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专题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送别诗
一、导入: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诗歌是诗人感情宣泄的主要形式。而情感不外于亲情、友情、爱情,当遭遇这些感情分离时,诗人们一般会借助于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生活或是自己的理想追求,诗又因为古代交通闭塞,而且联系的方式以书信为主。人们多要经历离亲别友,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常常是一别动辄多年,很多年不得见面(“一别之后,两地相悬”),
再会难期,甚至永无见期,像贺知章十多岁离家,八十岁才能回乡,“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况决不止他一人。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送给行者(送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文题(送、赠、别等)二例:送××:《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友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赠××:《赠汪伦》(李白);别××:《别董大》(高适)三、表现要点: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它们常常表现:
(一)
:伤感。如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1、离别之愁(离愁别绪、离情别恨),多迷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相逢之喜。如唐·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3、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多赞美、留恋。(或依依不舍、或别后切切思念、或安慰激励勉励)。赞美友人深厚情谊的如李白的《赠汪伦》。依依不舍、别后切切思念的如柳永的《雨霖铃》等。
心情:孤独、寂寞、怅惘、惆怅、失落、担忧,,
。如高适的《别董大》:(二)也有豁达、豪放的(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三)也有另有借题发挥的,主要不是表现离情而是表达自己志向或抒发内心的愤懑的。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既表达自己志向又抒发内心的愤懑的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四、特征(意象):(一)地点类
1、长亭、短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与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长亭、南浦意象的运用与我国古代南北地理气候、交通工具等因素之间紧密联系。一般地说,北方多高原山脉,气候干燥,交通以车马为
主。在车马所行的古道边,早
在秦汉时就已设置亭台,供行旅休息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长亭,五里置短亭,所以古代送别诗歌中经常出现“长亭”、“短亭”的意象。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而南方雨水多,江河湖泊,纵横交错,交通多用舟船,所以南方送别诗中,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要少一些,而“浦”或“南浦”等意象却是常见。
送别诗第1页共5页
譬如屈原的《楚辞》《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最早见此
意象。后来,江淹《别赋》中写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句,
“南浦”便经常见于送别诗中,将离愁别绪与“南浦”联系起来,从此以后,成为一个蕴
涵离别愁绪的特定意象。有时也写作“别浦”,或与“北梁”对举(谢朓tiǎo《鼓吹曲·送
远曲》“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均写离别。甚至后来,成为曲调词牌名,其内容也多写离别。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
的代名词。
、劳劳亭、谢(公)亭:送别之地。2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
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渭城、阳关、古道、北梁: 送别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阳关”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李叔同《送别》中的“长亭外,古道边”。
江淹:“视乔木兮,诀北梁兮永辞。”
4、灞陵、灞桥、柳岸:送别地。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代
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
的地方,
如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
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
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
送别典故的出处。
5、西楼, 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西楼:闺怨之情。李清照词《一剪梅》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
风雨下西许浑的《谢亭送别》
)楼。”(此处西楼确指诗题中的谢亭。
,盖水常东流,更易生发悠悠离绪。望江楼:西楼如若临水,就成为典型的“望江楼”
斜晖脉脉水悠悠,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蘋洲。”肠断白
(二)歌:《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阳关》)、劳歌——送别时唱的歌曲。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许浑《谢亭送别》
”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三)植物类:
、杨柳:暗寓离别、留恋、伤感。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作为诗中的意象,“杨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采微》“”。此诗写战后幸存的征人,归途中抚今追昔的感慨。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至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