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下载

氨

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

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液氨是一种制冷剂。

氨也是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

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许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

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

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等危险性质。

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

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

中文名氨(拼音:ān)英文名Ammonia别称氨气化学式NH3分子量17熔点-77.7℃沸点-33.5℃水溶性极易溶于水密度0.771kg/m3外观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闪点-54℃应用农业上可做氮肥危险性描述有毒、有腐蚀性用途制硝酸、化肥、炸药化合价+1价氨气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产物是空气中的成分,不污染环境,因此有一定的利用前景:[氨气极容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俗称氨水,市售氨水的浓度为25%到28%。

氨水呈弱碱性,因为在水中存在这样的电离:NH3亦可与金属离子如Ag、Cu等发生络合,生成络合物:氨可以和酸反应生成铵盐,如:氨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产物是NO,是工业生产硝酸的重要反应:除此之外还可在下列反应中呈现还原性:危害预防氨气危害表现⑴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

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

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氨的元素符号

氨的元素符号

氨的元素符号氨的概述氨(Ammonia),化学式为NH3,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氨是由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的,是一种重要的氮源。

氨的元素符号氨的元素符号是NH3。

在化学式中,N代表氮元素,H代表氢元素,3代表氢的个数。

氨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

氨的性质物理性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在水中可以形成氨水溶液。

氨的密度较小,比空气轻,可以升入空气中。

它的沸点为-33.34℃,熔点为-77.73℃。

化学性质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它可以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中和酸性。

氨也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具有络合能力。

此外,氨还可以作为氧化剂参与一些氧化反应。

氨的应用农业氨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原料,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源。

氨可以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氨盐,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氨肥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化工氨在化工行业中有多种应用。

它可以用作合成其他化学品的原料,例如合成纤维素、塑料、胶粘剂等。

氨也可以用于制备氨水,用作清洁剂和消毒剂。

此外,氨还可以作为催化剂参与一些化学反应。

制冷氨在制冷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吸热量和蒸发潜热,氨可以用作制冷剂。

氨制冷系统在工业和商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冷库、冷藏车等。

燃料氨也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氨可以被用作燃料电池的氢源。

氨燃料电池可以提供清洁的能源,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排放。

安全注意事项氨具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

在使用氨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避免长时间接触氨气,以防止刺激和损伤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2.在使用氨气时,应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以防止氨气积聚。

3.如果不慎吸入大量氨气,应迅速离开现场,并寻求医疗救助。

4.在处理氨水溶液时,应戴上防护手套和眼镜,以避免溅到皮肤和眼睛。

总结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

氨

氨氨:[ān][ㄢˉ]郑码:MYWZ,U:6C28,GBK:B0B1 五笔:RNPV笔画数:10,部首:气,笔顺编号:3115445531参考词汇:ammonia化学式:NH3电子式:如右图一、结构:氨分子为三角锥型分子,是极性分子。

N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

二、物理性质: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易液化,液氨可作致冷剂。

三、主要化学性质:1、NH3遇Cl2、HCl气体或浓盐酸有白烟产生。

2、氨水可腐蚀许多金属,一般若用铁桶装氨水,铁桶应内涂沥青。

3、氨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产物是NO,是工业制HNO3的重要反应,NH3也可以被氧化成N2。

4、NH3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四、主要用途:NH3用于制氮肥(尿素、碳铵等)、HNO3、铵盐、纯碱,还用于制合成纤维、塑料、染料等。

氨药物名称:氨药物别名:暂无英文名称:Ammonia药物说明:稀氨溶液〔典〕(Dilute Ammonia Solution):每100ml中含氨10g,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有刺激性特臭,呈碱性反应。

对昏迷、麻醉不醒者,嗅入本品有催醒作用。

亦用于手术前医生手的消毒,每次用本品25ml,加温开水5L稀释后供用。

主要成分:暂无性状特征:暂无功能主治:吸入或口服本品,可刺激呼吸道或胃粘膜,反射性兴奋呼吸和循环中枢。

昏迷、醉酒者吸入氨水有苏醒作用,对昏厥者作用较好。

外用配成25%搽剂作为刺激药,尚有中和酸的作用,用于昆虫咬伤等。

用法用量:暂无不良反应:暂无注意事项:暂无五、卫生标准MAC(NH3)=30mg/m3 , 44.11ppm;STEL(NH3)=35ppmIDLH(NH3)=300PPMERPG 浓度(ppm)危害ERPG1 25 引起刺激作用ERPG2 200 可引起永久性损伤ERPG3 1000 可致死氨中毒1,血氨增高原因血氨清除不足肝内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是机体清除氨的主要代谢途径。

氨

NH3· 2O H
H2O
NH3 NH4Cl
O2
NO
HCl
4.NH3的检验方法: ①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与氯化氢相遇产生白烟; 5.氨的用途
1、在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于1L水中,形成密度为ρ g·cm-3 的氨水,该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000ρ V mol/L 17V+22400
实验方案: 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 然后将它们靠近但不要接触. 实验验证:请做实验看
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
结论:氨气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 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 漏气,这是为什么?
3、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20e
催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4NH3+5O2

4NO+6H2O
请看:氨气在纯氧气中燃烧
氨的用途
制铵盐 制 硝 酸
医用稀氨水 用作致冷剂
制纤维、塑料、染料
制 纯 碱 制尿素

课堂回顾: 谈谈在这堂课中你有何收获?
1.氨的分子结构:三角锥形 2.NH3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 1∶700),易液化(熔点“高”). 3.NH3的化性:氨水显碱性,与酸作用生成铵盐,催 化氧化成NO.
小组合作练习: 2、 氮的氧化物NOX与NH3反应生成N2和H2O,若在标况下 1.5L NOX与2L NH3恰好完全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NOX中x值为 . 4xNH3 + 6NOX == (2x+3)N2 + 6xH2O x=2
[作业]: 完成[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同学们再见!
问题探究一:
既然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那么氨气能不能做 喷泉实验呢?(想象)

氨

氨氨(Ammonia,旧称阿莫尼亚)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上使用的氮肥,除氨水外,诸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生产的。

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

别名氨气,分子式为NH3,英文名:synthetic ammonia。

世界上的氨除少量从焦炉气中回收外,绝大部分是合成的氨。

合成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

氨作为工业原料和氨化饲料,用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2%。

硝酸、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料生产。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铵根离子NH4+ 其中氮的化学价为-3+ NH3是氨气工艺流程1.合成氨的工艺流程(1)原料气制备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

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法制取合成气。

(2)净化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

①一氧化碳变换过程在合成氨生产中,各种方法制取的原料气都含有CO,其体积分数一般为12%~ 40%。

合成氨需要的两种组分是H2和N2,因此需要除去合成气中的CO。

变换反应如下:CO+H2O→H2+CO2 =-41.2kJ/mol 0298HΔ由于CO变换过程是强放热过程,必须分段进行以利于回收反应热,并控制变换段出口残余CO含量。

第一步是高温变换,使大部分CO转变为CO2和H2;第二步是低温变换,将CO含量降至0.3%左右。

因此,CO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制造的继续,又是净化的过程,为后续脱碳过程创造条件。

②脱硫脱碳过程各种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气,都含有一些硫和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合成氨生产过程催化剂的中毒,必须在氨合成工序前加以脱除,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蒸汽转化法,第一道工序是脱硫,用以保护转化催化剂,以重油和煤为原料的部分氧化法,根据一氧化碳变换是否采用耐硫的催化剂而确定脱硫的位置。

氨

• (NH4+)+ (OH-)== NH3+H2O (加热)
•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的碱性(变蓝)

2、跟酸反应
氨与酸反应生成氨盐。
如氨与氯化氢反应时,迅速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会有 明显白烟)。 NH3+HCl=NH4Cl NH3+H2SO4=(NH4)2SO4 农业上常用的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都 是铵盐。
氨--NH3
氨的合成: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 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 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 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说明了含氮化合 物对人类的生存有巨大的意义。
氨的固定
•将游离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N2+3H2合成氨。
氨的性质
• 视频: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氨的物理性质
•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2、密度比空气小(0.7081g/L) 3、极易溶于水且溶解很快(1:700)
用途:主要用作制冷剂和制氨肥、氮肥
氨的化学性质
1、跟水反应

氨溶于水时,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 氨(NH3· H2O)。氨的水溶液叫氨水。
•NH3+H2O=NH3· 2O H
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加热的情况会分解成氨 气和水。
• •
NH3· 2O= NH3+H2O(加热) H
氨水有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湿润的红色石 蕊试纸变蓝。
思考:氨的水溶液为什么显碱性?
常温下,一水合氨中有一少部分电离 成NH4+和 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 NH3· 2O<==>(NH4+)+ (OH-) H • 可用NaOH检验氨跟离子的存在

氨的化学式

氨的化学式

氨的化学式氨的化学式是NH3。

在化学中,氨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具有许多不同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氨的化学式、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首先,氨的化学式是NH3,其中N表示氮原子,H表示氢原子。

氮具有原子序数7,氢具有原子序数1。

因此,氨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

氮原子有五个价电子,需要借用氢原子的一个电子对形成孤对电子,从而实现稳定构型。

氨分子的形状是一个四面体,氮原子位于中心,三个氢原子平均分布在氮原子周围120度的角度上。

氨是一种气体,在常温下无色无味。

它是一种高度亲水性的物质,可溶于水,从而形成氨水。

氨具有一种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当氨气浓度超过5部分/百万时,即可被人类察觉。

在高浓度下,氨气具有腐蚀性和毒性。

制备氨的方法有多种途径。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氨的合成气体(通常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催化反应,使用铁催化剂。

这个过程被称为哈柏过程,是最常用的工业方法之一。

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性还原无机化合物如氮化钙(Ca3N2)或氢氧化铵(NH4OH)来制备氨。

氨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中,氨是一种重要的氮源,广泛用于合成化肥。

氨还可用于调节土壤酸碱度,并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此外,氨也被用作阻燃剂,在家居用品、塑料和纺织品等行业广泛应用。

由于氨能与酸性气体反应,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火灾风险。

氨还被广泛用于医药领域。

它可用作药物中的一种基础成分,并被应用于制药过程中的中间体和溶剂。

此外,氨还可以用于制备诸如氨水、硝酸铵等化学药品。

在化学工业中,氨被用作氨碱法制备硝酸的中间体。

它还可用于制备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等工业产品。

总之,氨的化学式为NH3,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多功能的化合物。

它在农业、阻燃剂和医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氨可以被合成和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工业过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氨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氨
+

OH-
== NH3↑+ H2O

与碱反应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 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检验生成 的气体,试纸变蓝(证明含NH4+)。
六、氮的固定
1、概念:把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 化合物的方法。 2、氮的固定的形式
人工固氮(合成氨反应):N2+3H2 催化剂 ⇌ 2NH3
氨水的成分与性质
成分:三种分子三种离子 NH3、H2O、NH3·H2O(主要);NH4+、OH-、H+ 性质: △ (1)不稳定性:NH3·H2O===NH3↑+H2O(棕色瓶密封) (2)碱性: NH3·H2O NH4++OH-
(2)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NH3 + HCl = NH4Cl(可用于氨气的检验) 现象:产生白烟
高温、高压
[例1]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B .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氨气可使湿润
的酚酞试纸变蓝
C .氨本身没有毒,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
人们也不必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D.用水吸收NH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可防止倒吸
[ 解析 ] 氨属于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 (如浓硫酸、五 氧化二磷固体 ) 干燥,也不能用无水 CaCl2 干燥,因为无水 CaCl2与氨气反应生成CaCl2·8NH3,故只能用碱性干燥剂(如 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等)干燥;湿润的酚酞试纸遇NH3会变 红,虽然氨气并不能称之为有毒气体,但由于氨气的溶解度 极高,且极易挥发,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黏膜上, 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必须采 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例如根据氨的密度小的特征,可以向地 势低、逆风的方向远离事故区,故A 、 B、 C 三项都错误。四 氯化碳是一种油状液体,氨气不溶解于其中,这样就防止了 倒吸,D项正确。

氨和铵的化学式

氨和铵的化学式

氨和铵的化学式
氨的化学式为NH3,其中N代表氮元素,H代表氢元素。


和氮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了一个分子。

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在室温和常压下为气态,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性碱性物质。

氨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通过哈伯-博仑过程进行
工业生产。

在这个过程中,氢气和氮气通过高温高压反应结合,生成氨气。

除此之外,氨还常常作为催化剂的衍生物,用于化工和农业领域。

铵的化学式为NH4+,其中N表示氮元素,而H4+指的是四个氢离子。

铵离子是一种正离子,也被称为氨根离子。

铵离子是一种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的化合物,存在于许多有机和无机物中。

在农业生产和水处理中,铵离子被广泛使用,其盐和氨是许多合成化合物的重要前体。

铵离子可由氨和一些含氧化物发生加氢反应得到。

例如,由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化学式为(NH4)2SO4。

此外,
铵盐还可通过与其他物质反应而形成。

例如,硝酸铵是通过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反应而得到的。

总之,氨和铵都是化学领域中非常常见的物质。

氨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气味,常用于化工和农业领域。

铵是氨和离子反应得到的阳离子,是许多合成化合物的重要前体,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水处理中。

氨的基本知识

氨的基本知识

氨中毒及处理
氨中毒及处理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 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 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 皮肤和眼睛接触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 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 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 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 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 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 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 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45

50
饱和压力 Kgf/m² Kgf/m²
5.3
6.3 7.4
8.7
10.2
11.9
13.8
15.9
18.2
20.7
安全知识
• 氨的危险性: 氨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6~25%,在氧气中的爆炸 极限为13.5~79%。氨属有毒类介质,毒性2级,对 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直接接触高浓度氨时,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 伤,氨还可以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部的损伤。车间 空气中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 mg/m3,当氨蒸汽在 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 时即可中毒。氨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必须加强并落实 对氨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以确 保安全。
氨中毒及处理
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如有缺氧症状, 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 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 开术。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 如叔丁喘宁。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需立即脱去污染的衣 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同时可按热烧伤处理:适 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 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 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 状。误服者给饮牛奶或吃鸡蛋,可吸附毒物;若有腐蚀症 状时忌洗胃。

氨

知识迁移:为什么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特别强调: 1、氨水具有挥发性,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 2、氨水中微粒复杂,规定氨水的溶质为氨 气(最初通入的氨气)。 3、氨水的密度小于水,浓度越大,密度越 小(与多数溶液不同) 。 思考:1mol/L氨水的含义是什么?
2、氨气与酸的反应:
NH3 + HCl = NH4Cl
氨气为什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即:氨水为什么呈碱性?
归纳整理
1、氨气与水的反应: 所以氨水主要成 NH3+H2O 分的化学式为 NH3· H 2O
△ NH · H 2O NH ↑+H O NH3·H23 O == 3 2
NH4++OH-
思考:氨水中存在哪些分子、哪些离子? 分子:NH3、 H2O 、 NH3· H2O(主要) 离子:NH4+、 H+、 OH-
1、碱性气体:与水、与酸反应 2、还原性气体:与氧气等氧化性物质反应
喷泉停止后,为什么 由于氨气不纯 ,含有 烧瓶不能被水完全充 少量空气。 满?
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气密性要好 2、收集氨气的烧瓶要干燥
3、氨气的纯度尽可能的高 4、玻璃导管不可太长 形成喷泉的原理是:
短时间形成大的压强差,能使液体进入 烧瓶。
除去氨气外你学过的什么气体也能作喷泉 实验?
HCl NO2 SO2
请比较 氨、 氯化氢、 二氧化硫 和 氯气 的溶解度。
常温常压 1:700
1:500 1:40 1:2
经常比较和归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好方法。
是不是只有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 短时间形成大的压强差,能使液体进入 烧瓶。 气液易发生反应的体系也易形成喷泉。 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究氨气

氨性质总结

氨性质总结

氨性质总结一、物理性质1. 外观与气味氨(NH3)是一种无色气体,散发着刺激性的刺鼻气味。

在常温常压下,氨呈现为无色透明的气体。

2. 氨的溶解性氨具有较高的水溶解度。

在常温常压下,约有700倍的氨气能够溶解于水中,形成氨水。

氨水呈碱性,可以与酸反应。

3. 沸点和熔点氨的沸点为-33.34°C,熔点为-77.73°C。

由于氨是无色气体,所以其存在于液态或固态时并不直观。

4. 密度氨的密度比空气小,大约为0.73 g/L。

这也是为什么氨气会上升的原因。

二、化学性质1. 稳定性氨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物质,在高温或高压下容易分解。

此外,氨容易发生自燃并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氮气和水。

2. 与酸的反应氨具有碱性,可以和酸发生酸碱反应。

例如,氨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NH4Cl),氨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NH4)2SO4)等。

3. 与金属的反应氨能够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硝酸盐和铵盐。

例如,氨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的银氨合物。

4. 与氧化剂的反应氨具有还原性,在存在氧化剂的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

例如,氨与氯元素反应生成氯氨,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三、应用1. 化学工业氨广泛用于化学工业的合成反应中。

例如,氨是合成尿素和硝酸等化肥的原料。

此外,氨还可用于制造合成纤维和合成树脂等。

2. 医药领域氨在医药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氨能够用作制备某些药物的中间体,或用于药物的稀释剂。

3. 农业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氨作为氮源,可作为农田土壤的肥料,并且也用于动物饲料的添加剂。

4. 清洁剂和消毒剂由于氨具有杀菌和去除异味的特性,它常被用作清洁剂和消毒剂。

例如,在家庭中,氨可用于清洗玻璃、擦拭金属等。

综上所述,氨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具有较高的水溶解度和碱性。

在化学性质方面,氨具有不稳定性,可与酸、金属和氧化剂发生反应。

在应用方面,氨广泛用于化学工业、医药领域、农业以及作为清洁剂和消毒剂。

氨的分子式

氨的分子式

氨的分子式氨的分子式是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化学物质,被广泛用于化学工业、农业、医药和生物化学等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氨的分子式、性质、用途和安全注意事项。

一、氨的分子式氨的分子式是NH3,它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

它的分子量是17.03,密度为0.73克/升,沸点为-33.34℃,熔点为-77.73℃。

氨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可以溶于水和一些有机溶剂。

二、氨的性质氨是一种具有碱性的气体,它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氨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气体,它可以通过压缩和冷却制成液态氨,液态氨是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氨是一种高效的溶剂,它可以溶解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包括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三、氨的用途氨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作原料、催化剂、溶剂、冷却剂和气体分离剂等。

在农业中,氨被用作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在医药和生物化学中,氨被用作药物、生物试剂和生物制品的制造原料。

四、氨的安全注意事项氨是一种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气体,它可以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伤害。

因此,在使用氨时必须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 在使用氨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面罩和防护服等防护装备。

2. 氨必须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避免在密闭空间中使用氨。

3. 当氨泄漏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4. 在运输氨时,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泄漏和事故。

5. 在储存氨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火灾和爆炸等事故。

五、结论氨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化学物质,它在化学工业、农业、医药和生物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使用氨时,必须注意安全事项,避免发生事故和伤害。

我们应该加强对氨的了解和研究,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氨

基本信息中文名:氨;氨气英文名:AmmoniaCAS号:7664-41-7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UN编号:1005危险货物编号:23003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特别警示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理化特性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20℃、891kPa下即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

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大。

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分子量为17.03,熔点-77.7℃,沸点-33.5℃,气体密度0.7708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9,相对密度(水=1)0.7(-33℃),临界压力11.40MPa,临界温度132.5℃,饱和蒸气压1013kPa(26℃),爆炸极限15%~30.2%(体积比),自燃温度630℃,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

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 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30。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重型防护服等防护器具。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氨的化学方程式

氨的化学方程式

氨的化学方程式氨是一种有害气体,一般称为氨气,它的化学式为NH3。

氨的化学方程式描述了氨的分子结构以及它的反应特性。

氨的分子结构氨分子结构由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它的化学式是NH3,而氨的分子量是17.03 g/mol。

氨的分子结构中,由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形成的键角是109.5度,键长为101.5 pm。

氨的化学反应在正常状态下,氨有可燃性,它也可以与某些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盐、水和其他物质。

例如:1.氨气发生氧化反应时,会形成一氧化氮,反应式如下:2NO + 2NH3 = 3N2O + 3H2O2.氨气与硫酸发生反应时,会形成硫酸铵,反应式如下:2NH3 + H2SO4 = (NH4)2SO43.氨气与碳酸钠发生反应时,会形成氯化钠和一氧化二氮,反应式如下:2NH3 + Na2CO3 = NaCl + N2O + H2O4.氨气与强酸发生反应时,例如氯仿,会发生放热反应,反应式如下:3NH3 + HCl = 3NH4Cl5.氨气与硝酸发生反应时,会形成硝酸铵,反应式如下:NH3 + HNO3 = NH4NO3后处理氨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空气和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对氨气进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带来危害。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1.附法:吸附剂把氨气吸收,例如活性炭和室温固体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氨气。

2.艺热处理:将氨气进行燃烧,燃烧产物除去氨气,有效减少排放量。

3.氮处理:也称硝化反应,当由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氨气发生反应,氨气会被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这种反应被称为脱氮反应。

总结本文介绍了氨的化学方程式,包括氨分子结构、氨的化学反应以及相关的后处理方法。

氨的分子结构由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它的化学式是NH3,而氨的分子量是17.03 g/mol。

氨可以与某些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盐、水和其他物质,例如一氧化氮、硫酸铵、氯化钠和一氧化二氮等。

氨知识点总结

氨知识点总结

氨知识点总结氨的生产与应用:氨的生产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哈伯-博斯克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氮气和氢气经过高温高压和铁催化剂的作用,生成氨气。

氨气主要用于合成氨盐、尿素、硝酸等化学物质,也用于制造化肥和清洁剂,以及在冷却系统中用作制冷剂。

氨的物理性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呈碱性。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

氨气燃烧时生成氮气和水,释放大量热量。

氨水是一种碱性溶液,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氨的化学性质:氨是一种亲电性较强的分子,它可以与酸、醛、酮和酰胺等发生反应。

氨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氨合物,也可以与醛和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胺化合物。

此外,氨还可以与醇反应生成胺类化合物,与酰胺反应生成胺酰胺化合物。

氨的毒性与安全应对措施: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高浓度的氨气会刺激眼睛、呼吸道和皮肤。

长期接触氨气可能导致呼吸系统和皮肤受损。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保护员工安全,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面具和手套,保持通风良好。

氨的环境影响:氨气在自然界中可以迅速分解成氮气和水,因此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如果大量的氨气排放到空气中,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氨气还会在水体中形成氨水,如果过度排放到水体中,则可能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

氨的应用领域:氨在化工、制冷、卫生清洁、医疗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作为一种化学原料,氨被用于合成各种化合物,如氨基甲酸、氨基酸、氨基磷酸等。

在制冷系统中,氨被用作一种环保的制冷剂。

在清洁剂中,氨被用于去除污渍和清洁表面。

在医疗领域,氨被用于制备药物和医疗器械。

氨的储存与运输:氨气通常以液体或气态形式储存在钢瓶中,液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33.3℃,气态氨的压力为压力容器的最大允许操作压力。

氨气的运输通常采用高压容器或液氨槽车,要遵守国家的安全规定,确保储存和运输的安全。

氨的处理与处置:处理氨气的废弃物,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置。

对于废氨气瓶和废氨水,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处理。

氨

认识氨氨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科溶解700倍体积氨。

氨水具有强碱性,在高温下容易分解产生氨气。

氨隐藏在哪里?氨广泛用于含氮化合物的合成,如制造化肥,合成尿素,合成纤维,燃料,塑料等。

化肥在高温下容易分解生成氨气,烈日下施肥应避免可能的按接触。

生活中的氨主要来自生物性废弃物,例如粪、尿等排泄物,生活污水等,含氮有机物在细菌的作用下可分解成氨。

烫发过程中氨水作为一种中和剂而被洗发店和美容院大量使用。

氨是建筑物内常见的污染物之一。

室内氨气主要来自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含有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物质岁环境温湿度的改变,还原的氨气缓慢地从墙体释放,污染室内环境。

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皮肤: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组织中的水分,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组织蛋白变性。

呼吸道: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碳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如何减少室内空气中氨污染的危害?了解室内按污染的情况。

入住前可先请正规检测机构检测室内按浓度。

污染严重的房间尽量不要用做卧室,或者尽量不不要然儿童、病人和老人居住。

多开窗通风,尽量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

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室内空气净化器,对室内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在农村要特别注意分辨和污水的管理,以减少氨的污染源。

氨泄漏怎么办?迅速远离泄漏地点,向上风向撤离。

脱去被污染衣物,有必要及时就医。

发生中毒的病人要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脱去被污染衣物,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保暖。

及时转送医院,对症处理。

氨的化学符号

氨的化学符号

氨的化学符号
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学符号是NH3。

氨是有机及无机化学的重要物质,是许多有机物的基本反应物。

它的分子式是NH3,分子量是17.03克/摩尔。

它的分子结构中,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三个氢原子的环,化学键连接着三个氢原子。

由于这个双环的存在,氨具有非常正的化学特性。

氨的化学名称是氨气,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常用于水处理中。

氨气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可以有效杀死大部分病原体,可以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同时,它还可以用于抑制有害植物的生长,从而使水体更健康。

氨也被用作其它工业生产中的原料,如钠碱、硝酸盐和磷酸盐等。

此外,氨还可以用于各种化学反应,如气相催化反应、高温反应、催化氧化反应和反应合成等。

它有助于调节催化剂的性质,使反应产生更多的产物,并可以抑制反应的有害副产物。

此外,氨还用于制备药物,如抗生素、抗氧化剂和抗癌剂等。

氨具有多种物理性质,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气体容量也会增加。

它的熔点是-77.7℃,沸点为-33℃,可以在常温下挥发,它的溶解度很低,可以溶解于水和有机溶剂中。

在室温下,氨可以与水发生显著的化学变化,溶液中的化合物可以稳定地存在,当溶液的pH值超过9时,氨气会从水中挥发出来。

总之,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多种重要的应用,它的化学符号是NH3。

它具有许多特殊的特性,如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抑制
细菌和有害植物的生长,可用于各种生产和化学反应,还可用于制备药物等。

因此,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它的特性和应用,以更好的使用它。

氨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接触限值:中国MAC PC-TWA 20 mg/m3
PC-STEL 30 mg/m3
美国TVL-TWA OSHA 34 mg/m3ACGIN 17 mg/m3



中文名:氨、氨水
英文名:Ammonia
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3
UN编号:1005
危规号:23003
RTECS号BO6750000
CAS号:7664-41-7




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最小引爆能量:(mj)1000(不着火)
熔点(℃):-77.7
爆炸性气体分类、分级、分组:ⅡAT1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闪点:无资料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极限(V%):15.7~27.4
稳定性:稳定
引燃温度(℃):651℃
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危险特征: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美国TVL-STEL ACGIH 24 g/m3
前苏联MAC 20 mg/m3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属低毒类Ⅳ级(轻度危害)
LD50:350mg/kg(大鼠经口)
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界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强,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或液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化学氨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氨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氨的知识点总结氨(化学式为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医药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关于氨的结构、性质、生产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1. 结构和性质氨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其分子式为NH3。

氨分子呈三角锥形结构,氮原子位于顶点,三个氢原子均位于氮原子的周围。

由于氮原子的电负性较高,氨分子呈极性结构,且呈现出一定的碱性。

氨在常温下为气体,易溶于水,形成氢键。

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

氨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5%时具有爆炸性,因此必须小心处理和存储。

2. 生产方法氨的工业制备主要采用哈伯-博士过程。

该过程是利用氮气与氢气在高压、高温、铁催化剂下进行催化反应,生成氨气。

反应方程式为:N2 + 3H2 → 2NH3该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反应,在制备氨的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制备氨的方法,如电解法、氨合成法等。

3. 氨的应用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在工业、农业和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方面,氨被用作合成氮肥的原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在工业生产中,氨被用作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原料,如硝酸、尿素等。

此外,氨还被用于制造清洁剂、杀菌剂等化学制品。

在医药领域,氨被用作药物的原料,并且在某些医疗设备和治疗过程中也有应用。

4. 化学性质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

例如,氨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NH3 + HCl → NH4Cl氨还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氨基金属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在化学分离和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氨可以作为配体与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具有重要的催化和合成应用价值。

5. 安全注意事项氨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和一定毒性的化合物,必须小心使用和储存。

在处理氨气时,应该注意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氨气浓度过高。

此外,必须防止氨气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以防止氨气爆炸。

在储存氨气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将氨气封闭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泄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氨
乙炔
硫酸. 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

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

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
5080mg/kg(大鼠经口);LC
50
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320mg/m3,
2小时(小鼠吸入)
危险特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铬酸钡比色法(GB4920-85,硫酸浓缩尾气)
离子色谱法;二乙胺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

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

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

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砂土。

禁止用水。

氢氧化钾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腐蚀性。

吸入后强烈刺激呼吸道或造成灼伤。

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可致死。

慢性影响:肺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273mg/kg(大鼠经口)
急性毒性:LD
50
刺激性:家兔经眼:1%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50mg(24小时),重度刺激。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混合指示剂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2mg/m3[上限值]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金属钠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在空气中能自燃,燃烧产生的烟(主要含氧化钠)对鼻、喉及上呼吸道有腐蚀作用及极强的刺激作用。

同潮湿皮肤或衣服接触可燃烧,造成烧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
4000mg/kg(小鼠腑腔内)
50
危险特性:化学反应活性很高,在氧、氯、氟、溴蒸气中会燃烧。

遇水或潮气猛烈反应放出氢气,大量放热,引起燃烧或爆炸。

金属钠暴露在空气或氧气中能自行燃烧并爆炸使熔融物飞溅。

与卤素、磷、许多氧化物、氧化剂和酸类剧烈反应。

燃烧时呈黄色火焰。

100℃时开始蒸发,蒸气可侵蚀玻璃。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钠。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法(GB11904-89,水质)
原子吸收法(GB13580.12-92,大气降水)
原子吸收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中。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

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面罩。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灭火方法:不可用水、卤代烃(如1211灭火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作为灭火剂。

而应使用干燥氯化钠粉末、干燥石墨粉、碳酸钠干粉、碳酸钙干粉、干砂等灭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