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新增分方案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二十五)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检测(二十五)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思想格局的根本转变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

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D.面临重建封建信仰的任务

解析:选B材料“魏晋时期”“门阀士族”“批判名教礼法”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门阀士族势力壮大,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故门阀士族敢于批判名教礼法,故B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但思想格局并未出现根本转变,故A项错误;“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也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信仰仍然存在,并未被破坏,且门阀士族批判名教礼法不利于封建信仰的巩固,故D项错误。

2.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这体现了理学()

A.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B.形成了精密的体系

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D.包含一定的自然观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肯定人是自然的产物,承认人类属于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一定的自然观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精密的体系和三纲五常,故B、C两项错误。

3.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据此可知,朱熹()

A.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选A材料反映朱熹的主张是通过格物、达到“穷理”、实现“致知”,即材料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4.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

A.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B.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C.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D.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

解析:选C材料是说治国之道的根本在于君王的德行,君心正则天下安,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皆无从体现,排除。

5.(2019·厦门模拟)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反映了宋代()

A.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B.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

C.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D.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

解析:选D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古今诗人非常多了,杜甫可以称第一,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忠君思想,也就说材料反映了理学思想已经影响到了对人物评价,即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A、B、C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6.(2019·南京联考)《王阳明全集》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可见,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

A.知行合一B.致良知

C.人悦易从D.随材适性

解析:选D根据材料“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可知王阳明认为每人的所得所悟取决于各人的本性,因此要因材施教,故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应是随材适性,D项正确。

7.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

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

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解析:选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维护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融合释、道、儒观念,是思想融合的体现,而不是三教一统,故B项错误。明清进步思潮强调经世致用,但没有致力于政治改革,故C项错误。理学的世俗化,有利于借儒学思想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觉醒庶民大众,故D项错误。

8.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秉赋之自然”。这说明()

A.经济的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解析:选A“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吾人秉赋之自然”是在肯定对财富追求是人的天性使然,这种追求世俗价值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市民阶层的需求,故选A项;材料体现了明末儒家学者肯定个人的生命、情感等世俗价值,不能得出世俗化是明末儒学的主流,故排除B项;当时经济领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经济并没有在明末发生转型,故C项不符合史实;D项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

9.“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抉择,忍小耻而就大计。”这反映出思想家李贽()

A.宣扬男女平等B.批判愚昧迷信

C.挑战封建礼教D.反对封建专制

解析:选C根据题意,李贽批判的是身处封建礼教束缚的小人物因遵循僵化的礼教而错失良缘,题目中并未提到男女平等,故A项错误,C项正确;“小人”“小耻”“大计”可以看出材料批判的是礼教,并非迷信,故B项错误;李贽只是反对封建礼教,反对以孔子的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并未上升到反对封建专制的高度,故D项错误。

10.(2019·济宁模拟)明代文人徐渭说:“乾之健也,天之命也,人心之惶然而觉,油然而生,而不能自己者也。非有思虑以启之,非有作为以助之,则亦莫非自然也……今夫目之能视,自然也,视而至于察秋毫之末,亦自然也。”由此可见徐渭() A.反叛儒家伦理道德B.恪守陆王心学的主张

C.强调人的自然本性D.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权

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今夫目之能视,自然也,视而至于察秋毫之末,亦自然也”来看,徐渭是强调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人的本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刻意追求,也不能刻意压抑,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态度,排除A项;陆王心学主张理在心中,与材料探讨的人的自然本性不同,排除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1.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