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

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高鸿业微观名词解释

高鸿业微观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引论1.稀缺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总是有限的。

因此,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对各种消费的欲望是无限的。

其中有些物品可以不付出任何经济代价就可获得,称之为自有物品;但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获得它们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称之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经济物品稀缺性的客观存在,才产生了经济学家们一直研究的资源配置与利用的问题,及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的两种方法。

实证分析是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和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简而言之,实证分析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说明经济体系应该怎样运行,以及提出相关的经济政策。

简而言之,规范经济学回答了“应当时什么”的问题。

3.静态、比较静态、动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称为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称为比较静态分析。

在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中,变量的调整时间被假设为零。

在动态模型中,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是动态分析。

从均衡角度来区别和理解这三种分析方法。

分别是:静态分析,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

比较静态分析,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参见教材P3)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参见教材P4)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参见教材P4)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参见教材P16)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参见教材P16)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4.地租是指土地的价格,具体说是土地供给时的土地价格。

5.准租金是指长期可变的短期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6.经济租金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7.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

2.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

其计算公式:GDP=C+I+G+(X-M)3.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

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9.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10.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

11.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1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名词解释汇编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名词解释汇编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编微经:1、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7、平均固定成本 --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9、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14、捆绑销售——捆绑销售指这样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出售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的客户,也要购买另一种产品。

15、资本—-资本是指用于生产、销售及商品和服务分配的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人力生产资源.16、资本收益-—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2.稀缺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3.经济人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概论经济学、市场经济学以及价格理论。

指的是采用个量经济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a完全理性b完全竞争c完全信息2.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的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充分利用。

3.动态分析:又称过程分析,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其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每一时刻点上的变动速率等。

蛛网模型是典型的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即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是一种状态分析,如均衡价格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指的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1.机会成本ch5-1:又称择一成本,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在给定技术的情况下,将一定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的最大收入,或者将一定资源保持在这种用途上必须支付的成本。

2.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函数Q=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需求价格: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需求法则:需求量与需求价格反向变动。

3.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主体(包括家庭、企业、市场等)的行为和决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而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相比其他版本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在内容和方法上有一些不同。

下面是关于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

1.理论基础: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首先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

包括需求与供给、边际利益、机会成本、效率与公平等概念,为后续的分析打下了基础。

2.市场与价格: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中重点考察了市场与价格的关系。

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劳动市场等。

讲解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效率等问题。

3.产出与成本:讲解了企业产出和成本的关系。

包括生产函数、边际产品和边际成本、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等概念。

讲解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生产规模选择等问题。

4.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介绍了不同的市场结构,如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纯垄断市场等,并对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效果进行了分析。

同时还讲解了公共事业、自然垄断和竞争政策等问题。

5.回报与风险:讲解了企业投资和决策中的回报和风险问题。

包括资本预算、风险评估、投资组合等。

对企业经营决策和风险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6.国际经济关系:研究了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进出口、汇率、国际投资等问题。

包括外汇市场、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政策等。

讲解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7.经济增长与发展:讲解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及其影响。

包括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模型等。

8.资源配置与市场失灵:介绍了市场失灵的概念和原因,如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

同时还讲解了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手段来修正市场失灵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

总的来说,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在内容和方法上相对全面和系统。

它不仅突出了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还注重分析市场结构、回报与风险、国际经济关系等问题。

人大高鸿业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人大高鸿业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需求: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需求既强调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又要求消费者具备购买能力。

需求规律使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

供给不仅要求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愿望,也要求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生产能力。

供给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向变动。

均衡价格:由供给等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

市场价格高低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其最终结果是趋于均衡价格。

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简称,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大小通常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它被定义为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由点弹性或弧弹性来衡量。

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

它反映了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其大小通常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被定义为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它可以用弧弹性或点弹性系数来衡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或劳务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原因在于追加消费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刺激和重要性逐渐下降。

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一种状态。

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当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即RCS1,2=MU1/MU2=P1/P2和P1X1+P2X2=M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对效用最大化形成约束。

既定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合构成的曲线即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

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需求(供给):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和影响该需求(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供给)的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所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次序表。

均衡:经济事务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成为均衡数量。

供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则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移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移动.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二、效用论效用: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能力的评价,或者说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的消费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高鸿业版本)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高鸿业版本)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高鸿业版本)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以便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

它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上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7.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MRS)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9.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

10.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1.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

西方经济学_高鸿业(微观和宏观)名词解释.doc

西方经济学_高鸿业(微观和宏观)名词解释.doc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编微经合乎理性的人\理性人\经纪人:这个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均衡:是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反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是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正就越大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基数效用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大小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逆向选择: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选择成本: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需求的弧弹性: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非对称的信息: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版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版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1、生产可能性曲线:假定把所有社会资源都用来生产两种物品在给定技术水平和社会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该社会全部资源所生产的两种物品的最大数量组合所形成的轨迹。

2、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在技术给定的情况下,当把一定数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物品时,必须放弃另一种物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产量就是生产当前物品的机会成本。

3、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和厂商)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的配置问题的一系列内在联系的理论。

4、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在图形中表现沿需求曲线点的移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它影响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需求的变动。

表现在图形中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5、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就是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6、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Q是因变量,P是自变量)。

Ed=-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7、需求交叉弹性:是指商品X的需求量对商品Y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当X与Y为替代品,则弹性为正;当X与Y为互补品,则弹性为负。

8、需求收入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货币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该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递减。

10、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1、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微观部分)真的很全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微观部分)真的很全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5.需求定律(需求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减少,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故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6.供给定律(供给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增加,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故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1.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价格:价格是经济参与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均衡: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好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是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微观)名词解释(最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微观)名词解释(最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微观)-名词解释-(最完整版) 1、1.经济学:讨论资源如何最正确配置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家假设条件:⑴“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⑵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商业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信息,也都知道对方知道的信息。

〔双方可以替代为多方〕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肯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情愿而且能够购置的该商品的数量。

4.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

5.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62、.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肯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情愿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7.供给定律: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8.均衡: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肯定条件的互相作用下所到达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9.局部均衡: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0.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全部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1.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2.市场出清状态:市场上需求3、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1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5.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产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6.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肯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微不雅经济年夜名词说明(2008-06-3006:39:27)标签:财经分类:经济学人做了一个早晨终于做完了。

从高鸿业《东方经济学〔微不雅部分〕》收拾出来的。

盼望能有效。

第二章需要曲线跟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根本不雅点一、名词说明需要:一种商品的需要函数是指花费者在必准时代内种种能够的价钱水平情愿并且能够购置的该商品的数目。

需要函数:一种商品的需要数目跟妨碍该商品的需要数目的种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

需要表:表现某种商品的种种价钱水平跟与种种价钱水平绝对应的该商品的需要数目之间关联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要曲线:依照需要表中商品的差别价钱—需要量组合在破体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花费者在必准时代内涵种种能够的价钱下情愿并且能够提够出卖的该商品的数目。

供给函数:表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跟该商品价钱之间存在着逐个对应的关联。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种种价钱跟与种种价钱绝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目之间关联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依照供给表中商品的差别价钱—供给量组合在破体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平衡:最普通意思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必定前提下的相互感化下所到达的一种绝对运动的形态。

平衡价钱:商品的市场需要量跟市场供给量相称时的价钱。

在平衡价钱水平下的相称的供求数目被称为平衡数目。

需要量的变更:其余前提稳准时,由某商品的价钱变更所惹起的该商品的需要数目的变更。

需要的变更:在某种商品价钱稳定的前提下,因为其余因素变更所惹起的该商品的需要数目的变更。

供给量的变更:其余前提稳准时,由某商品的价钱变更所惹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目的变更。

供给的变更:在某种商品价钱稳定的前提下,因为其余因素变更所惹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目的变更。

供求定理:在其余前提稳定的状况下,需要变更分不惹起平衡价钱跟平衡数目的同偏向变更;供给变更惹起平衡价钱的反偏向变更,惹起平衡数目的同偏向的变更。

经济实际:在对幻想的经济事物的要紧特点跟内涵联络进展归纳综合跟笼统的根底上,对幻想的经济事物进展的零碎描绘。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名词解释分类归纳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名词解释分类归纳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7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8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需求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弧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d÷△P)×(P÷Qd)点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dQ÷dP)×(P÷Q)9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4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消费者收入量变动量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5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6弹性系数:弹性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它等于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值。

即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10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11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

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

《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一、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需求(供给):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和影响该需求(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供给)的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所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次序表。

均衡:经济事务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成为均衡数量。

供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则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移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移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二、效用论
效用: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能力的评价,或者说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的消费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了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预算线: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恩格尔曲线: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成为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补偿预算线:用来表示以假定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三、生产论
生产函数: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的。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则是则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间周期。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连续等量的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另一种或另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中,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小于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等于或大于该特定值是,增加该要素投入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同一产量所需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生产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减少的另外一种要素投入量,成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等成本线: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的组合轨迹。

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平移。

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四、成本论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时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和隐成本:显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付。

隐成本是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五、完全竞争市场
市场: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行业: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厂商的总体。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六、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垄断市场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

七、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市场:要素的供求双方人数都很多,要素没有任何区别,要素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的市场。

完全竞争厂商: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厂商。

八、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条件: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交换的契约曲线:所有无差异曲线构成的交点的轨迹叫做交换的契约曲线。

生产的契约曲线:所有等产量线的切点的轨迹构成的曲线叫做生产的契约曲线。

九、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帕累托最优状态不能得到实现,即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并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寻租活动: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公共资源和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是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但是具有竞用性的是公共资源。

逆向选择: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可能不随价格下降而增加,而是相反,随着价格下降而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