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工11无机及分析-第04章 酸碱-带答案

合集下载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习题4-14.1 下列各种弱酸的p K a已在括号内注明,求它们的共轭碱的pK b;(1)HCN(9.21);(2)HCOOH(3.74);(3)苯酚(9.95);(4)苯甲酸(4.21)。

4.2 已知H3PO4的p K a=2.12,p K a=7.20,p K a=12.36。

求其共轭碱PO43-的pK b1,HPO42-的pKb2.和H2PO4-的p Kb3。

4.3 已知琥珀酸(CH2COOH)2(以H2A表示)的p K al=4.19,p K b1=5.57。

试计算在pH4.88和5.0时H2A、HA-和A2-的分布系数δ2、δ1和δ。

若该酸的总浓度为0.01mol·L-1,求pH=4.88时的三种形式的平衡浓度。

4.4 分别计算H2CO3(p K a1=6.38,pK a2=10.25)在pH=7.10,8.32及9.50时,H2CO3,HCO3-和CO32-的分布系数δ2`δ1和δ。

4.5 已知HOAc的p Ka = 4.74,NH3·H2O的pKb=4.74。

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值:(1) 0.10 mol·L-1 HOAc ; (2) 0.10 mol·L-1 NH3·H2O;(3) 0.15 mol·L-1 NH4Cl; (4) 0.15 mol·L-1 NaOAc。

4.6计算浓度为0.12 mol·L-1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括号内为p Ka)。

(1)苯酚(9.95);(2)丙烯酸(4.25);(3)吡啶的硝酸盐(C5H5NHNO3)(5.23)。

解:(1) 苯酚(9.95)4.7 计算浓度为0.12 mol·L-1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p Ka:见上题)。

(1)苯酚钠;(2)丙烯酸钠;(3)吡啶。

4.8 计算下列溶液的pH:(1)0.1mol·L-1NaH2PO4;(2)0.05 mol·L-1K2HPO4。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课后答案.doc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课后答案.doc

(2)Na2CO3⑶(NH4)2HPO4(4)(NHQ3PO4 NH4H2PO4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思考题1.从质子理论来看下面各物质对分别是什么?哪个是最强酸?哪个是最强碱?试按强弱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答:HAc (Ac) Ka=1.75X10-5;NH3 (NH4+)Ka=5.7XW10;HF (F) Ka=6.8X IO:HCO「(CO「)Ka2=5.61X10-11酸的强弱顺序:H3PO4(H2PO4-) Kai=7.52X10-3;HCN (CN「)Ka=6.2X W10(CH2) 6N ((CH2) 6NH+) Ka=1.4X10-9H3PO4 >HF> HAc> (CH2)6N4H+ > HCN > NH4+ > HCO3- 碱的强弱顺序:CO3- > NH3 >CN > (CH2) 6N4>A C >F > H2PO4-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式答:(1 )NH4CN [HCN] + [H3O+] = [NH3] + [OH ]2[H2CO3] + [HCOj] + [H3O+] = [OH ]2 旧3PO4] + [H2PO4] + fH3O+] = [NH3] + [OH]+[PO431 3[H3PO4] + 2[H2PO4]+[HPO42]+[H3O+] = [NH3] + [OH] [H3PO4] + [H3O+] = [NH3] + [HPO42]+2[PO43]+[OH]3.欲配制pH为3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猊碱二氯乙酸(1.30)二氯乙酸(2.86)甲酸(3.74)乙酸(4.76)苯酚(9.95) 答:选二氯乙酸(缓冲溶液pHepKa=2.86)5.NaOH标准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当用于滴定(1)强酸;(2)弱酸时,对滴定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答:滴定强酸时:(1)若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pH@4,消耗2mol强酸,即2molNaOH 与CO2反应生成1 molNaCO3仍消耗2mol强酸,基本无影响;(2) 若用酚猷作指示剂,终点pH^9,生成NaHCO3,即2molNaOH与CO2反应生成1 molNaCCh只消耗Imol 强酸,有显著影响。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

1.根据下列酸碱的解离常数,选取适当的酸度是共轭碱来配置PH=4.50和PH=10.00的缓冲溶液,其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应是多少?HAC,NH3·H2O,H2C2O4 ,NaHCO3 ,H3PO4 ,NaAC,NaHPO4,C6H5NH2,NH4cl解:选择HAC和NaAC来配置PH=4.50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可由以下来计算检表得:K aΘ(HAC)=1.8×10-5K bθ(AC-)=Kw/ K aΘ=10-14/(1.85×10-5)=5.6×10-10由PH=14-Pk bθ+lg((C(AC-))/(C(HAC)))可得4.50=14-lg(5.6×10-10)+lg((C(AC-))/(C(HAC)))解得:(C(AC-))/(C(HAC))=4/7=1.74选择NH3·H2O和NH4cl来配制PH=10.00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如下K bθ(NH3·H2O)=1.8×10-5PH=14- K bθ(NH3·H2O)+lg(C(NH3·H2O)/C(NH4cl))10=14-lg(1.8×10-5)+ lg(C(NH3·H2O)/C(NH4cl))解得:C(NH3·H2O)/C(NH4cl)=5:12.欲配制250mlPH=5.00的缓冲液,问在125ml,1.0mol·L-1NaAC溶液中应加入多少毫升6.0 mol·L-1溶液?解:由题意得可设还应加入xml,6.0 mol·L-1的HAC溶液检表得K aΘ(HAC)=1.8×10-5PH=Pk aθ(HAC)+ lg((C(AC-))/(C(HAC)))5=-lg(1.8×10-5)+ lg((C(AC-))/(C(HAC)))解得:(C(AC-))/(C(HAC))=1.82n(AC-)=0.125×1mol·L-1=0.125mol;n(HAC)=6x×10-3mol0.125/(0.125+x×10-3)/(6x×10-3/(0.125+x×10-3))=0.125/(6x ×10-3)解得:x=11.6ml3.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3)20.0ml 0.10 mol·L-1NaOH和20.0ml 0.20 mol·L-1 NH4cl 溶液混合解:由题意的检表可得K b(NH3)θ=1.8×10-5 ;K aθ(NH4+)=Kw/ K b(NH3)θ=10-14/(1.8×10-5 )=5.56×10-10n(OH-)=0.002mol n(NH4+)=0.004molC(NH3·H2O)=0.002/(0.02+0.02)=0.05 mol·L-1C(NH4+)=0.02/(0.02+0.02)=0.05 mol·L-1PH=Pk aθ(NH4+)+lg(C(NH3·H2O)/C(NH4cl))=-lg(5.56×10-10)+0=9.26(5)20.0ml 0.10 mol·L-1Hcl和20.0ml 0.20 mol·L-1NaAC溶液混合混合前:n(H+)=0.002mol n(AC-)=0.0004mol混合后:C(HAC)=0.002/(0.02+0.02)mol·L-1=0.05 mol·L-1 C(AC-)=0.002/(0.02+0.02)mol·L-1=0.05 mol·L-1 PH=Pk aθ(HAC)+lg((C(AC-))/(C(HAC)))检表得:Pk aθ(HAC)=1.8×10-5=-lg(1.8×10-5)+lg(0.05/0.05)=4.74(9)300.0ml 0.5 mol·L-1 H3PO4与400.0ml 1.00 mol·L-1NaOH 的混合液n(H3PO4)=0.3×0.5=0.15mol C(OH-)=0.4×1mol=0.4molK aθ(HPO42-)=4.5×10-13混合后:n(Na3PO4)=0.1moln(Na2HPO4)=0.05mol则:n(Na3PO4)/ n(Na2HPO4)=2PH= K aθ(HPO42-)+lg2=-lg(4.5×10-13)+lg2=12.651.今有2.00L的0.5001.00 mol·L-1NH3(aq)和2.0L的0.500mol·L-1 Hcl溶液,若配制PH=9.00的缓冲溶液,不允许再加水,最多能配制多少升缓冲溶液,其中C(NH3),C(NH4+)各为多少?解:由表可知:K b(NH3)θ=1.8×10-5则PH=14- K bθ(NH3·H2O)+ lg(C(NH3·H2O)/C(NH4cl))=9即:PH=14-4.74+ lg(C(NH3·H2O)/C(NH4cl))=9得lg(C(NH3·H2O)/C(NH4cl))=-0.26解得C(NH3·H2O)/C(NH4cl)=0.55设xL NH3·H2O yL HCl则有C(NH3·H2O )=n(NH3·H2O )/V总=0.5(x-y)/(x +y) mol·L-1C(NH4+)=n(Hcl)/ V总=0.5y/(x+y) mol·L-1即C(NH3·H2O )/ C(NH4+)=0.55解得x/y=1.55若要溶液最多,只需令x=2.00L,则y=1.3L此时C(NH3·H2O )=0.5(x-y)/(x+y) mol·L-1=0.11 mol·L-1C(NH4+)=n(Hcl)/ V总=0.5y/(x+y) mol·L-1=0.2 mol·L-12.列表指出下列配合物的形成体、配体、配位原子和形成体的配位数;确定配离子和形成体的配位数;确定配离子和形成体的电荷数,并给出他们的命名。

昆工11无机及分析-第04章 酸碱-带答案

昆工11无机及分析-第04章 酸碱-带答案

第4 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1)一、是非题:1、严格说,中性溶液是指 pH = 7的溶液。

( × )2、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H +]·[OH -]的乘积增大。

( × ) 3、在水溶液中电离度大的物质,其溶解度亦大。

( × ) 4、等物质的量的酸与等物质的量的碱反应后,其溶液呈中性。

( × ) 5、弱酸溶液越稀,其电离度越大,因而酸度也越大。

( × ) 6、当 [H +] > [OH -] 时,溶液呈酸性。

( √ ) 7、H 3BO 3是一元酸,不是三元酸。

( √ )二、选择题:1、H 2PO 4- 的共轭碱是 B 。

A 、H 3PO 4B 、HPO 42-C 、PO 43-D 、OH -E 、H +2、根据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何者具有两性 A 、C 、E ? A 、HCO 3 ֿ B 、CO 3 2ֿ C 、HPO 42-D 、NO 3-E 、HS -3、下列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碱度何者最强? BA 、CN -(10H CN 102.6K -θ⨯=) B 、S 2-(15H S 101.7K -θ⨯=-、7S H 103.1K 2-θ⨯=)C 、F ֿ(4HF 105.3K -θ⨯=) D 、CH 3COO ֿ(5H A c108.1K -θ⨯=) E 、Cl -4、在1mol ·L -1的HAc 溶液中,要使H +浓度增大,可采用 D 、EA 、加水B 、加NaAcC 、加NaOHD 、加稀HClE 、加稀H 2SO 4 5、某弱酸HA 的K a θ= 5101-⨯,则0.1 mol ·L -1 HA 溶液的 pH 是 CA 、1B 、2C 、3D 、3.5E 、5 6、某弱碱的K b θ= 5101-⨯,其0.1 mol ·L -1 的水溶液的 pH 是 BA 、12B 、11C 、6D 、5.5E 、3 7、 指出属于酸碱共轭对的是 A 、B 、DA 、HCO 3-和CO 32-B 、H 2S 和HS -C 、NH 4+ 和NH 2-D 、HCl 和Cl -E 、H 3O + 和 OH -8、某25℃时的水溶液其pH = 4.5,则此溶液中OH- 浓度为E mol·L-1A、10 -4.5B、104.5C、10-11.5D、4.5×10-2.5E、10-9.5三、填空题:1、一元弱酸其共轭酸碱对的K aθ和K bθ的关系是K aθ•K bθ= K Wθ。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课后答案.doc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课后答案.doc

(2)Na2CO3⑶(NH4)2HPO4(4)(NHQ3PO4 NH4H2PO4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思考题1.从质子理论来看下面各物质对分别是什么?哪个是最强酸?哪个是最强碱?试按强弱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答:HAc (Ac) Ka=1.75X10-5;NH3 (NH4+)Ka=5.7XW10;HF (F) Ka=6.8X IO:HCO「(CO「)Ka2=5.61X10-11酸的强弱顺序:H3PO4(H2PO4-) Kai=7.52X10-3;HCN (CN「)Ka=6.2X W10(CH2) 6N ((CH2) 6NH+) Ka=1.4X10-9H3PO4 >HF> HAc> (CH2)6N4H+ > HCN > NH4+ > HCO3- 碱的强弱顺序:CO3- > NH3 >CN > (CH2) 6N4>A C >F > H2PO4-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式答:(1 )NH4CN [HCN] + [H3O+] = [NH3] + [OH ]2[H2CO3] + [HCOj] + [H3O+] = [OH ]2 旧3PO4] + [H2PO4] + fH3O+] = [NH3] + [OH]+[PO431 3[H3PO4] + 2[H2PO4]+[HPO42]+[H3O+] = [NH3] + [OH] [H3PO4] + [H3O+] = [NH3] + [HPO42]+2[PO43]+[OH]3.欲配制pH为3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猊碱二氯乙酸(1.30)二氯乙酸(2.86)甲酸(3.74)乙酸(4.76)苯酚(9.95) 答:选二氯乙酸(缓冲溶液pHepKa=2.86)5.NaOH标准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当用于滴定(1)强酸;(2)弱酸时,对滴定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答:滴定强酸时:(1)若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pH@4,消耗2mol强酸,即2molNaOH 与CO2反应生成1 molNaCO3仍消耗2mol强酸,基本无影响;(2) 若用酚猷作指示剂,终点pH^9,生成NaHCO3,即2molNaOH与CO2反应生成1 molNaCCh只消耗Imol 强酸,有显著影响。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p.96)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 凡是盐都是强电解质;(2) BaSO 4, AgCl 难溶于水,水溶液导电不显著,故为弱电解质; (3) 氨水冲稀一倍,溶液中[OH -]就减为原来的一半;(4) 由公式c K a θ=α可推得,溶液越稀,α就越大,即解离出来的离子浓度就越大。

(5) 溶度积大的沉淀都容易转化为溶度积小的沉淀。

(6) 两种难溶盐比较,θsp K 较大者其溶解度也较大。

答:(1) 不正确。

强电解质应在水溶液中能够百分之百的离解。

但有些盐,如:HgCl 2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度远达不到百分之百,所以不是强电解质。

(2) 不正确。

溶解在水溶液中的BaSO 4, AgCl 可以百分之百地离解,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只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非常小,所以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不显著。

(3) 不正确。

氨水在水溶液中产生碱离解平衡: NH 3 + H 2O = NH 4+ + OH -当氨水被稀释时,离解平衡将向氨离解度增加的方向移动,所以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OH -]将高于原平衡浓度的1/2。

(4) 不正确。

溶液越稀,离解度α就越大,但溶液中相应离子的浓度是弱电解质的浓度c和离解度α的乘积,所以离子的浓度还是会随着c 的降低而降低的。

(5) 不正确。

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盐而言,溶度积大的物质未必是溶解度大的物质,严格的讲,应该是溶解度大的物质易于转化溶解度小的物质。

(6) 不正确。

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盐,θsp K 较大者其溶解度也较大。

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盐,不能直接用溶度积的大小来比较它们的溶解度。

2. 指出下列碱的共轭酸:SO 42-, S 2-, H 2PO 4-, HSO 4-, NH 3;指出下列酸的共轭碱:NH 4+, HCl,HClO 4, HCN, H 2O 2。

答:SO 42-, S 2-, H 2PO 4-, HSO 4-, NH 3的共轭酸分别是:HSO 4-, HS -, H 3PO 4, H 2SO 4, NH 4+;NH 4+,HCl, HClO 4, HCN, H 2O 2的共轭碱分别是:NH 3, Cl -, ClO 4-, CN -, HO 2-。

昆工11无机及分析-第01章绪论-答案

昆工11无机及分析-第01章绪论-答案

昆工11无机及分析-第01章绪论-答案制药141余彪第1章绪论一、判断题:1、化学计量点就是滴定终点。

(× )2、标准溶液是知道浓度的试剂溶液。

(× )3、精密度愈高准确度也愈高。

(× )4、系统误差导致精密度低,偶然误差影响准确度的高与低。

(× )5、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等于零。

(× )6、标准偏差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测定的数据而获得的,其目的是为了减小偶然误差。

(× )二、选择题:1、下列提法中错误的是 DA 、误差是以真值为标准的,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的。

B 、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可以测定的;C 、对偶然误差来说,大小近似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D 、某测定的精密度愈好,则测定的准确度愈好。

2、在分析中出现下列情况,哪种导致系统误差 A 、D 、E 、F 、G 、HA 、试样未经充分混匀;B 、滴定管读数读错;C 、滴定时有液滴溅出;D 、所用试剂中含有少量干扰离子;E 、砝码未经校准;F 、滴定管未经校准;G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H 、所用纯水含有少量干扰离子。

3、分析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何种属于偶然误差 BA 、滴定时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物质;B 、某分析人员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C 、某分析人员读取滴定管数值时总是偏高或者偏低;D 、甲、乙二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但结果总不一样;E 、滴定时发现有少量溶液溅出。

4、下列方法中可用于减少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的是 E 。

A 、进行对照试验;B 、进行空白试验;C 、进行仪器校准;D 、进行分析结果的校正;E 、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5、有计算器算得2000.0036.11124.1236.2??的结果为12.00447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修约为 C A 、12 B 、12.0 C 、12.00 D 、12.004 E 、12.00456、用Na2CO3基准物标定0.3 mol·L-1的HCl时,应称取Na2CO3的质量范围是E gA、0.1 ~ 0.2 g;B、0.2 ~ 0.3 gC、0.64 ~ 0.96D、1.3 ~ 1.9 g;E、0.32 ~ 0.48 g7、有以化验员称取0.5003 g 铵盐试样,用甲醛法测定其中氨的含量,滴定耗用18.3 ml 0.280 mol·L-1的NaOH溶液。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酸碱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酸碱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酸碱第六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习题1.是非判断题1-1 在水溶液中解离度大的物质,其溶解度也大。

,,c(H)c(Ac),,K,K1-2c(HAc)由于乙酸的解离平衡常数,所以只要改变乙酸的起始浓度即,必aac(HAc)随之改变。

-1+ -1-30.01 molLSOAcHHClHNaOHNHOH在浓度均为?的,,和四种水溶液中,和离子浓度244的乘积均相等。

1-4 弱碱溶液越稀,其解离度越大,因而酸度也越大。

-1-1-510mL 0.1 molLNHHO100mLNHHOOH将?溶液稀释至,则的解离度增大,离子浓度??3232也增大。

1-6 在一定温度时,稀释溶液,解离常数不变而解离度增大。

- 1-7OH 将氨水的浓度稀释一倍,溶液中离子浓度就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 1-8H 弱酸浓度越小,解离度越大,因此溶液中离子浓度也就增大。

-1-9OHpH 根据稀释定律,弱碱溶液越稀,其解离度就越大,故溶液中()越大,溶液值越大。

1-10 NaHCO 中含有氢,故其水溶液呈酸性。

3 1-11 pH7 值小于的溶液一定是酸。

-15-141-12186.410251.001018pH25水的离子积在?时为×,?时为×,即在?时水的值大于?时pH 的值。

-7-11-131.010 molLpH=7.0 浓度为×的盐酸溶液的值。

?-11-1410mL 0.1 molLHAc100mLHAcHAc稀释?溶液至,则的解离度增大,平衡向解离方向移动,+H 离子浓度增大。

1-15HXHYpH 两种酸溶液和,其值相同,则这两种酸溶液浓度也相同。

-1+2-1-160.1 molL HCO)=2c(CO) c(H在?溶液中,。

224241-17 凡是多元弱酸,其酸根的浓度近似等于其最后一级的解离常数。

,,+KK,1-18H 在多元弱酸中,由于第一级解离出来的对第二级解离有同离子效应,因此。

无机分析化学答案

无机分析化学答案

第二章定量分析概论(答案)1.有关反应和滴定反应MnO+2Na2O2+H2O=MnO42-+2OH+4Na+ 3MnO42-+4H+=2MnO4-+MnO2↓+2H2O MnO2+2Fe2++4H+=2Fe3+Mn2++2H2O MnO4-+5Fe2++8H+= Mn2++5Fe3++4H2O Cr2O3-+6Fe2++14H+=2Cr3++6Fe3++17H2O 解:3 MnO2~3MnO42-~MnO2~2Fe2+ MnO4-~5Fe2+ωMnO=[][]1000000.294 . 7024.001000.0500.101000.02/3⨯⨯⨯⨯-⨯⨯=0.0313 MnO%=3.13%∵Cr2O3~2CrO42-~CrO72-~6Fe2+ωCr2O3=[][]1000000.20. 1525880.0540.10010.0500.501000.06/1⨯⨯⨯-⨯⨯-⨯⨯=0.0144 Cr2O3%=1.44%2.解:n(Fe)=5n(MnO4-)C(MnO4)=85.555⨯T×1000=0.2000(moI/L)n{H[C2O4]2}=5n(MnO4)/4C(H3[C2O4]2=5×0.40×0.2000/4=0.10(moI/L)n(OH)/3=n(H3[C2O4]2)K(NaOH)={[0.1×10.00]/0.1}×3=30.00(ml)(5Fe2++MnO4+8H+=5Fe3++Mn2++4H2O5H3(C2O4F2+4MnO4+17H+=4Mn C++20CO2↑+16H2O)3.解:Na2B4O7·10H2O~2HCI~2NaOHn(Na2B4O7·10H2O)=(n HCI总- n HCI余)/2Va/Vb=Cb/Ca=1/1.0352m Na2B4O7·10H2O/M Na2B4O7·10H2O=VaCa-VbCa/1.0352×0.5000/381.4=[30.00×Ca-5.50×Ca/1.035]/1000Ca=[2×0.5/0.3814]/[30.00-5.50/1.035]=2.622/24.69=0.1062[mol/L]Cb=Ca/1.035=0.1026[mol/L]4.解Sb2S3+3O2=Sb2O3+3SO2SO2+2Fe3++2H2O=2Fe2++SO42-+4H+6 Fe2++Cr2O72-+14H+=2Cr3++6Fe3++7H2O2Sb~Sb2S3~3SO2~6Fe3+~ Cr2O72-ωSb2S3=C K2CrO7×V K2CrO7×M Sb2S3/m样=0.02000×25.20×0.33968/0.3000 =0.5707ωSb=2×C K2CrO7×V K2CrO7×Ar sb/m样=2×0.02000×25.20×121.8/[0.3000×1000] =0.40925.解:MnO2+C2O42-+4H+=Mn2++2CO2+2H2O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MnO 2~C 2O 42-;5C 2O 42-~2MnO 4-ωMnO 2=样m MMnO VrMnO CrMnO O C MNa O C mNa ⎪⎪⎭⎫ ⎝⎛⨯⋅-24442242225 =3000.094.861050.1601964.0251345.03⨯⎪⎭⎫⎝⎛⨯⨯⨯--=0.8465 or 84.65% 6.解:Ca[ClO 3]2~12Fe 3+~2 Cr 2O 72-ωCa[ClO 3]2=[]2000.0100098.20600.10602000.000.261000.012⨯⨯⨯-⨯⨯T=0.1207 or 12.07% 第三章 误差及数据处理 1.[1]X =∑iXi/n=[20.48+20.55+20.58+20.60+20.53+20.50]/6 =20.54d =[1/6]∑=61i Xi -Xi=0.037dr =[d /X ]⨯100%=0.18%S=∑--]1/[][2n X Xi =0.046%[2]E =X-μ=20.54-20.46=-0.08Er =[X-μ]/μ=[20.54-20.46]/20.46 =-0.39%2.[1]4432111X X X X Xi n X ni +++==∑==425.3730.3720.3745.37+++Er=%13.0%10035.3735.3730.37-=⨯-=-XrXr X[2](%)075.0405.000.010.015.0111=+++=-==∑∑==nxx din d ni ni%20.0%10030.37075.0=⨯==x d dr [3]S=%11.01)(12---∑=n X Xi niS x =%055.04%11.0==nS x3.当x=67.04时,μ=0.221.062.6604.670=-=-μX 当x=65.82时,μ=6.321.062.6687.650=-=-μX 查μ表p 【65.87~67.04】=0.4999+0.4773=97.72% 出现在此区间可能的个数为(1-0.9772)100⨯=2.282≈个 4.⎣⎦32.02.126.110=-=-=μμX查μ表3=μ的面积为0.4987分析结果小于11.6g/t 概率P=0.5-0.4987=0.13%5.F=Cx E Cx F ln 303.2029.0lg 029.000+=+根据误差传递公式)(0005.0303.2029.0V CxCxE =∆⋅=∆ %4029.0303.20005.0C =⨯=∆∴Cx x 相对误差6.X=)(0.70.10.10.8m ppm C A =--- 设R=A-C02.0)1.0()1.0(22222=+=+=C A R S S SX=2222)()()()(mSm RS XS XSx m R R X +===(0.10.802.0-)2+20.1001.0⎪⎭⎫⎝⎛=9.2⨯106-Sx=X 62102.90.7-⨯⨯=⎪⎭⎫ ⎝⎛⋅x Sx=0.02(ppm) 7.=x ω()样m x M C V V )(21⋅⋅-=()[]310)0002.02000.0()(04.000.500.25-⨯±⋅⋅±-x M C分析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31032000.00002.000.2004.0-⨯=+ 8.称取得极值误差=2)(002.0001.0mg =⨯ 最小称样质量m=)(21.0002.000mg =9.用Na 2CO 3标定时2M m 3232co Na co Na HCLHCL V C ⨯=32co Na m =232co Na M V C HCL HCL ⨯⨯=g 1325.010299.105251.03=⨯⨯⨯-Ex=%15.0101325.01.0223=⨯⨯=-mC 用Na 2B 4O 7标定时2M m 342742o B Na o B Na HCL HCL V C ⨯=742o B Na m = 2742o B Na M V C HCL HCL ⨯⨯=g 4767.010237.381251.03=⨯⨯⨯-Ex=%042.0104767.01.0223=⨯⨯=-m C10.样m O P mMg OH SO mMg O P mMg 72224272272⋅=ω=8117.05403.055.22247.24621980.0=⨯⨯=⎥⎦⎤⎢⎣⎡2ωωS 22722722⎪⎭⎫ ⎝⎛+⎥⎦⎤⎢⎣⎡样样m Sm O P mMg O P SmMg=23235403.0101.021980.0101.04⎥⎥⎦⎤⎢⎢⎣⎡⨯⨯+⎥⎥⎦⎤⎢⎢⎣⎡⨯⨯-=1.09610-⨯ S ω=0006285.08117.01009.1=⨯⨯=⨯⎪⎭⎫ ⎝⎛-ωωωS 11.X=μt ns t afn t nt S X af af≤≤=-须1μ 查t ≥n 表值,得af 7 10.nX X X X X 54321X ++++==43.0543.040.047.037.048.0=++++S=0.046,to.os,f=2.785046.078.243.0,⨯±=±=nfs to X μ=0.4306.0±这一范围的含意是,在以平均值43.0=X为中心06.0±范围包括真值得概率为95%。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p.96)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 凡是盐都是强电解质;(2) BaS04, AgCI难溶于水,水溶液导电不显著,故为弱电解质;(3) 氨水冲稀一倍,溶液中[0H-]就减为原来的一半;(4) 由公式;-K c可推得,溶液越稀,「就越大,即解离出来的离子浓度就越大。

(5) 溶度积大的沉淀都容易转化为溶度积小的沉淀。

(6) 两种难溶盐比较,K sP较大者其溶解度也较大。

答:(1)不正确。

强电解质应在水溶液中能够百分之百的离解。

但有些盐,女口:HgCl2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度远达不到百分之百,所以不是强电解质。

(2) 不正确。

溶解在水溶液中的BaSO4, AgCl可以百分之百地离解,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只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非常小,所以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不显著。

(3) 不正确。

氨水在水溶液中产生碱离解平衡:NH3 + H 2O = NH 4+ + OH -当氨水被稀释时,离解平衡将向氨离解度增加的方向移动,所以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OH -]将高于原平衡浓度的1/2。

(4) 不正确。

溶液越稀,离解度:•就越大,但溶液中相应离子的浓度是弱电解质的浓度c和离解度:•的乘积,所以离子的浓度还是会随着c的降低而降低的。

(5) 不正确。

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盐而言,溶度积大的物质未必是溶解度大的物质,严格的讲,应该是溶解度大的物质易于转化溶解度小的物质。

(6) 不正确。

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盐,K sp较大者其溶解度也较大。

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盐,不能直接用溶度积的大小来比较它们的溶解度。

学习参2. 指出下列碱的共轭酸:SO42-, S2-, H2PO4-, HSO「NH3;指出下列酸的共轭碱:NH4+,HCI, HClO 4, HCN, H 2O2。

答:SO42-, S2-, H2PO4-, HSO 4-, NH 3 的共轭酸分别是:HSO,, HS-, H 3PO4, H 2SO4, NH 4+;NH4+, HCI, HCIO 4, HCN, H 2O2 的共轭碱分别是:NH 3, Cl-, CIO4-, CN-, HO 2-。

大学无机化学复习题含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复习题含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复习题目录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2)第二章分子结构 (8)第三章晶体结构 (11)第四章配合物 (12)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15)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19)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21)第八章水溶液 (23)第九章酸碱平衡 (24)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 (26)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 (27)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 (30)第十二章配位平衡 (31)第十三章氢稀有气体 (32)第十四章卤素 (34)第十五章氧族元素 (37)第十六章氮、磷、砷 (40)第十七章碳、硅、硼 (42)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45)第十九章金属通论 (47)第二十章s区金属 (49)第二十一章p区金属 (51)第二十二章ds区金属 (54)第二十三章d区金属(一) (57)第二十四章d区金属(二) (59)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一.是非题1.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能量越高,它与原子核的距离就越远.任何时候,1s电子总比2s电子更靠近原子核, 因为E2s > E1s. ………………………………………(Χ)2.原子中某电子的各种波函数,代表了该电子可能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每一种状态可视为一个轨道. ………………………………………………………………(√)3.氢原子中,2s与2p轨道是简并轨道,其简并度为4;在钪原子中,2s与2p 轨道不是简并轨道, 2p x,2p y,2p z为简并轨道,简并度为3. …………………………………(√)4.从原子轨道能级图上可知,任何原子在相同主量子数的轨道上,能量高低的顺序总是 f > d > p > s;在不同主量子数的轨道上,总是(n-1)p > (n-2)f > (n-1)d > ns. …………………………………………………………………………………(Χ)5.在元素周期表中, 每一周期的元素个数正好等于该周期元素最外电子层轨道可以容纳的电子个数. ………………………………………………………………(Χ)6.所有非金属元素(H,He除外)都在p区,但p区所有元素并非都是非金属元素. …………………………………………………………………………………(√)7.就热效应而言,电离能一定是吸热的,电子亲和能一定是放热的. ……………(Χ)8.铬原子的电子排布为Cr[Ar]4s1 3d5,由此得出: 洪特规则在与能量最低原理出现矛盾时,首先应服从洪特规则. ……………………………………………………(Χ)9.s区元素原子丢失最外层的s电子得到相应的离子,d区元素的原子丢失处于最高能级的d电子而得到相应的离子. ……………………………………………(Χ)10.在原子核里因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就组成了不同的核素;同样在原子核里因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等,就构成了同位素.可见,核素也就是同位素. ……………(Χ)二.选择题1.玻尔在他的原子理论中…………………………………………………………(D)A.证明了电子在核外圆形轨道上运动;B.推导出原子半径与量子数平方成反比;C.应用了量子力学的概念和方法;D.解决了氢原子光谱和电子能量之间的关系问题.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C)A.波函数是函数式,原子轨道是电子轨迹;B.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是同义词;C.只有轨道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才是同义的;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3.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D)A.轨道能量逐渐降低,但能级顺序不变;B.轨道能量基本不变,但能级顺序改变;C.轨道能量逐渐增加,能级顺序不变;D.轨道能量逐渐降低,能级顺序也会改变.4.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数目是由什么决定的……………………………………(C)A.2n2(n为主量子数);B.相应能级组中所含轨道总数;C.相应能级组中所含电子总数D. n + 0.7规则5.下列电子构型中,电离能最低的是……………………………………………(A)A.ns2np3B.ns2np4C.ns2np5D.ns2np66.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B)A.BB.CC.AlD.Si7.原子光谱中存在着不连续的线谱,证明了……………………………………(B)A.在原子中仅有某些电子能够被激发B.一个原子中的电子只可能有某些特定的能量状态C.原子发射的光,在性质上不同于普通的白光D.白光是由许许多多单色光组成.8.原子轨道中"填充"电子时必须遵循能量最低原理,这里的能量主要是指……(C)A.亲合能B.电能C.势能D.动能9.下列哪一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与角量子数无关? ……………………………(D)A.NaB.NeC.FD.H10.下列哪一种元素性质的周期规律最不明显…………………………………(A)A.电子亲合能B.电负性C.电离能D.原子体积11.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态的下列各组量子数(n l m ms)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A.(2,1,-1,-1/2)B.(0,0,0,+1/2)C.(3,1,2,+1/2)D.(2,1,0,0)12.元素和单质相比较时,正确的说法是…………………………………………(D)A.元素由单质构成;B.元素可分解为单质;C.元素的质量比单质的质量重;D.单质是元素存在的一种形式.13.核素和同位素的相同点是……………………………………………………(D)A.它们中的质子数均大于中子数;B.它们中的质子数均小于中子数;C.它们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D.它们各自含有相同的质子数.14.关于核素的正确说法是………………………………………………………(D)A.具有一定数目的核电荷的一种原子;B.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的一种原子;C.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D.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一定数目的质子的一种原子.15.测定原子量最直接的方法是…………………………………………………(A)A.质谱法B.化合量法C.气体密度法D.α─粒子散射法三.填空题:1.宏观物体的运动可用方程F=ma 描述,但微观物体的运动要用量子力学中的薛定谔方程描述. 它是一个偏微分方程式.2主量子数为4 的一个电子,它的角量子数的可能取值有 4 种,它的磁量子数的可能取值有16 种.3.在氢原子中,4s和3d轨道的能量高低为E4s > E3d ,而在19 号元素K 和26 号元素Fe中, 4s和34轨道的能量高低顺序分别为E4s < E3d和E4s > E3d .4.填上合理的量子数:n=2,l= 1(或0) ,m= 0,或+1,或-1(或0) ,ms=+1/2.5.+3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S2-离子相同的元素是Sc .6.微观粒子运动与宏观物质相比具有两大特征,它们是量子化和波粒二象性,说明微观粒子运动特点的两个重要实验是光电效应实验; 电子衍射实验.7.ψn,l,m是表征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函数式,当n,l,m,一定时,处于ψn,l,m状态的一个电子的主量子数(电子层) , 角量子数(电子亚层) , 磁量子数(电子云的空间伸展方向) 可以确定.n,l,m可以确定一个波函数(或原子轨道;或一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8.氢原子的电子能级由n(主量子数) 决定,而钠原子的电子能级由n(主量子数)和l(角量子数) 决定.9.Mn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3d54s2,用四个量子数分别表示每个价电子的一定状态,是(略).10.在电子构型 a.1s22s2, b.1s22s22p54s1, c.1s22s12p13d13s1, d.1s22s22p63s13d1,e.1s22p2,f.1s22s32p1,g.1s12s22p13d1中,属于原子基态的是 a ,属于原子激发态的是b,d,e,g ,纯属错误的是c,f .11.用元素符号填空:(均以天然存在为准)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Fr ,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He ,原子中3d半充满的元素是Cr和Mn ,原子中4p半充满的元素是As ,电负性差最大的两个元素是Cs和F , 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He .四.简答题1.第114号元素属于第几周期? 第几族?答: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24f145d106p6,7s25f146d107p2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ⅣA族.2.为什么碳(6C)的外围电子构型是2s22p2, 而不是2s12p3,而铜(29Cu)的外围电子构型是3d104s1,而不是3d94s2?答:在进行原子的电子排布时,必须首先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然后再考虑洪特规则等.据此2s应先填入,后再填2p.主量子数n较小时,s和p的能量相差较大,故要从2s把电子激发到2p所需能量较大,而2p的自旋平行电子数增加到半满状态所需的能量又不足以补偿该激发能,所以6C的外围电子构型为2s22p2. 29Cu外围电子构型为3d104s1,这是因为3d和4s能量相近,由4s激发3d所需能量较少,而3d电子全满时降低的能量比该激发能要大,补偿结果使能量降低, 故此构型更稳定. 3、气体常数R是否只在气体中使用?答:气体常数不仅在气体中使用,在其它许多方面要用到气体常数.如计算溶液的渗透压π=cRT.再如许多热力学关系式也常用到R.五.综合题1.某元素位于周期表中36号元素之前,该元素失去2个电子以后,在角量子数l=2的轨道上正好半充满,试回答:(1).该元素的原子序数,符号,所处周期和族;(2).写出表示全部价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3).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合物的分子式及酸碱性.答:(1).原子系数为27,元素符号为Co,第4周期,第Ⅷ族(2).价电子结构为:3d74s2 (3,2,0,+1/2); (3,2,0,-1/2); (3,2,+1,+1/2); (3,2,+1,-1/2) (3,2,-1,+1/2); (3,2,+2,+1/2); (3,2,-2,+1/2); (4,0,0,+1/2); (4,0,0,-1/2)(3).Co(OH)3; 碱2.某元素原子序数为33,试问:(1).此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多少?有多少个未成对电子?(2).它有多少个电子层?多少个能级?最高能级组中的电子数是多少?(3).它的价电子数是多少?它属于第几周期?第几族?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最高化合价是几?答:(1).33个33As: [Ar]3d104s24p3有3个未成对电子(2).4个电子层; 8个能级; 最高能级有15个电子(3).价电子数为5个; 属于第4周期; ⅤA; 非金属; 最高化合价为+53.写出原子序数为24的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并用四个量子数分别表示每个价电子的运动状态.答:3.24Cr:[Ar]3d54s1铬Cr, 价层电子结构为:3d54s13d及4s轨道上的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分别为:(3,2,-2,+1/2), (3,2,-1,+1/2), (3,2,0,+1/2), (3,2,+1,+1/2), (3,2,+2,+1/2),(或ms 全为-1/2); (4,0,0,+1/2)(或ms为-1/2)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参考答案)一.是非题:1.[非]2.[是]3.[是]4.[非]5.[非]6.[是]7.[非]8.[非]9.[非] 10. (非)二.选择题:1.(D)2.(C)3.(D)4.(C)5.(A)6.(B)7.(B)8.(C)9.(D) 10.(A) 11.(A)12.[D] 13.[D] 14 [D] 15.[A]三.填空题:1.薛定谔方程;2. 4; 16.3.E4s > E3d; E4s < E3d; E4s > E3d4.1(或0); 0,或+1,或-1(或0)5.Sc.6.量子化; 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实验; 电子衍射实验.7.表征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函数式; 主量子数(电子层); 角量子数(电子亚层); 磁量子数(电子云的空间伸展方向); 波函数(或原子轨道;或一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8.n(主量子数); n(主量子数)和l(角量子数).9.3d54s2; 略.10.a; b,d,e,g; c,f.11.Fr; He; Cr和Mn; As; Cs和F,; He.四.简答题:1、114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24f145d106p6,7s25f146d107p2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ⅣA族.2、在进行原子的电子排布时,必须首先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然后再考虑洪特规则等.据此2s应先填入,后再填2p.主量子数n较小时,s和p的能量相差较大,故要从2s 把电子激发到2p所需能量较大,而2p的自旋平行电子数增加到半满状态所需的能量又不足以补偿该激发能,所以6C的外围电子构型为2s22p2. 29Cu外围电子构型为3d104s1,这是因为3d和4s能量相近,由4s激发3d所需能量较少,而3d电子全满时降低的能量比该激发能要大,补偿结果使能量降低, 故此构型更稳定.3、气体常数不仅在气体中使用,在其它许多方面要用到气体常数.如计算溶液的渗透压π=cRT.再如许多热力学关系式也常用到R.五.综合题:1.(1).原子系数为27,元素符号为Co,第4周期,第Ⅷ族(2).价电子结构为:3d74s2 (3,2,0,+1/2); (3,2,0,-1/2); (3,2,+1,+1/2); (3,2,+1,-1/2) (3,2,-1,+1/2); (3,2,+2,+1/2); (3,2,-2,+1/2); (4,0,0,+1/2); (4,0,0,-1/2)(3).Co(OH)3; 碱2.(1).33个33As: [Ar]3d104s24p3有3个未成对电子(2).4个电子层; 8个能级; 最高能级有15个电子(3).价电子数为5个; 属于第4周期; ⅤA; 非金属; 最高化合价为+53.24Cr:[Ar]3d54s1铬Cr, 价层电子结构为:3d54s13d及4s轨道上的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分别为:(3,2,-2,+1/2), (3,2,-1,+1/2), (3,2,0,+1/2), (3,2,+1,+1/2), (3,2,+2,+1/2),(或ms 全为-1/2); (4,0,0,+1/2)(或ms为-1/2)第二章分子结构一.是非题:1、两原子间可以形成多重键,但两个以上的原子间不可能形成多重键。

工科无机化学-4

工科无机化学-4


解离常数定义: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各物质离 子浓度的乘积与未解离的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 常数,称做解离平衡常数(简称解离常数),用 KiØ表示。 如以AB型弱电解质代表一元弱酸、弱碱,它 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式为:AB A++B其平衡时的解离常数可表示为: KiØ=[A+]*[B-]/[AB] 式中浓度皆表示平衡时 的浓度。
第四章 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本章主要讨论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难溶电 解质的溶解平衡。我们将运用前两章学习的热 力学与化学平衡的一般原理,讨论离子平衡的 方向和限度。
4.1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4.1.1 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一.解离常数 解离平衡定义:一元弱酸、弱碱是弱电解质,在 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解离成相应的正、负离子, 绝大部分仍以未解离的分子状态存在。溶液中始 终存在着未解离的分子与解离产生的正、负离子 之间的平衡,称为解离平衡。
一般地,任何多元弱酸最后一级解离的负离 子浓度等于其最后一级解离常数,而与弱酸的 起始浓度无关。 如:[CO32-]=Ka2,H2CO3Ø=4.68X10-11
根据H2S的二级解离平衡可写出: H2S H++HSKa1Ø=[H+]X[HS-]/[H2S] HSH++S2Ka2Ø=[H+]X[S2-]/[HS-] 运用多重平衡规则,将(1)+(2)得: H2S 2H++S2总的KaØ=Ka1Ø X Ka2Ø 即:KaØ=[H+]2X[S2-]/[H2S]=Ka1Ø X Ka2Ø =1.07X10-7X1.26X10-13=1.35X10-20
如:HAc H++AcNaAc→Na++Ac平衡体系中Ac-离子浓度大大增加,并同H+ 离子结合形成分子HAc,HAc的解离平衡向左 移动,使溶液中H+离子浓度减少,HAc的解离 度降低。 这种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了与弱电解 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 离度降低的现象就叫做同离子效应。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p.96)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凡是盐都是强电解质;(2)BaSO4, AgCl难溶于水,水溶液导电不显著,故为弱电解质;(3)氨水冲稀一倍,溶液中[OH-]就减为原来的一半;(4)由公式cα可推得,溶液越稀,就越大,即解离出来的离子浓度就越大。

=K aθ(5)溶度积大的沉淀都容易转化为溶度积小的沉淀。

(6)两种难溶盐比较,θK较大者其溶解度也较大。

sp答:(1) 不正确。

强电解质应在水溶液中能够百分之百的离解。

但有些盐,如:HgCl2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度远达不到百分之百,所以不是强电解质。

(2)不正确。

溶解在水溶液中的BaSO4, AgCl可以百分之百地离解,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只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非常小,所以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不显著。

(3)不正确。

氨水在水溶液中产生碱离解平衡:NH3 + H2O = NH4+ + OH-当氨水被稀释时,离解平衡将向氨离解度增加的方向移动,所以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OH-]将高于原平衡浓度的1/2。

(4) 不正确。

溶液越稀,离解度就越大,但溶液中相应离子的浓度是弱电解质的浓度c和离解度的乘积,所以离子的浓度还是会随着c的降低而降低的。

(5) 不正确。

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盐而言,溶度积大的物质未必是溶解度大的物质,严格的讲,应该是溶解度大的物质易于转化溶解度小的物质。

(6) 不正确。

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盐,θK较大者其溶解度也较大。

对于不同类型的难sp溶盐,不能直接用溶度积的大小来比较它们的溶解度。

2. 指出下列碱的共轭酸:SO42-, S2-, H2PO4-, HSO4-, NH3;指出下列酸的共轭碱:NH4+, HCl,HClO4, HCN, H2O2。

答:SO42-, S2-, H2PO4-, HSO4-, NH3的共轭酸分别是:HSO4-, HS-, H3PO4, H2SO4, NH4+;NH4+, HCl, HClO4, HCN, H2O2的共轭碱分别是:NH3, Cl-, ClO4-, CN-, HO2-。

无机及分析化学原理和应用习题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原理和应用习题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原理和应用》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物质的聚集状态1.1 1.9×1011个1.2 126.7 g·mol-1;P41.3 ⑴CH3;⑵31.3;⑶C2H61.4 5.46×106Pa1.5 511.5mL1.6 ⑴28.63;⑵3.84kPa1.7 N2:O2 =9.1:11.8 ⑴2.25×104mol;⑵5.54×105L;⑶2.64×106L1.9 0.0287g1.10 ⑴8.00L;⑵18.09g1.11 ⑴11.8L;⑵11.6L1.12 5.04%1.13 4.87g1.14 0.0784mol·mL-11.15 0.025μg·mL-11.16 0.00002021.17 63.8g1.18 37.1g1.19 540g 70%酒精溶液+ 960g 95%酒精溶液混合1.20 875g FeCl3·6H2O;0.08531.21 60.9 m31.22T(CaO/HCl)=0.0003183 g·mL-1第2章化学分析、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2.1偏低;偏高,NaCl试剂吸水2.2 0.01988 mol·L-12.3 (1)0.714g;(2)0.221g;(3)0.171g2.4 0.1226L2.5 122.1 g·mol-12.6 0.9242.7 0.9742.8 (1)系统误差,校正砝码;(2)系统误差,校正天平;(3)系统误差,对容量瓶和移液管作相对校正;(4)偶然误差,进行多次重复测定以减小偶然误差;(5)系统误差,由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纯度(三位有效数字)达不到定量分析基准物的要求,故应更换基准物2.9 –0.0015;-6.0‰2.10 ⑴0.2054;0.00037;0.00046;0.22%;⑵+0.0009;+0.44%2.11 0.0956±0.0019;⑵0.0956±0.00092.12 不应舍去2.13 置信度为90%时,P2O5:x= 0.0847;S = 0.0013;μ= 0.0847±0.0011SiO2:x= 0.0161;S = 0.00099;μ= 0.161±0.00092.14 ⑴三;⑵五;⑶四;⑷四;⑸三;⑹四;⑺四;⑻二;⑼一2.15 ⑴2.51×10-5;⑵2.97×106;⑶131.0;⑷9×10-3(可以视为二位有效数字)2.16 不合理,最后结果只能有三位有效数字,故应表示为0.96(可以视为三位有效数字)第3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3.1①460 J;②885 J。

(完整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完整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习题4-14.1 下列各种弱酸的p K a已在括号内注明,求它们的共轭碱的pK b;(1)HCN(9.21);(2)HCOOH(3.74);(3)苯酚(9.95);(4)苯甲酸(4.21)。

4.2 已知H3PO4的p K a=2.12,p K a=7.20,p K a=12.36。

求其共轭碱PO43-的pK b1,HPO42-的pKb2.和H2PO4-的p Kb3。

4.3 已知琥珀酸(CH2COOH)2(以H2A表示)的p K al=4.19,p K b1=5.57。

试计算在pH4.88和5.0时H2A、HA-和A2-的分布系数δ2、δ1和δ。

若该酸的总浓度为0.01mol·L-1,求pH=4.88时的三种形式的平衡浓度。

4.4 分别计算H2CO3(p K a1=6.38,pK a2=10.25)在pH=7.10,8.32及9.50时,H2CO3,HCO3-和CO32-的分布系数δ2`δ1和δ。

4.5 已知HOAc的p Ka = 4.74,NH3·H2O的pKb=4.74。

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值:(1) 0.10 mol·L-1 HOAc ; (2) 0.10 mol·L-1 NH3·H2O;(3) 0.15 mol·L-1 NH4Cl; (4) 0.15 mol·L-1 NaOAc。

4.6计算浓度为0.12 mol·L-1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括号内为p Ka)。

(1)苯酚(9.95);(2)丙烯酸(4.25);(3)吡啶的硝酸盐(C5H5NHNO3)(5.23)。

解:(1) 苯酚(9.95)4.7 计算浓度为0.12 mol·L-1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p Ka:见上题)。

(1)苯酚钠;(2)丙烯酸钠;(3)吡啶。

4.8 计算下列溶液的pH:(1)0.1mol·L-1NaH2PO4;(2)0.05 mol·L-1K2HPO4。

《无机及分析化学》1 12章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1 12章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1 12章习题答案《无机及分析化学》1-12章习题答案幻灯片1无机及分析化学题解幻灯片2第一章气体和溶液(15页)4.已知:N2:T=273k,V1=2.00ml,V2=50.0ml,P1=98.0kpa,P2=?o2:t1=333k,t2=273k,v=50.0ml,p1=53.0kpa,p2=溶液250.0vp(N2)?11?? 3.92kpapv98。

零二1333tp(o2)?12??43.5kpapt53.0?273P混合?3.92? 43.5? 47.4kpa幻灯片3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5.500ml时:p1=101.3-5.63=95.7kpa,250ml时:p2=(95.7×500)m250=191kpa7.p(h2)=100-1.71=98.3kpa8.315?288rtn0.0493molpv98.3?1.20M0.0493? 65.4? 3.22克3.45100%?6.7%3.45?3.22幻灯片4第一章气体和溶液(15页)8.n(nh3)=560m22。

4=25.0molm(nh3)=25.0×17.0=425g=425m1425=0.298=29.8%v=1425m900=1.58lc=25.0m1。

58=15.8摩尔-19.12.011.00816.00:?1:2:140.006.6053.33tbmb0.05100.500m180gmol-1ba0.5129.00km最简单的分子式:CH2O分子式:C6H12O6幻灯片5第一章气体和溶液(第15页)kf1.86am9.9gfab?t?m?m2.00?92.1?0.100十11.凝固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C6H12O6CH3Coohnacl212。

kf1.86ma52.5gfab?t?m?m0.543?180?1.001052.5 100%? 4.99r。

五crt?brt180? 1.00?? 752kpa52。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四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四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四章第四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4-1.将300mL0.20 mol?L?1HAc溶液稀释到什么体积才能使解离度增加一倍。

?10.20mol?L?300mLc?V解:设稀释到体积为V ,稀释后220.20 ?2?0.20?300?(2?)c?Ka?V?(1?2?)1??得: 1??由 ?5 ?1因为K?a =1.74?10ca = 0.2 mol?L caK?a > 20K?w ca/K?a>500 故由 1?2? =1?? 得V =[300?4/1]mL =1200mL 此时仍有 caK?a>20K?w ca/K?a>500 。

4-2.奶油腐败后的分解产物之一为丁酸(C3H7COOH),有恶臭。

今有0.40L含0.20 mol?L?1丁酸的溶液, pH为2.50,求丁酸的K?a。

解:pH=2.50 c(H+) =10?2.5 mol?L?1? =10?2.5/0.20 = 1.6?10?2??22c?2?0.20?(1.6?10)?5.2?10?5?21?1.6?10K?a=1???1?4-3.What is the pH of a 0.025mol?L solution of ammonium acetate at 25℃? pKa of acetic acid at 25℃ is 4.76, pK?a ofthe ammonium ion at 25℃ is 9.25, pKw is 14.00.?10?10 解: c(H+)=Ka1Ka2?10pH= ?logc(H+) = 7.004-4.已知下列各种弱酸的K?a值,求它们的共轭碱的K?b值,并比较各种碱的相对强弱。

(1)HCN K?a =6.2×10?10;(2)HCOOH K?a =1.8×10?4; (3)C6H5COOH(苯甲酸) K?a =6.2×10?5; (4) C6H5OH (苯酚) K?a =1.1×10?10;(5)HAsO2 K?a =6.0×10?10;(6) H2C2O4 K?a1=5.9?10?2;K?a2=6.4?10?5;解: (1)HCN Ka= 6.2?10?10Kb=Kw/6.2?10?10 =1.6?10?5(2)HCOOH Ka= 1.8?10?4 Kb=Kw /1.8?10?4 =5.6?10?11 (3)C6H5COOH Ka=6.2?10?5 Kb=Kw /6.2?10?5 =1.61×10?10 (4)C6H5OH Ka=1.1?10?10 Kb=Kw/1.1?10?10 =9.1?10?5 (5)HAsO2 Ka=6.0?10?10 Kb=Kw /6.0?10?10 =1.7?10?5(6)H2C2O4 Ka1=5.9?10?2 Kb2=Kw /5.9?10?2 =1.7?10?13 Ka2=6.4?10?5 Kb1=Kw /6.4?10?5 =1.5 ×10?10?4.76?9.24?7.00?碱性强弱:C6H5O4-5.用质子理论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酸?并写出它的共轭碱。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第4章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第4章酸碱平衡

第4章酸碱平衡4-1: 对于下面两个反应,指出其中的酸和碱,并说明各个过程是配合物的生成过程还是酸碱置换过程。

(a) SO3 + H2SO4→H2S2O7(b) H2S2O7(H2SO4·SO3) + H2O→H2SO4 + H2SO4答:(a) 路易斯酸SO3, 碱H2SO4, 配合物的生成过程;(b) 两个碱: H2O 和H2SO4·SO3 中的H2SO4, 置换过程。

4-2: 给出用HF 腐蚀SiO2 玻璃的反应式,并用路易斯和布朗斯特酸碱理论解释SiO2+ 4HF = SiF4+ 2H2O, 其中,SiO2 和SiF4 为碱,HF 和H2O 为酸。

4-3: 苯甲酸(可用弱酸的通式 HA 表示,相对分子质量122)的酸常数Ka= 6.4×10-5,试求:(1)中和1.22g苯甲酸需用0.4 mol·L-1的 NaOH 溶液多少毫升?(2)求其共轭碱的碱常数Kb。

(3)已知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06 g·L-1,求饱和溶液的pH 。

4-4: 将下列路易斯酸按照最强酸到最强碱的顺序排序:(a) BF3 , BCl3 , BBr3 ; (b) SiF4 , SiCl4 , SiBr4 , SiI4 ; (c) BeCl2 , BCl3 .请解释。

答:路易斯酸性是表示物种接受电子对能力的强弱。

在上述(a)、(b)两卤化物序列中,卤素原子的电负性越大,中心原子上电荷密度越小,接受外来电子对的能力应该越强,序列(b)符合这种情况。

序列(a)则相反,原因在于BX3 中形成了π键,而B 原子的体积较小,形成的π键比较强,同时卤素原子的体积按F,Cl,Br 的顺序增大,形成的π键依次减弱的缘故。

4-5: 计算下列各种溶液的 pH :(1)10mL 5.0×10-3 mol·L-1 的 NaOH 。

(2)10mL 0.40 mol·L-1 HCl 与 10mL 0.10 mol·L-1 NaOH 的混合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 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1)一、是非题:1、严格说,中性溶液是指 pH = 7的溶液。

( × )2、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H +]·[OH -]的乘积增大。

( × )3、在水溶液中电离度大的物质,其溶解度亦大。

( × )4、等物质的量的酸与等物质的量的碱反应后,其溶液呈中性。

( × )5、弱酸溶液越稀,其电离度越大,因而酸度也越大。

( × )6、当 [H +] > [OH -] 时,溶液呈酸性。

( √ )7、H 3BO 3是一元酸,不是三元酸。

( √ )二、选择题:1、H 2PO 4-的共轭碱是 B 。

A 、H 3PO 4B 、HPO 42-C 、PO 43-D 、OH -E 、H +2、根据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何者具有两性 A 、C 、E ? A 、HCO 3 ֿ B 、CO 3 2ֿ C 、HPO 42-D 、NO 3-E 、HS -3、下列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碱度何者最强? BA 、CN -(10HCN 102.6K -θ⨯=)B 、S 2-(15HS 101.7K -θ⨯=-、7S H 103.1K 2-θ⨯=) C 、F ֿ(4HF 105.3K -θ⨯=) D 、CH 3COO ֿ(5HAc 108.1K -θ⨯=) E 、Cl -4、在1mol ·L -1的HAc 溶液中,要使H +浓度增大,可采用 D 、EA 、加水B 、加NaAcC 、加NaOHD 、加稀HClE 、加稀H 2SO 4 5、某弱酸HA 的K a θ= 5101-⨯,则0.1 mol ·L -1 HA 溶液的 pH 是 CA 、1B 、2C 、3D 、3.5E 、5 6、某弱碱的K b θ= 5101-⨯,其0.1 mol ·L -1 的水溶液的 pH 是 BA 、12B 、11C 、6D 、5.5E 、3 7、 指出属于酸碱共轭对的是 A 、B 、DA 、HCO 3-和CO 32-B 、H 2S 和HS -C 、NH 4+ 和NH 2-D 、HCl 和Cl -E 、H 3O + 和 OH -8、某25℃时的水溶液其pH = 4.5,则此溶液中OH- 浓度为E mol·L-1A、10 -4.5B、104.5C、10-11.5D、4.5×10-2.5E、10-9.5三、填空题:1、一元弱酸其共轭酸碱对的K aθ和K bθ的关系是K aθ•K bθ= K Wθ。

2、稀释定律是浓度越小,解离度越大,即弱酸、弱碱的解离度是随着水溶液的稀释而增大的。

3、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其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而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4、物质的总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关系是某物质在水中解离达到平衡时,该物质各种存在形式之和等于该物质的总浓度。

例如:c(HAc) = [HAc] + [Ac - ]5、浓盐酸比重为1.19,含量约为37 %,其浓度约为12 mol·L-1。

今欲配制0.2 mol·L-1的盐酸500ml,应取浓盐酸8.3 ml。

四、简答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质子条件:Na2CO3NH4H2PO4Na2CO3 :[H+ ] + [HCO3-] + 2[H2CO3] =[OH-]NH4H2PO4:[H+ ] + [H3PO4] =[OH-] + [NH3] + [HPO42-] +2 [PO43-]2、用因保存不当失去部分结晶水的草酸(H2C2O4·H2O)作基准物标定NaOH溶液时,标定的结果是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为什么?若草酸未失水,但其中含有少量中性杂质,结果又如何?偏低;基准物中H2C2O4的实际质量增多,导致消耗NaOH溶液增多。

偏高;基准物中H2C2O4的实际质量变少,导致消耗NaOH溶液减少。

五、计算题:1、计算下列溶液的pH值:(1)0.10 mol·L-1 HAc 按一元弱酸最简式计算(2)0.10 mol·L-1 NaAc 按一元弱碱最简式计算(3)0.10 mol·L-1 NH4Ac按两性物质最简式计算(4)0.10 mol·L-1 NH4ClNH4Cl 为一元弱酸,按一元弱酸最简式计算(5)0.10mol.L-1Na2CO3将Na2CO3视为一元弱酸,按一元弱酸最简式计算(6)0.20 mol·L-1 NH3·H2O 与0.10 mol·L-1 NH4 Cl等体积混合液按缓冲溶液最简式计算(7)1×10-7 mol·L-1NH3·H2ONH3·H2O为一元弱碱,满足c / K b≥105,也满足c ·K b≥10K w,则按一元弱碱最简式计算。

如果满足 c / K b≥105,不满足c ·K b≥10K w,按一元弱碱近似式计算。

2、油酸腐败后的分解产物之一为有毒的带有恶臭的丁酸C3H7COOH,今有一含0.20mol的丁酸0.4L的溶液,pH=2.50,计算丁酸的Ka。

已知丁酸浓度为0.20/0.4=0.5 mol·L-1 ,又知其pH=2.50,即已知H+ ,则代入一元弱酸最简式便可求得丁酸的Ka。

3、计算室温下饱和CO2水溶液(0.10 mol·L-1)中各组分的平衡浓度对于二元弱酸,在求[H+]时按一元弱酸进行计算:第4 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2)一、是非题:1、缓冲溶液可以进行任意比例的稀释。

( × )2、酸碱指示剂一般都是弱的有机酸或有机碱。

( √ )3、混合指示剂利用颜色的互补来提高变色的敏锐性。

( √ )4、酸碱滴定时,若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则不能进行滴定。

( × )二、选择题:1、下列混合溶液,哪些具有 pH 的缓冲能力? B C DA 、100ml 1mol ·L -1HAc + 100ml 1mol ·L -1 NaOHB 、100ml 1mol ·L -1HAc + 200ml 2mol ·L -1 NH 3·H 2OC 、200ml 1mol ·L -1HAc + 100ml 1mol ·L -1 NaOHD 、100ml 1mol ·L -1NH 4Cl + 200ml 2mol ·L -1 NH 3·H 2O2、欲配制 pH = 9的缓冲溶液,应选用下列何种弱酸或弱碱和它们的盐来配制? BA 、NH 2OH (4b 101K -θ⨯=)B 、NH 3·H 2O (5b 101K -θ⨯=) C 、HAc (5a 101K -θ⨯=) D 、HCOOH (4a 101K -θ⨯=)3、与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B C A 、缓冲溶液的 pH 范围 B 、缓冲溶液的总浓度C 、缓冲溶液组分的浓度比D 、外加的酸量E 、外加的碱量 4、下列这些盐中,哪几种不能用标准强酸溶液直接滴定 C DA 、Na 2CO 3(H 2CO 3的71a 102.4K -θ⨯=,112a 106.5K -θ⨯=) B 、NaAc (HAc 的5a 108.1K -θ⨯=) C 、Na 2B 4O 7·10H 2O (H 3BO 3的10a 108.5K -θ⨯=) D 、HCOONa (HCOOH 的4a 108.1K -θ⨯=)5、下列这些物质中,哪几种不能用标准强碱溶液直接滴定 B DA 、C 6H 5NH 2·HCl (C 6H 5NH 2的10b 106.4K -θ⨯=)B 、NH 4Cl (NH 3·H 2O 的5b 108.1K -θ⨯=) C 、邻苯二甲酸氢钾(62a 106.2K -θ⨯=) D 、苯酚(10a 101.1K -θ⨯=) 6、在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时可不考虑哪个因素 DA 、滴定突跃的范围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C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D、指示剂分子量的大小E、滴定顺序7、标定NaOH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 B CA、无水Na2CO3B、邻苯二甲酸氢钾C、草酸D、硼砂8、在酸碱滴定中,选择强酸强碱作为滴定剂的理由是 BA、可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B、使滴定突跃尽量大C、加快滴定反应速度C、使滴定曲线较美观三、填空题:1、缓冲溶液的特点是可以抵抗少量外来酸碱作用及适当的稀释作用,而保持溶液的PH值基本不变。

2、以硼砂为基准物标定HCl溶液,反应为:Na2B4O7 + 5H2O == 2NaH2BO3 + 2H3BO3NaH2BO3 + HCl == NaCl + H3BO3 则Na2B4O7与HCl 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3、某三元酸的离解常数分别为:Kθa1 = 10-2、Kθa2 = 10 -6、Kθa3 = 10-12。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该酸至第一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值为 4.0,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值为9.0,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4、酸碱滴定曲线是以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滴定分数的变化为特征。

滴定时酸碱浓度越小,则滴定突跃范围越小;酸碱强度越弱,则滴定突跃范围越小5、有一碱液,可能是NaOH或Na2CO3或NaHCO3或它们的混合物。

若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酚酞终点时,耗去盐酸V1 ml,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又耗去V2 ml盐酸。

V1与V2与碱液的组成的关系为:(1)当V1 > V2 时为NaOH + Na2CO3;(2)当V1 < V2时为Na2CO3+NaHCO3;(3)当V1 = V2时为Na2CO3;四、简答题: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如何?选择原则是什么?变色范围?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酸碱指示剂一般都是有机酸或有机碱,它们在不同酸度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结构及颜色,当溶液的酸度改变时,酸碱指示剂从一种结构改变为另一种结构,从而使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应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处于滴定突跃范围之内。

2、写出一元弱酸(碱)及多元酸(碱)滴定的判别式。

一元弱酸(碱):cKθa≥10 – 8或cKθb≥10 – 8多元弱酸:(1)各级H+能否被准确滴定:cKθa,n≥10 - 8(2)能否实现分步滴定:Kθa,n / Kθa,n+1≥10 43、配制盐酸标准溶液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为什么?用间接法配制。

因为盐酸溶液是通过稀释浓盐酸来配制得到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的,然而浓盐酸易挥发,为非基准物,故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