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概念和发展分析
能源互联网基础
办“公在室即里将和到工来厂的里时生代产,绿我色们可将再需生要能创建源一。多个能余源的互能源联则网可,以让与亿他万人人分能享够,在就自像己我的们家现中在、在
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杰里米·里夫金 (Jeremy Rifkin )
再“能生能源源互为联主网要一是次以能电源力,系与统天为然核气心网,络以、互交联通网网及络其等他其前他沿系信统息紧技密术耦为合基而础形,成以的分复布杂式多可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实施方案
能源互联网需要“自上而下的设计,自下而上的实施”。
能源互联网实施的切入点:主要是“三点四面”
三点:以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PRO-DSM/DR、节能、储能/提高能效为切入点。 采用传感器及智能仪表实现数据采集。能量产品不同于简单商品,关键在于掌握 能源大数据。 中国能源实际:富煤、贫油、少气,人均占有资源有限,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 网络之间耦合度不高,中国电网是同步大电网。所以,能源互联网建设要从中国 实际出发,研究如何落地,明确特征与功能定位,踏踏实实的去做产品。未来市 场空间很大。
16
社区综合能量信息管理平台
2016/3/4
来源: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能源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多能交易平台
来源: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17
能源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多能交易平台架构
2016/3/4
来源: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能源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雏形
广东电力交易平台(试点)于2015年3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用发交户电易数厂电::量:21308105个+个亿度
21
能源互联网的关键科学技术创新
2016/3/4
能源互联网PPT课件3pptx
02
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
分布式能源技术
分布式能源定义及分类
阐述分布式能源的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 分类等。
分布式能源技术应用
列举分布式能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如工业、建筑、交通等。
分布式能源系统架构
详细介绍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组成、结构、工 作原理等。
分布式能源发展趋势
分析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 创新、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方面。
市场规模与前景展望
市场规模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转型,能源互联网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前景展望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将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 清洁化等趋势,为全球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能源互联 网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工业能源监控
01
实时监测工厂、车间等工业场所的能源消耗情况,提供数据分
析和可视化展示。
能源优化调度
02
根据生产计划和能源消耗情况,优化能源调度和分配,降低生
产成本。
节能技术改造
03
通过引入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和排放。
城市能源管理
城市能源规划
制定城市能源发展战略和 规划,优化城市能源结构 和布局。
能源路由器定义及分类
能源路由器系统架构
阐述能源路由器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分类、 作用等。
详细介绍能源路由器的组成、结构、工作原 理等。
能源路由器技术应用
能源路由器发展趋势
列举能源路由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如 智能家居、工业园区能源管理等。
分析能源路由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 创新、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方面。
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随着能源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在未来的能源领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越发凸显。
那么,什么是能源互联网呢?简单来说,能源互联网是指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连接不同能源领域的供需双方,实现能源的高效、节约利用,以及促进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发展。
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能源领域,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能源互联网可以深度融合清洁能源技术,实现“散、小、弱”等问题的解决,推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2.智能化能源系统的建立“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也被引入了能源领域,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能源管理和运营。
由此,可以建立智能化的能源系统,实现能源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3.实现能源零排放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需要将新能源、传统能源、清洁能源和能效管理等多种技术融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零排放。
通过有效利用储能技术,实现能源供给的均衡和优化。
4.建立开放型共享平台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互联网正向开放型共享平台方向发展。
通过能源数据共享,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及促进更好的合作和协调。
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策略1.提高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速度加强政策支持,促进能源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此外,也需要注重信息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2.加大清洁能源产业的投入力度清洁能源将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流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产业的投入力度,建立相关基础设施,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3.建立能源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建立能源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实现不同能源供需双方的信息、技术共享,推动能源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4.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应该引导和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效率。
5.注重能效管理注重能效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电力系统中的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摘要随着能源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电力系统将逐步实现全球化、智能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成为未来能源供应和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分析了电力系统中应用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必要性和优势。
然后,本文详细阐述了能源互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电力交易、储能技术、智能配电网、智能家居等方面。
最后,本文总结了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可持续化发展,电力交易,储能技术,智能配电网,智能家居。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maturity of energy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power system will gradually realize globalization, intelligence, digit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ecome one of the main ways for future energy supply and consumption.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main features of energy internet,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advantages of applying energy internet technology in power system. Then,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internet technology in the power system, including power trading,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smart home and so on.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s of energy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Keywords: Energy Internet, Power System, Intelligence, Digit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wer Trading,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Smart Home.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全球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互联网能源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
互联网能源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互联网能源: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能源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互联网能源与智慧能源这两个概念成为了新能源领域的关键词。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能源以及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能源是指将互联网与能源行业相结合,通过互联网技术提高能源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
在传统能源供应中,供需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而互联网能源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能源供需模式,通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得能源产、供、储、用等环节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管理方式。
而能源互联网则是从能源供应的角度出发,将分散的能源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能源系统。
能源互联网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以及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实现能源的灵活调度和优化配置。
通过能源互联网,各个能源单元(如太阳能发电站、风电场、燃气发电厂等)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运行,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而智慧能源则是在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智慧能源可以通过自主控制、智能调度以及数据分析等手段,对能源的供应和使用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智慧能源还可以通过智能电表、电能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能源服务,提高用户的能源消费满意度。
互联网能源、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的出现,将为我国能源供应带来巨大的变革。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源行业将实现去中心化的能源供应模式,减少传统能源行业的能源浪费和污染。
同时,能源互联网的出现也将进一步推动能源领域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智慧能源的引入,则有助于提高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提供更高效、便捷的能源管理服务。
然而,互联网能源、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问题,目前,互联网能源与智慧能源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与发展推进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与发展推进余晓钟罗霞摘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对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现能源产业体系现代化,推动能源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就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予以研究,并针对其现状、机遇与挑战提出发展方向和推进策略。
研究认为,“互联网+”智慧能源是全球能源创新发展的新共识、实现能源综合转型的新方式、保障能源安全的新路径。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紧跟世界数字经济步伐,契合我国能源需求和供给现状的两大发展方向下,凝聚各方共识、强化政策导向、探索管理制度、稳固技术支撑是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纵深发展的四个有效推进策略。
“互联网+”;智慧能源;高质量发展关键词:作者简介:余晓钟,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霞,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1)11-0091-11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有力保障作用。
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能源安全、转型与改革等作出了系列指示,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2016年《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2020年“两新一重”建设中进一步强调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模式创新研究”(18XGJ001);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研究”(SKA20-01);西南石油大学人文专项基金项目“‘双碳’目标背景下国际能源共生合作研究”(2021RW034)。
91理念同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其转型升级,形成全新的能源技术、设施、模式、业态,为贯彻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能源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能源行业能源互联网应用案例
能源行业能源互联网应用案例第1章能源互联网概述 (3)1.1 能源互联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3)1.1.1 定义 (3)1.1.2 发展历程 (4)1.2 能源互联网的架构与关键技术 (4)1.2.1 架构 (4)1.2.2 关键技术 (4)第2章能源互联网在国内的应用实践 (5)2.1 国内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 (5)2.1.1 政策支持 (5)2.1.2 技术研发与创新 (5)2.1.3 产业发展 (5)2.2 国内典型能源互联网项目案例 (5)2.2.1 项目一:国家能源局示范项目——江苏无锡新能源微电网 (5)2.2.2 项目二:全球首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青海海南州光伏园区 (5)2.2.3 项目三:全国首个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浙江杭州亚运村 (6)2.2.4 项目四:全国首个能源大数据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 (6)2.2.5 项目五:全国首个绿色能源示范县——江西万年县 (6)第3章能源互联网在国际的应用实践 (6)3.1 国际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 (6)3.2 国际典型能源互联网项目案例 (6)3.2.1 欧洲超级电网项目 (6)3.2.2 美国西部电网互连项目 (7)3.2.3 亚洲超级电网项目 (7)3.2.4 非洲可再生能源互联项目 (7)3.2.5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互联项目 (7)第4章分布式能源与能源互联网 (7)4.1 分布式能源概述 (7)4.1.1 分布式能源概念 (7)4.1.2 分布式能源分类 (7)4.1.3 分布式能源发展趋势 (8)4.2 分布式能源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案例 (8)4.2.1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8)4.2.2 分布式风力发电系统 (8)4.2.3 分布式储能系统 (9)4.2.4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9)4.2.5 分布式充电桩 (9)第5章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 (10)5.1 电力系统在能源互联网中的作用 (10)5.1.1 能源传输与分配 (10)5.1.2 能源转换与存储 (10)5.2 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融合案例 (10)5.2.1 智能电网 (10)5.2.2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 (11)5.2.3 多能互补微网 (11)第6章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 (11)6.1 智能电网概述 (11)6.2 智能电网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案例 (11)6.2.1 分布式能源接入 (12)6.2.2 智能调度与优化 (12)6.2.3 智能微网 (12)6.2.4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 (12)6.2.5 能源大数据应用 (12)6.2.6 智能电网安全 (12)第7章储能技术与能源互联网 (12)7.1 储能技术概述 (12)7.1.1 储能技术的分类 (13)7.1.2 储能技术的特点及比较 (13)7.2 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案例 (13)7.2.1 电池储能系统在分布式能源中的应用 (13)7.2.2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电力调峰中的应用 (13)7.2.3 抽水蓄能电站与风、光发电的联合调度 (13)7.2.4 超导磁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3)7.2.5 电容储能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13)第8章新能源接入与能源互联网 (14)8.1 新能源概述 (14)8.2 新能源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案例 (14)8.2.1 太阳能发电接入能源互联网 (14)8.2.2 风能发电接入能源互联网 (14)8.2.3 生物质能发电接入能源互联网 (14)8.2.4 地热能利用与能源互联网 (15)第9章能源大数据与能源互联网 (15)9.1 能源大数据概述 (15)9.2 能源大数据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案例 (15)9.2.1 智能电网领域 (15)9.2.2 智能油气领域 (16)9.2.3 分布式能源领域 (16)9.2.4 智能交通领域 (16)第10章能源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16)10.1 能源互联网发展前景展望 (16)10.1.1 概述 (16)10.1.2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 (16)10.1.3 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布局 (16)10.1.4 能源互联网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16)10.2 能源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6)10.2.1 技术挑战 (16)10.2.1.1 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突破需求 (16)10.2.1.2 信息安全与数据隐私保护 (16)10.2.2 管理与政策挑战 (17)10.2.2.1 政策法规与市场机制改革 (17)10.2.2.2 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 (17)10.2.3 市场挑战 (17)10.2.3.1 投资与盈利模式摸索 (17)10.2.3.2 市场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 (17)10.2.4 应对策略 (17)10.2.4.1 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17)10.2.4.2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7)10.2.4.3 建立健全市场机制 (17)10.2.4.4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 (17)10.3 能源互联网创新技术及应用案例展望 (17)10.3.1 分布式能源技术 (17)10.3.1.1 概述 (17)10.3.1.2 应用案例: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 (17)10.3.2 智能电网技术 (17)10.3.2.1 概述 (17)10.3.2.2 应用案例:智能电网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17)10.3.3 能源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17)10.3.3.1 概述 (17)10.3.3.2 应用案例: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与运营 (17)10.3.4 区块链技术 (17)10.3.4.1 概述 (17)10.3.4.2 应用案例:区块链在能源交易中的应用 (17)10.3.5 5G通信技术 (17)10.3.5.1 概述 (17)10.3.5.2 应用案例:5G通信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 (17)第1章能源互联网概述1.1 能源互联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1.1 定义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与新能源技术的高度融合,以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清洁、安全、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新型能源利用系统。
能源互联网发展前景
能源互联网发展前景在当今时代,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管理和利用模式应运而生,并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将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等各个环节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的高效配置和智能化管理。
它打破了传统能源系统中各环节相互孤立的局面,通过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构建起一个更加灵活、高效、清洁的能源生态系统。
从能源生产端来看,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是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
过去,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其在能源供应中的占比较低。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储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使得可再生能源能够更好地融入能源互联网。
储能技术可以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过剩时储存能量,在发电不足时释放能量,从而平衡能源供应。
智能电网则能够实现对能源的实时监测和调控,优化能源的分配和使用。
在能源传输方面,能源互联网将传统的电网、油气管网、热网等进行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多能互补的传输网络。
这不仅提高了能源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还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同时,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能够对能源传输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
能源存储是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能源存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除了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新型电池技术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也在不断涌现。
这些先进的储能技术能够存储大量的能源,为能源互联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此外,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其在能源存储领域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并将氢气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为能源的长期存储和灵活使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能源消费端,能源互联网带来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能源服务。
智能家居、智能工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发展,使得能源消费者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自身的能源使用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调节。
能源互联网--储能系统商业运行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液流电池
电化学液流电池一般称为氧 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大 型电化学储能装置,正负极全使用 钒盐溶液的称为全钒液流电池,简 称钒电池,其荷电状态 100%时电 池的开路电压可达 1.5 V。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蓄电 储能设备,不仅可以用作太阳能、 风能发电过程配套的储能装置,还 可以用于电网调峰,提高电网稳定 性,保障电网安全。
智引领 慧长远 Wisdom Lights up Future
(8)大数据关键技术 大数据关键技术包括:大数据采集、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存储及管理、大数据分 析、大数据展现和应用(大数据检索、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安全等)。
(9)需求响应技术 需求响应是指用户对电价或其他激励做出响应改变用电方式。
钠硫电池 钠硫电池,是一种以金属钠为负极、硫为正极、陶瓷管为电解质隔膜的二次电池。在一定的工作
温度下,钠离子透过电解质隔膜与硫之间发生的可逆反应,形成能量的释放和储存。 钠硫电池具有许多特色之处:一个是比能量高。其理论比能量为760Wh/Kg,实际已大于
150Wh/Kg,是铅酸电池的3-4倍。如日本东京电力公司(TEPCO)和NGK公司合作开发钠硫电池作为 储能电池,其应用目标瞄准电站负荷调平、UPS应急电源及瞬间补偿电源等。
智引领 慧长远 Wisdom Lights up Future
2001年日本上 砂川町电站,示 范项目,功率 4MW
代表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德国:第一个CAES电站—Huntorf(1978)
美国:第二个CAES电站——McIntosh(1991)
储气方式:地下洞穴 装机容量:290MW 储气体积:31万m3 充气时间:8小时 发电时间:2小时 系统效率:46%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与对策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与对策随着世界各国提出碳中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开展清洁能源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更趋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手段,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1.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能源互联网是指在能源产业发展与转型过程中,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数据、网络等技术手段,实现与现代交通、物流、金融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个开放、安全、高效的能源流动、能源交易、多元供应的平台和产业生态。
2.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能源互联网需要完善的技术、政策和市场环境,保障其能够充分发挥其能源存储、传输、交易等多重功能。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积极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各企业和公众也要积极参与,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
3. 能源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可以实现能源大数据的搜集、分析,提高能源供应链的效率和能源的可再生性。
此外,它还能够促进能源的流通和共享,实现不同产业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更多的可持续发展。
二、能源互联网的对策1. 先建设配套设施能源互联网建设需要大量的先进设施,如超高压智能电网、能源存储设施、能源传输设备等,应该先行建设配套设施,提高其对能源的补充和保障作用,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加强技术研发能源互联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在这方面,需要加强技术研发,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为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3. 完善法规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开展相应的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促进市场竞争,增强产业生态的可持续性。
4. 促进公众的参与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各企业和公众应积极参与其中,促进其发展。
建立一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企业合法经营。
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
[4-5]
综上所述,能源互联网的定义应当是:以互联 网技术为基础,以电力系统为中心,将电力系统与 天然气网络、供热网络以及工业、交通、建筑系统 等紧密耦合,横向实现电、气、热、可再生能源等 “多源互补” ,纵向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高 度协调,生产和消费双向互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 的能源服务网络。其中“源网荷储”协调优化 模式是能源互联网的关键运营模式。 1.2 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特征 能源互联网将能源行业与互联网思维、互联网 技术高度融合,其特征主要有以下 4 点: 1)开放。能源互联网在产业层面与技术层面 都具有高度的开放特性,为能源行业与其他行业的 相互融合提供交流媒介,同时具备普适性的接入端 口,能够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储能等多种设备的适 应性对接,保证能量与信息的双向流动[17]。 2)互联。一方面,能源互联网能够保证局部 能源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保证分散式能源模块的 内部供需自平衡;另一方面,能源互联网能够保证 分散式能源模块与集中式能源模块之间的互联协 调,发挥两者之间的互补协同作用,有效提高系统 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3)对等。能源互联网将改变各能源传统网络 “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各参与主体即是“生产 者”又是“消费者” ,各能源设备都具备发出与接 收能量及能量信息的能力,在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和 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能量节点都是平等的[18]。 4)分享。能源互联网终端包括大量能源信息 交互设备,这使得能源互联网成为各能量节点、 信息节点之间进行能量流和信息流双向流动的平 台,每个能源节点都有获取数据信息的权限与能 力,这将进一步促进能源资源在广域范围内的优化 配置[19]。
2024版能源互联网PPT课件9pptx
针对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如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 技术等,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为这些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企业参与度和竞争力分析
企业参与度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 始关注和参与到这个领域中来。这些企业包 括传统能源企业、新能源企业、互联网企业 等,它们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推广 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工业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工业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 可预测和可优化,提高生产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城市管理领域应用
01
城市能源管理
通过城市能源互联网实现城市内部各种能源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能源
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02
城市交通管理
利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城市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城
科研院校合作创新模式
1 2
联合实验室建设 通过与企业、高校等合作,共同建设能源互联网 领域的实验室,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合作 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能源互联网领域 的高端人才,提升人才质量和数量。
3
科研项目合作
针对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科研院校 与企业联合申报、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推动技术突破。
03
关键技术分析
先进传感技术
传感器类型
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 感器、流量传感器等,用 于实时监测能源系统的运 行状态。
传感网络
构建高效、可靠的传感网 络,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 时传输和处理。
数据融合
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 进行融合处理,提高数据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存储
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方式,正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能源互联网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手段,将传统能源产业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安全、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对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能源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能源信息采集与感知技术、能源互联网通信技术、能源互联网控制技术和能源互联网交易与服务平台技术等。
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架构,为能源的智能化管理、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能源信息采集与感知技术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
通过对各类能源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测,可以实现能源的精确计量、分析和预测,为能源的优化配置和决策支持提供数据依据。
能源互联网通信技术是连接各类能源设备和系统的关键。
通过高速、可靠、安全的通信网络,可以实现能源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确保能源互联网的高效运行。
再次,能源互联网控制技术是实现能源优化调度和管理的核心。
通过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优化策略,可以实现对能源设备的智能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能源互联网交易与服务平台技术是推动能源市场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通过构建开放、透明、高效的能源交易与服务平台,可以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涵盖了能源信息采集与感知、能源互联网通信、能源互联网控制和能源互联网交易与服务等多个方面。
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为能源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1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基于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安全、灵活和智能化配置与利用的新型能源体系。
它将可再生能源、传统能源以及各种能源消费设备通过网络化的方式互联互通,形成一个高度智能化、自我优化的能源生态系统。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研究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传统的能源供给模式日渐无法满足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并且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创新的能源模式急需发展。
而在这种背景下,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
一、什么是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通过能源信息传输、交互、优化和管理,实现能源的智能化调度和精细化利用,从而打造一个高效、可靠、安全、清洁的能源系统。
二、能源互联网的优势能源互联网通过对分散的能源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同时,实现了清洁低碳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推动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由于能源互联网具备构建“充电设施+电动汽车”的基础条件,其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效率,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能源互联网还是一个拥有广阔前景的市场,它的建设和运营将催生一大批新的技术和产业,同时能够有效促进进口依赖度的降低,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的产业升级。
三、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处于快速推进的阶段。
在2019年5月份,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政策上对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作出明确规划和支持。
克服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困难,需要充分发挥以智慧能源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和协同创新的作用,构建起依托于能源数据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
建设全国覆盖的能源互联网将整合分散的各种能源资源,实现能源的多元化混合,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和供应可靠性。
我国已经建成了一些能源互联网试点项目,其中最大的计划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三区一网”能源互联网。
四、能源互联网面临的问题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配套的体制机制。
但是,实际上能源大数据在我国的共享和流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共享机制不够完善,公平性和透明度有待提高,缺乏统一平台和规范化标准。
另外,由于能源供求数据和用户需求复杂多样,移动设备运转模式、计算模型等多项技术尚待研究和探索,以及新型发电开发、能源互联网的数据处理等问题还有待突破。
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
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智能化的发展,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体系架构,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能源互联网通过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全面互联,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其中,“源网荷储”作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
我们将对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性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们将重点分析“源网荷储”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如何实现各环节之间的协调优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如智能电网技术、储能技术、能源管理技术等,并分析这些技术在“源网荷储”协调优化中的应用。
我们将总结当前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以期为能源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能源互联网的“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为实现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与挑战能源互联网,作为现代科技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旨在构建一个高效、智能、可持续的能源体系。
其核心在于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和协调优化。
然而,尽管能源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其发展现状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能源生产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分布式电源的兴起,使得能源互联网的能源供给呈现出多元化、不确定性的特点。
这要求能源互联网必须具备高度的自适应能力和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能源供应情况。
在能源传输方面,能源互联网的构建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广泛、高效智能的电力网络。
然而,现有的电网基础设施尚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
互联网+智慧能源
互联网+智慧能源在当今时代,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的概念应运而生,为能源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
什么是“互联网+智慧能源”呢?简单来说,就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能源的生产、传输、存储、消费等环节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智能管理和优化配置。
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能源系统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从而提高能源的供应可靠性、降低能源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在能源生产方面,“互联网+智慧能源”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高效。
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例,通过在发电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和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发电数据,并将其上传至云端。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发电效率进行精准预测,优化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策略,提高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能源交易平台,使得分布式能源生产者能够更加便捷地将多余的电力出售给其他用户,促进了能源的就地消纳和共享。
能源传输环节也因“互联网+智慧能源”而发生了重大变革。
智能电网的建设成为了关键。
通过在电网中部署大量的智能传感器和监控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电压、电流等参数。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这些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调度和优化运行。
这不仅提高了电网的输电效率,减少了电能损耗,还增强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能源存储是解决能源供需不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互联网+智慧能源”的背景下,电池储能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储能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能够根据能源的供需情况灵活调整储能设备的充放电策略,提高能源存储的效率和经济性。
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对储能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进行预测,提前做好维护和更换计划,保障储能系统的可靠运行。
在能源消费领域,“互联网+智慧能源”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体验。
浅析全球能源互联网
好的局部搜索能力遥 该算法的改进措施主要是通过构造并引入局部高 斯变异算子指导抗体基因变异袁利用局部高斯变异的小步长不断地自 适应调整与变换袁实现抗体基因在局部区域上的扰动袁搜索原抗体附 近比原抗体更好满足问题的新抗体和基因袁从而形成新的抗体遥
4 结论
生物信息系统的计算能力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遥 近年 来袁以神经计算尧进化计算尧DNA 计算及免疫计算等仿生计算为代表 的计算智能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袁掀起了仿生计算的新高潮遥 在未 来信息学科发展领域袁免疫算法及其相关的智能优化算法将会扮演着
20 世纪 30-50 年代袁 大规模水电的开发推动了北美电网的第一 次大发展并随着电力需求的高速增长袁 逐渐形成了北美互联电网袁目 前北美电网呈现 4 个同步电网异步互联的格局袁由美国尧加拿大尧墨西 哥的部分电网互联组成曰1958 年欧洲互联电网开始形成袁首先形成的 是西欧联合电网袁随后与欧洲中部电网实现互联袁目前欧洲电网主要 由欧洲大陆电网尧北欧电网尧波罗的海电网尧英国电网尧爱尔兰电网等 5 个跨国互联电网以及冰岛尧塞浦路斯 2 个独立电网构成袁最近欧洲 各国共同发布欧洲超级电网计划袁该计划将覆盖整个欧洲并与非洲沙 漠的太阳能站连接实现洲际能源传输曰世界上最大的同步电网是俄罗 斯要波罗的海互联电网袁该电网横跨 8 个时区遥 此外袁南美洲尧非洲南 部尧海湾地区也逐步实现了电网的互联[3]遥
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物理系统
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物理系统在当今时代,能源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
能源互联网不仅是能源的高效传输和分配网络,更是一个融合了信息与物理系统的复杂体系。
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物理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将能源的产生、传输、分配和使用等物理过程,与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决策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
在能源的生产环节,传统的能源生产方式,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正逐渐与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相结合。
而这些能源的产出具有不稳定性和间歇性,这就需要信息系统来进行精准的监测和预测。
通过安装在发电设备上的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能源生产的相关数据,如发电量、设备运行状态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
信息处理中心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预测能源的产出情况,为能源的调度和分配提供依据。
能源的传输和分配环节在能源互联网中也至关重要。
传统的电网在面对分布式能源的大量接入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电能质量不稳定、潮流分布不均衡等。
信息物理系统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监测和控制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输电线路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流、电压等参数,一旦发现异常,信息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调整电网的运行状态,保障电能的稳定传输。
在能源的使用环节,信息物理系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智能家居、智能工厂等概念的出现,使得能源的使用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以智能家居为例,通过智能电表、智能插座等设备,可以实时了解家庭中各个电器的用电情况。
用户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合理的用电计划,比如在电价低谷时段使用大功率电器,从而降低用电成本。
同时,信息系统还可以与能源供应商进行互动,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能源供应情况,实现能源的按需分配。
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物理系统还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
首先是信息安全问题。
由于能源互联网涉及到大量的敏感信息,如能源生产和分配数据、用户用电信息等,一旦这些信息遭到泄露或被恶意篡改,将会对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基于云计算的能源互联网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能源互联网构建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能源互联网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云计算也是被人们广泛关注的技术。
而基于云计算的能源互联网构建成为了近些年来备受追捧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入手,探讨云计算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和意义能源互联网顾名思义,是指针对能源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将各种能源系统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能源的智能化全面协同运行的新型智能能源系统。
在过去的传统能源模式下,能源生产者将能源集中输送到电网上,由供电企业进行配电和供电。
而在一个互联的网络中,能源的生产、储存和转移都可以实现自主控制和调度,达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污染。
基于能源互联网构建,可以实现多个能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加均衡、多样化和可靠的能源服务。
此外,能源互联网还可以促进能源清洁化、高效化、智能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二、云计算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在能源互联网中,云计算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具体表现如下:1.智能能源管理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对能源的产量、消费量、储存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对能源进行科学的调度和管理。
通过云计算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有效促进能源的高效、优质管理,以达到优化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2.能源交易平台借助云计算的技术,可以在建立一个可信、安全、高效的能源交易平台。
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的支持,发挥各种能源充分竞争的优势,实现更多样化、更精细化、更高效的交易服务。
3.智慧化家庭互联网+的概念可以应用到电力生产、储存和配送等方面,使得人们的使用更加智慧和科学。
智慧化家庭可以使用智能控制系统来对家电设备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同时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实时消耗情况进行监测,提醒用户合理使用能源,避免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能源互联网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尽管基于云计算的能源互联网构建具备许多优势和潜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互联网概念和发展分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其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能源类型的变化和能源使用方式的革新。
目前,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而能源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之一。
以深入融合可再生能源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能源互联网是未来能源行业发展的方向,将成为开启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点[1-3]。
目前,对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及特征有多种理解及认知,为了辨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与特征,有效推进能源互联网实质性发展,有必要深入辨析能源互联网的概念、辨识能源互联网的特征。
本文首先调研分析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提出到目前为止能源互联网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进而,从3个角度对比剖析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内涵,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定义;最后,给出了能源互联网的4层组成构架与两大分类,进一步对能源互联网进行特征辨识。
1 能源互联网发展历程1.1 能源互联网概念孕育及提出阶段能源互联网概念孕育及提出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
巴克敏斯特·富勒首先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
1986年,彼得·迈森创立了Global Ener gy Network Institute(GENI-全球能源网络学会),旨在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电力输电线路充分利用全球丰富的可再生能源[4]。
20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前校长高景德提出了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深度融合的系统,其将深度融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
能源互联网概念孕育及提出阶段仅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初步概念及愿景,缺少对能源互联网内涵、结构、特征和形态等方面的探讨。
1.2 能源互联网系统结构及功能研究阶段2004年3月11日,《经济学人》发表了《建设能源互联网》[5],首次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特点及技术建设智能化、自动化、自愈化的能源互联网。
这是能源互联网系统结构及功能研究阶段的起点,标志着现代能源互联网研究的开始。
2008年,德国联邦政府发起E-Energy项目,致力于建设高效的能源系统,主要通过ICT技术实现能源的生产、传输、转换、应用和储能全环节的智能化,德国成为首个实践能源互联网的国家[6-7]。
2008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启动“未来可再生电能传输与管理系统”项目,研究高效智能化的配电系统,可有效支撑高渗透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以及分布式储能的并网,并将其称为能源互联网[8-10]。
2010年,日本开始实施“数字电网”计划,通过该计划的实施试图建立一种新型能源网[11-12],能源网络中各种设备可以通过IP来实现信息和能量的传递。
2010年,瑞士联邦政府能源办公室和产业部门发起Vision of Future Energy Networks,重点研究多能源传输系统的利用和分布式能源的转换和存储[13-14]。
2011年,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提出能源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之一[15],使得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广泛传播,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其在2014年出版的《零边际成本社会》[16]对能源互联网进行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论述。
2012年8月,长沙举办了首届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论坛,会上探讨能源互联网的初步概念及内涵[17],之后国内学者专家对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形态进行了深入拓展。
2014年,刘振亚提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即智能电网+特高压+清洁能源)的理论构想,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的发展思路[18-19]。
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能源革命战略,能源与互联网正不断实现深度融合,极大地促进了国内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2015年4月,以“能源互联网:前沿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召开,率先成立了能源互联网的专业研究机构——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2015年6月,国家能源局开展“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战略研究”,项目围绕能源互联网的形态特征与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和技术标准、与智能电网的相互关系、商业模式与市场机制等方向展开。
能源互联网系统结构及功能研究阶段对能源互联网的系统结构、内涵特征、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缺少能源互联网工程实践。
1.3 能源互联网实质性推进阶段2016年2月,国家能源互联网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6]39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20]。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路线图,标志着能源互联网在中国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21],明确提出“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2016年4月,《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正式发布[22],为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
2017年6月,首批55个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正式公布,此举标志着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将推动能源互联网实质性发展。
2 能源互联网概念辨析2.1 源于互联网理念发展而来的能源互联网源于互联网理念发展而来的能源互联网主要借鉴互联网开放对等的理念及体系架构,对能源系统的关键设备、形态架构、运行方式及发展理念等进行深刻变革。
2.1.1 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能源(internet of energy)概念来自于BDI initiative2008年发布的报告《internet of energy:ICT for energy markets of the futur e》[6],致力于建设高效的能源系统,主要是通过ICT技术实现能源的生产、传输、转换、应用和储能全环节的智能化。
互联网能源是一种全新的能源生态系统,其将互联网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相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低成本、优质的能源服务,同时,消费者可以获得更自主的权利。
2.1.2 未来可再生电能传输与管理系统2008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正式启动了“未来可再生电能传输与管理系统(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 energy delivery and management system,F REEDM)”项目。
该项目主要研究高效智能化的配电系统,可有效支撑高渗透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以及分布式储能的并网,并将其称为能源互联网[8-10]。
2.1.3 智慧能源2009年,国际学术界和以IBM为代表的产业界指出,互联互通的科技将改变整个人类世界的运行方式,未来要“构建一个更有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 anet)”。
2016年,进而提出智慧能源(smart energy)等理念[23]。
智慧能源就是不断创新和变革能源生产、传输、转换、消费的全过程,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能源体制、能源技术和能源市场,从而实现能源系统的智慧化。
2.1.4 “互联网+”智慧能源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正式发布,首次提出“互联网+”智慧能源的概念。
2016年2月,《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20],提出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智慧能源的简称,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
2.2 源于大电网理念发展而来的能源互联网源于大电网理念发展而来的能源互联网主要针对电网在配置范围、调控能力、双向互动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电网性能。
2.2.1 全球能源网络20世纪70年代,巴克敏斯特·富勒在World game simulation大会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
1986年,彼得·迈森创立Global Energy Network Institute,旨在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电力输电线路充分利用全球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2.2.2 全球能源互联网国家电网公司原董事长刘振亚指出,只有树立全球能源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才能保障能源的安全、清洁、高效和可持续供应[18-19]。
2.3 源于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理念发展而来的能源互联网源于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理念发展而来的能源互联网主要强调多种能源之间的相互替代和综合优化,依托信息网络实现多个能源系统之间的高度耦合。
2.3.1 能源4.0文献[24]指出,能源革命是工业革命得以发生的客观基础,能源4.0是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相适应的概念,是将各种能源进行互补融合,建立智能化、离网的多能系统,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化。
2.3.2 未来能源网络由瑞士联邦政府发起的未来能源网络项目,旨在研究多能系统和分布式能源的利用,并开发了多能系统仿真分析模型和软件工具[13-14]。
未来能源网络项目指出能源转换和存储由混合能源路由器(hybrid energy hub)集成设备实现,而不同能源的传输是由能源互联器(energy interconnector)实现。
2.4 对比分析表1对上述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由于全球能源消费、供应、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矛盾,各国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基于各自的立场,通过不同的概念描述了未来能源发展形态。
本文以“指导意见”给出的定义为基础,融合和概括表1中能源互联网各种概念,结合“十九大”精神,尝试给出一个能源互联网定义,即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理念、技术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新型生态化能源系统,其以可再生能源优先、以电力为基础,通过多种能源协同、供给与消费协同、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大众广泛参与,实现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的优化配置,促进能源系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25-27]。
其中互联网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理念即系统性思维和以用户为本。
能源互联网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思维方式来规划、建设、运营能源设施并以用户为本的理念来提供能源服务,思路和理念的转变是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基础。
“生态化”包含2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能源互联网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以及终端节能设备,并通过多种能源协同、供给与消费协同、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的方式,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供给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另外还要实现能源系统的基础设施同楼宇、交通等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在空间、外观等方面的融合,从而实现环境友好、清洁绿色的能源系统;另一方面,能源互联网要通过体制机制形成大众广泛参与、充分竞争的能源建设、运营、交易、研发、金融体系,从而实现开放、平等、共建、共享的能源系统。
在能源互联生态网络中,环境保护的需求将获得最大限度的尊重,经济效益将成为能源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巨大驱动力和制动力,庞大的能源供应商和消费者群体都能够以商业化平台为基础,互济互助,因地制宜,自主创新,形成能源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