,1633年11月,徐光启病情加重依旧在奋力写作,完成《农政全书》后于11月7日与世长辞,享年72岁。
徐光启的贡献徐光启的贡献在许多方面,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方面都有涉及。
他最具代表的著作就是《农政全书》,这不农业百科全书里面吸收了大量我国古代农学资料,里面还有徐光启最具的研究和试验结果,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徐光启在《崇祯历书》中介绍了一些欧洲天文知识,并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行星、圆形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在数学领域,徐光启最大贡献就是翻译了《几何原本》。
军事领域就是徐启光提出“极求真材以备用”,当时还是少数主张强化对朝鲜控制的军事战略家,徐光启十分注重武器的制造,是将火炮制造技术引进军事领域的第一人。
关于科学家徐光启的故事
关于科学家徐光启的故事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那关于徐光启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徐光启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徐光启的故事要了解徐光启的故事,首先要清楚徐光启的生长背景。
徐光启的童年可以说是贫困而丰富的,徐光启年幼时徐家的家道已经衰落,而父亲视钱财为身外之物,乐于帮助别人。
徐光启的母亲是个典型的“儒家女”,非常勤奋的纺纱织布,而且经常给徐光启讲当年倭寇之患的故事,也就是一个这样的环境让徐光启慢慢成长了起来。
徐光启从小就有一颗好奇心,而且非常勇敢,对自然界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徐光启8岁的时候,有一次他顽皮地爬到了塔的顶端,而且一不小心摔到了塔顶的铁盘中。
旁边的人看到了都感觉到很惊慌,都在议论该怎么去救他。
可是他却很快的爬起来了,而且盯着那些被他吓跑的鹳鸟看,还好奇的去寻找鸟蛋,根本就忘了自己正处在危险之中。
也正是这种好奇和勇敢,才造就了后来他致力于进行科学研究的性格。
关于徐光启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徐光启种棉花的故事、徐光启抓鸽子的故事及徐光启夜晚写作业的故事等等,都成了现在学生们学习的一些小故事。
徐光启与中西文化传播的故事明朝时期我国领土达到了最大,同时也逐渐开始了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
在明朝时中西方文化交流领域有一个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人就是明朝时期崇祯年间的礼部尚书徐光启,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
历史上记载的徐光启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同时将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带入了中国,在中西方文化传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徐光启为明朝时期中西方文化传播到底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他是怎样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呢?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朝代,在明朝时期徐光启作为礼部尚书,很好地促进了明朝时期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在天文方面他将西方的经度和纬度概念引进中国,同时他还将地球是圆的的理论带入明朝。
徐光启之所以能接受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理论和知识和他是天主教徒有一定的关系。
徐光启的人物生平
徐光启的人物生平徐氏祖居苏州,以务农为业,后迁至上海。
徐光启的祖父因经商而致富,及至父亲徐思诚家道中落,仍转务农。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出生于太卿坊今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
少年时代的徐光启在龙华寺读书。
明万历九年1581年,应金山卫试中秀才后,他在家乡教书,并娶本县处士吴小溪女儿为妻。
万历十年1582年,第一次乡试不中。
为了维持家计,徐光启和他父亲一样“弱冠补诸生高等,食讫学宫,以家贫,故教授里中子弟。
”万历十二年1584年,祖母卒,徐光启的父母又过半百,加上水灾,徐光启家道每况俞下。
万历十六年1588年,徐光启为了寻找出路,和同乡董其昌、张鼎、陈继儒一起到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应乡试,徐光启却落第。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赴广东韶州任教,并结识了耶稣会士郭居静。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转至广西浔州任教。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徐光启因考官焦竑赏识而以顺天府解元中举。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会试他未能考中进士,回到家乡教书。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他赴南京拜见恩师焦竑,与耶稣会士利玛窦第一次晤面。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徐光启没有参加会试。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他在南京由耶稣会士罗如望Jean de Rocha受洗加入天主教,获教名保禄Paul。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中进士,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他开始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6卷,次年春翻译完毕并刻印刊行。
翻译完毕《几何原本》后,他又根据利玛窦口述翻译了《测量法义》一书。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年翰林馆期满告散,他被授予翰林院检讨。
同年徐光启的父亲在北京去世,他回乡丁忧守制。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邀请郭居静至上海传教,这成为天主教传入上海之始。
守制期间,他整理定稿了《测量法义》,并将《测量法义》与《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相互参照,整理编撰了《测量异同》,作《勾股义》一书,探讨商高定理,开辟双园、农庄别墅,进行农作物引种、耕作试验,作《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
徐光启简介
徐光启简介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
徐光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
万历三十二年(1604)徐光启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
徐光启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考中进士时已是43岁,为科举功名共用去了23年时间。
徐光启在未中进士之前,曾长期辗转苦读,在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深知流行于明中叶以后的陆王心学,主张禅静顿悟、反对经世致用,实为误国害民。
有人记述徐光启当时的变化说:“(他)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
”还有人记述说“公初筮仕入馆职,即身任天下,讲求治道,博极群书,要诸体用。
诗赋书法,素所善也,既谓雕虫不足学,悉屏不为,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天人指趣。
”(邹漪《启祯野乘?徐文定传》、张溥为徐光启《农政全书》所写序言)徐光启思想上的如此转变,使他的后半生走上了积极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道路。
徐光启是明学术界、思想界兴起的实学思潮中的一位有力的鼓吹者、推动者。
徐光启考中进士,后担任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职,在北京住了下来。
在馆所撰课艺,如《拟上安边御敌疏》、《拟缓举三殿及朝门工程疏》、《处置宗禄边饷议》、《漕河议》等,表现了徐光启忧国忧民的思虑和渊博的治国安邦的谋略。
(一)学习和翻译介绍西方科技知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同徐光启见面的第二年,也来到了北京。
他向明神宗贡献礼品,得到明神宗的批准,在宣武门外置了一处住宅,长期留居下来,进行传教活动。
徐光启在公余之暇,常常去拜访利玛窦,彼此慢慢熟悉了,开始建立起较深的友谊。
1606年,徐光启再次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爽快地答应了。
他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原本》做教材,对徐光启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
徐光启是哪个朝代
徐光启是哪个朝代徐氏祖居苏州,以务农为业,后迁至上海。
徐光启的祖父因经商而致富,及至父亲徐思诚家道中落,仍转务农。
那你知道徐光启是哪个朝代的人吗?徐光启简介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
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
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崇祯帝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徐光启的成就天文学历法修订编制历法,为历代王朝所重视。
但是到了明末,却明显地呈现出落后的状态。
一方面是由于此时西欧的天文学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明王朝禁研历法政策的结果。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所说“国初学天文有历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指的就是此事。
明代施行的《大统历》,是继元代《授时历》,日久天长,已严重不准。
据《明史·历志》记载,自成化年间开始(1481)陆续有人建议修改历法,但建议者不是被治罪便是以“古法未可轻变”,“祖制不可改”为由遭拒。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一月日食,司天监再次预报错误,朝廷决定由徐光启与传教士等共同译西法。
供邢云路修改历法时参考,但不久又不了了之。
直至崇祯二年五月朔日食,徐光启以西法推算最为精密,礼部奏请开设历局。
以徐光启督修历法,改历工作终于走上正轨,但后来满清侵入中原,改历工作在明代实际并未完成。
当时协助徐光启进行修改历法的中国人有李之藻、李天经等,外国传教士有龙华民、熊三拔等。
编纂《崇祯历书》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
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徐光启
徐光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62~1633)明末科学家,农学家。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生于嘉靖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1562年4月24日),卒于崇祯六年十月七日(1633年11月24日)。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终于位,赐谥文定。他在农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都有重要贡献,是《农政全书》的作者。
徐光启
天文历法方面:
在天文历法上,徐光启介绍 了古代托勒玫旧地心说和以 当代第谷的新地心说为代表 的欧洲天文知识,会通当时 的中西历法,主持编译了 《崇祯历书》。在历书中, 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 的概念。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 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 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 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
步入仕途:
•
万历三十二 年徐光启考中进 士,开始步入仕 途。20岁时中 秀才,36岁中 举人,考中进士 已经43岁,为 科举功名共用去 了23年时间。
•
当时的人们都讲科举作为进身之途,但 徐光启连续几次都第落了,只好一边当 塾师教几个学童糊口,一边继续读书准 备应试。生活十分清贫,室中只有一床 ,一几和一个煮粥烧菜用的瓦罐。
农业成就
• 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 著作甚多,计有《农政 全书》、《甘薯疏》、 《农遗杂疏》、《农书 草稿》、《泰西水法》 等等。徐光启对农书的 著述与他对天文历法的 著述相比,从卷帙来看 ,数量虽不那样多,但 花费时间之长、用功之 勤,实皆有过之而无不 及。
徐光启撰《农政全书》文献
军事贡献:
•
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1620年二月徐光启受 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期间,他撰写了 《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 》、《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 略》、《制火药法》等等。这些“条格”,实 际上就是徐光启撰写的各种条令和法典,也是 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
数学贡献:
•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成 就,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 ,即: • (1)论述了中国数学在明 代落后的原因; (2)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 泛性; (3)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 窦一起翻译并出版了《几何 原本》。
应该怎样理解徐光启的观点?他推崇《几何原本》的理由何在?
应该怎样理解徐光启的观点?他推崇《几何原本》的
理由何在?
徐光启(1562年-1633年)是明代末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数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徐光启推崇《几何原本》的理由可能有以下几点:
1.科学性和逻辑性:《几何原本》是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
作的一本关于几何学的著作,它界定了几何学研究的基本
原理和方法。
徐光启认为,几何学是一门科学,它基于逻
辑和理性的推导,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对于认识自然世
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价值。
2.系统性和条理性:《几何原本》以系统的方式阐述了几何
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证明方法。
徐光启欣赏这种系统性
和条理性,认为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加强逻辑
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学习和理解《几何原本》可以培养人们的思辨精神和科学精神,并为其他学科的学
习打下良好基础。
3.实用性和应用价值:徐光启认为,《几何原本》不仅具备
理论上的美感和科学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几何
学在建筑、土木工程和制图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适用于
实际问题的解决。
徐光启相信,推崇《几何原本》可以提
升数学技能和应用能力,为中国的国土测绘和军事战略等
提供有力支持。
徐光启对《几何原本》推崇的立场也体现了他对数学和科学发展的重视。
他主张推动科学的普及和应用,提倡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他在数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努力,为明代的数学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光启简介优秀文档
据《明史》卷二百五十一《徐光启传》载:“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
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
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上“竹”,下“夹”)、水利诸书。”光启死后,
“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骤,人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沼令有司刊布”。
小 来徐 贡徐 徐 徐 徐 徐 组 教光 献光 光 光 光 光 成 育启 启 启 启 启 启 员 发引 对 主 著 生 简
展进 自 要 作 平 介 的自 然 事 影然 科 迹 响科 学
学引 对进 将的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 生活在晚明时代,曾在明王 朝中任过不少重要官职。万 历三十一年(1603年), 他在南京结识了来华的西方 传教士利马窦等人,开始接 触西方的科学。其后,他非 常热心于中西科学的融合, 着力引进西方的数学、天文、 火器、水利等方面的先进知 识。
西方的科学知识。南京的一些读书人都喜欢跟利玛
窦结交。徐光启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利玛窦。他
件具备的地方,无妨照他介绍的经验,试一试吧。
可惜,《农政全书》旧本因为不是徐光启自己编定的,而是经过陈子龙、谢廷祯等人,
在徐光启死后加以整理刊行的,所以内容还存在不少缺点,甚至有许多错漏,需要重新整
理、重新编辑、重新出版。然而,无论如何,凡是负责农业生产领导工作的人员,对于这
样重要的古代农书,应该予以充分的注意,仔细地阅读和研究它,并且要学习徐光启的研
危局,只有精选人才,训练新兵,还自愿担任练兵
的工作。明神宗听说徐光启熟识军事,就批准他到
通州练兵。
徐光启是上海人。在他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
带遭倭寇骚扰十分严重。徐光启小时候,常常听他
的父亲谈起当地人民英勇反抗倭寇侵略的情景,心
数学家的故事:明末数学家徐光启
明末数学家徐光启的故事1562年,徐光启出生在上海一个贫(pin)寒的家庭里。
困窘(jiong)的生活,让年幼的徐光启早早就懂事了。
进入学堂后,他学习非常勤奋。
一天,夜已经很深了,徐光启还在写作文。
妈妈心疼地说:“不要写了,早点睡吧!”“不,我必须把它写完,这是先生要求的作业呢!”小徐光启坚定地说。
那一晚,他坚持把作文写完了才睡觉。
第二天,先生看了他的作文,在班里表扬了他,徐光启高兴极了。
此后,他学习更加努力了。
一天,徐光启(qi)和伙伴们爬到附近的龙华塔上去玩。
大家在塔里奔上奔下,非常开心。
“咕咕咕咕”,突然,窗外传来了鸽子的叫声,孩子们好奇地探出头去张望,啊,窗外的木檐(yan)下有个鸽子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伸手去抓鸽子。
可是他们个子太小了,使劲踮(dian)起脚,还是够不到鸽巢。
这时,徐光启说:“大家让开,看我的!”说完,他纵(zong)身跳上窗栏,小心翼翼(yi)地挪(nuo)到木檐旁。
哈哈,鸽子巢就在他的手边了!徐光启将手伸进巢内,抓住一只鸽子向塔内的伙伴们晃了晃。
伙伴们见了,立刻欢呼起来,一个个伸出手臂(bi)大叫:“徐光启,把鸽子给我!”“给我!给我!”徐光启却笑着说:“不,等我走过去再说!”说着,他把鸽子往怀里一塞(sai),准备往回爬。
可就在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他的脚下一滑,从塔檐上滑了下去……“哎呀,糟了!”小伙伴们大叫着,冲下楼梯。
大家都以为徐光启恐怕要没命了!可是,当他们冲到塔外,却见徐光启竟好好地站在地上!这下,小伙伴们糊涂了:徐光启从那么高的塔上摔下来,怎么会平安无事呢?徐光启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对大家说:“从塔檐上摔下来的那一刹那.我想起先生曾给我们讲过的《史记》里的故事,说虞帝从高高的草垛上跳下来,一点儿也没摔伤,因为他手上有两把大蒲扇,扇动大蒲扇,身子就会像鸟儿一样地‘飞’落下来。
我身上穿的衣服,袖筒很大,就像两把大蒲扇。
所以我就拼命扑扇袖筒,还真管用,跌到地上,除了屁股有点疼外,其他地方都没伤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信奉天主教的宰相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
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
出身于商人兼小土地所有者家庭。
父徐思诚“尝业贾”,继弃而“课农学圃自给”。
徐光启出生那年,上海县“遭倭燹”,松江府又发生灾荒。
徐家的生活更为窘困。
祖母、母亲都得“早暮纺绩,寒暑不辍”,为了生活而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徐光启幼年常常接触到具体的生产知识。
同时,也培养了他以后“富国强兵”的思想,以及勤劳俭朴和旺盛的求知欲。
万历九年(1581),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了秀才。
在家乡教书,并参加一些农业生产劳动。
万历十六年(1588),二十七岁,到太平府去赶乡试,未考中。
万历二十四年(1596),三十五岁,在赵凤宇家教私馆,并随之由韶州到广西浔州。
这次长途跋涉,俯仰于“崇山峻岭间,文日益奇益富”①。
在韶州时,遇见了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洋的自然科学学说。
万历二十五年(1597),三十六岁,春,由广西返广东上北京,赴顺天乡试。
他的试卷已被阅卷官摈斥,幸主考官焦竑是个有实学的人,从“落卷”中看到了徐光启的试卷,“击节称赏,阅至三场,复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拔置第一”②。
但以后万历二十六、二十八年两次赴京试进士,均落第。
在第二次赴北京时,徐光启途经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他从利玛窦处了解到天主教,可以“补儒易学”,而“格物穷理”之学更使他神往,于是加入了天主教。
万历三十年(1604),他四十三岁时再赴北京应礼部试,以第八十八名中进士;殿试三甲,列第五十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
这时,利玛窦也在北京,从此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
万历三十四年(1606)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由利玛窦口述,他笔译。
经过两年努力,译成前六卷。
以后,又合译《测量法义》。
另与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等书。
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破抚顺,警报迭至。
徐光启积极上疏建议国防措施。
九月,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管练兵事务。
他制订出详细的《选练条格》和计划,但由于各方面的掣肘,使练兵计划无法完成。
因此,他托病请假回到上海家乡,进行原已计划编撰的“农业大百科”性质的“种艺书”,也就是后来成书的《农政全书》。
徐光启这次请假回乡,除上述原因外,也由于阉党开始专政,正直的人遭到排挤,他不愿与这些小人同流合污,所以急流勇退。
崇祯元年(1628)七月,徐光启以原官起任。
这年他已六十七岁。
次年升礼部左侍郎;七月,奉敕修正历法。
六十九岁时,升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协理詹事府事。
崇祯五年(1632),七十一岁,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知制诰。
① 徐骥:《先文定公行述》,见《徐氏家谱》。
② 徐骥:《先文定公行述》,见《徐氏家谱》。
崇祯六年(1633),七十二岁,加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这时,他身体已很衰弱,屡乞退休,都未获准。
十月初七日(11 月24 日)逝世。
赐谥文定。
①徐光启一生,主要是中年以后担任过不少重要官职,他的政治倾向比较鲜明,十分关切国计民生。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②。
为此,他曾学习兵书,后来又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参加保卫京师的战役。
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二十一岁起就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③。
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成就,但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
他几乎寄一生精力于农业试验和经验总结。
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藉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①。
这一增强国防、安定群众生活的重要措施,因明朝政治腐败,国势垂危,未得到实行。
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
这一目占到全书的三分之一以上,收集了不少历代常平仓、备荒和赈济的材料,并录载了朱■《救荒本草》和王磐《野菜谱》两书的植物,作为不得已时的粮食代用品。
在他丁父忧,回上海守制期间,也不忘对“地方利弊..如建闸、蓄水、浚吴淞江复禹旧迹及民输布运等役,不靳笔舌”为大家出谋划策。
到逝世之日“临殁了了,只以疆圉多故为念,一语不及于私”②。
徐光启一生廉洁自好,生活俭朴,刻苦耐劳。
他做官后,对家乡邻里仍是“温温笑语,竟日无倦容傲色,然不可以干私”;“庆吊燕会,不随俗浮靡,力返于朴,服食俭约,不殊寒士。
终身不蓄妾媵。
教戒子孙,下至臧获皆有法”③。
到病危卧榻时,他还“力疾倚榻,犹矻矻捉管了历书。
良由生平劳勚,习与性成,不自觉病体之莫可支也”④。
逝世后,家人检视其卧榻,发现“褥上破烂一穴”。
原来是他生前暖脚用的汤壶有些漏水,时间久了,使褥子烂了个洞。
“自戊辰环召,至癸酉谢世,未尝携家自随。
邸舍之内,一榻萧然,苎帷布褥..祁寒独宿夜用汤壶暖足”⑤。
《明史》中《徐光启传》评说:徐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
及柄用,年已老。
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
这是对徐光启晚年政治遭遇的扼要说明。
科技成就及《农政全书》徐光启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他的科学技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① 以上徐光启一生活动经历,资料来源,主要根据梁家勉著的《徐光启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版,胡道静著《爱国科学家徐光启及其总结农业技术经验的三个阶段》,见《农书·农史论集》,农业出版社1985 年版。
② 徐骥:《先文定公行述》,见《徐氏家谱》。
③ 梁家勉:《徐光启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版。
① 徐尔默:《先考龙与府君及先妣顾孺人行实》,见《徐氏家谱》。
② 徐骥:《先文定公行述》,见《徐氏家谱》。
③ 徐骥:《先文定公行述》,见《徐氏家谱》。
④ 徐骥:《先文定公行述》,见《徐氏家谱》。
⑤ 徐尔默:《先训》,见《徐氏家谱》。
在数学方面,最大的一项贡献是翻译《几何原本》。
全书共十五卷,译出前六卷。
《几何原本》的翻译,自1603 年起筹划,1606 年秋开始翻译。
次年利玛窦在向罗马的报告中写道:“现在只好用数学来笼络中国的人心。
”足见利玛窦真正的心意了。
已译出的前六卷是原书的拉丁文译文,至于克拉维斯的注解以及其他收集的欧几里得《原本》研究者的工作,几乎全部删去①。
虽然如此,《几何原本》的传入对中国数学界仍有一定的影响。
徐光启在《几何原本杂议》中对它评价很高,说:“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
”在翻译完《测量法义》以后,徐光启自己接着写出《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两书。
在《测量异同》中,他比较中西方的测量方法,并用《几何原本》的定理解释中西方的测量方法和理论根据的一致性。
《勾股义》是仿照《几何原本》方法,试图给中国古代的勾股算术加以严格的论述。
它表明徐光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接受了《几何原本》的逻辑推理思想。
徐光启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研究的方法都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中国当时数学不发达的基本原因,“其一为名理之儒,土苴天下之实事;其一为妖妄之术,谬言数有神理,能知来藏往,靡所不效”。
前者指当时一般学者名儒鄙视数学这一实用之学;后者指数学研究陷入神秘主义泥坑。
他把讲究数学原理的《几何原本》看成是一切数学应用的基础。
徐光启也是明代天文学工作中的重要代表。
欧洲天文学的特点是用严格证明的逻辑方法力求解释天体运动现象的所以然。
他掌握了欧洲天文学知识后,每次预报天象都较其他人准确。
崇祯二年(1629),由于钦天监推算日食又发生了错误,徐光启才被任命主持明代唯一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历法改革工作。
这次历法改革是以西法为基础,工作繁重,又有来自保守势力的阻挠。
徐光启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作了精细的规划和安排,使整个工作进展较快,至崇祯六年(1633)就编成了一部一百三十多卷的《崇祯历书》。
它是集体创作,但全书大部分经过徐光启的修改审阅。
《崇祯历书》已开始接受近代天文学和数学的知识,在中国的传统天文学向近代天文学的入口处迈进了一大步。
如采用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创立的宇宙体系;采用本轮、均轮等一整套小轮系统来解释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引用了明确的地球概念,引进了经、纬度及其有关的测定、计算方法;引入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等等。
除数学、天文历法外,徐光启用力最勤、收集最广的要算是农学方面的研究了。
其著作有《农遗杂疏》、《种棉花法》、《甘薯疏》、《种竹图说》、《北耕录》、《宜垦令》、《农辑》、《农政全书》等,其中主要代表作就是《农政全书》。
它是徐光启几十年心血的结晶,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农政全书》共六十卷,五十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林木)、牧养、制造和荒政等十二大项。
在徐光启生前,《农政全书》虽已基本编成,但未定稿。
现在的《农政全书》是崇祯十二年(1639)经徐光启的门生陈子龙等在刊行时增删过的,“大约删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①。
因此,书中存在着的自相矛盾的错误,很可能是由于增删造成的。
① 钱宝琮主编:《中国数学史》,科学出版社1964 年版。
① 《农政全书·凡例》。
《农政全书》转录很多古代和当时的农业文献,这部分可以说是前人成就的选编,很便于参考使用。
徐光启自己撰写的有六万多字②,虽然只占全书篇幅的八分之一,但都是经过他自己试验和观察之后取得材料写成的,所以科学性较强。
他对前人的著述,也不是单纯选录,在其后面往往附有意见和评论。
《农政全书》写作的出发点在于农政,因此着眼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其他措施,如田制、水利等项。
这是与以前农书的不同之处。
酿造项目,只收酱、醋、鼓,而删除了酒;烹调只限于农家用得上的简单的几条。
王祯《农书》中有关“农器图谱”,《农政全书》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则,大量地收录,并有所增补。
蚕桑是江南的重要经营项目,他记录总结了后起的新经验。
江南又一向是棉花和苎麻的先进的栽培、加工地区,徐光启的家乡松江府又是江南纺织染业最先进的地区,因此除对种棉和棉田管理的新经验作了介绍之外,对河北肃宁群众以稳定湿度为纺织环境的好办法,特别加以推荐。
当时传入的甘薯,他根据自己的试种实践,写出详细的生产指导书《甘薯疏》,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提倡各地种植,用来备荒。
对一切新引入、新驯化栽培的作物,无论是粮、油、纤维,都详尽地搜集了栽种、加工技术知识。
《农政全书》还辑录了《救荒本草》等书中的植物,作为救荒的补充食物。
总之,他没有因为着重政治措施而忽视技术。
与明代一般读书人不同,徐光启很重视科学技术,认为它是“经世致用”之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尝感愤倭奴蹂躏梓里丘墟,因而诵读之暇,稍习兵家言”;又“时时窃念国势衰弱十倍宋季,每为人言富强之术,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