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_1(精)
土壤有机碳分类及其研究进展1
土壤有机碳( SOC)是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平衡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提高,进而影响土壤质量的优劣和作物产量的高低,因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土壤乃至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土壤有机碳包括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环境条件影响强烈的、易氧化分解的、对植物和微生物活性影响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
根据测定方法和有机碳组分不同,土壤活性有机碳又表述为溶解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Microbial biomass carbon)、轻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土壤有机碳的有效性和土壤质量。
国外研究进展国外对土壤有机碳的研究开始较早, 在20世纪60年代, 就有学者开始进行全球土壤有机碳总库存量研究。
但早期对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估算大都是根据少数土壤剖面资料进行的。
如1951年Rubey根据不同研究者发表的关于美国9个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 推算出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710 Pg。
1976年Bohn利用土壤分布图及相关土组( soil association)的有机碳含量, 估计出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2946Pg。
这两个估计值成为当前对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上下限值。
20世纪80年代,由于研究全球碳循环与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需要,统计方法开始被应用于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估算。
如Post等在Holdridge生命带模型基础上,估算了全球土壤碳密度的地理分布与植被及气候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全球1m 厚度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1 395 Pg。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技术的发展, 为土壤有机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我国农田土壤在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概述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回顾了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和机制,以及有机碳固定的途径和方法。
然后,从政策、技术和管理等层面,梳理了我国在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技术瓶颈、政策执行难度大、农民参与度低等。
文章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包括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参与度和意识等,以期推动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现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其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和氧化亚氮(N₂O)。
这些气体的排放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也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农田土壤CO₂排放主要源于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和根系的呼吸作用。
在我国,由于农业耕作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加快,导致CO₂排放量不断增加。
同时,农业活动中的农机作业、灌溉等也会加速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进一步增加CO₂排放。
CH₄排放主要来源于稻田和养殖场的厌氧环境。
在我国,稻田是CH₄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稻田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水分,为CH₄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场的CH ₄排放也不容忽视。
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
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引言土壤碳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之一,对于全球碳平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中的有机碳储量仅次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其分布和储量受到土壤类型、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研究土壤碳循环的内在机制、过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入了解全球碳循环、提高土壤碳管理策略以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土壤碳循环研究涉及到全球碳循环、土壤碳储量、碳转化等相关概念和原理。
全球碳循环是指地球上碳元素在不同圈层之间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土壤碳储量是指土壤中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总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碳转化是指土壤中的有机碳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其速率和方向受到土壤类型、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土壤碳循环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国外,研究者利用遥感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对全球土壤碳储量和碳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国内,研究者利用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碳循环进行了广泛探讨。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碳储量和碳转化率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2、土壤碳循环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3、土壤碳管理的政策制定和实践应用。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多学科交叉、研究尺度不够广泛以及碳管理措施不够精准等问题。
研究方法土壤碳循环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包括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和数据统计等。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实地观测和测量,获取土壤类型、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等环境因素的数据。
样品采集包括采集土壤样品、植物样品和气象数据等。
实验室分析主要包括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和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等。
数据统计主要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揭示土壤碳循环的内在机制和过程。
土壤有机碳库分类及研究进展综述
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研究进展综述201128006514041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张永佳大气CO2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化是目前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全球问题。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其较小的变幅即能导致大气CO2浓度较大的波动,因而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对土壤碳库的动态过程与影响因素的认识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因为土壤有机质是由各种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系统,通常根据有机碳的不同周转时间,将土壤有机碳库划分为活性碳库(Ca)、缓效性碳库(Cs)和惰效性碳库(Cr)。
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其随土壤深度的变化,即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另一是指其随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变化,即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土壤有机碳在空间分布的研究对模拟农业耕作土壤有机碳影响、评估土壤侵蚀对有机碳的影响以及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模型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的土壤深度,由于其物理性质和有机碳含量不同,其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也有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的年龄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深层土壤有机碳的惰性相应更大。
因此,研究土壤有机碳随土壤深度分布对于进一步了解不同深度曾中碳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全球碳循环和温室气体浓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而土壤有机碳的水平分布格局则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和管理以及如何维持区域有机碳提供理论依据。
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因素较多。
受气候、土壤理化特性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物理、生物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这些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
在土壤有机碳的储蓄过程中,气候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气候条件制约植被类型、影响植被的生产力,从而决定输入土壤的有机碳量;另一方面,从土壤有机碳的输出过程来说,微生物是其分解和周转的主要驱动力,气候通过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的变化,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分解和转化。
土壤理化特性在局部范围内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一般认为,土壤中的有机碳量随粉粒和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及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展望_1
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及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展望许文强1,陈曦1,罗格平1,蔺卿2(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2新疆水利厅,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土壤碳库动态及其驱动机制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各国对《京都议定书》的重视,农业土壤碳库变化及其“源汇效应”研究不断加强,但以往研究土壤碳循环主要是针对有机碳,较少考虑无机碳的作用和地位,干旱区土壤无机碳储量巨大,其在区域碳循环过程中的贡献日益显著,这使得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必须同时考虑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行为。
国内外关于农业土壤有机碳动态的研究主要围绕农业土壤有机碳储量、固碳潜力等问题展开,研究区多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国际上对农业土壤无机碳动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区土地管理措施对土壤发生性碳酸盐碳的形成与转化方面,研究方法以稳定同位素技术为主,但目前关于中国干旱区农业土壤无机碳动态的研究还较为薄弱。
因此,应加强干旱区绿洲土壤碳循环研究,深入分析干旱区绿洲土壤碳的“源/汇效应”;探讨土壤无机碳动态变化的机理。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无机碳;土壤碳“源/汇”;稳定同位素;干旱区绿洲中图分类号:S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060(2011)04-0614-07(614 620)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库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也是全球碳计划(GCP)、全球气候研究计划(WCRP)等一系列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核心问题之一〔1-4〕。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京都议定书》的重视,农业土壤碳库变化及其“源/汇”效应研究不断加强〔5-7〕。
土壤碳包括有机碳和无机碳,其中无机碳主要指存在于干旱土壤中的碳酸盐碳,由岩生性碳酸盐(Lithogenic Carbonate)碳和发生性碳酸盐(Pedogen-ic Carbonate)碳组成,而发生性碳酸盐在形成过程中可以固存大气CO2,其形成与周转对干旱区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8-11〕。
土壤有机碳库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碳库(SOCP)的库容量巨大,其微小的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SOCP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1]。
土壤有机碳(SOC)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且最具有活动性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
其有机碳总贮量约在1 400~1 500 Pg 之间[1(] 1 Pg=1015 g),是陆地植被碳库的2~3 倍,大气碳库的2 倍多,其较小幅度的变动都会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变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土壤有机碳库分为两部分:活泼碳和不活泼碳。
其中不活泼碳约占土壤总有机碳库的25%甚至更高[2],这部分不活泼的碳具有较长的周转时间(千年以上)。
国外好多文献把土壤有机碳库分为三部分:活跃碳库(active carbon pool),缓效性碳库(slow carbon pool)和惰性碳库(passive carbon pool)。
其中,土壤活性有机碳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植物、微生物影响强烈、具有一定溶解性、在土壤中移动比较快、不稳定、易氧化、分解、易矿化,其形态、空间位置对植物、微生物来说活性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大约是土壤活生物量的2~3倍;缓效性碳库包含难分解的植物和较稳定的微生物,而惰性碳库是那些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稳定的部分[3]。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长期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动态平衡的结果因此凡是影响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过程的因子如气候、地形、土壤质地等都将控制着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4]。
放牧、围封、土地利用变化等人为因素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5]。
夏海勇等研究秸秆添加量对黄潮土和砂姜黑土有机碳库分解转化和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秸秆添加越多, 碳库活度便越高, 越有利于有机物料分解, 降低腐殖化系数; 黏粒含量越高, 有机物料的分解受阻, 腐殖化系数便越高[6]。
对大兴安岭区域研究发现,土壤有机碳含量近似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趋势,也和土层厚度有一定关系[7]。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有机碳库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姓名:付玉豪学号:2014E8012761041 培养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据估计,全球陆地土壤碳库量约为1300 ~ 2000 Pg,是陆地植被碳库500 ~ 600 Pg的2 ~ 3倍,是全球大气碳库750 Pg的2倍多,在全球碳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有机碳不仅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各种营养元素,维持土壤良好的物理结构,而且由于库容巨大,其储量的微弱变化就导致大气圈中CO2浓度发生较大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碳平衡格局。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土壤有机碳库渐渐成为研究全球碳循环的热点问题之一。
土壤有机碳库分为两部分:活泼碳和不活泼碳。
其中不活泼碳约占土壤总有机碳库的25%甚至更高,这部分不活泼的碳具有较长的周转时间。
在国外,好多文献把土壤有机碳库分为三部分:活跃碳库,缓效性碳库和惰性碳库,其中,土壤活性有机碳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植物、微生物影响强烈、具有一定溶解性、在土壤中移动比较快、不稳定、易氧化、分解、易矿化其形态、空间位置对植物、微生物来说活性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大约是土壤活生物量的2~ 3倍;缓效性碳库包含难分解的植物和较稳定的微生物,而惰性碳库是那些化学性和物理性质都稳定的部分。
土壤有机碳循环主要包括以下3个基本阶段:土壤有机质的输入,主要是依靠植被地上部分的凋落物及其地下部分根的分泌物和细根周转产生的碎屑,其输入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态、养分的有效性、植被生长以及人类的耕种管理等因素;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过程,主要是指土壤呼吸,且分解速率受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土壤理化特性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土壤有机碳库库容的大小, 且不同阶段的决定因子会对土壤有机碳库产生不同影响。
无论土壤有机碳库外源碳的输入还是内源碳的输出,都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人类活动对地球土壤圈和气圈之间的碳平衡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毁林、燃烧化石燃料、环境污染、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等不同程度改变着土壤有机碳库量,造成温室气体CO2浓度的上升。
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库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用, 已有许 多研究 在 全球[ , 7 国家[。。以及 区域 尺度[叫 q] 5 ' 1 上研 究 了 土壤碳 的 空 间分 布特 征 , 是 , 1 但 目前对 土壤 碳库储 量 的估 计仍 有很 大的 不确定 性 [ 1 引。Z o h u等[ 认 为 , 5 要精 确 估 计 S OC储 量 , 必须 研 究 它 的 组成 和 动 态变
杨 渺 , 贤伟 , 健 , 波 李 张 薛
( 四川 农 业 大 学 生 态 林 业 工程 省级 重 点 实 验 室 , 四川 雅安 6 5 1 ) 2 0 4
摘 要 : 地 利 用 和 土 地 变 化 改 变 了 13 12的陆 地 面 积 。森 林 砍 伐 、 林 、 本 入 侵 等 植 被 变 化 通 常 伴 随 草 本 、 土 /~ / 造 木 木
化 。 目前 , 积累机 制 的研 究 已引起 了广泛关 注[ 碳 】 引。
S OC的 吸存 和动 态 变化与 土地 利用 活动 紧密相 关[ 6 q。。在过 去 的几 个世 纪 中 , 地利 用 和植 被变 化改 变 。 土 了陆地面 积 的 13 /[ 引起 了 S C的显 著变化[,] / ~122 ¨, O 12 。历 史上 , 92 最重 要 的土地 利 用变化 形 式是农 业用地 的增 加 L 因此 , 2 引, 森林转 变 为农 田和牧 场是 最普 遍的植 被变 化方式 。现如今 , 地利 用 变化 的 范 围和 程度 仍在 以极 快 土
形 式 。一般认 为 , 森林 的恢 复可 以增 加碳汇 , 但基 于对 全球 27 0多个 土壤 剖面 的 分析 ,ak o 0 J c sn等 认 为 , 在较
为湿 润的地 区 , 灌木 、 木入 侵引起 的地上生 物量增 加 有可 能被 S 树 OC的 流失所 抵 消 。那么 草本 、 木本植 被类 型转
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研究进展刘满强;胡锋;陈小云【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7(27)6【摘要】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不仅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缓解温室气体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决定着土壤固定和储备有机碳的能力,对有机碳稳定机制的研究,将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主要包括:(1)有机碳的难降解性;(2)金属氧化物和粘土矿物与有机碳的相互作用;(3)土壤团聚体的物理保护导致的生物与有机碳空间隔离;(4)土壤生物学机制,主要指土壤生物自身对有机碳稳定性的直接贡献.至今,有机碳稳定性的主导机制尚不清楚,但影响因素与生态系统类型、土壤类型、土层深度、土壤管理措施、土壤生物活性及群落组成等有关.作者建议今后研究有机碳稳定性机制时,应同时考虑上述4种机制的综合作用,并加强探索土壤生物的贡献.【总页数】9页(P2642-2650)【作者】刘满强;胡锋;陈小云【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实验室,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2.3;S154.1;S181【相关文献】1.食品级皮克林乳液的稳定机制及稳定性研究进展 [J], 朱雨晴;刘伟;陈兴;成策;邹立强2.距下关节生物力学及不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王陶黎;罗英敏;俞沁圆;仲荣洲;王予彬3.植物残体向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及其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汪景宽;王阳;张维俊;葛壮;徐英德;丁凡;高晓丹;李双异;孙良杰;安婷婷;裴久渤;李明4.苹果浊汁云状颗粒体系稳定机制研究进展 [J], 朱丹实;任晓俊;魏立威;刘贺;李贺文;曹雪慧;郭迪;励建荣5.嗜热酶的稳定机制和稳定策略的研究进展 [J], 陈路清;张秀艳;唐彦捷;何国庆;阮晖;陈启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及在农田生产中的应用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及在农田生产中的应用徐均华;黄国强;菅攀峰;胡庆辉;李智勇;郭松;柳立;江智敏【摘要】土壤有机碳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固存与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及趋势,阐述了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及分布、全球碳循环过程、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因素、农田土壤有机碳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农田土壤有机碳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指出了我国在土壤有机碳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万向.【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6页(P64-68,23)【关键词】土壤碳库;全球碳循环;农田土壤有机碳;碳库存量影响因素【作者】徐均华;黄国强;菅攀峰;胡庆辉;李智勇;郭松;柳立;江智敏【作者单位】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杭州310009;湖南省烟草公司长沙市公司宁乡县分公司,湖南长沙410128;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杭州310009;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杭州310009;湖南省烟草公司长沙市公司宁乡县分公司,湖南长沙410128;湖南省烟草公司长沙市公司宁乡县分公司,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杭州310009【正文语种】中文土壤有机碳在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是土壤质量评价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指标。
其动态平衡不仅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而且,其固存与排放对温室气体含量、全球气候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在温室气体中除了N2O外,均与碳的循环有关。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不仅能减少土壤CO2的排放,增加农田土壤碳库储量,进而提高土壤质量,提高粮食产量;而且,还能有效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减缓温室效应,对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导致大气CO2浓度增加,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和与之有关的气候变化。
因此,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及其控制过程研究,不但影响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气候的动态变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量及 其 动态 平 衡 也是 反 映 土壤 质 量或 土 壤健 康 的一
个 重 要 指 标 , 接 影 响 土 壤 肥 力 和 作 物 产 量 的 高 直
减 缓 土 壤 中温 室气 体 排 放 、 增加 土 壤碳 截 存 , 提高 土
壤 质 量 , 退化 土地 的 生 态 恢 复 及 环 境 治 理 和 保 护 对
等都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因此 , 2 自 0世 纪 8 0年 代 以来 土壤 有 机碳 的储 量 、 布及 其 转 化 日益 成 为 全 球 陆 分
~
以维 持 生 态环 境 , 是 为保 护 珍 贵 的 土 壤 资 源 以维 还
持 农 业 经济 的可持 续 发 展 , 需 要 人 们 对 碳 在 各 库 都 之 间 的储 量 与 流动 通 量有 清 晰 的认 识 。 目前在 全 球 变化 的 背景 下 , 土 壤有 机 碳储 量 、 布 、 对 分 转化 、 减 衰 机 理 进行 研 究 , 揭示 其 影 响 因素 和生 态效 应 , 有 并 将 助 于 探求 如何 科 学 地 利 用 和 保 护 有 限 的 土 壤 资 源 ,
生 物 多样 性 等 , 解 和 调 节 与 土壤 退 化 及 土 壤 生 产 缓 力 有关 的一 系列 土壤 过程 。
由 于 土 壤 有 机 碳 在 陆 地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及 其 巨 大 的库 容 , 论 是 研 究 地 球 各 圈 层 物 质 循 环 无
的影 响 , 成 大气 C 浓 度 的持 续 增 高 , 可 能影 响 造 O: 并
化对土壤 质量和环境 质量的影 响以及土壤碳 截存对策 的有关研究 概况 。
关 键 词 : 壤 有 机 碳 ;影 响 因 素 ;生 态 效 应 ;碳 截 存 土 中 图 分 类 号 : l 3 6 S 5.2 文献标 识码 : A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进展
变土地利用方式等活动 , 大气 中 C C 等含碳温室 气体 使 O、H
浓度 以前所未有 的速率 增长 。大气 中 C 的浓 度 已从工 业 O
的加强或削弱来强烈地影 响地球气候系统 。气候变 暖可 能加 速土壤有机碳( O ) S C 的分解 , 导致 土壤 中碳 的释放增强 , 对气
及影 响因素 , 对如何科学地利用和保护有限的土壤资源并提高
生产力 以及减缓 土壤 中温室气体排放有着非 同寻常的意义。 2 土壤碳储量 的主要研究方法 土壤是支撑陆地生态系统 的物质基 础 , 气候变化 势必 改 变陆地生态系统的水热平衡 , 导致土壤有机质循环发生改变 , 引起 土壤碳 收支的变化 。因此 , 定量研究 土壤 碳储量 和碳 平衡 对于全面了解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 平衡 具有 重要 意义。 目 前, 国内外有关 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通常采用土壤类型法 、 模
( O 的分解 , S C) 它可能会导致土壤 中碳释放 的增加 , 对气候 变 化产生反馈作 用 。全球 土壤 有机 碳每年 分解 释放 到 大气
中的 c 2 0 达到 0 1 . S 年 , . ~5 4P / 土壤有机 碳库 0 1 . %的变 化 将导致大气圈 C : O 浓度 1m L的变化 。而土壤碳储 量的 s / 微小变化将对全球碳循环产生重要 的影响 。 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土壤碳储藏对全球变化响 应的时间 、 式 及规模 。近 年来 , 方 土壤有 机碳 研究 受到 人 们普遍关注 , 已成 为全球 变化 研究 的 3大 热点之 一I 。研 1
候变化产生正反馈效应 。因此 , 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革命 前的 20mSk 增加 到 20 8 / g 0 3年的 3 5 6 m k , 7 . s g 增加 了 / 约13 / 。全球气候 已发 生 了以增 暖为特 征 的明显变化 。土
土壤碳库及其变化研究进展
致 的土 壤 碳 平 衡 遭 到 破 坏 也是 土 壤 碳 库 亏 缺 与 大 气 C 。浓 O 度 升 高 的主 要 原 因 之一 。工 业 化 进 程 15 - 19 80 9 0年 , 土 地 因 利 用 方 式 变 化 C 排 放 量 持续 增 加 。2 纪 初 期 , O 0世 土地 利 用 方 式 改 变 而 致 的 C 年 均 排放 量 为 0 5— . g 至 2 O . 0 7P , 0世 纪 9 代 , 均 排 放 量 超 过 2瞻 … 。 工 业 化 进 程 从 15 O年 年 80年 至 20 00年 , 地 利 用 方 式 的 改 变致 使 陆地 生 态 系 统 碳 库 亏 缺 大 土 约 为 20P , 壤 碳 库 亏 缺 为 16P , 0 g土 5 g 土壤 释放 到 大 气碳 库 的 C 当于 人 类 活 动 引起 的总 排 放 量 的 13l 。 O相 /_ _
1 2 土壤 碳 固定 .
已成 为当务之急 , 并成为许 多重要 国际会 议的 中心议题 。作 为国际社会控制大气 C O 浓度努力 的一部分 , 京都 议定书 的 签字 国要求建立其碳库清单 及评估其碳库 变化 , 包括与地
面有 关 的 碳 源 与碳 汇 , 土 壤 碳 库 储 量 统 计 及 其 变 化 研 究 成 对 为全 球 变 化 究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对 全 球 温 室效 应 的 关 注 , 循 环 研 究 成 为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碳 和可 持 续 发展 研 究 的核 心 问题 之一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主要 表 现 为全 球 变 暖 、 雨 事 件 增 加 、 旱 事 件 增 加 、 量 增 加 等 气 候 暴 干 云 变 化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的 主要 原 因是 大 气 中 C 浓 度 的增 加 , O 全 球 工业 化 15 - 20 80 0 0年 来 , 气 C 浓 度 已经 发 生 剧 烈 变 大 O 化, 当前 浓 度 为 3 0 I L 达 到 数 千 年 来 的 最 高 值 , 工 业 化 7 / , 与 之 前 相 比增 加 3 % 以上 , 0 当前 浓 度 年增 加 速 率 约 为 15 L L . /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进展郑红【摘要】土壤活性有机碳(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陆地碳循环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组分为:微生物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矿化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等。
主要综述了代表很大比例土壤有机碳库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分组及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周转的主要因素,如水分、湿度、温度、季节和土地利用方式等。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as a main component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errestrial soil carbon cycle.The active organic carbon in soil involve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dissolved organiccarbon,mineralizable carbon,oxidizable carbon,and light fraction.This paper summarized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which represented a high propor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primary factors of the influencing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turnover,Based on this,season,humidity,land use,etc.【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活性有机碳;分组;表征;影响因素【作者】郑红【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2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占全球碳收支的主导地位。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进展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
研究SOC变化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其中化学法使用最为 广泛。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各种化学试剂对土壤中的有机碳进行分离和测定,从而 获得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光谱仪、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精密仪器的应用,使得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的有机碳的测定更加准确和精细。
四、结论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 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尽管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 重性,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通过改变我们的土地利用方式、保护性农业实 践以及提高生态系统的气候适应性,我们可以减轻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 影响,从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四、研究成果
近年来,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首先,研究发现陆 地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植被 等。其次,不同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释放能力存在差异,如森林、草地、农田等。 此外,研究发现陆地生态系统不仅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还在夜 晚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二、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 的影响
1、温度上升: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度可能会加快。 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加快有机碳的分解。然而, 这种影响可能因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降水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储量。例如,长期的 干旱条件可能会加速有机碳的分解,而湿润的条件可能会促进有机碳的积累。然 而,这种影响也可能因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SOC变化 研究进展
(1)森林生态系统
中国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几年来,众多研究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中国不同地区的森林生态系 统进行了SOC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中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的SOC储量丰富,且其分布 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金 峰 杨 浩 赵其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摘 要 本文论述了碳循环对气候系统的影响,阐明了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全球变化全球约有1500Gt碳是以有机质形态储存于地球土壤中,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会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
地球地圈与气圈之间的碳平衡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干扰,毁林、燃烧生物和化石燃料、环境污染、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等等,这些过程都加剧向大气排放CO2等各种温室气体。
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关注,促使人们从能源到农业各个领域研究碳的数量、分布和在不同系统中的行为及影响关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已要求签约国确定国家级尺度上温室气体净排放通量,对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统计和对有机碳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是其中一部分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1 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的重要意义碳是自然界中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在水圈、气圈、地圈和生物圈中动态循环(图1)[1]。
近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尤其是无节制地燃烧化石燃料、毁灭森林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活动,对碳在地球各圈层特别是气圈与土圈之间的平衡机制有相当显著的影响,造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持续增高已是公认的事实[2]。
二氧化碳(CO2)作为温室气体主要的成分之一,其浓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对太阳热量的吸收和散发,进而影响到全球表面的生态平衡。
全球约有1500Gt碳是以有机质形态储存于地球土壤中[3],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分解的速率决定着土壤碳库储量。
土壤碳库储量约是大气碳库的2倍,因此土壤有机碳库储量较小幅度的变动,都可通过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直接导致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以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虽然对于全球性气候变暖的预报证据以及气候变暖对生态圈总体效果是利是弊还尚有争论,但一个世纪以来Arrhenius的温室效应理论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4]。
土壤有机质碳矿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李春哲(1982—),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面源污染。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科研课题“饮马河流域面源污染负荷及污染物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课题编号:16ky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土壤有机质碳矿化影响的研究进展李春哲(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药与环境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S153.62文献标识码:A化肥施用、耕作方式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等均对土壤有机质碳矿化产生影响,由于土壤有机碳的容量很大,即使其微小变动就可导致整个空气容量中CO 2浓度边幅很大,所以土壤有机质碳矿化在整个碳循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CO 2作为温室效应气体,成为全球环境关注的焦点问题。
因此,在整个生态系统内固碳增汇是每个国家在未来环境问题上应该努力的方向,本文综述了土壤有机质碳矿化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未来在土壤有机质碳矿化应该侧重的研究方向。
土壤有机质;矿化;研究进展1引言土壤有机质碳矿化是指是土壤有机质通过分解变为简单无机化合物并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的。
土壤中的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一种重要的组成,主要是指土壤中来源的生命物质,一般含量在0~5%之间,泥炭土可高达20%或30%以上,漠境土和砂质土壤不足0.5%。
土壤有机质矿化影响因素很多,土壤有机质矿化对土壤肥力保持、壤土构成、农林业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2影响因素2.1化肥的施用目前农业生产资料的最基本投入就是化肥的施用,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化肥的施用都成为了增产、增收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措施[1]。
化肥的施用,也成为了影响有机碳库的最重要的原因。
近些年一些研究表明[2-4],由于肥料的类型不同,对土壤中的有机碳的影响比重也不尽相同,有研究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既补充了有机碳源又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可提高土壤碳含量。
比较研究了施用水葫芦有机肥和畜禽粪有机肥对土壤CO 2排放特征的影响。
土壤有机碳及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2690(2019)08-0160-01中图分类号:S153.6文献标志码:B土壤有机碳及空间分布研究进展周薇,吴洪娥,龙世林(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4)摘要:土壤有机碳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从植被、地形、pH值、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综述了土壤有机碳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岩溶地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其连接了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大气圈(Eswaran H,1992)。
土壤碳大致可分为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无机碳(SIC),目前对SOC的研究是国内外对土壤碳研究的重点(Wu et al. 2009)。
影响有机碳含量与分布因子的因素很多,主要为气候、植被、母质及土地利用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
此外,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还受到以上不同因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1植被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植被如何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学者得到的研究成果有差异。
Turber J(2000)研究认为森林经采伐之后,有机碳含量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采伐后再对同一土地进行农业垦殖或放牧活动,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Houghton R A(1991)则认为,在热带和温带地区,森林经砍伐后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将降低36%~50%。
我国学者对植被变化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以实地采样数据为基础的定量研究,刘梦云等(2010)对黄土台塬乔、灌、草、农田等不同植被类型,纯林和混交林不同的栽培模式下,对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进行研究发现,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在整个土壤剖面上积累更多的SOC;林培松(2011)对粤东北山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地、茶园、柚子园、人工桉树林地、旱地的红壤的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地中不同粒级红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之后依次为果园、旱地和桉树林地;谭文峰(2006)研究了江汉平原果园、旱地、水田等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和积累特性,发现不同粒径的团聚体中,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为水田高于果园和旱地。
土壤有机碳库分类及其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碳库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土壤有机碳库(SOC)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之一(霍连杰2012),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约为1500Pg(Batjes 1996)。
由于土壤有机碳库的巨大储量及其较活跃的化学属性,其微小变化就会影响大气CO2浓度的波动,另外,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被认为是评估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动态平衡直接影响到土壤肥力和作物的产量。
因此,研究土壤有机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分类进行阐述并简要分析其研究进展。
1 土壤有机碳的化学分类1.1根据化学组成分类腐殖质类物质是土壤有机碳库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化学成分组成对土壤有机碳库分类主要是对土壤腐殖质进行分类。
根据腐殖质类物质在酸和碱溶液中的溶解性将其分为富啡酸、胡敏酸和胡敏素(唐世明1994)。
由于各类提取剂对土壤腐殖质的提取能力的变化很大,几乎很难将土壤腐殖质全部提取出来,而且土壤腐殖质的性质并不能完全代表土壤有机碳的性质。
有研究证明,腐殖质类物质与生态学过程之间没有十分紧密的联系(R.R. 1999)。
因此,对土壤腐殖质类物质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的逐渐淡出土壤碳库的研究领域。
1.2根据化学性质分类随着土壤有机碳库分类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开始从化学性质的角度上研究土壤有机碳库的分类。
第一,根据被KMnO4氧化的程度对土壤有机碳的易氧化程度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浓度的KMnO4(33mmol\L、167mmol\L、333mmol\L)氧化的土壤有机碳的数量,把易氧化的有机碳分成3个级别(Loginow et al. 1987)。
第二,根据被H2SO4氧化的程度对土壤有机碳的易氧化程度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浓度的H2SO4(6.0mol\L、9.0mol\L、12.0mol\L)和K2Cr2O7氧化的土壤有机碳的数量,把易氧化的有机碳分成4个级别(Chan et al. 2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1期2010年 2月四川环境S I CHUAN ENV I RONM ENTVol 129,No 11February 2010#综述#收稿日期:2009-08-26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重大项目(2006BAC 01A14;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72312032。
作者简介:席雪飞(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0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学和环境污染防治研究。
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席雪飞,王磊,贾建伟,唐玉姝(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摘要: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碳库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大气C O 2浓度升高、温度上升、氮沉降等环境因素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输入与土壤呼吸可能的影响,介绍了关于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手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研究土壤有机碳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全球环境变化;土壤有机碳库;CO 2浓度升高;全球变暖;氮沉降中图分类号:X 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644(201001-0115-06Research Progress on Effect of G lobal Environ m entalChange on SoilO rganic Carbon PoolX I Xue -fe,i WANG Le,i JI A Ji a n-w e,i TANG Yu-shu(S t ate K ey Laboratory of P ollution Control&Resource Reuse ,School of Environ m entalScience &Eng ineering,T ongj i Universit y,Shanghai 200092,ChinaAbstract :T he eff ect o f g l oba l environ mental change on so il organic carbon poo l has became a research hot poi n.t In this paper ,the possi ble effects of env i ron m ental f actors such as e leva ted CO 2concentrati on i n at m osphere ,e l evated a ir temperature and nitrogen deposition on so il org an i c carbon i nput and soil resp i ration are rev i ewed .And t he m eans used f o r study i ng the effect o f g l oba l env i ron m enta l change on so il carbon poo,l as we ll as the i r ex i sti ng prob le m s are also i ntroduced .Sequenti a lly suggesti ons on furt her research on response of so il org an i c carbon to g loba l environmenta l change are propo sed .K eyw ords :G loba l env iron m enta l change ;so il org an i c carbon poo ;l e leva ted CO 2concentration ;g loba l w ar m i ng;nitrogen depos i tion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
据统计土壤有机碳库是大气碳库的3倍,大约是植被的215~3倍左右[1],成为地球表层最大的有机碳库,是全球生物化学循环中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因而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日益成为全球有机碳研究的热点[2]。
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变暖、UV-B 辐射增强、氮沉降等可通过土壤地上部分的植被及其凋落物分解等途径影响土壤有机碳输入;同时也能通过影响土壤呼吸以改变土壤有机碳输出。
因此,在全球环境变化的条件下,土壤究竟成为/碳源0还是/碳汇0也取决于土壤有机碳输入与输出间的动态变化。
本文综述了大气CO 2浓度升高、温度上升、氮沉降等全球环境变化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库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介绍了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碳汇聚效应影响的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趋势以及在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中的角色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大气CO 2浓度的增加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近百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
I CPP [3]在第4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全球大气中CO 2在过去的250年中增加了大约36%(约100L m o l/m o l,从工业革命前(AD 1000~1750的275~285L m o l/m o l 增加了2005年的379L m o l/m ol。
据模型预测[4],到本世纪末,大气CO2浓度将达到700L m o l/m o l。
111CO2浓度升高对土壤碳输入的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升高主要通过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影响土壤有机碳库。
许多试验结果表明,植株生物量在CO2浓度升高的情况下增加[5,6],特别是C3植物[7],但这种响应在水分和营养物质不足的情况下会低一些[8]。
CO2升高也影响了植物的地下根系。
随着CO2浓度升高,C3植物分配到植物根部的有机物增加,以满足其生长对营养物质需求的增加,W ang等[9]对野生C3类杂草的研究表明,在CO2浓度增加190L m o l/m o l条件下,根际生物量平均增加31%。
根际生物量的变化并不能完全代表土壤地下部分碳流量及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相比之下,根周转率变化更能提供碳库大小的改变和根数量的变化等信息,是有机碳进入土壤最主要的过程[10]。
有研究指出[11],草地和森林生态系统随着流入地下部分的有机质增加,其植被根际周转效率增加。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同化产物,有20%~50%是通过根系死亡及根系分泌进入土壤[12]。
一般的,随着CO2浓度升高,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增多,输入植物根系的有机质增多,根系分泌物又有所增强。
然而,有关根分泌物对C O2浓度的响应目前还存在争议[13]。
主要体现在,现今对根系分泌物占进入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碳的比例、组成和变化等的原因仍然不清楚[14]。
112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理论上,大气C O2浓度升高,植物光合作用增强,输送到根部的有机物增多,能提供给微生物更多的可降解底物,因此微生物活性增强,呼吸作用加强。
Goudriaan[15]等支持这一理论,认为大气CO2浓度升高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底物含量,而土壤C/N增加,会刺激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进而增强土壤呼吸。
现今已有一些研究证明了CO2浓度升高后,土壤呼吸确实有增加[16,17]。
但土壤呼吸速率在CO2浓度升高时会降低[18]和不发生明显变化[19]的情形也存在。
土壤呼吸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还没有一致性的结论。
陈春梅等[2]对此的解释为:植物生长对CO2浓度上升的反应不同,影响了凋落物的数量和其中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而导致进入土壤的底物类型和数量有极大的变化。
而这些进入土壤的底物的有效性差异可以导致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发生变异,最终导致土壤呼吸产生很大变异性;贾夏等[20]解释到,土壤呼吸作用强度不仅取决于大气CO2浓度升高促进了植物向地下输入了更多的有机碳,而且也会受到土壤N 含量的影响。
如果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N 含量不足,会抑制微生物呼吸[21]。
综合当前的研究结果,还不能确定当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时是否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库的增加。
Goudriaan和Ruiter[15]于1983年提出CO2浓度升高会减慢土壤原有有机质的分解,因此会导致土壤碳的积累。
相反,X ie等[22]研究发现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草地土壤的总碳没有显著影响。
不同的学者在其各自的研究尺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也呈现出了结果的不统一性。
2全球变暖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目前,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0的不断累积,从而使得全球气温逐渐上升。
I PCC 第4次评估报告预测[3],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8e~410e。
图1为全球变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过程。
图1全球变暖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F i g11I m pact of g loba lw ar m i ng on so il organ i c carbon poo l211全球变暖对土壤有机碳输入的影响全球变暖可以通过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改变植物生物量,还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土壤水分含量,间接影响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23]。
C ao[24]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各大洲均表现为植物生物量随气候变暖而增加。
郝占庆等[25]应用116四川环境29卷LI N KAGES对长白山上主要树种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生物量都随气温上升而增加,变化趋势非常相似。
全球变暖引起植被生物量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凋落物的产量。
凋落物分解受诸如凋落物质量和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及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等生物因素的制约。
全球变暖通过影响此类因素,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
全球变暖提升了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加速凋落物的分解。
212全球变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近十几年来,模拟土壤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的实验结果大都表明,土壤的呼吸速率通常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升高[26,27]。
K ang等[27]研究了土壤微环境条件下气候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发现气候变暖可以持续地增加土壤呼吸速率。
然而,还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尽管可以在短时间内刺激土壤呼吸产生大量的CO2,但是它并不能从根本上增加土壤呼吸[28]。
这集中体现在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条件的适应机制。
即在微生物活性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逐步升高或持续的高温,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缓慢降低,呼吸速率逐步恢复到升温前水平的现象[29]。
自然温度变化下,尚未观测到土壤呼吸对升温的适应,但在人工控温实验中,发现土壤呼吸对升温产生了明显的适应[28]。
土壤呼吸对全球变暖的适应性的机制,现今仍未有定论,存在有几种解释,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