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

合集下载

《剩余价值的生产》课件

《剩余价值的生产》课件
《剩余价值的生产》PPT 课件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用来支付工人工资和购买原材料、机器 设备等生产资料的价值扣除后,剩下的价值。这个概念虽然看上去简单,实 则却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经济学内涵。
什么是剩余价值
1
定义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用于支付工人劳动力的价值之外的剩余部分。
2
作用
剩余价值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也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
3
关系
剩余价值直接与工人的劳动力和其价值相关。资本家通过控制工人劳动,获取剩 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基本生产过程
包括生产资料、工人劳动和生产成品。资本家通过使用生产工具和工人的劳动力,将价值转 化为商品。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生产资料的价值,可变资本是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价值。二者合称“总资本”。
争议和批判
剩余价值存在的合理性、榨取方式和分配问题引发了各方的争议和批判。
消除剩余价值的存在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产物,如何消除其存在是一个需要思考的深刻的问题。
你真的了解剩余价值吗?
剩余价值存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一起探讨与思考,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概 念。
计算公式
剩余价值等于生产成品销售所得减去总资本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的实现
资本家的利润
资本家通过生产出售商品获取利 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式
资本家通过控制工人劳动时间、 工资和生产规模来获取更多的剩 余价值。
再生产
资本家通过使用一部分利润投入 到生产再循环中,从而扩大再生 产规模。
剩余价值的作用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总结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总结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考试内容:熟悉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掌握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在于它们不同的流通形式:一种是商品流通形式(W一G—W);另一种是资本流通形式(G—W—G)。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1)买和卖的顺序不同。

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3)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商品和资本流通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货币。

资本总公式:G—W—G′。

G′=G+ΔG,ΔG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剩余价值(m)。

资本运动最根本的特点: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例题1·单选题】货币和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能否作为流通手段B.能否作为支付手段C.能否购买商品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答案]D【例题2·单选题】(2007年)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B.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劳动力成为商品[答案]D二、劳动力成为商品考试内容:熟悉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掌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特点。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其次,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第三章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第三章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本劳动Βιβλιοθήκη 价 劳动力值 价值 (3元)
(27元)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24元) 劳动过程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商品
生产
抽象 创造新价值
过程
…………(3元) 价值形成过程 ( 27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48元)


劳动
价 劳动力
值 价值 (3元)
(总计51元)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48元)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抽象 创造新价值 ………… (6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劳动过程 资本 主义 生产 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 54元)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
预付资本价值
生产资料价值
劳动力价值
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商品
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
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4
6
12
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
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4.矛盾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概念: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是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完全自由的人 2.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

第三章__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三章__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一种是物化劳动的表示法:m’=
剩余价值率(m’) 的表示方法:
m = v = 无酬劳动 有酬劳动
一种是活劳动的表示法: m’=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
影响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量的因素 雇佣工人数量或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
剩余价值绝对量—资本家所雇佣的全部工人在剩余劳动时 间内生产剩余价值的数量。 M= ×V=m’ ×V v M—剩余价值量 V —代表可变资本总量
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流通
的货币的区别是:
(1)两者流通的形式和顺序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的形式是: 商品—货币—商品 (W1 —G —W2) 资本流通的形式是: 货币—商品—货币 (G —W —G’)
思考: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在 形式上的共同点。
(2)两者流通的内容和起点、终点不同。 W1 —G —W2 G —W —G’ 简单商品流通从商品开始到商品结 束,运动的内容主要是使用价值的运动。 货币是交换的媒介。 资本流通的起终点是一种特殊的使 用价值,而且起终点的特殊使用价值(G、 G’)是不同的。运动的内容是货币。商 品成为流通的媒介。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具有特殊性,它包含 历史和道德因素。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 的历史传统习惯等因素会影响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其他商品相比,具 有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不仅能创造出本身的价 值,还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劳动 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价值的源泉。
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再生产劳动力的 必要劳动时间,相对的延长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时 间而生产出来的。(生产方法本质相同) 区别:(1)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 的直接目的和动机,而相对剩余价值却是众多资 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2)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 ,使商品的个别生产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 因而是暂时的;而相对剩余价值却是全社会资本 家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3)超额剩余价值归个别资本家所有,而相对剩余 价值则归整个资本家阶级所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一.资本主义再生产1.社会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简单再生产: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实现条件: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3.扩大再生产: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VS.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和基础.4.从再生产中看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1)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3)工人阶级即使在劳动之外也是从属资本的.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来源。

2.商品所有权规律: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占有规律.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的结合为基础的4.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而劳动者反而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所有权对资本家来说表现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产品的权力,而对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和消费的比率来决定的.(2)在剩余价值分为消费和的积累比率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量决定。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劳动生产率的高低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④预付资本的多少第二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2.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它的提高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

4.资本积聚:单个资本直接通过积累而在价值形式和生产要素形式上都扩大起来。

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第3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

第3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

60
60
360
360
0
21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生产价格
> 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生产价格 < 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生产价格 = 价值
按生产价格出售,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从个别部门看,平均利润≠剩余价值 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剩余价值总额
(工人不仅受本部门资本家的剥削,还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
劳动能力看不出来,能看到的是劳动 劳动是谋生手段,不劳动无报酬 工资的支付方式造成误解 工资变动形成错觉(工作时间越长,越熟练工资越多)
12

工资形式
计时工资:按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实质是劳动力月价值、周价
值、日价值的转化形式 计件工资:按工人完成产品的数量或工作量支付的工资 定额工资=日工资额/日产量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
(2)劳动力的使用,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3)劳动力的买卖过程是资本家和工人的等价交换,但是, 离开流通,进入生产领域,转变为不平等的雇用关系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解决资本
总公式矛盾的前提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的形成
5
(1)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
(2)资本家迫使工人一天劳动 10小时,生产两双鞋,这样: 两双鞋的生产资料价值=12*2=24 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3 总垫付=27
两双鞋总价值=24+3*2=30,按价值出售,获得3元剩余价值
7
●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m):即价值增殖,指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
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目的和要求:(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商品理论(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方法(4)资本积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5)资本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运动形式不同。

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前者流通的内容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后者流通的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

运动限度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①资本总公式G—W—G′就是总公式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既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又要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首先,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结果只是使商品的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价值量不会发生改变。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贱买或贵卖不产生剩余价值。

商品所有者是买者和卖者的统一。

而且,商品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可以把商品贵卖给别人,别人也可以把商品贵卖给他;同样,他可以贱买别人的商品,别人也可以贱买他的商品,得失相抵,不能增殖。

既贱买又贵卖也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

这种情况下,他个人是增殖了,但从全社会来看,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流通是商品所有者一切关系的总和,离开了流通,他只能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但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②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1)劳动力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劳动力价值取决于维持劳动力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3)劳动力价值决定还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生产》PPT课件

《剩余价值的生产》PPT课件

精选PPT
23
(二)、剩余价值量:
1、概念: 资本家在一定时间内雇佣的全部工人所创造的 剩余价值的绝对数量。 2、公式: M代表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总量
M=(m/v)×V= m′×V
精选PPT
24
总结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货币
商品
生产资料 劳动力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精选PPT
31
3、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劳动力 价值的时间
生产资料生产部 门的劳动生产率
生活资料生产部 门的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价值 生活资料的价值
精选PPT
32
(二)、超额剩余价值
1、概念:
由于资本家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前提工作日长度不变实现途径压低劳动力价格降低劳动力价值实现条件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剩余价值规律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时所支付的可变资本的转化形式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 石。本章是在上一章所阐明的劳动价值理 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 剖析,说明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阐明马 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及与此密切联系 的资本主义工资理论。
精选PPT
10
总结
W——G——W G——W——G ′
资本是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的货币
生产资料 劳动力
矛盾:
价值增殖和 等价交换
精选PPT
解决 条件: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实现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实现


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离 退休工 作的质 量和水 平。202 0年11 月上午6 时10分 20.11.8 06:10N ovember 8, 2020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0年11月8 日星期 日6时1 0分24 秒06:10:248 Nov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6 时10分 24秒上 午6时1 0分06:10:2420 .11.8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6:10:24 06:10:2 406:10 11/8/20 20 6:10:24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806:10:2406 :10Nov -208-N ov-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6:10:2406:10:2 406:10 Sunday , November 08, 2020
• I (v+△v+m/x)= Ⅱ(c+△c)
• I(c+v+m)=I(c+△c)十Ⅱ(c+△c)
• Ⅱ(c+v+m)=I (v+△v十m/x)+Ⅱ(v+△v十m/x)

加强做责任心,责任到人,责任到位 才是长 久的发 展。20. 11.820. 11.8Sun day , November 08, 2020

Pm
• G——W ……P……W’——G’

A

• 购买阶段 • Gk的职能
• 为m生产做准备
生产阶段 PK的职能
生产m
销售阶段 WK的职能
实现m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6
12
剩余劳动时间
m' =
6小时 6小时
= 100%
8 0 4
6
剩余劳动时间
12
m' =
8小时 4小时
= 200%
必要劳动时间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缩短必要劳 动时间在于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在于提高相关 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耗费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A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C 劳动力价值 : Z=A+B+C
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 (1)包含一个历史和道德
的因素。(2)有个最低限度。(3) 劳动力的与劳动生产率成 反比。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 劳动力的买和卖 三 人力资本 四 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可以货币形态、实物形 态存在。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态。
资本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区别:
货币流通公式:W(商品)-G(货币)-W (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G(货币) -W(商品) -G(货币) 循环形式不同: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劳动创造价值,而且创造出
超出自身以上的价值。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学说的意义:
1.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2.揭露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
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
而且能创造出比 他自身价值更大 的价值。
劳动力 成为商品是 货币转化为 资本的前提。

价值




使用价值
劳动力价格 工资
三、资本及其特性
资本一般
就是一切资本所共有的、 本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 性就是资本能够在运动中 保存自己并实现自我增殖 的属性。
资本一般
资本的增值性 资本的垫支性 资本的运动性

产 过 程
价值 形成 过程
抽象 劳动
形成
使用价值 旧价值
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被延长了的价 值形成过程。资本家绝对不会只让工人劳动6小时,而 会把劳动时间延长到6小时以上,假如延长到12小时, 就会发生价值增殖。
20斤棉花价值40元 劳动力的价值为10元 劳动资料的价值10元 共预付资本价值60元
决定
A
生产和 再生产
= 的
A 所花

费的生 活资料

的价值
A的价值
维护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需的 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生活所必 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A的价值
由生产和再生
产A 所花费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还包含着历史 的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 商品
价值
不仅能创造
出使用A本价身的值价值,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大家 在掌握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进一步掌握剩余价值理论,认 清资本、剩余价值的一般属性 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从而深 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实质。
主要内容:一、货币向资本的转化 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三、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四、资本主义的工资
教学重点: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剩余价 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和资本积累的机制。

剩余价值是指工人为资本家创造的超过工人所得工资的价值部分。

以下将论述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雇佣劳动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如设备、机器等)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

工人通过劳动将生产资料转化为商品,并将一部分价值转移到商品中。

然而,工人所得的工资只能覆盖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无法覆盖他们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

剥削的主要形式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并将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占为己有。

通过支付工资,工人以劳动力形式卖给资本家,而劳动力的价值往往远远低于工人所创造的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再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再生产是指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的过程。

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用于投资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力。

这样,资本积累的过程就开始了,同时也加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资本积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购买新的生产资料来提高生产力,以增加商品的产量和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第二,扩大劳动力的规模,即雇佣更多的工人,进一步提高商品的生产量。

资本积累也导致了剥削的加剧。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产量的增加,剩余价值的规模也呈指数级增长。

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进行再生产,不仅增加了自己的财富,还加剧了工人的剥削。

三、剩余价值的社会影响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涉及到社会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不平等。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不断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而工人阶级则面临日益加剧的剥削和贫困。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导致了商业周期的波动。

资本主义经济系统有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剩余价值的过度生产和积累。

当剩余价值过剩时,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和经济衰退。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精)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精)

(2)资本周转次数: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一年)资本 周转的次数。 1年(U) 资本周转次数(n)= 资本周转一次所需时间(u)
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固定资本: 物质形态:如厂房、机器设备、大型工具等劳 动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周转方式:使用价值整体反复地参加生产过程, 但价值只是按照磨损程度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并通 过产品销售逐步收回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A
G——W
Pm ①
阶段: 购买 形式:货币资本 职能:生产剩余 价值做准备
…… P…… W’——G’

生产 生产资本 生产剩余 价值

销售 商品资本 实现剩余 价值
(三)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是反复进行,没有终结的。
三种职能形式只是过程中采取的不同形式,因此, 可以将其中任何一种形式作为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 点。这样,资本就有了三种循环形式:
厂房
北京现代生产车间
2.流动资本: A.处在劳动对象与辅助材料形式上的资本。 物质形态: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等等; 周转方式:使用价值经过一次生产过程就改变形 态或消失,因而价值也是一次全部转移到商品中去, 并通过商品销售全部收回的生产资料。 B.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可变资本) 这部分资本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工人在 生产过程中又重新创造出来,并随商品出售得到实 现。由于这部分资本的周转方式与原材料等具有相似 的形式,因此,也归于流动资本。
(三)固定资本磨损和补偿 1.有形磨损(物质):使用价值上的损耗。 产生原因:A.正常使用造成的损耗; B.自然力破坏造成的损耗;
2. 无形磨损(精神):价值上的损失。 产生原因: A.生产固定资本的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引 起已经处在生产领域的固定资本贬值。 B.新的、效能更高的固定资本出现,原有的 固定资本效率相对降低,使原有固定资本 贬值。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是在商品经济中产生的,货币是资本采取的第 一个表现形态,但是货币并不等于资本……
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如下区别: 1.运动的形式不同 2.运动的内容不同 3.运动的目的和动机不同 4.运动的限度不同
1.两种货币的不同运动形式 一般货币:W1——G——W2 即:商品1——货币——商品2 作为资本的货币:G——W——G 即:货币——商品——货币 在两个运动形式中:顺序、起点与终点、过程的媒介存
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 价值生产的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工作日长度的决定 工作日的下限:不能等于必要劳动时间; 工作日的上限:生理界限;社会道德界限。 工作日长度决定上权利与权利的对抗。 工作日决定于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斗争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
资也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二、工资的形式
资本主义的工资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计时 工资和计件工资。
1.计时工资 所谓计时工资,就是按照工人劳动时间的多少为标准而支付的工资,如 小时工资、日工资、月工资等。 2.计件工资 所谓计件工资,就是按照工人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 工资。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历史变革中产生的。
3.劳动力商品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 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第三、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3.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规定性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 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生活资料不是仅指由生理需
四、资本的属性 1.资本是一种价值,并且是能够自行增值的价值 2.资本是一种运动3.资本是一种关系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3.1 货币转化资本一、资本总公式运动过程一定量的货币更多量的货币资本总公式为:G—W—G’G′=G+⊿G(剩余价值)1、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的比较(1)二者的流通形式不同:货币是W-G-W,为买而卖;而资本是G-W-G′,为卖而买。

(2)二者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W-G-W的本质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为了取得新的使用价值;而G-W-G′的内容和实质则是全部为了使价值发生增殖,取得更多的货币。

(3)二者流通的趋势不同:W-G-W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目的达到后,商品生产者就退出流通,进入消费;而G-W-G′是为了价值增殖,价值增殖是没有止境的。

2、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资本首先是一种价值属性。

(2)这种价值属性具有增殖性。

(3)这种价值的增殖被冠以“剩余价值”,说明资本范畴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价值决定规律资本总公式价值规律G—W—G’等价交换规律(一)矛盾解决前提条件1、剩余价值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①等价交换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②不等价交换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2、离开流通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3、也不可能是G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必然在W上。

而且只可能在W的使用价值上,即对其使用价值的使用可以创造价值而且是比其价值更多的价值(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

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并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够自己支配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可能。

(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丧失生产资料,必须出卖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必然。

2、劳动力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为了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即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了保证劳动力的延续,劳动者赡养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培训的费用劳动力使用价值:创造价值的源泉,使用价值的耗费就是劳动3.2 剩余价值的来源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劳动过程:1、概念:是劳动者有目的地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使用价值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
商品流通形式: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德语货 币为 geld
德语商 品为 waren
W (商品)
G (货币)
W (商品)
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 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商品,但商品类型不同。 3,此流通过程中,交换的目标是获取不同使用价值。 4,此流通过程中,两个交换均遵循了等价交换原则。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6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G—W—G’。 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的运动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为了攫取剩余价 值。于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
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有价值增殖,但资本在运动中 却发生了价值增殖。有了这一增殖,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判断:剩余价值的产生,即货币到资本的转 化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换言之, ΔG是如何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高 帆 2007.9-2008.1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1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的增殖运动
三、剩余价值最大化
四、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五、总结与拓展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2013-9-14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5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的论断:
“简单商品流通——为买而卖——是达到流通以外的最终目的,占 有 使用价值,满足需要的手段。相反,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 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值”。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第 173-174页。

第三章剩余价值理论演示教学

第三章剩余价值理论演示教学

1.时代挑战
社会主义实践提出挑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商品经济、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私有制、资本--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实践提出挑战: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还存在剥削、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一般和特殊:
“资本并没有发明剩余劳动”,相反,它是剩余价值自 身的“自然基础”,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只是其历史形 式中的一种。
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及其解决条件
劳劳动动力力成成为为商商品品
条件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一无所有 使使用用价价值值
价价值值
2. 剩余价值的实现 流通过程——生产过程——流通过程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3.剩余价值分配
商品价值( W ) = 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c) + 剩余价值(m)
李嘉图:进一步的探讨,但专注于利润、地租、利息 之间量的关系的探讨(注重分配问题)。
共同缺陷:
马克思以前的“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 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 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 就利润和地租的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 价值。”
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1.剩余价值生产 前提条件、生产过程、生产 方法
剩余价值和资本是商品经济共有范畴
一般剩余劳动,作为超过一定需要量的劳 动,必须始终存在。 资本一般,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 有的规定
竞争
积累
工资 竞争
扩大产量和降低成本
市场 障碍
及上升
利润率下降规律
采用节省劳力的机器,造成工业后备军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2、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是整个资本主义社 会矛盾的中心

《资本论》导读 第三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工程教材PPT)

《资本论》导读 第三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工程教材PPT)
资本主义关系下劳动过程的特征:第一,工人在资本 家的监督和控制下进行劳动;第二,劳动成果归资本家 所有和支配。
“从资本家的观点来看,劳动过程只是消费他所购买 的劳动力商品,而他只有把生产资料加到劳动力上才能 消费劳动力。劳动过程是资本家购买的各种物之间的过 程,是归他所有的各种物之间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 的产品归他所有,正像他的酒窖内处于发酵过程的产品 归他所有一样。”
类:一类是大自然中原有的自然物;另一类是被人类加 工过的物质要素,即原料。
3.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各种物
质手段,最主要的劳动资料是劳动工具。“各种经济时代 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 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 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变化也不影响它们之 间的职能区别。不变资本使用得再多,其价值也都是个 转移的问题,可变资本使用得再少,它也是价值增殖的 唯一源泉。
叁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
• 一、剩余价值率与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从现象上看,剩余价值似乎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
同带来的。但是,“一定的化学过程固然需要蒸馏器及其 他容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分析时把蒸馏器本身抽去”, 同样的道理,不变资本只是提供一种物质条件,是实现 剥削过程的条件,而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目录
第一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 殖过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
第五节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 价值量
第二节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
第四节
工作日

第一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 增殖过程
第一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 一、劳动过程 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有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劳动力是人体的机能, 人们只有消费了一定的生活资料后才能生产出劳 动力来,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 生活资料表现出来。 • 因此劳动力的价值等同于生产劳动力价值的生活 资料价值,由三部分组成:
a、维持劳动者本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为提高劳动者素质需要而花费的教育和训练费用。与其 它商品相比较,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规定包含着历史的和道 德的因素。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 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三)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身体 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 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第一,劳动者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有权 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 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第一节 剩余价值和生产
一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条件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资本最初总是表现 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具体的物。但是,货币和物 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货币在什么条件下转变为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 的前提或条件是什么?
(一)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区别
普通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首先,流通形式不同。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交换的媒介作用, 其运动形式是: W( 商品 ) 一 G( 货币 ) 一 W(商 品); 而作为资本流通的货币,其运动形式是: G(货币)一W(商品)一G(货币)。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 ⑴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劳动过程是劳动 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 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⑵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劳动, 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 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 过程的统一。
劳动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 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一个劳动过 程,劳动过程是一个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即不断生产出商品的过程,不同的劳动过 程生产出不同的商品。但生产商品本身并 不是资本家生产的目的。他生产这种商品, 是因为这种商品可以给他带来利润,即剩 余价值。 •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 余价值。
(二)资本总公式的形式和矛盾
1. 资本总公式的形式: G—W—G′ 。这个公式反映 了各种形态资本运动的共同目的,因此马克思把 它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 2.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形式上的矛盾):价值增 殖与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要求是相矛盾的。因为 从形式上看,在资本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 两个流通行为的结果,而在流通过程中是不能产 生剩余价值的。
• 其次,流通的本质不同。表现为两者流通的目的 和经济内容不同。以普通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是为买而卖,其经济内容是价值量相等、使用价 值不同的商品相交换;运动的目的在于换取生产 消费或生活消费所需要的使用价值。资本流通是 为卖而买,其经济内容是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 把商品卖掉,重新换回货币。获取剩余价值,是 资本运动的目的。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 值。 • 第二,两者流通的界限不同。W—G—W的流通过 程是有限的;G—W—G′的流通过程却是无限的。
(二)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就是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创造 价值的过程。 1. 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恰好 等于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这个 劳动过程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资本家以工资 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这个劳动过程就是价值 增殖过程。 2. 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 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补偿劳 动力价生产的内容和类型 (一)再生产的内容 (二)再生产的类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的含义 2.简单再生产的特征 3.扩大再生产的含义和两种类型 二 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 第三节 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 第四节 相对过剩人口与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其次,剩余价值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 以流通过程为媒介,因为不论是劳动力的买卖,或是生产 资料的购买,都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 所以说,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了最终的解决。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条件 (一)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区别 (二)资本总公式的形式及其矛盾 (三)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 三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四 剩余价值率及其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普通商品生产过程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预 生产资料 ………………(24元) 劳动过程
付 价值(24元)
资 本 劳动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商品 生产
价 劳动力
值 价值 (3元) (27元)
抽象
创造新价值
…………(3元)
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 27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48元) 资 本 价 劳动力 值 价值 (3元) (总计51元) 劳动 抽象 创造新价值 ………… (6元) 价值增殖过程 ( 54元) ………………(48元)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劳动过程 资本 主义 生产 过程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
•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其它商品不同, 具有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 值的源泉。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即在劳动过程中), 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 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是解 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钥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