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歌中乌鸦意象的共同审美特质
《全唐诗》中的乌鸦意象研究
《全唐诗》中的乌鸦意象研究作者:张晨蕾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10期摘要:意象是作者将自己的某些情感态度加之于客观事物身上后,所形成的种种艺术形象,乌鸦意象即诗人采用乌鸦这一物象来寄托个人的情感。
以《全唐诗》为分析文本,可以将唐代的乌鸦意象大致分为太阳祥瑞、反哺孝鸟、百感千愁以及其他内涵等几个方面。
综观唐代诗歌,少有意象是单独孤立的,诗人惯常将几个具有类似风格的意象组合使用,以使全诗情感浓烈,基调深沉。
乌鸦意象也不例外:(一)乌鸦与荒野战场意象的组合,以营造苍凉悲壮、肃杀荒寒之感;(二)乌鸦与残阳月色意象的组合,诗人借此表达清冷凄凉、孤独寂寞之感。
通过对唐诗中乌鸦意象的详细研究,不仅对唐诗的解读与鉴赏有着积极意义,并从中窥得唐人特有的精神内涵与思想特质。
关键词:《全唐诗》;乌鸦;意象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0-0146-04一、乌鸦的世俗形象综述乌鸦最早被视为太阳的化身,是祥瑞之兆,古人以“金乌”称之,给予它高度的尊崇与供奉。
长沙马王堆的辛追夫人墓中便出土了一幅黑鸦立在红日中的帛画,此类文物不同程度地承载了先民们浪漫而瑰丽的美好幻想。
先秦时期的巫术文化中,乌鸦也占有一席之地。
当时,诸侯王发动征战、择定太子、任命官员等都要依靠占卜来解除疑虑、预测凶吉,“乌占”便是其中之一。
随着朝代的更迭,此类巫术中的一部分流传了下来,并渐渐演变成了五花八门的习俗。
汉代古书《括地图》中记载,三足乌是替西王母取食的神鸟。
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大人赋》中,也以三足乌作为西王母的使臣。
东汉末,道教神话中也有记载,武当山的乌鸦因替真武大帝引路而受到重用,亦被时人封为“神鸟”,受历代供奉,上山之人无不尊崇。
乌鸦也是一种忠贞的鸟。
它们一生都奉行一夫一妻,雄鸟有着极强的责任感,任劳任怨地帮雌鸟筑巢,哺育幼鸦期间,雄鸟甚至捕食来喂给雌鸟。
且乌鸦在伴侣去世后,终生不再找第二个伴侣,这使得一夫一妻多妾的古代文人士子大感惊奇,因此都认为乌鸦有着的对爱情的忠贞感。
夜半歌声_浅析爱伦_坡_乌鸦_之美
1 时空的安排 《 乌鸦》 的成功源于爱伦·坡的深刻、严密的文 学批评理论和他不断的创作实践, 源于他丰富的 科学知识,更源于他杰出的诗人天才。 时间与空间 是诗中叙述很值得关注的两个层面。 诗的第一节 第一行就明白指出: 这是一个阴郁沉闷的子夜;之 后第二节第一行述者补充道: 这是一个萧索的十 二月里的一个萧索的子夜。 这一时间非常重要,效 果明显:严冬的一个深夜,又黑又冷,形单影只,难以 入眠,神思恍惚。 这是述者凄苦难耐心理的真实写 照,与整首诗的主题是一致的,有助于营造极其伤 感的氛围,悲自从中来。 深夜意味着恐怖,神秘莫 测,往往也是各种幽灵及邪恶之物出现的时刻。 可 见, 一开始确定 的 这 个 时 间为 后 来 乌 鸦— ——不 祥 之物的出场及烘托整首诗的氛围作了很好的铺 垫。
产生各种不同的裂缝。 即使砌体产生微小的裂缝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外观并降低其使用寿命。 现就影响墙体质量的因素及墙体裂缝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砖混结构;质量;裂缝
从比较文学角度浅析《雨巷》与《乌鸦》的意象
从比较文学角度浅析《雨巷》与《乌鸦》的意象作者:陈宝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0期摘要:《雨巷》和《乌鸦》分别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和法国象征主义鼻祖爱伦·坡的成名作。
两诗通过丰富的生物、人物、与环境意象传递忧伤的美感,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色彩。
本文从比较文学角度分析了两诗的意象,在对比中体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美感。
关键词:比较文学;象征派诗歌;意象;《雨巷》;《乌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01象征派是充满朦胧美和神秘色彩的诗歌流派,在二十世纪初传入欧洲,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极大影响了中国的新诗创作。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擅用女性意象表现爱情。
1927年发表的《雨巷》是他的成名作和前期代表作。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善用文字的暗喻与华美的象征表达对人性的理解,通过死亡与丑恶体现浪漫主义灵感。
幼年丧母和中年丧妻的经历使逝去女性的形象在他作品中挥之不去。
1845年发表的诗作《乌鸦》是他的成名作。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使所要表达的感情被物化,加深审美的愉悦。
《雨巷》和《乌鸦》通过多重意象抒情叙意,复杂多变的意象增加了诗歌的维度,丰满了诗歌的内容。
一、生物意象:丁香与乌鸦丁香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以丁香结(丁香的花蕾)象征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传统表现方法,如“丁香能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含春雨,结愁千绪。
”西方文学中的乌鸦是智慧与死亡的象征:北欧神话中主神奥丁的双肩栖有代表着智慧的乌鸦;古希腊与古罗马神话中乌鸦是太阳神阿波罗宣告的死亡使者。
《雨巷》和《乌鸦》中丁香和乌鸦的意象都具有一定想象色彩。
《雨巷》是作者心境的映射,长长的雨巷和幽怨的丁香姑娘基于现实产生的无奈美好的臆想。
英国诗歌论文 乌鸦
感受“美”的真谛——埃德加·爱伦·坡《乌鸦》赏析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其作品以及写作思想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乌鸦》是爱伦·坡的代表诗作,成作于1844年,该诗直接而又体现了坡对于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为诗而诗。
其主题是他认为最富诗意的“美女之夭亡和失美之悲伤”[1]134。
本文拟对《乌鸦》中的独特的韵律、风格以及意象之美进行解读,感受坡在诗歌创造中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
一、韵律之美《乌鸦》中的旋律感及其节奏感都特别强,其韵律被公认为是扬抑格调。
凭借着穿插在整篇作品中的诗歌创作技巧,使整篇诗歌具有恐怖而又神秘的艺术氛围。
诗歌依托韵律之美表现出的悲伤甚至是最大限度的绝望和悲痛,深深地让读者为之震撼。
《乌鸦》自始至终笼罩着哀怨的气氛, 烘托出沁人心脾的“忧郁”之美的基调, 这是坡独巨匠心、音义结合的效果。
诗的第一节以绵长、低沉的音韵给全诗定下了“忧郁”的基调:Once upon a midnight dreary, while I pondered, weak and weary,Over many a quaint and curious volume of forgotten lore,While I nodded, nearly napping, suddenly there came a tapping,As of some one gently rapping, rapping at my chamber door,“Tis some visitor,” I muttered, “tapping at my chamber door---Only this, and nothing more.”[1]136这一节中坡精心挑选的词大都是长音, 如:“weak”和“lore”、“door”、“more”。
重生、言说、超越——谈于坚诗歌中的“乌鸦”
重生、言说、超越———谈于坚诗歌中的“乌鸦”陈鹏谈于坚诗歌中的“乌鸦”是一件困难之事,因为这只“乌鸦”与我印象中的乌鸦可谓截然不同,它好似自有生命,难以捉摸。
当然,谈这只乌鸦也是危险的,因为它所携带或者说与生俱来的“元性”与汉语天然的“隐喻性”相融,难分彼此,陷阱处处,稍不留神,便不知所云。
但我愿一试,一方面是因为被“乌鸦”深深吸引,诗语和“鸦语”交合互生,可观可听,万象包罗;另一方面是因为这实在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
读诗看乌鸦飞翔,愉悦欢欣,若能有益于读者,何乐而不为?一、乌鸦的“重生”在谈于坚诗歌中的“乌鸦”之前,有必要先简要介绍一下乌鸦。
它属于鸦科,其成员包括喜鹊、松鸦等,而鸦属才分巧妙。
他不被客观环境局限,对于安静与声音,他进行着自己独特的判断。
在《缘由》中,诗人对声音与安静进行了辩证处理,同时也指出自己对这两者的偏好:在风的吹拂下,树枝不停地被折弯,弯出了弓的形状,由此可知这里的风不是拂面的微风,而是带有一定力度的风。
被折出弓形的树枝,让人联想起古典诗词中的“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弓是冷兵器时代的代表,进入近代以后几乎没有弓了。
在风的作用下,弯成弓形的树枝仿佛也充满了阳刚之气。
但是风却不满足于此,它想把弓形的树枝改造成乐器,发出灵动悦耳的声响。
至此树枝上的阳刚之气瞬间散去,反而充满了某种灵气。
不管是弓,还是乐器,在诗人的笔下,大风天里的树枝都具有了别样的美,这样的美非常吸引人。
诗歌第一节看似没有声音,实际上,不时有呼呼风声穿越树枝,诗人在用安静描写声音。
和风相比,雪似乎要柔和得多,簌簌地下个不停。
在它的作用下,树枝也弯曲了,雪没有强求,但树枝仿佛拥有了另一个胸膛。
这声音是怎样的,他没有细致地刻画,反而给人留下无限遐想:是落雪簌簌堆积的声音,雪打树叶的声音,还是积雪掉落的声音,树枝被压断的声音,又或者是这些声音的夹杂。
实际上下雪天较之平常更为安静,只有极端的风雪天是例外,这里诗人只是写到雪,却用“胸膛”来形容,很明显使用了夸张手法,且与现实不符。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乌鸦意象研究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乌鸦意象研究乌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在古代诗歌中,乌鸦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生物,出现的频率十分之高,乌鸦被大量用于古代诗歌中,为诗歌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情感色彩。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乌鸦意象的研究,来深入探讨乌鸦在古代诗歌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用以解析作者的文学思想。
一、乌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义乌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它通常出现在诗歌、故事和抒情文学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
它的形象以黑色为主,据说乌鸦有聪明、变化莫测的特性,这一形象被作者抓住,在诗歌中被用来饰演各种不同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乌鸦有着多种不同的意义。
首先,它多次出现在古典诗歌里,常常用来象征悲伤和愁苦,弥补了作者的情感,以达到表达作者本身痛苦情感的目的。
例如,“乌鸦叹息一声,秋风何其寒!”(李白《长相思其一》),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伤情绪。
其次,乌鸦也被用作哀伤的象征,以抒发作者的悲伤。
例如,“乌鸦在夜空叫唤,把我的思念搅乱!”(杜牧《窗》),这表达了作者对思念之情的深切抒发。
此外,乌鸦也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的悲凉,例如:“乌鸦啼应人去,云山黑分明”(李贺《星月》),这象征了离别的悲凉的气氛。
二、乌鸦与古代文学思想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乌鸦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生物,乌鸦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语言内涵,而且也表达了作者的文学思想。
对大量出现在古代诗歌中的乌鸦进行深入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文学思想。
一方面,作者常常通过乌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用乌鸦来表达自己的忧伤和悲凉。
因此,通过对乌鸦象征意义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文学思想。
例如,苏轼的诗歌“乌鸦声声哀,岁岁重相思”(《水调歌头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对彼此思念的深切情感,可以解读为苏轼对爱情困惑的表达。
另一方面,乌鸦也要表达出作者的悲观情绪。
乌鸦在古代诗歌中多次出现,有时乌鸦会把作者的情感激发出来,使作者更加明显地表达出他们的悲观情绪,这是作者表达悲观情绪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说明了作者的情绪。
乌鸦在古诗中的意象
乌鸦在古诗中的意象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乌鸦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无论是它那在西风中摇曳的枯树的形象,还是在夕阳的余晖中飞翔的身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乌鸦在诗词中的意象并不单一,既有积极的象征意义,也有消极的象征意义。
-一方面,乌鸦是孝鸟、祥瑞的象征。
在《本草纲目·禽部》中记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
”意思是小乌鸦在长大之后会反过来给老乌鸦喂食,人们便把这种鸟叫做“慈乌”,以赞其为孝顺之典范。
此外,乌鸦还有“祥瑞”的意象。
-另一方面,乌鸦也被用来象征不吉利的事物或氛围。
例如,在唐代以后,随着衣饰日常化和社会化,乌纱帽被用作官员的主要服饰之一,因而“乌纱”成为做官的代名词。
于是乌鸦与乌纱联系在一起,就有了代指官场的意思。
由于晚唐时宦官专权、官场腐败,人们对官场深恶痛绝,因而带来乌鸦形象的进一步俗化,逐渐有了代指小人、幸进者等贬义。
多维艺术视角下对《乌鸦》美的赏析
多维艺术视角下对《乌鸦》美的赏析作者:贠春鹏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从简要介绍作者爱伦坡及其作品《乌鸦》开始,重点结合作者身份及其经历来分析阐述《乌鸦》这部诗歌作品美的特点。
文章的切入点是从多维艺术角度入手,分别分析表述了《乌鸦》中的主题特征及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与场景的设置的独特性和代表性的特征,为我们从不同艺术视角剖析爱伦坡及其《乌鸦》中的美。
关键词:爱伦坡《乌鸦》多维艺术视角一、爱伦坡和《乌鸦》埃德加·爱伦坡和洛夫克拉夫特与安布鲁斯·布尔斯并称为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
由于父母的相继去世,迫于无奈,三兄妹分别被收养监护在不同的人家。
收养埃德加的养父母是当时里士满靠着烟草发家的非常著名的富裕商人弗朗西丝和约翰·爱伦夫妇。
养父母本身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他们虽然没有通过法律途径办理领养他的合法手续,但是仍然将他的姓改成了爱伦,从此便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孩子抚养教育。
《乌鸦》是作者爱伦坡1844年在其家乡写下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
诗歌给读者记叙的是有一个男人,变得非常的难过,而这之前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他的家庭遭受了变故,他最亲的家人离开了他,从此他变得寂寞孤独,常常深感无奈和无助,心情变得抑郁和自闭,一个很深的夜晚,与一只象征着悲哀与凄凉的乌鸦相遇的故事。
作品的感情基调无疑是凄怆与凝惧的,这些都源自于对现实的失望,更是一种没有办法返回的对于生活的自暴自弃,而这种凄惨悲凉远没有停止,而是跟随着作品中安排的乌鸦的一次次叫声变得更加不可抚平,甚至到了无法叠加的最悲惨境地。
在作品中,作者给读者呈现青年男士和凄惨乌鸦这两个非常深刻而典型的形象。
按照作者的写作安排,开始没多久,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他的女朋友突然死去,这使得他无比伤心。
于是他想办法逃脱,整天埋在书本里,借此去把死去挚爱的痛苦忘记,可是发现这样做全是徒劳,反而是一直看书,倍加感到万分的痛楚和孤独像利剑一样刺向自己内心深处。
从译者角度赏析《乌鸦》中的“三美”
关键词 :爱伦 ・ ;《 坡 乌鸦》 三美” ;“ 中 作 品在英 国轰动一时 ,勃朗宁夫人写信给 爱 伦 ・ 说 :“ 的 朋 友有 的 被 它 的 恐 怖 性 迷 住 了 ,有 的 被 它 的音 乐 性 坡 我 迷住 了” …。这 的确是~ 首 “ 为诗 而诗 ” 的诗 ,诗 中寓意 深刻 的主题 ,
摘 要 :爱德加 ・ 爱伦 ・ 坡是天才的诗人,他 的诗论 强调诗 的美学意义,强调诗歌的统一性。其代表作 《 乌鸦》 以优 美的形 式、韵律 极强的音乐感来表现该诗的死亡主题 “ 美妇人之 死”。本文试从译者的角度,结合许 渊冲诗歌翻译 的 “ 三美” 原则 ,赏析该诗 的 “ 意美” ,
“ 美 ” 和 “ 美” 音 形 。
爱伦?坡在诗歌原理中指出如果一个人仅仅使用诗来再现他和世人一样感知到的那些景象声音气味色彩和情趣不管他的感情有多么炽热不管他的描写有多生动我都得说他还不能配得上诗人这个神圣的称号
塞堂
・ 5・ 5
从译 者 角 度 赏析 《 鸦》 中 的 “ 美 " 乌 三
张 秀凤
( 西 师 范大 学 广 广西 桂林 5 10 ) 4 04
文章 编 号 :1 0 0 6—0 6 ( 0 1 3—0 0 2 X 2 1 )0 0 0—0 2
缠绵回旋 的韵律 、瑰丽动人的诗体无疑是它最突 出的特点 。本 文试 从译 者的角度去赏析 《 乌鸦》 中所蕴含的 “ 意美 ” 音美” 和 “ ,“ 形美”。 爱 伦 ・ 的 唯 美诗 论与 许 渊 冲 的 诗 歌 翻 译 “ 美 ” 论 坡 三 在诗歌创作上 ,爱伦 ・ 坡追求超现实 的唯美与永恒 ,他始终 固执地 坚 持 自己 的 美 学 理论 — — 效 果 说 。为 追 求 纯 艺 术 ,坡 率 先 提 出 了 “ 诗 为 而诗”,首开唯美主义诗之先河 。他 主张诗歌应 该摒弃说 教的功用 ,只 为愉悦读者而服务。爱伦 ・ 在 《 坡 创作 的哲 学》 和 《 诗歌 原理》 中都 终 。 反复强调 了诗 的美 学 意义 和原 则。他 认 为 “ 的 唯一 合法 领 域 就 是 诗 在韵律方面 ,《 乌鸦》大量使 用 了头韵 、行 内韵 、跨行韵 、以及 尾 美”2,“ _ 诗的唯一裁判是审美力”],诗为美而 作,美是诗 的主题 ,获 韵 的重复 。和谐的音韵蕴含了语言的音 乐美 和整齐美 ,使得语 言声情 交 J _ 得美感是艺术 的最终 目的 。许渊 冲在 《 译诗研究》 中指 出:“ 译诗除 了 融 、音 义 一 体 ,具 有 很 强 的 表现 力 和感 染 力 。头 韵 如 w i 、w a 、w a hl e ek e— 传达原诗的内容 之外 ,还 要尽 可能 传达 原 诗的 形式 和音 韵 ” ,并在 r ( . I) nd nal、n pig ( . 3) dsnt 、 D cmbr ( . y L , o 、 er y apn L , iic y ee e L t l 《 毛主席诗词 四十二首》英法 文格律 体译文 的序 言中 ,首次提 出了诗词 7 ),r e ain L 1 ) skn sd ( . 1 ,trl t rr ( . r a 、rda t( . 1 , ie , a l L 3) hi、 e os L l r 翻译 的 “ 三美论”:“ 译诗 不但要传 达原诗 的意 美 ,还要尽 可能传 达它 1 , S、 si、 s o (L 1 , et aig e t ne ( . 1 , su、 4) O tl t d l o . 5) n et 、 nr c L 6) ol r n a 的音美和形美 ” 。“ J 三美 ”是 一个有 机的整 体 ,无一 可以偏废 。其 中 so gr( .1 )等 。这些头韵使 诗句平滑流畅 、朗 朗上 口,使诗作形 t ne L 9 r 意美 ,是 要 传 达 诗 文 的 意境 、内 涵 ,这 是 诗 歌 翻 译 的 核 心 ;音 美 ,是 译 式 优 美 ,同 时 也 使 这 些 词 意 义 更 加 突 出 。 行 内 韵 如 der、w a) L ray er r( _ 诗的节奏及韵式与原诗的对应程度 ;至 于形美 ,主要是在诗句 长短 方面 1 ,n pig apn ( .3 ,rme e、D cm e I ) apn 、t ig L ) e mbr ee b r( J p .7) ,m r w、 , or o 和对 仗 工 整 方 面 尽 量 做 到 形 似 。 br w ( . 9) ma e nme ( . 1 , u cr i or o L , i n、 a d L 1) netn、p rl、 cr i a upe u an t 诗歌是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 的有机统一体 ,《 乌鸦 》 一诗借形 以传 ( .1 ) hi、6l( L 3 ,trl 1 L 1 ,b a n 、rpai ( .1 ) 等。这些行 l 4) et g eet g L 5 i n 神,形神兼备。这就要求译 者在 翻译时尽可能兼顾内容与形式 ,保 留原 内韵 十分有效地加强 了诗行 的内部联系 ,使诗作首尾相 接,使 诗行意义 文形式和结构上的特点 。翻译活动 ,本质上也是一种阅读 ,要传 达 《 紧密相连 ,增强 了诗 的音 乐性 ,使 整 首诗如 一气 呵成。跨行 韵如 np 乌 a. 鸦》 的意美 、音美 和形美 ,译者必须先赏析理解原诗 的意美 、音美 和形 pn 、t pn ( .3 与 rp ig ( .4) ig a ig L ) p apn L ,morw、br w ( . 9 与 r o or o L ) 美 ,才能在心灵感受 、听觉 和视觉上实现美的传递。 SI W ( . 1 ,m ie 、 nme ( . 1 ) 与 nme s ( . 1 ) ba O O L 0) adn a T L 1 a l s L 2 . et e 二 、《 乌鸦 》 一 诗 的 意 美 ig eet g ( .1 n 、rpan L 5)与 et aig( .1 i nr t e n L 6)等。跨行 韵不 仅 在形 式 爱伦 ・ 坡创作 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 “ 妇人之死 ” 美 。这 一主题 曾 上 使 诗 行 之 间 环 环 相 扣 ,前 后 呼应 ,而 且 也 给 诗 作 带 来 十 分 强 烈 的音 乐 遭 人 嘲 讽为 矫 情 、颓 废 。 但 实 际 上 ,坡之 所 谓 的愉 悦 读 者 并 不 是 单 纯 地 效果 。此外 ,爱伦 ・ 坡在 《 乌鸦》 一诗中反复使用 了尾韵的重复 ,尤其 附 和读 者 的感 官 享 受 ,他 是 希 望 能借 助死 亡 的力 量 来 震 撼 读 者 、打 动 读 是 韵 角 m r 反 复 多达 1 oe的 7次 。韵 角 moe的反 复 使 诗 作 一 唱 三 叹 ,成 为 r 者的心灵 ,从而使真正的至高无上的美能够彻底净化读者 的心灵。爱伦 全诗的重心 ,极其 忠实地表现 了诗作的哀婉 、痛苦和绝望。诗人运用这 坡在 《 诗歌原理》 中指 出,“ 如果一个人仅仅使用诗来再现 他和世人 系 列 艺 术 手 法不 仅 加 强 了诗 的 内在 联 系 ,一 环 紧 扣 一 环 ,引 起 读 者 反 样感知到的那些景象 、声音、气 味、色彩和情趣 ,不管他 的感 情有多 复的悲怆,而且使这首诗的音韵铿锵有力,如行云流水 ,读起来朗朗上 么炽热 ,不管他的描写有多生 动,我都得说他还不能配得上诗人这个 神 口,悦耳 动听。“ eemoe 如主人公一声 接一 声的叹息 ,唤起读者心 N vr r” 圣 的称 号 。 远 方 还 有 一 处他 尚 未触 及 的东 西 。我 们 还 有 一 种 尚未 解 除 的 中无 限 的凄 戚 ,可 谓 全 诗 音 美 的 极 至 。 焦渴 ,而他却没能为我们指 出解渴 的那泓清泉。这种焦渴属于人类 的不 在格律方 面,英语诗体按重读和非重读音节 的排列及 非重读音节 的 朽 。它 是 人类 不 断繁 衍 生 息 的结 果 和 标 志 ” 。显 然 ,爱 伦 ・坡 所 说 的 数 目形 成 四种 诗 格 :抑 扬 格 、扬 抑 格 、抑 抑 扬 格 、 扬 抑 抑 格 。在 《 乌 诗 中之 美 不 仅 限 于人 类 感 官 所 触 及 的 美 ,还 有那 种 人类 出 于 本 能 所 渴 望 鸦》 中,爱伦 - 坡使用了扬 抑格 ,每~行 的第一个音节是重读音 节而第 的不朽的美、天 国的美 。在爱伦 ・ 坡用诗歌创造 的理想 世界里 ,最动人 二 个 音 节 是 非 重 读 音 节 。其 一 、三 行 的八 音 步 与 二 、四 行 七 个 半 音 步 交 心 弦 的 正 是行 将 陨灭 或 消 逝 的 美 。 替 出现 ,最 后 一 行 以 三 个 半 音 步 包 含 一 个 三 重 韵 的 迭 句 结 束 。 w. L . 在 《 乌鸦》 中 ,“ ”的心绪由那只象征真 、善 、美 的乌鸦 的偈语 We r曾记录过 ,《 我 me 乌鸦》 中有 7 9个音 步 (et l fe,即节奏单位) 。其 中 般的叫声所牵引 。那声声碎念的 “ 永不再见” 明示了有涯的生命和无 7 5个为标 准的扬抑格 ,有 1 近似扬抑 格,只有 4个是扬 抑抑格 ] 0 0个 。 尽 的 真爱 以及 狭 隘 的 世 俗 和 无 极 的 唯 美之 间 的矛 盾 。主 人 公 的 情 绪 由疑 扬 抑 格 类 似 人 的 呼 吸 节 奏 ,使 诗 充 满 起 伏 有 致 的 律 动 和 乐 感 。这 种 诗 歌 惑 到惊 恐 再 到 哀 痛 心 碎 ,正是 因 为见 识 到 了美 的 无 尚纯 洁 以及 认 识 到 了 的创作技巧贯穿于整 首诗,为全诗打造出一种神秘 、恐 怖的氛 围,这恰 尘世之枷锁的严酷无情。爱 伦 ・ 只是不愿采用任何现实生活 中的形象 恰与青年哀伤的情绪相应 ,忠实地表现了该诗低回哀 怨 、痛�
合理运用文体分析,深刻体会诗歌之美——以埃德加·爱伦·坡的《乌鸦》为例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V01.20 N0.1 January 2007
合理运用文体分析,深刻体会诗歌之美
——以埃德加·爱伦·坡的《乌鸦》为例
张辉
(浙江万里学院,宁波315100)
摘要:在诗歌教学中适当运用文学文体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
把握诗歌的主题,深刻体会到英语诗歌之美学价值和文学的无穷魅力。文章拟以美国诗人爱伦·坡的叙事诗《乌鸦》为
例来说明在课堂上如何把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和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结合起来。
关键词:文体学;诗歌;解读
中图分类号:G 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50(2007)01—0044-03
收稿日期:2006—09—14
一步的完成就像解数学题一样的精确和严掺”。因 此在讲授这酋诗时应把形式与内容结合起来,让学 生通过科学的分析来感受那种震撼灵魂的忧郁之 美,体会该诗纳美学绘馕。
参考文献:
【ll攀宜燮,常耀信.美重文学选读(上)【溅】.天津:亵舞大学 出版社,2002.
【2】【法】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兼尔美学论文选[M】. 郄宏安,译.撩袜:f-秀耀菠大学出版挫,2002.
四、语篇层面:深入分析词汇复 现在诗歌语篇中产生的效果
词汇的复现指通过某个词的原词、同义词、近 义词、上义词、下义词、概括词等在语篇中的反复出 现,达到衔接语篇的目的嘲∽)。这首诗中词汇的复现 主要出现在副歌中。而副歌的运用是该诗在语篇层 面上的特色。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副歌的运用在诗歌中起到了何种艺术效果。
对于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而言,要想体会到 这一点似乎是一件不很容易的事情。笔者以为运用
诗歌《乌鸦》艺术魅力分析
诗歌《乌鸦》艺术魅力分析作者:巫阿苗杨斌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0年第11期荣格认为, 作为一名艺术家,他为了完成一个艰巨任务——负荷并体现人类下意识的心灵生活,他有时候必须牺牲自己的幸福,牺牲一切使得人生对于寻常的人值得活下去的东西[1]103。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作为“第一个开掘人类意识最深处幽暗领域的人”[2],也是美国文学史上命运最为多舛的一个作家。
这样一个具有极为特殊命运的艺术家,幼时遭父遗弃,不到三岁母亲病亡,由艾伦夫妇收养。
成年后,他学业优异却因天性叛逆,酗酒成性,数次辍学,之后,养父母也相继离世,27岁的坡娶了年仅13的表妹弗吉尼亚,而这样一位让坡“与令人讨厌、令人憎恶、令人失望的生活抗争之最大而唯一的动力”的亲人24岁便香消玉殒。
坡缠绵病榻,感叹:“那是一种介乎于希望与绝望之间的漫无尽头的可怕的彷徨,我要不一醉方休就没法再承受那种煎熬。
从那正是我自己生命的死亡中,我感觉到了一种新的,可是——上帝啊!一种多么悲惨的存在”。
他一生贫病交加,数次遭受失亲之痛,死后还招致恶毒攻击,但时间能见证一切。
时至今日,坡作为美国文坛一流文学大师的地位已毋容置疑,“可以说他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具有原创性的作家。
他喜欢描写荒凉的虚幻的世界,喜欢窥探人类灵魂的最隐秘之处。
他创造了浩瀚壮观的梦境,创造了生动的幻景和恐怖的迷宫”[2]。
最早给坡带来世界性声誉的,就是他1845创作的经典诗歌《乌鸦》。
该诗正是坡善于探究展现“美女之夭亡和失美之哀伤”的代表作,因其充满神秘气质的黑色浪漫征服了无数读者。
诗中布满了隐与现的叙事、意象、对话,它们既是情绪的扑捉,也是修辞的运用,更是技巧的别出心裁。
在这隐与现之间,我们有了探索作品隐秘处的路标,也能更清楚地了解文本的艺术魅力和爱伦·坡的诗歌原理。
一.叙事的隐与现《乌鸦》是一首带有诡异色彩的叙事体诗歌。
爱伦坡诗歌《乌鸦》的艺术魅力分析
荣格认为, 作为一名艺术家,他为了完成一个艰巨任务——负荷并体现人类下意识的心灵生活,他有时候必须牺牲自己的幸福,牺牲一切使得人生对于寻常的人值得活下去的东西[1]103。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作为“第一个开掘人类意识最深处幽暗领域的人”[2],也是美国文学史上命运最为多舛的一个作家。
这样一个具有极为特殊命运的艺术家,幼时遭父遗弃,不到三岁母亲病亡,由艾伦夫妇收养。
成年后,他学业优异却因天性叛逆,酗酒成性,数次辍学,之后,养父母也相继离世,27岁的坡娶了年仅13的表妹弗吉尼亚,而这样一位让坡“与令人讨厌、令人憎恶、令人失望的生活抗争之最大而唯一的动力”的亲人24岁便香消玉殒。
坡缠绵病榻,感叹:“那是一种介乎于希望与绝望之间的漫无尽头的可怕的彷徨,我要不一醉方休就没法再承受那种煎熬。
从那正是我自己生命的死亡中,我感觉到了一种新的,可是——上帝啊!一种多么悲惨的存在”。
他一生贫病交加,数次遭受失亲之痛,死后还招致恶毒攻击,但时间能见证一切。
时至今日,坡作为美国文坛一流文学大师的地位已毋容置疑,“可以说他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具有原创性的作家。
他喜欢描写荒凉的虚幻的世界,喜欢窥探人类灵魂的最隐秘之处。
他创造了浩瀚壮观的梦境,创造了生动的幻景和恐怖的迷宫”[2]。
最早给坡带来世界性声誉的,就是他1845创作的经典诗歌《乌鸦》。
该诗正是坡善于探究展现“美女之夭亡和失美之哀伤”的代表作,因其充满神秘气质的黑色浪漫征服了无数读者。
诗中布满了隐与现的叙事、意象、对话,它们既是情绪的扑捉,也是修辞的运用,更是技巧的别出心裁。
在这隐与现之间,我们有了探索作品隐秘处的路标,也能更清楚地了解文本的艺术魅力和爱伦·坡的诗歌原理。
一.叙事的隐与现《乌鸦》是一首带有诡异色彩的叙事体诗歌。
以“我”的内心独白,在超自然氛围中展叙男主人翁失去至爱亲人丽诺尔(Lenore)的悲伤抑郁之情。
爱伦·坡诗歌《乌鸦》的艺术特色赏析
爱伦·坡诗歌《乌鸦》的艺术特色赏析爱伦·坡是英文文学史上有名的童谣诗人,也是转型诗中非常重要的一位。
其中,《乌鸦》是他最为人熟知的一篇童谣诗,他在诗中运用简明而独特的语言风格将柔美而生动的叙事以及细腻的叙述技巧巧妙地表现出来,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
《乌鸦》的语言特色包括氛围的营造,抒情的色彩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坡在诗歌中把平凡的小动物编织成一幅优美的美景,将乌鸦在夜空的飞翔描写的极其细腻,“He saileth on the mountain breeze”,可以想象乌鸦在山间的自由之翼,升降萤火,彰显着气象自由潇洒的意志。
一旦你想象了,乌鸦就成为一个象征自由与友谊的生物,对于坡来说,他认为孩子应该在友谊中成长,而不是役使他人。
此外,爱伦·坡以浪漫的情感把乌鸦隐喻成一个可以被理解的孩子,“To him a friend's a fri end”,用友谊来表达他关系中最强烈的是友情。
坡用朋友和乌鸦一起安宁睡眠的景象,来抒发友谊中最深情的关系,他把友情描绘成一种只有朋友才能体会的无价值得情感。
再次,坡在这首歌里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抒情色彩,主要体现在诗歌结构上。
坡利用音节,韵律以及个别词汇来把这首歌写得温馨浪漫,像是“He stares in adoration”以及“In slumber at rest”,他的这些文字把一切的情景完美的描绘出来,整首歌的韵脚给人一种安和的感觉,使人的心情感受与乐意的优美。
总之,《乌鸦》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氛围的营造,抒情的色彩,友谊的叙述以及诗人情感的表达。
爱伦·坡在这首歌中采用了独特的写法,给人一种宁静而浪漫,充满友谊而又柔美的诗意。
整首歌把温馨而可爱的孩子,象征自由与友谊的乌鸦,以及抒发友谊最深情关系的安息景象进行抒情表达,让人感受到友谊中最强烈情感,是一首有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经典篇章。
爱伦_坡诗歌_乌鸦_的艺术魅力分析_王珺玥
年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 139 期
Feb 2013
爱伦·坡诗歌《乌鸦》的艺术魅力分析
王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2009 年是埃德加·艾伦·坡的两百周年诞辰,他是美国的短篇小说家,是美国哥特式文学之父,还
3.问答设置 乌鸦对男主人公提出的所有问题的回答都是 “永 远不再”,尽管每次的答案都一样,但是对于男主人公 来讲,每次回答都能够让自己产生不同的感受。当乌鸦 对自己每次提出的问题回答的结果都一样时,男子终于 意识到乌鸦给予的答案“永远不再”永远都带有消极的 色彩,但男子却依旧会问乌鸦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有 一天乌鸦能够给自己带来满意的答案,但是,乌鸦的答 案永远只有一个,这个事实使得男主人公的心理遭受更 严厉的挫败,从第一个问题到最后一个问题,作者按照 从弱到强、层层递进的顺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 计,这种做法可以使读者越往下读,感受到的诡异色彩 也越强烈。同时,男子提出的这些问题,使得读者能更加 了解男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哥特式的文字魅力随着越来 越恐惧的情感而得到绽放。 二、诗歌的写作手法 1.象征手法 在这首诗歌中,爱伦·坡为了营造一个神秘而又诡 秘的气氛,运用了很多象征性的手法。例如,诗歌中描绘
的生硬,四周一片寂静,午夜的黑色笼罩了整个世界,而 屋内的小世界在灯光的映照下忽明忽暗,突然,一阵急 促的敲门声响起,但他起身打开门时,外面却空无一人, 在他的眼前只是无尽的黑夜和肆掠的狂风,正在他关上 门,转身回到屋里时,门外却又一次响起了敲门的声音, 这个时候,一只黑色的乌鸦飞进来,落在了他的房门上。 但是,作者为什么要将故事发生的时间选择在午夜呢? 一般情况下,午夜的场景都带有一种恐怖与神秘的色 彩,午夜在很多小说和电影中是各种幽灵和鬼怪出没的 时间,这种让人毛骨悚然、感觉到压抑的场景为乌鸦的 出现奠定了神秘的基调。而诗人将故事的发生地点选在 了一个狭小而孤僻的小屋子里面也是别有用意的。首 先,这种场景和气氛对于营造一个神秘和孤僻的哥特式 的恐怖的气氛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其次,小屋曾经是 两个情侣的爱巢,但是随着女主人公的死,曾经的种种 快乐和美好的回忆全部消失,唯有男人守着物是人非的 空巢,睹物思人,此情此景令人多么悲伤,作者对于这个 场景的设置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的互文性及其英译
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的互文性及其英译摘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随处可见。
翻译和阅读这些经典诗词需要很强的互文性鉴赏力。
同时,互文性的使用也给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灵感。
在翻译过程中,有的译者因对文化意象考虑不够,没有将其恰当地体现或简单将其删除,就不能完整地传递原语文化的完整性和自主性,造成文化意象的缺失。
以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化意象为研究对象,提出译者首先要通过语境分析确定一个词是不是具有文化意象,然后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确定某一文化意象在两种语言中引起的联想及独特的感情评价,最后精心地选择翻译策略,可采用直译,意译及替换等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意象;互文性;古典诗词;翻译―意象‖一词既是一个美术学术语,又是一个文学术语,在古今中外的文论和译论中被频繁地使用。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意象说萌生于先秦。
《周易》中有―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
―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意象的概念运用到文艺美学中。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情感上受到感染。
‖[1]文化意象是记录文化的语言符号,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精华。
在各个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它们在人们的语言和文学艺术作品里不断地出现,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并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
文化意象有多种表现形式,在《译介学》中,谢天振提到文化意象可以是―一种植物,实有或传说中的飞禽或走兽,一句成语,谚语,一则典故或某个形容性词语中的形象或喻体,甚至可以是某个数字。
‖[2]181―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歌通常形式简短但寓意深刻,在不同民族中都被看成是可涵盖一切文艺形式的最高的艺术审美形式。
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歌,因其多种多样的文化意象,可谓将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这些文化意象还负载着极为强烈的文化意义,相当大一部分与本民族的传说、典故、比喻、成语、谚语和风俗习惯等等有密切的联系,能够唤起本民族的文化群体中人们非常强烈的文化认同,对他们来说,联想意义与意象本身融为一体,与本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互文性。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乌鸦意象研究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乌鸦意象研究作者:张昊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30期摘要:意象的使用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种极为重要且普遍的现象,巧用意象能够使诗词显得生动易懂,韵味无穷。
乌鸦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但其所代表的意义却常有变化,这主要是由乌鸦自身的某些特质和人们审美的变化所造成的。
本文旨在结合具体诗句与词句,分析乌鸦意象从古至今的不同含义,加深认识在诗词中运用意象的深刻作用。
关键词:乌鸦;意象;变化[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041、绪论“意象”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意,指心意;象,指物象。
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
该词原为哲学概念。
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通过整理与阅读参考文献,发现大部分论文是对乌鸦文化的整体性研究,并没有结合具体诗词分析乌鸦意象在诗词中的内涵,结合具体诗词来剖析乌鸦意象在不同时代的含义及其发展的原因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
意象的使用是中国古诗词中重要的部分,乌鸦意象也是中国古代诗词的常用意象之一。
意象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审美过程。
本文通过研究乌鸦一向在不同时代古典诗词中的文化意象,来进一步探究在旧体诗词中把握意象使用的方法及其内涵。
从而使今人创作旧体诗词时,深化理解“乌鸦”这一意象的含义。
此外,“乌鸦”这一形象在在当代经常被赋予消极的含义,例如今人认为乌鸦是“凶兆”、“恶鸟”。
通过研究乌鸦意象从远古时代的分流到两宋以后合流的过程,管窥乌鸦文化形象的变迁,可以让人对乌鸦的文化形象更加丰富,不再仅仅局限于其消极的含义,这是本文的文化意义。
2、将乌鸦作为消极意象的代表2.1乌鸦作为消极意象的概述《诗经》中“莫赤匪狐,莫黑匪乌”这一句是讽刺卫国的君臣作恶多端,奸佞邪恶,乌鸦代表着负面的意义。
中西方文化中的乌鸦意象探析
中西方文化中的乌鸦意象探析
冯静
【期刊名称】《齐鲁学刊》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乌鸦意象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都具有丰富而又复杂的文化内涵。
东
西方文化对乌鸦的不同态度表明各民族文化中的乌鸦意柬有若各自不同的文化渊源。
同时,东西方文化赋予乌鸦的感情色彩及其相应的文化内涵又存在许多相通之处。
【总页数】3页(P99-101)
【作者】冯静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语部,山东,曲阜,2731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4
【相关文献】
1.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学中“水”意象的认知解读 [J], 张靖宇
2.简析中外文化中的乌鸦意象 [J], 陈梅;王孝杰
3.舌尖上的文化表征r——探析中国当代电影中的饮食文化意象 [J], 师景
4.月亮意象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 [J], 陈静
5.试比较中西方城市意象及其精神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J], 覃丽娟;曾志伟;袁清;易
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乌啼声传达的仅仅是对家园的表层回归,那么 的考试》(
)中,
庾信的《乌夜啼》传达的就是诗人对精神回归、 乌鸦 带 着 强 烈 的 自 信,自 认 为 比 死 神 还 强 大;
灵魂回归的渴望:“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 《乌鸦的第一课》里( ’
)则
态异《前溪》。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 栖!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讵不自 谅长落泪,到头啼乌恒夜啼。”诗人以乌鸦的无 处可栖喻指自己的托身失所、灵魂无归,借思妇 怨愁抒发自己对故国的离愁别恨!而乌啼声与残 阳、秋霜、月色等意象融汇,则营造出苍凉、凄 婉之境〔 〕。如李颀的《琴歌》:“寒林残日欲栖 乌,壁 里 青 灯 乍 有 无。”张 继 的《枫 桥 夜 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晁端友的 《宿济洲西门外旅馆》:“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 万树风入衣。”当乌鸦暗淡的色彩及凄凉的夜啼 与宫中女子的命运相结合时,就出现宫乌意象, 抒写红颜易老、青春易逝、冷落孤寂之叹。如王 昌龄的《长信秋词》:“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 阳日影来。”赵嘏的《乌栖》:“宫乌栖处玉楼深, 微月生檐夜夜心。”
第期
佘艺玲:中西诗歌中乌鸦意象的共同审美特质
文化的叛逆者立场,表明他追求民主自由、个性 解放,不愿与庸俗文人为伍,不愿继续接受封建 旧文化束缚的决断态度〔 〕。可以看出,在中西 诗歌中乌鸦意象承担着颠覆旧传统的重任,寄托 新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追寻探 求,对精神家园的重建与整合。
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离不开人类的社会生 活,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人们正是在社会实 践活动中不断地显示和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智 慧、才能等),从而创造出美。从这一意义上说, 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及其对 象化。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乌鸦以其特有的属 性成为人们审美观照、审美创造的对象,诗人超 越实用、功利观念,通过感知、想象、情感等多 种心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达到对审美对象本质内容 的把握,从而创造出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乌鸦意
箭射死了爱人,等到发现真相已后悔莫及,只好
惩罚乌鸦,让它变成黑色。有关太阳的神话和早
期宗教祭祀中,还流行着乌占。乌鸦既是巫师对
太阳实施交感巫术的媒介,也是太阳承受巫术的
本体,它像一条纽带把巫师和太阳连接起来。巫
师通过它把人们的真诚、意愿传达给太阳,太阳
通过它把自己无比的神性传递给巫师。而在凯尔
特人的传说中,乌鸦是英国土著部落的图腾,是
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省与批判,体味到了作者
对人与自 然 重 建 亲 和 关 系 的 美 好 憧 憬 与 乐 观 情
怀。《乌鸦》无疑隐喻着人类从对理性主义的无
知到最终的洞察禅悟,这一认识上的飞跃昭示着
人与自然关系的美好未来。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乌鸦的叛逆形象也
被作为革命意志的象征。“五四”新文学的先驱
有“金乌负日”的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 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淮南子·精神训》 云:“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高诱注曰: “踆,犹蹲也,谓三足乌。”王充《论 衡·灵 宪》 说:“日,阳精之宗,积而成乌。乌有三趾。”可 以看出,在我国早期的传说里,乌鸦和太阳是不 可分割的整体,它不仅是运载太阳的神鸟,而且 本身由太阳阳精孕育而成,和太阳是一而二的关 系。先民 对 太 阳 的 崇 拜 很 自 然 地 落 到 了 乌 鸦 身 上。于是,乌鸦被赋予一种传奇色彩,金乌、阳 乌、火乌、灵乌等具有阳刚之美的意象为诗文构 造出雄伟壮阔、豪迈旷达的意境。如沈 佺 期的 《早发平昌岛》:“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李 涉的《寄河阳从事杨潜》:“金乌欲上海如血,翠 色一点蓬莱光”;李商隐的《东南》:“东南一望 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等等。身为“日之精 魂”的乌鸦,为诗歌平添了一抹瑰丽奇异的浪漫 色彩,也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遐想与憧憬。
年,一个漆黑的风雨之夜,他追思死去的爱人,
想用书本驱散内心的痛苦而不能。突然有微弱的
敲门声,他鼓足勇气打开,门外什么也没有,只
有漆黑的夜。当再一次听到敲击声时,他打开窗
户,发现一只乌鸦站在窗边的雕像上。青年想借
乌鸦 冲 淡 自 己 的 哀 愁, 乌 鸦 却 说 “ 永 不 复 还
(
)”;他想忘掉那失去的心上人,乌鸦
总和。鲜明独特的个性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 饥。———/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
出来,就成为个性美。在中西诗歌中乌鸦向来被 飞;/也不能叫人 家 系 在 竹 竿 头,/赚 一 把 黄 小
赋予 不 服 管 束 的 性 格。《 犹 太 法 典》 记 载, 米!”全诗用老鸦的口吻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倡
有思妇怀人。如杨巨源的《相和歌辞·乌夜啼》:
乌鸦的个性给诗人以创作的灵感。在塔特·
“可怜杨叶复杨花,雪净烟深碧玉家。乌栖不定 休斯的诗集《乌鸦》中,乌鸦坚强、反叛的个性
枝条 弱,城 头 夜 半 声 哑 哑。”罗 隐 的 《 听 琴》: 尤为鲜明。作为离经叛道的英雄,乌鸦对宗教、
“寒雨萧萧落井梧,夜深何处怨啼乌。”如果说以 权威、文明进行全新的诠释与演绎。在《子宫口
因有好食腐肉的特性,乌鸦喜欢聚集在荒郊 野冢、尸体横陈之处,“呱呱”叫个不停。这种 和死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呱呱”之声,使人产 生恐惧、战栗 之 感。 于 是, 乌 鸦 与 荒 郊、 孤 庙、 战场等意象整合构成荒凉颓败之境,暗喻国破家 亡之意〔 〕。乐府民歌《战城南》:“战城南,死 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诗人悼念阵亡 士卒,要 求 乌 鸦 先 为 死 者 招 魂, 再 吃 他 们 的 尸 体。诗中乌鸦意象的出现渲染了战后尸横遍野、 凄惨荒凉之状,蕴含阵亡将士战死沙场尸骨无存 之悲。李商隐的“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 暮鸦”(《隋宫》),辛弃疾的“佛狸祠下,一片神
禁止在方舟上繁殖,但乌鸦却违背这一 导者们在极为严峻的斗争环境中的思想风貌,把
禁令,在方舟上繁衍生息,成为方舟上数量最多 执著的勇者形象刻画得神形毕现。胡适自比乌
的鸟类。《圣经·创世纪》中说,诺亚一家与各类 鸦,以乌鸦的叫声传达“五四”新文学革命的新
动物在方舟内躲避洪水,过了四十天,诺亚放出 声,表明他作为“五四”新文化的倡导者对传统
在西方原始传说中,乌鸦也是神鸟。希腊神 话说乌鸦原本金色,是阿波罗的“宠物”,古希 腊人称其为太阳鸟。阿波罗派它去监视自己的爱 人,由于乌鸦说谎,阿波罗对爱人产生误会,用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佘艺玲(
—),女(汉),福建泉州人,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方面的研究。
第期
佘艺玲:中西诗歌中乌鸦意象的共同审美特质
一、“太阳化身”所体现的阳刚 之美
强劲有力、气势恢宏的阳刚美,是实践主体 与客体处于对立和冲突中而最终趋向统一的动态 美,给人 以 粗 犷、 激 昂、 豪 放、 浓 烈 的 审 美 感 受。在中西诗歌中,乌鸦均作为太阳化身,体现 出一种阳刚之美。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乌鸦 是太阳的象征,是“日之精魂”的化身;太阳被 称作“三足乌”、“金乌”。《山海经·大荒东经》
诗人、表现主义先驱特拉克尔( ,
)在《渡鸦》中写道:“有时一个人可以听
见它们的责骂,/一具在某处发出气味的腐体。/
它们的飞行突然弯向北方,/它们消失,像一列
送葬的队伍/刻画在欲望中颤抖的风里。”腐臭与
乌鸦牢牢联系在一起,死亡气息扑鼻而来。前苏
联 女 诗 人 阿 赫 玛 托 娃(
,
)在诗歌《幻觉》中也有类似的描写:“乌
鸦在黑色天空发出尖利的叫声,/林荫道深处有
墓穴的拱门。”
由于乌 鸦 与 其 他 鸟 类 一 样 有 朝 出 晚 归 之 习
性,因此乌鸦意象与黄昏结合,便勾勒出一幅凄
美的 画 面,传 达 日 暮 思 归、迟 暮 怀 人 之 情〔 〕。
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屡见不鲜。如杜甫的“霜黄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年月
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暮归》),“钓 一只乌鸦探寻消息,乌鸦在洪水消退、地面露出
第 期(总第 期) 年月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文章编号: — ( ) — —
·文学研究·
中西诗歌中乌鸦意象的共同审美特质
佘艺玲
(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 福建 泉州
)
摘要:乌鸦是中西诗歌中重要的禽鸟意象。它身上负载的意义单纯而复杂,矛盾而统一;体现着 阳刚美、荒残美、个性美等不同的审美特质。与乌鸦有关的民俗文化和乌鸦自身的生活习性,对其审 美特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皆借乌
鸦意象表达亡国失地之痛。近代李叔同去国远游
时也曾写《金缕曲》以抒国破家亡之悲:“披发
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
山谁收拾,零 落 西 风 依 旧,便 惹 得 离 人 消 瘦。”
乌鸦意象增添了几多萧瑟与悲凉!
西方诗歌中,乌鸦也是凄清荒凉意境的经典
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复愁十二首》)。最著 前一直在空中盘旋,不肯回来,诺亚只好再放鸽
名的当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老树昏 子出去。乌鸦虽不像鸽子那样听话飞回,但在没
鸦”景象,勾勒出一幅秋风萧瑟,人在旅途,天 有食物、没有落脚点的情况下盘旋七天,足见其
涯寂寞的思归图。既然外有游子思归,那么内便 顽强的生命力。
重复说“永不复还”;他想抓住那失去的心上人,
乌鸦仍然回答说“永不复还”;他想赶走这只不
祥之鸟,乌鸦还是重申着“永不复还”———这种
冷漠、机械的否定答复,折磨着青年的心,使他
陷入深深的绝望,几乎疯狂。乌鸦成了他永远不
能实现渴望的象征。诗人有意选择狂风骤雨的夜
晚,阴森冷酷的乌鸦,以营造令人窒息的氛围,
来映衬主人公孤独悲哀的心境〔 〕。奥地利著名
的火焰 在 它 面 前 顿 时 失 去 了 威 力。 乌 鸦 是 破 坏
者,更是 神 奇 的 创 造 者〔 〕。它 历 经 旁 观 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