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牵伸技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牵伸技术》ppt课件-PPT文档资料55页

《牵伸技术》ppt课件-PPT文档资料55页

13
三、牵伸技术及方法

有意识地放松肌肉

患者自主控制


1.收缩——放松
2.收缩——放松——收缩
3. 拮抗肌收缩
14
三、牵伸技术及方法
1.收缩—放松 操作步骤:
( (12) )紧首先张将或挛紧缩张的的肌肌肉肉先置于进一行等个长舒抗适阻的收拉缩长约位置10;S,主
使肌肉感觉疲劳;

(3)然后让患者主动放松; (4)治疗师被动活动肢体,通过增加的活动范围以
20
五、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二)禁忌症
患者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骨性限制关节活动; 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后1个月内; 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疼痛剧烈; 挛缩或软组织短缩已经造成关节固定,形成了不可逆性挛缩 新近发生的骨折、肌肉和韧带损伤,组织内有血肿或其他创 伤因素存在时; 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有炎症、感染、结核或肿瘤,特别是 各种炎症急性阶段; 当肌麻痹或严重肌无力患者,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为了 保持一定的肌肉力量而发生代偿性挛缩时,应慎用牵伸治疗


牵 伸
掌指关节屈曲
掌指关节伸展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 部 肌 肉
屈髋屈膝(仰卧位) 牵伸臀大肌
伸膝屈髋(仰卧位) 牵伸腘绳肌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 部 肌 肉
髋后伸(俯卧位) 牵伸髂腰肌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肩 部 肌 肉
肩的水平外展与内收肌群牵伸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肩 部 肌 肉 自 我 牵 伸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肩 部 肌 肉 自 我 牵 伸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肘 部 肌 肉
伸肘
屈肘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优文档】肌肉牵伸技术(软组织牵伸基础)PPT

【优文档】肌肉牵伸技术(软组织牵伸基础)PPT
返回
三、骨骼肌的收缩方式
2.等长收缩
❖ 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 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亦不发生关节运动, 但肌张力明显增高。又称等长静态收缩。
❖ 如半蹲位时的股四头肌收缩;手握哑铃做伸屈 肘活动进行的锻炼。
返回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挛缩定义: 肌腱装置和通过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适应
❖ 钙离子、咖啡因、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以 及运动锻炼则提高肌肉的收缩效果
返回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4.软组织对牵伸的反应和影响因素
❖ (1)软组织 ❖ (2)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结构 ❖ (3)肌肉 ❖ (4)肌梭 属于本体感受器 ❖ (5)关节活动度 指身体某部位或结构运动
或被运动到既定运动范围的能力,即功能性 活动范围(ROM)
受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失。
返回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影响骨骼肌收缩力学因素主要有三个:
❖ 前负荷 ❖ 后负荷 ❖ 肌肉内部功能状态的改变
返回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⒈前负荷
❖ 在肌肉收缩前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下所加载的负荷, 称为前负荷
❖ 这种被拉长状态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 前负荷反应长度对张力的影响 ❖ 肌肉在最适前负荷和最适初长度产生最大的张力
性短缩,导致被动或主动牵伸明显的抵抗 和限制ROM。如肘屈曲挛缩;髋内收肌挛 缩。
返回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第五节 脊㈠柱牵挛伸技术缩常见的原因
由坐姿骨组于 位 势 骼 织疾 工 异 肌 创病 作 常 和 伤使 和 和 神 所身 生 肌 经 导体活肉肌致某习失肉的部惯衡的炎位;;受症长损和期;疼制痛动;; ❖❖❖❖❖ 第第这肌四第第 四向肌二根其二 骨第第三软软手这第二向二由肌四四影三二种肉、三五、心腱据不、骼三三组组握种三、心、于肉、、响、 、节 节 被 内 软 节 节软 性 装 等 增 骨肌 节 节 织 织 哑 被 节 骨 性 骨 疾 所 软 软 骨骨骨拉部组组收置张加骼 约对对铃拉骼收骼病产组组骼骼软骼上上脊 上上上长功织织缩和收肌肌 占牵牵做长肌缩肌使生织织肌肌组肌肢肢柱 肢肢肢状能挛挛通缩肉收 人伸伸伸状收收身的挛挛收的织收如如肌肌牵 肌肌肌态状缩缩过时初缩 体的的屈态缩缩体张缩缩缩收牵缩屈屈肉肉伸 肉肉肉的态及及关肌长力 体反反肘的力力某力及及力缩伸力肘肘牵牵技 牵牵牵长的其其节纤度学 重应应活长学学部与其其学方基学时时伸伸术 伸伸伸度改类类周维,分 的和和动度分分位收类类因式础分的的技技技技技称变型型围长但析影影进称析析长缩型型素4析0肱肱术术术术术为的度能响响行为期速主%二二初软改阻因因的初制度要;头头长组变碍素素锻长动二有肌肌度织不收炼度;者三收收适同缩。呈个缩缩应,时反: 、、性分肌比伸伸短为肉关膝膝缩向的系时时,心缩的的导性短股股致收四四被缩头头动和肌肌或离收收主心缩缩动性。。牵收伸缩明。显的抵抗和限制ROM。 先天或后天畸形。 ❖ (2)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结构

肌肉牵伸技术课件

肌肉牵伸技术课件
致肢体麻木或无力。
严重心血管疾病
对于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肌 肉牵伸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
导致心绞痛或血压波动。
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不同,因此 在进行肌肉牵伸时应根据个体差异进 行调整。
循序渐进
在进行肌肉牵伸时应逐步增加牵伸幅 度和强度,避免过度牵伸导致肌肉拉 伤。
专业指导
在进行肌肉牵伸时应寻求专业医生的 指导,确保安全有效。
个性化牵伸方案的制定
基因检测与牵伸方案
通过基因检测了解个体的肌肉类型、疼 痛敏感度等,制定针对性的牵伸方案。
VS
心理因素考量
将心理因素纳入牵伸方案制定中,如焦虑 、抑郁等,以提高牵伸效果和个体满意度 。
牵伸效果的深入研究
长期效果评估
对肌肉牵伸技术的长期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对肌肉功能、运动表现等方面的影响。
目的
改善肌肉紧张、僵硬和疼痛,提 高关节活动范围,预防运动损伤 ,促进运动表现。
肌肉牵伸的原理
01
02
03
生理学原理
通过拉伸刺激使肌肉产生 适应性变化,增加肌肉长 度和柔韧性。
力学原理
利用力的相互作用原理, 通过施加外力来改变肌肉 的长度和张力。
神经生理学原理
通过拉伸刺激神经肌肉系 统,提高肌肉神经的兴奋 性和传导速度。
促进身体放松
在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后,进行简单的 牵伸可以帮助身体放松,缓解疲劳。
06
肌肉牵伸技术的未来发 展与研究方向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
智能牵伸技术
利用传感器和机器学习技术,实时监 测肌肉长度和牵伸状态,为个体提供 个性化的牵伸方案。
高频超声成像技术
利用高频超声成像技术观察肌肉牵伸 过程中的细微变化,为牵伸效果的评 估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肌肉牵伸技术(运动治疗技术课件)

肌肉牵伸技术(运动治疗技术课件)

贰 腰部肌肉
徒手被动牵伸技术
牵伸腰部侧屈肌群
๏ 患者体位:站立位。
๏ PT体位:站立,上方手置于患者牵伸侧肩膀, 下方手置于对侧髂部。
๏ 操作过程:下方手固定腰骶部,上方手缓慢地向 对侧推使腰椎侧屈至最大范围,保持15~30秒 ,重复3~5次。
02 牵 伸 时 要 有 清 晰 地 语 言 诱 导 ;
03 亚 极 量 、 较 长 时 间 的 等 长 抗 阻 收 缩 可 以 有 效 地 抑 制紧张肌肉,也便于治疗师控制,所以在牵伸前 ,紧张肌肉不需要进行最大强度的等长抗阻收缩 。
贰 牵伸作用
贰 牵伸作用
牵伸作用
1.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手托起大腿离开台面,被 动后伸髋关节至最大范围
壹 髋部肌肉
1.徒手被动牵伸技术
患者体位
牵伸髋内收肌群
PT体位
操作过程
仰卧位、下肢伸直
内侧手置于对侧大腿内侧, 外侧手托住牵伸侧大腿远端
外侧手将下肢外展至 最大范围
壹 髋部肌肉
1.徒手被动牵伸技术
患者体位
牵伸髋内旋肌群
PT体位
操作过程
俯卧位,一侧下肢伸髋、 屈膝90°一侧下肢伸直
01
牵伸治疗前先进行评定,明确功能障碍的情况,选
择合适的牵伸方式,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02
牵伸治疗前可先进行热疗、按摩或关节松动术
,增加挛缩组织的伸展性,缓解关节疼痛和周
围组织的痉挛。
肆 临床应用
(三)注意事项
03
牵伸力量要适度、轻柔、缓慢、持久,达到一
定力量,持续一定时间。应避免过大的牵伸力
量和跳跃性牵伸,以避免刺激牵伸肌肉引起牵

运动治疗技术—牵伸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运动治疗技术—牵伸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牵伸技术方法
被动牵伸 徒手被动牵伸
被动牵伸 机械牵伸
主动牵伸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牵伸技术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其他辅助方法
检查和评估
牵伸前必须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估,了解其关节活动受限的部位、 性质、原因以及功能情况,是否有炎症性疼痛,挛缩组织处于什么阶段, 同时还要评估活动受限的肌肉肌力,其年龄、认知、身体状况如何,能否 主动参与以及预后等。
徒手牵伸程序的应用
1.治疗师位置 治疗时,治疗师应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与牵伸动作平面平行,一侧手固 定在牵伸肌肉的近端附着点,一侧手置于远端附着点。除特别说明外,凡 是靠近患者身体的手称内侧手,远离患者身体的手称外侧手;靠近患者头 部一侧的手为上方手;靠近患者足部一侧的手为下方手。其他位置术语与 标准解剖位相同,即靠近腹部为前,靠近背部为后,靠近头部为上,靠近 足部为下。
分类
当肌肉、肌腱、关节囊或皮肤损伤后,组织的纤维性病变而形成的挛缩称 为纤维性粘连。纤维挛缩存在时间越长,正常肌肉组织被粘连组织、瘢痕 组织取代得越多,而缓解就变得非常困难。
分类
正常软组织或结缔组织如果由于某些病理性原因被大量的非伸展性组织如 骨、纤维组织所替代,使软组织永远失去了延长的能力,称为不可逆性挛 缩。常见于关节长期慢性炎症、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通常不能通过保 守治疗来缓解,而需要手术松解。
2.牵伸具体步骤 首先将肢体缓慢移动,通过自由未受限的活动范围,直到组织的受限点, 能显感受到阻力;一侧手牢固地固定近端,另一侧手移动远端;在牵伸跨 关节肌肉时,要先实施单关节伸方法,然后再多关节牵伸,为了尽量减少 小关节承受的压力,先牵拉远端关节然后再牵拉近端关节。
3.牵伸后动作 牵伸后,在伸展的位置上冷敷牵伸后的软组织,冰敷可将牵伸时的肌肉微 创损造成的酸痛减至最低程度,但软组织在延伸的位置上冷却,比较容易维 持增加的关节活动度;无论种模式的牵伸训练,都要提供给患者在新获得 的关节活动范围做关节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并且通过模拟在新获得的活 动度下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以巩固疗效;建立和强化拮抗肌在 新的活度范围内的肌力,以便有足够的神经肌肉控制和稳定

物理治疗之肌肉牵伸技术148页PPT

物理治疗之肌肉牵伸技术148页PPT
物理治疗之肌肉牵伸技术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牵伸技术-ppt课件

牵伸技术-ppt课件

21
五、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三)注意事项
1.明确目标 2.避免过度牵伸 3.避免牵伸水肿组织 4.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 5.牵伸中避免挤压关节 6.患者需放松被牵伸部位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肩 部 肌 肉
肩部前屈(仰卧)
肩部后伸(俯卧)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肩 部 肌 肉
肩部外展肌群牵伸
肩部内外旋肌群牵伸








伸膝
屈膝 增加屈膝活动范围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伸膝→比目鱼肌
屈膝→腓肠肌
踝关节背伸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踝 及 足 部 部 肌 肉
踝关节趾屈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踝 及 足 部 肌 肉
踝关节内翻
踝关节外翻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踝 及 足 部 肌 肉
足趾屈曲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YOUR LOGO
第五节 牵伸技术
2
学习目标
掌握牵伸的定义与分类以及作用;肌肉牵伸的方 法;
熟悉牵伸程序,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了解软组织牵伸的解剖生理基础。
日期 @地点
3
一、定 义
牵伸技术(Stretching) 概念: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短缩 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作轻微超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


牵 伸
掌指关节屈曲
掌指关节伸展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 部 肌 肉
屈髋屈膝(仰卧位) 牵伸臀大肌
伸膝屈髋(仰卧位) 牵伸腘绳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⑹牵伸疗程 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3 ~ 5个疗 程
⑺治疗反应 在康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定期评
估,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参数
返回
9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㈠被动牵伸
1.手法牵伸 最常用的牵伸技术 2.机械牵伸 牵伸时间至少持续
20min 3.自我牵伸 又称主动牵伸
返回
10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
1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软组织牵伸基础 第三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第四节 下肢牵伸技术与程序 第五节 脊柱牵伸技术
2
第一节 概述
返回
3
一 定义与分类
牵伸技术(Stretching) 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 作轻微超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返回
13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4.附属牵伸方法 ⑴热疗 蜡疗、热敷、超声波 ⑵按摩 ⑶关节松动术 ⑷肢具 增加ROM
返回
14
五 、 临床应用
1.适应证
2.禁忌证
3.注意事项
⑴牵伸前必须先进行康复评估
⑵避免过度牵伸
⑶避免牵伸水肿组织
⑷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
⑸避免牵伸中挤压关节
⑶牵伸方向 牵伸力量的方向应与肌肉紧张或挛 缩的方向相反
⑷牵伸强度 低强度长时间的持续牵伸效果优于
高强度短时间的牵伸
返回
8
三、肌肉牵伸程序
4.牵伸技术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⑸牵伸时间 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0 ~ 15s,也可达30~60 每次之间要休息30s左 右;机械性牵伸每次15 ~ 20min
15
第二节 软组织牵伸基础
返回
16
一、骨骼肌生理学
骨骼肌约占人体体重的40%; 收缩是骨骼肌最重要的生理特性; 肌纤维属永久性细胞,不能再生,一旦遭受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
失。
返回
17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影响骨骼肌收缩力学因素主要有三个:
前负荷 后负荷 肌肉内部功能状态的改变
返回
18
4.软组织对牵伸的反应和影响因素
(1)软组织 (2)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结构 (3)肌肉 (4)肌梭 属于本体感受器 (5)关节活动度 指身体某部位或结构运动或被运动到既定运动范围
的能力,即功能性活动范围(ROM)
返回
22
三 、骨骼肌的收缩方式
1.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 变化,产生关节运动。又称动态收缩。
返回
6
三、肌肉牵伸程序
1.康复评估
2.选择牵伸方法
3.向患者解释牵伸目的和步骤
4.牵伸技术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⑴患者体位
⑵治疗师位置和规范术语
⑶牵伸方向
⑷牵伸强度
返回
7
三、肌肉牵伸程序
4.牵伸技术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⑴患者体位 一般选择卧位、坐位和站立位(根 据不同牵伸方法选择)
⑵治疗师位置和规范术语 根据牵伸部位需要及 时调整
肌肉所产生的张力与收缩速度二者呈反比关 系
返回
20
二 、 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⒊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各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如缺氧、酸中毒、肌 肉中能源物质缺乏,机械性创伤和生物感染 都可能降低肌肉收缩的效果
钙离子、咖啡因、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以 及运动锻炼则提高肌肉的收缩效果
返回
21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⒈前负荷
在肌肉收缩前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下所加载的负荷, 称为前负荷
这种被拉长状态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前负荷反应长度对张力的影响 肌肉在最适前负荷和最适初长度产生最大的张力
返回
19
二 、 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⒉后负荷
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后 负荷
其不增加肌肉初长度,但能阻碍收缩时肌肉 的缩短
目的 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
动范围。
返回
4
2.分类
①根据牵拉力量的来源: 手法牵伸 机械(电动)牵伸 自我牵伸
②根据牵伸力量来源和参与程度:
被动牵伸
主动牵伸
返回
5
二、肌肉牵伸作用
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根据等张收缩时肌纤维长度改变不同,分为向 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返回
23
三、骨骼肌的收缩方式
1.等张收缩
向心性收缩 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伸膝时 的股四头肌收缩。
离心性收缩 如负重屈肘后缓慢放松时的肱二头 肌收缩,下蹲时的股四头肌收缩。
返回
24
三、骨骼肌的收缩方式
2.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 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亦不发生关节运动, 但肌张力明显增高。又称等长静态收缩。
如半蹲位时的股四头肌收缩;手握哑铃做伸屈 肘活动进行的锻炼。
返回
25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挛缩定义: 肌腱装置和通过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适应性短缩,导致被动或主动牵 伸明显的抵抗和限制ROM。如肘屈曲挛缩;髋内收肌挛缩。
返回
26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㈠挛缩常见的原因
由于疾病使身体某部位长期制动;
坐位工作和生活习惯;
姿势异常和肌肉失衡;
骨骼肌和神经肌肉的受损;
组织创伤所导致的炎症和疼痛;
先天或后天畸形。
返回
27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㈡挛缩分类
肌静力性挛缩 瘢痕粘连 纤维性粘连 不可逆性挛缩 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28
第三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返回
29
一、肩部肌肉
㈠徒手被动牵伸
1.肩部前屈 牵伸肌群:肩关节后伸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关节前屈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前屈,屈肘,前臂及
手放松。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 返回 从内侧握住肘关节/肱骨远端的后方,下方手放 30
一、肩部肌肉
1.肩部前屈
牵伸手法:上方手将肱骨被动前屈到最大范围,以拉长肩后伸 肌群。牵拉大圆肌,或者固定胸椎或骨盆上部以牵拉背阔肌。 上方的手将移动患者肱骨被动前屈至肩完全屈曲的最大范围, 以牵拉肩关节后伸肌群。
㈡主动抑制 有意识的自主控制
1.收缩—放松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无痛状态下完成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牵张返回11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2. 收缩—放松—收缩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同“收缩—放松”技术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紧张
返回
12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3.拮抗肌收缩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避免施加太大的阻力 应用举例:踝跖屈疼痛、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