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儿飞》教案

合集下载

《虫儿飞》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虫儿飞》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虫儿飞》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教案:《虫儿飞》大班音乐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具体章节为《虫儿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歌曲《虫儿飞》的歌词、旋律以及相关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虫儿飞》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协调能力。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虫儿飞》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

难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协调,团队协作的默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投影仪、PPT、舞蹈道具。

学具:音乐教材、歌词卡片、节奏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虫儿飞舞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回到教室后,引导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虫儿飞舞的场景。

2. 歌曲学唱(10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虫儿飞》,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唱。

3. 音乐节奏练习(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练习,包括拍手、跺脚等动作,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感。

4. 舞蹈表演(5分钟)教师教授舞蹈动作,让学生跟随音乐《虫儿飞》进行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信心。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歌曲《虫儿飞》的歌词、旋律、音乐节奏示意图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虫儿飞》的歌词和旋律,展示舞蹈表演。

2. 家长协助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练习,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协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虫儿飞》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结束。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歌曲《虫儿飞》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首歌曲的旋律轻快,歌词富有童趣,但其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对学生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虫儿飞》大班音乐教案6篇

《虫儿飞》大班音乐教案6篇

《虫儿飞》大班音乐教案6篇《虫儿飞》大班音乐教案6篇《虫儿飞》大班音乐教案6篇1 【活动目的】:1、体验、感受歌曲中小女孩孤单、无助、害怕但又坚决的心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情等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3、尝试用优美的声音唱歌。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感受歌曲的根底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重点】:能完好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情等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音乐【活动过程】:一、初步感受音乐旋律老师播放音乐,幼儿初谈感受指导语:听了这段音乐之后你有什么感觉,想到些什么。

二、通过听觉、视觉的结合重复欣赏歌曲,充分体验歌曲。

〔一〕第一遍,初步说自己听了歌曲之后的感觉。

分析^p 歌曲根本情感。

指导语:其实这段音乐是一首歌曲的旋律,咱们来听一遍这首歌曲,想一想,你的感觉和你会想到的和刚刚是不是一样。

歌曲的名字叫《虫儿飞》。

〔二〕第二遍,听歌词,感受歌词的美。

重点体验理解第二段〔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指导语:歌里有哪些歌词最让你感动。

为什么感动?天上的星星为什么要流泪,地上的玫瑰为什么会枯萎。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来表现〕〔三〕第三遍,老师清唱,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境。

〔四〕第四遍,出示挂图,幼儿观察图画,将听音乐与看图画结合起来欣赏指导语:其实这首歌是发生在一位小女孩身上的故事。

小女孩怎么了?为什么会哭?假如你是这个小女孩,你这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鼓励幼儿表现出来〕〔五〕第五遍,情感的提升,讲述背景故事,在有故事铺垫的根底上再次欣赏音乐,支持幼儿提升情感。

指导语:到底小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坐在这里流泪呢?听了故事,你就知道了。

这一次你又有什么感觉?四、支持幼儿找出歌曲中坚决的情感,欣赏感受第二局部。

鼓励幼儿大胆用形体等表现出来。

指导语:其实小女孩也很坚强,很英勇,她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找到妈妈。

歌里边也有唱到她的这种坚决的心情,想一想,歌曲里是从哪里开场表现小女孩子坚决的心情的。

幼儿园《虫儿飞》教案范文(精选5篇

幼儿园《虫儿飞》教案范文(精选5篇

幼儿园《虫儿飞》教案范文(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详细内容为歌曲《虫儿飞》的学习和表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夜晚昆虫的生活习性,感受歌曲中描绘的美好意境。

2. 学会演唱歌曲《虫儿飞》,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感。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高的掌握。

教学重点:幼儿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并学会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PPT、歌词卡片、小虫子道具。

2. 学具:小虫子手偶、小星星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夜晚的星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夜晚的特点。

(2)教师邀请幼儿模仿小虫子飞的动作,进入课堂氛围。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音调。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幼儿跟唱。

(3)教师用歌词卡片辅助教学,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的一句,讲解节奏和音高。

(2)教师示范演唱,幼儿模仿。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用小虫子手偶进行表演,加强歌曲记忆。

5. 表演展示(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表演,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2)评选最佳表演奖,颁发小星星贴纸。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虫儿飞》2. 歌词卡片:展示歌曲中的重点歌词,如“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3. 节奏符号:展示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如强弱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虫儿飞》歌曲。

2. 答案:幼儿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并表现歌曲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夜晚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教师可推荐其他关于夜晚的歌曲,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实施4. 歌曲学习中例题的讲解5.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6.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歌曲《虫儿飞》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掌握。

音乐课虫儿飞教案5篇

音乐课虫儿飞教案5篇

音乐课虫儿飞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小学音乐》第三册第六单元《虫儿飞》,内容主要包括了歌曲学习、节奏练习和音乐欣赏三个部分。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夏天的歌》,详细内容包括歌曲《虫儿飞》的学唱、节奏击拍、舞蹈动作以及相关的音乐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虫儿飞》的旋律、歌词,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节奏感,熟练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击拍。

3. 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旋律的跳跃、节奏的变化以及舞蹈动作的协调。

教学重点:歌曲《虫儿飞》的学唱、节奏击拍和音乐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打击乐器(如沙锤、小鼓等)。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夏天的场景,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虫儿飞》。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虫儿飞》。

b. 学生跟随教师学做舞蹈动作,体验节奏感。

c. 进行节奏击拍练习,运用打击乐器辅助教学。

3. 例题讲解:讲解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旋律的跳跃,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监督,确保掌握歌曲和节奏击拍。

5. 音乐欣赏:播放与夏天、大自然相关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虫儿飞》2. 歌曲旋律:用简谱表示歌曲旋律,标注节奏变化。

3. 歌词:将歌词书写在黑板上,突出重点词汇。

4. 舞蹈动作:用图示表示舞蹈动作,方便学生模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将《虫儿飞》的歌词和旋律默写下来。

b. 用打击乐器为《虫儿飞》伴奏,录制视频。

2. 答案:a.歌词和旋律见板书。

b.伴奏方案:沙锤负责弱拍,小鼓负责强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加夏日音乐会,展示所学歌曲。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虫儿飞》5篇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虫儿飞》5篇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虫儿飞》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虫儿飞》精选5篇(一)教案:小班音乐公开课《虫儿飞》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歌曲《虫儿飞》感受音乐的魅力;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他们能够跟着歌曲的节奏做动作;4. 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教具准备:1. 音乐播放器;2. 音乐《虫儿飞》的录音;3. 教室内的空地。

三、教学步骤:1. 引入:师生问候,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欣赏音乐:播放《虫儿飞》音乐给学生听,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3. 歌曲欣赏:播放歌曲《虫儿飞》,让学生边听边欣赏。

4. 歌曲学唱:师生一起学唱歌曲《虫儿飞》。

先教唱歌曲的歌词,然后再教唱歌曲的旋律。

师生一起跟着歌曲的节奏唱歌。

5. 舞蹈动作:根据歌曲的节奏,给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例如:扭扭腰、摇摇头、转转身等。

师生一起跟着歌曲的节奏做动作。

6.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来带领大家跳舞动作,其他小组成员跟着跳。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由发挥。

7. 回顾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刚才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

8. 结束:与学生道别,结束本节课。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等因素,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虫儿飞》精选5篇(二)教案名称:《螃蟹》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并感受歌曲《螃蟹》中的乐曲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模仿演唱歌曲《螃蟹》中的歌词和旋律。

3. 学生能够通过动作配合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增强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时间:大约30分钟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歌曲《螃蟹》的音频文件。

3. 布置教室环境,保证学生能够自由舒适地行动。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 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摇晃手臂、上下蹲等,以放松身体。

幼儿园《虫儿飞》教案范文(精选5篇

幼儿园《虫儿飞》教案范文(精选5篇

幼儿园《虫儿飞》教案范文(精选5篇教案:《虫儿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自然探索》第四章第二节“虫儿的世界”。

通过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昆虫特征,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五种常见的昆虫,如蝴蝶、蜜蜂、蚂蚁、蜻蜓和蜗牛。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用词语描述昆虫的特征。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同伴共同探索和分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观察和描述昆虫的特征。

2. 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五种常见的昆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昆虫、观察记录表。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虫儿飞》的歌曲,让孩子们沉浸在虫儿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昆虫图片:展示五种常见昆虫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3. 观察实物昆虫: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实物昆虫,让他们观察并描述昆虫的特征。

4. 小组讨论:将孩子们分成五个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并用词语进行描述。

5. 制作昆虫手工作品:让孩子们根据观察到的昆虫特征,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制作属于自己的昆虫手工作品。

6. 展示和分享: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昆虫手工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昆虫的特征:1. 翅膀2. 触角3. 腿4. 身体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昆虫,用词语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答案:蝴蝶有美丽的花纹,蜜蜂有勤劳的翅膀,蚂蚁有强壮的身体,蜻蜓有透明的翅膀,蜗牛有螺旋的壳。

2. 制作一个昆虫手工作品,并与家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孩子们在观察和描述昆虫特征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孩子们在制作昆虫手工作品时,展示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虫儿飞教案(精选5篇

虫儿飞教案(精选5篇

虫儿飞教案(精选5篇教案名称:《虫儿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虫儿飞》。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翩、娟”等9个生字,会写“轻、纱”等13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讨论等方式,学会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词语,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会认“翩、娟”等9个生字,会写“轻、纱”等13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词语,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课件、生字卡片等教具;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虫鸣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对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等方式进行理解。

3. 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讨论,讨论该段落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语言表达。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题:《虫儿飞》主题: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重点词语:翩、娟、轻、纱等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体裁不限。

答案:1. 课后练习题答案。

2. 关于大自然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要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虫儿飞教案(精选5篇

虫儿飞教案(精选5篇

虫儿飞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虫儿飞》章节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领悟作者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难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视频。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虫鸣声,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小昆虫,引出课题《虫儿飞》。

(2)展示课文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交流分享。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并进行课堂练习。

4.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题、选择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小练笔。

(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虫儿飞》2. 生字词:夜晚、闪耀、舞蹈、歌唱、伙伴、捉迷藏、飘荡、轻轻、悠闲、飘落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选择题。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夜晚的虫鸣。

2. 答案:(1)填空题、选择题答案见课后练习。

(2)示例:在宁静的夜晚,蛐蛐儿弹奏着动听的小夜曲,萤火虫提着灯笼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在诉说着夏夜的美好。

2024年幼儿园《虫儿飞》教案(通用5篇

2024年幼儿园《虫儿飞》教案(通用5篇

2024年幼儿园《虫儿飞》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2024年教材《虫儿飞》,涉及章节为第三章“昆虫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昆虫,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学习昆虫的飞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昆虫的特点,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种类的昆虫。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掌握昆虫的生活习性和飞行原理。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昆虫的飞行原理。

2.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模型、图片、视频、实验器材。

2. 学具:彩笔、画纸、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校园里的昆虫,引导他们关注昆虫的形态、颜色、飞行等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昆虫的观察和认识。

2. 例题讲解(1)通过展示昆虫模型、图片和视频,讲解各种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以蝴蝶为例,讲解昆虫的飞行原理。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交流他们对昆虫的认识。

(2)邀请幼儿上台展示,分享他们了解的昆虫知识。

4. 实验环节(1)分组进行昆虫飞行实验,观察昆虫的飞行特点。

(2)让幼儿动手制作简单的昆虫模型,体验昆虫的飞行原理。

(2)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虫儿飞》2. 内容:(1)昆虫的种类(2)昆虫的生活习性(3)昆虫的飞行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最喜欢的昆虫,并简单描述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尝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家人讲解昆虫的飞行原理。

2. 答案:(1)示例:蝴蝶,色彩斑斓,生活在花丛中,吸食花蜜。

(2)示例:昆虫的飞行原理是利用翅膀的上下振动,产生升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讲解,让幼儿对昆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音乐课虫儿飞教案5篇

音乐课虫儿飞教案5篇

音乐课虫儿飞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三章《春天的故事》中的《虫儿飞》一课。

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学唱、节奏练习和简单的乐理知识。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歌词学习,以及歌曲中涉及到的八分音符、休止符等基本音乐符号的识别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虫儿飞》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节奏感,学会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

3. 通过学习《虫儿飞》,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歌曲旋律的准确性。

2. 教学重点:歌曲《虫儿飞》的学唱,节奏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春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中的昆虫。

2. 歌曲学唱(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虫儿飞》,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旋律和歌词的准确性。

3. 节奏练习(10分钟):学习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进行节奏练习。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歌曲中出现的八分音符和休止符,讲解其用法,并进行示范。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互相监督、纠正,提高节奏感。

6. 歌曲演唱(10分钟):学生独立演唱《虫儿飞》,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虫儿飞》的歌词。

2. 黑板右侧: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的示例,以及节奏练习的谱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练习演唱《虫儿飞》,并记录自己觉得最难的部分。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季节的昆虫,尝试创作以昆虫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歌曲旋律的准确性。

虫儿飞教案(精选5篇

虫儿飞教案(精选5篇

虫儿飞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虫儿飞》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种类的昆虫及其特点;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种类的昆虫特点。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掌握不同昆虫的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昆虫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实践情景引入:(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昆虫,了解其特点,进行汇报。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练习。

5.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导改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虫儿飞2. 板书生字词及重点词语。

3. 板书课文结构,标注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你喜欢的一种昆虫的短文。

2. 答案:(1)略。

(2)例:夏天的夜晚,萤火虫在空中翩翩起舞。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昆虫的资料,进行分享。

(2)开展“寻找身边的昆虫”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幼儿园《虫儿飞》教案范文(精选5篇

幼儿园《虫儿飞》教案范文(精选5篇

幼儿园《虫儿飞》教案范文(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虫儿飞》。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演唱歌曲《虫儿飞》,理解歌词含义,掌握简单的节奏,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虫儿飞》,并理解歌词的意义。

2. 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 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节奏的掌握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重点:熟练演唱歌曲《虫儿飞》,理解歌词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节奏棒、歌词卡片。

学具:小虫子手偶、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虫子手偶与孩子们互动,引导他们观察小虫子的特点,如爬行、飞翔等。

让孩子们模仿小虫子的动作,激发他们对小虫子的兴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播放歌曲《虫儿飞》,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分句教唱歌曲,让孩子们跟随节奏演唱。

(3)结合歌词卡片,让孩子们理解歌词含义。

3. 例题讲解(5分钟)(1)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如:强弱拍、切分音等。

(2)示范演唱,让孩子们模仿。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节奏练习,用节奏棒敲击强弱拍。

(2)集体演唱歌曲,注意节奏和音准。

5. 创作与表现(10分钟)(1)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用小虫子手偶进行舞蹈创作。

(2)鼓励孩子们用画笔和彩笔在画纸上创作小虫子的形象。

(1)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展示小虫子手偶和画作。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虫儿飞》2. 歌词部分:(1)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

(2)虫儿飞,虫儿飞,你在哪里睡?(3)虫儿飞,虫儿飞,我在这里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关于小虫子的歌曲。

2. 答案示例:歌曲名:《小虫子的冒险》歌词:(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孩子们的参与度较高,对歌曲《虫儿飞》的学习和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虫儿飞》教案(通用16篇)

《虫儿飞》教案(通用16篇)

《虫儿飞》教案(通用16篇)《虫儿飞》教案篇1活动目标:1、幼儿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美丽,轻柔的旋律。

2、能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3、看图理解歌曲的歌词的含义,尝试用美丽的声音唱歌。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喜爱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嬉戏的欢乐。

活动重点难点:重点:看图理解歌词的含义,尝试用美丽的声音唱歌。

难点:能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预备:PPT课件,儿歌《虫儿飞》活动过程:1、问题导入小伴侣你们都喜爱什么动物呢?(幼儿回答)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它呀藏在儿歌里,我们一起听一听,找出它。

2、播放儿歌《虫儿飞》这个可爱的小动物是谁呢?(幼儿回答虫儿)听了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欢快的,还是严厉的。

3、分段观赏,学唱儿歌这首歌里除了儿歌还有其他的东西,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飞的场景。

老师总结图片内容,朗诵并清唱,幼儿学唱。

过渡语:那虫儿在思念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的场景,由于孤独,虫儿来找他们了。

老师朗读并清唱歌曲,幼儿学唱。

(3)虫儿来陪玫瑰了,这会是一个怎么的感觉呢?我们换种方式,听一听歌曲的最终部分,你们告知老师。

老师总结:天黑了,虫儿来陪伴玫瑰了。

他们两个相伴,再也不会孤独了。

当我们在家里时有爸爸妈妈陪着我们,在幼儿园有好伴侣,还有老师陪着我们,所以我们是不孤独的。

因此不管我们在哪里,都有人陪着我们,我们都是幸福的。

4、播放歌曲,完整学唱(1)我们的儿歌学完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用我们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过渡语:小伴侣唱的真不错呀,那老师想问我们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幼儿争论,回答)(2)三个部分,小男生第一部分,小女生其次个部分,最终一个部分我们一起开唱,比比看男生厉害还是小女生厉害。

虫儿飞音乐教案

虫儿飞音乐教案

虫儿飞音乐教案虫儿飞音乐教案(精选3篇)虫儿飞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体验、感受歌曲中小女孩孤单、无助、害怕但又坚定的心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情等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3、尝试用优美的声音唱歌。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重点】:能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情等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音乐【活动过程】:一、初步感受音乐旋律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初谈感受指导语:听了这段音乐之后你有什么感觉,想到些什么。

二、通过听觉、视觉的结合重复欣赏歌曲,充分体验歌曲。

(一)第一遍,初步说自己听了歌曲之后的感觉。

分析歌曲基本情感。

指导语:其实这段音乐是一首歌曲的旋律,咱们来听一遍这首歌曲,想一想,你的感觉和你会想到的和刚才是不是一样。

歌曲的名字叫《虫儿飞》。

(二)第二遍,听歌词,感受歌词的美。

重点体验理解第二段(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指导语:歌里有哪些歌词最让你感动。

为什么感动?天上的星星为什么要流泪,地上的玫瑰为什么会枯萎。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来表现)(三)第三遍,教师清唱,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境。

(四)第四遍,出示挂图,幼儿观察图画,将听音乐与看图画结合起来欣赏指导语:其实这首歌是发生在一位小女孩身上的故事。

小女孩怎么了?为什么会哭?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你这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鼓励幼儿表现出来)(五)第五遍,情感的提升,讲述背景故事,在有故事铺垫的基础上再次欣赏音乐,支持幼儿提升情感。

指导语:到底小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坐在这里流泪呢?听了故事,你就知道了。

这一次你又有什么感觉?四、支持幼儿找出歌曲中坚定的情感,欣赏感受第二部分。

鼓励幼儿大胆用形体等表现出来。

指导语:其实小女孩也很坚强,很勇敢,她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找到妈妈。

歌里边也有唱到她的这种坚定的心情,想一想,歌曲里是从哪里开始表现小女孩子坚定的心情的。

《虫儿飞》教案(通用5篇

《虫儿飞》教案(通用5篇

《虫儿飞》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欣赏》第三单元“夜曲”中的《虫儿飞》。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歌曲《虫儿飞》的欣赏和学唱展开,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夜曲风格的音乐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合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夜曲风格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会合唱歌曲《虫儿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虫儿飞》的合唱技巧和夜曲风格的音乐特点。

难点:合唱中的音准、节奏掌握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投影仪、歌词卡片。

2. 学具:歌词单、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夜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夜晚的特点。

接着播放《虫儿飞》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夜曲风格的音乐。

2. 歌曲欣赏(5分钟)讲解夜曲风格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和声、旋律和节奏。

3. 歌曲学唱(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音准、节奏。

(2)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合唱效果。

(3)全班合唱,教师点评,指导改进。

4.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设定一个夏夜的场景,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舞蹈、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5.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通过拍手、跺脚等形式让学生体验。

(2)分析歌曲中的和声特点,引导学生用音乐理论知识解释。

6.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合唱练习,互相评价。

(2)个人展示,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夜曲风格的音乐特点2. 《虫儿飞》歌词3. 歌曲结构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虫儿飞》,用音乐理论知识分析歌曲中的和声特点。

答案:和声特点包括大小调交替、和声进行等。

2. 作业题目:以《虫儿飞》为主题,创作一幅夏夜的场景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合唱效果较好。

但在音准、节奏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幼儿园《虫儿飞》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虫儿飞》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虫儿飞》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材,章节为《虫儿飞》。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歌曲《虫儿飞》,了解其歌词内容和旋律;通过模仿小虫飞行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引导幼儿观察夜晚的星空,了解自然界的奥妙。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唱出歌曲《虫儿飞》,并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2. 通过模仿小虫飞行动作,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3.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能力,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虫儿飞》的旋律和节奏掌握;2. 教学重点:模仿小虫飞行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歌词卡片、小虫飞行动画视频;2. 学具:小虫手偶、彩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夜晚的星空,引导幼儿谈论看到的景象;(2)教师邀请幼儿模仿小虫飞行动作,感受节奏和身体协调性。

2. 例题讲解:(1)教师播放歌曲《虫儿飞》,引导幼儿聆听歌曲;(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并指导幼儿掌握节奏和旋律;(3)教师示范小虫飞行动作,带领幼儿一起模仿。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小虫飞行动作进行练习;(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3)邀请幼儿展示,评价并给予鼓励。

4. 歌曲学唱:(1)教师带领幼儿分句学唱歌曲;(2)幼儿自主跟唱,教师进行个别指导;(3)集体合唱,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虫儿飞》2. 歌词:略3. 小虫飞行动作图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歌曲《虫儿飞》;(2)用彩纸和画笔制作一个小虫手偶。

2. 答案:(1)正确唱出歌曲《虫儿飞》;(2)完成小虫手偶的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歌曲和动作的掌握情况;(2)针对幼儿在学唱歌曲和模仿动作中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中的小虫,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开展家庭活动,让幼儿与家人一起寻找小虫,增进亲子关系。

音乐课虫儿飞教案5篇

音乐课虫儿飞教案5篇

音乐课虫儿飞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音符》中的第三节《虫儿飞》。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歌曲《虫儿飞》的歌词和旋律,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掌握简单的音乐符号,感受音乐中的自然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虫儿飞》的歌词和旋律,能准确地演唱出来。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自然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符号的识别。

教学重点:歌曲《虫儿飞》的歌词、旋律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学具:音乐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夜晚虫鸣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虫儿飞》。

2. 歌曲学习:(1)教唱歌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2)学唱旋律: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随演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分析歌曲: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符号,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选取歌曲中的一段旋律,分析其节奏特点和音乐符号,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虫儿飞》2. 歌曲节奏特点:2/4拍,变换拍子3. 音乐符号:高音、低音、连音线等4. 歌曲结构:AB段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虫儿飞》,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的情感。

答案示例:歌曲《虫儿飞》描绘了夏夜虫鸣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课后练习:练习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符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歌曲《虫儿飞》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以自然为主题的歌曲,如《茉莉花》、《小燕子》等,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虫儿飞》教案

《虫儿飞》教案

《虫儿飞》教案〔通用5篇〕《虫儿飞》教案1活动目标:1、幼儿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能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根底上有感情的唱歌。

3、看图理解歌曲的歌词的含义,尝试用优美的声音唱歌。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开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看图理解歌词的含义,尝试用优美的声音唱歌。

活动难点:能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根底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虫儿飞》歌词的相应图片,歌曲音频《虫儿飞》活动过程:1、问题导入小朋友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呢?〔幼儿答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它呀藏在儿歌里,我们一起听一听,找出它。

2、播放音频《虫儿飞》这个可爱的小动物是谁呢?〔幼儿答复虫儿〕听了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欢快的,还是柔和的。

3、分段欣赏,学唱儿歌这首歌里除了儿歌还有其他的东西,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飞的场景。

教室总结图片内容,朗诵并清唱,幼儿学唱。

过渡语:那虫儿在思念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天上的星星低垂,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的场景,因为孤独,虫儿来找他们了。

教师朗读并清唱歌曲,幼儿学唱。

〔3〕虫儿来陪玫瑰了,这会是一个怎么的感觉呢?我们换种方式,听一听歌曲的最后局部,你们告诉老师。

教师总结:天黑了,虫儿来陪伴玫瑰了。

他们两个相伴,再也不会孤单了。

当我们我们在家里时有爸爸妈妈陪着我们,在幼儿园有好朋友,还有老师陪着我们,所有我们是不孤单的。

因此不管我们在哪里,都有人陪着我们,我们都是幸福的。

4、播放歌曲,完整学唱〔1〕我们的儿歌学完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用我们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过渡语:小朋友唱的真不错呀,那老师想问我们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局部呢?〔幼儿讨论,答复〕〔2〕三个局部,小男生第一局部,小女生第二个局部,最后一个局部我们一起开唱,比比看男生厉害还是小女生厉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虫儿飞》教案
唱游课教案《虫儿飞》
授课教师:姜蒙月教学内容:歌唱歌谣《虫儿飞》
教学目标:
1、学生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3、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教学重点:
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教学难点:
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学生已掌握4|4拍的节奏型。

2、材料准备:《虫儿飞》ppt、音乐视频。

教学过程:
一、预备起势
讨论:刚刚你们学习虫儿飞飞去了哪些地方?
二、赏析感受
1、播放音乐视频,学生欣赏。

提问:歌曲中虫儿飞去了那里,你还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请学生表达感受,教师提炼4|4拍的节奏型优美、舒缓的节奏特点。

三、情境感应
1、出示节奏型卡X XX XX|X —X —|,引导学生做动作。

2、教师出示ppt,引导学生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在飞的场景。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ppt,请学生一边学歌一边划指,规范歌词及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伸出食指划指,第一遍请学生看教师指划唱歌;第二遍学生与教师一起指划学唱歌曲。

2、教师节奏伴奏,学生分句学唱。

五、延伸变式
教师请学生讨论歌曲共有几部分?引导学生分男孩和女孩唱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六、结束活动
1、请学生利用课余区角时间画一画歌曲中的情景并适当创编。

2、全班学生边唱歌边随音乐做小虫飞状结束活动。

“三环三促”教学设计表
学科音乐


二(4)


姜蒙月
课题学习歌曲《虫儿飞》


校本教材
教学目标分层目

A层次B层次C层次
知识与
技能
1、学习歌谣,感
受歌曲优美、轻
柔的旋律,用优
美轻巧的声音唱

学习歌谣,感
受歌曲优美、
轻柔的旋律。

学习歌谣,对
歌谣有一点
了解。

过程与
方法
训练学生的注意
力、反应力、控
制力,并通过歌
曲演唱来练习节
奏,培养孩子的
双手协调能力和
节奏感。

训练学生的注
意力、反应力、
控制力,并通
过歌曲演唱来
练习节奏。

训练学生的
注意力、反应
力、控制力。

情感态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音响与音乐,鼓励学生学
度与价值观习歌曲,大声唱出歌曲,培养和启迪智障孩子的音乐天赋、节奏感、乐感等。

教学重难点重点:
一、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二、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反应力、控制力。

难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表现欲望。

二、学习歌曲与完成节奏练习。

教学准备音乐视频、打击乐器摇铃、三角铁、儿童响板
三个部分
过程设计
设计目





备注教师学生
准备准备
活动
《虫儿飞》ppt、音乐视
频、节奏卡
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
课前
导入唱歌、复习《外婆的澎湖
湾》
唱歌、节奏练习
集中学生的注
意力
3分
展开新授赏析感受
1、播放音乐视频,学生
欣赏。

提问:歌曲中虫儿飞去了
那里,你还在歌曲中听到
了什么?
2、请学生表达感受,教
师提炼4|4拍的节奏型
优美、舒缓的节奏特点。

情境感应
1、出示节奏型卡X XX
XX|X — X —|,引
导学生做动作。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
学生说出黑黑的天空、亮
亮的繁星、虫儿在飞的场
景。

1、学生根据老师的
提示一步步地观看
视频,回答问题。

2、练习节奏,情感
引导。

3、说一说挂图中所
看到的情景。

1、根据
儿童的
心理特
点,为了
吸引学
生的注
意力,
我采用
情景设
计法和
提问引
导法,
引起学
生的兴
趣。

2、启发
学生思
维,让
学生多
方位去
如何不
6分
解性记忆歌词,欣赏歌曲。

发展活动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ppt,请学
生一边学歌一边划指,规
范歌词及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
备,伸出食指划指,第一
遍请学生看教师指划唱
歌;第二遍学生与教师一
起指划学唱歌曲。

2、教师节奏伴奏,学生
分句学唱。

学习歌曲(一边学
歌一边划指,规范
歌词及节奏)。

通过练
习,训练
学生的
观察能
力和演
唱能
力。

4分
结束综合
活动
延伸变式
教师请学生
讨论歌曲共
有几部分?
引导学生分
男孩和女孩
唱第一第二
部分,第三部
分合唱。

学生分男
孩和女孩
唱第一第
二部分,
第三部分
合唱。

让学生在学习
演唱歌曲中接
触合唱,为以
后教学埋下伏
笔。

5分
结束结束活动利用课余课堂拓展,多
方面培养学生
荆州特校课堂观察量表
1、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画一画歌曲中的情景并适当创编。

2、全班学生边唱歌边随音乐做小虫飞状结束活动。

时间画一画歌曲中的情景并适当创编。

的能力。

班级
培智
六年级


唱游
教师
倪艳玲
日期
2014.11.11
学科目标:
1、学生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3、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
唱歌。

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4、小组合作,进行男女声分、合唱练习。

学生特征:
培智五班学生,全班学生共为10人,其中脑瘫学生3人。

本班学生音乐表现力较强,语言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好,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掌握简单的如2/4、3/4拍子的节奏。

部分学生在律动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肢体协调能力较好。

不足之处是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须加强引导。

观察目标:
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情绪是否高昂。

2、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
学的学习需要。

4、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

学生
课堂观察内容
参与度自主学习学习习惯成功率
胡杰学习主动,在学习中体验音
乐的快乐,并乐于表现自
我,与同学分享。

能按老师提出的要
求有效迅速的完成。

积极参与,情绪愉快
很好的掌握本课所
学知识,学会演唱歌
曲。

伏路明(脑瘫)学习主动,在学习中体验音
乐的快乐,并乐于表现自
我,与同学分享。

能按老师提出的要
求完成。

积极参与,情绪愉快
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但因身体原因,演唱
歌曲、节奏等不是很
清晰。

马岩要在老师的引导和督促下
进行,但在学习中也很快
乐。

能在老师的引导和
同学的帮助下完成。

注意力集中,学习
基本了解歌曲,在头
脑中对歌曲有了初
步印象。

小结:
上课时学生的表现比较稚嫩,这早在我的意料之中,这首歌曲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还是第一次上课嘛。

但他们很积极,哪怕是跟着哼对的,都很得意,眼睛闪着光,我想是因为他们享受到了思维火花迸放的喜悦,所以感觉身心舒泰。

不足之处是学生的声音控制得不够,达不到我所期望的集中、富有穿透力的感觉,个别男学生的大嗓门、大白声还浮在集体之外。

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