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多层螺旋CT基本后处理技术ppt课件

多层螺旋CT基本后处理技术ppt课件

二、图像的特点
卷积核:B10S非常平滑 窗值:肺窗
11
卷积核: B10S非常平滑 窗值:纵膈窗
编辑版ppt
二、图像的特点
部分容积效应
12
编辑版ppt
三维重建图像遵从准则
所有的图像都必须来自一个病人并且来自同
一个检查,且具有相同的重建中心和视野。进行三 维处理时至少要装载3幅,最多可装载1024幅图 像(图像多于1024幅时,系列将被拆分)。所有 图像都必须具有相同的X/Y坐标和FOV。层厚小于 或等于3 mm, 30-50%的薄层重叠重建。一般 来说,层厚越薄,效果越好。螺旋扫描较序列扫描 要好。VRT、SSD、MIP 需要使用标准或光滑 “卷积核”算法的图像,卷积核数值越小图象越柔 和。 MPR重建骨结构使用高分辨率算法,卷积核 数值越大图象越锐利。
4
编辑版ppt
一、图像显示技术
正常颅脑CT图像
脑组织窗
骨窗
WL:40,WW:100
WL:600, WW:2500
5
编辑版ppt
一、图像显示技术
胸部CT扫描(纵隔淋巴结肿大)
肺窗
纵隔窗
WL:-650,WW:1600
WL:40,WW:400
6
编辑版ppt
一、图像显示技术
WL:281 WW:1000
13
编辑版ppt
一、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ting , MPR)
❖ MPR是在三维容积的 任意方向位进行交互 式导航。MPR可以同 时显示轴位、矢状位 和冠状位及任意斜位 层面,并可任意改变 重建的位置和层厚以 利于观察不同组织细 微结构。
14
编辑版ppt
曲面重建(CPR)

《急性脑卒中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2020)要点

《急性脑卒中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2020)要点

《急性脑卒中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2020)要点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等特点,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总数的69.6%~70.8%。

一、急性脑卒中CT检查技术概述脑卒中多模式CT检查包括头颅CT平扫、头颅CT灌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内的“一站式”影像检查。

(一)CT平扫CT平扫虽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敏感性较差,早期发现率仅有52%~65%,但其可准确识别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颅内肿瘤),以及为早期判断脑缺血和对治疗的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仍是疑似脑卒中受检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CT灌注CT灌注是一种快速、准确、多参数、操作简便的影像学功能检查方法。

其主要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BV),为通过一定脑组织的血流量,单位为每100g脑组织的血液容量;脑血流量(CBF),为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大脑组织的血液量,每100g脑组织每分钟的血液通过量;平均通过时间(MTT),为血液通过一定大脑组织的平均时间;达峰时间(TTP),对比剂在脑组织的特定区域达到最大密度所需的时间,后两者时间都以s为单位。

CT灌注目前主要应用于急性及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检查,对于评价脑卒中受检者的病变范围、侧支循环、脑灌注和代谢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CT平扫对CT设备的要求不高,使用广泛,能快速鉴别脑卒中类型,为后续检查提供依据。

(三)头颈部CTA头颈部CTA是目前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观察血管解剖和血管病变以外其他疾病血供来源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提供有关血管的形态、闭塞部位及范围、侧支循环等信息。

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头颈部 CTA 是血管再通及预后的重要判断因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脑卒中受检者应尽量行头颈部CTA。

二、检查前准备(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 CT平扫适应证:急性脑卒中临床症状,符合下列条件者:(1)快速确认受检者卒中类型;(2)发病4.5h内已完成静脉溶栓治疗的受检者;(3)选择常规治疗的受检者。

多层螺旋CT操作规范

多层螺旋CT操作规范

120
mA
150
轴位及冠状位层 厚
层间隔
2--3mm 2--3mm
螺距Pitch
0.9
机架旋转时间 重建函数
1.0s 软组织:H31s 骨组织:H60s
窗宽 窗宽
150-250 2000-2500
窗位 窗位
35-45 500-700
颈椎检查技术
扫描范围 KV mA 层厚 层间隔 螺距Pitch 机架旋转时间
返回到程序目录
特殊检查扫描程序
返回到程序目录
全身各部位的扫描技术
头平扫 头增强 头CTA
眼眶 鼻窦 鼻骨 内耳 牙齿 颧骨 上下颌骨
腮腺 甲状腺
颈椎 胸部 胸部增强 冠脉CTA 肺动脉 胸主动脉CTA 肋骨重建 肝平扫
肝胆脾肾胰增强 腹部CTA CTU 胸、腰椎 肾上腺
膀胱、子宫、前 列腺、直肠 骶髂关节 髋关节 骶尾椎 膝关节
颧骨检查技术
扫描范围
KV
120
mA
300
轴位及冠状位层厚 1mm
层间隔
0.7mm
螺距Pitch
0.85
机架旋转时间
1.0s
重建函数
骨组织:H60s
窗宽
需要在三维卡中进行处理
2000-2500
窗位 窗位
500-700
颧骨排版分格:5X6
注意事项: 薄层MIP厚度为:15 轴位薄层: 层厚:1mm 间隔:1mm 窗条件:骨窗
骨组织:U90u ultra 窗宽
轴位与冠状位同时照像
3000-4000
窗位 窗位
500-700
内耳轴位像排版分格:
5X6
注意事项: 层厚:0.8mm 间隔:0.8 骨窗

MSCT(多层螺旋CT)原理与后处理技术

MSCT(多层螺旋CT)原理与后处理技术

遮盖容积重建(SVR)
是目前MSCT三维图像后处理中最常用的技 术之一。 主要适用于骨骼、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胆 道系统及肿瘤的显示。

螺旋扫描:
数据采集后决定,可以任意选择,也可以变更 ,例如用 2mm间隔重建后再用4mm间隔重建 另一组图象。
关于重建间隔
重建间隔越小,重建图象数量越多
例如:扫描长度200mm, 层厚10mm 重建间隔10mm = 20幅图象 重建间隔 5mm = 40幅图象 重建间隔20mm = 10幅图象
关于重建间隔
(二)三维图像后处理

1、三维容积重建: (1)遮盖容积重建(SVR) (2)密度容积重建(IVR) (3)最大密度重建(MIP) (4)最小密度重建(Min-IP) (5)X-线模拟投影(X-ray Proj) (6)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4D) (7)3D漫游 2、三维表面重建——遮盖表面显示(SSD):

螺距改变扫描范围
1、螺距越大,同样层厚,同样扫描时间, 扫描范围增大 5 mm层厚 扫描时间10秒 P=1 扫描范围 50 mm P=2 扫描范围 100mm P=0.5 扫描范围 25mm 实际应用:加大螺距,可以在同样的扫描时间 内增加扫描变扫描范围
螺距改变扫描时间

重要的扫描参数:
螺距(PITCH)
螺距是扫描架旋
转1周360°,进 床距离与透过探 测器的X线束厚度 之比。
单层CT的X线束厚度等于探测器准直宽,即 等于采集层厚宽度。 螺距计算公式:

P=S(mm)/D(mm)
P:螺距 S:扫描架旋转1周360°进床距离 D:X线束宽度
P=1.5 3.0/3.0
P=0.75 3.0/3.0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 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CT影像技术被广泛用于我们的日常医疗与检测中,同时CT影像技术也使得医学影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普及,并促进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的快速判断能力与精确程度得到了提高。

对于目前的医学检测来说,CT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检测方式。

并且,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创新,医学中的各项技术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其中CT也不例外。

以CT技术为基础结合滑环技术,经过不断试验而开发的新型检测技术——单层螺旋CT图像技术。

而后为了更加方便的使用CT图像技术,进一步开发了多层螺旋CT。

以此促进了CT影像性能的大幅度提升。

一、多层螺旋CT图像技术简介多层螺旋CT图像技术是以螺旋CT技术为基础,在螺旋CT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多排检测设备,在对病变部位进行快速扫描时还可以对射线的宽度进行调节,与此同时,根据采集层所采集的图像进行电脑分析以此判断射线宽度。

这样就可以对图像进行多角度采集,同时还可以快速采集图像。

对于每一排检测器来说都可以进行图像进行检测,并形成相应角度的图像,同时在相应的数据处理区域对所形成数据进行相关的重建,以此所形成图像就更容易观察。

并且图像的厚度也同样取决于检测器的排数及其组合形式。

以此来形成多数据的采取与处理渠道。

并且数据采集与检测器所匹配的方式也并不是一对一的,数据采集与检测器的不同的组合形式可以形成不同清晰度的图像。

二、常规CT与多层螺旋CT应用技术文件的对比分析(一)为了保证短时间内仍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探测器必须进一步提高效率,探测器要在快速高效的方向进行更新。

首先需要更新的就是检测器的材料。

常见的CT探测器类型是氙气或闪光灯的探测器,这种探测器的效率低下,只能记录60%的人类X射线。

CT检测器使用固态晶体陶瓷检测器来记录99%的人类X射线,它不容易损坏,而且稳定性好。

其次,增加了探针的数量,减小了体积。

普通的CT检测器包含整个扫描场,并且数量很少,只有300-800,相邻检测器之间存在间隙。

多层螺旋CT基本后处理技术

多层螺旋CT基本后处理技术
多层螺旋CT基本 后处理技术
贺太平
Company Logo
一、图像显示技术
CT值 ,单位HU。 可以根据CT值选择阈值进行图像后处理 液体 -10~10HU 气体 < -300HU 肝脾肾、脑实质等软组织 20~60HU 脂肪 -50~-100 HU 钙化、骨性组织CT值 > 300HU 骨皮质CT值 > 1000HU
Company Logo
伪影
Company Logo
二、图像的特点
卷积核:B10S非常平滑 窗值:肺窗
卷积核: B10S非常平滑 窗值:纵膈窗
Company Logo
二、图像的特点
部分容积效应
Company Logo
三维重建图像遵从准则
所有的图像都必须来自一个病人并且来自同 一个检查,且具有相同的重建中心和视野。进行三 维处理时至少要装载3幅,最多可装载1024幅图 像(图像多于1024幅时,系列将被拆分)。所有 图像都必须具有相同的X/Y坐标和FOV。层厚小于 或等于3 mm, 30-50%的薄层重叠重建。一般 来说,层厚越薄,效果越好。螺旋扫描较序列扫描 要好。VRT、SSD、MIP 需要使用标准或光滑“卷 积核”算法的图像,卷积核数值越小图象越柔和。 MPR重建骨结构使用高分辨率算法,卷积核数值 越大图象越锐利。
Company Logo
例如
颅骨的VRT显示
VRT右前位
VRT左前位
车祸病人发现颅骨多发粉碎性骨折,额骨、颞骨、蝶骨、鼻骨等骨 质不连续。经VRT成像后可清楚显示骨折线走向,能够在屏幕上旋 转变化视角,全面观察。
Company Logo
六、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 ,VE )
例如

螺旋CT影像后处理

螺旋CT影像后处理

螺旋CT影像后处理总医院李锋坦容积数据先进的软件原始数据有密度差别螺旋CT 优势的重要方面二维重建技术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是指在横断面上按要求任意划线,然后沿该划线将横断面上的二维体积元层面重组,即可获得该平面的二维重建图像,主要包括冠状面、矢状面和任意角度斜位图像。

层厚越薄,重建图像越清晰(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一次常规轴位扫描,即可获得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角度斜位像,其联动显示功能.曲面重建技术(Curved Reconstruction ;CPR)它是多层面重建技术(MPR)的延伸和发展,即在MPR的基础上,沿兴趣器官划一条曲线,将沿曲线的体积元资料进行重组,便可获得曲面重建图像。

曲面重建技术(Curved Reconstruction ;CPR)三维重建技术多层面容积再现(MPV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CT仿真内镜成像术(CTVE)(Multiplanar Volume Reconstructions;MPVR)将不同角度的一层块的原始容积资料采用不同算法进行运算,得到重组的二维图像,可从不同角度观察层块厚度可调,最薄时即为MPR (Multiplanar Volume Reconstructions;MPVR )•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 MIP)、•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 MinP)•平均密度投影法(Average Intensity Projection ; AIP)(Surface Shaded Display ; SSD)是指按表面数学模式进行计算处理,将超过预设的CT阈值的相邻像素连接而重组成图像,图像表面有明暗之区别。

缺点:容积资料丢失较多,细节不够,切受阈值选择的影响较大。

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

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

根据有关文献,从肘前静脉至胸腔内各结构得循环时间依次为:上墙静脉3、7±1、5s,肺动脉6、5±2、5s,升主动脉10、5±3、0s,降主动脉及颈部血管12、3±3、8s,颈静脉17、8±5、0s。

以上延迟时间只就是近似得,需根据病人估计得心输出量及怀疑病变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螺旋CT检查需预先在高压注射器得遥控器上设置造影剂量,计算公式如下:剂量=流速(毫升/秒)x{扫描延迟时间(秒)+扫描时间(秒)-7},这里得7秒就是造影剂到达肺动脉干得时间。

这个公式适应于造影剂浓度为300mg碘/ml,流速2ml/s时;当造影剂浓度为150mg碘/ml,流速3~4ml/s时,造影剂剂量翻倍。

另一种计算造影剂剂量得方法就是根据病人体重,方法就是:剂量(300mg碘/ml)=体重(kg),或剂量(150mg碘/ml)=体重(kg)x2在CTCA中,利用心电门控制技术在心脏运动最慢得时期采集图像数据,可以实现抑制心脏运动伪影得目得,心电门控制技术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两种。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就就是利用心电信号控制CT扫描,该技术早已经在EBCT与其她成像技术中应用。

基本原理就是在扫描过程中,同步检测患者得心电信号,通过心电信号对心脏运动期相得标记,选择适当得扫描起始时点,实现获得心脏特定期相得图像或消除心脏运动伪影得目得。

在心电信号控制下,每个心动周期进行一次扫描,扫描模式与传统CT一样,X线发射为间断式、检查床运动为步进式。

通常以心电信号得R波为参考点,确定扫描得开始时间。

当检测到R波峰时,开始计数延迟时间,延迟时间结束触发扫描,扫描时间结束移床,移床距离为准直器宽度,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整个心脏扫描.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应用技巧螺旋CT得问世与发展,就是CT历史上得又一次革命.首先,球管旋转一周得时间已经缩短到亚秒量级,一次屏息可以完成整个躯干得扫描;第二,图像后处理功能迅猛发展,各种后处理软件不断完善,使CT不再单单就是横断图像.各种三维后处理图像不仅能立体显示解剖与病变,而且可以透明化处理或以仿真内窥镜方式观察。

多层面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

多层面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

第三章多层面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放射科朱玉森CT图像后处理是80年代末伴随螺旋CT的应用而出现的图像综合分析和处理技术,是将原始横轴位图像以二维或三维图像形式再现的过程。

图像后处理需要局域网络、图像工作站、图像后处理软件和相应的后处理图像输出设备。

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二维(多平面重建)、三维(容积重建、表面重建)和CT仿真窥镜等多种重建方法。

后处理图像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始数据的采集和原始图像的重建质量,以及图像后处理软件的算法。

图像后处理的临床意义在于它从多方位、多角度为影像专业和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完整、更直观和更易读的反映人体部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的影像学信息。

与普通螺旋CT后处理图像不同的是,多层面螺旋CT后处理图像具有更高的图像品质和更广的图像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的影像信息更精确、更可靠。

随着影像数据采集和后处理设备以及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领域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大多数螺旋CT制造商如:GE、Siemens、Toshiba、Marconi等公司都开发了专用的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和图像后处理软件。

以Toshiba的SGI O2(Images Post-Processing Work-Station SGI O2)工作站为例,它是以Toshiba协议或DICOM标准通过以太网络与CT、MR等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并通过软件系统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重建的计算机辅助医学影像诊断系统,它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一、硬件系统部分为了快速获得高质量的后处理图像,多层面螺旋CT通常以1.0-3.0 mm的层厚采集原始数据,并以0.5-1.0 mm的间隔对其进行重叠重建,从而产生大量的(一般为100-600幅)原始横轴面图像。

因此,工作站硬件系统的配置水平就决定了图像后处理的能力和速度。

SGI O2硬件系统的配置为:(一)中央处理器:R10000 64 bit RISC 1,270 MHz(二)主存储器容量:1Gb(三)数据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32Kb(四)硬盘容量:27 Gb(512×512矩阵的图像大约可存储22,500幅,256×256矩阵的图像大约可存储900,000幅)(五)图像监视器:21英寸彩色监视器,视频输出1280×1024,7503Hz(六)磁光盘驱动器:5英寸,可驱动0.6/2.6Gb的可读写磁光盘(0.6Gb磁光盘:512×512矩阵的图像大约可存储2,200幅;256×256矩阵的图像大约可存储8,800幅,2.6Gb 磁光盘:512×512矩阵的图像大约可存储9,000幅;256×256矩阵的图像大约可存储36,000幅)(七)彩色打印机:通过以太网连接的彩色打印机可输出高质量的彩色图片(八)视频输出:支持NTSC和PAL两种标准,可以将正在处理中的屏幕图像以视频信号的方式输出二、软件系统部分图像后处理的目的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完整、丰富、和直观、易读的影像信息。

最新第三章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课件ppt

最新第三章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课件ppt

28
28
1、头颈颌面部应用
前交通动脉瘤
29
❖ 男,23岁,右侧下颌骨囊肿。CT横断面发现一 个囊腔,冠状位及斜矢状位可见囊腔呈两部分。
30
30
❖ MIP及VRT显示骨质的破坏情况,这对于手术方 案的确定具有很大的帮助。
31
典型左侧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18
18
❖ 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
❖ ①原理:保留所选CT阈 值范围内的像素影像, 将表面数据进行平滑处 理后所得图像。
❖ ②应用:由于容积资料 丢失较多,细节不够, 切受阈值选择的影响较 大,现在应用较少。
颅骨SSD重建图像
❖容积显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VRT是通过容积数据对全部像素总和的影 像显示。它与SSD和MIP比较有很多优点:它无需 定义明确表面,影像中较SSD和MIP含有更多的信 息,保存了原始数据的解剖空间关系,因此可以 为观察者提供一个更具真实感的三维立体影像。
❖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formation,VR)
内固定三维透视图像清晰显示腰1椎体 压缩性骨折及内固定支架植入术后情 况,完全排除金属异物伪影的干扰。
内固定术后专用显示模板,可以清晰 显示内固定钉螺纹。
❖CTVE(CT Virtual Endoscopy,CTVE):以CT三 维重建技术对空腔脏器内表面进行重建,再通过 计算机模拟导航技术赋予不同的色彩和光照强度, 操作者在选择了视点后,可进行腔内观察,对保 存的图像进行连续回放,即可达到类似纤维内窥 镜的观察效果。它适用于胃肠道、呼吸道和血管 等器官的内表面及其腔内异物、新生物、钙化、 狭窄等病变。

医学图像后处理技术

医学图像后处理技术

3. 宽度与容积测量
宽度测量主要用于对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诊断.如左图,显示 的是冠脉血管造影图像中对血管狭窄程度的测量,通过测量冠状 动脉宽度,判断有无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改变.容积测量常用于心脏 分析功能,如右图,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的心腔容积,计算出心腔体积 变化,判断心脏射血的能力.
4. 平均密度值测量
• 选择需要进行反相处理的图像,然后选择后 处理软件左侧工具栏中的反白按钮,就可以 对反相后的图像效果进行观察.
5. 图像增强
利用图像增强技术可以有效地突出图像的细节, 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方便特征的提取.目前图像增强 技术主要应用在X射线图片和CT影像等的处理.图像 边缘增强的原则是:将选择好的图像感兴趣区域或
2. 调窗技术的操作方法
在图像后处理软件中,调节窗宽与窗位方法包括如下两种:
1选择需进行调窗处理的图像,然后选择后处理软件左侧工具栏 中窗按钮,在弹出的脑窗、肺窗、骨窗、纵隔窗、软组织窗中进行选 择.
2选择屏幕上方工具栏中调窗按钮,并使用鼠标在图像上拖动直 接进行调窗操作.
10.1.5后,质量可能下降,难免 有些模糊.可以对图像进行锐化,加强图像轮廓, 降低模糊度,使图像清晰.
锐化的原则是按指定的阈值查找值不同于 周围像素的像素,并增加像素之间的对比度.因 此,经过图像锐化处理后,较浅的像素变得更亮, 较暗的像素变得更暗,
• 图像锐化处理的操作方法是选择后处理软件左侧工具栏中 的滤镜按钮,在弹出的滤镜对话框中选择锐化滤镜,并可以 通过对强度的调节与对预览窗口中图像的观察来选择最适 合的图像锐化效果.
二维重建技术主要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ting,MPR、曲面重建技术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与计算容积重建calculate volume reformatting,CVR三种.

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

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

根据有关文献,从肘前静脉至胸腔内各结构得循环时间依次为:上墙静脉3、7±1、5s,肺动脉6、5±2、5s,升主动脉10、5±3、0s,降主动脉及颈部血管12、3±3、8s,颈静脉17、8±5、0s。

以上延迟时间只就是近似得,需根据病人估计得心输出量及怀疑病变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螺旋CT检查需预先在高压注射器得遥控器上设置造影剂量,计算公式如下:剂量=流速(毫升/秒)x{扫描延迟时间(秒)+扫描时间(秒)-7},这里得7秒就是造影剂到达肺动脉干得时间。

这个公式适应于造影剂浓度为300mg碘/ml,流速2ml/s时;当造影剂浓度为150mg碘/ml,流速3~4ml/s时,造影剂剂量翻倍。

另一种计算造影剂剂量得方法就是根据病人体重,方法就是:剂量(300mg碘/ml)=体重(kg),或剂量(150mg碘/ml)=体重(kg)x2在CTCA中,利用心电门控制技术在心脏运动最慢得时期采集图像数据,可以实现抑制心脏运动伪影得目得,心电门控制技术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两种。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就就是利用心电信号控制CT扫描,该技术早已经在EBCT与其她成像技术中应用。

基本原理就是在扫描过程中,同步检测患者得心电信号,通过心电信号对心脏运动期相得标记,选择适当得扫描起始时点,实现获得心脏特定期相得图像或消除心脏运动伪影得目得。

在心电信号控制下,每个心动周期进行一次扫描,扫描模式与传统CT一样,X线发射为间断式、检查床运动为步进式。

通常以心电信号得R波为参考点,确定扫描得开始时间。

当检测到R波峰时,开始计数延迟时间,延迟时间结束触发扫描,扫描时间结束移床,移床距离为准直器宽度,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整个心脏扫描.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应用技巧螺旋CT得问世与发展,就是CT历史上得又一次革命.首先,球管旋转一周得时间已经缩短到亚秒量级,一次屏息可以完成整个躯干得扫描;第二,图像后处理功能迅猛发展,各种后处理软件不断完善,使CT不再单单就是横断图像.各种三维后处理图像不仅能立体显示解剖与病变,而且可以透明化处理或以仿真内窥镜方式观察。

axi,规范

axi,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axi,规范篇一:mR检查操作规范mR检查操作规范本规范以检查部位为依据,兼顾部分有mRi鉴别意义的疾病类型,提出各部位检查的基本原则,适用于各级医院及各种不同类型的mR检查设备。

本规范采用相同的写作结构,包括线圈类型、体位、定位像、成像范围、检查方位、检查序列、扫描基准、层厚/层间距、FoV、患者准备与配合和优化选项,旨在为同行提供清楚的各部位mRi检查方法。

mRi检查适用于罹患各系统疾病者和要求健康体检者。

检查前应去除患者体内及体表的磁性金属物。

对于儿童、烦躁不安及有幽闭恐惧症者,应镇静后进行检查。

实施检查前,应先除外检查禁忌症。

本规范适用于成人mRi检查,儿童mRi 检查原则相同,具体参数请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第一节mRi 检查规范总体要求1.线圈选用合适。

2.患者体位标准。

3.检查方位准确。

4.扫描基准线符合要求5.序列选择得当、齐全。

6.FoV适当。

7.层厚/层间距适当。

8.tR、te、扫描时间与机型有关,主要参数范围见表1。

9.其他优化选项应用合理,如呼吸门控、心电门控、流动补偿等。

10.每个检查部位,≥2个检查方位(其中一个为基本检查方位)。

11.每个基本检查方位上,≥2个基本检查序列。

12.合理控制运动、呼吸、血管/脑脊液搏动、异物/金属等伪影,无卷褶伪影。

13.图像重建规范。

表1mR主要扫描参数范围表2主要mR厂家常见脉冲序列对照表第二节头颅五官一.颅脑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

定位像:3平面定位像,或矢状位定位像。

成像范围:颅底到颅顶。

(一)mR平扫1.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横轴位(axi)。

(2)辅助检查方位:冠状位(cor)、矢状位(sag)。

2.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t1wi、t2wi、t2FlaiR、dwi。

(2)辅助检查序列:疑脂肪性病变者,加扫脂肪抑制序列。

疑出血性病变者,加扫t2*wi,或swi。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操作规范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操作规范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操作规范一、颅脑1.非外伤者:只拍头窗,以Axi图像为主,范围自穹窿至乳突下缘,定位线平行于听眦线,必要时做Cor或Sag重建,以病变为中心,并插入定位像,Cor 定位线垂直于听眦线。

图像数4×6,1张。

2.外伤者:拍头窗及骨窗,重建方法相同,上半幅为头窗,下半幅为骨窗,骨窗必要时锐化处理图像数6×8,1张。

3.VR图像:体位为:前后位、后前位、左右侧位、头侧位、足侧位(除去下颌骨和颈椎)、其它特殊体位。

图像数2×3=6或3×3=9幅,1张。

二、颅底:骨窗1. Axi:自筛板至乳突尖,定位线平行于听眶线拍片数:6×7=42幅,1张注意:1.疑有脑脊液鼻漏1)Cor:自额窦前壁至鞍背,定位线垂直于鼻道2.疑有脑脊液耳漏1)Axi:包括颞骨,定位线平行于听眶线三、眼眶眼眶外伤以骨窗为主,其它以软组织窗为主。

1.Axi图像:自眶上缘至下缘,定位线平行于视神经管,图像数202.Cor图像: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定位线垂直于听眦线,图像数203.Sag图像,必要时,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图像数:6×7=42、6×8=48,1张4.VR图像:前后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其它特殊体位。

拍片数:2×2、2×3,1张当疑有眶内占位性病变时,要分别以Axi、Cor、Sag或斜面重建,以显示病变与眼球、视神经和眼肌等结构的毗邻关系,并做必要的测量。

四、鼻骨以骨窗为主,软组织异常者加拍软组织窗1.Axi图像:自鼻根点至鼻棘点,定位线垂直于鼻背,骨窗必要时锐化处理,常规图像数40幅2.Cor/Sag/CPR重建:以病变为中心,常规2幅图像数40+2=6×7,1张五、副鼻窦骨窗1.Cor图像重建范围:自额窦前壁至鞍背,定位线垂直于鼻道,图像数5×6=30幅六、中耳乳突骨窗1.Axi:自岩锥上缘至乳突尖,定位线平行于听眶线(图像数20)2.Cor:自鼓室前壁至鼓室后壁,定位线垂直于听眦线(图像数20)拍片数:5×8=40,1张七、上颌骨上颌骨外伤以骨窗为主,其它视病变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操作规范
一、颅脑
非外伤者:只拍头窗,以Axi图像为主,范围自穹窿至乳突下缘,定位线平行于听眦线,必要时做Cor或Sag重建,以病变为中心,并插入定位像,Cor定位线垂直于听眦线。

图像数4×6,1张。

外伤者:拍头窗及骨窗,重建方法相同,上半幅为头窗,下半幅为骨窗,骨窗必要时锐化处理
图像数6×8,1张。

VR图像:体位为:前后位、后前位、左右侧位、头侧位、足侧位(除去下颌骨和颈椎)、其它特殊体位。

图像数2×3=6或3×3=9幅,1张。

二、颅底:
骨窗
1. Axi:自筛板至乳突尖,定位线平行于听眶线
拍片数:6×7=42幅,1张
注意:
1.疑有脑脊液鼻漏
1)Cor:自额窦前壁至鞍背,定位线垂直于鼻道
2.疑有脑脊液耳漏
1)Axi:包括颞骨,定位线平行于听眶线
三、眼眶
眼眶外伤以骨窗为主,其它以软组织窗为主。

Axi图像:自眶上缘至下缘,定位线平行于视神经管,图像数20
Cor图像: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定位线垂直于听眦线,图像数20
Sag图像,必要时,以病变为中心重建
图像数:6×7=42、6×8=48,1张
VR图像:前后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其它特殊体位。

拍片数:2×2、2×3,1张
当疑有眶内占位性病变时,要分别以Axi、Cor、Sag或斜面重建,以显示病变与眼球、视神经和眼肌等结构的毗邻关系,并做必要的测量。

四、鼻骨
以骨窗为主,软组织异常者加拍软组织窗
Axi图像:自鼻根点至鼻棘点,定位线垂直于鼻背,骨窗必要时锐化处理,常规图像数40幅
Cor/Sag/CPR重建:以病变为中心,常规2幅
图像数40+2=6×7,1张
五、副鼻窦
骨窗
1.Cor图像重建范围:自额窦前壁至鞍背,定位线垂直于鼻道,图像数5×6=30幅
六、中耳乳突
骨窗
1.Axi:自岩锥上缘至乳突尖,定位线平行于听眶线(图像数20)
2.Cor:自鼓室前壁至鼓室后壁,定位线垂直于听眦线(图像数20)
拍片数:5×8=40,1张
七、上颌骨
上颌骨外伤以骨窗为主,其它视病变而定。

1.Axi:自眶上缘至上颌牙槽突,定位线平行于听眦线(图像数20)
2.Cor: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定位线垂直于听眦线(图像数16~20)
3.Sag:必要时,以病变为中心重建,插入定位像
拍片数:6×7=42,1张
八、下颌骨(含上下颌骨)
上颌骨外伤以骨窗为主,其它视病变而定
1. Axi:自颞下颌窝上缘至颏部,定位线平行于听眦线(图像数20)
2. Cor: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定位线垂直于听眦线(图像数20)
3.Sag:必要时,以病变为中心重建,插入定位像
拍片数:6×7=42,1张
九、颈部:
软组织窗
1. Axi:自腮腺上缘至颈静脉切迹,定位线垂直于咽后壁(图像数20)
2. Cor: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定位线平行于咽后壁(图像数20)
3.Sag:必要时,以病变为中心重建,插入定位像
拍片数:6×7=42,1张
十、喉
软组织窗
1. Axi:自会厌尖至环状软骨,定位线垂直于咽后壁(图像数20)
2. Cor:自喉结至颈椎前缘,定位线平行于咽后壁(图像数20)
3.Sag:包括两侧甲状软骨上角,并插入定位像
拍片数:6×7=42,1张
十一、环枢椎
骨窗
1. Axi:自枕髁至C2下缘,定位线平行于环椎前后弓连线
2. Cor:椎体前缘至椎弓根层面,定位线平行于椎体长轴
3.Sag:包括两侧椎弓根(插入定位像)
拍片数:6×7=42,1张
十二、肩关节
骨窗
1. Axi:自肩峰上缘至盂下结节,定位线垂直于关节盂(图像数20)
2. Cor: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定位线垂直于关节盂(图像数20)
拍片数:6×7=42,1张
十三、肘关节
骨窗
1.Axi:自肱骨外髁上缘至桡骨粗隆,视病变定位线垂直于肱骨/尺桡骨(图像数20)
2.Cor/ Sag:以病变为中心重建,视病变定位线平行于肱骨/尺骨/桡骨(图像数20)拍片数:6×7=42,1张
十四、腕关节
骨窗
1.Axi:自桡骨远端至掌骨底,定位线垂直于掌骨(图像数20)
2.Cor: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定位线平行于掌骨(图像数20)
3.Sag:必要时,以病变为中心重建
拍片数:6×7=42,1张
十五、髋关节
骨窗
1.Axi:自髋臼上缘至耻骨下支,定位线平行于双侧髋臼上缘连线(图像数20)
2.Cor: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定位线平行于股骨体(图像数20)
拍片数:6×7=42,1张
十六、骶髂关节
骨窗
1.Axi:自第5腰椎下缘至骶髂关节下缘,定位线平行于双侧髋臼上缘连线(图像数40)
2.Cor:以病变为中心重建
拍片数:6×7=42,1张
十七、膝关节
以骨窗为主,软组织异常者加拍软组织窗
1.Axi:自髌骨下缘至胫骨粗隆,定位线平行于关节间隙(图像数20)
2.Cor: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定位线垂直于关节间隙(图像数12)
3.Sag: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并插入定位像(图像数10)
拍片数:6×7=42,1张
十八、踝关节
以骨窗为主,软组织异常者加拍软组织窗
1.Axi:自内踝上缘至外踝下缘,定位线平行于关节间隙(图像数20)
2.Cor: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定位线垂直于关节间隙(图像数12)
3.Sag: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并插入定位像(图像数10)
拍片数:6×7=42,1张
十九、长骨
骨窗
1.Axi:包含病变,定位线垂直于长骨长轴,含冠状或矢状定位像(图像数20)
2.Cor: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定位线平行于长骨长轴(图像数12)
3.Sag: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并插入定位像(图像数10)
拍片数:6×7=42,1张
二十、足骨
骨窗
1.Axi: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定位线垂直于楔骨/跖骨/趾骨,含冠状或矢状定位像(图像数20)
2.Cor: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定位线平行于楔骨/跖骨/趾骨(图像数20)
3.Sag:必要时,以病变为中心重建(图像数2)
拍片数:6×7=42,1张
二十一、肺
1.Axi:自肺尖至后肋膈角,定位线平行于水平线(肺窗和纵膈窗各40幅)
2.Cor/Sag重建:以病变为中心,定位线垂直于水平线(肺窗和纵膈窗各2幅)
Min-IP/骨窗:必要时重建
拍片数:6×7=42,2张
二十二、肋骨
骨窗
Axi:自第1肋骨至第12肋骨,定位线平行于水平线(图像数约40幅)
必要时以病变为中心重建、放大,以清楚显示病变
拍片数:6×7=42,1张
二十三、肺增强
1.Axi:自肺尖至后肋膈角,定位线平行于水平线,增强只拍纵膈窗,两期各40幅2.Cor/Sag重建:以病变为中心,定位线垂直于水平线
拍片数:6×7=42,2张
二十四、肝胆胰脾
(一)平扫
1.Axi:图像重建范围:自膈顶至肝下缘,如遇特殊情况,如脾大,则应包全肝胆胰脾。

(常规图像数40幅)
2.Cor/Sag/CPR重建:以病变为中心,用以显示胆囊、胆总管、胰腺,或病变与周围重要器官的关系。

(图像数2)
拍片数:6×7=42,1张
(二)增强
只拍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拍片方法类似平扫。

拍片数:6×7=42,3张
二十五、泌尿系
1.Axi:图像重建范围:自双肾上缘至膀胱下缘,(图像数80幅)
2.Cor/Sag/CPR重建:以病变为中心,(图像数4幅)
拍片数:6×7=42,2张
二十六
肾上腺、双肾及上段输尿管拍片方法类似肝胆胰脾,务必包全各脏器上下范围。

二十七、盆腔
1.Axi:图像重建范围:自髂骨上缘至耻骨联合下缘,(图像数40幅)
2.Cor/Sag/CPR重建:以病变为中心,(常规图像数2幅)
拍片数:6×7=42,1张
二十八
颈椎、胸椎、腰椎椎体
骨窗
1.Sag:包括两侧椎弓根,并插入定位像(图像数约25幅)
2.Axi:以病变或申请单要求为准,定位线平行于椎体终板(图像数约6幅)
3.Cor:椎体前缘、中间、后缘和椎弓根层面(图像数4幅)
拍片数:7×5=35,1张
二十九、腺样体
软组织窗
Sag:为主,以腺样体为中心,左右包全口咽(图像数30幅)
Axi/Cor:必要时重建
拍片数:5×7=35,1张
三维重建
如无特殊要求,拍前、后、左、右、头侧、足侧,或以申请单、病变为中心,采取特殊体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