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剖析
高一地理第1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第1册知识点归纳高中地理第一册是地理学科的基础教材,主要内容涵盖了地理学的概述、地球与地理环境、自然与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该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
一、地理学的概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特征、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
它包括两个基本领域: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空间、结构和运动规律,包括地质学、气象学、海洋学等。
而人文地理学则研究人类在地表上的分布、利用和改造地球表层现象及其规律,包括经济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人口学等。
二、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
地球的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它们分别占地球表面的29%和71%。
地球上存在着大气、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重要地理要素。
水圈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称,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自然地理1. 大气和天气:大气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形成的气体包围物。
主要成分为氮气、氧气、氩气和二氧化碳等。
天气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表现,它受到高空环流、水汽含量等影响。
2. 水文地理:涉及水资源、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地理现象。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3. 地貌与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地形则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和。
常见的地貌有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等,它们的形成受到地质作用和风化、水力等因素的影响。
四、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个地区的居民总数。
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
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差异很大,城市化也是当前人口问题的重要方面。
2. 经济地理:研究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规模和利用情况。
经济地理学关注产业分布、经济区位、交通运输等问题。
3.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地表土地的各种利用方式和方式的总称。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简要总结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简要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过程和地球环境的综合研究。
地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构造,地球资源和环境以及人类的地域活动。
地理必修一是中学地理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地球和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地球构造、大气环境、水资源、城市发展等内容。
下面将对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
第一部分:地球的构造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是一个充满了能量的活跃体。
地球的构造主要包括地球的形态、地球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内容。
1.1 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呈近似球形的天体,其形状略呈椭圆形。
地球的形态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地球重力和地球内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1.2 地球的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一层,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它们的厚度和密度不同。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玄武岩等构成,而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1.3 地球的地幔和地核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地球表面地质活动的重要动力源。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是地球的能量来源。
第二部分:大气环境大气是地球表面上空气的总称,它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大气环境主要包括大气层、气候、天气等内容。
2.1 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空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透明层四个部分。
大气层对地球的温度、湿度和气候等因素有重要影响。
2.2 气候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主要受到纬度、海拔、地形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2.3 天气天气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短期的气候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天气的变化主要受到大气运动、地形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部分:水资源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资源等内容。
高一必修一册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册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的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高一地理必修一册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地理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对该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具有赤道膨胀、南北向压扁等特性。
地球的形状对航海、天文、气候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可以以平面形式将地球上的信息表现出来。
常用的地图投影方法有等经纬度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角投影等。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宇宙是指包含地球在内的一切事物的总称。
太阳系是地球所处的空间,由太阳和其周围的行星组成。
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形成了各种自然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地球还有月球作为其天然卫星,并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地壳运动地球主要包含地壳、地幔和地核等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岩石壳层,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岩石层,主要由硅、铁、镁等元素组成。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貌运动,构造运动包括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貌运动包括风蚀、水蚀等。
第四章:地表水的分布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
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受到全球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河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表水系统之一,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因此,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至关重要。
节约用水、科学排放废水、保护水生态环境等措施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六章:地理与环境地理学习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地理学角度出发,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学习高一地理必修一册的知识点,我们对地球的形态和结构、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环境问题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结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结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涉及到地球及其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高一地理必修一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内容。
以下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略呈椭球体,其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层结构。
3. 地球的运动: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周期为365.25天。
4. 经度和纬度:经度是指从地球上某一点垂直向东或向西延伸的“线”,纬度是指从地球上某一点向北或向南延伸的“线”,用来表示地理位置。
5. 地球的物理特征:包括陆地和水域的分布、地形地势、水系等。
6. 地球的气候:气候是指某地多年气象要素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
二、地球的层次结构1. 大洲和洋:地球表面有五大洲和四大洋,大洋面积远大于大洲。
2. 地壳的构造和变化:地壳由岩石组成,分为板块和地壳运动。
3. 地震和火山活动:地震是地壳在板块运动过程中发生的震动,火山活动是地球表面上富含岩浆的开口,将岩浆、气体和固体碎屑物质喷发。
三、环境与人类活动1.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对农业、工业、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财产造成威胁。
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物质、能源和生物资源,人类需要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四、城市与人类活动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相对较高的人口密度和较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
2. 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是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和发展的计划,区域规划是对一个地区的空间规划。
3. 城市化进程与影响:城市化是人类从农村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影响。
五、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1. 区域开发的意义和内容:区域开发是指对一个地区的资源进行开发,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内容。
下面将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其特点是球形、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季节的变化。
2. 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构造运动有地板运动和地震,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和沉积。
3. 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内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短时间内的气象条件。
4. 气候区划与地带性气候: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候变化规律,将地球划分为寒冷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三大气候带。
5.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不断循环流动,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等过程。
6. 生物地理:研究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生物地理可以分为动物地理和植物地理两个方面。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某一地区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人类聚居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和城市经济和社会功能的不断扩大。
3. 农业与农业区划: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农业区划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因素,将地球划分为农业区和农业带。
4. 工业与工业布局:工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部门,工业布局是指工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5. 交通与交通发展:交通是连接城市和城市、城市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交通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6.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平衡发展,区域规划是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规划。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是整个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和现象。
以下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2、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其在体积、质量、密度等方面与其他行星具有相似性。
然而,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因为它是目前人类所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这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密切相关。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能量的主要来源,维持着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气候、电离层和磁场等产生影响,可能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等现象。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分为外核和内核。
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四、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全解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全解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它涉及到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高一必修一地理课程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知识,下面将通过几个方面来全面解析这些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地球在宇宙中的具体位置。
我们所处的地球位于太阳系内,地理上主要有两个基本位置来进行定位,即经度和纬度。
经度是指地球上任何位置东西方向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纬度是指地球上任何位置南北方向的角度,以赤道为基准,北纬为正值,南纬为负值。
地理位置的了解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各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势与地形地勢是指地球表面地形与地貌的总称。
地貌是地球地壳的外表诸现象的总和,包括地表形状、地表地质结构以及地貌单元的分布。
地球上有陆地和海洋两种主要地形,陆地在地势上表现出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形;海洋则以洋脊、大洋盆、大陆边缘、大陆斜坡和海岸沉积平原等地形形态为特点。
地势和地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地貌的形成与演变,对于资源分布、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三、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风力、湿度等方面的要素。
而气象则是对天气状况的具体观测和分析。
气候的形成与地球位置、地形地势、太阳辐射、大气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
气候研究不仅对农业、林业、地理环境等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四、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生态地理环境和生态过程三部分构成的整体。
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地理学研究生态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群落的构成、分布规律及其演替过程,生态地理环境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等。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五、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是指地球自然界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
高一地理第一册重点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一册重点知识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涵盖的知识十分广泛。
高一地理第一册是地理学习的开端,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概念和重点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该册的重点知识点展开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 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和基础,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及其空间分异。
该部分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1)地球的构造和形状: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2)地球的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地球的季节变化。
3)大气圈和气候: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组成,气候由温度、降水、风向和湿度等因素共同决定。
4)水圈和水资源:水圈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5)土壤和植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植被对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生存都具有重要作用。
2. 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涵盖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该部分的一些重点知识点: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和迁移等是人口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人口过多和过少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会带来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3)农业与农业区位: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农业区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发展。
4)工业与工业区:工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区的选择和布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5)交通与交通网络:交通是地理环境与经济联系的桥梁,交通网络的发展对区域发展和连接起着重要作用。
3. 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研究地理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差异。
对于一个地理区域的研究,需要了解以下重点知识点:1)区域与区域内部的联系:一个地理区域内部的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包括经济联系、社会联系和文化联系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自然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扁球体,存在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和各种经纬度等特征。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不同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的倾斜面:地球的倾斜轴和倾斜面使得地球各地季风、气候和温度有所不同。
2. 地球表层圈与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壳是地球表层最薄的一层,分为岩石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的一层,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的尺度与地图•地球尺度的代表:使用1:100 000 000的比例尺表示,即1厘米代表1000公里。
•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地球仪是对地球的缩小模型,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平面映射。
•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由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组成。
二、地球与生命环境1. 生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聚集的层次。
2.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文循环•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组成,其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描述了水在地球表层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3. 地球的岩石与矿产资源•岩石资源:岩石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构造材料,可用于建筑、道路、工业原料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矿石、矿砂和矿矿物等自然集合体的总称,用于冶金、能源等方面。
三、地球与人类社会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规律: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 地球的农业与粮食问题•农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指人类口粮供应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3. 工业与能源资源•工业的地理分布: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基础知识: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其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地球的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
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是地理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地理信息系统则是一种用于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工具。
大气环境: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垂直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辐射过程与地球表面进行能量交换。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包括风的形成、大气环流等现象,对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过程形成新的岩石,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水在地球表面、大气和地下水源之间循环流动,对地理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吸收、利用和释放有机物质,参与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于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特征。
除了以上知识点
外,高中地理必修一还涉及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内容。
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注重理解其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其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首先,我们从地球和地图学起。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是地理学的基础,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习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
接着,我们探讨了大气和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础。
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都是重要的知识点。
海洋和陆地也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海洋的分布、洋流的形成和影响,以及陆地的地形地貌,如山脉、平原、高原等,都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此外,陆地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以及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分布和作用,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点。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地理学中的重要主题。
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利用,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对于理解人类活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洪水、干旱等的形成机制和预防措施,也是地理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
最后,我们学习了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
人口的分布、迁移和城市化,以及文化景观的形成和变迁,都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以及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和发展,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的地理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①基本定义:这部分内容可能是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相关知识,包括天体、天体系统这些概念等。
天体就是宇宙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像恒星、行星、卫星等都是天体。
天体系统则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就好比一个大家庭里各个成员有不同的关系一样。
②重要程度:这可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呢。
先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地球本身的特征以及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产生的背景。
要是这个没弄明白,后面学到地球自转公转那些就会有点迷糊。
③前置知识:在这之前,最好对简单的科学常识有所了解,像我们生活的地球大概是什么样子这种最基本的概念要有。
不然突然说天体那些,就会感觉像听天书。
④应用价值: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处境。
比如说,我们现在寻找外星生命,如果连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都不清楚,那就很难进行了。
而且航天探索方面,知道天体系统等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就像给航天器发射定位一样,得知道往哪儿发,经过哪些地方。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部分知识在地理学科中就像大厦的基石,处于开篇的基础位置。
②关联知识:和后面地球的自转公转、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等知识点都有关系。
比如天体系统影响地球的外部环境,从而影响地球公转轨道等的稳定性。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点抽象,毕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下子跳到浩瀚宇宙里去理解这些概念比较难。
- 关键点:理解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是关键,还有各种天体怎么区分。
比如彗星和小行星怎么分辨就是个小难点。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属于基础考题类型,如果这个地方丢分,可能就是基本功没打好。
- 考查方式:有的时候是直接让你说出某个天体属于什么天体系统,或者让你画出天体系统的层级关系。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天体:刚才说过天体是宇宙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是天体中的老大哥,自己能发光发热,像太阳就是恒星;行星呢,是绕着恒星转的,地球就是绕着太阳转的行星;卫星就是绕着行星转的小天体,像月亮绕着地球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梳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梳理一、地理学基本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现象及其相关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1.自然地理: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的研究。
2.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人口、城市、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内容。
二、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1.地球结构: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其中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层,分为陆壳和洋壳。
2.地壳运动:包括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
板块运动是指地壳板块相对移动,导致地球的地壳地震、火山、地台等地理现象。
三、地球的陆地形态1.地表水体:包括大洋、海洋、河流、湖泊等。
大洋是地球最大的水体,占据地球表面面积的70%以上。
2.地表地貌: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等地形形态。
3.高山地带: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四、地球的气候与气象1.气候带:根据不同纬度地带的气侯特征进行划分,主要有寒带、温带和热带。
2.气象要素:主要有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降水。
3.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草原气候等。
五、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1.地球的水资源:主要有地下水、河流、湖泊、雪山冰川和海洋。
2.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等过程。
六、地球的生物资源和保护1.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对生物资源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2.生物多样性:指一个地区或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物种和遗传差异的数量和种类。
3.生态保护:重要保护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城市与人口: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面积扩大、人口集中等,这对资源和环境提出了挑战。
2.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等,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动有所差异。
3.交通运输: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是人们进行物质和信息流动的重要方式。
八、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地图制图、统计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地理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球的各种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全)讲解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形成条件: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天体系统的层次性:中心天体:太阳 中心天体:地球 河外星系 地月系 卫星:月球 总星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统(行星及卫星) 银河系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他恒星系统注: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仅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而不是整个宇宙。
半径约为150~200亿光年。
4.5.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一看位置:在地球大气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二看形态:是物质形态三看轨道:有自己的轨道并独自运行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的特征 注意: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并不完全相同,最大的特点是金星逆向自转(自东向西转) 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4H→He(在聚变过程中亏损了质量转变为能量)波长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0.4~0.76微米(um)之间的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可见光部分。
意义: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地球上的能源来源:太阳能是直接利用的来自太阳的能源,水能、风能、沼气、生物能等属于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能源。
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1是中学地理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内外部构造、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等基本知识。
以下是对地理必修1知识点的总结:第一部分:地球的形成1. 地球的来源:地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大约46亿年前,地球从太阳系中间的尘埃云中形成。
2.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略扁扁的球形,赤道半径大于两极半径。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指地球自身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型轨道运动。
第二部分:地球的内部结构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地壳最外层,地幔中间层,地核最内层。
2. 地壳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陆壳主要由地壳岩石组成,而海洋的壳主要由海底玄武岩组成。
3. 地幔的特点:地幔是地球内部比较厚实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镁铁硅酸盐岩石组成,温度和压力都比较高。
4. 地核的特点: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处的一层,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温度和压力非常高。
第三部分:地球的大气圈1. 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壳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汽和稀有气体等组成。
2. 大气圈的功能:大气圈具有保护地球和维持地球适宜生命的重要功能,如吸收太阳辐射、调节气温和保护地球免受宇宙尘埃的侵蚀等。
3. 大气圈的层次结构:大气圈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温度层等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大气圈具有不同的温度和气候特点。
4. 大气圈的气候变化:大气圈的气候变化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如赤道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和极地气候区等。
第四部分:地球的水圈1. 水圈的概念:水圈是地球上水资源的总称,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等。
2. 水圈的分布:地球上的水圈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海洋中,占地球表面的比例约为97.5%,而地面水和地下水只占0.65%。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本文旨在总结和概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知识点。
第一章大地构造
1.1 地球的形状
1.2 地球的内部结构
1.3 潮汐和地球自转
1.4 地球的外部环境
1.5 地形的分类和特征
1.6 大地构造运动
1.7 大地构造与地震地质灾害
在本章节,我们学会了地球形状、内部结构,以及大地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灾害等相关知识点。
第二章气候与水文
2.1 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2.2 气候变化和影响
2.3 降水形式及其分布特征
2.4 地表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本章节,我们研究了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并了解了气候变
化带来的影响。
我们还了解了降水形式及其分布特征和地表水循环,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
第三章生态环境
3.1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3.2 湿地及其生态保护
3.3 森林及其生态保护
3.4 草地及其生态保护
3.5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6 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
在本章节,我们学会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并了解了湿地、
森林、草地及其生态保护相关的知识点。
我们还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缩影。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综合地图。
地图可根据投影方式、色彩、等高线等进行分类。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洋流的分布规律:暖流与寒流的形成与影响。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的规律: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人口迁移。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与分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 工业布局的因素: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
- 工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3. 交通与通讯:- 交通方式的演变:陆路、水路、航空、管道。
- 交通网络的布局:铁路、公路、航空港、港口。
- 通讯技术的发展:邮政、电话、互联网。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的解译。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组成、功能、应用领域。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的应用。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问题:沙漠化、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
- 人文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城市病、农村问题。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清洁能源、绿色经济、生态农业。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涵盖了地球与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环境、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三个模块。
下面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与地理环境1.地球的形状与结构:介绍了地球形状的测定方法和地球的结构层次,包括地球的内核、外核、地壳和地幔等。
2.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解释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地球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等。
3.大气圈和天气:介绍了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气压、气温、湿度、风向和降水等天气要素的测定和变化规律。
4.水文圈和水资源:解释了水文圈的概念和组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以及水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利用情况。
5.岩石圈和矿产资源:介绍了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矿石和矿产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二、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环境1.山地:介绍了山地的形成和分类,以及山地的地形、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等特点。
2.高原:解释了高原的形成和分类,以及高原的地形、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等特点。
3.平原:介绍了平原的形成和分类,以及平原的地形、气候、植被和农业资源等特点。
4.河流:解释了河流的形成和分类,以及河流的地貌发育、水量变化、水力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等特点。
5.海洋:介绍了海洋的形成和分类,以及海洋的地形、海洋循环、海洋资源和珊瑚礁等特点。
6.湖泊:解释了湖泊的形成和分类,以及湖泊的地貌发育、水文特征、湖泊生态和湖泊资源等特点。
7.冰雪:介绍了冰雪的形成和分类,以及冰雪的分布、变化和冰雪资源等特点。
8.气候:解释了气候的概念和分类方法,以及气候要素、气候区划和全球气候变化等特点。
9.生态环境:介绍了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以及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
三、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1.农业:介绍了农业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方法,以及农业发展和农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
2.工业:解释了工业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方法,以及工业化的影响因素和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总星系又叫做?其半径?答:可见宇宙(已知宇宙);140亿光年。
2、星云、恒星、彗星、行星际物质、陨星(陨石、陨铁)、太空中宇宙飞船是否是天体?答:除了陨星(陨石、陨铁)都是天体3、最基本的天体是?答:恒星和星云4、自身会发光发热、有炙热的气体组成、质量和体积巨大的天体是?答:恒星(如太阳)5、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多是?答:恒星6、天体系统层次划分:A、B、C、D分别代表的天体系统是?答:A是总星系,B是银河系,C是太阳系,D是地月系;7、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为什么?答:太阳,质量巨大(2)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行星、卫星分别是?答:太阳、金星、月球(3)小行星带位于?答:火星和木星之间(4)冥王星为什么被列为矮行星?答:因为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5)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月周期?答:方向与八大行星相反(北极俯视成顺时针),周期为76年;(6)卫星最多的行星是?答:木星(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7)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地内行星、地外行星分别是指?答:地内行星(水、金),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8)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的?答:金星(西边日出)(9)八大行星公转特征?答:方向同向性、轨道共面性、轨道近圆形(10) 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半?答:月球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考点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答:从地球的外观和所处的位置看和其他行星相似。
2、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答:有生命存在。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是?答: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3、充足的水分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4、“金锁链条件”是指?答:液态水、适宜的温度、比较厚的大气层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3: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答:太阳的核聚变反应(4H→聚变→He+能量)2、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3、太阳辐射的组成:(1)A、B、C分别代表?答:A、B、C分别是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什么波段?答: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4、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风能、水能)(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天然气。
问:风能、水能、煤、石油、天然气、潮汐能、地热能能量来自?答:风能、水能、煤、石油、天然气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潮汐能与太阳、月球引力有关,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考点4: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到外分为?答:光球层(A)、色球层(B)和日冕层(C)层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答:黑子黑子真的是黑色的吗?答:不是,是因为温度比周边低。
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显示是?答:耀斑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考点5:地球的自转1、自转的基本特征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h,南北纬60º是赤道的一半,两极为0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区别自转角度所需时间意义恒星日360º23小时56分04秒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360 º59´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答:是因为地球是一颗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答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昼夜交替现象及晨昏线的判定晨线昏线判断:晨线/昏线(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3)产生地方时。
●从地转偏向力角度考虑,A岸和B岸分别是(侵蚀岸/沉积岸)?坡度(陡/缓)?(和右图对应)答:A岸是沉积岸,坡度缓(右图左岸);B岸是侵蚀岸,坡度陡(右图右岸)。
●C岛最终可能和(南/北)岸相连?为什么?答:和北岸相连,由于泥沙沉积。
(3)地方时、时区和区时、日期变更①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例:若国际标准时间(0度经线时间)为12月10日2:00整,求:⑴北京(116°E)的日期、地方时及区时?答:日期(12月10日),地方时(9:44),区时(10:00)⑵纽约(74°W)的日期、地方时及区时?答:日期(12月9日),地方时(21:04),区时(21:00)⑶全球新的一天占几分之几?答:7/12(4)过180度经线日期变化有几种可能?答:3种(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180度经线,尽量经过海洋,避免将一些国家分成两个日期)考点6: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基本特征公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周期恒星年(365天6小时9分10秒)速度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约为23 º26´(或23.5º)(见上面左图)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导致: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往返移动②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四季的更替⑤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示意图: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问:4月21日和那个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相近?答:8月23日左右(大概直射在8ºN左右)②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化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具体变化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例:6月22日,求杭州(北纬30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答:H=90º-a=90º-(30º-23.5º)=83.5 º③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光照图:④四季的更替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春季3、4、5,夏季6、7、8,秋季9、10、11,冬季12、1、2)⑤五带的划分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考点7: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特点●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圈层范围特点地壳莫霍面以上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分界面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地幔莫霍与古登堡面间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分界面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的概念: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壳以外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一般把2000~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分别代表?答:①平流层②地壳③软流层④外核⑤内核⑥地幔⑦上地幔顶部⑧对流层⑨高层大气●岩石圈包括?答:②和⑦●④圈层呈什么态?为什么?答: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因为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考点8:地壳的物质组成①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②三类岩石的成因、实例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如: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
突出特征: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考点9:地壳的物质循环变式:①上升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⑥⑦⑧⑨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考点10: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①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和高原。
●图中ABCDEF分别是什么板块?答: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完全属于大洋板块的是?答:太平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在什么板块上?答:印度洋板块●在图中标出下列的地理事物的位置并说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日本海沟、地中海、大西洋中脊(海岭)、冰岛、红海、东非大裂谷②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主要类型有褶皱和断层褶皱由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而形成;褶皱可分为背斜和向斜这两种形态。
构造名称岩层形态(较可靠)地表形态新老关系(最可靠判断依据)应用背斜向上弯曲内力成山外力成谷中间老两翼新隧道、油气向斜向下弯曲内力成谷外力成山中间新两翼老地下水丁: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坚固,抗侵蚀力强,堆积成山。
乙: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
丙:断层断层是岩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而形成的。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和重力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外力作用示意图外力作用示意图流水侵蚀:峡谷、沟壑、瀑布、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地下河)、丹霞地貌等风力沉积:沙丘、黄土高原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冰川作用:峡湾、角峰、韧脊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湿洼地、雅丹地貌等海浪作用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多种多样,有的是合理、有利的,有的是不合理、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