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修订版)整理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是指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法规和政策,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的一套统一的教学指导标准。

该标准旨在明确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依据,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

首先,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

它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通过数学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其次,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内容。

它将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几何、函数与方程、统计与概率四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

再次,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方法和要求。

它提出了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这些要求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最后,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评价标准。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数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评价。

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指导文件,它对初中数学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备课、精心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学习、勤奋钻研,努力提高学习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2018年教师资格证数学-初中课程标准

2018年教师资格证数学-初中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满足未来 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在仔细研读课程标准以及普通中学教材,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 (1)数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实现有效的平衡。由于数学知识点内容是极为 庞杂的,我们应该选择数学知识点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重点,有助于学生 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数学课程内容应为学生提供选 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 (3)数学内容的选择还要兼顾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 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 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 的作用。 (4)数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其他学科应用的需求。数学课程是学习物理、化 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 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附录1 课程目标的术语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同类词:能。 实例: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
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 解决问题。 同类词:证明。 实例:证明“角角边”定理: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 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附录1 课程目标的术语解释
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 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同类词:知道,说出,辨认,识别。 实例: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识别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 间的区别和联系。 同类词:认识,会。 实例:认识三角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或圆拼图。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2)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一、总目标 (7)二、学段目标 (8)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0)第三学段(7--9年级) (10)一、数与代数 (10)二、图形与几何 (14)三、统计与概率 (21)四、综合与实践 (21)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2)一、教学建议 (22)二、评价建议 (30)三、教材编写建议 (37)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43)附录 (47)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47)附录2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4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初中部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初中部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修改说明(初中部分)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一)数与式1.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会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6)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1)在现实情境中,借助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理解简单的数学公式,会代入具体的数值进行计算。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2)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会推导乘法公式:22))((b a b a b a -=-+,=+2)(b a +2a 22b ab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完整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完整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完整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简介]本文档是关于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的详细介绍。

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提供参考,了解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背景]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针对现行教学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行修订而得。

它包含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主要内容]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阐述初中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各个年级的具体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2. 教学内容:详细列出了每个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几何、函数与图像、数据与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3. 教学方法:介绍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如探究式研究、合作研究和项目制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4. 评价方式:明确了对学生研究情况的评估方式,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评价,鼓励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是一些建议:1. 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 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学生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调整研究态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研究情况,与学校和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帮助孩子适应新课程标准。

[结语]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是一份重要的教育文件,对于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档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新课程标准的全面了解,并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以上为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的简要介绍,请您参阅详细文件获取更多信息。

2018数学新课程实用标准

2018数学新课程实用标准

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介绍本文档为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版,旨在指导和规范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

该标准基于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了学生发展特点和教育实际,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标准概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内容涵盖以下主要领域:1. 数与量-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和复数的认识-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测量、单位和换算2. 代数与函数- 代数表达式的理解和运算- 方程的解法和不等式的探索- 函数的概念和使用3. 几何与空间- 图形的认识、性质和变换- 二维和三维几何的探索- 尺规作图和解析几何的初步认识4.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展示和统计- 概率的初步认识和运用标准要求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学校和教师应满足以下要求:1. 教学目标- 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 强调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研究策略2. 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生活情境设计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认识- 给予学生足够的训练和实际应用机会3. 教学方法- 融入探究式教学、合作研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方法- 强调思维导图、模型建立和问题解决等研究策略- 给予学生充分的互动和主动研究机会4. 评价和反馈- 结合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注重研究过程和学术态度的评价- 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困难实施方法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实施方法建议如下:1. 学校和教师要认真研究本标准,了解教学要求和指导思想。

2.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合理安排时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制定适合年级和层次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确保质量和有效性。

4. 教师要进行专业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5. 学校要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实施方法,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研究和发展,促进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升。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修订版)整理版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修订版)整理版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修订版)整理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一、数与代数一)数与式1、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够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方法,了解a的含义(其中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够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够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够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能够求代数式的值,能够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运算。

4、整式与分式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精选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够推导乘法公式:(a-b)²=a²-b²,(a±b)²=a²±2ab+b²,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够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初中数学新课标准2018

初中数学新课标准2018

初中数学新课标准2018
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2018年,新的数学课标标准出台,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新课标标准2018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首先,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重新界定。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培
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

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新课标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
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同时,新课标还对数学知识的层次和深度进行了重新规划,更加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再次,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了教师要注重学生
的学习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对于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新课标对数学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
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

这对于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初中数学新课标标准2018的出台,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
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和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标,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共同努力为提高我国数学教育水平作出贡献。

希望通过新课标的实施,能够培养更多对数学感兴趣、擅长数学、并且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

(完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完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018年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8年数学新课程标准

..WORD完美格式 ..2017 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一、数与代数(一)数与式1、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的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运算。

4、整式与分式(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推导乘法公式:()b a + ()b a 22b a -=- ,()b a b a ab 222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完整版)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完整版)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完整版)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1. 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教育部发布了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新课标进行解读,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新课标,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和提升。

2. 课程结构新课标将初中数学分为基础篇和拓展篇两个部分。

其中,基础篇包括数的基本概念、数的运算、代数与函数、几何与图形等内容;拓展篇则涵盖了统计与概率、解析几何、数论与离散数学等扩展知识。

通过将数学知识分为基础篇和拓展篇,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并为对数学有较高要求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研究机会。

3. 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新课标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培养。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应注重思考、探索和发现,并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析和仿真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 多元评价体系新课标提出了多元评价的体系,其中包括知识技能的评价、学科素养的评价和学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能力。

同时,评价过程应注重学生研究过程的质量,鼓励学生发现和改正错误,并提供有效的反馈。

5. 教学建议针对新课标的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 引入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 创设合作研究环境,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与思考。

- 组织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6. 结论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通过注重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培养,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教学建议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将初中数学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2018年初中数学课程实用标准化

2018年初中数学课程实用标准化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一、数与代数(一)数与式1、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的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围。

(5)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运算。

4、整式与分式(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推导乘法公式:()b a + ()b a 22b a -=- ,()b a b a ab 222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 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一、数与代数(一)数与式1、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的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运算。

4、整式与分式(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推导乘法公式:()b a + ()b a 22b a -=- ,()b a b a ab 222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 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3)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4)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6)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7)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 函数1、函数(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2、一次函数(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0≠+=k b kx y 探索并理解0>k 和0<k 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4)理解正比例函数。

(5)体会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6)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反比例函数(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0≠=k xk y 探索并理解0>k 和0<k 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3)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二次函数(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通过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k a y h x +=-2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5)能用二次函数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性质1、点、线、面、角(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

(2)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3)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之间线段最短。

(4)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5)理解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

(6)认识度,会计算角的和、差。

2、相交线与平行线(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7)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9)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3、三角形(1)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掌握它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4)掌握基本事实: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证明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7)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判定定理;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判定定理。

(8)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9)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0)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

(11)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

4、四边形(1)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对角、对角线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2)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判定定理。

(4)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5)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判定定理。

(6)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5、圆(1)理解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

(3)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所对弧的关系,了解并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4)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5)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会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6)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

(7)会计算圆的弧长、扇形的面积。

(8)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并会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定义、命题、定理(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

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3)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4)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5)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二)图形的变化1、图形的轴对称(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3)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

(4)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图形的旋转(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并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并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3)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

(4)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

3、图形的平移(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并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运用图形的轴对称、旋转、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4、图形的相似(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

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

(3)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5)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6)了解图形的位似,知道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7)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9)能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能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图形与坐标1、坐标与图形位置(1)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用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2)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3)在实际问题中,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4)对给定的正方形,会选择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它的顶点坐标,体会可以用坐标刻画一个简单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