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几何形位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轨道几何形位资料
![轨道几何形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4a4623beff9aef8941e06d5.png)
转向架支承车体的装置:转向架支承车体的方 式(又可称为转向架的承载方式)不同,使得 转向架与车体相连接部分的结构及形式也各有 所异,但都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安全可靠地 支承车体,承载并传递各作用力(如垂向力、 振动力等);为使车辆顺利通过曲线,车体与 转向架之间应能绕不变的旋转中心相对转动。
转向架的承载方式可以分为心盘集中承载、非 心盘承载和心盘部分承载三种。
车辆轮 25 34 22 1356 1353 1350 1424 1421 1394
水平:两股钢轨的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或保持 一定的相对高差
方向:轨道中线位置应与它的设计位置一致
前后高低:两股钢轨轨顶所在平面(即轨面) 在线路纵向应保持平顺
轨底坡:为使钢轨顶面与锥形踏面的车轮相配 合,两股钢轨均应向内倾斜铺设
轨距加宽:在轨道的曲线部分,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 应根据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的要求,将小半径曲线的 轨距略以加宽
轨面短波不平顺所引起的剧烈轮轨相互作用,还可 能引发钢轨及轮轴断裂,导致恶性脱轨事故发生。
由此可见,严格控制铁路轨道几何形位对于保证列 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性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也是铁路轨道结构有别于其它工程结构的 显著特征。
3.2 机车车辆走行部分构造简介
机车车辆由车体与走行等部分组成。车体用以 载人、载货或安置动力设备,走行部分将车体 荷载传递至轨道。现代机车车辆的走行部分多 采用转向架结构。转向架的主要功能是:将车 体荷载均匀分配于轮对,保证机车车辆顺利通 过曲线,并降低轮对振动对车体的影响。
外轨超高:为抵消机车车辆通过曲线时出现的离心力,应 使外轨顶面略高于内轨顶面,形成适当的外轨超高
缓和曲线:为使机车车辆平稳地自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由 圆曲线进入直线),并为外轨逐渐升高、轨距逐渐加宽 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应设置一条曲 率和超高渐变的缓和曲线
3、轨道几何形位
![3、轨道几何形位](https://img.taocdn.com/s3/m/1b34632d3169a4517723a374.png)
2.轨距容许误差
容许偏差值为+6mm和-2mm,即宽不能超过l441mm,窄 不能小于1433mm。
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其变化率:正线、到发线不应 超过2‰(规定递减部分除外),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 即在lm长度内的轨距变化值: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2mm, 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mm。
轨距尺的使用
作业 经常 临时 验收 保养 补修
υmax≤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
作业 经常 临时 验收 保养 补修
其他站线
作业 经常 临时 验收 保养 补修
轨距(mm)
+2 +4 +6 +4 +6 +8 +6 +7 +9 +6 +9 +10 -2 -2 -4 -2 -4 -4 -2 -4 -4 -2 -4 -4
第二章 轨道几何形位
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本章重点
1、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2、曲线超高设置 3、缓和曲线设置
第一节 概述
一、轨道几何形位定义: 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 二、分类 1、 轨道平面位置来看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一般在直线和圆曲线间插入一条曲率渐 变缓和曲线相连接 要求:轨道的方向必须正确,直线部分应保持笔直, 曲线部分应具有与曲率相适应的圆顺度。
置、制动装置、轮对以及其它部件组成。 轮对是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基本部件,由一根车轴和两
个相同的车轮组成。
客车转向架的基本构造示意图
1-侧架; 2-轮对;3-轴箱润滑装置;4-液压减震器; 5-基础制动装置;6-摇枕;7-螺旋圆弹簧
我国车辆上使用的车轮有整体轮和轮箍轮两种,但绝 大多数是整体轮,它由踏面、轮缘、轮辐、幅板和轮毂 等部分组成,如图6—1所示。车轮和钢轨接触的面称为 踏面。
容许偏差值为+6mm和-2mm,即宽不能超过l441mm,窄 不能小于1433mm。
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其变化率:正线、到发线不应 超过2‰(规定递减部分除外),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 即在lm长度内的轨距变化值: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2mm, 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mm。
轨距尺的使用
作业 经常 临时 验收 保养 补修
υmax≤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
作业 经常 临时 验收 保养 补修
其他站线
作业 经常 临时 验收 保养 补修
轨距(mm)
+2 +4 +6 +4 +6 +8 +6 +7 +9 +6 +9 +10 -2 -2 -4 -2 -4 -4 -2 -4 -4 -2 -4 -4
第二章 轨道几何形位
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本章重点
1、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2、曲线超高设置 3、缓和曲线设置
第一节 概述
一、轨道几何形位定义: 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 二、分类 1、 轨道平面位置来看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一般在直线和圆曲线间插入一条曲率渐 变缓和曲线相连接 要求:轨道的方向必须正确,直线部分应保持笔直, 曲线部分应具有与曲率相适应的圆顺度。
置、制动装置、轮对以及其它部件组成。 轮对是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基本部件,由一根车轴和两
个相同的车轮组成。
客车转向架的基本构造示意图
1-侧架; 2-轮对;3-轴箱润滑装置;4-液压减震器; 5-基础制动装置;6-摇枕;7-螺旋圆弹簧
我国车辆上使用的车轮有整体轮和轮箍轮两种,但绝 大多数是整体轮,它由踏面、轮缘、轮辐、幅板和轮毂 等部分组成,如图6—1所示。车轮和钢轨接触的面称为 踏面。
7-轨道的几何形位(二)
![7-轨道的几何形位(二)](https://img.taocdn.com/s3/m/3e6669254b73f242336c5f2d.png)
第3 页
图-2 曲线要素示意图
我国铁路规定,客货共线铁路区间线路最 小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表-1的规定值,客运专 线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规定值见表-2 。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须经铁道部批准。
表-1 客货共线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 路段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km/h) 最小曲 线半径 (m) 工程条 件 一般 困难 200 3500 2800 160 2000 1600 140 1600 1200 120 12002mm/s。
第15页
表-4 缓和曲线的长度
曲线半 Ⅰ级铁路 径(m) (1) (2) (3) 4000 30 30 20 3000 40 30 20 2500 50 40 20 2000 60 50 30 1500 80 70 40 1200 100 80 50 1000 120 100 60 800 150 120 70 700 150 120 90 600 140 110 90 550 140 110 90 500 130 100 90 450 120 100 80 400 120 90 80 350 110 90 70 300 250 第16页 Ⅱ级铁路 (1 ) (2 ) (3 ) 20 20 20 30 20 20 30 30 20 40 30 20 50 40 30 60 50 30 70 60 40 90 70 40 70 40 40 110 90 60 130 110 70 130 100 80 120 100 80 120 90 80 110 90 70 100 80 70 Ⅲ级铁路 (1 ) (2 )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30 20 30 30 40 30 50 40 50 40 60 60 70 50 70 60 80 80 90 70 100 70 100 70 90 70
图-2 曲线要素示意图
我国铁路规定,客货共线铁路区间线路最 小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表-1的规定值,客运专 线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规定值见表-2 。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须经铁道部批准。
表-1 客货共线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 路段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km/h) 最小曲 线半径 (m) 工程条 件 一般 困难 200 3500 2800 160 2000 1600 140 1600 1200 120 12002mm/s。
第15页
表-4 缓和曲线的长度
曲线半 Ⅰ级铁路 径(m) (1) (2) (3) 4000 30 30 20 3000 40 30 20 2500 50 40 20 2000 60 50 30 1500 80 70 40 1200 100 80 50 1000 120 100 60 800 150 120 70 700 150 120 90 600 140 110 90 550 140 110 90 500 130 100 90 450 120 100 80 400 120 90 80 350 110 90 70 300 250 第16页 Ⅱ级铁路 (1 ) (2 ) (3 ) 20 20 20 30 20 20 30 30 20 40 30 20 50 40 30 60 50 30 70 60 40 90 70 40 70 40 40 110 90 60 130 110 70 130 100 80 120 100 80 120 90 80 110 90 70 100 80 70 Ⅲ级铁路 (1 ) (2 )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30 20 30 30 40 30 50 40 50 40 60 60 70 50 70 60 80 80 90 70 100 70 100 70 90 70
轨道几何形位
![轨道几何形位](https://img.taocdn.com/s3/m/e2f377fff61fb7360b4c653b.png)
• 外轨超高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 之差。 • 在设臵外轨超高时,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 心高度不变法两种。 • 外轨提高法是保持内轨标高不变而只抬高外轨。 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是内外轨分别各降低和抬高 超高值一半而保证线路中心标高不变。 • 前者使用较为普遍,也是我国铁路所采用的方法, 后者在日本铁路采用。
q S
δ
游间
• 轨距和轮对宽度都规定有容许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若轨距最大值为 S max ,最小值为 S min ,轮 对宽度最大值为 q max ,最小值为 q min ,则 游间最大值: max S max q min 游间最小值: min S min q max • 我国机车车辆的轮轨游间见下表:
3.2
轮对
• 轮对定义 • 轮对功用和要求
• 轮对分类
• 轮对尺寸
轮对
• 轮对是由一根车轴和两个相同的车轮组成。在轮 轴接合部位采用过盈配合,使两者牢固地结合在 一起,绝不允许有任何松动现象发生,以保证行 车安全。
• 轮对承担车辆全部重力,且在轨道上高速运行, 同时还承受着从车体、钢轨两方面传递来的其它 各种静、动作用力,受力很复杂。因此,对轮对 的要求是: • 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在容许的最高速度和最 大载荷下安全运行; • 应在强度足够和保证一定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自 重最小,并具有一定弹性,以减小轮轨之间的相 互作用力; • 应具备阻力小和耐磨性好的优点,以降低牵引动 力损耗并提高使用寿命; • 应能适应车辆直线运行,同时又能顺利通过曲线, 还应具备必要的4.1 曲线轨距加宽
• 3.4.2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 3.4.3 缓和曲线
3.4.1 曲线轨距加宽
• 机车车辆进入曲线轨道时,仍然存在保持其原有行驶 方向的惯性,只有受到外轨的引导作用方才沿着曲线 轨道行驶。 • 在小半径曲线,为使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而不致被 楔住或挤开轨道,以减小轮轨间的横向作用力,并减 少轮轨磨耗,轨距要适当加宽。 • 轨距加宽的设臵方法是将曲线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 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臵则保持与轨道中心半个轨距 的距离不变。 • 曲线轨距的加宽值与机车车辆的车架或转向架在曲线 上的几何位臵有关。
轨道几何形位课件
![轨道几何形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c2d114680203d8ce2f24c7.png)
PPT学习交流
13
直线轨道的几何形 位
轨道的几何形位按照静态与动态 两种状况进行管理。静态几何形 位是轨道不行车时的状况,采用 道尺等工具测量。动态几何形位 是行车条件下的轨道状况,采用 轨道检查车测量。
PPT学习交流
14
轨距
轨距是刚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 作用之间的最小距离。有宽轨距,窄轨距 和标准轨距。标准轨距为1435mm。我国 铁路绝大多数为标准轨距。
机车的走行部分由车架、轮对、轴箱、弹簧 装置、转向架及其它部件组成。
车辆的走行部分是由转向架,由侧架、轴 箱、弹簧悬挂装置、制动装置、轮对及其他 部分组成。
PPT学习交流
5
转向架
在四轴车上,四组轮对分成两部分,每两组轮对和侧架、摇枕、弹簧减 振装置、轴箱油润装置等组成一个整体,称为转向架。
图 铸钢侧架式转向架 1-轮对;2-下心盘;3-中心销;
外轨提高方法是保持内轨保持标高不变而只是 提高外轨的,应用地广泛。
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方法是内轨和外轨均抬高一 半值而保证线路中心标高不变。
PPT学习交流
30
外轨超高的计算方法
车体做曲线运动时产生的离心力:
Fn Pv2 / gR
轨道对车体的作用力和重力的合力形成向心力
Xn Ph /S1
得到外轨超高h
hS1v2 / gR
正常强制内接。对楔形内接的轨距增加最小游间的一半。
PPT学习交流
23
曲线轨距加宽的确定原则
保证大多数的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 线。 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出现 楔形内接,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过。 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的轨距不超过允许 的限度。
PPT学习交流
弟二章节轨道几何形位
![弟二章节轨道几何形位](https://img.taocdn.com/s3/m/3160ccd1964bcf84b9d57bf3.png)
mm
0
1435
350>R≥300 5
1440
R<300
15 1450
第五节 曲线超高计算
超高计算
– 既有线采用加权平均速度 – 新线采用设计速度的0.8倍
未被平衡加速度 0.4~0.5 允许最大超高
– 单线125mm – 双线150mm
超高限速
Fn
Pv 2 gR
Ptg
tg
v2 gR
h S1sin sin tg
h S1v 2 11 .8 V 2
gR
R
第三节 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高低
– 定义 – 测量 – 容许误差
±4 – 调整
第三节 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轨底坡
– 1965年以前
1:20
– 1965年以后
1:40
– 曲线内股调整
第四节 轨距加宽
转向架内接形式
– 斜接 – 自由内接 – 楔形内接 – 正常强制内接
加宽值
R R≥350
加宽值 轨距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平车 四轴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转向架示意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轴距—客车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轴距—货车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轮对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蛇行
第三节 பைடு நூலகம்线轨道几何形位
轨距
– 定义 – 测量 – 容许误差+6 -2 – 调整 – 加宽
第三节 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0
1435
350>R≥300 5
1440
R<300
15 1450
第五节 曲线超高计算
超高计算
– 既有线采用加权平均速度 – 新线采用设计速度的0.8倍
未被平衡加速度 0.4~0.5 允许最大超高
– 单线125mm – 双线150mm
超高限速
Fn
Pv 2 gR
Ptg
tg
v2 gR
h S1sin sin tg
h S1v 2 11 .8 V 2
gR
R
第三节 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高低
– 定义 – 测量 – 容许误差
±4 – 调整
第三节 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轨底坡
– 1965年以前
1:20
– 1965年以后
1:40
– 曲线内股调整
第四节 轨距加宽
转向架内接形式
– 斜接 – 自由内接 – 楔形内接 – 正常强制内接
加宽值
R R≥350
加宽值 轨距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平车 四轴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转向架示意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轴距—客车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轴距—货车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轮对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蛇行
第三节 பைடு நூலகம்线轨道几何形位
轨距
– 定义 – 测量 – 容许误差+6 -2 – 调整 – 加宽
第三节 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轨道几何形位.
![轨道几何形位.](https://img.taocdn.com/s3/m/aacfe3b88762caaedd33d483.png)
2019/7/10
38
3、按安全条件限制最大超高
3)曲线上临时停车 所有的实设超高都为过超高。
我国铁路规定最大外轨超高为150mm。 规定稳定系数 n 3
2019/7/10
39
4、曲线轨道上最高行车速度
曲线是轨道的薄弱环节:限速
hq 153a0 , h 150mm时
11.8 Vm2ax R
1)定义:两股钢轨顶面在直线上水平, 曲线上保持一定超高。
2)目的:保持两股钢轨受力均匀 3)量测:道尺与轨检车 4)水平不平顺规定:≯4mm误差
变化率:小于1‰
2019/7/10
13
三角坑(扭曲不平顺)twist
左右两股钢轨顶面相对于轨道平面发生的扭曲 状态
量测基长:18m,现行工务规则:6.25m。1m1mm
曲线内轨内移外轨不动城市轨道交通曲线半径m轨距加宽mm递减率曲线半径m轨距加宽mm递减率r35015010110r300151困难条件下的站线22困难条件下311斜接通过斜接通过22自由接通过自由接通过33楔接通过楔接通过11按机车最大按机车最大固定轴距固定轴距顺利通过最小半顺利通过最小半径曲线的条件确定轨距楔接通过径曲线的条件确定轨距楔接通过2按车辆自由内接的方式通过曲线确定按车辆自由内接的方式通过曲线确定固定轴距与全轴距minmax轨距虑一定轮轨游间时所需机车以楔接通过并考mm轨轨距线上形成的外矢最前最后位外轮在外线上形成的内矢距
fN 中间两内轮在内轨轨距 线上形成的内矢距;
轨距容许负偏差,4mm 机车轮轴的总横动量(mm);
min 轮轨间最小的游间( mm)。
2019/7/10
24
确定轨距加宽量
计算出来需要的最大轨距与标准轨距比 较
《轨道几何形位》课件
![《轨道几何形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12197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6.png)
直线轨道方向会影响列车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
直线轨道方向会影响列车的运 行效率和运输能力
06
轨道几何形位的维护与 保养
轨道几何形位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维护保养可以及时 发现并消除安全隐 患,确保列车安全 运行。
延长轨道使用寿命: 维护保养可以延长 轨道使用寿命,降 低维护成本。
提高列车运行效率 :维护保养可以保 证轨道几何形位的 准确性,提高列车 运行效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水平角度:轨道中心线与水平面的 夹角
水平曲率半径:轨道中心线在水平 面上的曲率半径
垂直方向参数
轨道高度:轨道相对于地面的高度
轨道偏心率:轨道椭圆的偏心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轨道倾角:轨道平面与水平面的夹 角
轨道周期:轨道绕地球一周所需的 时间
曲线方向参数
轨道几何形位维护保养的方法与技巧
定期检查:定期对轨道几何形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清洁保养:定期对轨道进行清洁,保持轨道清洁,防止灰尘和污垢影响 轨道性能
润滑保养:定期对轨道进行润滑,保持轨道润滑,防止磨损和生锈
调整校正:定期对轨道进行调整校正,保持轨道几何形位准确,防止偏 差和变形
轨道几何形位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
激光测量:利 用激光测距仪 进行精确测量
红外线测量: 利用红外线传 感器进行非接
触式测量
超声波测量: 利用超声波传 感器进行非接
触式测量
视频测量:利 用视频摄像头 进行实时监控
和测量
检测设备与工具
激光测量仪:用于 测量轨道几何形位 的精确数据
轨道检测车:用于 检测轨道几何形位 的整体状况
3轨道几何形位
![3轨道几何形位](https://img.taocdn.com/s3/m/6e1bacedfc4ffe473268ab67.png)
2 作用
在曲线地段,车体 受到离心力的作用, 被推向外股钢轨,加 大了外股钢轨的压力, 使旅客产生不适,货 物移位,甚至使列车 颠覆。外轨超高使车 体向内倾斜,借助车 体自重的水平分力与 离心力相平衡,即抵 消离心力的作用。
设置超高的基本要求: ① 保证两股钢轨的受力比较均匀; ② 保证旅客乘坐的舒适度; ③ 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第三讲 轨道几何形位 一、与轨道几何形位有关的概念 二、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三、曲线轨道轨距加宽 四、缓和曲线 五、轨道几何形位对各方面的影响 六、缩短轨
一、概念 1 轨道几何形位的概念
轨道几何形位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位、相对位置和 基本尺寸。
在学习轨道几何形位之前,需要先了解机车车辆走行部 分的构造。
五、轨道几何形位对各方面的影响
轨道是机车车辆运行的基础,直接支承机车车辆的车轮, 并引导其前进,因而机车车辆的走行部分的基本几何形位与 轨道的几何形位之间应密切配合。轨道几何形位正确与否, 对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乘客的旅行舒适度、设备的使用寿 命和养护费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影响安全性的因素
轨距、水平、轨向、外轨超高。这些几何形位超限是产 生机车车辆掉道、爬轨以及倾覆的直接原因。
[h]
11.8
v2 max R
vmax
h0 [h] R 11.8
三、曲线轨道轨距加宽
1 加宽的原因
机车车轮转向架是一个矩形刚体,固定轴距内各轮对 整体转向。在小半径曲线,为使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 而不致被楔住或挤开轨道,减小轮轨间的横向作用力, 以减少轮轨磨耗,轨距要适当加宽。
2 加宽的办法
l3
lz
1500l32 2RlH
(mm)
l3——第二缓和曲线上任一钢轨接头至HZ点的曲线 长(mm)。
6-轨道的几何形位(一)
![6-轨道的几何形位(一)](https://img.taocdn.com/s3/m/ec54b04a33687e21af45a92d.png)
第6 页
4、轨距的测量(每6.25m检查一处) 道尺(轨距尺)——静态测量 轨距尺是用于测量铁路线两股钢轨间的 轨距、水平度以及超高等的专用计量器具 。
图-4 轨
第7 页
距
尺
பைடு நூலகம்
图-5 GTGC轨距尺结构示意图 1、活动测头 2、活动端搭轨铁 3、活动端搭轨铁座 4 、位移传感器连接块 5、位移传感器 6、数据微处理器及OLED显示盒(含倾斜角传感器) 7 、提手(电池盒) 8、锂离子电池 9、扳手 10、固定端搭轨铁座 11、固定端搭轨铁 12、固定测头 13、位移传动导向机构
图-7 三角坑
第12页
三、前后高低 1、定义:线路纵向平顺情况 2、量测 10m弦 4mm 不平顺
图-8 纵向高低
第13页
四、方向 1、定义:线路中心的方向 2、量测:直线:10m弦 <4mm 曲线:20m弦 3、方向不平顺危害: ﹡横向力增加 ﹡容易脱轨 ﹡胀轨跑道
第14页
3、高低不平顺 静态:钢轨磨耗、轨枕腐烂、道床下 沉 动态(动力型不平顺):
轨道的几何形位(一)
五要素
任课班级:电大12-1、2
轨道几何形位: 是指轨道各个部件的几何形 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目的 是保证机车车辆在轨道上安全、 平稳、不间断地运行。 轨道几何位五要素: ①轨距 ②水平 ③前后高低 ④方向 ⑤轨底坡。
第2 页
导入 轨道直接承受 来自机车车辆的 载荷,并引导机 车车辆的运行。 为确保列车的 安全运行,轨道 的两股钢轨之间 ,应保持一定的 距离——轨距
第8 页
、轨检车——动态测量 用来检测轨道的几何状态和不平顺 状况,以便评价轨道几何状态的特种 车辆,简称轨检车。 检测项目:高低、水平、三角坑、 方向、轨距,以及里程和行车速度。
4、轨距的测量(每6.25m检查一处) 道尺(轨距尺)——静态测量 轨距尺是用于测量铁路线两股钢轨间的 轨距、水平度以及超高等的专用计量器具 。
图-4 轨
第7 页
距
尺
பைடு நூலகம்
图-5 GTGC轨距尺结构示意图 1、活动测头 2、活动端搭轨铁 3、活动端搭轨铁座 4 、位移传感器连接块 5、位移传感器 6、数据微处理器及OLED显示盒(含倾斜角传感器) 7 、提手(电池盒) 8、锂离子电池 9、扳手 10、固定端搭轨铁座 11、固定端搭轨铁 12、固定测头 13、位移传动导向机构
图-7 三角坑
第12页
三、前后高低 1、定义:线路纵向平顺情况 2、量测 10m弦 4mm 不平顺
图-8 纵向高低
第13页
四、方向 1、定义:线路中心的方向 2、量测:直线:10m弦 <4mm 曲线:20m弦 3、方向不平顺危害: ﹡横向力增加 ﹡容易脱轨 ﹡胀轨跑道
第14页
3、高低不平顺 静态:钢轨磨耗、轨枕腐烂、道床下 沉 动态(动力型不平顺):
轨道的几何形位(一)
五要素
任课班级:电大12-1、2
轨道几何形位: 是指轨道各个部件的几何形 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目的 是保证机车车辆在轨道上安全、 平稳、不间断地运行。 轨道几何位五要素: ①轨距 ②水平 ③前后高低 ④方向 ⑤轨底坡。
第2 页
导入 轨道直接承受 来自机车车辆的 载荷,并引导机 车车辆的运行。 为确保列车的 安全运行,轨道 的两股钢轨之间 ,应保持一定的 距离——轨距
第8 页
、轨检车——动态测量 用来检测轨道的几何状态和不平顺 状况,以便评价轨道几何状态的特种 车辆,简称轨检车。 检测项目:高低、水平、三角坑、 方向、轨距,以及里程和行车速度。
第二讲 轨道几何形位
![第二讲 轨道几何形位](https://img.taocdn.com/s3/m/2f212fbfc77da26925c5b0e2.png)
二、曲线轨道几何形位
1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2 曲线轨道轨距加宽
3 缓和曲线
三、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1 概念
曲线外股钢轨轨面较内股钢轨轨面高,称为 外轨超高。
2 作用
使车体向内倾斜,借助车体自重的水平分力 与离心力相平衡,即抵消离心力的作用。
3 设置方法
1)外轨提高法 (使用较普遍) 2)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 (仅在建筑限界受到限制时才采用)
5)超高限速 对于客车,速度太大会使未被平衡的离心力超 限,因此必须限速。 6)外轨超高顺坡 在纵断面上,外轨超高顺坡的形式有两种形式。 一种形式是直线型,另一种形式是曲线形。
四、曲线轨道轨距加宽 1 加宽的原因
机车车轮转向架是一个矩形刚体,经过曲线 时,固定轴距内各轮对整体转向。为避免轮对被 卡住,并尽量减小轮轨磨耗及对轨道的破坏作用 ,在半径较小的曲线上,需将轨距适当加宽。
9 三角坑
沿轨道纵向两股钢轨的水平变化,使轨道出现 扭曲的情况,称为三角坑。
10 高低
轨道的纵向平顺情况,也称为前后高低。轨道 的不平顺分为静态不平顺和动态不平顺两种情况。 其中动态不平顺原因是: 其中动态不平顺原因是: ① 轨底与铁垫板或轨枕之间存在间隙 ② 轨枕与道碴之间存在空隙 ③ 轨道基础弹性的不均匀 其危害是: 其危害是: ① 加速道床变形 ② 进一步扩大轨面的不平顺 ③ 加剧机车车辆对轨道的破坏
11 方向
是指轨道中心线的方向。
12 轨底坡
车轮踏面的主要部分是1:20的圆锥面,为使 钢轨与车轮很好配合,钢轨不应竖直铺设,而要适 当地内向倾斜,这种倾斜是通过将轨底设置一定坡 度实现的,即轨底破。 轨底坡的设置 ① 木枕线路:通过将铁垫板设置1 :40 的斜坡实 现。 ② 混凝土枕线路:通过将混凝土枕的承轨台设置 成1 :40 的斜坡来实现。
轨道几何形位ppt课件
![轨道几何形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a21f4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0.png)
外,直线地段上行驶的车辆,当其偏向轨道一侧时,
由于左右车轮滚动半径的不同,可自动返回到轨道
中线。这样,虽然车轮的轨迹成蛇行运动,但不会
在车轮踏面上形成凹槽形磨损,从而避免车轮通过
道岔辙叉时,发生剧烈的冲击和振动。
磨耗型车轮踏面是曲线型踏面,将踏面制成与
钢轨顶面基本吻合的曲线形状,增大了轮轨接触面
积,可以减轻轮轨磨耗、降低轮轨接触应力并可改
正线及到发线
其他站线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轨距(mm)
+2
-2
+4
-2
+6
-4
+4
-2
+6
-4
+8
-4
+6
-2
+7
-4
+9
-4
+6
-2
+9
-4
+10
-4
水平(mm)
3
5
8
4
6
8
4
6
10
5
8
11
高低(mm)
3
5
8
4
6
8
4
6
10
5
善通过曲线的转向性能。
为防止车轮脱轨,
在踏面内侧制成凸
缘如右图突起部分
所示,称为轮缘。
轮
缘
车辆转向架
车轮位于两股钢轨内侧的竖直面,称为车轮内侧面,
由于左右车轮滚动半径的不同,可自动返回到轨道
中线。这样,虽然车轮的轨迹成蛇行运动,但不会
在车轮踏面上形成凹槽形磨损,从而避免车轮通过
道岔辙叉时,发生剧烈的冲击和振动。
磨耗型车轮踏面是曲线型踏面,将踏面制成与
钢轨顶面基本吻合的曲线形状,增大了轮轨接触面
积,可以减轻轮轨磨耗、降低轮轨接触应力并可改
正线及到发线
其他站线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轨距(mm)
+2
-2
+4
-2
+6
-4
+4
-2
+6
-4
+8
-4
+6
-2
+7
-4
+9
-4
+6
-2
+9
-4
+10
-4
水平(mm)
3
5
8
4
6
8
4
6
10
5
8
11
高低(mm)
3
5
8
4
6
8
4
6
10
5
善通过曲线的转向性能。
为防止车轮脱轨,
在踏面内侧制成凸
缘如右图突起部分
所示,称为轮缘。
轮
缘
车辆转向架
车轮位于两股钢轨内侧的竖直面,称为车轮内侧面,
轨道工程常识培训课件(ppt 52页)
![轨道工程常识培训课件(ppt 52页)](https://img.taocdn.com/s3/m/47c13e4927d3240c8447efe4.png)
◆ 传递荷载,将所承受的车轮 荷载传布于轨枕、道床及路基。
◆ 兼做轨道电路,仅在电气化 铁道或自动闭塞区段。
第二章 钢轨
2.钢轨分类 钢轨的类型,以每米大致质量“kg/m”来表示。 目前,我国铁路的钢轨类型主要有: 75kg/m、60kg/m、50kg/m、43kg/m。 其他还有38kg/m,不常用。
第一章 轨道概述
◆线路的分类
◇按照敷设方式分为: 地下线、地面线、高架线。
◇按照功能分为: 正线、场线、联络线及辅
助线等。
第一章 轨道概述 ◇正线:连接车站并贯穿或伸入车站的线路。是列车运营的线路,一般为双线。
◇场线:设于车辆段或者车场的线路。如:牵出线、检修线、静调线、洗车线等。
◇联络线:车场和正线的连接线,也包括不同正线之间的连接线,试车线与其他场线之间 的连接线。
第三章 扣件
◆ DTⅥ2-4型扣件
该扣件为无挡肩弹性分开式,扣件垂直静刚度为20-40kN/mm,一 组扣件的防爬能力不小于11.5kN,轨距调整量为+8、-12mm,水平调 整量为30mm
第三章 扣件
◆ 弹条Ⅰ型扣件
该扣件为弹性不分开式,A、B型弹条(直径13),轨距挡板分为 中间和接头两种,中间和接头轨距挡板分别有14、20两个号码,接头 处14号挡板采用B型弹条,其余均用A型弹条,扣件轨距调整量为+16、 -8mm。
顶铁
连接杆
第五章 道岔
◇轨撑:
设于基本轨外侧,承受横向力 和防止基本轨产生横向移动。
◇滑床板:
◇承托由尖轨与基本轨传来的 压力,并传递到岔枕上。
◇保证尖轨在滑床台上能正常
轨撑
的左右平滑摆动。
◇滑床平台具有阻止基本轨向 内侧移动的作用。
◆ 兼做轨道电路,仅在电气化 铁道或自动闭塞区段。
第二章 钢轨
2.钢轨分类 钢轨的类型,以每米大致质量“kg/m”来表示。 目前,我国铁路的钢轨类型主要有: 75kg/m、60kg/m、50kg/m、43kg/m。 其他还有38kg/m,不常用。
第一章 轨道概述
◆线路的分类
◇按照敷设方式分为: 地下线、地面线、高架线。
◇按照功能分为: 正线、场线、联络线及辅
助线等。
第一章 轨道概述 ◇正线:连接车站并贯穿或伸入车站的线路。是列车运营的线路,一般为双线。
◇场线:设于车辆段或者车场的线路。如:牵出线、检修线、静调线、洗车线等。
◇联络线:车场和正线的连接线,也包括不同正线之间的连接线,试车线与其他场线之间 的连接线。
第三章 扣件
◆ DTⅥ2-4型扣件
该扣件为无挡肩弹性分开式,扣件垂直静刚度为20-40kN/mm,一 组扣件的防爬能力不小于11.5kN,轨距调整量为+8、-12mm,水平调 整量为30mm
第三章 扣件
◆ 弹条Ⅰ型扣件
该扣件为弹性不分开式,A、B型弹条(直径13),轨距挡板分为 中间和接头两种,中间和接头轨距挡板分别有14、20两个号码,接头 处14号挡板采用B型弹条,其余均用A型弹条,扣件轨距调整量为+16、 -8mm。
顶铁
连接杆
第五章 道岔
◇轨撑:
设于基本轨外侧,承受横向力 和防止基本轨产生横向移动。
◇滑床板:
◇承托由尖轨与基本轨传来的 压力,并传递到岔枕上。
◇保证尖轨在滑床台上能正常
轨撑
的左右平滑摆动。
◇滑床平台具有阻止基本轨向 内侧移动的作用。
弟二章轨道几何形位-
![弟二章轨道几何形位-](https://img.taocdn.com/s3/m/8988719a58f5f61fb73666c5.png)
gR
R
第三节 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水平
– 定义 – 测量 – 容许误差±4 – 调整 – 超高 – 三角坑
第三节 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轨向
– 定义 – 测量 – 容许误差±4 – 调整 – 正矢
第三节 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高低
– 定义 – 测量 – 容许误差
±4 – 调整
第三节 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轨底坡
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轴距—客车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轴距—货车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轮对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蛇行
第三节 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轨距
– 定义 – 测量 – 容许误差+6 -2 – 调整 – 加宽
车体和转向架—客车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机车 三轴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货车 两轴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客车 两轴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平车 四轴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转向架示意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转向架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弟二章 轨道几何形位
王学芳
第一节 概述
平面上
– 直线 – 曲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横断面上
– 轨距 – 水平 – 超高 – 轨底坡
纵断面上
– 坡度 – 竖曲线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构造
机车车辆由 车体和转向 架组成
转向架是整 体结构
轨道几何形位课件
![轨道几何形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669e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6.png)
对轨道固定件和扣件进行紧固 和更换,保证轨道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
紧急抢修措施
在发生突发情况时,立即启动紧 急抢修预案,组织抢修人员赶赴
现场。
根据故障情况制定抢修方案,尽 快恢复轨道几何形位的正常状态
。
对故障部位进行详细检查和修复 ,确保轨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6
轨道几何形位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地铁轨道几何形位调整案例
轨道几何形位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对列车安全的影响
直线段几何形位
直线段几何形位包括轨距、水平、超高 和方向等,这些参数的偏差会影响列车 运行的安全性。轨距偏差过大可能导致 列车脱轨,水平偏差可能导致列车上下 颠簸,道。
VS
曲线段几何形位
曲线段几何形位包括曲线半径、超高、轨 距和方向等,这些参数的偏差也可能影响 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曲线半径过小可能导 致列车无法顺利通过,超高或轨距偏差可 能导致列车脱轨或翻滚,方向偏差可能导 致列车偏离轨道。
保持轨道几何形位的稳定性
在检测到轨道几何形位异常时,应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轨道的 稳定性和安全性。
遵循轨道设计标准
在进行轨道几何形位调整时,应遵循相关设计标准,以确保轨道的 平直度、水平度、高低差等参数符合标准要求。
考虑列车运行的影响
在进行轨道几何形位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列车运行的影响,避免对 列车运行造成干扰和影响。
详细描述
轨距的大小对于列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不同的铁路标准 和线路要求,轨距会有所不同。例如,国际铁路联盟规定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
水平
总结词
水平是指轨道上两平行轨道之间的实际高度差,也是轨道几何形位的重要参数 之一。
详细描述
水平误差会导致列车行驶时发生颠簸或振动,影响乘客舒适度和列车行驶的平 稳性。因此,需要定期检测和调整轨道的水平状态,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轨道几何形位(几何尺寸)
![轨道几何形位(几何尺寸)](https://img.taocdn.com/s3/m/2c53ee88a58da0116c1749cb.png)
需轨距加宽1/2个直线轨道最小游间。
轨距加宽必须满足如下原则:
z 1.保证占列车大多数的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 式通过曲线;
z 2.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 出现楔形内接,但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 过;
z 3.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轨距不超过容许限 度(最大允许轨距的确定原则:一侧紧靠,另一 侧与变坡点接触。考虑了车轴的弯曲、弹性挤 开量、钢轨的廓形)。
– 1、影响安全性的因素: z 轨距、水平、轨向、外轨超高等; z 这些几何形位超限是产生机车车辆掉道、爬轨以及倾覆 的直接因素。
– 2、影响旅行舒适度的因素: z 有轨距、轨向、外轨超高顺坡及其变化率、缓和曲线线 形、前后高低等; z 这些几何形位因素直接影响机车车辆的横向及竖向的加 速度,产生相应的惯性力,在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中, 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该影响特别显著。
z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动态不平顺已广泛受到关注。 尤其是高速(为什么?)。
– 高速-高平顺性-施工、设计、养护均应考虑--尤其线下 基础的稳定(秦沈、胶新线)。
轨道前后高低不平顺,危害:
z 列车通过这些地方时,冲击动力增加, 加速道床变形,从而更进一步扩大不平 顺,加剧机车车辆对轨道的破坏,形成 一个恶性循环过程。
– 两股钢轨顶面的水平偏差值,沿线路方向的变化率 不可太大。在lm距离内,这个变化不可超过lmm, 否则即使两股钢轨的水平偏差不超过允许范围,也 将引起机车车辆的剧烈摇晃。
z 二种性质不同的钢轨水平偏差,对行车 的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 水平差:
z 这就是在一段规定的距离内,一股钢轨的顶面始 终比另一股高,高差值超过容许偏差值。
z 窄轨距:
– <1435mm,1067mm(台湾),1000mm(如昆 局开远分局),600mm等(有的采用三条轨 --适应不同车辆要求)
轨距加宽必须满足如下原则:
z 1.保证占列车大多数的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 式通过曲线;
z 2.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 出现楔形内接,但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 过;
z 3.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轨距不超过容许限 度(最大允许轨距的确定原则:一侧紧靠,另一 侧与变坡点接触。考虑了车轴的弯曲、弹性挤 开量、钢轨的廓形)。
– 1、影响安全性的因素: z 轨距、水平、轨向、外轨超高等; z 这些几何形位超限是产生机车车辆掉道、爬轨以及倾覆 的直接因素。
– 2、影响旅行舒适度的因素: z 有轨距、轨向、外轨超高顺坡及其变化率、缓和曲线线 形、前后高低等; z 这些几何形位因素直接影响机车车辆的横向及竖向的加 速度,产生相应的惯性力,在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中, 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该影响特别显著。
z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动态不平顺已广泛受到关注。 尤其是高速(为什么?)。
– 高速-高平顺性-施工、设计、养护均应考虑--尤其线下 基础的稳定(秦沈、胶新线)。
轨道前后高低不平顺,危害:
z 列车通过这些地方时,冲击动力增加, 加速道床变形,从而更进一步扩大不平 顺,加剧机车车辆对轨道的破坏,形成 一个恶性循环过程。
– 两股钢轨顶面的水平偏差值,沿线路方向的变化率 不可太大。在lm距离内,这个变化不可超过lmm, 否则即使两股钢轨的水平偏差不超过允许范围,也 将引起机车车辆的剧烈摇晃。
z 二种性质不同的钢轨水平偏差,对行车 的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 水平差:
z 这就是在一段规定的距离内,一股钢轨的顶面始 终比另一股高,高差值超过容许偏差值。
z 窄轨距:
– <1435mm,1067mm(台湾),1000mm(如昆 局开远分局),600mm等(有的采用三条轨 --适应不同车辆要求)
轨道几何形位课件
![轨道几何形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f1db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f.png)
降低维护成本
正确的轨道几何形位可以 减少轨道磨损和维修工作 量,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轨道几何形位的分类
静态几何形位
指轨道在静止状态下的空间位置 ,如直线度、扭曲度等。
动态几何形位
指轨道在列车运行状态下的空间 位置,如高低不平度、方向偏移 等。
02
轨道几何形位参数
轨距
总结词
轨距是轨道上两股钢轨之间的垂直距 离,是轨道几何形位的重要参数。
调整方法
机械调整
01
使用起道机、拨道器等机械工具对轨道几何形位进行调整,适
用于小范围、局部的调整。
液压调整
02
利用液压设备对轨道进行整体或局部调整,能够实现精确、高
效的调整。
自动化调整
03
通过轨道自动化调整系统,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计算调整方案并
执行,提高调整效率和精度。
检测与调整的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
02
它反映了列车运行时的平稳性和 安全性,是轨道结构完整性和列 车运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轨道几何形位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轨道几何形位的精度和稳 定性直接影响到列车的安 全运行,是铁路运输安全 的重要保障。
提高旅客舒适度
良好的轨道几何形位可以 减少列车运行时的颠簸和 振动,提高旅客的舒适度 。
详细描述
前后高低误差会导致列车行驶时发生上下波动,影响列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因此,前后高低误差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列车的安全和舒适。
轨向
总结词
轨向是指轨道线路中心线的方向,是 轨道几何形位的重要参数。
详细描述
轨向误差会导致列车行驶时发生偏移 ,影响列车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轨向误差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 内,以确保列车的安全和舒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轨距容许误差
容许偏差值为+6mm和-2mm,即宽不能超过l441mm,窄 不能小于1433mm。
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其变化率:正线、到发线不应 超过2‰(规定递减部分除外),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 即在lm长度内的轨距变化值: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2mm, 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mm。
轨距尺的使用
q=T+2d
式中
T-轮对的轮背内侧距离,mm; q--轮缘厚度,mm; d--轮对宽度,mm
通过踏面上距车轮内侧面一定距离的一点,画一水 平线,称为踏面的测量线。由测量线至轮缘顶点的距离 称为轮缘高度。由测量线向下10mm处量得的轮缘厚度, 称为车轮的轮缘厚度(d)。
轮对上左右两车轮内侧 面之间的距离,称为轮对 的轮背内侧距离(T)。这个 距离再加上二个轮缘厚度 称为轮对宽度(q)如图所示。
同一车架或转向架上始终保持平行的最前位和 最后位车轴中心间水平距离,称为固定轴距。
车辆前后两走行部分上车体支承间的距离称为 车辆定距。 应当注意,固定轴距和车辆定距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固定轴距是机车车辆能否顺利通 过小半径曲线的控制因素,车辆定距是转向架中 心间距,除长大车外,多在18m之内。
固定轴距
第二章 轨道几何形位
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1
本章重点
1、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2、曲线超高设置 3、缓和曲线设置
2
第一节 概述
一、轨道几何形位定义: 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 二、分类 1、 轨道平面位置来看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一般在直线和圆曲线间插入一条曲率渐 变缓和曲线相连接 要求:轨道的方向必须正确,直线部分应保持笔直, 曲线部分应具有与曲率相适应的圆顺度。
图6—1车轮
1-踏面;2-轮缘;3-轮辋;4-辐板;5-轮毂; 6-轮箍;7-扣环;8-轮心
车轮踏面(锥形踏面)
车轮踏面(磨耗型踏面)
车轮踏面有锥形踏面和磨耗型踏面两种形式。
锥形踏面的母线是直线,由1:20和1:10两段斜 坡组成。其中1:20的一段经常与钢轨顶面相接触, 1:10的一段仅在小半径曲线上才与钢轨顶面相接触。 车轮踏面形成圆锥面,可以减少车轮在钢轨上的纵、 横向滑行,保证踏面磨耗沿宽度方向比较均匀。另 外,直线地段上行驶的车辆,当其偏向轨道一侧时, 由于左右车轮滚动半径的不同,可自动返回到轨道 中线。这样,虽然车轮的轨迹成蛇行运动,但不会 在车轮踏面上形成凹槽形磨损,从而避免车轮通过 道岔辙叉时,发生剧烈的冲击和振动。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 性和线路的稳定性,减少轮轨 磨耗和动能损失,确保行车安 全,需要把游间限制在一个合 理的范围内。
在16mm 处测量轨距的原因
• 轨距是钢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 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 因为钢轨头部外形由不同半径的复曲线 所组,钢轨底面设有轨底坡,钢轨向内 倾斜,车轮轮缘与钢轨侧面接触点发生 在钢轨顶面下10~16mm处
3.其他种类的轨距
宽轨距: • 大于1435mm,如前苏联1524mm 其它国
3
2、从轨道横断面上来看
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距、水平、外轨超高和轨底坡。
1)轨距及轨距加宽: 轨道的两股钢轨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保证机车车辆顺
利通过小半径曲线,曲线轨距应考虑加宽。 2)水平 两股钢轨的顶面应置于同一水平面或保持一定水平差。 3)超高 曲线上外轨顶面应高于内轨顶面,形成一定超高度,以使车 体重力的向心分力得以抵消其曲线运行的离心力。 4)轨底坡: 轨道两股钢轨底面应设置一定的轨底坡,使钢轨向内倾斜, 以保证锥形踏面车轮荷载作用于钢轨断面的对称轴。
磨耗型车轮踏面是曲线型踏面,将踏面制成与 钢轨顶面基本吻合的曲线形状,增大了轮轨接触面 积,可以减轻轮轨磨耗、降低轮轨接触应力并可改 善通过曲线的转向性能。
为防止车轮脱轨,
在踏面内侧制成凸
缘如右图突起部分
轮
所示,称为轮缘。
缘
车辆转向架
车轮位于两股钢轨内侧的竖直面,称为车轮内侧面, 车轮另一侧的竖直面称为车轮外侧面。车轮内侧面与外 侧面之间的距离称为车轮宽度(轮幅宽)。
二、转向架
为使车体能顺利通过半径较小的曲线,可把全部 车轴分别安装在几个车架上。为防止车轮由于轮对歪 斜而陷落于轨道中间,通常将两个或三个轮对用一刚 性构架安装在一起,称为转向架。
车体放在转向架的心盘上。安装在同一个车架或 转向架上的车轴,须保持相互之间的平行位置。
同一车体最前位和最后位的车轴中心间水平距离, 称为全轴距。
置、制动装置、轮对以及其它部件组成。 轮对是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基本部件,由一根车轴和两
个相同的车轮组成。
6
客车转向架的基本构造示意图
1-侧架; 2-轮对;3-轴箱润滑装置;4-液压减震器; 5-基础制动装置;6-摇枕;7-螺旋圆弹簧
我国车辆上使用的车轮有整体轮和轮箍轮两种,但绝 大多数是整体轮,它由踏面、轮缘、轮辐、幅板和轮毂 等部分组成,如图6—1所示。车轮和钢轨接触的面称为 踏面。
车辆定距 全轴距
第三节 直线轨道的几何形位
一、轨距 轨距是钢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 小距离。
目前世界上的铁路轨距,分为标淮轨距、宽轨距和窄轨距 三种。标准轨距尺寸为l435mm。大于标准轨距的称为宽轨距, 小于标准轨距的称为窄轨距。
1.轨距测量的方法:
轨距用道尺(轨距尺)测量,我国《技规》规定测量的 部位在钢轨顶面下16mm处(里侧)。
家:1600,1670mm。 窄轨距: • 小于1435mm, 1067mm(台湾),1000(昆明局) 600mm等
4.游间
为使机车车辆能在线路上两股钢轨刚顺利通过, 轮对宽度应小于轨距。当轮对的一个车轮轮缘紧贴一 股钢轨的作用边时,另一个车轮轮缘与另一股钢轨作 用边之间便形成一定的间隙,这个间隙称为游间。
4
3、从轨道的纵断面上看:
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道的前后高低。 钢轨顶面在纵向上应保持一定的平顺度,为行车平稳创造条。高速列车要求线 路高平顺性。
5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分构造
1、轮对 机车的走行部分由车架、轮对、轴箱、弹簧装置、转向
架及其它部件组成。 车辆的走行部分是转向架,由侧架、轴箱、弹性悬挂装
容许偏差值为+6mm和-2mm,即宽不能超过l441mm,窄 不能小于1433mm。
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其变化率:正线、到发线不应 超过2‰(规定递减部分除外),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 即在lm长度内的轨距变化值: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2mm, 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mm。
轨距尺的使用
q=T+2d
式中
T-轮对的轮背内侧距离,mm; q--轮缘厚度,mm; d--轮对宽度,mm
通过踏面上距车轮内侧面一定距离的一点,画一水 平线,称为踏面的测量线。由测量线至轮缘顶点的距离 称为轮缘高度。由测量线向下10mm处量得的轮缘厚度, 称为车轮的轮缘厚度(d)。
轮对上左右两车轮内侧 面之间的距离,称为轮对 的轮背内侧距离(T)。这个 距离再加上二个轮缘厚度 称为轮对宽度(q)如图所示。
同一车架或转向架上始终保持平行的最前位和 最后位车轴中心间水平距离,称为固定轴距。
车辆前后两走行部分上车体支承间的距离称为 车辆定距。 应当注意,固定轴距和车辆定距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固定轴距是机车车辆能否顺利通 过小半径曲线的控制因素,车辆定距是转向架中 心间距,除长大车外,多在18m之内。
固定轴距
第二章 轨道几何形位
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1
本章重点
1、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2、曲线超高设置 3、缓和曲线设置
2
第一节 概述
一、轨道几何形位定义: 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 二、分类 1、 轨道平面位置来看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一般在直线和圆曲线间插入一条曲率渐 变缓和曲线相连接 要求:轨道的方向必须正确,直线部分应保持笔直, 曲线部分应具有与曲率相适应的圆顺度。
图6—1车轮
1-踏面;2-轮缘;3-轮辋;4-辐板;5-轮毂; 6-轮箍;7-扣环;8-轮心
车轮踏面(锥形踏面)
车轮踏面(磨耗型踏面)
车轮踏面有锥形踏面和磨耗型踏面两种形式。
锥形踏面的母线是直线,由1:20和1:10两段斜 坡组成。其中1:20的一段经常与钢轨顶面相接触, 1:10的一段仅在小半径曲线上才与钢轨顶面相接触。 车轮踏面形成圆锥面,可以减少车轮在钢轨上的纵、 横向滑行,保证踏面磨耗沿宽度方向比较均匀。另 外,直线地段上行驶的车辆,当其偏向轨道一侧时, 由于左右车轮滚动半径的不同,可自动返回到轨道 中线。这样,虽然车轮的轨迹成蛇行运动,但不会 在车轮踏面上形成凹槽形磨损,从而避免车轮通过 道岔辙叉时,发生剧烈的冲击和振动。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 性和线路的稳定性,减少轮轨 磨耗和动能损失,确保行车安 全,需要把游间限制在一个合 理的范围内。
在16mm 处测量轨距的原因
• 轨距是钢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 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 因为钢轨头部外形由不同半径的复曲线 所组,钢轨底面设有轨底坡,钢轨向内 倾斜,车轮轮缘与钢轨侧面接触点发生 在钢轨顶面下10~16mm处
3.其他种类的轨距
宽轨距: • 大于1435mm,如前苏联1524mm 其它国
3
2、从轨道横断面上来看
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距、水平、外轨超高和轨底坡。
1)轨距及轨距加宽: 轨道的两股钢轨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保证机车车辆顺
利通过小半径曲线,曲线轨距应考虑加宽。 2)水平 两股钢轨的顶面应置于同一水平面或保持一定水平差。 3)超高 曲线上外轨顶面应高于内轨顶面,形成一定超高度,以使车 体重力的向心分力得以抵消其曲线运行的离心力。 4)轨底坡: 轨道两股钢轨底面应设置一定的轨底坡,使钢轨向内倾斜, 以保证锥形踏面车轮荷载作用于钢轨断面的对称轴。
磨耗型车轮踏面是曲线型踏面,将踏面制成与 钢轨顶面基本吻合的曲线形状,增大了轮轨接触面 积,可以减轻轮轨磨耗、降低轮轨接触应力并可改 善通过曲线的转向性能。
为防止车轮脱轨,
在踏面内侧制成凸
缘如右图突起部分
轮
所示,称为轮缘。
缘
车辆转向架
车轮位于两股钢轨内侧的竖直面,称为车轮内侧面, 车轮另一侧的竖直面称为车轮外侧面。车轮内侧面与外 侧面之间的距离称为车轮宽度(轮幅宽)。
二、转向架
为使车体能顺利通过半径较小的曲线,可把全部 车轴分别安装在几个车架上。为防止车轮由于轮对歪 斜而陷落于轨道中间,通常将两个或三个轮对用一刚 性构架安装在一起,称为转向架。
车体放在转向架的心盘上。安装在同一个车架或 转向架上的车轴,须保持相互之间的平行位置。
同一车体最前位和最后位的车轴中心间水平距离, 称为全轴距。
置、制动装置、轮对以及其它部件组成。 轮对是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基本部件,由一根车轴和两
个相同的车轮组成。
6
客车转向架的基本构造示意图
1-侧架; 2-轮对;3-轴箱润滑装置;4-液压减震器; 5-基础制动装置;6-摇枕;7-螺旋圆弹簧
我国车辆上使用的车轮有整体轮和轮箍轮两种,但绝 大多数是整体轮,它由踏面、轮缘、轮辐、幅板和轮毂 等部分组成,如图6—1所示。车轮和钢轨接触的面称为 踏面。
车辆定距 全轴距
第三节 直线轨道的几何形位
一、轨距 轨距是钢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 小距离。
目前世界上的铁路轨距,分为标淮轨距、宽轨距和窄轨距 三种。标准轨距尺寸为l435mm。大于标准轨距的称为宽轨距, 小于标准轨距的称为窄轨距。
1.轨距测量的方法:
轨距用道尺(轨距尺)测量,我国《技规》规定测量的 部位在钢轨顶面下16mm处(里侧)。
家:1600,1670mm。 窄轨距: • 小于1435mm, 1067mm(台湾),1000(昆明局) 600mm等
4.游间
为使机车车辆能在线路上两股钢轨刚顺利通过, 轮对宽度应小于轨距。当轮对的一个车轮轮缘紧贴一 股钢轨的作用边时,另一个车轮轮缘与另一股钢轨作 用边之间便形成一定的间隙,这个间隙称为游间。
4
3、从轨道的纵断面上看:
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道的前后高低。 钢轨顶面在纵向上应保持一定的平顺度,为行车平稳创造条。高速列车要求线 路高平顺性。
5
第二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分构造
1、轮对 机车的走行部分由车架、轮对、轴箱、弹簧装置、转向
架及其它部件组成。 车辆的走行部分是转向架,由侧架、轴箱、弹性悬挂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