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杂交综合实验方案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果蝇杂交实验旨在研究果蝇的遗传规律,通过对不同性状的杂交组合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基因的分离、组合以及连锁和交换现象,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并探究遗传因子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2、实验用具:培养瓶、麻醉瓶、毛笔、放大镜、显微镜等3、实验试剂:培养基(玉米粉、糖、酵母粉、琼脂等)三、实验原理果蝇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力强、饲养简便等优点,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在杂交实验中,通过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可以推断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从而验证遗传定律。
四、实验步骤1、亲本果蝇的饲养与选择选取野生型长翅、红眼果蝇和残翅、白眼果蝇作为亲本。
将它们分别饲养在不同的培养瓶中,在适宜的温度(25℃左右)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保证果蝇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2、杂交一代(F1)的制备选取处女蝇:在亲本果蝇培养瓶中,选取羽化后 8 小时内未交配的雌性果蝇作为处女蝇。
处女蝇的选取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杂交操作:将选取的处女蝇与另一性状的雄蝇放入同一培养瓶中进行杂交,做好标记,记录杂交组合和时间。
3、 F1 代果蝇的观察与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杂交后的果蝇,待其产卵、孵化和生长。
观察 F1 代果蝇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4、杂交二代(F2)的制备选取 F1 代中的雌雄果蝇进行自交,同样做好标记和记录。
5、 F2 代果蝇的观察与统计待F2 代果蝇孵化和生长成熟后,观察并统计不同性状的果蝇数量,记录在表格中。
五、实验结果1、 F1 代果蝇的性状表现在长翅红眼×残翅白眼的杂交组合中,F1 代果蝇全部表现为长翅红眼,说明长翅和红眼为显性性状,残翅和白眼为隐性性状。
2、 F2 代果蝇的性状分离F2 代果蝇中出现了长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红眼和残翅白眼四种性状。
经过统计分析,其比例接近 9:3:3:1,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引言: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果蝇的交配与基因传递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变异的机制。
本实验报告旨在阐述果蝇杂交实验的相关概念、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并提出一些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概述: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其繁殖力强、短寿命和基因多样性使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果蝇杂交实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后代的表型和基因组成,以了解遗传传递的规律和基因的分离与联合。
正文内容:一、实验设计1.选择适合的果蝇品系2.选择合适的交配模式3.标记果蝇的基因型4.记录并统计实验数据5.设计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二、果蝇杂交基础1.果蝇基因的遗传定律2.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4.分离比和连锁比的计算方法5.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三、果蝇杂交实验的常见模式1.单因素杂交2.双因素杂交3.多因素杂交4.杂交断裂分析5.回交和自交的应用四、果蝇杂交实验的结果与分析1.收集交配后果蝇的数据2.观察和分析后代的表型3.使用分离比和连锁比计算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4.判断基因型的遗传方式(隐性、显性、共显性等)5.通过遗传分析进行基因组定位和识别五、果蝇杂交实验的意义和展望1.果蝇杂交实验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果蝇杂交实验在基因突变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3.果蝇杂交实验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4.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进一步探索5.果蝇杂交实验在深入理解遗传学规律方面的未来挑战总结:通过对果蝇杂交实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机制。
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揭示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果蝇模型生物在遗传学、医学和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果蝇综合大实验实验设计
附一、数据记录表反交灰体黑体合计♀♂♀♂红、长、直╋╋╋白、短、卷━━━白、长、直━╋╋红、短、卷╋━━红、长、卷╋╋━白、短、直━━╋红、短、直╋━╋白、长、卷━╋━体色合计性别合计性别合计♀♂答:(1)对于正交组,三隐性突变体雌蝇(X w sn m X w sn m)与红眼(+)、直刚毛(+)、长翅(+)野生型雄蝇(X+++Y)杂交,则F1可产生三杂合体雌蝇(Xw sn m X+++)和三隐性雄蝇(X w sn m Y)。
由于Y染色体上不携带相应的等位基因,因而表现出X染色体上三个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相当于一个三隐性纯合体。
用F1代杂交(相当于测交),F2代表现出的8种表型及数目与F1雌蝇产生的8种配子及数目一致。
而反交组由于F1中的雄果蝇是野生型的,其显性基因掩盖了F1雌蝇产生的8种配子中的部分隐性性状,导致F2不出现8种表型,因此不能直接进行三点测交。
(2)反交组若要进行三点测交,可以用F1中的处女蝇与6号亲本雄蝇回交,观察F2的表型即可进行三点测交。
反交组三点测交示意图:P ♀+ + +/+ + + ×w m sn/Y♂↓F1 ♀w m sn ⁄+ + + ×w m sn/Y♂(处女蝇)↓(P)F2 w m sn + m sn w + sn w m ++ + + w + + + m + + + sn附二、实验结果分析1..分离定律:χ2检验表反交基因体色基因(B/b)F2表型灰体黑体合计实得数预期数χ2P(n=1)2.自由组合定律:χ2检验表表型合计反交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檀体红眼黑檀体白眼实得数预期数χ2P(n=3)3.伴性遗传:χ2检验表红眼白眼合计反交F1表型雌雄雌雄实得数预期数χ2P(n=1)F2表型雌雄雌雄合计实得数预期数χ2P(n=2)。
果蝇遗传系列杂交实验
实验步骤
1.在杂交前19-20天按杂交组合数量,计划和 培养好亲本。
2.收集处女蝇:一般选择在晚上9点钟把亲本 (种蝇)全部活的成虫转出处死(一个都不能 剩),第二天9点钟前(12小时内,最好8- 10小时内)把培养瓶里羽化的成虫转出,并 按♀、♂分开培养,所得的♀蝇即为处女蝇。
3.按各杂交组合需选的果蝇品系,每瓶放入3 -5对,塞好瓶塞,贴好标签,置于25℃恒 温培养箱中培养。
2. 挑处女蝇时, 每次只挑12小时内羽化成 虫,超过12小时的成虫已逐渐 有交配能力,必须一只不留地倒
出处死,才能进行第 二次挑选
3. 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 难辨♀♂,务必小心区别
4. 使用毛笔和瓷板,要用酒精棉球 消毒,同时必须凉干才能使用。
5. 每个杂交组合放果蝇 2-3对,用毛笔把果蝇扫进 试管,试管要平放,待蝇醒后, 方能竖起,避免果蝇粘在培养
基上被闷死,杂交组合配 好后,放回培养箱。
6. 培养箱温度保持在25℃, 不要随意更改或调整其他旋
钮,以免影响整个实验。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统计
1.把各杂交组合的果蝇成虫分别倒出试管, 并逐个组合麻醉,观察性状,做好记录。
2.样本自由度为n-1
4.根据实际观察数计算理论值。 5.计算2 值,结果必须与显著平准作比较
系列杂交实验内容
1.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杂交组合
18#♀ x 2 #♂ (正交) 2#♀ x 18#♂(反交)
2.果蝇二对因子自由组合实验的杂交组合
e♀ x 2#♂ (正交)
2#♀ x e#♂ (反交)
3.果蝇的伴性遗传杂交组合
18#♀ x 22#♂ (正交) 22#♀ x 18#♂ (反交)
实验五果蝇饲养和杂交综合实验
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以及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实验背景
01
果蝇作为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繁殖周期短、数量大、易饲养等特点,是遗传学研究中的常用
模式生物。
02 03
遗传学的发展
自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以来,遗传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果蝇在其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对果蝇的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基因的本质和 遗传规律。
数据可视化
利用图表、图像等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直观展 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结果展示形式
1 2 3
文字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过程、数据处理方 法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结论和意义。
图表展示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柱状图、 折线图、散点图等),将处理后的数据呈现出来, 直观反映实验结果。
实验五果蝇饲养和杂交综合实验
目录
• 实验目的与背景 • 果蝇饲养基础知识 • 杂交实验设计 • 实验操作步骤详解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实验注意事项及安全规范
01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目的
学习果蝇的饲养方法
掌握果蝇的饲养技巧,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温度湿度的控制以及 果蝇的繁殖等。
掌握果蝇杂交技术
实验材料检查
检查实验所需的果蝇品系、培养基、饲养器具等是否齐全、符合要求, 如有缺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安全操作规范
个人防护
实验过程中需穿戴实验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 接接触果蝇及其培养基。
操作规范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产生误差;使用显微镜等仪器时, 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坏。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11页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11页实验说明:本实验旨在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验证遗传学中显性、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并说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规律。
实验步骤:1. 选择个体:从实验室的果蝇窝中选取发育良好的雄性和雌性果蝇各10只。
2. 成对交配:将这20只果蝇按性别配对,即将10只雄性和10只雌性挑选成5对进行交配。
3. 接孢子:在交配后72小时内,用细长的玻璃棒蘸取成熟的孢子接触到交配后12小时的果蝇卵上,使其受精。
4. 观察子代:将接孢子得到的果蝇卵培养至成熟,观察并记录子代果蝇的性状数量比例。
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表格如下:| | 种类 | 数量 | 雌果蝇 | 雄果蝇 || ------ | -------- | ------ | -------- | -------- || F1代 | 紫体黑眼 | 161 | 86 | 75 || | 灰体红眼 | 165 | 80 | 85 || | 紫体红眼 | 18 | 10 | 8 || | 灰体黑眼 | 21 | 12 | 9 || 总计 | | 365 | 188 | 177 || F2代 | 紫体黑眼 | 472 | 265(5/16)| 207(11/16)|| | 灰体红眼 | 472 | 279(11/16)| 193(5/16)|| | 紫体红眼 | 36 | 22(3/4) | 13(1/4) || | 灰体黑眼 | 27 | 16(1/16)| 10(15/16)|| 总计 | | 1007 | | |通过对F1代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紫体和灰体基因是显性、黑眼和红眼基因是隐性。
2. 紫体和黑眼的组合是常态,是最为普遍的基因型。
4. 基因在生殖细胞中随机组合,随机性导致每个基因分离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5. 在F1代中,四个基因组合表现为2:1:1:2。
随后,我们进行了F1代的自由组合定律实验,结果如下:1. 同一对基因之间的相互组合是随机的。
果蝇杂交实验计划书
果蝇杂交实验计划书生技08-1组员:刘晓瑜080414113侯交弟080414118刘越080414112胡亚云080414114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具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其F2代表现得分离现象,验证分离定律的存在;通过观察具两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其F2代表现得分离现象,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存在;验证伴性遗传规律,伴性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定律想比较时,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通过实验掌握果蝇的杂交实验2、验证和加深理解遗传定律的原理:①分离定律②自由组合定律③④伴性遗传规律⑤绘制遗传图的原理3、记录实验结果,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及求重组值的方法、绘制遗传图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及设计果蝇的染色体:选取雄性黑檀体果蝇(eeX+Y)和雌性三隐性果蝇(EEX W X W)作为亲本。
其中雄性为黑檀体、长翅、红眼和直刚毛;雌性为灰体、小翅、白眼和卷刚毛。
获得F1代进行自交,统计F2代性状及雌雄,数量等等,记录。
控制红眼、长翅、直刚毛这三个形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用EE或ee表示其基因型。
黑檀体果蝇是野生型果蝇的突变体,即体色由灰色转变为黑色,其余形状没有改变。
三隐形突变体形状为白眼、小翅和卷刚毛,用X w X w表示。
显性性状为红眼、长翅和直刚毛,用X+Y表示。
且白眼、小翅、卷刚毛这三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连锁。
因此黑檀体雄性果蝇基因型为eeX+Y,雌性三隐性果蝇为EEX w X w。
孟德尔分离定律:具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单因子杂交),F1代为一对基因的杂合体,它们表现显性性状。
杂合体中来自父本雄性生殖细胞和母本雌性生殖细胞的等位基因相互银行独立,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它们相互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从而产生两种类型不同、数目相等的配子(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 F1自交或互交时,由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F2代基因型比例为1:2:1,在显性完全时,表型分离比例为3:1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具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双因子或多因子杂交),F1代形成多对基因的杂合体,它们表现多种显性性状,F1代杂合体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一对等位基因按分离定律的彼此分离与另一结(或几对)等位基因的彼此分离是相互独立的,即不同对的等位基因是以自由组合的方式进入配子的。
上海交通大学果蝇杂交实验方案-下午一组
果蝇杂交实验方案下午一组黄士豪田恒英李思思许迪1.实验的目的:1.1验证基因伴性遗传的规律1.2验证基因连锁与交换规律并计算重组值2.实验材料:2.1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是双翅目昆虫,属果蝇属,约有2500个种。
通常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
2.2黑腹果蝇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虫需要十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
果蝇的生活史如下:果蝇生活周期和各阶段经过的时间2.3黑腹果蝇的饲养方法丙酸的作用是抑制霉菌污染,用量参照附表,每200毫升饲料约加1毫升左右。
如无酵母粉,也可用酵母液代替,但用法不同。
若用酵母菌液则在饲料分装到培养瓶中以后再加入,每瓶加数滴。
培养果蝇用的饲料瓶可用牛奶瓶,或大、中型指管,用纱布包的棉花球作瓶塞。
实验室中保存原种以及杂交实验以中指管为宜。
培养瓶用前要消毒,而后再装饲料(每瓶2厘米厚即可),待饲料冷却后,用酒精棉花擦瓶的内壁,然后插入消毒过的吸水纸,作幼虫化蛹时的干燥场所。
2.4研究的性状及显隐性伴性遗传:野生型,红眼(+)突变型,白眼(w)连锁与交换:野生型,红眼、长翅、直刚毛(++、++、++)突变型,白眼、小翅、卷刚毛(ww、mm、snsn)3.实验技术流程3.1亲本的纯种培养:挑选两品系雌雄果蝇分别培养8天挑处女蝇3.2杂交亲本的确定麻醉野生型品系,挑出10只雄果蝇,放入突变处女蝇培养瓶中,杂交25℃培养。
杂交组合雌性为突变型,雄性为野生型。
3.3杂交遗传式3.3.1伴性遗传3.3.2三点测交3.4后代的性状观察与记录3.4.1伴性遗传实验记录表:正交:___亲本1:___亲本2:___反交:___亲本1:___亲本2:___3.4.2连锁与交换实验记录表:4.实验的步骤4.1亲本的纯种培养4.1.1 亲本饲养瓶的准备4.1.2 果蝇的麻醉与转瓶4.2杂交1(伴性遗传的观察)4.2.1 杂交用饲养瓶的准备第一天,将两个品系的雌雄果蝇麻醉后进行挑选,其中在野生型中挑出3-4对,突变型中挑出7-8对,分别培养,25℃培养8天。
动物遗传学综合实验-果蝇的杂交试验
动物遗传综合实验方案果蝇的杂交试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果蝇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观察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在后代中的分离现象,验证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2、通过对果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验证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3、通过位于果蝇性染色体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杂交试验,验证遗传性第三个规律:连锁遗传。
并了解伴性遗传与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以及掌握伴性基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1、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考察性状:体色眼色(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3、连锁互换定律: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三、实验用品1、实验材料:野生型(长翅、红眼、灰体)果蝇、三种突变型果蝇(残翅、白眼、黑檀体)2、实验用具:放大镜、镊子、毛笔、麻醉瓶、死蝇盛留器、恒温培养箱、灭菌锅、果蝇培养瓶、滤纸片。
3、实验试剂:乙醚、玉米饲料培养基。
四、实验前期操作和注意事项1、果蝇生活史的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在25℃培养下,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蝇的寿命在一个月左右。
2、制备玉米饲料:琼脂1.5g和玉米粉17g,蔗糖13g,水200mL;加入酵母粉1.4g,使其发酵;加入丙酸1mL,防止霉菌生长。
3、麻醉果蝇和观察:雄性较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有性梳;雌性较大,腹部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4、亲代杂交时,雌蝇须选用处女蝇,在雌蝇孵出后12小时内将果蝇全部倒出,分出雌雄蝇,单独饲养,得到处女蝇。
果蝇培养杂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掌握果蝇的培养方法及杂交技术。
3. 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4. 通过实验学习基因的定位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双翅目昆虫,因其繁殖周期短、易于培养、染色体数目少、突变性状丰富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
本实验通过观察果蝇的性别决定、眼色、翅型等性状,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并学习基因的定位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野生型果蝇(红眼、长翅)- 突变型果蝇(白眼、残翅)- 酵母- 玉米粉- 蔗糖- 丙酸- 乙醚- 毛笔- 麻醉瓶- 放大镜- 超净台- 玻璃培养皿- 纱布2. 实验仪器:- 热水浴- 电子天平- 显微镜- 移液器- 计数板四、实验方法1. 果蝇的培养:- 将酵母、玉米粉、蔗糖、丙酸等混合物均匀铺在玻璃培养皿中,制成培养基。
- 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观察果蝇的繁殖情况,记录雌雄比例和性状表现。
2. 果蝇的杂交:- 将野生型果蝇和突变型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分别记录F1代和F2代的性状表现。
- 对F2代进行统计,分析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3. 基因的定位:- 通过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分离比,确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
五、实验步骤1. 果蝇的培养:- 将酵母、玉米粉、蔗糖、丙酸等混合物均匀铺在玻璃培养皿中,制成培养基。
- 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观察果蝇的繁殖情况,记录雌雄比例和性状表现。
2. 果蝇的杂交:- 将野生型果蝇和突变型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分别记录F1代和F2代的性状表现。
- 对F2代进行统计,分析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3. 基因的定位:- 通过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分离比,确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蝇的培养:- 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均能正常繁殖,雌雄比例约为1:1。
果蝇的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果蝇杂交实验,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学习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
3. 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具有繁殖速度快、染色体数目少、突变类型丰富等特点。
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红眼(B)和白眼(b)是一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红眼为显性,白眼为隐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红眼、常翅)、突变型果蝇(白眼、残翅)、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
2. 实验仪器: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恒温箱、计数器。
四、实验步骤1. 配制培养基:将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按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制成培养基。
2. 选择果蝇:在超净台上,分别挑选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
3. 杂交:a. 正交:将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进行杂交,每组杂交10对。
b. 反交:将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进行杂交,每组杂交10对。
4. 观察与记录:将杂交后的果蝇放在恒温箱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果蝇的性别、眼色和翅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交实验结果:- 雌蝇:红眼、常翅- 雄蝇:红眼、常翅- 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的比例为1:12. 反交实验结果:- 雌蝇:红眼、常翅- 雄蝇:白眼、常翅- 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的比例为1:1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一致,说明红眼和白眼性状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正交和反交实验中,雌蝇和雄蝇的眼色和翅型比例均为1:1,说明红眼和白眼性状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3. 红眼和白眼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红眼为显性,白眼为隐性,符合伴性遗传规律。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进行杂交,观察了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规律。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作为一种经典的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使我们对于遗传学的规律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实验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旨在探究果蝇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遗传规律。
二、材料与方法1.材料:雄果蝇、雌果蝇、香蕉培养基、实验室培养箱等。
2.方法:(1)将一对纯合的雌雄果蝇分别放置于不同的培养箱中,在香蕉培养基上放置果蝇饲料。
(2)观察果蝇的交配情况,记录下雌雄果蝇的表型特征。
(3)将获得的F1代果蝇杂交,在新的培养箱中培养。
(4)观察F2代果蝇的表型特征,并记录相关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通过本实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下:1.F1代果蝇:观察F1代果蝇时,发现它们的表型特征与亲本两代的表型特征之间存在显然的差异。
亲本雌雄果蝇分别具有红眼和白眼的表型特征,而F1代果蝇则全部表现出了红眼的表型特征。
这表明红眼是显性基因,白眼则是隐性基因。
2.F2代果蝇:观察F2代果蝇时,发现红眼和白眼出现的比例约为3:1、这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中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出现的比例。
同时,红眼果蝇分为两个类型,红色身体和灰色身体的比例也约为3:1通过对F1代和F2代果蝇的观察分析,我们可以推测雌雄果蝇的眼色以及身体颜色的遗传方式:红眼为显性遗传,白眼为隐性遗传,红色身体为显性遗传,灰色身体为隐性遗传。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果蝇杂交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果蝇眼色和身体颜色的遗传是由显性和隐性基因控制的。
红眼和红色身体为显性基因,白眼和灰色身体为隐性基因。
此外,从F2代果蝇的比例来看,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出现的比例接近3:1,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果蝇杂交实验不仅对于遗传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和机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我们不仅理论上了解了遗传学的基础知识,还培养了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和解读数据的科学素养。
果蝇杂交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安排
果蝇杂交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安排
果蝇杂交实验是一种常见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某些遗传特征在不同种群之间
的传递。
下面是一个果蝇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案:
1. 选择两个不同种群的果蝇,并将它们分别标记为“父本A”和“父本B”。
2. 在实验室的观察室内,将“父本A”和“父本B”的果蝇放在同一个笼子内。
3. 等待果蝇繁殖,并记录下每一对父母产生的后代数量。
4. 将后代果蝇分组,每组含有相同数量的果蝇。
每组果蝇应该都是由不同的父母产生的。
5. 将每组后代果蝇分别放入单独的笼子内,并观察它们的特征(例如,体色、体型、行
为等)。
6. 分析后代果蝇的特征,看看哪些是从“父本A”继承的,哪些是从“父本B”继承的。
7. 根据观察结果,对果蝇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果蝇杂交实验方案,在实际研究中,可能需要进行更复杂的设计,例如
在多个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果蝇的杂交试验
实验六、果蝇的杂交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2、理解和验证伴性遗传和分离、连锁交换定律:3、学习和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4、加深理解孟三个遗传定律二、实验原理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W)对白眼(w)为完全显性。
当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无论雌雄均为红眼,F2中红眼:白眼=3:1,但雌蝇全为红眼,雄蝇中红眼:白眼=1:1;反交时F1中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F2中红眼:白眼=1:1,雌蝇和雄蝇中的红眼与白眼的比例均为1:1。
正常翅(Sn3)对小翅(sn3)为显性,正常刚毛(M)对焦刚毛(m)为显性,与红眼(W)和白眼(w)一样,均位于(X)染色体上。
利用三点测交的方法只需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就能同时确定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顺序和基因的相对距离,绘出连锁图。
让白眼小翅焦刚毛♀蝇与野生型♂蝇杂交,F1雌蝇是三杂合体:表型为野生型。
F1♂蝇是白眼焦刚毛小翅。
F1代的雌雄蝇互交实际上相当于三杂合体雌蝇与三隐性雄蝇的测交。
通过对互交后代中各种表型比例的分析,就可进行w、sn3和m等基因的定位。
三、实验材料、器具和试剂1、实验材料野生型雄蝇、雌蝇、白眼焦刚毛小翅雌雄蝇。
野生型品系:长翅,直刚毛,红眼突变型品系:小型翅,卷刚毛,白眼2、实验器具放大镜、显微镜、麻醉瓶、白瓷板、毛笔、记录本。
3实验试剂乙醚、酒精棉球、培养基。
四、实验步骤1.选处女蝇选白眼焦刚毛小翅处女蝇8只,同时选野生型处女蝇8只。
方法:将野生型和白眼焦刚毛小翅果蝇培养瓶内的成蝇全部赶去,12小时内将重新孵化出的雌雄果蝇分开,即可得所需处女蝇和雄蝇。
2.杂交将白眼焦刚毛小翅处女蝇麻醉,并挑取野生型♂蝇8只麻醉后放入培养瓶,此杂交组合可用作伴性遗传和基因定位的观察统计。
将野生型处女蝇8只麻醉,同时将同样数量的白眼焦刚毛小翅雄蝇麻醉,放入培养瓶,此组合用于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实验的反交。
设计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设计果蝇杂交实验报告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因其短寿、易于培养和遗传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中。
果蝇的杂交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果蝇杂交,观察不同基因型的果蝇交配后后代的表型分布,并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和设备- 双眼突变型白眼果蝇(眼睛呈白色)- 原生型红眼果蝇(眼睛呈红色)- 无翅型果蝇(翅膀退化)- 硬纸板盒子- 室温恒温培养箱- 透明胶带实验步骤1. 准备双眼突变型白眼果蝇组,计划交配白眼果蝇与红眼果蝇。
2. 将双眼突变型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分别放养于不同的果蝇匣中,培养3天以保证果蝇的适应环境。
3. 在交配前一天,将两种果蝇分别转移到新的果蝇匣中,同时粘贴一层透明胶带在果蝇匣的一侧,以阻止果蝇之间的接触。
4. 第二天,取下透明胶带,让白眼果蝇与红眼果蝇自由交配。
5. 观察交配后果蝇的表型特征。
6. 培养交配后的果蝇约10天,观察后代果蝇的表型特征。
实验结果交配后果蝇的表型观察交配后果蝇的表型特征符合预期:部分果蝇眼睛呈现为白色,部分果蝇眼睛呈现为红色。
后代果蝇的表型观察经过10天培养,观察到后代果蝇中有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
白眼果蝇占据了约1/4的比例,而红眼果蝇占据了约3/4的比例。
这与孟德尔的等位基因分离定律相符,并且支持了白眼果蝇为显性突变基因。
讨论本实验通过果蝇杂交,成功观察到了不同基因型果蝇交配后后代的表型分布,并验证了孟德尔遗传定律。
在果蝇的杂交实验中,白眼果蝇是由于突变基因导致的,而红眼果蝇是其正常的基因型。
通过将白眼果蝇与红眼果蝇交配,我们观察到了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在后代中的分布比例,证明了显性突变基因对其后代的影响。
然而,本实验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在果蝇的杂交实验中,由于果蝇繁殖速度较快,可能会出现自然杂交的情况。
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采取了粘贴透明胶带的措施,并尽可能将果蝇放养在不同的果蝇匣中。
果蝇培养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培养杂交实验报告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观察和分析种质间的基因表达情况,探究遗传规律以及基因型的相互作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雄性果蝇:纯种黑色果蝇(BB),纯种白色果蝇(WW)。
- 雌性果蝇:纯种黑色果蝇(BB),纯种白色果蝇(WW)。
2. 实验装置与方法:- 实验装置:果蝇培养箱、显微镜、显微镜玻片、玻璃注射器、培养基等。
- 实验方法:a) 将纯种黑色果蝇与纯种白色果蝇交配,记录下自交和杂交的结果。
b) 观察产生的杂种果蝇,并统计各个表型的数量。
c) 根据观察结果,对各个表型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操作,我们观察到了产生的杂种果蝇及其表型。
在本实验中,我们假设黑色为显性基因B的表达,白色为隐性基因b的表达。
根据这个假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并进行分析:1. F1代杂种果蝇:- 外观:所有杂种果蝇均为黑色,没有白色果蝇出现。
- 分析:由于黑色为显性基因B的表达,而白色为隐性基因b的表达,说明黑色基因B在F1代中占据主导地位。
2. F2代杂种果蝇:- 外观:F2代果蝇中,出现了黑色和白色两个表型。
- 数量:黑色表型的果蝇数量明显多于白色表型的果蝇数量。
- 分析: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F1代后代中两个相对纯合的个体的杂交后代,基因型组合比例为1:2:1。
因此,F2代果蝇中黑色和白色表型的数量比例为3: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实验结论:通过果蝇培养的杂交实验,我们观察并分析了果蝇的遗传特征和表型的分离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总结出以下结论:1. 基因型:黑色为显性基因B的表达,白色为隐性基因b的表达。
2. F1代:所有F1代杂种果蝇均为黑色,即显性表型。
3. F2代:F2代果蝇中,出现了黑色(显性表型)和白色(隐性表型)两个表型,数量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3:1。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对后续的遗传研究以及物种保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分析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分析引言果蝇(学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在遗传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基因型对果蝇性状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遗传变异的规律与原理。
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1. 杂交配对:选取纯合的黑色果蝇(基因型:BB)与纯合的白色果蝇(基因型:WW)进行交配,得到所有子代的F1代果蝇。
观察结果:F1代果蝇全部为黑色,表现出显性性状。
2. F1代后代配对:将F1代果蝇杂交繁殖,选取纯合的黑色果蝇与纯合的白色果蝇再次交配,得到所有子代的F2代果蝇。
观察结果:F2代果蝇中有黑色和白色两种表型,黑色果蝇数量较多,白色果蝇数量较少。
3. F2代观察结果分析:- 出现黑色果蝇和白色果蝇两种表型,符合复等位基因的基本规律。
- 黑色果蝇与白色果蝇的比例约为3:1,符合孟德尔第二定律中的基因分离规律。
- 分析黑色果蝇和白色果蝇的基因型,根据孟德尔定律和复等位基因原理,推测黑色果蝇为纯合子(基因型:BB),白色果蝇为纯合子(基因型:WW)。
- 推测F1代果蝇是黑色基因(B)与白色基因(W)的单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基因型:BW)。
4. 基因型比例分析:根据孟德尔第二定律,F2代果蝇的表型比例符合1:2:1的分离比例。
从实际观察结果来看,黑色果蝇的数量约为白色果蝇数量的三倍,符合约为3:1的比例关系。
结论通过果蝇杂交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复等位基因的表现。
在本实验中,黑色果蝇为显性基因型,白色果蝇为隐性基因型。
F1代果蝇是由纯合的黑色果蝇与纯合的白色果蝇杂交得到的,表现出了显性性状(全为黑色)。
而在F2代果蝇中,黑色果蝇和白色果蝇的比例符合3:1的分离比例,推测黑色果蝇是纯合子(基因型:BB),白色果蝇也是纯合子(基因型:WW)。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测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杂合子(基因型:BW)。
这个实验展示了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复等位基因的表现。
果蝇杂交实验方案
果蝇雌雄外形判别 (体形大小)
雌
雄
腹部体节数目:
雌果蝇6节,腹部底部为产卵管,呈现圆锥状凸出。
腹部体节数目:
雄果蝇4节,腹部底部为交尾器,呈现黑色圆形外观。
雄果蝇在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具有性梳
果蝇成虫的形态结构
野生型:
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交叉 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野生型:翅膀有横隔脉
3、连锁互换实验:
P F1 黑体 + b/ + b × vg + /vg + 残翅 ↓ 野生型♀ + b/ vg + × ♂ b vg/ b vg ↓ 野生型 :黑体 :残翅 :黑体、残翅 亲组型>重组型 交换→重组
重组型数目 重组值( RF ) 100% 亲组型数目 重组型数目
5、三点测验 ♀三隐性 w m sn3 × + + + 野生型♂ w m sn3 ↓ F1 ♀ w m sn3 × w m sn3 + + + ↓ 测交后代: w m sn3 + m sn3 w + sn3 w m + + + + w + + + m + + + sn 3 根据测交后代8种表现型的相对频率可计算重组值, 并确定基因排列顺序。 P
合
F2的观察结果: 表6 F2表型观察统计表 表 型 反 交 后 代 数 目 复眼颜色、翅形 ♀ ♂ 合 计 红眼、长翅 红眼、小翅 白眼、长翅 白眼、小翅 F2中:亲组合﹥50% 重组合﹤50% 用重组值公式计算w和m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和图距
果蝇唾腺染色体实验
有丝分裂中期
•唾腺染色体有许多重要特 点,已为染色体结构畸变、 化学组成、基因定位及差 异表达研究提供了独特的 材料,而唾腺染色体技术 也是遗传学研究中一项基 本的技术。
果蝇杂交实验设计方案
果蝇杂交实验方案组员:鲁登位周云马晓龙张桃詹剑琴史鸿宣王丽权嘎玛央金动科1002班第二组㈠实验目的: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果蝇作为材料来验证基因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加深理解遗传定律.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掌握果蝇杂交技术和学会运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㈡实验原理:选取果蝇做为遗传学研究的原因:1、果蝇体型小,体长不到半厘米;饲养管理容易,既可喂以腐烂的水果,又可配培养基饲料;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百只.2、果蝇繁殖系数高,孵化快,只要1天时间其卵即可孵化成幼虫,2—3天后变成蛹,再过5天就羽化为成成虫。
从卵到成虫只要10天左右,一年就可以繁殖30代。
3、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
作遗传分析时,实验者只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一个个地观察、计数就行了.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保持相对独立性,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并随机分配到不同的配子里。
F1配子的分离比是1:1;基因型的分离比是1:2:1,F2表型的分离比是3:1。
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性状在杂种第二代形成配子时是自由组合的。
由分离定律可知一对等位基因决定性状在杂种第二代表型比是3:1,两对互不连锁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杂种第二代表型比是9:3:3:1。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㈢实验材料:果蝇材料:6个品种的果蝇:4号、6号、18号、22号、25号、e号实验器具和药品:1。
用具:果蝇饲养瓶、麻醉瓶、双目解剖镜、毛笔、镊子、标签2.药品:乙醚、玉米粉、琼脂、蔗糖、酵母粉、丙酸(四)实验分组经过小组讨论将小组分为三小组,做三组实验来探究出一个最好的可以在一组实验中验证三个定律的杂交组合。
具体实验方案如下:第一组:选用黑檀体三显性(e号瓶)和灰体三隐性(6号瓶)第二组:选用黑檀体三显性(e号瓶)和红眼残翅(4号瓶)第三组: 灰体三隐性(6号瓶)和18号瓶(五)实验步骤:1、选出亲本蝇5-6对(保证亲本雌蝇为处女蝇):挑选处女蝇的方法:将亲本培养瓶中的成蝇全部除去(可在晚上22:00至23:00期间将成蝇移入另一个培养瓶中,次日早晨8:00至9:00对新羽化的果蝇进行挑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蝇杂交实验——验证遗传学三大定律
1 实验目的:
1.1 通过对果蝇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观察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在后代中的
分离现象,验证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1.2 通过对果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验证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1.3 通过位于果蝇性染色体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杂交试验,验证遗传学第三个规律:连锁遗传。
并了解伴性遗传与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以及掌握伴性基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2 实验原理
2.1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
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
蛹(第四天)
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
(第二天)(第零天)
第一次蜕皮幼虫
(第一天)
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
2.2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
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
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
(Sex combs)。
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
而另一些性状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如焦刚毛与直刚毛等。
现列表如下:
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
2.3 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灰色对
黑色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
用具有这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分离定律。
2.4 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灰色对
黑色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残翅(Vg)与野生型的正常翅果蝇为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残翅对正常翅为完全显性。
用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其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5 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这是由于支配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果蝇属XY型生物,共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X,、雄果蝇为XY。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则没有与之相应的等位基因。
将红眼(+)果蝇和白眼(w)果蝇杂交,其后代眼色的表现与性别有关。
而且,正反交的结果不同。
3 实验材料
3.1 四种类型的果蝇:
野生型果蝇(+);残翅型果蝇Vg;黑檀体果蝇e;白眼型果蝇w
3.2 实验用具、药品
双筒解剖镜,镊子,解剖针,毛笔,白瓷板,吸水纸,培养箱,灭菌锅饲养瓶(指管),麻醉瓶,棉花,培养基等。
3、3试剂:乙醚,酒精,丙酸,琼脂,玉米粉,酵母粉,蔗糖,蒸馏水
4 实验步骤
4.1制作果蝇培养基
1)玉米饲料:
i)取100ml水,加入1.5g琼脂,煮沸,使充分溶解,加蔗糖13g,煮沸溶解。
ii)取100ml水混和17g玉米粉,加热,调成糊状。
iii)将上述两者混和,煮沸。
以上操作都要搅拌,以免沉积物烧焦。
iv)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1.4g及丙酸1ml,充分调匀,分装。
按附表用量配制,可得饲料200毫升左右。
丙酸的作用是抑制霉菌污染,用量参照附表,每200毫升饲料约加1毫升左右。
如无酵母粉,也可用酵母液代替,但用法不同。
若用酵母菌液则在饲料分装到培养瓶中以后再加入,每瓶加数滴。
4.2 培养瓶的消毒
培养果蝇用的培养瓶是中型指管,用海棉或纱布包的棉花球作瓶塞。
培养瓶用前要消毒,而后再装玉米饲料(每瓶2厘米厚即可),待饲料冷却后,用酒精棉花擦瓶的内壁,然后插入消毒过的吸水纸,作幼虫化蛹时的干燥场所。
4.3 果蝇的培养
仔细检查果蝇有没有混杂,有没有突变个体的产生。
一瓶放三对亲本,标签上标明品种名称和日期,温度控制在25℃左右
4.4 处女蝇的收集及交配组合
将雌雄果蝇放在一起培养,雌蝇的生殖器中有贮精囊,可保留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雌蝇一次交配所得的精子,足够它多次排出的卵受精,因此在做杂交试验时,雌蝇必须选用处女蝇。
雌蝇孵出后12小时内不会交配,这个时间内把果蝇全部倒出,分出雌雄蝇,单独饲养,这时收集的雌蝇是处女蝇。
杂交时把所需品系的雄蝇直接放到处女蝇培养瓶中,贴好标签,注明两亲本的基因型及交配日期,进行培养。
7~8天后倒掉亲本(一定要倒干净,以免亲代和子代混淆),待F
1
成蝇羽化后开始计算,观察性状。
可靠的计
数及观察是培养开始的20天以内(再晚上F
2也可能有了)。
若须继续实验,观察F
2
,可
在F
1内挑出雌雄数对,另外培养,因为这次是用F
1
作亲本,进行个体间互交,所以这时
不是处女蝇也可以。
但如要把F
1
雌蝇与另一品系雄蝇杂交时,还要严格地选取处女蝇,方法同上。
4.5 杂交实验设计方案
4.5.1单因子杂交
黑色 X 灰色
灰色 X 黑色
正交、反交各两瓶,每瓶3对。
4.5.2 二因子杂交
黑色残翅 X 灰色正常翅
每组合两瓶,每瓶3对
4.5.3 伴性遗传
雌白眼X W X W X 雄红眼X+Y
雌红眼X+X+ X 雄白眼X W Y
每组合两瓶,每瓶3对
收集处女蝇——配置组合(2-3对)—— 7-8天F1幼虫出现——倒出成蝇—— 3-4天F1成蝇出现——观察记载统计数目
测交自交
隐性亲本X F1 F1⊕2-3对(新培养瓶中)
6-7天
测交后代 F2 幼虫出现
倒掉亲本蝇
3-4天成蝇
观察——数量——X2检验成蝇出现——麻醉
5 实验结果
亲本1:亲本2:杂交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