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媒体概论第六章

合集下载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新媒体概论定义主要从两方面,一是技术层面对新媒体进行界定,二是从与传统媒体的比较优势出发来定义新媒体全方位认识新媒体传承论:新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式相对论:新媒体视为媒体演进发展的延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凡数字论:凡是基于数字技术在传媒领域运用而产生的新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互联论:从新媒体的互联性特点出发,认为新媒体是在互联基础上实现多对多或点对点传播,具有与用户等交互功能的媒体形式媒体定义回归论:从媒介自身出发对新媒体做出界定,认为“媒体”应该广泛指从事大众传播的机构,因而新媒体应该定义为新的大众传播机构正确区分“新”“旧”媒体明显的区别在于: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由于其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分众性、快捷性、个性化、多媒体等特点,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良好的整合性、展示性及容纳性。

这样就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齐全的媒介总和平台,既融合了以往的媒介形式,又显现出信息覆盖面广、规模大、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

而新旧媒体之间的模糊性则表现在:网络媒体蓬勃发展所带来的传播革命虽然是上一轮传播革命的终点,却也是下一轮传播革命的新起点,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人类传播历史上的全部媒介既进行了一次整合和展示,同时也对未来的传播媒介和形态的一次试验。

了解新媒体的构成要素1.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2.多媒体呈现3.互动性4.商业模式创新5.媒介融合趋势加强我国新媒体产业趋势1.十二五开局,新媒体的战略机遇2.融合发展成主新媒体旋律3.新闻网站转企改制上市与机遇4.门户网络新媒体进入新一轮竞争5.团购网站或将成为新媒体新领军者6.微博将是2011年最给力新媒体7.新媒体知识产权环境将趋好8.网络舆情与危机公关备受关注9.创新型新媒体将受资本追捧10.新媒体给力文化创意产业以上十大趋势集合了近两年来新媒体在各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几乎涵盖了政策规划、媒介融合、发展环境、资本支持以及目前颇为流行的各类网络媒体等与新媒体产业息息相关的各方面,因而颇具代表意义。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 新媒体概论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1数字技术( 新媒体的核心技术) ○2计算机网络技术 ○3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新媒体的特征:○1数字化:最显著特征 ○2交互性:本质特征 ○3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 ○4即时性与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 ○5个性化信息服务 ○6虚拟信息传播 ○7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

4、web1.0的概念:互联网“内容为王”的阶段称为Web1.0阶段,本质是聚合和搜索,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获取信息,依然是单向的传播模式。

5、web1.0的主要特征:○1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 ○2web1.0的盈利都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 ○3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 ○4web1.0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 ○5web1.0不以html 为言,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 6、web1.0与新媒体的发展:○1web1.0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平台 ○2web1.0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7、web2.0的概念: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此阶段互动应用成为主流,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8、web2.0的主要特征:○1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 ○2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 ○3符合web 标准的网站设计 ○4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 ○5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第二章 新兴媒体(一)网络媒体1、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也称第四媒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六章教案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数字媒体艺术与信息化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数字出版的意义;(2)理解因特网的发展趋势和网络艺术的不同形式;(3)理解跨界整合与设计;(4)理解信息采集、整理和设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理解因特网的发展趋势和网络艺术的不同形式;(2)理解跨界整合与设计。

●教学难点:(1)理解理解跨界整合与设计。

●教学计划:使用4课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其中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教案。

●教学内容:引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人用辨证的思想,说明了技术和“内容”的关系。

现代信息服务业或侠义上说,数字内容产业,其核心就是要借助计算机和“数字媒体技术”这个利器,去设计、实现、完成打造“数字化文化产品”这一宏大的历史目标。

本章从设计行业的具体对象入手,分析了从工业设计到视觉传达各行业的信息化特点;从各行业发展历史和行业特征来寻找其数字化的切入点。

第六章的重点是描述作为设计和应用艺术范畴的数字媒体设计的特征;特别是较为详细介绍了数字媒体工具的核心——软件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应用。

本章还通过具体分析和插图展示了各个领域计算机、数字媒体的应用范例。

由此,全书完成了数字媒体艺术从整体到局部,从概念到应用;从历史到现实的整体构建过程。

一、kindle、ipad与电子图书设计新媒体的发展与交互产品设计1、电子图书、网络阅读、电子杂志、电子报纸Pk传统图书、深层阅读、纸媒杂志、新闻报纸2、iPad儿童有声电子趣味图书的界面寓教于乐的学习模式二、工业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在学科目录上为“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Industrial Design,它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方法。

通过产品造型设计将功能、结构、材料和生产手段、使用方式统一起来,实现具有较高质量和审美向度的合格产品的目的。

这种设计,既充分考虑了产品的功能价值,又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审美等的其它价值,产品内在合理的功能结构通过美的艺术设计形式得到自然展现,设计使产品生产合理化,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满足了消费者的各方面的需求,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性。

数字媒体概论(ppt 85页)

数字媒体概论(ppt 85页)

新闻印刷品的出现,使得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发生 了质的变化,新闻传播的规模变大了,从特定的对 象转而面向整个社会,专门采集和公开发布新闻的 机构逐渐出现,从事这项活动的队伍也逐渐形成, 于是大众传播事业逐步发展壮大。
⑤电子媒介传播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发展, 先后诞生了广播、电影、电视及它们的派生物,如,模拟信 号的录像、录音磁带及其播放设备,我们将它们统称为电子 媒介。
小讨论
❖ 请举例,生活中有哪些数字媒体?
mp3:音乐随心听
电影数字特技:魔幻与现实
数字动画世界:视听盛宴
数 字 游 戏 王 国 : 娱 乐 新 体 验
数字游戏王国:娱乐新体验
数字游戏王国:娱乐新体验
远程教育与培训
电子杂志
数字电视
视频会议系统 娱乐与家用
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
教育与培训
(一)数字媒体的表现特征
1.多媒体化
✓内容信息既可以用文本、图形、图像等媒体来表示, 也可以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来表示。
2.交互性
✓允许信息在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双向流动, 不仅向受众呈现各种表示传播内容的多媒体信息,而 且也能够接收受众反馈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并对这些 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定下一步向受众呈现 信息的内容和方式。
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样式,它往往兼具数字化、网 络化与交互性特性。如flash、计算机三维动画、网 络游戏、博客、播客等。
2.概念界定: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
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 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
✓ 数字媒体艺术不单指某一传统艺术种类,而是指基于 计算机数字平台创作出来的多种媒体艺术样式。

数字媒体概论(网络艺术)

数字媒体概论(网络艺术)

第一章数字媒介导论罗杰斯认为创新必须具备四个元素:创新属性(Attributes)、传播渠道(Channels)、时间(包括创新决策过程、接受者类别、采用率)和社会系统。

另外,罗杰斯认为影响创新的因素有创新的特征、接受者的个体特征和社会网络特征等。

香农认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应包括6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来源、编码器、信息、通道、解码器、接收器。

其中“通道”就是香农对媒介的定义,这个媒介是一个技术概念上的介质,譬如铜线、同轴电缆等。

香农认为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总是以某种具体的信号的形式表示的,并且通过信号在实际的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这一理论为现代通信尤其是图像通信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国际电信联盟对媒介的定义有以下五种:感觉、表述、表现、存储、传输媒体。

传播学范畴中的媒介一词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指的是具备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的意思,譬如,电视、广播、报纸具备了接收者(受众),被称做“大众媒介”,而互联网等借助新兴的电子通信技术的媒介被称做“电子媒介”;第二种指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譬如电视台、报社等。

麦克卢汉对媒介的理解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按摩、媒介分为热媒介与冷媒介,以及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又变成部落化的地球村等。

国内对数字媒介的认识比较趋同。

譬如,数字媒体就是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媒体;数字媒介简而言之就是以数字化形式(0和1为最基本的符号)传递信息的媒介。

课后思考题1.信息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对传播和通信理论的影响是什么?香农认为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总是以某种具体的信号的形式表示的,并且通过信号在实际的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这一理论为现代通信尤其是图像通信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具体到电视系统,信号就是电视台所要传送给用户的节目,而信号就是表示传输节目的亮度信号、色度信号和伴音信号,以及进一步变换产生的实际传输的电视信号。

(完整版)数字媒体概论

(完整版)数字媒体概论
3.第四媒体,网络媒体
·在大传播领域,报刊是最早的“第一媒体”。
·广播和电视称为后来相继出现的为大众提供信息的“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
·万维网称为继传统的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同时也是多媒体。
4.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简单地说就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通过计算机产生、获取、记录、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这个概念的核心包括两方面:一是数字化的手段,显然这与计算机有关;二是媒体,也就是说与信息传播或传达有关。
(2)类似色调和:以色环中相邻的两种色彩进行对比调和;
(3)对比色调和: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两种色彩进行调和。
三、图像数据与图像文件
(一)图像数据压缩
图像数据量=图像的总像素*图像深度/8
图像数据压缩比=压缩后的图像数据/压缩前的图像数据
(二)图像文件和格式
图像文件的重要内容是图像数据,一般图像文件主要都包含有文件头、文件内容和文件尾等三部分。
显然,伪彩色或索引色图相比相同幅面的真彩色图像文件要小,而且如果调色板选择不合适,它不一定反映原图的色彩。
一般图像深度用来表示像素的色彩属性,但有时图像深度中海油一位(bit)或几位用来表示像素点的其他属性。
(六)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色彩基调
·暖调:红、橙、黄
·冷暖中间色:绿、紫
·冷调:蓝
·中性调:灰、土
数字媒体概论
第一章导论
一、有关名词界定
1.媒体、媒介、媒质
在人类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表现形式称为媒体。媒体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储存信息的实体,一般也称之为媒质,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或称之为媒介),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像等。
2.多媒体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3.新媒体的传播特性4.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四)教学要求1.了解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依托2.掌握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和社会影响3.能够对新媒体进行宏观总体的介绍第二章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一)教学目的介绍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掌握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优化技巧。

二)教学时数:4理论讲授学时:2实践操作学时:2三)教学内容1.门户网站的概念和作用2.搜索引擎的概念和发展历程3.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4.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优化技巧四)教学要求1.了解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3.了解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优化技巧第三章虚拟社区一)教学目的介绍虚拟社区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掌握虚拟社区的建设和运营方法。

二)教学时数:4理论讲授学时:2实践操作学时:2三)教学内容1.虚拟社区的概念和特点2.虚拟社区的作用和发展历程3.虚拟社区的建设和运营方法4.虚拟社区的管理和维护技巧四)教学要求1.了解虚拟社区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虚拟社区的建设和运营方法3.了解虚拟社区的管理和维护技巧第四章RSS一)教学目的介绍RSS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RSS的订阅和发布技巧。

二)教学时数:2理论讲授学时:2三)教学内容1.RSS的概念和作用2.RSS的订阅和发布技巧3.RSS在新媒体营销中的应用四)教学要求1.了解RSS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RSS的订阅和发布技巧3.了解RSS在新媒体营销中的应用第五章电子邮件/即时通讯一)教学目的介绍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掌握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营销技巧。

二)教学时数:2理论讲授学时:1实践操作学时:1三)教学内容1.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概念和特点2.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使用方法3.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在新媒体营销中的应用4.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营销技巧四)教学要求1.了解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使用方法3.了解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在新媒体营销中的应用4.掌握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营销技巧第六章博客/播客一)教学目的介绍博客和播客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掌握博客和播客的营销技巧。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1. 语言传播: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通过口头语言传递信息。

2. 文字传播:文字的发明使得信息可以记录下来,传播更加广泛和持久。

3. 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量复制和传播信息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 电子传播:电子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

二、新传播革命的本质新传播革命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革命。

其本质是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互动性和全球化。

三、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2. 网络化:互联网连接了全球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共享和交流。

3. 互动性:用户可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

4. 多媒体:互联网可以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

5. 全球化: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和交流。

四、新传播革命的挑战1. 信息过载: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巨大,用户难以筛选和处理。

2. 网络安全: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3. 数字鸿沟: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鸿沟问题,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信息获取能力差距加大。

4. 媒体素养:互联网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才能正确使用和评价网络信息。

五、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1. 技术创新: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2. 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推动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1. 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立的一个网络。

2. 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互联网逐渐从军事领域走向民用,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网络。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新媒体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

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

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二、课程目标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

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

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48课时。

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新媒体导论(一)教学目的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

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时数理论讲授学时:2(三)教学内容1.新媒体的基本问题2.新媒体的优势3.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四)作业谈谈怎么看待柯达破产?第二章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一)教学目的介绍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重点分析创新扩散理论。

(二)教学时数理论讲授学时:2(三)教学内容1.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2.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一)教学目的阐释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分析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教学时数理论讲授学时:2(三)教学内容1.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2.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3.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四)作业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的关联。

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一)教学目的了解新媒体中网络传播的类型,掌握网络中的大众传播发展历程,掌握web2.0特征。

新媒体概论6

新媒体概论6

iResearch艾瑞咨询根据eMarkete整理的美国报纸 广告收入数据发现:2008年美国的报纸广告收入下降 到37.9亿美元,同比下降16.4 %.预计到2012年,报 纸广告收入将下滑至28.4亿美元。艾瑞咨询分析认为 ,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及时和免费 性,更多广告客户会将业务转向网络媒体。特别是近 年,通过网络阅读新闻、获取信息的人越来越多,使 得报纸发行量受到严重冲击,美国平面媒体行业将面 临全面整合
一 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
3.广电收听收视率下降 3.广电收听收视率下降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电视的铁杆观众越来越少。 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有1.1亿电视观众,平均每人每 天看电视6小时。99.5%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而且不止 一台。 但2007年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收看新闻节目的忠实 观众越来越少,更多的人选择在各个新闻节目之间切换 。2007年只有42%的美国人收看固定的电视新闻节目。而 1995年有48%的观众收看固定新闻节目,1993年有60%的 人收看固定新闻节目。不但铁杆观众在流失,不看电视 新闻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接受调查的观众中,说自己“ 昨天看了电视新闻”的人占59%,而在1994年有74%的观 众“昨天看了电视新闻”。
第四章 新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的影响
第一节 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 第二节 公共领域与公民新闻 第三节 数字鸿沟与数字机遇
第一节 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
1.1 新媒体打破传统媒体霸权 1.2 发行量、收听收视率变化 1.3 经营收入变化 1.4 受众结构变化 1.5 阅读习惯变化 1.6 报纸“消亡论”、“寒冬论”与“春天论” 1.7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荣
一 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
2.年龄结构老化 2.年龄结构老化 大量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正在加速向网络等新 媒体转移。一项针对北京市场的调查显示,北京综合性报 纸读者的平均年龄超过41岁,报纸读者的老龄化趋势日益 严重。到2004年,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已经有11.6%的人 由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在的几乎不读报纸——他 们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新闻及相关信息。 2007年7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称,美国哈佛大 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12岁至17岁的中学生有28%不 闻天下事,另有多达46%的中学生完全不读报。

数字新媒体概论(课堂PPT)

数字新媒体概论(课堂PPT)
数字新媒体概论
第四章 数字新媒体的服务平台
1
第四章 数字新媒体的服务平台
数字技术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数字技术不断更新着传统媒体服务 数字技术不断拓展着新媒体服务 一系列升级的、崭新的数字新媒体的服务平台
2
4.1 数字新媒体应用
数字新媒体技术为数字新媒体产业发展提供着坚实的 技术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数字新媒体应用的拓展和服 务的创新。
8
卫星直播
是数字电视技术率先介入的电视广播领域。从原先仅发送视 音频节目扩展到传输数据、交互电视、高清电视及互联网 连接、多媒体广播等服务。
一个典型数字电视卫星直播系统
发送
编码


传输 与
CA
用 制 上行
9
接收Leabharlann IRD智能卡2. 数字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以有线闭路形式实现电视节目的广播,不仅能高 质量地转播当地的开路电视节目,还可以自办节目或转发 卫星电视节目,并能双向传输和交换信息。
数字新媒体应用与服务的迅猛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数 字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创新。
3
4.1.1 数字新媒体的应用领域
相互交叉和相互融合 各类数字新媒体内容服务与系统都综合应用了相关的数 字新媒体技术
数字新媒体的应用
数字广播 互动电视
数字影视
数字游戏
数字广告
数字出版 数字网络社区
数数 字字 电音 视频 广广
播播
网手 络机 电电
视视

数 字 电

字 视 音 频 制
数 字 特


数 字网手 视络机 频游游 游戏戏 戏
网游无 络戏线 广广广
告告告
网手 络机 出出

数字新媒体概论

数字新媒体概论

以音频信息的数字化为例:
● 声音采样 —— 把声音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转换成由有限个数字 表示的离散序列
声音采样
11011100 11001101
1.1.2 媒体
1. 媒体的形态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
信息与数据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 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 价值。
2019/11/12
信息 数据
减少了不确定性 没有减少 不确定性
2019/11/12
信息=数据?
数据(Data)
消除不确定性
加工处理
信息(Information)
例如: 广播“到往北京方向的T31次列车将于8:30分发车”
● midi音频 ● wav音频 ● mp3压缩音频
音频数字信号、压缩音频信号
● 视频对象
文字 图形 图像 动画 音频 视频
END
音频 + 视频 Audio Vedio Information 视频数字信号AVI、压缩视频信号MPG
● 控制对象
文字 图形 图像 动画 音频 视频 控制
Button
22
□ 新媒体只用了短短不到10年就接近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用 数十年、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 媒体的二到三倍。
□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总值达到1140亿元,占中国传 媒产业总值的近三分之一。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888亿元 ,同比增长41.3%;网络媒体总收入为252亿元,其中网 络游戏和网络广告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62.0% 和48.2%。

传播学概论第六章传播的控制研究

传播学概论第六章传播的控制研究

媒介渠道控制
媒介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媒介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通过对媒介渠道的控制, 影响信息的传播内容和方式。
媒介的议程设置
媒介通过选择报道的议题和角度,设置公众议 程,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和思考方向。
媒介的技术手段
媒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和传播,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范围。
受众反馈控制
受众的选择性接触
负面效果
当传播控制失当或过度控制时, 可能导致信息失真、舆论失控、 社会动荡等负面效果。
辩证看待
在评估传播控制的效果时,需要辩证 看待其正面和负面效果,既要看到其 积极作用,也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负 面影响。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Part
05
传播控制的挑战与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控制挑战
受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接触特定的媒介和信息。
受众的反馈机制
受众通过反馈机制向传播者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影响传播者 的决策和行为。
受众的群体压力
受众所处的社会群体对其信息选择和接受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Part
04
传播控制的效果与评估
传播效果的定义与分类
传播效果的定义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受众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和,包括认知、态度、行为等各个层面。
Part
03
传播控制的过程与机制
传播者控制
01
传播者的自我审查
传播者在发布信息前,会根据自 身的价值观、立场和认知对信息 进行筛选和过滤。
02
传播者的社会责任
03
传播者的,避免发布虚假、误导性的信 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传播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 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

数字新媒体概论-6 第六章

数字新媒体概论-6 第六章

1. 数字新媒体内容的特点



新媒体内容是“一种混合体” 新型的多媒体、多层次的信息形态 数字新媒体内容不仅包含了传统媒体的内容,而且向更 大范围的多媒体内容不断扩展 传播内容本身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许多“新内容”是 为各种数字新媒体量身定做的
2. 数字新媒体内容的形态特征
数字内容必须要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和传播特性,创 造新内容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异于其他媒体内容 的形态特征,这些内容形态应该表现出自己的独到之处。
6.2.2 数字内容产业的政策导向
1. 国家“十一五”期间数字新媒体发展的政策
2. 针对细分行业的政策与管理 网络游戏推进与监管并行 动漫产业政策态度比较积极 数字影视与数字音乐 数字出版政策集中于网络出版和版权问题 3. 推进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软环境的建设
6.3 数字新媒体的产业经营
6.2.1 数字内容产业的产业结构

内容产品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的推动下,与媒体脱钩, 通过更多的内容传输渠道,能传播到更多的受众的数字信 息终端产品,这些生产和销售内容产品的企业群汇集成一 个独立的产业。
1. 数字内容产业结构

数字内容产业结构是一个商业化的结构,一般包括 ─ 控制企业 ─ 创作企业 ─ 生产企业 ─ 销售企业 ─ 以及经济、技术、信息等支持性企业。


数字内容产业迅速呈现出诱人的前景,其表现形式已 经涵盖数字影视、计算机动画、网络游戏、电信增值、 网络内容、数字教育、数字出版等。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产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 风向标和增长的新引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6.1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分析


“渠道为先,内容为王”。 信息转移的实现在于不同物质载体之间的表象转换, 而信息的存贮、处理、传递等过程就是载体表象的转 换过程。 表象只是手段而不是实质,只有信息所表达的内容才 是实质。传统媒体如此,数字新媒体更是如此。 数字新媒体是内容的新的发行平台和传送渠道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和编导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

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

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这一课程的教学建立在对传统媒体已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作为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色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

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

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64课时。

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新媒体概说(一)教学目的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

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1.新媒体的概念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3.新媒体的传播特性4.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四)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媒体的宏观发展状况。

第二章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一)教学目的介绍门户网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探讨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其影响;介绍搜索引擎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比较研究Google和百度,分析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时数:4 理论讲授学时:4(三)教学内容1.门户网站概述2.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影响3.搜索引擎发展概述4.搜索引擎详析5.两大中文搜索引擎的比较6.搜索引擎的未来之路第三章虚拟社区(一)教学目的介绍虚拟社区的概念由来,讲解发展历程,探讨虚拟社区的特点和社会影响,重点剖析商务类和教育类虚拟社区。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课件第1章 新媒体导论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课件第1章 新媒体导论

新媒体的外延
相关概念
网络传播、网络媒体、手机媒体
1.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 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 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 贮介质上, 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 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网 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 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2、冲击舆论调控机制
新媒体的舆论化趋势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的言 论平台,使得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表达空间。但新媒 体的互动性、开放性、匿名性等特性,以及传播内 容的不可预知性、群发转发的不可控制性,使得 “把关”难度增大、“把关”机制缺失或失效,加 之整个行业发展环境和新媒体环境还不规范,新媒 体的舆论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的和潜在的问题。
2)智能电视 智能电视(Smart TV)就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 电视,其本质是计算机的一种新形态。智能电视搭 载了独立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自行安装和卸载 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来不断对 电视功能进行扩展,并且具有上网功能。 目前,智能电视正在成为电脑的一种类型,具有 互动性的智能电视正在成为新媒体的新成员。
第一节 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的确切定义,业界和 学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 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类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 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 播的媒介”。
——陶丹、张浩达:《新媒介与网络广告》
新媒体的概念
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新媒体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它将一定的信息 转成数字,经过转播, 数字在操作平台上还原为一 定的信息。由于其传播的介质是比特(Bit),而非 原子,所以这种传播就具备了快捷、方便和高保真 等优点。新媒体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并实时更 新,可以像电台、电视台一样进行实时、实况报道, 显然优于传统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2017-2018(一)第一章新媒体导论一、新媒体定义(名词解释)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微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

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多选题)1、数字化;2、多媒体;3、互动性;4、网络化;5、个性化三、新媒体传受双方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单选题)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2、从接收信息到传播信息;3、从消费产品到生产内容。

四、用户生产内容(UGC)(名词解释)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又称作User Greated Content,UGC),泛指以任何形式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

它的发布平台包括微博、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维基、在线问答、SNS等社会化媒体。

五、UGC的特征(单选题)1、以网络出版为前提;2、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3、非专业人员或权威组织创作第二章新媒体类型★第一节网络媒体一、请简述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单选题)互联网新媒体:博客、微博、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

手机新媒体: 手机报、手机电视。

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IPTV 。

户外新媒体:移动电视、户外彩屏、楼宇电视等。

二、搜索引擎的特征(多选题)1、搜索引擎本身不生产内容,却是信息的集大成者;2、搜索引擎不能控制信息的内容却能控制信息的传播。

三、搜索引擎的分类(单选题)百度搜索属于: 1、目录式搜索引擎;2、全文搜索引擎;3、元搜索引擎;4、垂直搜索引擎四、门户网站的概念和功能(多选题)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新媒体概论》第六章媒介融合

《新媒体概论》第六章媒介融合

《新媒体概论》第六章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和互动,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和综合化需求。

它是信息技术和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媒介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媒介形态融合。

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逐渐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了新的媒介形态,如网络报纸、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等。

这些新的媒介形态具有互动性、参与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可以满足用户对多元内容的需求。

二是媒介功能融合。

不同媒介的功能和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和弥补,实现更全面和多样化的传播效果。

比如,传统的文字媒体主要强调信息的传递和解释,而音频、视频媒体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通过媒介融合可以实现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传播。

三是媒介平台融合。

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逐渐融合在一个平台上,形成了全媒体平台。

全媒体平台不仅可以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实现内容的流动和互通,还可以跨平台传播,实现多终端的无缝接入和交互,提升用户体验。

四是媒介产业融合。

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也带动了传媒产业的融合。

传统媒体机构通过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同时,互联网公司也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进入传统媒体领域,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机结合。

然而,媒介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技术和标准的不统一会影响媒介融合的推进。

各种媒介间的信息传递、数据互通等要求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才能实现媒介融合的顺利进行。

其次,内容审核和管理的难题也是媒介融合所面临的挑战之一、不同媒介的内容审核和管理标准不一致,如何保持内容的质量和安全,是媒介融合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次,市场竞争激烈、资源匮乏等因素也制约了媒介融合的发展。

对于一些中小型传媒机构来说,在媒介融合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总之,媒介融合是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传媒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媒从业者需不断学习和创新,适应新的行业发展需求,引领媒体产业的发展方向,实现媒体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呈现专业化趋势,建立在产业整合条 件下的数字内容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 着力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不同性质的数字新 媒体内容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形成的以价格竞争为基 础的产业集群
─ 高技术化特征对内容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驱动和促进作用
综合理解,可以将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定义为:
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是依托数字新媒体技术和服务平台, 利用各种数字化传播渠道,通过各种数字媒体终端,创作、 开发、分发、销售数字化的图像、字符、影像、语音等信 息产品与服务的产业类型。它包括软件、信息化教育、动 画、媒体出版、数字音像、数字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等的 产品与服务,是智力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而信息的存贮、处理、传递等过程就是载体表象的转 换过程。
表象只是手段而不是实质,只有信息所表达的内容才 是实质。传统媒体如此,数字新媒体更是如此。
数字新媒体是内容的新的发行平台和传送渠道
随着网络电视、手机、数字电影、数字游戏、网络出版 等数字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的收入来源被分流;
发行平台的增多会导致对优秀内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平台之间的竞争会极大地拉升优秀内容的价值。
500
增长率(%)
400
310
300
73.1
200
145
100
39
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400 849.8
350 300 250 200 150 58.3 100 50 0 2005年
无线 数字内容服务
数字影音动漫 其他
互联网 数字内容服务
4. 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
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产业体系的支持,这 个体系又涉及了外部的相关产业的融合,共同形成了 一个庞大的群落。
6.2.1 数字内容产业的产业结构
内容产品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的推动下,与媒体脱钩, 通过更多的内容传输渠道,能传播到更多的受众的数字信 息终端产品,这些生产和销售内容产品的企业群汇集成一 个独立的产业。
1. 数字内容产业结构
数字内容产业结构是一个商业化的结构,一般包括 ─ 控制企业 ─ 创作企业 ─ 生产企业 ─ 销售企业 ─ 以及经济、技术、信息等支持性企业。
为新媒体定制的新内容
传统媒体与数字新媒体的跨媒体内容
受众创作的内容
6.2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产业
─ 1995年西方七国信息会议上首先出现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的概念
─ 1996年欧盟《Infor2000计划》 ─ 1998年经合组织专门报告《作为新增长产业的内容》等
各国各地区各组织与内容产业同类的概念很多。
播 放 器
计 算 机
数 字 存 储
内容产业的扩张与发展也离不开相关技术与产业的支 持与支撑,主要包括为传播渠道发展和用户市场拓展 所提供:
─ 技术支持
─ 经济支持
─ 信息支持等
2. 数字内容产业的组织形态
3. 数字内容产业规模与格局
1000
372.0
900
800
700 600
市场规模(亿元)
214.0 537
─ 以质取胜 ─ 针对受众 ─ 注重互动 ─ 对应平台
6.1.2 数字新媒体内容的服务建构
传统媒体每天传播的信息量不及互联网的四分之一, 数字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日益丰富,其服务建构也随之 发生转变。
四个重要阵营建构了数字新媒体内容服务的架构体系:
─ 拥有传统媒体内容资源优势的内容提供商 ─ 提供通道的电信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 ─ 已经在互联网领域站稳脚跟的门户网站 ─ 作为数字新媒体内容供应的新型力量的新媒体受众
传播内容本身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许多“新内容”是 为各种数字新媒体量身定做的
2. 数字新媒体内容的形态特征
数字内容必须要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和传播特性,创 造新内容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异于其他媒体内容 的形态特征,这些内容形态应该表现出自己的独到之处。
目前数字新媒体内容的形态特征主要体现在:
数字内容产业迅速呈现出诱人的前景,其表现形式已 经涵盖数字影视、计算机动画、网络游戏、电信增值、 网络内容、数字教育、数字出版等。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产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 风向标和增长的新引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6.1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分析
“渠道为先,内容为王”。 信息转移的实现在于不同物质载体之间的表象转换,
6.1.1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及其形态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媒体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
─ 信息内容本体 内容系统中所包含的特定意义 ─ 信息内容表现形式,内容系统的传播方式
两者共同构成了传播活动的内容环节
1. 数字新媒体内容的特点
新媒体内容是“一种混合体” 新型的多媒体、多层次的信息形态
数字新媒体内容不仅包含了传统媒体的内容,而且向更 大范围的多媒体内容不断扩展
6.2.2 数字内容产业的政策导向
1. 国家“十一五”期间数字新媒体发展的政策
2. 针对细分行业的政策与管理 网络游戏推进与监管并行 动漫产业政策态度比较积极 数字影视与数字音乐 数字出版政策集中于网络出版和版权问题
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结构图

数字技术
容 原创娱源自信艺教乐



各个行业

数字技术
体 资

影动游教移出 视画戏育动版 内内内内内内 容容容容容容
数字技术

售 平
集成销售平台

数字内容产业

数字技术
播 渠







线

线




广







数字技术
户 市

现 场
平 面 媒 体
电 视
移 动 终 端
这几股力量都希望依靠自己所具备的某一方面的优势 在数字新媒体的内容服务上有所斩获。
但是,至少在现在,这些力量在数字新媒体的拓展上, 都或多或少地遭遇了内容稀缺的瓶颈与难题。
6.1.3 数字新媒体内容的创新发展
数字内容从以往作为旧式媒体的延伸,发展成为 更具实验性和新颖性的内容种类、更具创新力和互动 性的内容产品。
数字新媒体概论
第六章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产业
第六章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产业
数字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的 迅猛扩张,推动了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的崛起与发展。
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数字内容产业)
以内容为主和依靠数字信息网络技术支持两方面的特征 是基于数字技术,融合了多种媒体形态,从事创作、生 产和传播有关信息文化内容的综合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