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研究论文
《春江花月夜》赏析论文
![《春江花月夜》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665e01227916888486d7dd.png)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也许你不曾听说过张若虚。
这位初唐时期的诗人在中国诗歌最鼎盛的唐代被湮没在不计其数的骚客文人中默默无名。
但若是提起那首著名的《春江花月夜》来,又会有几个人不知道呢。
没错,这首脍炙人口的传世杰作正是出自这位拥有着俊逸的文思、伟大的想象的诗人之手。
张若虚在历史中的影像少之甚少,生卒年皆不可考。
他传世的诗作不过两篇,但皆为珍品。
他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从宫廷到民间,从浓艳富丽到清新隽美,诗歌的界域在不断地得到突破。
《春江花月夜》便在这个时期横空出世。
它的出现是对骄奢糜烂的宫体诗的又一次冲击。
王夫之评价此诗说:“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
”前人对其更有“孤篇盖全唐”之赞誉。
诗歌这一文体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学领域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不但在于它节奏韵律的优美,很大一部分也在于其对意境的塑造。
而《春江花月夜》无疑是塑造意境的典范之作。
人们之所以会为诗词所动容,正是因为其能随着诗歌的意境获得诗人的感官,进而产生了与诗人相通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同时给读者带来多种层次的感受,在读者诵读诗篇之时,带着春寒的夜风仿佛就吹在脸上,皎皎的月光和浩瀚的江海也似乎就在眼前。
在冷艳清美的诗句里,诗人把自己身处之地,眼见之景无比真切地传递给读者。
高考诗歌鉴赏研究论文
![高考诗歌鉴赏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170ee9763231126fdb11bf.png)
诗歌鉴赏研究论文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以其完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中华古代文化精华。
古代诗词鉴赏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此类试题自2000年以来开始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其分值由3分逐年增加到8分,题型由选择题变成了主观性试题,试题难度也在相应地增大,考生的失分情况比较严重。
这种情况暴露了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缺乏切实有效的理论作为指导,传统的古代诗词鉴赏理论比较艰深,不便于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因此,有必要对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总结高考测试的内容,发现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规律,发展古代诗词的教学理论,以满足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需要,有效提高高考复习指导的效率。
自2008年到2014年,这七年的全国卷、北京卷和上海卷的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取材广泛,测试内容丰富,测试的角度多变,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诗词教学与测试的重点和要点,对近几年的此类高考试题列表总览是十分必要的。
对高考诗词鉴赏类试题所选诗词的体裁、诗词的整理、考查的方式以及考查的内‘容等项内容进行研究,才能找到历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所涵的一些本质的、规律性的知识。
从试题的取材和试题类型看,唐宋诗词约占试题总数的86.5%;律诗、绝句占诗篇总数的92.6%,中调词占词篇总数的87.5%,小令占曲篇总数的100%;写景抒怀诗和思乡怀远诗曲占试题总数的64.9%。
选择题约占试题总数的29%,填空题约占22%,主观性问答题约占49%。
从考查能力的层级看,七年来在鉴赏类试题中考查综合能力的试题约占总题数的84%,其余的是识记题、单纯的考查理解能力的试题。
可见,考生光靠死记硬背一些相关知识决不能应对鉴赏类试题的考查。
从设题角度看,在所选的33套诗词鉴赏试题中全部考查了词句理解和分析,占试题总数的100%;有31套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表现手法或表达效果,占试题总数的94%。
诗歌鉴赏论文
![诗歌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d66b9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7.png)
诗歌鉴赏论⽂诗歌,是⼀种抒情⾔志的⽂学体裁。
是⽤⾼度凝练的语⾔,⽣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活并具有⼀定节奏和韵律的⽂学体裁。
鉴赏是对⽂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诗歌鉴赏论⽂1 ⾼中语⽂的诗歌鉴赏阅读向来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们在考试中遇到的最⼤的拦路虎。
中国诗歌向来讲究含蓄,忌讳浅显直⽩,抒情往往曲折幽杳,⽅式⽅法尽皆不同,这都给诗歌教学带来了困难。
古典诗词有的触景⽣情,有的寓情于景,还有的以景结情,甚⾄于借景抒情、托物⾔志、情景交融等等。
本⽂试图⽤常见的诗句来对这⼏个概念进⾏对⽐区分,以便于在教学中准确的使⽤这些词语。
⼀、从触景⽣情说起 ⾸先,我们先来看岳飞的这⾸《⼩重⼭》: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梦,已三更。
起来独⾃绕阶⾏,⼈悄悄,帘外⽉朦明。
⽩⾸为功名。
旧⼭松⽵⽼,阻归程。
欲将⼼事付瑶琴,知⾳少,弦断有谁听。
这⾸词并没有什么难懂的地⽅,上阙重在写景,下阙重在抒情。
⽤景物描写、⼼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描述宋⾦讲和期间,岳飞在军帐中深夜难眠的复杂⼼境。
我们先看这⾸词如何抒情。
⾸句写“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梦”。
所以,后⾯写起来后所见所感。
在静夜⾥,岳飞倍感孤寂沉痛,平⽇⾥郁积的愁情便⼀起涌上⼼头了。
这⾥情绪的引发就是昨夜不住鸣叫的寒蛩。
因为景物某种特殊的特质⽽触发诗⼈内⼼情怀的,这就是触景⽣情。
这⾥的“触景”是前提,是情绪的缘起。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诗⼈内⼼早已郁积了许多情绪,被这不期然的景物所触发,所有⼀切便都涌上⼼头了。
再⽐如骆宾王的《狱中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鬓影,来对⽩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信⾼洁,谁与表予⼼? 骆宾王为⼩⼈所害,⾝陷囹圄,他⽣性耿介,有豪侠⼼,相信⾃⼰的⾼洁和正直。
蝉在诗词意象中是⾼洁的象征,有虞世南的《蝉》在先。
其诗⽈“垂q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所以,狱外鸣叫的蝉声就让他想起了⾃⼰的⾼洁。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获奖科研报告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043c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7.png)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语文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之一,高中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科课,在高考中占有巨大的比例,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最终高考成绩。
据调查,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诗歌鉴赏环节,由于诗歌的多样性和类型丰富性,使得它在教学中难度大,学生对其的理解不够深刻,不能掌握诗歌的精髓。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传统的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不足逐渐暴露了出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针对这样的现象,高中教师一定要适应新课改的新要求,对诗歌鉴赏教学策略进行完善,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阅读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1G633.31A 12095-308902-0054-01中国语言博大精深,诗歌作为古代流行的一种学习形式,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不同于白话文,诗歌描写追求的是深远的意境和优美的韵律,通常以简单的词语表达深刻的内涵,蕴含丰富的情感,学生在理解和学习中常常存在困难。
诗歌鉴赏类题目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分数占比也很大,倘若学生对其的理解存在偏差,就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使他们产生畏惧情绪。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教学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策略,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坚持从实际出发实施授课,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关键第一,审美鉴赏。
审美鉴赏是诗歌鉴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对学生的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
审美鉴赏关乎着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学生经验与思维的连接。
例如,诗歌《再别康桥》一文处处体现着韵律美,作者通过一座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具有独特的美感。
因此,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必须要把握好审美鉴赏性教学。
第二,自主鉴赏。
教育教学的主体是人,学习质量的提升也必须要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基础,教师是知识教学的主导者,其任务是要教会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答诗歌鉴赏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高考诗歌鉴赏范文精选3篇(全文)
![高考诗歌鉴赏范文精选3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74a8979b6648d7c0c7469d.png)
高考诗歌鉴赏范文精选3篇诗歌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必考的考点。
但从学生平时测试及高考的得分情况来看,都不理想。
考题11分,学生得分大多在6分左右。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提出以下备考复习策略。
一、吃透《考纲》,弄清古代诗歌常见题材及抒发情感《考纲》规定:(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XX的观点态度。
选材方而:1.篇幅短小;2.语言内容浅易。
弄清了这一点,就可以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缩小复习范围。
诗歌方面,只选唐诗中的律诗和绝句即可,以及内容浅易、篇幅短小的宋词元曲,还有咏物诗、咏史诗、思乡诗、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爱国诗;运用的主要手法依次为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抒怀,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用典。
每一类都有其固定的思想情感,答题时只要仔细读诗,抓住关键字词就能确定诗歌类别。
像咏物诗抒发的思想感情无非为正道直行、坚贞孤傲、高洁超逸、孤傲不群、傲岸不羁等。
二、调动诗歌知识储备高三学生必定拥有相应的诗歌知识储备。
调动储备法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与诗歌有关的所有知识,完成诗歌鉴赏活动的一种方法。
1.文学知识储备。
如果所鉴赏的诗歌XX是熟悉的诗人,我们就要充分调动作家生平、创作风格等相关的知识储备。
以陆游为例,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大都表达了有心报国却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以及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观赏陆游的诗作,我们可以从其生平和诗风推测其诗歌的内容与主旨。
2.史学知识储备。
同一时代的诗人会有着某种共同性,同一时代不同时期的诗人又有着某种不同之处,因为历史影响着文学的创作。
从文学的角度积存史学知识,联系史学知识鉴赏文学作品,既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也有助于准确观赏诗歌。
3.诗歌知识储备。
诗歌知识涉及的内容很多,最主要的是诗歌的意象、典故、抒情主人公形象等,这一点在以诗读诗法中已有所涉及。
古诗词鉴赏论文1500字
![古诗词鉴赏论文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623bb3f4afe04a1b171de46.png)
古诗词鉴赏论文1500字篇一:古代诗歌鉴赏论文古代诗歌鉴赏论文摘要: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人心中永不倒塌的古典建筑和堡垒,蕴含了浓浓的文学韵味,所以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诗歌的美丽,学会读懂古诗,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而诗歌给予读者自由诠释的空间比较大,需要的是创造性的审美解读,所以除了一般的词句疏通之外,不宜再延续传统的精细讲解的分析方法,更不要提那种千篇一律的机械式的释读了。
古代诗歌因为其精美的语言,短小的篇幅,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占据极高的比例。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在诗歌的阅读鉴赏中,应了解诗歌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学会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可见高质量的诗歌分析和鉴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陶冶学生性情,美化学生心灵具有独特的功效。
下面将从四方面谈谈古代诗歌的分析和鉴赏。
一、从题目着手,推敲内容主旨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窗口,是鉴赏诗歌的切入点。
拿到一首诗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关注诗歌的题目。
因为诗歌的题目一般会揭示出诗歌创作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或是题材。
例如陆游所创作的《咏梅》一诗,用于抒发感情的“咏”字再加上代表物象的“梅”,揭示着这是一首诗人将自己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一具体事物的托物言志诗;又如出自“诗圣”杜甫的《咏怀古迹》,亦可轻而易举地读出这是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来寄予作者特殊心情的咏史篇二:诗词鉴赏论文品味—中华诗词之美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品味古代诗词时,我们并不是毫无头绪的,我们可以从题目,诗眼,诗的意境,作者心境,作者所在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修辞手法,引用的典故,抒情手法,诗所抒发的感情等方面入手。
如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我们就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浅谈中国当代诗歌鉴赏思路论文
![浅谈中国当代诗歌鉴赏思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ea0fa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0.png)
,避免分段写中国当代诗歌鉴赏思路论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这一新时期,中国当代诗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断吸收新的创作理念,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积极面对现实,在新的文学环境中有所发展,充分地展示出了新式诗歌的品位和魅力。
中国当代诗歌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它不仅仅表现出中国作家在时代背景下的思想素养,更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艺观念和文学意象。
本文将聚焦中国当代诗歌的新颖思路、文学特色以及鉴赏思路,并且加以分析和思考,从而尝试探索中国当代诗歌的魅力所在。
中国当代诗歌创作一直在努力寻求新的话语形式,追求新活力与表达思想。
中国当代诗歌融入许多新的创作理念,把思想放在文学上,期望在形式与内容之间取得一种新和谐,以充分展示它独特的文学特色。
例如,“新诗运动”从“实用性”和“抽象性”等方面下定义,强调诗歌的形式结构的新表现形式,强调诗歌的精神内涵价值;价值社会主义文学研究理论同时探讨,刻画生活的诗歌在表达社会价值观,以及文学话语与实践动员力量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虚构文学走向超现实,追寻人性的深刻洞察力;大众文学研究理论注重以大众为主体的表达,左翼思潮的变化使得人们作品中的叙事更多元化,传达的思想也更加社会化。
中国当代诗歌的鉴赏思路应该根据不同作者的具体作品进行。
只有在有所了解的作者的文学特色的基础上,才可以理解并深入欣赏作者诗歌的各种特殊性,如对表达精神的基调与节奏,整体性与分离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等,把握这一看似无形的精神力量。
在中国当代诗歌欣赏中,读者应该分析其中的审美元素,如代词比喻重叠,符号集、氛围色彩等,还可以把握更多的信息。
比如,一些诗人灵巧地处理关注点,感官刺激,表达了远超我们意料的景象和精神内涵,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诗歌的精神力量。
此外,现代的阅读理解进程比以往更加立体,多层次的思考过程可以更好地实现。
读者更加强调理性的推理,增强逻辑思维的能力,把握作家意图的细节,权衡作品的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当代文学的真谛。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论文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f8d03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5.png)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论文浅谈高中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
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
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
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我诗歌教学的体会,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了解鉴赏诗歌的重要性(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能力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以及今后发展深造的基础,是创造的前提条件,是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
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如李白诗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王维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清照诗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毛泽东诗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诗句,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
多读诗,多鉴赏这样的好诗,无疑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二)、能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诗歌赏析题,全国卷及各省市卷均要求考生要用文字来表述,也就是说要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达出自己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看法。
高考对诗歌赏析的考查已不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都采用文字作答的形式来考查。
它要求学生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能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来。
心里琢磨好了的,嘴里要说得出来,笔下还要写得出来。
不仅要读懂,弄清楚,还得句子通顺,语言表达准确,才能得较高的分数。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ff8128376baf1ffc4fad41.png)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饶水知音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的变形魅力【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因为特殊的需要对一些诗歌语言进行了变形处理变形的,变形主要有词性的改变、词序的颠倒、字词的省略三种类型,变形后的诗歌诗歌语言更加简洁、含蓄、鲜活。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诗歌语言作为特殊的传达媒介则是整个语言家族中的皇后,它高度简约却能涵包巨大内蕴,超强缩浓却不失透剔晶莹是语言的的艺术。
所以诗歌语言同其他文学样式如小说、戏剧等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型、凝练性和跳跃性。
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多半是抒情小诗,一首诗歌里面的一方面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要借助极节省的语言外壳表达极隽永的思想情感,且要符合音韵的需求,这就需要诗歌必须对诗歌语言进行特殊处理,由此产生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之“变形”。
这里,我就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语言变形现象作一简单论述。
1中国古典诗歌中词性的改变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词语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是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语言意境的凝聚点和升华点,可谓笔力千钧。
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杜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做动词,且一做就做的鲜活生动,境界全出。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春天的勃勃生机就展现出来了。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热情洋溢的画面:大地复苏,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树下成片成片的花一下子全笑了,花枝招展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往来穿梭。
走进高考诗歌鉴赏尝试论文
![走进高考诗歌鉴赏尝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d8335bad02de80d4d8409b.png)
走进高考诗歌鉴赏的尝试十年来的高中教学,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较深的认识,让我对语文试题有了渐深的思考。
今天想就高考诗歌鉴赏谈谈自己的看法。
诗歌鉴赏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卷中分值在11左右,分值看似不大,但是确实很多学生大量丢分的地方,是一个拉分的板块。
总是在教学中有所突破,总是在思考、尝试让学生更好的得分的方法。
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我觉得好的成绩,出色的表现都起步于很好的态度。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诗歌鉴赏是完全可以得分,而且是少丢分,多得分,得满分的。
在我们很多学生的心里觉得诗歌鉴赏太难,根本不可能弄懂,于是从一开始就是畏惧,进而放弃。
如果学生带着这样的态度来面对我们的诗歌教学,那么大家可以想象,我们再好的尝试,也只能被拒之问外。
很显然,不解决学生们认识上的误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可能就是徒劳的。
那么怎么才能化解学生心中的畏难态度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尝试的。
我也同样强调:鉴赏诗的基础是读懂诗。
以我们同学的生活阅历,大语文这样的生活环境,来读懂一首诗是不难的。
进而我会用一首诗来带着学生来实践。
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我先让学生朗读诗,然后问学生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说,是思乡之情。
我进而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说“何日是归年”这句可见。
我顺势表扬了他们理解诗的水平。
能感觉到学生么受到了鼓舞,很多之前本报什么希望的学生有了兴趣。
我于是趁热打铁,接着问那这首诗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能看的出学生对这个问题是有些头疼的。
我就这样来帮他们化繁为简,我说,你看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们很快举手,说两部分,一、二句一部分,三、四句一部分,我问问什么这么分啊?学生说,因为一、二句是写景的,而三、四句是发表议论的句子。
我说你们真是厉害啊!学生们的理解得到了肯定,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受到了鼓舞。
我接着问大家,那大家能不能说说一、二句写了什么样的景?三四句又抒发了什么样的议论呢?我提醒大家通过字面在脑中形成画面,用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就可以了。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5560c205087632311212eb.png)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研究【摘要】本文针对现在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做了研究分析,针对这样的情况详细的讨论了古诗鉴赏教学的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语文古诗鉴赏语感教师在古诗词中,鉴赏是一种对于审美精神的活动,一个读者可以用自己的心和眼睛去审视和发现古诗词的魅力,通过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从而去对于古人的想要表达的感情和所表现的意境进行了解和体会。
我们可以通过古诗词去了解古人的生活,听取他们的心声,用我们的心灵去了解他们的过去,去和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一、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一)教师教学现状总结在高中的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老师在讲台上讲的较多,但是学生们并没有对这些内容进行真正的理解。
对于古诗文的翻译,老师并没有系统的进行指导和教学,学生们在翻译上还是比较的盲目。
老师们在教学时往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就是教而不研,也就是教学仅仅是停留在参考译文的状态上,老师没有进行相应的总结;第二种就是研而不教,这种情况下往往是老师的水平比较高,但是这会与高中的教学脱节,第三种就是“教”和“研’结合的不好,这种情况往往是老师把研究的成果直接的传授学生,效果不好。
(二)学生在古诗文学习方面的基本现状高中的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不浓。
在学习古诗文时,学生们往往是对于感到头疼,觉得读古诗文比较枯燥,没有味道,所以在学习时缺乏热情。
但是,考试是必须的,这就使得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由于没有系统的去学习,使得学生们对于古诗文的应试能力低。
二、高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在高中的古诗文的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强调古诗文教学的工具性。
老师们往往带领学生们去学习通假字、古今异义以及词类活用等,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时比较花费功夫的。
在这些的学习上只是为了去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的去学到知识,老师考试要考什么在平时的教学时也就教什么。
在学习古诗文时出现了盲目的追求多学多练,并没有把古诗文去认真的研究。
诗词鉴赏论文
![诗词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868d8471fe910ef12df8f0.png)
序号:104 姓名:曹丽院系:工商管理学院工管一班我所认可的诗词之美——赏析论文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
它真实记载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显示了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审美情趣。
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千姿百态,谁也无法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
在此我仅以我个人的观点从诗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两个角度来谈一谈我所欣赏的诗词之美。
意境美意境是从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
所谓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古代诗论家又称“境界”,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像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面这样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
”王国维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情和景的密不可的。
例如: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天真无邪的姑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有意境的诗,都是有“韵味”的诗。
一首诗要有隽永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
例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味之无穷。
如何进行诗歌鉴赏论文
![如何进行诗歌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1f5c8284868762caaed574.png)
如何进行诗歌的鉴赏摘要:中国是诗歌古国,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精粹。
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像,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国诗歌教学自古以来就耸立在中华教育殿堂中的首要地位,正因为教诗学诗的教风文风长盛不衰,才有诗客骚人辈出,造就了辉煌的中华诗坛,建筑起宏伟的中华诗歌的金库。
如今诗歌教学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前中学诗歌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探寻诗歌教学的方法,规范自己的诗歌教学行为非常必要。
近几年来古代诗歌鉴赏在考试中由客观性试题向主观性试题的转变,考生中出现了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摆不正读诗与做题的关系。
其实,一首诗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去做题,才准确可靠。
下面我就怎样鉴赏古代诗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抓背景,译全诗这一点在考试中往往被考生忽略,觉得无关紧要。
其实在诗歌鉴赏题附有出处和作者介绍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先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背景,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全诗所表达的思想。
另外,原诗后的注解也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考生扫除语言障碍,清除难点,有利于更准确地理解全诗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译出诗歌大意,做到对全诗有个初步了解。
这是诗歌鉴赏必须迈出的关键的一步。
二、理解词义诗的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词句入手。
面对一首新诗,首先碰到的困难是词义的理解。
词义弄不懂,当然谈不上欣赏。
教学中,应发动学生,调集以前所学的古汉语知识、修辞手法以及特殊意象的内涵,去感知诗歌内容,破解阅读中有难度的地方。
只有克服了语言障碍,才能“登堂入室”,进而领略诗的意境;如若对语义不甚了了,那就好比入宝山而空回。
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力图降低难度,化深奥为浅显,给学生创设一个台阶。
1.借助词语的已知义杜甫的《月夜》诗,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未解”二字可能成为阅读障碍。
引导学生回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由此推断“未解”是“天真无知”之意。
诗歌鉴赏之三重境界论文
![诗歌鉴赏之三重境界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b3f4f5f705cc1755270969.png)
浅论诗歌鉴赏之三重境界诗歌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始终伴随着对诗歌形象的感受和内心情感的反映。
同时,诗歌鉴赏还要求用理想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
这就需要需要我们必须理解诗句,把握形象,领会意境,探究技巧,品味语言。
境界一:把情融入读一首古代诗歌,读什么?读感情。
同学们知道一句:“诗言志。
”诗歌是为了表达感情的。
诗歌,表达个人感情,主观世界。
古代优秀诗歌的感情,大多不是直接抒发,而是经由形象表达的。
而诗歌阅读题目考察的核心也是“感情”。
正所谓“诗言志”,诗歌大多是为表达主观思想感情而作。
这点与小说不同,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客观世界;诗歌,表达个人感情,主观世界。
古代优秀诗歌的感情,大多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经由形象表达的。
正如诗人毛泽东所言“诗歌贵在形象思维”。
在“形象”与“感情”之间的就是“意境”。
孤立的“形象”,所传达的“感情”并不确定,若干“形象”连缀起来,构成“意境”,所传达的感情就明确了。
这也就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所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古代诗歌里,一切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表达感情的;同时,诗人的思想感情,大多是经由形象表达的。
王国维先生创立的“境界说”,就是强调经景与情的统一,形象与感情的真实及自然,即“真景物”“真性情”,首要是一“真”字。
这些道理,不但要懂得,而且要成为我们阅读古代诗歌的自觉意识,在每一首古代诗歌的阅读中体现出来。
境界二:把诗“泡”开要确切把握诗歌的中的形象、感情,以及其间的组带“情景”,首先要读懂诗歌。
或者说,把握住这几个梯次层进的要点,才能读懂诗歌,才算读懂诗歌。
怎么读懂诗歌?用谢冕先生的话说,要“泡”。
古代诗歌高度凝练,意象错落,情感丰富——像茶叶一样,不泡是无法品的。
要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形象,整合诗歌意象;遇到不慎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推断;同时调动联想和想象,在思维里还原诗歌的情境;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一片散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论文4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论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f2cac3866fb84ae55c8d5e.png)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一、正确认知古诗词对于高中语文学习的积极意义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诗词是伟大的民族瑰宝。
古诗词映射了灿烂文明的古代文化,古诗词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意境,延续流传到今天。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精神。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语文科目都以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古诗词是人文精神发展的代表。
我国的古诗词能够千古流传,是因为古诗词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时代变迁的影像。
《诗经》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楚辞》印证着人文理念的升级。
古诗词是灵魂的沉淀,是文化的积累。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人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古诗词对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闪光之处。
二、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精神与审美追求古诗词教学中的核心手法就是培养学生的精神享受。
语文是思想的集合,语文在思想内涵上,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性的光辉。
例如李白的诗浪漫而宽阔,杜甫的诗蕴含了人间真情的浓厚,陆游的诗展示着家国情怀。
古诗词会从一个又一个角度,提高学生对于精神世界的认识,从个性层次上突出审美的追求。
我国的教育重视爱国主义思想,重视人性的善良与生命的价值。
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语句的凝练,迸发出情感的诉求,融入到情感的世界中。
这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学生自身素养的重要体现。
三、运用朗诵促进语句的理解朗诵是学习古诗词最为恰当的方法。
古诗词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词语,会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目光。
通过朗诵能够逐渐深入到诗词的核心。
教师在课堂上运行朗诵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出诗词所要表达的含义。
例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的是喜悦的情绪,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的情感是忧思。
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的是悲壮,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的心胸,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凄婉哀伤。
诗歌鉴赏范文
![诗歌鉴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5e0e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e.png)
诗歌鉴赏范文
《诗歌鉴赏:发现美的艺术》
诗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语言的美的表达。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鉴赏诗歌并不是简单地读懂文字,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诗歌背后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诗歌的形式包括诗的格律、音韵、韵脚等,这些都是诗歌表现力的重要元素。
通过分析诗的结构,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其次,要关注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诗歌常常表达诗人对生活、情感、人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体验,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再次,要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许多诗歌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最后,要培养对诗歌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诗歌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要欣赏诗歌就需要培养对诗歌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用心去体味诗歌中的音韵和情感,感受诗歌所传达出来的美的艺术。
总之,鉴赏诗歌是一种发现美的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对诗歌形式、主题、意象
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对诗歌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发现其中的美的艺术。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备考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备考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28dfc3e2bd960591c677b6.png)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备考策略研究随着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考语文越来越多地注重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考查。
而诗歌鉴赏题尤其能考查一个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因而诗歌鉴赏题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然而许多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得分明显偏低.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诗歌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教学中,我在班上调查了一下学生,“你们喜不喜欢古典诗歌?”“喜欢!”“你们喜不喜欢高考诗歌的这种鉴赏形式?"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喜欢!”这个看似矛盾的回答耐人寻味.诗歌是美的,美得让我们的学生无可挑剔却又无话可说,既然诗歌大凡是精华的,学生大约又都是无辜的,那么,是高考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诗歌教学出了问题,抑或古代诗歌原本只可仰视,只可远观而不可鉴赏焉?高考诗歌鉴赏是最高能力层级E级,难度自然很大,但怎样化险为夷,把诗歌从神龛上请下来,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能意会,善言传,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思考的.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全面提升文化素养首先,要掌握必备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
在古诗中,春风秋雨、明月彩霞、江南花鸟、塞外黄沙,甚至金戈铁马、红粉女娃,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亭台轩榭、诗酒文章、历史掌故、轶事趣闻,总之,只要能够入题的,无不被诗人纳入诗中,而且赋予中国味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扩大阅读面,尽量多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和生活的经历,了解诗人写作时的处境和心境,以便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其次,对我国古代文学的人文精神应有所知晓。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但有些东西是一脉相承的,我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挥之不去的乡国情怀.在我国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是永不褪色的亲情主题。
高中语文教学诗歌鉴赏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诗歌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31cdd876a20029bd642dbf.png)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作为文艺评论者,自古以来就担负着自己独有的历史使命。
无需他人指明,这种历史使命藏匿在这些评论者身上。
或者说,只需要反躬自问,我们如此细致地剖析每一部作品的目的何在?指出作品或善或恶或美或丑之所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背后就连着这些评论者行走的历史轨迹。
这些轨迹指向两个方向,一边通向人类自身,另一个边则通向无边的创作。
关于人类自身的道路,其实就是人类的自我认识的过程。
这条道路连接着各式各样的小径或史学或哲学或美学。
这些小径做彼此相互交错,但都作为一种分析的手段,试图从一幅画,一段文字中看到人类的成长,包括过去,现在。
关于创作的道路相对比较好理解,无非是关于技法,题材等问题的探究。
但是,问题在于评论者所用来批判的武器——经验,这本处于不断变动中,却要用来作为评判事物的标准。
换句话说,我们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事物,往往是超出以往经验范畴的事物。
但是,我们评价这些事物的手段却往往不能超脱自己的经验范畴。
这是一个悖论。
对于诗而言,亦是如此。
那个叫做诗的东西,其范畴在当代变得尤其模糊不清。
现代诗,白话诗,朦胧诗,散文诗,梨花体,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面对这些,我们还不是从号称诗之国度的历史长河中,汲取一些来作为评价的标准?但是我们需要评价的东西,却不是出于同一个评价体系,虽然都称之为诗。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这我们失去了评判的能力?是否意味着我们无法合理地认识现世的一切?是否就意味着唯有等历史的车轮转过一圈又一圈之后,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待旧日的事物?评价若只能指向旧日的事物,而却失了现世的功用,那么评价的意义何在?或许,我们无法如康德那般对理性确立规则,来为对诗确立一套亘古不变的规则,但是完全有理由定义我们需要怎样的诗作。
我们需要怎样的诗作?怎样的诗作才能体现当代人的精神,满足当代人的心理?回答这个问题比回答什么是诗,似乎要简单得多了。
仿佛只需用现世的筛子,轻轻一摇,就能得出结果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研究论文
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以其完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中华古代文化精华。
古代诗词鉴赏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此类试题自2000年以来开始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其分值由3分逐年增加到8分,题型由选择题变成了主观性试题,试题难度也在相应地增大,考生的失分情况比较严重。
这种情况暴露了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缺乏切实有效的理论作为指导,传统的古代诗词鉴赏理论比较艰深,不便于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因此,有必要对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总结高考测试的内容,发现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规律,发展古代诗词的教学理论,以满足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需要,有效提高高考复习指导的效率。
自2008年到2014年,这七年的全国卷、北京卷和上海卷的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取材广泛,测试内容丰富,测试的角度多变,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诗词教学与测试的重点和要点,对近几年的此类高考试题列表总览是十分必要的。
对高考诗词鉴赏类试题所选诗词的体裁、诗词的作者、考查的方式以及考查的内‘容等项内容进行研究,才能找到历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所涵的一些本质的、规律性的知识。
从试题的取材和试题类型看,唐宋诗词约占试题总数的86.5%;律诗、绝句占诗篇总数的92.6%,中调词占词篇总数的87.5%,小令占曲篇总数的100%;写景抒怀诗和思乡怀远诗曲占试题总数的64.9%。
选择题约占试题总数的29%,填空题约占22%,主观性问答题约占49%。
从考查能力的层级看,七年来在鉴赏类试题中考查综合能力的试题约占总题数的84%,其余的是识记题、单纯的考查理解能力的试题。
可见,考生光靠死记硬背一些相关知识决不能应对鉴赏类试题的考查。
从设题角度看,在所选的33套诗词鉴赏试题中全部考查了词句理解和分析,占试题总数的100%;有31套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表现手法或表达效果,占试题总数的94%。
其次,修辞手法、诗词的结构及关键句作用、诗词曲的基本知识、炼词(字),及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等方面均是考查的内容。
这也应该是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日常教学的要点。
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解读诗词内涵不当;二是答题不得要领,语言表达能力差。
我们应该结合写作学和修辞学中的相关知识,并依据古体诗词创作的一般规律,针对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对诗词的体裁、结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考查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得出了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对这些方面考查的具体要求,从而为考生分析出了阅读鉴赏诗词时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并且提出了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具体的方法。
总之,无论是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从高中古代诗词教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高考古代诗词鉴赏类试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教学研究课题。
此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都丰富的今天,我们对古典诗歌也同样不能忽略,而且对我们了解各个时期的诗歌精华,传承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提高我们对诗歌鉴赏能力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无论从跨越高考还是提高自身素养,古典诗歌都是不可忽略的。
它对于我们高考在古文阅读中对它内容的把握、写作背景、思想感情都有所提高。
对古典诗歌鉴赏在高考中我们对这部分题的解答将比其他同学更准确。
从提高自身素养来说,我们对诗人的生活背景、写作背景、思想感情都有一定了解,扩展了我们得知识面。
取古人精华,为我今用,也是我们研究古典诗歌的最终目的。
我们的研究过程并不是一方风顺的,但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直激励着我们,我们也总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走出来。
譬如,我们六个人要研究从先秦到明清的诗歌,那工程量可谓浩大。
最终方案是把古典诗歌分为六个部分,每个人研究一个部分。
且要研究那个时代的诗歌流派,若无流派则分时期,把各个时期的名家的风格及其成就都弄清楚,也要分析各名家的代表作。
最后再总结这时期的总风格。
如此一来我们每个人的任务都很繁重。
在其中,我们共同遇到的问题是内容很繁杂,对资料的整理很散,不系统,有组员收集资料也很困难。
在内容繁杂这块中,我们则在小组中共同把它理清楚简短意赅,然后在自己去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中有同学特地买一个读卡器来储存资料,在图书馆和网上不断搜寻,把内容摘抄下来,尽量做到内容丰富。
对资料整理时,则是我们的指导老师耐心的指导下修改在一次修改,最终把资料整理得较系统。
我们组内的成员经过王国维的两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古典诗歌的痴迷也算是发挥到极好了。
我们对各个时期的古典诗歌也有一定的了解,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领略它的无限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