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实际和潜在的外部失效对安全和环境的风险影响分析
铅酸储电池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铅酸储电池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概述铅酸储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应用广泛,包括家庭电源,防盗报警,医疗设备等。
但是,铅酸储电池行业存在着职业危害。
铅酸蒸汽和酸雾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皮肤、眼睛等造成影响,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职业性肺癌和其他疾病。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必须找出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健康危害因素铅酸储电池行业存在多种健康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类:铅质环境污染铅是铅酸蓄电池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铅质环境污染是铅酸储电池行业最大的环境污染之一。
铅污染通过空气、水和物体表面沉积等方式,会进入人体,造成铅中毒。
酸性环境污染铅酸蒸汽和酸雾是铅酸储电池行业最常见的两种污染物,特别是在电池组装、充电和空气通风不良的车间里更为严重。
它们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皮肤、眼睛造成刺激和损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职业性肺癌和其他疾病。
此外,酸性环境还会对工人的器具和设备造成腐蚀,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为了防止铅酸储电池行业的职业危害,必须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防护设备的使用在铅酸储电池行业中,防护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工人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面罩、护目镜和防护衣来防止酸性环境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危害。
此外,必须使用全面通风和排放系统来降低酸性蒸汽和雾气的浓度,确保车间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培训和宣传为了确保工人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必须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宣传。
培训内容应涵盖铅酸储电池的化学性质、环境污染危害、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等。
监测和测试必须定期监测和测试工人的健康状况和车间环境中铅和酸雾浓度的变化。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工人,以便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
工作过程的优化通过对工作过程的优化,可以降低铅和酸性蒸汽的浓度,减少环境污染和对工人的危害。
例如,可以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优化车间布局等方法来减少铅和酸雾的产生和排放。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摘要】废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废弃物,其不当处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
本文从废铅酸蓄电池污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然后介绍了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和相关政策法规,并探讨了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及面临的挑战。
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在政策建议部分,提出了加强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工作,制定更加严格的政策法规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对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问题的认识,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关键词】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相关政策、回收利用技术、挑战、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政策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废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用于汽车、UPS电源等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废铅酸蓄电池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废旧电池的不合理处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废铅酸蓄电池中的铅和硫酸等有毒物质如果随意丢弃或未经科学处理,会对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等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危害。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视,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和相关政策也逐渐受到关注。
开展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通过对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现状、防治技术、相关政策法规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解决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废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储能设备,但在废弃后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严重污染。
研究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和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防治废铅酸蓄电池污染可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平衡。
废铅酸蓄电池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构成潜在威胁,研究污染防治技术可以减少相关风险。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铅酸蓄电池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铅酸蓄电池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铅酸蓄电池作为一种常见的储能设备,在交通、通信、电力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有必要对铅酸蓄电池行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铅酸蓄电池行业职业危害因素(一)铅及其化合物铅是铅酸蓄电池生产中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在电池的制造、装配、充电和维护等环节,劳动者可能通过吸入含铅粉尘、铅烟,或经皮肤接触含铅物质而摄入铅。
长期接触铅可导致铅中毒,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造成损害,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失眠、食欲不振、贫血等症状。
(二)硫酸硫酸是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的主要成分,在电池的灌注、充电和维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硫酸泄漏、挥发,产生硫酸雾。
硫酸雾对呼吸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肺水肿等,同时对皮肤和眼睛也有腐蚀作用。
(三)噪声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如铸板机、涂片机、充电机等,会产生噪声。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
(四)高温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和化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工作环境温度升高。
高温作业可能导致劳动者出现中暑、热射病等,还会影响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五)其他危害因素此外,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危害因素,如粉尘、有机溶剂、工频电场等。
粉尘可能导致尘肺病,有机溶剂可能对神经系统和肝脏造成损害,工频电场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一)工程控制1、采用自动化、密闭化生产工艺,减少劳动者直接接触铅及其化合物、硫酸等有害物质的机会。
例如,使用自动化的铸板机、涂片机和灌酸设备,减少人工操作环节。
2、加强通风换气,安装有效的通风排毒系统,将含铅粉尘、铅烟、硫酸雾等有害物质及时排出工作场所,降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废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社会风险与抑制措施
废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社会风险与抑制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蓄电池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大量的废旧蓄电池的处理方式却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风险。
本文将探讨废蓄电池回收利用所面临的社会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抑制措施,以保障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废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社会风险体现在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上。
废旧蓄电池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镍和锌等。
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有害物质有可能进入土壤或水源,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例如,铅对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有毒性,可以导致儿童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问题。
因此,废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必须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工艺流程低污染、高效率,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其次,废蓄电池回收利用还存在着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蓄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一旦进入土壤或水源,就有可能引发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特别是对于水源地周边地区来说,这种污染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为了抑制这一社会风险,应加强废蓄电池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严格控制废蓄电池的处理场所选址,确保远离水源和人口密集区;加强废蓄电池的储存和运输措施,避免泄漏和破损造成的环境污染。
此外,废蓄电池回收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职业安全风险。
废蓄电池的回收处理需要进行繁琐的拆解和分离,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到有害物质,容易造成职业疾病或意外伤害。
为了减少这一风险,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防护措施。
应当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口罩、手套、工作服等,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与废蓄电池处理相关的职业病。
社会风险的抑制除了从废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环节入手外,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在法律层面上,应制定更加严格的废物管理和环保法律,对废蓄电池的回收处理过程进行明确规定和监管。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非法废蓄电池回收者和处理者,应采取法律手段进行惩处,以提高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电动车铅酸电池危害分析和对策措施
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的危害性分析及对策措施陈明(苏州亿亿东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3021)摘要:目前,95%的电动自行车使用铅酸蓄电池,电池在废弃后若得不到有效地处理,将严重污染环境和土壤,其破坏性具有一定的不可逆转性。
铅酸蓄电池,主要由铅、硫酸、部分其他金属及塑料组成,其内部所含硫酸酸液具有高溶解性,这种酸液里含有大量的铅,随意排放将严重污染土壤和水源,产生的铅蒸气,对空气环境、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因而,对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的危害性分析,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则可最大程度的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和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危害性分析对策措施前言电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我国,在2000年的29万辆发展到2005年的1209万辆,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4%。
据统计,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车保有量已达到3000万辆,且每年以600万辆的数量增加,其市场发展规模迅猛。
若按每辆车配3个12V10Ah铅酸蓄电池计,每年需要供应1800万个电池,还不包括替换电池。
可以预料,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产品将会蓬勃发展,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电池95%以上采用铅酸蓄电池。
2006年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市场容量有40-50亿元,到2015年中国电动车的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其中配套电池160亿元。
二级市场的替换电池达480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由于铅酸蓄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电动自行车产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并对减少燃油汽车和燃油摩托车的污染做出了贡献。
但因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较短,一般在12~15个月左右,因而在消除了燃油污染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废弃的铅酸蓄电池。
据测算,一节1号电池如果放在地里,1平方米的土地在百年内就失去了价值;一粒纽扣大的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这相当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而铅酸蓄电池是这些电池中污染最严重的。
报废的铅酸蓄电池中的硫酸、铅对水源、土地都有危害。
铅酸蓄电池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铅酸蓄电池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铅酸蓄电池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新版)随着汽车、船舶和通讯工业的快速发展,铅酸蓄电池作为性价比较高的动力能源也随之迅速发展,从业人员在逐年增加。
由于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80%以上的人员密切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加之控制措施不完善,致使接触铅和硫酸等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因而,对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职业病发病率,已成为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铅酸蓄电池行业的主要危害特性铅酸蓄电池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有铅、硫酸、炭黑、硫磺、沥青等。
其中接触铅和硫酸的人员最多,这2种物质对操作者的危害也很严重。
我国目前已将铅中毒、炭黑尘肺、牙酸蚀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名单之中。
1.铅的侵入途径及危害铅及其化合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完好的皮肤不能吸收。
呼吸道:通常以蒸气、烟及粉尘形态进入,其吸入的铅量,随着尘粒的大小而有差异,如尘粒在0.27um时吸入率达54%。
一般说,吸入的铅大部分仍随呼气排出,仅35%~50%吸收人体内。
消化道:主要来自铅作业场所进食、饮水。
铅对人体各个部位均有毒性作用,简单地讲,铅的毒性作用是:铅可以造成血红素的合成障碍,从而引起贫血;还可致血管的痉挛,并引起铅中毒的一些明显症状,如腹绞痛、中毒性脑病、神经麻痹等。
腹绞痛时可伴有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患者面色苍白,即所谓“铅容”,这是皮肤血管收缩所致。
浅谈铅酸电池的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技术
浅谈铅酸电池的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技术引言铅酸电池是目前所有蓄电池中,使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一种电池。
铅酸电池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动车、拖拉机、小型运输机和实验室中的电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铅酸电池的用量将大大增加,从而废铅酸电池的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由于废铅酸电池中含有很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是再生铅工业的主要原料。
铅酸蓄电池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铅、酸、锑、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当其作为商品进入流通、使用和报废处置等环节时,若使用或管理不当,必然对安全和环境产生影响。
铅酸蓄电池的安全性主要是指铅蓄电池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是否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危险,例如,铅蓄电池发生酸液外泄时可能产生的化学腐蚀,带电的蓄电池发生短路时,可能引起的着火危险等。
因而,为了消除或降低铅酸蓄电池在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危害,生产企业不仅有责任在铅酸电池的结构以及技术方面改进,更应对本企业产品的经销商和用户施加影响,以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铅酸蓄电池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1废铅酸电池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主要危害废铅酸电池属于危害废物,其主要成分为铅、锑和硫酸,这些金属或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吸入其粉尘、烟雾或摄入含该物质的水、食物都会有损人体的健康,没有经过处理的排放也会污染环境[1]。
铅酸电池中最容易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成分是铅及硫酸。
1.1铅的危害铅酸电池中最容易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成分是铅。
铅酸电池中颗粒状铅的浓度为60-240mg/L,溶解铅的浓度为l-6mg/L。
铅污染物进入环境中主要途径包括:大气:在金属冶炼过程中铅尘和铅烟的排放。
地表水:在收集过程中,被部分个体商贩倾倒的废酸,含有铅、锑等元素;运输堆放过程中,废酸的泄漏;再生时,剩余的废酸;填埋场渗滤液。
土壤:被直接丢弃的废铅酸电池;再生时产生的铅渣;难分解的废铅酸电池壳体;进入土壤的废物流。
地下水:与地表水和土壤物质交换时造成污染。
铅酸电池安评报告范文
铅酸电池安评报告范文引言铅酸电池作为一种常见的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等领域。
然而,铅酸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本报告旨在评估铅酸电池的安全性能,并提出一些建议,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1. 电池结构与工作原理铅酸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板等组成。
正极由氧化铅和导电剂构成,负极由导电铅构成。
电池中的电解液是硫酸溶液,而隔板则用于分隔正极和负极。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在放电过程中,正极的氧化铅和负极的导电铅与电解液中的硫酸发生反应,产生电子和硫酸铅。
而在充电过程中,电子和硫酸铅反应产生氧化铅和导电铅。
2. 安全风险与控制措施2.1 硫酸腐蚀风险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腐蚀性。
铅酸电池中的硫酸若泄漏或溅出,可能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威胁。
为了控制硫酸腐蚀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电池槽中加入硫酸的浓度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过高的浓度导致泄漏风险增加;- 配备防护装备,如手套和护目镜,以防止硫酸溅入人体;- 在电池放置处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人们小心操作,避免意外溅漏。
2.2 过充风险过充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异常的化学反应,进而产生过多的氢气和氧气。
这些气体的积聚可能引发电池爆炸或火灾。
为了控制过充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电池管理系统(BMS),监控电池的充电状态,及时切断充电电流,避免过充;- 定期检查电池的充电电路,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放置电池的场所设置火灾报警和灭火设备,提高火灾处置能力。
2.3 过放风险过放是指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超过规定范围,可能导致电池内部产生过多的供电铅和导电铅,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为了控制过放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BMS,监控电池的放电状态,当电压降至规定范围时,及时切断放电电路;- 在电池组中设置保险丝或过放保护装置,避免过放导致的电池损坏;- 使用符合负载要求的放电设备,确保电流在规定范围内。
废蓄电池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废蓄电池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蓄电池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储存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太阳能光伏发电、UPS电源等领域。
然而,当蓄电池寿命结束后,成为废弃物时,它们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废蓄电池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废蓄电池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其中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和镉。
这些重金属是蓄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具有强烈的毒性,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铅可以对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生物产生有害影响,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进而传播到生物链上。
人类接触铅后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问题,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智力发育不全。
其次,处理废蓄电池不当也可能导致酸性污染。
蓄电池中一般采用的是硫酸溶液,当蓄电池被丢弃或处理不当时,这些硫酸会泄漏出来,危害土壤和水源,并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损害。
酸性污染会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植物生长,并可能引发水源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毒性影响。
另外,无序的蓄电池处理还会导致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废蓄电池中包含有可回收的金属和有价值的材料,如铅、镍、钴等。
如果这些废蓄电池没有经过适当的回收和再利用,将会造成宝贵的资源浪费。
此外,废弃电池中的有害物质如果没有得到安全处理和回收,将进一步加重环境污染问题。
针对废蓄电池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建立完善的废蓄电池回收体系至关重要。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废蓄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流程。
此外,政府和企业还应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建设废蓄电池回收处理设施,并鼓励公众参与回收活动。
社会各界可参与废蓄电池回收,使回收体系更加完善,减少废蓄电池的堆积和环境污染。
其次,需要加强废蓄电池的资源回收利用。
废弃蓄电池中含有大量可回收的金属和有价值的材料,在回收过程中可以提取出来,进行再利用。
政府和企业应投入更多资源,发展废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技术,推动回收行业的发展。
同时,鼓励使用再生蓄电池,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
铅酸储电池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铅酸储电池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前言铅酸储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能量储存设备,广泛应用于交通、通信、工矿等领域。
然而,铅酸储电池生产和应用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和废气等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保证生产安全和员工身体健康,有必要对铅酸储电池行业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化学物质危害铅酸储电池生产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铅、酸、氧化铅、硫酸等。
这些化学物质会对工人的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引起中毒、过敏等疾病。
例如,长时间暴露在铅粉尘中会引起铅中毒,表现为头痛、恶心、腹痛、疲劳等症状。
硫酸和氧化铅也会刺激皮肤和眼睛,引起化学性伤害。
物理因素危害铅酸储电池生产中,生产过程需要使用电镀和焊接等工艺,这些工艺会产生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物理因素危害。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会造成听力损伤;振动会对手臂和手手腕造成不适,导致疲劳和疼痛;电磁辐射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生产环境危害在铅酸储电池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生产环境危害,如粉尘、废气、废水等。
其中,铅粉尘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对场所安全造成威胁。
废气和废水中含有铅离子和硫酸等污染物,会对水体和空气产生污染,对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为了控制铅酸储电池行业职业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工人的健康风险。
化学物质危害控制在铅酸储电池生产中,可以采用封闭式生产、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等措施,降低化学物质对工人的危害。
也可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确保工人身体健康。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针对工艺中产生的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首先,应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避免噪声和振动产生;还可以采用隔音材料,减少噪声传播;对于电磁辐射,可以远离辐射源,或者在物理上隔离辐射源。
生产环境危害控制对于铅酸储电池行业生产中的粉尘、废气、废水等问题,可以采用合理的设备和工艺控制废气废水的排放,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在对粉尘的处理上,可以采用局部通风、全面通风等方式控制粉尘产生,或者采用防爆通风立体库等设备,将粉尘置于密闭空间内进行存放。
【实用文档】产品实际和潜在的外部失效及其对质量安全或环境的影响分析报告
产品实际和潜在的外部失效及其对质量、安全或环境的影响分析报告第一部分顾客反馈的主要信息市场失效分析一、顾客反馈主要信息在2015年10月,接到顾客投诉(书面形式)1份,客户发现部分产品颗粒为不规则颗粒(粘连料、连刀料、异形料),约占总数量的3‰,客户反映影响下料量,影响生产效率,但对客户的成品性能没有影响。
二、实际外部失效分析在2015年10月,客户同意让步接收15kg颗粒不规则的PP-TD20。
经过制造部、技术部和质量部共同确认,现把原因分析如下:振动筛内部第一层筛网边漏了一个孔,导致部分大颗粒流入成品中。
三、采取措施临时措施:派人去厂家查看、解决。
长期措施:1.对筛网进行补焊,并每天生产前检查筛网。
2.质量部加大抽检频次,对颗粒长度检测由原来6小时,改为4小时一次抽查。
杜绝类似问题发生。
3.设备点检表增加筛网点检内容。
四、效果验证经过2批试验,产品长度满足要求,发料给客户,客户满意。
第二部分潜在的市场失效分析1. 交付过程a搬运活动---产品采用优质吨包袋及优质牛皮纸复合包装袋,质量非常好,不会出现散包、破裂现象,不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b 运输活动---整个交付过程均为专用货车运输,无多余搬动,不会出现散包和刮蹭,不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c 防护措施---产品均按标准摆放,不会出现刮蹭和物料遗撒;运输车辆外罩防雨布,具备良好的防雨雪能力,不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2. 顾客储存过程a 储存环境---普通冷库即可,无特殊储存环境要求,在自然状态下可长期储存,对产品质量无不良影响。
b 储存时间---本产品吸水率很小,顾客实际储存时间不会多于15天,使用时还会进行干燥处理,不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3. 顾客使用过程使用方法--- 本公司所有产品的性能指标达到标准要求,按材料所需工艺要求正常使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4 .车辆使用过程安全性---本公司产品每批次都性能检测,达不到标准的产品坚决不准出厂。
铅酸储电池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日期:contents •行业概述与职业危害因素介绍•铅酸蓄电池行业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与技术•铅酸蓄电池行业职业危害防控实践与案例分析•未来展望与建议目录行业概述与职业危害因素介绍定义与范围产业链结构铅酸蓄电池行业概述定义分类职业危害因素定义与分类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030201心理影响:恶劣的工作环境还可能引起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问题。
以上内容仅为初步介绍,详细的分析与控制措施需要进一步针对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生产环境、工艺流程、劳动条件等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以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02铅酸蓄电池行业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铅尘与铅烟来源与危害铅尘和铅烟主要产生于铅酸蓄电池的制造、加工和回收过程中。
长期吸入铅尘和铅烟可能导致铅中毒,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
主要接触岗位炼铅工、熔铅工、铸板工、涂板工、极板化成工等。
硫酸雾来源与危害主要接触岗位来源与危害:高温主要来源于铅酸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能导致中暑、心血管疾病等。
噪声则主要来源于机械设备运行,长期接触噪声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噪声性耳聋等。
主要接触岗位:所有生产线的操作工、设备维护人员等。
在上述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基础上,应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控制、个人防护、健康管理等,以保障铅酸蓄电池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高温与噪声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与技术工程控制措施通风系统对于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铅尘、铅烟的关键工序,应采用密闭设备或隔离操作,减少有害物质向工作环境的扩散。
密闭与隔离自动化与远程操作定期体检与监护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处理铅中毒等职业病病例。
作业规范与培训制定详细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作业规范,确保员工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同时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铅酸蓄电池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铅酸蓄电池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引言铅酸蓄电池作为一种常用的蓄电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发电等领域。
然而,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分析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确保人员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危害因素分析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危害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重金属污染铅酸蓄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铅,这是其主要成分之一。
如果没有正确的处理措施,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废水,其中含有铅等重金属物质。
这些废弃物和废水如果未经妥善处理,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 酸腐蚀铅酸蓄电池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浓度的酸溶液,如硫酸等。
这些酸溶液对人体皮肤、眼睛等有严重的腐蚀作用,甚至会导致化学灼伤。
同时,酸溶液一旦泄漏或溢出,也会对设备和环境造成腐蚀和损害。
3. 硫化氢释放在铅酸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害。
当作业场所没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时,硫化氢气体的浓度可能会超过安全标准,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4. 爆炸和火灾风险铅酸蓄电池中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都具有易燃性和易爆性。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如电池短路、高温、机械振动等,铅酸蓄电池会发生爆炸或火灾。
这不仅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也可能导致设备损毁和环境污染。
5. 废物处理铅酸蓄电池的报废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如果废旧蓄电池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和回收,其中的铅和其他有害物质可能会渗入土壤和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处置方式,废旧蓄电池的拆解过程中也会释放出有毒气体和废液。
控制措施为了降低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危害,以下是一些控制措施可以采取:1. 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应该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废水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处置。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废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染源,如果不正确处理,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和政策措施,进行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防治。
本文将对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特点废铅酸蓄电池是包含重金属铅的危险废弃物,其中还包含有机酸、水和硫酸等有害物质。
废铅酸蓄电池一旦被随意丢弃或不正确处理,会导致铅、硫酸等有害物质渗漏或释放,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据统计,废铅酸蓄电池中的铅占重量的30%-40%,且大部分为二价铅,极易溶解和吸收。
铅对人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肾脏等器官都有严重危害,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智力减退和身体发育迟缓。
废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防治十分迫切。
1. 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技术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是最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之一。
回收废旧电池后,首先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解,将其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离和提取。
随后,可以采取物理、化学或冶金方法将废旧电池中的铅、塑料等材料进行分离和回收,再进行再生利用,生产新的铅酸蓄电池或其他产品。
目前,有机会进行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但大部分废铅酸蓄电池在回收过程中存在技术和成本问题,导致回收率不高。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效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以提高回收率和降低成本,推动废铅酸蓄电池的循环利用。
对于无法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废铅酸蓄电池,需要进行安全处理和处置,以防止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常见的处理和处置技术包括固化处理、化学处理、焚烧和填埋等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需要严格控制和监测,以避免二次污染和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包括废铅酸蓄电池的处理和处置。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加强对废铅酸蓄电池的监管和管理,推动相关企业和单位加强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和处置工作。
铅酸蓄电池激活及运行期间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铅酸蓄电池激活及运行期间存在的风险及对策摘要:铅酸蓄电池作为不间断电源系统的核心设备,在蓄电池激活及激活后均存在诸多的风险,本文针对铅酸蓄电池,详细说明了蓄电池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可能遇到的各项风险,并详细介绍了各项风险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蓄电池、短路、氢爆、老化。
一、铅酸蓄电池主要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主要的工作原理为: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主要化学反应:阴极:PbSO4 + 2e- = Pb + SO42-(还原反应)阳极:PbSO4 - 2e- + 2H2O = PbO2 + 4H+ + SO42-(氧化反应)充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PbSO4 + 2H2O = Pb + PbO2 + 2H2SO4铅酸蓄电池放电时的主要化学反应负极:Pb - 2e- + SO42- = PbSO4(氧化反应)正极:PbO2 + 2e- + SO42- + 4H+ = PbSO4 + 2H2O(还原反应)放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2H2O二、铅酸蓄电池激活及运行期间所存在的主要风险分析及相应对策2.1铅酸蓄电池激活试验介绍铅酸蓄电池激活试验主要的试验内容是针对未充酸的干的铅酸蓄电池进行充酸、充电激活电池,使得电池具备存储电能的特性。
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为比重为1.24±0.01 kg/l(20℃时)的稀硫酸溶液,酸液一般都是蓄电池厂家在工厂里就调配好的,在进行酸液灌注前须测量所用酸液的比重符合上述要求。
如果蓄电池酸液需要在工程施工现场使用浓硫酸调配,需注意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里,而不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未充酸的铅酸蓄电池进行酸液灌注后,蓄电池内部因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导致蓄电池本体电解液升高,因此在蓄电池充酸完成并在首次充电前,需要将蓄电池回路保持断开状态的前提下对电池进行常温放置48h以上直至蓄电池电解液温度接近室温,必要时可通过安装防爆空调来控制室温。
铅酸蓄电池实际和潜在的外部失效对安全和环境的风险影响分析
铅酸蓄电池实际和潜在的外部失效对安全和环境的风险影响分析文件编号:摘要:铅酸蓄电池的组成成分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当其作为商品进入流通、使用和报废处置等环节时若对其使用、管理不当即会形成外部失效。
而外部失效一旦从潜在失效转化为实际失效时,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则必然产生。
因而,对铅酸蓄电池实际和潜在的外部失效进行风险影响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则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在铅酸蓄电池的组成中,属于有毒和腐蚀性物质占据了较大份额。
其中,浓度为37%左右的稀硫酸占电池总重量的15%,含铅物质占75%以上,分别以金属铅(极柱、汇流排、板栅、负极板活性物质)和Pb2(正极板活性物质)的形态存于电池之中。
因而在铅酸蓄电池的运输(搬运)、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当控制措施失效时对人员和环境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险。
对于带液出厂的蓄电池,由于其稀硫酸的存在则被规定为危险货物〔《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编号:81530〕和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编号81530〕。
据业内人士统计,2006年我国铅酸蓄电池的总产量约为7241.4万KVAh。
假若铅酸蓄电池的增长速度保持在10%的幅度,则到2010年,我国铅酸蓄电池的总产量将超过10000万KVAh。
这一巨大数量的铅酸蓄电池从生产企业进入流通、使用或报废环节后,其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必然会加大。
为了消除或降低铅酸蓄电池在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危害,生产企业有责任对企业之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外部失效风险进行分析,对本企业产品的经销商和用户施加影响,以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铅酸蓄电池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1. 外部失效风险分析1.1运输(搬运)和储存环节控制失效的风险铅酸蓄电池中的有毒和腐蚀性物质包装在塑壳或胶壳之中,正常状态下不会产生暴露或泄漏,对人员安全和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铅酸蓄电池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报告
储能市场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储能市场对铅酸蓄电池的需求也在 增长。
投资回报
盈利空间
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盈利空间逐渐扩大。
回报周期
虽然投资初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回报周期相对较短,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03
风险识别
防范市场风险
由于铅酸蓄电池市场需求受多种 因素影响,投资者需对市场变化 保持敏感,避免因市场波动造成 投资损失。
重视技术风险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投资 者需关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和应用情况,防范技术风险。
行业发展趋势
环保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推动,铅酸蓄 电池行业将逐步实现环保化转型,推动产业 可持续发展。
铅酸蓄电池行业投资机会与风 险识别及应对策略报告
汇报人:XXX
20XX-XX-XX
目
CONTENCT
录
• 行业概述 • 投资机会分析 • 风险识别 • 应对策略 • 结论和建议
01
行业概述
铅酸蓄电池定义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以铅及其氧化物为电极,硫酸溶液为电解液的 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船舶、通讯、电 力、工业等领域。
环保风险应对策略
严格遵守环保法规
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合规,避免因违规行为带来的风险。
加大环保投入
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ISO14001等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企业的环保管理水平 。
05
结论和建议
投资前景展望
铅酸蓄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铅酸蓄电池市场需求不断 扩大,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铅酸蓄电池实际和潜在的外部失效对安全和环境的风险影响分析
摘要:铅酸蓄电池的组成成分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当其作为商品进入流通、使用和报废处置等环节时若对其使用、管理不当即会形成外部失效。
而外部失效一旦从潜在失效转化为实际失效时,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则必然产生。
因而,对铅酸蓄电池实际和潜在的外部失效进行风险影响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则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外部失效风险分析
前言: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矿山、通讯等行业,为设备提供启动、动力或照明电源。
其中大部分是普通干荷电电池、阀控电池,少部分是全密封免维护蓄电池。
在铅酸蓄电池的组成中,属于有毒和腐蚀性物质占据了较大份额。
其中,浓度为37%左右的稀硫酸占电池总重量的15%,含铅物质占75%以上,分别以金属铅(极柱、汇流排、板栅、负极板活性物质)和Pb2(正极板活性物质)的形态存于电池之中。
因而在铅酸蓄电池的运输(搬运)、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当控制措施失效时对人员和环境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险。
对于带液出厂的蓄电池,由于其稀硫酸的存在则被规定为危险货物〔《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编号:81530〕和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编号81530〕。
据业内人士统计,2006年我国铅酸蓄电池的总产量约为7241.4万KVAh。
假若铅酸蓄电池的增长速度保持在10%的幅度,则到2010年,我国铅
酸蓄电池的总产量将超过10000万KVAh。
这一巨大数量的铅酸蓄电池从生产企业进入流通、使用或报废环节后,其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必然会加大。
为了消除或降低铅酸蓄电池在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危害,生产企业有责任对企业之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外部失效风险进行分析,对本企业产品的经销商和用户施加影响,以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铅酸蓄电池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1. 外部失效风险分析
1.1运输(搬运)和储存环节控制失效的风险
铅酸蓄电池中的有毒和腐蚀性物质包装在塑壳或胶壳之中,正常状态下不会产生暴露或泄漏,对人员安全和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但是,如果作业人员发生失误后,则会将电池的外壳损坏,其中的含铅物质、稀硫酸电解液将会造成土壤或水体的污染;假若人员接触电解液后会引起灼伤。
由于电池在运输或储存环节较难发生批量粉碎性解体,因而电池中有害物质对土壤或水体的污染将是局部的和较轻的。
目前,国家对危险货物的运输采取了强势的管理措施,从准运资质、运管资质、车辆检验到事故应急等环节强化了管理与控制,因而在电池运输过程中发生重大安全与污染事故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1.2使用环节控制失效的风险
使用环节的控制失效多见于电池在添加纯水操作时的过量充装或电池破裂、倾覆等情况下。
此时,酸性电解液会溢出或渗漏,将会对土壤或水体产生轻微污染。
当电池碎裂后将会有部分含铅物质洒落,也将
会产生轻度污染。
另外,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有少量硫酸雾溢出,对通风不良的局部小环境有轻度污染。
1.3废弃处置控制失效的风险
铅酸蓄电池的废弃处置是对安全和环境产生风险较大的环节,主要表现为:
1.3.1电池在失去使用功能后随意丢弃。
由于金属铅和塑料的价格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供应商或废旧物资回收单位普遍回收废弃的蓄电池。
所以,因为随意丢弃而带来的污染或灼伤现象较少发生,但是还不能完全排除少数人偶尔为之的可能。
1.3.2拆解过程中含铅物质和酸性电解液洒落。
这是最易发生的不良事件,假若废旧电池处置单位忽视了含铅物质和酸性电解液可能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就会造成此种现象发生。
目前,我国控制报废电池的回收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蓄电池生产企业未实施报废电池的召回处置。
因而,随意拆解报废电池,造成土壤或水体污染的现象多见于散落于城镇、乡村的不具备危险固废处置资质的废旧物资回收户。
1.3.3倾倒废酸液时的灼伤。
此种行为由于在处置废弃蓄电池时是频繁发生的行为,因而当作业人员防护不当时易造成皮肤的灼伤,最严重的程度是眼睛角膜的灼伤。
但由于电解液的含酸浓度一般在37%左右,短时间与皮肤接触后会引起皮肤局部潮红;但不会引起皮疹或水泡。
进入眼内后由于酸液的刺激作用,泪腺大量分泌眼泪,会将酸性物质
稀释并冲出,其不适感在十几分钟内消失,对视力不会产生严重影响。
当现场有清洁水源时,及时冲洗后,灼伤的症状将是较轻的。
但是,出于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目的,必须要求其佩戴防护眼镜。
1.3.4电池中含铅物质冶炼提纯过程的风险。
报废的铅酸蓄电池中,极板、汇流排、铅柱等含铅成分较多的物质具有很大的回收价值。
在对上述含铅物质进行冶炼提纯过程中对人员和环境产生的风险是可以肯定的。
尤其在缺少通风除尘(净化)设备或设备运行不良,或有害物质排放率超标时,对环境的影响和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将很严重。
因而要求废旧蓄电池处置单位必须申报生产许可资质,定期进行环境影响监测、作业环境监测,以保证各类污染物质达标排放。
1.3.5废塑料壳体加工过程的风险。
电池的塑料壳体与电池中的含铅物质一样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只要经过分拣、冲洗、粉碎等几个简单的加工过程就可形成能够再次使用的颗粒状原料。
这一过程对安全和环境的风险表现在:首先是冲洗水中PH值偏酸性,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对操作者的危害则不大;其次是粉碎机械在对壳体的加工过程中噪声强度很高,设备附近的噪声强度能超过110dB(A),对操作者的健康影响较大,工作中应注意采用噪声消减或屏蔽措施。
2.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外部失效对人员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分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应当实施下列控制措施:
2.1由于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以外的人员对铅酸蓄电池运输、储存、使
用和处置环节的安全环保技能不如生产企业的人员高,因而需要定期对售后服务人员、经销商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安全、环保意识和专业技术素质,并向最终用户施加影响。
2.2为了提示和告知蓄电池在运输(搬运)、储存、使用和处置时的注意事项,应当在电池上贴有警示标识。
如:“禁止烟火”、“戴防护眼镜”、“儿童不得靠近”、“当心爆炸气体”、“当心腐蚀”、“参阅说明书”等内容。
并应在产品说明书中对警示标识进行详细说明。
2.3目前,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铅酸蓄电池回收、拆解、冶炼企业大大少于铅酸蓄电池的生产企业,回收能力也大大低于生产能力。
在利益的驱动下,某些不具备回收、拆解和冶炼资质的单位对含铅固废和废酸的处置往往具有随意性。
这类企业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强化监管才能将其风险降到最低。
在此情况下,铅酸蓄电池电池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应当采用多种方式督促经销商按国家法规处置退返电池产生的电解液和含铅物质。
向经销商发放退返电池管理规定,要求经销商在存放退返电池时要采取地面防腐和防渗漏措施,备用石灰等碱性物质中和废弃电解液,备用清水冲洗皮肤,出售废旧电池或其他含铅固废时必须考察对方资质。
2.4为向最终用户施加影响,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还应在电池外包装上贴有“报废电池不准乱扔”、“循环利用”的标识;在说明书的“声明”中要提示用户:“报废的蓄电池应交经销商或当地有资质的回收机构处理”。
2.5必要时,应对委托运输单位、经销商和售后服务单位进行安全与环
保控制措施的评审,以监督风险控制措施能够得以落实。
2.6 2003年10月9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为引导废电池环境管理和处理处置、资源再生技术的发展,规范废电池处理处置和资源再生行为,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定了指导性的总体原则。
因而,目前我国采取的是鼓励集中回收处理废铅酸蓄电池的政策,未对生产商回收废电池作出强制性规定。
2006年9月26日,欧盟发布了第2006/66/EC号指令─电池指令。
电池指令规定,所有已耗用的电池和蓄电池均须回收。
到2012年9月26日,已耗用的便携电池的总回收率应达25%,2016年9月26日达45%。
根据回收规定,工业电池生产商有责任向最终用户收回已耗用的电池。
鉴于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明显,政府对铅酸蓄电池生产商必须回收报废产品的强制性规定必将会出台。
作为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来讲,应前瞻性的规划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置运行方案并尽早实施。
以期带来良好的获利商机和保护环境状况良好的社会效益。
3.结论
作为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来讲,其外部失效一旦从潜在状态转化为实际状态时,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则必然会发生。
但是,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将能够对其产品实际和潜在的外部失效所带来的安全与环保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将风险后果降至最小的程度。
同时,落实上述措
施所取得的成效也是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良好履行其社会责任的最佳绩效。
参考文献:
《规范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与利用迫在眉睫》中国科技信息源自新华社(2004-8-31)
《绿色蓄电池技术将激发巨大产业潜能》全球经济贸易信息网(200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