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新人教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说课稿诗歌鉴赏》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诗歌鉴赏类的文学作品。
该课文主要通过几首优秀的现代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和感受诗歌的情感。
通过课文的研究,学生将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情感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研究并理解课文中的诗歌,在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诗歌的特点,如韵律、意境等。
3.能力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欣赏诗歌中的意境。
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诗歌的音频或展示一幅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诗歌”以及“诗歌有什么特点”。
2.欣赏诗歌:分别选择几首优秀的现代诗歌,让学生用心观察、耳听为证,体验诗歌带给人们的美和情感。
教师可适时解读一些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寓意和感受。
3.合作鉴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鉴赏,并设计一个简短的展示。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诗歌鉴赏技巧和诗歌中的共同特征,从而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课堂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其他诗歌作品,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诗歌的情感抒发。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欣赏能力,并通过合作鉴赏和讨论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欣赏能力,并通过合作鉴赏和讨论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概述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学习了诗歌鉴赏和作文写作,内容涵盖逻辑思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审美情趣。
二、诗歌鉴赏1. 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不同形式的诗歌,如绝句、律诗等,以及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表达。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诗歌的表达方式诗歌是一种通过音乐般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等方式,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想象力。
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作文写作1. 文章结构和逻辑思维在作文写作中,良好的文章结构和逻辑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的组织方式,以及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和事例论证来使文章内容更加合理和有说服力。
2. 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作文的写作离不开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有机会进行各种写作练习,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文章更加丰富和生动。
四、总结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对诗歌和作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诗歌鉴赏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欣赏诗歌的美,感受诗歌的意境;在作文写作方面,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和提炼论点,还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这些都为我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观点和理解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诗歌鉴赏和作文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学习诗歌和写作,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魅力和力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不断探索语言的奥秘,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学习者。
---通过深入浅出地探讨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本文不仅概括了诗歌鉴赏和作文写作的重要内容,还提出了个人观点和理解,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和具有说服力。
人教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三首
全诗前两句和后两句表现江 南的特点有何不同?试加以比较。
前两句:景物繁多,动静结合,色彩鲜明, 充满生机
后两句:景物单一,色调淡雅,清静朦胧
名句赏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 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 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 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 的色彩。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 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 酒旗,一一在望。
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 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 的理由。
1、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 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 2、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 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2、赞成“十里”。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的景,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 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 言其近,更能体现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见大,给人无限想象的空 间。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名句赏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诗人 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 向往。
深入探究 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
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河汹 涌澎湃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写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 州司马。一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 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大全汇总赏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大全汇总赏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大全汇总赏析
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024秋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诗歌赏析教案
2024秋,随着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推出,让学生们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
其中,诗歌赏析这一环节更是极其重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针对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诗歌赏析这一内容进行教案设计和讲解。
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诗歌赏析的教学,帮助学生:(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形式。
(2)掌握规律和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
2.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文化内涵。
(2)掌握现代诗的基本形式和写作技巧。
(3)感受文学作品带来的审美情感。
3. 教学难点(1)对少年儿童进行诗歌的赏析和欣赏,并对其感性认识进行规范化。
(2)诗歌中的抒情意蕴多样,如何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涵。
4. 教学方法(1)现场演讲结合互动式探究。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心得。
(3)多媒体展示结合讲解。
二、课程教学1. 导入环节通过投影仪展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上课主体(1)主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
采用互动式的方式,让学生感性地进入诗歌世界,用心理的方式体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赏析诗歌的兴趣。
(2)辅助学生理解诗歌。
通过分析诗歌的词汇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蕴义和情感内涵。
(3)强调文学素养。
让学生能够掌握文学表达与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意识。
3. 课程收尾通过开展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更深刻的记忆。
三、教案实施效果该教学方案经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们逐渐能够凭借自己的感性认知去把握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内涵。
学生们从最开始的对诗歌赏析不感兴趣,到慢慢地能够主动参与课堂的探究和讨论,真正领略到了诗歌所蕴含的美和情感,同时也在课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讲解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讲解欣赏优美的古诗,领略古人的胸怀。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簸:簸扬颠簸簸动簸荡簸谷涯:生涯涯际天涯一望无涯天涯海角曲:qū曲折qǔ歌曲簸:bǒ簸扬bò簸箕簸(颠簸)颇(偏颇)涯(天涯)崖(山崖)诗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黄河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
“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织女家,侧面表现了黄河的雄伟。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浪淘沙》知识点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解]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浪淘:巨浪淘洗。
③簸:颠簸。
鉴赏1、诗的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特点。
“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黄河的蜿蜒曲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
2、后两句借用牛郎与织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一直到牛郎织女家,表现了诗人不畏困难的豪迈气概。
课文主题:《浪淘沙》通过描写黄河大浪淘沙之势,并借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发奋向上的情怀。
《江南春》知识点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解]④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⑤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⑥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鉴赏1、一、二句写的是晴天的景色。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完美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完美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本诗作者宋代词人______,号_______,与其父苏洵、其弟_______合称“三苏”。
[2]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________的特征。
“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_______,把雨比作________。
[3]本诗后两句中“”一词写出了雨去得快的特征。
我能再写一句有关雨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上元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1]解释词语。
莫:_____ 彻:____________闻:_____ 闲:____________[2]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A.除夕夜B.中秋节C.元宵节D.端午节[3]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__________。
[4]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古诗的后两句所呈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诗歌鉴赏。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在体裁(形式)上属于诗,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派诗人。
A.五言绝句;山水田园B.五言律诗;山水田园C.七言绝句;边塞行旅D.七言律诗;边塞行旅[2]下列对诗歌解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作者偶然路过朋友的农庄,却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1. 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 解析- 第一句“移舟泊烟渚”,就是说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
这里“烟渚”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就好像一幅水墨画开始铺展。
- 然后“日暮客愁新”,天快黑的时候,诗人的愁绪又涌上心头。
为啥呢?因为他是个客居他乡的人啊。
就像我们在外面旅游久了,到晚上的时候就会特别想家,诗人也是这样,看着天黑了,就更觉得孤独寂寞了。
- “野旷天低树”,这野外特别空旷,感觉天空都比树还低呢。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视觉感受,把那种空旷无垠的感觉写得特别生动。
- 最后“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江水里,好像离人特别近。
这时候啊,月亮就像是诗人唯一的伙伴,在他孤独的时候陪着他。
诗人通过描写这些景色,把自己的羁旅愁思巧妙地融入其中。
1.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 赏析- 开头“黑云翻墨未遮山”,这黑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但是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呢。
这比喻可太形象了,一下子就能想象出乌云滚滚的样子。
-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胡乱地蹦进船里。
这雨下得又急又大,那些雨点就像调皮的小珠子在船上乱蹦跶。
- 接着“卷地风来忽吹散”,突然一阵大风席卷而来,一下子就把乌云和雨都吹散了。
这风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大力士,一下子就把坏天气给赶跑了。
- 最后“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的湖水像天空一样平静、澄澈。
这前后的对比可太强烈了,刚才还是狂风暴雨,现在就风平浪静了,苏轼把西湖这瞬息万变的天气写得太绝了。
1. 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 解析- “明月别枝惊鹊”,明亮的月光照在树枝上,把喜鹊都惊飞了。
这画面感很强啊,好像我们能看到月光下,喜鹊扑棱棱飞走的样子。
- “清风半夜鸣蝉”,半夜里清凉的风吹来,蝉也在鸣叫。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所有古诗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所有古诗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新雷清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张维屏(1780—1859) 清广东番禹人,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
道光进士。
署湖北黄梅知县,后为江西南康知州。
道光十六年(1836)退隐。
工诗文,精书法。
鸦片战争期间,愤英军淫掠,支持广州人民抗英,赋《三元里》长诗,歌颂抗英志士,斥责奕山、余保纯媚敌、乞和行径。
又作《三将军歌》,颂扬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壮烈殉国的事迹。
著有《松心草堂集》,另辑有《国朝诗人征略》。
诗人赞美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
在这寂静之中,正蕴蓄着巨大的爆发力量,就等那一声震撼人心的春雷。
春雷炸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春花盛开的新的世界!流露出诗人迎接新世界来临的喜悦心情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简介】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
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
工诗,善画山水。
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注释】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2.北斗、南斗:星宿名。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3.偏:偏偏,表示出乎意料。
4.新透:第一次透过。
【译文】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
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
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_《古诗词三首》教材解析
《古诗词三首》教材解析《古诗词三首》是“触摸自然”主题下的一组诗词,由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还有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组成。
作者年代唐宋皆有,作品体裁诗词兼顾。
三首作品中都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有日暮江景,有西湖雨景,也有山村夜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中的景物总是投射着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心境。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仕途失意,寄情山水,羁旅途中写下的。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始终萦绕着“愁”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谪居杭州时所写,描绘了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短短四行,涵盖了雨前、雨中、雨后的全过程,大开大合的笔墨与作者豪放的胸襟融为一体。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被奸佞中伤,弹劾罢官之后,在上饶家居时,经过黄沙岭道所作。
简单的文字有着扑面而来的恬静和野趣,透着淡淡的愉悦,于平淡中见洒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由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以此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由于诗词文体的特殊性,简练的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学习诗词的时候,更需要运用这一方法。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如《宿建德江》表达的是作者的羁旅之愁,教学时,可以唤起学生孤身一人离开父母时的情感体验,从而走近诗人内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夏日暴雨,这样的生活经验每个学生都有,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的暴雨,再将自己的表达和诗人的语言比较,想象画面,感受诗句凝练的语言中包含的精妙联想。
2.从作者的处境想开去。
唐诗宋词多有着作者生平经历带来的鲜明个性标签。
所以,作者的生平、同作者的相关作品,都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进作品,走进作者内心。
读《宿建德江》要引导学生去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可以读一读孟浩然的《自洛之越》,从而体会诗人的“愁”。
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要联想到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被贬谪的无奈,才能进一步理解词作体现出的难得的、淡淡的愉悦。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古代诗歌赏析》教案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古代诗歌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和特点。
2. 学习赏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术语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读相关诗歌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和特点。
2. 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术语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本: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 音频设备:播放相关诗歌的朗读。
四、教学过程【导入】(音乐声中)同学们,听到这首悠扬的音乐,你们有没有感觉到一种诗意的氛围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国古代诗歌的赏析,一起领略古代智慧的力量吧!【呈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打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歌赏析》的内容。
【探究】1. 导入知识:通过问答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 古代诗歌的起源是什么?- 古代诗歌的特点有哪些?- 古代诗歌的形式有哪些?通过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和探究相关知识。
2. 听课文:教师播放相关诗歌的朗读,并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韵脚和意境。
3. 诗歌赏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和赏析所学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提出相关问题引发讨论。
【操练】学生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进行诗歌朗读和解读演练,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拓展】教师介绍其他古代诗歌作家和作品,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和特点,学习了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学们,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吗?【作业布置】请同学们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写一篇诗歌赏析的作文,并自行设计合适的插图。
作文要求400字以上。
【教学反思】通过音乐的引入和诗歌的朗读,帮助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互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重点笔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重点笔记》一、前言在《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第三课涉及了三首古诗,分别是《题都城南庄》、《登鹳雀楼》和《春晓》。
这三首古诗均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采,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三首古诗的重点内容和深层含义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笔记,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之美。
二、《题都城南庄》1. 重点内容:这首诗以描绘南庄的田园风光为主题,通过反复运用“草色”、“白苹”、“青山”等词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2. 深层含义:诗人通过南庄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清新自然的追求和向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忙碌于生活和工作,很容易忽略自然之美。
而诗人通过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向往自然、珍惜自然的心。
三、《登鹳雀楼》1. 重点内容:该诗以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白发”、“三松”、“秋月”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2. 深层含义:诗人借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家国山河的厚爱和对人生的豁达。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自然景色有所赞美,更是对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抱有希望。
这种爱国情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当代人们也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四、《春晓》1. 重点内容:这首诗以描绘春日清晨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春眠”、“百花”、“小草”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悟。
2. 深层含义:诗人通过春日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和希望的赞美。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春天景色有所感悟,更是对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抱有信心。
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当下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总结与回顾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中的这三首古诗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更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题都城南庄》、《登鹳雀楼》和《春晓》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诗歌之美,也可以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人生力量。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
指狂风席地卷来。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 般开阔而平静。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漫天的 乌云,此时从望湖楼向下看,一片汪洋,湖 水就像天空如天。
突出天色变化之快, 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再读诗歌,回答问题: 1.诗中共写了哪些景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写乡村 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蝉鸣,表达 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 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这首诗第一行在写云,第 二行写雨,第三行写风,第四行写天和水。 我仿佛看到了刚刚还艳阳高照的天空一下 变了脸。顿时,乌云像打翻了墨汁一样滚 滚而来,却未遮住远处的山峰。
shì
【宋】苏轼
饮醉酒后写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下的作品。
山,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
卷 地 / 风 //来 / 忽 吹 散 ,
望 湖 楼 下 / 水 // 如 天 。
诗句解读 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
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 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打翻黑墨水,形容很黑。 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走近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 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 称“孟襄阳”。盛唐著名诗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 称“王孟”。主要作品有《春 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 赠张丞相》等。
读一读
sù(宿舍)
dé
宿建德江
宿 xiǔ(一宿)
【唐】孟浩然
xiù(星宿)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古诗。
这古诗啊,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咱们的文化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呢。
先来说说诗经·采薇吧。
这可是一首很有韵味的诗。
作者佚名,它出自诗经·小雅。
诗经那可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呢。
采薇里有这样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几句写得超级棒,翻译过来就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柔随风摇曳。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舞。
”你看,诗人就这么简单几句,就把那种时光的流逝、出征时的不舍和归来时的沧桑感都写出来了。
在赏析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通过景色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出征时的杨柳依依,那是多么美好的景象,衬托出战士离家时的眷恋。
而回来时的雨雪霏霏,冰冷的天气,就像是战士那颗饱经风霜的心。
还有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大家都很熟悉啦,他可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呢。
诗是这样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诗的意思就是,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从赏析的角度看,这首诗以景衬情,那悠扬的笛声在春风里飘荡,让诗人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折柳”这个意象在诗里也很重要,因为“柳”和“留”谐音,古人送别时常常折柳相送,所以这里听到“折柳”曲,就更加深了思乡之情。
再看看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这诗描绘了一幅非常美好的田园生活画面。
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诗人去家里做客。
村子周围绿树环绕,城外青山横斜。
打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端起酒杯谈论农事。
最后还约定到重阳节的时候再来赏菊喝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诗同行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搜集诗歌,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配插图,增强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水平。
过程与方法
在搜集到的诗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个性化鉴赏。
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练写诗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难点:练写诗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喜剧之王》吗?在这部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周星驰在还没有成名之前,他最大的家当就是一本书--《青年演员的必修课程》,他把这本书放在一个月饼盒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实在珍爱有加。
正是这本书,使他走上演艺生涯。
我想,这可能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体验吧!在一个重要的时期,一本书可能引领着我们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今天的你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去认识这些文学大师呢?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叩响诗歌的大门,与大诗人交朋友,与诗同行,进一步提高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板书:与诗同行诗歌鉴赏)
(二)诗歌鉴赏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搜集了很多诗歌,有些同学甚至还把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背了下来,这种学习热情真令人感动。
那么,在你搜集到的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呢?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评价一首诗歌的标准很多,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其中一种审美标准,就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
闻一多认为一首真正的好诗应该具备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首诗怎么体现出音乐美的呢?你们怎么理解呢?
诗歌,谱上曲便是一首歌,它具有一定的押韵、优美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
现在,在小组里交换读一读你搜集到的诗歌,你觉得哪一首诗在节奏、押韵方面处理得很好?(小组交换读,自由谈)
今天,老师要向大家推荐的是大家很熟悉的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踢踢
踏》,主要表现对江南童年生活的怀旧之作,全诗音调响亮,节奏整齐,音律和谐,可吟可唱。
大家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1、你觉得哪一句诗最具音乐美呢?(生答)
2、在歌曲中,我们常常唱到某一句歌词,反复唱几次,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这么优美的诗,我们要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读出他的音乐美。
3、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
除了音乐美,诗歌这种体裁与其他文学体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对,它的断句分行,所以诗歌也被称为“长短句”。
这也就是指诗歌的建筑美。
5、建筑美
一首好诗,会在一个恰当的地方分行断句,在你搜集到的诗歌中,读一读,哪一首诗最具建筑美?有很多诗人,喜欢追求新奇巧妙,把诗设计成不同的形式,老师这里就有一首宝塔诗,你能读懂吗?试着登山的方法读,就像沿着小路蜿蜒而上。
(读宝塔诗)
开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6、绘画美
其实,不管建筑美也好,音乐美也好,一首真正的好诗,应该具有优美的意境,这也是闻一多先生所说的“绘画美”。
他认为,一首诗的辞藻最重要,要有色彩感,美感。
昨天同学们都给自己喜欢的诗歌配上了插图,现在你能来展示说说,这首诗把你带到了怎样的诗情画意的境界里?(生答)
一首优美的诗歌,无论多少年过去,当你再一次读起它的时候,你都会被它的魅力折服。
就像诗人海子用美好的想像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的感受。
谁来读一读?
(播放视频生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师:读完这首诗,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样的画面?(生答)
师:老师也很喜欢海子的这首诗歌,所以读着读着,也忍不住画了一幅画,尤其是这两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读这些优美的诗歌,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啊!
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一遍好吗?
小结:今天,我们交流了很多诗歌,认识了不少诗人,同时更认识了诗歌的一种审美角度,闻一多的三美主张。
如果今后大家还有兴趣,读更多的诗,你们也会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
四、欣赏诗歌仿写《致小猫》
五、学做小诗人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带着一颗诗心,一双慧眼,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也可以象大诗人一样,用细腻的语言描绘我们看到的这一切,用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表达心中的情感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当一回小诗人吧!你可以写大自然的一阵风,一场雨,一棵树,一朵花。
开始动笔吧!10分钟练笔。
写完先在小组交流。
选出一首较好的,集体评议,提醒学生以三美主张这个角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