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歌中乌鸦意象的共同审美特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顽强 叛 逆 所 彰 显 的 个 性 之 美
者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白话诗《老鸦》这 样写道:“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 啼。/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
呢呢喃 喃 讨 人 家 的 欢 喜!/天 寒 风 紧,无 枝 可
中西诗歌中的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 栖。/我 整 日 里 飞 去 飞 回, 整 日 里 又 寒 又
关键词:中西诗歌;乌鸦意象;审美特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乌鸦在文学中是一种常见的象征物,它以其 独特的文 化 意 蕴 成 为 中 西 诗 歌 中 重 要 的 禽 鸟 意 象。它身 上 负 载 的 意 义 单 纯 而 复 杂, 矛 盾 而 统 一。它象征黑暗,也预示光明;它是魂的邮差, 也是神的使者;它演绎灾祸,也带来喜讯……这 与其生活习性有关,也是文化发展与审美观照的 结果。古往今来,乌鸦的形象总是吸引诗人独到 的眼光,他们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审美创 造,描绘出乌鸦阳刚美、荒残美、个性美等不同 特质,寄托不同的审美理想和情感。
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省与批判,体味到了作者
对人与自 然 重 建 亲 和 关 系 的 美 好 憧 憬 与 乐 观 情
怀。《乌鸦》无疑隐喻着人类从对理性主义的无
知到最终的洞察禅悟,这一认识上的飞跃昭示着
人与自然关系的美好未来。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乌鸦的叛逆形象也
被作为革命意志的象征。“五四”新文学的先驱
在西方原始传说中,乌鸦也是神鸟。希腊神 话说乌鸦原本金色,是阿波罗的“宠物”,古希 腊人称其为太阳鸟。阿波罗派它去监视自己的爱 人,由于乌鸦说谎,阿波罗对爱人产生误会,用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佘艺玲(
—),女(汉),福建泉州人,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方面的研究。
第期
佘艺玲:中西诗歌中乌鸦意象的共同审美特质
第 期(总第 期) 年月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文章编号: — ( ) — —
·文学研究·
中西诗歌中乌鸦意象的共同审美特质
佘艺玲
(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 福建 泉州
)
摘要:乌鸦是中西诗歌中重要的禽鸟意象。它身上负载的意义单纯而复杂,矛盾而统一;体现着 阳刚美、荒残美、个性美等不同的审美特质。与乌鸦有关的民俗文化和乌鸦自身的生活习性,对其审 美特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箭射死了爱人,等到发现真相已后悔莫及,只好
惩罚乌鸦,让它变成黑色。有关太阳的神话和早
期宗教祭祀中,还流行着乌占。乌鸦既是巫师对
太阳实施交感巫术的媒介,也是太阳承受巫术的
本体,它像一条纽带把巫师和太阳连接起来。巫
师通过它把人们的真诚、意愿传达给太阳,太阳
通过它把自己无比的神性传递给巫师。而在凯尔
特人的传说中,乌鸦是英国土著部落的图腾,是
由此可见,乌鸦意象也共同传达出一种荒残 之美。
戏谑宗教的神圣和上帝的威严,上帝教乌鸦如何
说“ 爱 ” 字 时, 乌 鸦 张 开 嘴 又 是 打 呵 欠 又 是 干
呕;而《乌鸦的最后据点》( ’
)
中,一切都在烈日的火焰下焚烧殆尽,唯有乌鸦
巍然不动,它那“水灵灵”、“黑晶晶”的眼珠闪
烁着生命与希望的亮光,泛着红、黄、蓝、绿色
组合,从乌鸦意象中可咀嚼出诗人忧郁感伤的情
绪。苏格兰脍炙人口的民谣《三只乌鸦》(
)讲 述 一 个 忧 伤 感 人 的 爱 情 童 话,
渲染骑士战死的悲壮色彩。美国唯美主义诗人埃
德加·爱 伦·坡 (
,— )
的长诗《乌鸦》(
)表达的是死亡与绝
望的主 题。 诗 歌 描 绘 一 位 失 去 心 上 人 的 独 居 青
的火焰 在 它 面 前 顿 时 失 去 了 威 力。 乌 鸦 是 破 坏
者,更是 神 奇 的 创 造 者〔 〕。它 历 经 旁 观 者、破
坏者、受害者与醒悟者的角色变迁,完成了从幼
小无知到久受理性主义浸染而嗜暴成性的蜕变,
再从 屡 受 重 创 幡 然 醒 悟 到 弃 暴 求 和 的 升 华〔 〕。
读者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到了诗人对理性主义主宰
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皆借乌
鸦意象表达亡国失地之痛。近代李叔同去国远游
时也曾写《金缕曲》以抒国破家亡之悲:“披发
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
山谁收拾,零 落 西 风 依 旧,便 惹 得 离 人 消 瘦。”
乌鸦意象增添了几多萧瑟与悲凉!
西方诗歌中,乌鸦也是凄清荒凉意境的经典
发人类最初的美感时起了重要作用。作为太阳化
身的乌鸦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其意象运用到诗
歌创作中,便有了神奇壮丽的审美效果。
二、生活 习 性 所 营 造 的 荒 残 之 美
古朴、沧桑是荒残美的文化诗韵,它表现的 是孤寂、拙朴、破旧、断残的审美效应和悲凉、 忧伤、苦涩的审美情感。乌鸦,这个带有传统神 话色彩的意象,也因其生活习性被赋予凄冷悲凉 的内涵,中西诗人利用它营造出具有震撼视觉效 果的荒残意境。
禁止在方舟上繁殖,但乌鸦却违背这一 导者们在极为严峻的斗争环境中的思想风貌,把
禁令,在方舟上繁衍生息,成为方舟上数量最多 执著的勇者形象刻画得神形毕现。胡适自比乌
的鸟类。《圣经·创世纪》中说,诺亚一家与各类 鸦,以乌鸦的叫声传达“五四”新文学革命的新
动物在方舟内躲避洪水,过了四十天,诺亚放出 声,表明他作为“五四”新文化的倡导者对传统
因有好食腐肉的特性,乌鸦喜欢聚集在荒郊 野冢、尸体横陈之处,“呱呱”叫个不停。这种 和死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呱呱”之声,使人产 生恐惧、战栗 之 感。 于 是, 乌 鸦 与 荒 郊、 孤 庙、 战场等意象整合构成荒凉颓败之境,暗喻国破家 亡之意〔 〕。乐府民歌《战城南》:“战城南,死 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诗人悼念阵亡 士卒,要 求 乌 鸦 先 为 死 者 招 魂, 再 吃 他 们 的 尸 体。诗中乌鸦意象的出现渲染了战后尸横遍野、 凄惨荒凉之状,蕴含阵亡将士战死沙场尸骨无存 之悲。李商隐的“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 暮鸦”(《隋宫》),辛弃疾的“佛狸祠下,一片神
一、“太阳化身”所体现的阳刚 之美
强劲有力、气势恢宏的阳刚美,是实践主体 与客体处于对立和冲突中而最终趋向统一的动态 美,给人 以 粗 犷、 激 昂、 豪 放、 浓 烈 的 审 美 感 受。在中西诗歌中,乌鸦均作为太阳化身,体现 出一种阳刚之美。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乌鸦 是太阳的象征,是“日之精魂”的化身;太阳被 称作“三足乌”、“金乌”。《山海经·大荒东经》
第期
佘艺玲:中西诗歌中乌鸦意象的共同审美特质
文化的叛逆者立场,表明他追求民主自由、个性 解放,不愿与庸俗文人为伍,不愿继续接受封建 旧文化束缚的决断态度〔 〕。可以看出,在中西 诗歌中乌鸦意象承担着颠覆旧传统的重任,寄托 新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追寻探 求,对精神家园的重建与整合。
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离不开人类的社会生 活,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人们正是在社会实 践活动中不断地显示和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智 慧、才能等),从而创造出美。从这一意义上说, 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及其对 象化。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乌鸦以其特有的属 性成为人们审美观照、审美创造的对象,诗人超 越实用、功利观念,通过感知、想象、情感等多 种心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达到对审美对象本质内容 的把握,从而创造出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乌鸦意
鸦在黑色天空发出尖利的叫声,/林荫道深处有
墓穴的拱门。”
由于乌 鸦 与 其 他 鸟 类 一 样 有 朝 出 晚 归 之 习
性,因此乌鸦意象与黄昏结合,便勾勒出一幅凄
美的 画 面,传 达 日 暮 思 归、迟 暮 怀 人 之 情〔 〕。
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屡见不鲜。如杜甫的“霜黄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年月
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暮归》),“钓 一只乌鸦探寻消息,乌鸦在洪水消退、地面露出
有思妇怀人。如杨巨源的《相和歌辞·乌夜啼》:
乌鸦的个性给诗人以创作的灵感。在塔特·
“可怜杨叶复杨花,雪净烟深碧玉家。乌栖不定 休斯的诗集《乌鸦》中,乌鸦坚强、反叛的个性
枝条 弱,城 头 夜 半 声 哑 哑。”罗 隐 的 《 听 琴》: 尤为鲜明。作为离经叛道的英雄,乌鸦对宗教、
“寒雨萧萧落井梧,夜深何处怨啼乌。”如果说以 权威、文明进行全新的诠释与演绎。在《子宫口
年,一个漆黑的风雨之夜,他追思死去的爱人,
想用书本驱散内心的痛苦而不能。突然有微弱的
敲门声,他鼓足勇气打开,门外什么也没有,只
有漆黑的夜。当再一次听到敲击声时,他打开窗
户,发现一只乌鸦站在窗边的雕像上。青年想借
乌鸦 冲 淡 自 己 的 哀 愁, 乌 鸦 却 说 “ 永 不 复 还
(
)”;他想忘掉那失去的心上人,乌鸦
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复愁十二首》)。最著 前一直在空中盘旋,不肯回来,诺亚只好再放鸽
名的当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老树昏 子出去。乌鸦虽不像鸽子那样听话飞回,但在没
鸦”景象,勾勒出一幅秋风萧瑟,人在旅途,天 有食物、没有落脚点的情况下盘旋七天,足见其
涯寂寞的思归图。既然外有游子思归,那么内便 顽强的生命力。
有“金乌负日”的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 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淮南子·精神训》 云:“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高诱注曰: “踆,犹蹲也,谓三足乌。”王充《论 衡·灵 宪》 说:“日,阳精之宗,积而成乌。乌有三趾。”可 以看出,在我国早期的传说里,乌鸦和太阳是不 可分割的整体,它不仅是运载太阳的神鸟,而且 本身由太阳阳精孕育而成,和太阳是一而二的关 系。先民 对 太 阳 的 崇 拜 很 自 然 地 落 到 了 乌 鸦 身 上。于是,乌鸦被赋予一种传奇色彩,金乌、阳 乌、火乌、灵乌等具有阳刚之美的意象为诗文构 造出雄伟壮阔、豪迈旷达的意境。如沈 佺 期的 《早发平昌岛》:“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李 涉的《寄河阳从事杨潜》:“金乌欲上海如血,翠 色一点蓬莱光”;李商隐的《东南》:“东南一望 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等等。身为“日之精 魂”的乌鸦,为诗歌平添了一抹瑰丽奇异的浪漫 色彩,也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遐想与憧憬。
上乌啼声传达的仅仅是对家园的表层回归,那么 的考试》(
)中,
庾信的《乌夜啼》传达的就是诗人对精神回归、 乌鸦 带 着 强 烈 的 自 信,自 认 为 比 死 神 还 强 大;
灵魂回归的渴望:“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 《乌鸦的第一课》里( ’
)则
态异《前溪》。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 栖!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讵不自 谅长落泪,到头啼乌恒夜啼。”诗人以乌鸦的无 处可栖喻指自己的托身失所、灵魂无归,借思妇 怨愁抒发自己对故国的离愁别恨!而乌啼声与残 阳、秋霜、月色等意象融汇,则营造出苍凉、凄 婉之境〔 〕。如李颀的《琴歌》:“寒林残日欲栖 乌,壁 里 青 灯 乍 有 无。”张 继 的《枫 桥 夜 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晁端友的 《宿济洲西门外旅馆》:“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 万树风入衣。”当乌鸦暗淡的色彩及凄凉的夜啼 与宫中女子的命运相结合时,就出现宫乌意象, 抒写红颜易老、青春易逝、冷落孤寂之叹。如王 昌龄的《长信秋词》:“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 阳日影来。”赵嘏的《乌栖》:“宫乌栖处玉楼深, 微月生檐夜夜心。”
勇猛无畏的象征,扮演的是预言者的角色。英国
当代诗人塔德·休斯(
,
)
在他的诗集《乌鸦》( )中就结合这个古老
的传说,描绘一只体格修伟、力量巨大的乌鸦,
赋予它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尽管表现手
法与中国诗歌不同,却有共同的审美特质,读者
都能从乌鸦身上体味到刚健雄奇的阳刚之美。追
溯其中介,神话传说、原始巫术和图腾崇拜在激
诗人、表现主义先驱特拉克尔( ,
)在《渡鸦》中写道:“有时一个人可以听
见它们的责骂,/一具在某处发出气味的腐体。/
它们的飞行突然弯向北方,/它们消失,像一列
送葬的队伍/刻画在欲望中颤抖的风里。”腐臭与
乌鸦牢牢联系在一起,死亡气息扑鼻而来。前苏
联 女 诗 人 阿 赫 玛 托 娃(
,
)在诗歌《幻觉》中也有类似的描写:“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和。鲜明独特的个性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 饥。———/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
出来,就成为个性美。在中西诗歌中乌鸦向来被 飞;/也不能叫人 家 系 在 竹 竿 头,/赚 一 把 黄 小
赋予 不 服 管 束 的 性 格。《 犹 太 法 典》 记 载, 米!”全诗用老鸦的口吻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倡
重复说“永不复还”;他想抓住那失去的心上人,
乌鸦仍然回答说“永不复还”;他想赶走这只不
祥之鸟,乌鸦还是重申着“永不复还”———这种
冷漠、机械的否定答复,折磨着青年的心,使他
陷入深深的绝望,几乎疯狂。乌鸦成了他永远不
能实现渴望的象征。诗人有意选择狂风骤雨的夜
晚,阴森冷酷的乌鸦,以营造令人窒息的氛围,
来映衬主人公孤独悲哀的心境〔 〕。奥地利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