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经常关注微信里与教育有关的文章,偶尔看到一篇文章,推荐一本教育书籍《教育是慢的艺术》,对于一句话印象深刻,“一生气就有病态的行为,病态的行为一出来,实际上就是在做反教育的事。”我反思自己,最近两年身体状况不好,是不是与我的急性子教育有关我课堂上习惯说一句口头禅:“孩子们,速度,速度;准确率,准确率!速度与准确率就是成绩!”看到学生做题慢,我着急;看到学生思考慢,我着急;看到学生动手慢,我着急……总之,我总觉得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心不在焉。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有关教育的演讲录,本书共收录了他9篇演讲稿,《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其中的一篇。

对于急性子的我,这本书真的让我警醒。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来不是什么新鲜的道理。从“揠苗助长”这个流传千年的寓言故事可以看出古人已有这样的智慧。可是对于教育异化的今天还有几个人这样看呢张文质老师说的都是最朴素的道理,也是需要每一个关心教育、置身教育、关心孩子的人听的。教育的确是慢的艺术,适当地慢下来,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功。特别对于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们,教育真的要慢下来,小学教育就应该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急不得的教育。

急功近利的教学大环境,使“慢的艺术”正在消退、消失,已经成为一件高不可攀的品质品。甚至你会想,不是我们不愿意“慢”,而是我们不能“慢”!在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的实施的过程中似乎总有一种无形的推手,使我们的教育不能静下心来。使我们正常的教学逐渐的脱离了原有的轨迹。我们需要学习,需要与时俱进,但我们需要时间,学生更需要时间。《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深,“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

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是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慢”而不是“怠慢”:

小学教育本就是对人的教育,只有先教会学生做人,才是我们教育成功的开始。所以对待一部分“问题学生”我们更要“慢”,而不能“怠慢”,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上课捣乱,下课打闹,不愿与家长沟通等现象时有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考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最近几年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我一方面从侧面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背景,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让家长改变教育方式。一方面观察了解学生的感情需求,慢慢发现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无可救药。如我们班的一个男孩,五年级接班时第一天,我就把他惹哭了,原因是我让他拿出作业本写课堂作业。语文老师看看他作业本上的名字,也把他惹哭了。于是我开始了解他,下课我就找学生聊天,了解他以前的行为习惯。慢慢地发现他实际上哭闹只是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或许只是想哭,并没有别的原因,感觉像极了小时候的我。我小时候无论老师问我什么,我都会哭,而且趴在桌子上至少会哭一节课,这种情况直到我上了初中才有所好转,好在我的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名,所以老师并没有批评我,同学也并没有排斥我。到现在我做了老师也解释不了我为什么会这样。后来发现龙胤辰与我不同的是

他总是捣乱课堂,或一点小事就大闹不止。第一次见他闹得厉害是因为午托就餐,老师因为座位说他几句,他便与老师大闹,且跑回教室,趴在窗户边上大喊要跳楼。我从家赶到学校时,午托老师正看着他呢。我知道他这一会儿是不会给我说原因的,我就在旁边说“我还没吃饭呢,我的胃疼,你陪我去吃饭吧。”,他并不理我,我又说“你也知道老师身体本来就不好,不能饿,一饿就晕,比跳楼可怕多了,你陪我去吧。”可能他感觉我比他更可怜吧,就小声说“你去吧,我吃过了。”我一看有所缓和,赶紧说“你得陪我去,不然,我吃着还得想着你的安全,可能胃更疼了。”这时他并没有说话,但手却松开窗户了,我一看赶紧趁机说“走吧,陪我吃饭去。”可能我的话触动了他性本善这根弦吧,他竟跟着我走了。我从始至终并没有追问他发生的事,当然我从老师那里已经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吃完饭他不回宿舍,也不想回家,就坐在操场,我跟他聊了一会儿他家里的情况,就想让他爸把他接走,我一打电话,他却开始跑了,边跑边说“我爸又该打我了。”电话里他爸爸竟然跟他说着同样的话“黄老师,你不用管他,他又想挨打了。”我赶紧说“您过来吧,咱当着孩子的面聊一聊。”于是我向孩子保证这一回他的爸爸不会再打他,他才同意他的爸爸来接他。那一个中午我没有休息,却弄清楚了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妈妈溺爱,哥哥优秀(我教过他哥哥,哥哥确实优秀,懂事),爸爸暴力,且总拿他与哥哥比。现在我已经教他一年半了,他依然会捣乱课堂,依然会自言自语地说话,但性格却好多了。有时候,我说他时,他会做夸张状“妈呀!”我也会开玩笑说“叫妈我更得管你了,说明你跟我亲呀。”是的,我常在班上说我不会放弃班里任何一位学生,因为你们将来都可能成为有名的名人,所以为了教好你们,我从不敢“怠慢”。班里同样还有其他一些所谓的“学困生”,我尽量会做到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

整和理顺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下去。

“慢”需要感悟: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我自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挺愿意去悟的,有些事情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特别是教育这件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教师等因素都会影响教育效果。所以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每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捕捉更多的瞬间。

“慢”需要等待:

这个“慢”,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是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