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公开课)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浓硫酸的性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浓硫酸的性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节硫的转化课题:第三课时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段: 高一学科:化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出的物理性质;及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3)强氧化性。

2..引导学生通过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最基本方法--实验法;并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原理运用到实际训练、浓硫酸的工业生产。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等方式初步掌握分类、比较、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等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关注个人生活及生存环境,体会化学与个人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对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能做出合理的判断;锻炼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运用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答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组实验1一高:沸点高 三大:溶解度3 大度大、溶解时放热量大)提出问题】思考 1】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 教学环节实验引入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黑色面包实验学生活动观察实验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引出本节课要 学习的内容。

【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利用3分钟时间 ,1、完成酸的通性习题;对照学案自学探究以下内容:1. 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具有酸的通性:课堂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石蕊试液呈探究 色;一、能与碱反应生成: 自学H 2SO 4+NaOH = ;整理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与合H2SO4+CuO = 作探究: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 H 2SO 4+Zn =; 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 :2. 请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将存在的疑问和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填入“小组问题汇报卡”中,交给老师。

3. 回答问题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的作用,复习稀硫酸的 性质:回顾 离子方程式书写 H2SO4+BaCl2 =。

高一化学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高一化学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新办考法题警·示随探堂究自测 新提高·达标作业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新情境·激趣入题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某大学的一名学生先后两次用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将动 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只黑熊双目失明,这一故意残害动 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浓硫酸有哪 些重要性质?为什么能伤害黑熊呢?
现象
c 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为□10 ______。 将 a 试管里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变为□11 ___。 □ Cu 和浓 H2SO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2.浓硝酸与浓盐酸长时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度如何 变化?
提示:两种物质都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如果敞口放置在 空气中,由于硝酸和氯化氢的挥发,使溶液的浓度都减小。 由于它们的挥发性,在实验室中都必须密封保存。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新思维·名师讲堂
实验 操作
现象 及原 因分 析
现象 1:蔗糖逐渐变黑。原因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浓硫酸
C12H22O11 ――→ 12C+11H2O 现象 2:蔗糖体积膨胀,形成黑色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把炭氧化成 CO2,并有 SO2 气体放出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浓硫酸的性质》省级优质课上课课件

《浓硫酸的性质》省级优质课上课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巩固国防服务
学以致用
作业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硫酸的工业用途 2、两瓶无色溶液:浓硫酸和稀硫酸,你能用几种方法 鉴别?
感谢各位专家光临指导
带着问题去学习
将铝丝分别放入浓、稀硫酸中
大家一起来帮忙
蔗糖和浓硫酸反应现象
浓硫酸的氧化性
放热,有 气体生成
生成SO2
蔗糖(C12H22O11 )
浓硫酸
碳 +水
C + 2H2SO4(浓)
= 2 SO2↑
+ CO2 ↑ + 2H2O
发现浓硫酸的氧化性
化合价升高 失4e-×1
C + 2H2SO4(浓) = CO2 ↑ + 2H2O + 2SO2↑
2、钝化实质: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钝化应用:可以用铝、铁制的容器 储运冷的浓硫酸
归纳总结
硫酸的性质
稀硫酸: 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 具有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重点掌握:强氧化性
成分
稀硫酸: H+、 SO42浓硫酸: H2SO4分子
量变引起质变
为工业生产服务
为农业生产服务
为制药业服务
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产物 得2e-×2 还原产物
0
+6
+4
+4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通过+6价S的化合价降低体现。
对比学习
提出问题
稀硫酸中的H+和浓硫酸中的S哪种的氧 化性更强? Cu与浓硫酸的反应
浸有品红溶液 的滤纸
设计实验方案
潮湿的氢氧 化钠固体
我观察 我发现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5.3 “众酸之王“-硫酸 第2课时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doc

5.3 “众酸之王“-硫酸 第2课时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doc

资源信息表5.3 “众酸之王”——硫酸(共三课时)第2课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设计思想]对于酸的通性、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吸水性和脱水性),在本节第一课时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和巩固。

作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即浓硫酸的最主要的特性,学生从本节课开始接触。

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但使学生全面掌握硫酸的性质,而且为今后学习硝酸等强氧化性酸的性质打好基础。

所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

强调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不是说一般酸没有氧化性,这一点往往是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的地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通过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对比及浓硫酸与铜的实验探究,分析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本质,从而揭示浓硫酸强氧化性的核心所在。

因此,做好浓硫酸与铜的演示实验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成为该课的关键之一。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浓硫酸的强氧化性(B)。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浓硫酸的性质实验,经历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用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铜与硫酸实验的探究,体验创新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三.教学用品浓硫酸、铜片、铝片、品红溶液、浸有碱液的棉花、玻璃棒、试管、铁架台、铁夹、导管、酒精灯、火柴、多媒体。

2.流程说明1材料创设情景: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

刘海洋为何用浓硫酸残害黑熊? 为什么浓硫酸会对动物造成那么大的伤害的呢?2稀硫酸、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浓硫酸与铜的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五.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强调]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应用碱液吸收尾气。

讲解]实验中的灰黑色物质是副产物2.板书记录1、浓硫酸与铜反应flash课件(来源/course/40410/HX-21-02-009)2、“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来源)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①实验用品:带支管的试管一只(2×18厘米),一段长约10厘米、内径2厘米玻璃管,一个不漏气的塑料袋,铁架台,酒精灯,一段长20厘米的粗铜丝(或铁丝)一个3号胶塞,一个4号胶塞,一段长4厘米的铁丝.浓硫酸,细铜丝一束(约5厘米长),品红试纸一片(1.5×1厘米)②装置(见下图):1、铁架台 2、铁夹 3、酒精灯4、浓硫酸溶液5、细铜丝6、具支试管7、胶塞8、粗钢丝9、带一段铁丝的胶塞 10、品红试纸11、玻璃管12、塑料袋③仪器制作✧带粗铜丝胶塞的制作:取适合具支试管的4号胶塞一个,用一端较尖的粗铜丝(长约20厘米)穿透胶塞,粗铜丝在胶塞上能够上下活动即可,然后在铜丝伸入试管内的一端束上一束长约5厘米的细铜丝。

中学化学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教案实验教案:中学化学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探究其反应特点和应用。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浓硫酸(浓度为98%)2. 漏斗3. 燃烧瓶4. 毛细管5. 磁力搅拌器6. 烧杯7. 托盘8. 点燃棒9. 安全眼镜、实验手套等安全用具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穿戴好安全用具,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b. 将磁力搅拌器置于托盘上,将燃烧瓶放在磁力搅拌器上。

c. 在燃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

2. 实验操作:a. 将磁力搅拌器启动,使浓硫酸充分搅拌。

b. 将毛细管插入燃烧瓶中的硫酸中,注意保持毛细管末端在硫酸中的位置。

c. 将点燃棒置于毛细管末端,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3. 实验现象及记录:a. 硫酸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棉花使火焰变长。

b. 实验前后棉花的变化:实验前的棉花白色蓬松,实验后的棉花变为黑色,体积减小。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1. 实验现象:硫酸的强氧化性使得棉花燃烧,棉花变为黑色。

2. 结果分析: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氧化白色的棉花,并产生炭化物。

这是由于硫酸分子内的氧原子能够轻易地失去电子,从而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五、实验应用与进一步探究1. 实验应用:a. 用浓硫酸可以轻松地将其他物质氧化,常用于实验室中的氧化反应。

b. 浓硫酸还可以作为催化剂,促使某些有机物发生反应。

2. 进一步探究:a. 探究不同浓度的硫酸对反应的影响:可以逐渐改变浓硫酸的浓度,观察燃烧现象的变化。

b. 探究其他物质的氧化反应:可以选择其他物质,如铜、锌等,观察其与浓硫酸反应的氧化现象。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实验时需戴好安全眼镜、实验手套等保护装备。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2. 实验时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溅出硫酸。

3.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器材的整洁,做到及时清理溅落在容器边缘的硫酸。

七、实验小结本实验通过观察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探究了其反应特点和应用。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硫酸》精美课件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硫酸》精美课件
该实验结论: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注:
①有机物被浓硫酸脱去水并不一定都生成C
②把浓硫酸点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将看到 试纸先变红,后变黑,变黑就是脱水炭化了
③若不慎将浓硫酸溅在皮肤上,应用大量 水进行冲洗,然后再涂上NaHCO3稀溶液
【对比分析】
吸水性与脱水性
吸水性
脱水性
原 理
浓硫酸能够吸收_气__体__、__ 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_____
一、硫酸的用途及工业制备
硫酸的产量被视为一个国家无机化工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2)制备
三种原料:硫黄(或黄铁矿FeS2)、空气、98.3%的浓硫酸(代替水)。 三个阶段 ①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造气阶段)
②SO2转化为SO3(接触氧化阶段) ③SO3的吸收和H2SO4的生成(生成阶段)
工业上制取硫酸常用浓硫酸而不用水吸收SO3,原因是SO3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易产 生酸雾,影响SO3的吸收。 SO3 + H2SO4(浓) === H2SO4·SO3
应 用
_作__干__燥__剂__
有水为吸 无水则脱
【思考与交流】
设计实验来验证浓硫酸与炭反应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 二氧化硫。
按正确的顺序连接下列仪器,并说明你的理由.
仪器连接如下:
(3) 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的反应
实验现象
a试管中铜丝表面__逐__渐__变__黑__色__,__有__气__泡__产__生____ b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___无__色___ c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为__红__色____ 将a试管里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变为_蓝__色__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Cu
浓H2SO4

浓硫酸优质课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浓硫酸优质课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能用浓H2SO4干燥旳气体: NO、N2、O2、H2、CO、CH4、 CO2、SO2、HCl、Cl2
不能用浓H2SO4干燥旳气体: NH3、H2S、HI、HBr
设计一套试验装置,验证C 和浓硫酸反应旳产物。
请大家推测铁加入浓硫酸中在
加热条件下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2Fe + 6H2SO4(浓) △ Fe2(SO4)3 + 3SO2↑+6H2O
Fe + Fe2(SO4)3
3FeSO4ຫໍສະໝຸດ Fe + H2SO4
FeSO4 + H2↑
根据浓硫酸旳性质,总结哪些气体 能够用浓硫酸来干燥?
试验现象:颜色由白变棕变黑
烧杯壁热 体积膨胀,呈疏松海绵状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1、烧杯壁为何是热旳? 浓硫酸吸水放热 2、为何蔗糖会变黑? 蔗糖炭化 3、为何体积会膨胀? 有气体生成
4、刺激性气味气体是什么? SO2、CO2 5、这一过程体现了浓硫酸旳什么性质?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参照练习]
1、吸水性
浓硫酸旳吸水性是指浓硫酸可 以吸收物质中原来存在旳水分子。
H2SO4+nH2O =H2SO4▪nH2O (n=1,2,4等)
利用浓硫酸旳吸水性能够用 浓硫酸做干燥剂。浓硫酸能 够吸收物质中存在旳水分, 也能够吸收结晶水合物中旳 结晶水。
2、脱水性
有机物
浓硫酸
(含C、H、O等) 脱水(炭化)
硫酸具有哪些主要性质呢?
第三节 硫酸
主讲人:李文娟
一、稀硫酸具有 酸旳通性
稀硫酸
HSO+ S42O-H4+2-HSO+ 42SHO+ S42HO- +42S-HO+42-

浓硫酸的性质ppt课件

浓硫酸的性质ppt课件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
(1)脱水性;(2) 吸水性;(3) 酸性; (4)酸性和强氧化性;(5)难挥发性;
18
练习2:50ml 18mol/L的浓H2SO4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为(

A. 等于0.9mol BC..大等于于00..4455mmooll小于0.9Dmol D.小于0.45mol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第四节
浓硫 酸
1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复习硫酸的酸性,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 脱水性、强氧化性)。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硫酸的性质,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的角度,加深学生对自然辨
证法的认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重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1
实验·探究二
课本P101【实验 4-9】
a.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现象:
① 铜片溶解
②试管中溶液变蓝
③有刺激性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或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2
练习并讨论:
写出反应方程式并分析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指出 浓硫酸在反应中体现的性质。
加热时,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Au、Pt除外) ,一般没有氢气生成,通常生成 SO2气体。体现其强氧化性
2
回顾稀硫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硫酸的电离方程式: H2SO4 = 2H+ + SO42-
酸的通性
1、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遇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H2 3、酸+碱→盐+水 4、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5、酸+某些盐→新盐+新酸

高中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难点10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1

高中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难点10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1

重难点 10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1. 与金属的反应( 1)Fe 、 Al 的钝化常温下, 当 Fe 、Al 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 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而出现“钝化”现象。

( 2)与氢以前的开朗金属反应: Zn + 2H 2SO 4( 浓 )=ZnSO 4+ SO 2↑+ 2HO规律:①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②浓硫酸一旦变稀,就发生: Zn + H 2SO 4=ZnSO 4+ H 2↑。

( 3)与氢以后的不开朗金属 ( 除 Au 、Pt 外 ) 反应:△Cu+2HSO 4( 浓)=====CuSO 4+SO 2↑ +2H 2O规律:①反应需加热,不然不反应;②氧化产物是硫酸盐,金属显高价,还原产物为 SO 2;③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④随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成稀硫酸,反应就会停止。

2. 与非金属反应△C+2HSO 4( 浓) ===== CO 2 ↑ +2SO ↑ +2HO规律:( 1)反应要加热,不然不反应;( 2)氧化产物是含氧酸或非金属氧化物,还原产物为 SO 2;( 3)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 4)随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成稀硫酸,反应就停止。

( 5)不可以氧化 H 2、 N 2、 O 2、 Si 、 Cl 2、 F 2、 Br 2 等。

3. 与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4.常有的还原性物质FeSO 4、 Na 2S 、H 2S 、 HBr 、 HI 等均能被浓H 2SO 4 氧化。

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退色,这是由于石蕊被浓HNO 3氧化。

【特别提示】浓 H 2SO 4 强氧化性的理解( 1)浓 H 2SO 4与稀 H 2SO 4 氧化性的差别( 2)常温下, Fe 、Al 遇浓 H 2SO 4“钝化” ①“钝化”不是不反应,而是生成的致密氧化膜阻挡金属与浓硫酸连续反应。

②加热条件下, Fe 、Al 与浓硫酸反应而不会“钝化”。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考实验课件6《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全国通用)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考实验课件6《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全国通用)

现象
解释或推论 常温下铁不 与浓硫酸反应 浓硫酸强氧化
无明显变化
B
白纸变黑
性导致纸张中 的纤维素炭化
选项
操作 二氧化硫 通入溴水 用湿润的红色
现象 溴水褪 色 试纸变
解释或推论 说明二氧化硫 具有漂白性
C
是氨气
解析:铁片投入到浓硫酸发生钝化,A 项错误;浓硫酸使白 纸变黑,是由于浓硫酸的脱水性导致的,B 项错误;二氧化 硫使溴水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导致的,C 项错误; 氨气是中学阶段接触的唯一碱性气体,D 项正确。
解析:浓硫酸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首先表现出吸水性, 吸水过程中放热;蔗糖逐渐变黑,浓硫酸表现出脱水性;反 应放出大量气体, 是由于浓硫酸与 C 反应, 生成 SO2 和 CO2, 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2.下列各实验相应操作、实验现象及原因解释或推论合理的 是( )D
选 项 A
操作 铁片投入浓 硫酸 将浓硫酸 滴到白纸上
试回答:
(1)写出A中从反应开始到停止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H2SO4(浓)===ZnSO4+SO2↑+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n+H2SO4(稀)===ZnSO4+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 接,a接_______ 2 、_______ 1 接d; 3(或4) 、_______ 4(或3)接b,c接_______
(3)装置C中酸性KMnO4溶液用于除去SO2,是利用了SO2具有 还原性 甲 填“甲” ________(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其目的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释浓硫酸 如何操作?
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不能干燥的气体:
NH3 H2S HI HBr
实验:4——31
实验现象: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
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原因:
浓硫酸
C12H22O11
12C+11H2O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吸水性
使纸张,棉 布,木条等 碳化变黑 脱水性
小结
浓 氧化性 硫 酸
在加热条件下与大多 数金属反应
常温下,铁、铝遇浓 H2SO4钝化,可用铁、 铝槽车运输浓硫酸。
在加热条件下与大多 数非金属反应
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 应
3、SO42-的检验
检验SO42-的方法:
取样,先加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 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有SO42-
2:脱水性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 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 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 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 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 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3氧化性 ①与大多数金属反应
Ⅰ:与铜反应
思考 1、 如何使反应发生和停止?
向下放铜丝,让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并加热,反 应发生,向上拉铜丝当有2mol 浓H2SO4与1mol Cu 反应时, 是否会有1mol SO2生成?为什么
钝化反应
浓硫酸由于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和金属铁、铝发 生了化学反应,把金属铁、铝表面氧化生成致密氧 化物保护膜。 工业上用铝槽车盛放、运输冷的浓硫酸
做干燥剂, 干燥中性气 体,酸性气 体,无强还 原性气体,
3、请你设计一套实验,验证浓硫酸与碳共热生成的混合 气体。 提供以下试剂与装置(装置可多次使用)
无水硫酸铜
澄清石灰水
品红
KMnO4溶液 饱和NaHCO3






检验CO2 检验H2O 检验SO2 除去SO2
检验水
检验SO2
除去SO2
检验SO2 是否除尽
检验CO2
无水硫酸铜 品红
KMnO4 品红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稀硫酸的通性
稀硫酸
H+ SO42-H+ SO42H- + SO42-
H2SO4= SO42-+2H+
指示剂 锌粒 金属氧化物 碱 盐(Na2CO3)
(石蕊)
Fe2O3 氢氧化钠(酚酞)
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操作
正确操作: 将浓硫酸缓慢地沿玻璃 棒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并用 玻棒不断搅拌。
2、实验现象是:
铜丝溶解,有气泡产生,生成气体可使品红 溶液褪色,试管底部有灰白色固体生成
3、为确定生成物中有硫酸铜,该如何操作?
试管冷却后,将试管中的固液混合物沿烧杯壁 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溶液变蓝
4:反应方程式
加热
2H2SO4(浓) + Cu = CuSO4 + SO2 ↑ + 2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