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系统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系统实施方案目录1.项目概述 (4)1.1.建设背景 (4)1.2.现状描述 (4)1.3.管理目标 (4)1.4.建设目标 (5)1.4.1.实现防控防治管理 (5)1.4.2.实现联动联防管理 (5)1.4.3.实现预警分析 (5)2.建设内容 (6)2.1.建设原则 (6)2.2.建设内容 (7)3.系统设计 (9)3.1.总体设计 (9)3.2.设计方法 (10)3.3.系统架构 (10)3.4.硬件配置 (11)3.4.1.网络硬件 (11)3.4.2.专属设备 (13)4.功能设计 (16)4.1.地质灾害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16)4.1.1.首页展示 (16)4.1.2.地图操作 (17)4.1.3.地灾查询 (17)4.1.4.地灾统计 (18)4.1.5.地灾专题图 (19)4.1.6.隐患点管理 (19)4.1.7.避灾点管理 (20)4.1.8.其他字典表管理 (21)4.1.9.防治工程管理 (21)4.1.10.隐患点巡查管理 (21)4.1.11.预警信息管理 (22)4.1.12.地质灾害点评估专家库管理 (22)4.1.13.地质灾害点评估备案 (22)4.2.地质灾害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22)4.2.1.监测点管理 (23)4.2.2.监测点专题图 (23)4.2.3.监测数据查看 (23)4.2.4.实时监测数据展示 (24)4.2.5.监测数据分析 (24)4.2.6.预警分析处理 (24)4.2.7.预警分析结果审核 (24)4.2.8.预警发布 (24)4.2.9.预警信息处置反馈 (25)4.2.10.在线监测数据解析 (25)4.3.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 (25)4.3.1.气象数据接入 (25)4.3.2.雨量监测点管理 (25)4.3.3.降雨量实时分析 (26)4.3.4.降雨量等值分析 (26)4.3.5.降雨强度报表 (26)4.3.6.降雨强度图表分析 (27)4.3.7.气象预警分析处理 (27)4.3.8.预警分析结果审核 (28)4.3.9.预警发布 (28)4.3.10.预警信息处置反馈 (28)4.4.地质灾害移动应用系统 (28)4.4.1.巡查任务执行 (29)4.4.2.巡查问题上报 (29)4.4.3.问题处置和反馈 (29)4.4.4.防治工程进展记录 (29)4.4.5.预警信息签收 (29)4.4.6.预警信息处置和反馈 (29)4.4.7.现场多媒体信息采集和上报 (30)4.5.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 (30)4.5.1.定位灾情 (30)4.5.2.灾情分析 (30)4.5.3.救灾疏离 (30)4.5.4.航拍数据载入 (30)4.5.5.战时指挥 (31)4.5.6.视频接入 (31)4.5.7.灾情评估 (31)4.6.数据互联互通接口 (31)4.6.1.省厅数据汇交 (31)4.6.2.区县数据汇交 (32)4.6.3.数字城市接口 (32)4.6.4.市级应急指挥平台接口 (32)5.实施计划 (32)6.建设预算 (33)1.项目概述1.1.建设背景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气候频现和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人为因素对地灾发生推波助澜,使地灾频发、损失加剧,国家省市关注民生重视地灾工作。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第一章:地质灾害滑坡体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在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方案中,我们需要考虑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监测的内容包括滑坡体的形态、位移、速度、裂缝、地下水位等信息,任务则是及时发现、预警和处理地质灾害。
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监测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和可维护性。
监测的依据包括地质灾害的成因、滑坡体的形态和特征、监测目的和任务等。
技术指标包括监测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等。
3.监测依据监测依据需要考虑地质灾害的成因、滑坡体的形态和特征、监测目的和任务等。
根据这些依据,我们可以确定监测的内容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4.系统技术指标系统技术指标需要考虑监测的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等因素。
我们需要选择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滑坡立体监测设计1.拟设计监测的主要的参数滑坡体监测的主要参数包括滑坡体的形态、位移、速度、裂缝、地下水位等信息。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和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滑坡体监测拓扑图滑坡体监测拓扑图需要绘制滑坡体的形态和特征,以便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我们需要考虑监测的精度和覆盖范围,选择合适的监测点布置方案。
3.现场监测各子系统现场监测各子系统包括高精度GPS自动化监测和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振弦式裂缝计。
我们需要选择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监测设备,确保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3 拉线式裂缝计监测滑坡体表面裂缝拉线式裂缝计是一种常用的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仪器。
它通过在滑坡体表面设置拉线,并测量拉线两端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体表面裂缝的变化情况。
该仪器具有精度高、响应快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
2.3.4 固定测斜仪监测滑坡体深部位移固定测斜仪是一种用于监测滑坡体深部位移的仪器。
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方案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同时也是由于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分布范围占国土陆地面积的44.8%,地质灾害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及国民经济的威胁极其严重,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地质灾害应该如何监测?让店铺给大家科普一下具体方法吧。
地质灾害监测任务和监测目标监测任务是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地勘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依照各项规范要求,在地质灾害的关键点、特殊点上,采用表面位移、雨量、视频、地声/次声、泥(水)位等监测技术,对诱发灾害的各种物理参数进行远程自动实时监测,并与各级应急平台数据中心实时通信,通过专业监测预警软件系统进行预警分析,采用远程报警技术,对灾害体附近受威胁人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1)实现对地质灾害相关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计算、分析,实时掌握整体运行的安全状态;2)直观显示各项监测、监控信息数据的历史变化过程及当前状态,为管理人员提供简单、明了、直观、有效的信息参考;3)一旦出现紧急异常情况(如位移量或位移速率超过警界值),系统能及时发出预警信息;4)能实现安全监测系统的远程登录、远程访问、远程管理、远程控制和远程维护。
地质灾害监测联动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第一层,为监测地质环境的具体指标(如:地表形变监测、土体含水率、裂缝位移、地下水水位、大气参数、水雨情等)的前端采集器;第二层,为数据通信模块,支持上、下双向通讯,可选择采用GPRS/SMS/北斗卫星等通讯方式。
采集器所获数据可通过监测预警平台的通信模块,上行发送至监测控制中心后端接收器;第三层,为监测控制系统平台。
通过对各层设备和系统功能的整合,通过与GPRS/SMS/北斗卫星连接,在平台上实现对前端采集器的命令下发,上传监测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及管理,从而实现监测设备的实时联动。
地灾治理工程工作方案
地灾治理工程工作方案一、工程背景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面由于地质因素(如地质构造、地下水、地表水等)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自然灾害现象。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包括山洪灾害防治、滑坡灾害防治、地面塌陷灾害防治、泥石流灾害防治、地裂缝灾害防治等。
近年来,地质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程目的本工程旨在对目标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治理和防范,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伤害和损失,保障地区的安全和发展。
三、工程范围本工程主要涉及目标地区的山洪灾害、滑坡灾害、地面塌陷灾害、泥石流灾害等地质灾害的治理和防范工作。
四、工程内容1. 山洪灾害治理针对目标地区的山洪灾害,将进行以下工作:- 开展山洪灾害易发区的调查和评估,确定治理重点区域;- 设计和施工山洪灾害治理工程,包括山洪沟整治、堤防加固、山洪溢河道治理等;- 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山洪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为防灾救灾工作提供支持。
2. 滑坡灾害治理针对目标地区的滑坡灾害,将进行以下工作:- 通过地质勘察和评估,确定滑坡灾害易发区,制定治理方案;- 设计和施工滑坡治理工程,包括边坡加固、排水排灌等;- 加强对滑坡灾害原因和发展过程的研究,提高滑坡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
3. 地面塌陷灾害治理针对目标地区的地面塌陷灾害,将进行以下工作:- 进行地质勘察和评估,确定地面塌陷灾害易发区;- 设计和实施地面塌陷灾害治理工程,包括填方整治、地基加固等;- 加强对地面塌陷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对地面塌陷灾害的认识和控制能力。
4. 泥石流灾害治理针对目标地区的泥石流灾害,将进行以下工作:- 进行泥石流易发区的调查和评估,确定治理重点区域;- 设计和施工泥石流治理工程,包括拦石坝、导流沟、排石坝等;- 建立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泥石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为防灾救灾工作提供支持。
五、工程流程1. 前期工作- 制定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方案,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制定地质灾害治理规划,确定治理重点区域和治理方式。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建设方案
NB-IoT LoRa 、Sigfox蓝牙、zigbee 等短距技术
分别向支持高速率,低延时的5G及低功耗、广覆盖的窄带物联网发展;网络技术的成熟推动物联网业务高速发展!
NB-IoT 技术优势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平台
超大连接 支撑海量设备连接的能力, 是现有4G网络能力的80倍+
速率 3 大连接 2 1 0 覆盖增强
北斗系统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优势和应用
优 势: 受环境制约小 同时具备定位与通信功能 自主开发,独立产权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平台
应 用: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鲁甸 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灾害救援
网络连接技术发展-窄带网
市场业务机会
高速率 (>1Mbps)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平台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建设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平台
目录
Contents
地质灾害理解
地质灾害
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
灾害。简称(地灾)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崩塌、滑坡、 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六种类型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4〕69号);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006年3月16日实施)
北斗基准站
位移
土壤含水率
雨量监测
渗压计
裂缝计
地质灾害监测目的:预警+防治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平台
系统技术特点
地质灾害断的三维高精度测量
测站间无需通视,窄带数据传输
量程大,参考站和监测点距离基本不受限制, 可进行大范围监测;大链接、低功耗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华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7月目录第一章地质灾害滑坡体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3监测依据 (3)2.4系统技术指标 (4)第二章滑坡立体监测设计 (5)2.1 拟设计监测的主要的参数 (5)2.2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6)2.3 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8)2.3.1 高精度GPS自动化监测 (8)2.3.2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振弦式裂缝计 (24)2.3.3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拉线式裂缝计 (28)2.3.4滑坡体固定测斜深部位移监测 (30)2.3.5 孔隙水渗压计水位监测 (36)2.3.6土压力计 (39)2.3.7 土壤温湿度监测 (43)2.3.8气象监测站 (44)2.4北斗传输 (45)第三章、软件介绍 (46)第四章、服务体系 (50)4.1 保修、维修和升级服务 (50)4.2 技术培训 (51)4.3 技术服务 (51)第一章地灾监测技术指标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1)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点具体特征、影响因素,建立较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测网,使之成为系统化、立体化的监测系统;2)及时快速的对不同地质灾害点的现状做出评价,并进行预测预报,将可能发生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3)能够为各个滑坡体建立起地表位移变化、内部位移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系统监测网络,建立管理平台,各级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都能实时的了解滑坡体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4)监测滑坡体地表形变区的位移变化动态,内部位移变化的动态和滑坡体内部水位变化动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5)对比评价不同条件下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预测地表形变区域变形的趋势,指导场地规划建设。
6)及时反应出地表形变区的安全情况,为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本监测系统是一个集结构分析计算、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
1 四川—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案例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案例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案例中国移动四川公司 2010年 2010年9月1目 录1前言 前期开展项目简述 建设方案说明 项目合作模式 下一步推广建议22 3 45国家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了今后地质灾 害防治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内容:• 建立监测信息系统、预警预报系统、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系统; • 实施地灾防治科技专项工程: • 地灾调查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重大地灾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研究,地 灾防治的标准体系研究以及滑坡泥石流治理试验研究; • 建立以3S技术、自动监测技术和数据远程传输为一体的地灾调查评 价和监测预报技术平台,建立完善的地灾防治标准体系; • 开发针对我国地灾发育特点的地灾防治方法和技术装备。
在2006年5月22日福建泉州举行的全国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现场会议上 ,会议要求各国土部门全面建设地灾专业监测网和群测群防体系,建 立监测信息系统、预警预报系统、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系统,以加强 地质灾害的防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3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打造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平台随着近年泥石流、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政府对民生安全问题日 趋关注,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中国移动四川公司高度关注 “民生安全”,结合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现实需求,积极利用自身优势资 源与各级政府部门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建设战略合作关系,助力省内各地地质 灾害预警监测各项工作的开展。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的目标: ■构筑一个平台,助力政府预警监测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树立一面旗帜,打造中西部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信息化工作标杆。
■搭建一座桥梁,聚合中西部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信息产业链。
4我国地质灾害监测现状■专业监测: – 监测参数多,精度高,设备投资大,适用于三峡库区、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
目前主要还处于试验阶段。
■群测群防监测: – 人工巡视巡查,以定期巡测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地质灾害监测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方案1. 引言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发的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的现象。
地质灾害的监测对于及早发现、预警和采取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和监测体系等内容。
2. 监测目标地质灾害监测的目标是及早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预测和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在灾害发生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
具体的监测目标包括:1.地震监测:监测地震活动的强度、时空分布以及地震前兆,提前预警地震灾害。
2.滑坡监测: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和变形,预测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3.泥石流监测:监测降雨情况、地下水位变化和土体饱和度等,预测泥石流的危险等级。
4.地面沉降监测: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和地下开采活动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5.地裂缝监测:监测地表裂缝的扩展和演变过程,预测地裂缝的危险程度。
3. 监测方法地质灾害监测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和遥感等方法进行。
具体的监测方法包括:1.地震监测:利用地震监测站网络监测地震波产生的振动、地壳变形和电磁场变化等信息。
2.滑坡监测:采用测量仪器(如位移传感器、加速度计等)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3.泥石流监测:利用降雨量监测站和流量监测站等设备,收集降雨和流量数据,并结合遥感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4.地面沉降监测: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定期测量地面沉降情况。
5.地裂缝监测:通过摄像机、GPS等设备实时监测地裂缝的扩展情况,并进行图像分析。
4. 监测体系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由观测设备、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以及应急预警系统等组成。
具体的监测体系包括:1.观测设备:包括地震仪器、位移传感器、测量仪器等各种专业监测设备。
2.数据传输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有线传输等方式,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3.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利用计算机和专业软件,对传输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模型建立,提供灾害预测和预警。
4.应急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及时预警,并采取应急措施。
地灾专项治理方案范本
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不断增加。
为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特制定本方案。
二、治理目标1. 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2.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4.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治理范围1. 全市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2. 城市规划区、重要交通干线、重点工程建设区等易发地质灾害区域。
3. 旅游景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
四、治理措施1. 隐患排查与评估- 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对已排查出的隐患点进行风险评估。
- 建立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库,实现隐患信息的动态更新。
2. 防治工程措施- 对重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如边坡加固、排水系统改造等。
- 对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监测预警、应急疏散等措施。
3. 非工程措施-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
-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
4. 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
-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
- 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
五、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阶段(1-3个月)- 成立地灾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 制定详细的地灾专项治理方案。
-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2. 排查评估阶段(4-6个月)- 对全市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 对排查出的隐患点进行风险评估。
3. 治理实施阶段(7-12个月)- 对评估出的高风险隐患点,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 对一般风险隐患点,采取监测预警、应急疏散等措施。
-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预警准确性。
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自然灾害是一种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现象,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建立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并分析这项系统对幼儿园的重要性。
一、系统设计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应包括多种传感器设备,如地震传感器、风暴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
同时,系统还应包括联网设备,用于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相关机构和个人,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
二、实施步骤1. 确定监测范围: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历史自然灾害情况,确定系统的监测范围,以确保所有幼儿园能够受益于此预警系统。
2. 设立报警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自然灾害预警报警机制,包括预警级别分级、报警信号发布途径等,以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3. 开展演练培训:定期开展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4. 定期维护更新:定期对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准确性。
三、重要性分析1. 保障幼儿生命安全:自然灾害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灾害发生的迹象,提前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
2. 减少灾害损失:通过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幼儿园的财产损失,提高幼儿园的抗灾能力。
3. 提升救援效率: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可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的灾害信息,提高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四、结论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是保障幼儿生命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幼儿园的重视和推广。
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是保障幼儿园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体现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表现。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每所幼儿园都能够建立起完善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为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完整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方法
地质灾害监测示范
(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方法
埋钉法
贴片法
上漆法 刷漆法
群测群防巡测工具
用盒尺、 皮尺、直尺 和卡尺等测 量工具人工 巡视巡测为 主,对滑坡 崩塌地表裂 缝和建筑物 裂缝进行观 测。
埋桩法 埋桩法测量滑坡体后缘滑动位移量
万村培训行动后,部局安排申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 测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项目实施5年来自主研发了裂缝 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泥石流报警器等20余种一系列 实用型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仪器,已经获16项国家专利 和1项软件著作权,还申报了13项国家发明专利,丰富了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我国地质灾害 群测群防自动化监测预警技术水平,为我国地质灾害群测 群防体系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护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 技术支撑。
这些仪器主要用于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突 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为汶川玉树彝良雅安鲁甸地震 灾区和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提供了经济适用的地质灾害监 测预警仪器十几万套及安装使用培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和应用,并多次成功预警,避免了人员伤亡。
群测群防简易自动监测报 警设备--裂缝报警器
一、裂缝报警器
(二)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技术
有线连接
中心站
Internet B/S
有线连接
架 构
GPRS网络
现场站
远程用户
专业监测数据采集
专业监测数据发布
土砂災害等の早期警戒技術のアジア共同開発 (実施期間:平成19~21年度) 代表機関: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アイシーエル(研究代表者:佐々 恭二) 参画機関:(国内)京都大学 (国外)中国国土資源部地質調査局、インドネシア公共事業省水資源開発研究 所、 インドネシア地質庁地質研究センター、フィリピン火山地震研究所、 韓国地質資源研究院、韓国国立防災研究所、アジア工科大学(タイ)、 ガジャマダ大学(インドネシア)、バンドン工科大学(インドネシア) (1) 総合評価(所期の計画と同等の取組が行われている)
自然灾害事故现场监测方案
自然灾害事故现场监测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自然灾害事故现场监测的方案,以确保及时掌握灾害发生现场的情况,为救援行动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2. 监测目标监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灾害事故发生现场的实时影像监测;- 现场气象、水文等环境数据的收集;- 灾害事故发生现场的地质地貌变动情况的监测。
3. 监测方法3.1 实时影像监测- 在灾害事故发生现场周边设置摄像头,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 利用高清摄像技术,确保对影像数据进行高质量获取;- 建立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实时传输监测画面至指挥中心。
3.2 环境数据收集- 部署气象、水文监测设备,采集灾害事故现场的气象、水文等环境数据;- 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 设立实时报警机制,一旦数据异常或指标超标,立即发出预警信息。
3.3 地质地貌监测- 进行现场地质勘探,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地貌情况;- 部署地质监测设备,监测地质和地貌的变动情况;-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更全面的地质地貌信息。
4. 数据传输和处理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专用通信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处理。
数据中心应具备高速数据传输和存储的能力,并配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和硬件设备,以提供灾害事故现场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报告生成。
5. 应急响应机制在灾害事故发生后,监测团队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尽快收集现场数据并及时汇报给相关部门。
针对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应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和应对措施。
6. 结论本方案介绍了自然灾害事故现场监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通过实时影像监测、环境数据收集和地质地貌监测,能够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支持,为救援行动提供有力支持,提高灾害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在数据传输和处理、应急响应机制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24年气象灾难预报监测方案范文
2024年气象灾难预报监测方案范文____年气象灾难预报监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也在逐渐增加。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及时预警和应对____年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可靠的气象灾害预报监测方案。
二、预测方案1. 数据收集:收集包括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数据、人工观测数据等多种数据来源的气象数据,并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2. 气象模型:利用数值模型对气象系统进行模拟和预测,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
包括生成全球和区域气象模型,通过模型预测气象现象的发展趋势。
3. 实时监测:建立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系统,对全球、全球和地区范围内的气象现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捕捉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
包括建立气象雷达、卫星观测和雷电监测系统等,对降雨、风暴、干旱等气象现象进行实时监测。
4.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时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合气象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进行预测和分析。
5. 预警发布:根据风险评估和预报分析结果,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和准备工作。
预警信息应包括灾害类型、预警区域、预警强度和预警时间等信息,以便相关部门和公众做出相应应对措施。
三、监测措施1.提高观测能力:加强气象观测网的建设,增加气象观测站点密度,提高观测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发展遥感监测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气象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包括对降水、温度、风力等气象要素进行遥感监测,提高灾害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完善数据传输与存储:建立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确保实时监测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存储,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发布。
4.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
地灾三查工作方案
地灾三查工作方案地灾三查是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地质灾害点和历史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排查、调查和监测的工作。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三查工作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地质灾害三查的意义、工作内容和具体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质灾害三查的意义。
1.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危害性,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地质灾害隐患,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的危害。
2.指导城乡规划建设。
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可以为城乡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地质灾害点进行规划和建设,减少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3.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三查工作有助于科学认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发展规律,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内容。
1.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
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潜在隐患点进行排查,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2.易发地质灾害点调查。
对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进行调查,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为预防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3.历史地质灾害点监测。
对历史地质灾害点进行长期监测,掌握其动态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和采取防范措施。
三、地质灾害三查工作方案。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地质灾害三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2.加强技术装备支持。
配备先进的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3.加强人员培训。
组织地质灾害三查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地质灾害识别和评估能力。
4.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5.加强监测预警。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方案厦门四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目录一、概述 (3)1.1 设计背景 (3)1.2 需求分析 (3)二、系统总体设计 (3)2.1系统组成 (4)1)数据采集系统 (4)3)数据传输系统 (4)4)数据处理系统 (4)5)监测预警系统 (4)7)其它辅助系统 (5)2.2系统拓扑图 (5)三、监测基本内容和方法 (6)3.1 监测内容 (6)3.2 监测方法 (7)3.3 监测周期 (7)3.4 监测频率 (7)四、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7)4.1自动雨量监测站 (7)4.2深部位移监测站 (9)4.3地表位移监测 (10)4.4地下水位监测 (11)4.5 地声传感器监测 (12)五、平台软件系统 (13)1、数据采集软件功能模块 (14)2、数据处理软件功能模块 (14)3、数据展示功能模块 (14)4、预警信息发布功能模块 (16)一、概述1.1 设计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
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1.2 需求分析随着现代化测绘仪器和技术的出现,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取得一些进步,但与这种设备配套的随机软件较少,且不太合乎我国的测量规范,实际使用非常不便,使得很多地质灾害监测单位依然采用人工操作、全站仪自动精密照准、人工记录、人工计算这种传统方式,外业观测完成后,内业整理数据往往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使得监测的数据不能够实时反映地质灾害的状态。
另外,地质灾害发生前,往往是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传统的变形监测不能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不以保障。
在此背景下,需要建立一套集远程测量、远程数据自动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预测预报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水平、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能力、分析和预测预报效果。
地震灾害预警施工方案
地震灾害预警施工方案
一、背景
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开发地震灾害预警系统已成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在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操作,制定科学、可行的预警施工方案。
二、预警施工方案
1. 地震传感器设置
在预警设备安装地点附近埋设地震传感器,采用可靠的数据采集仪器。
传感器安装时,应选择符合规范的地点,避免可能引发误警的信号。
2. 预警信号发布
当传感器检测到地震信号后,预警系统会自动发出相应的信号,及时通知预警中心和周边受到影响的区域。
同时,还应建立分级预
警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预警人员培训
预警人员需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预警设备的使用方
法和操作规程。
预警人员应根据预警系统提示的预警信息,及时向
受影响区域转达预警信息。
三、建议与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普及地震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公众
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 健全预警系统
建立健全的地震预警系统,覆盖全国各地,并与应急机制相结合,提升应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加强科研攻关
加强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地震预警系统的智能化和可
靠性。
四、总结
地震灾害预警是一项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在实施预警施工方
案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科研攻关和完善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准确
性和及时性。
同时,公众也应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防灾
减灾工作。
以上是地震灾害预警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司南导航北斗+GNSS地灾监测解决方案
司南导航北斗/GNSS地灾监测解决方案前言:多年来,我国一直饱受地质灾害影响,不论是人民的生命安全还是国家财产安全,都面临极大的风险隐患,其中地质灾害主要形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和沉降。
因此,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刻不容缓。
一.司南导航GNSS自动化监测简介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自主掌握高精度北斗/GNSS模块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规模化市场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连续承研国家北斗重大专项和国家863计划项目,数次填补了国内外高精度领域的空白。
主要技术骨干百余人,获得包括“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在内的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
公司成立多年,一直致力于监测行业应用,团队成员经验积累深厚,不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服务层面,都时刻准备为用户提供最专业最优秀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目前的主要业务包含地质灾害监测、矿山安全监测、水利水电安全监测、桥梁安全监测以及建筑变形监测等。
二.监测方案特点司南导航自主开发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结合多年国土地灾自动化监测应用与行业专家经验,集数据管理、数据展示、行业专业分析、设备远程管控、数据分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具有以下方案特点:毫米级精度:应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拥有业内最高认证精度,多系统多频点抗干扰能力强,同时公司具备完整的数据后处理方案,实现地质灾害点表面三维形变厘米级/毫米级高精度监测。
超低功耗设计:一体化集成设计,超低功耗,支持多年免维护运行,设备无故障时间可达3年以上,性能稳定,安装简便。
支持多模通信:支持GPRS、4G、LoRa、NB-loT等多种通信方式,可做备份传输,信息传输实时性强。
设备远程管理:平台支持设备远程管理以及系统升级,支持手机端登录系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查看设备数据以及报警信息。
系统安全可靠:针对不通灾害形态,有效进行传感器选择搭配,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现普适型监测设备推广,保证系统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河北省省级预算项⽬建议书项⽬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编码:项⽬单位:河北省第⼀测绘院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资源厅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资源厅领导签字(章):河北省财政厅制⼆○⼀○年⼗⼀⽉⼗⽇填报说明1、本建议书由项⽬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产业技术研发、应⽤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项⽬,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可⾏性报告、⽴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情况填报说明1)项⽬性质:(1)维持性资⾦项⽬。
(2)发展性资⾦项⽬。
2)项⽬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络购建;07、信息⽹络维护;08、⼤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家庭补助;11、偿债⽀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
4)项⽬地点:项⽬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商注册码为统⼀标识。
6)单位性质:⾏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项部门:批准⽴项的主管部门9)主管部门:项⽬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分类科⽬填写。
12)项⽬执⾏周期:项⽬执⾏的年度数。
⼀、⽴项依据1、⽴项依据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候条件时空差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流、地⾯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地灾专项治理方案设计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方案针对我国某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以下专项治理方案。
二、治理目标1. 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降低地质灾害风险;2.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3. 完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确保治理效果;4.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灾害损失。
三、治理范围1. 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2. 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村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3. 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
四、治理措施1. 全面排查(1)组织专业人员对治理区域进行全面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2)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档案,明确隐患点位置、类型、规模、成因等;(3)对排查出的隐患点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治理等级。
2. 监测预警(1)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2)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动态监测;(3)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治理工程(1)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2)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采用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相结合的方式;(3)对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采用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式;(4)对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人员密集场所,采取搬迁避让、加固改造等措施。
4. 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1)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2)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应急处置能力;(3)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五、治理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治理资金;2. 排查阶段:组织专业人员对治理区域进行全面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3. 监测预警阶段: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开展实时监测,发布预警信息;4. 治理工程阶段:根据隐患点类型和规模,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5. 检查验收阶段:对治理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治理效果。
地震预警系统应急预案
地震预警系统应急预案
一、地震预警系统应急预案
1. 背景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提供地震预警信息,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我国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
2. 目的
本预案的目的是规范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流程,确保在地震
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预警信息,并协助相关部门和群众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相关部门和群众。
4. 应急预案
4.1 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应保持警惕,定期检查设
备设施,确保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2 地震预警系统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应立即启动预警
程序,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
4.3 相关部门应根据地震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
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4.4 群众应密切关注地震预警信息,听从相关部门的指挥和
安排,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
5. 应急演练
为确保地震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
6. 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地震预警系统出现故障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7. 效果评估
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8. 审核和修订
本预案由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负责执行,定期对预案进行审核和修订,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7月目录第一章地质灾害滑坡体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3监测依据 (3)2.4系统技术指标 (4)第二章滑坡立体监测设计 (5)2.1 拟设计监测的主要的参数 (5)2.2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6)2.3 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8)2.3.1 高精度GPS自动化监测 (8)2.3.2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振弦式裂缝计 (24)2.3.3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拉线式裂缝计 (28)2.3.4滑坡体固定测斜深部位移监测 (30)2.3.5 孔隙水渗压计水位监测 (36)2.3.6土压力计 (39)2.3.7 土壤温湿度监测 (43)2.3.8气象监测站 (44)2.4北斗传输 (45)第三章、软件介绍 (46)第四章、服务体系 (49)4.1 保修、维修和升级服务 (49)4.2 技术培训 (50)4.3 技术服务 (51)第一章地灾监测技术指标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1)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点具体特征、影响因素,建立较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测网,使之成为系统化、立体化的监测系统;2)及时快速的对不同地质灾害点的现状做出评价,并进行预测预报,将可能发生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3)能够为各个滑坡体建立起地表位移变化、内部位移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系统监测网络,建立管理平台,各级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都能实时的了解滑坡体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4)监测滑坡体地表形变区的位移变化动态,内部位移变化的动态和滑坡体内部水位变化动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5)对比评价不同条件下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预测地表形变区域变形的趋势,指导场地规划建设。
6)及时反应出地表形变区的安全情况,为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本监测系统是一个集结构分析计算、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
本监测系统的作用是成为一个功能强大并能真正长期用于结构损伤和状态评估,满足位移监测的需要,同时又具经济效益的结构健康安全监控系统,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和依据。
1)监测设计原则(1)科学合理性原则⏹监控对象的选取有科学和法律依据,尤其符合相关安全规程和规定,是必要的;⏹监控手段的选取有高科技含量,是先进的;⏹监控效果准确有效。
(2)经济实用性原则⏹凡是需要较大投入的监控项目都是需要经常使用的;⏹凡是原系统已具备的功能或结构装置,只要准确有效,都采用系统整合的方法加以利用,相互配合;⏹所有涉及的技术手段,在保证长期可靠有效的前提下,采用最经济的方案;⏹所有的操作功能都采用最简洁的使用方法、做到直观方便、性能稳定以及维护简单。
(3)系统可扩展性原则⏹在监控方案要求改变时,本次投入的软硬件设备能够继续使用,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投入;⏹系统接口开放性:系统输出的数据信息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标准格式,便于系统功能扩充和监测成果的开发利用;系统软件系统支持其它监测设备数据分析、支持人工巡检记录等。
2.3监测依据本系统建设方案设计严格遵循以下相关规范:表2-1 系统依据的规范2.4系统技术指标1)各监测点的响应时间一般为4小时一次,最快可为几分钟一次,系统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2)各监测子系统的监测精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表面位移监测水平3-5mm,内部位移监测精度1.5″(量程不同,精度不同)等。
3)系统完全是自动运行,如数据自动传输、数据自动处理及表面采用GPS监测时的自动网平差、数据自动分析、自动报警及自动生成报表等,系统管理员可对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参数设置等操作;4)用户可根据各监测点位置的地质情况分别设置预警值,如果某监测点监测结果超过预警值,系统则通过短消息、声光或者E-mail的方式自动报警给相关人员;5)数据分析软件可自动分析各监测点的实时与历史三维变化情况、各监测点沉降速率实时与历史变化情况,通过各个监测点反映出整个滑坡体的形变动态;第二章滑坡立体监测设计2.1 设计方案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设计由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设计,设计参考了当前所有新技术新方法,并积极引入新的科技手段,为滑坡体的可靠监测和治理提供了立体、科学的指导方向。
此次拟监测的方案如下:1)滑坡体表面位移监测;(GPS监测系统)2)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裂缝计)3)滑坡体内部位移监测(固定测斜仪)4)滑坡体内部水位监测(孔空隙水渗压监测)5)滑坡体内部土压力监测(土压力计)6)组合气象站(雨量计、风速计、气压、风向、湿度、温度传感器)7)土壤温湿度监测(土壤温湿度传感器)2.2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图3-1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滑坡体监测系统主要由:滑坡体野外传感器采集系统、数据通讯系统和监控预警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野外传感器部分:(1)表面位移监测a)采用高精度GPS定位设备b)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采用拉线式位移计(2)滑坡体内部监测:a)采用固定测斜仪进行滑坡体内部位移监测b)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滑坡体地下水位监测c)采用土压力计进行内部土压力监测,(4)一体化气象站(雨量计、风速计、气压、温度、风向、湿度传感器)(5)采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监测滑坡体的温度和湿度。
2)数据传输部分:由于滑坡体所处的位置,移动和联通的手机信号都比较好,考虑到通讯实时稳定性、建设成本本次滑坡采用3G进行通讯。
3)数据处理与控制子系统:由布置在监控中心的小型机系统、服务器系统及软件系统组成;4)辅助支持系统:包括外场机柜、外场机箱、配电及UPS、防雷等子系统。
2.3 现场监测各子系统2.3.1 高精度GPS自动化监测2.3.1.1 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缩写为GPS),是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11月授权开始研制的海陆空三军共用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
GPS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3部分组成。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整个系统于1994年完全投入使用。
在地球上任何位置、任何时刻GPS可为各类用户连续地提供动态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实现全球、全天候的连续实时导航、定位和授时。
目前、GPS已在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地壳形变监测、石油勘探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具体定位原理如下图:图3-2 GPS差分示意图通过近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精密工程测量和大地测量,平差后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精度为1mm~2mm,高程精度为2mm~3mm。
应该说: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变形监测,是一种先进的高科技监测手段,而用GPS监测滑坡体是GPS技术变形监测的一种典型应用。
通常有两种方案:①用几台GPS接收机,由人工定期到监测点上观测,对数据实施处理后进行变形分析与预报;②在监测点上建立无人值守的GPS观测系统,通过软件控制,实现实时监测解算和变形分析、预报。
GPS监测系统成功应用于各大桥梁、边坡、大坝等监测项目。
随着中国自主研发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逐步完善,北斗必将成为国际主流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GPS接收机已经可以实现全面兼容北斗卫星信号。
支持GPS+北斗解算,北斗系统在亚太的应用效果远远优于GPS,接收机在高遮挡地区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GPS+北斗的解算模式更大程度的提高了监测数据的稳定性。
2.3.1.2 传统监测手段与GPS自动化监测系统优劣势对比1)传统监测手段常规变形监测技术包括采用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测定点的变形值,其优点是:(1)能够提供变形体整体的变形状态;(2)适用于不同的监测精度要求、不同形式的变形体和不同的监测环境;(3)可以提供绝对变形信息。
但外业工作量大,布点受地形条件影响,不易实现自动化监测。
特殊测量手段包括应变测量、准直测量和倾斜测量,它具有测量过程简单、可监测变形体内部的变形、容易实现自动化监测等优点,但通常只能提供局部和相对的变形信息。
摄影测量技术包括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近10余年来,近景摄影测量在隧道、桥梁、大坝、滑坡、结构工程及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其监测精度可达mm级。
与其他变形监测技术相比较,近景摄影测量的优点是:(1)可在瞬间精确记录下被摄物体的信息及点位信息;(2)可用于规则、不规则或不可接触物体的变形监测;(3)相片上的信息丰富、客观又可长久保存,有利于进行变形的对比分析;(4)监测工作简便、快速、安全。
但摄影距离不能过远,且大多数的测量部门不具备摄影测量所需的仪器设备,摄影测量技术在变形监测中应用尚不普及。
2)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优点(1)优点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时具有下列优点:⏹测站间无需保持通视:由于GPS定位时测站间不需要保持通视,因而可使变形监测网的布设更为自由、方便。
可省略许多中间过渡点(采用常规大地测量方法进行变形监测时,为传递坐标经常要设立许多中间过渡点),且不必建标,从而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可同时测定点的三维位移:采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进行变形监测时,平面位移通常是用方向交汇,距离交汇,全站仪极坐标法等手段来测定;而垂直位移一般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来测定。
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分别测定增加了工作量。
且在山区等地进行崩滑地质灾害监测时,由于地势陡峻,进行精密水准测量也极为困难。
改用三角高程测量来测定垂直位移时,精度不够理想。
而利用GPS定位技术来进行变形时则可同时测定点的三维位移。
由于我们关心的只是点位的变化,故垂直位移的监测完全可以在大地高系统中进行。
这样就可以避免将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时由于高程异常的误差而造成的精度损失。
虽然采用GPS定位技术来进行变形监测时,垂直位移的精度一般不如水平位移的精度好,但采取适当措施后仍可满足要求。
⏹全天候观测:GPS测量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在风雪雨雾中仍能进行观测。
这一点对于汛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是非常有利的。
⏹易于实现全系统的自动化:由于GPS接收机的数据采集工作是自动进行的,而且接收机又为用户预备了必要的入口,故用户可以较为方便地把GPS变形监测系统建成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化的监测系统。
这种系统不但可保证长期连续运行,而且可大幅度降低变形监测成本,提高监测资料的可靠性。
可以获得mm级精度:mm级的精度已可满足一般崩滑体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需要更高的监测精度时应增加观测时间和时段数正因为GPS定位技术具有上述优点,因而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监测手段。
2)总结从上面分析可得,利用GPS进行变形监测的优点要远远大于缺点的制约,所以说:GPS技术的应用给测量技术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