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谈文物鉴定:二流的制度比一流的人强

合集下载

马未都:用百件国宝构成一幅历史画卷

马未都:用百件国宝构成一幅历史画卷

马未都:用百件国宝构成一幅历史画卷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21年第1期本期客座总编辑马未都: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1996年,马未都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2008年,马未都登上“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

同年获得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称号。

这一次,他从全球精选100件中国文物,从历史、文化、美学、工艺等多重维度解读,有知识、有历史、有温度、有情义,通过他个人的经验梳理围绕着国宝文物周边各种庞杂的知识,用京味幽默深入浅出地为我们打开认识国宝的新方式。

世事洞明皆学问。

马未都有极其丰富的阅历,见闻广博。

为什么要讲国宝故事?他说,讲国宝故事,其实就是在讲述历史。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流传下来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凝聚了一代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同时也汇集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审美、生活故事与人文精神。

每件国宝,都是传奇记者:您是在什么机缘下,决定要出《国宝100》这套书的?马未都:我那个《观复嘟嘟》做了4年,240期,做得有点儿累,停下来休息一年。

但是休息的时候呢,想一想正好国宝热嘛,大家都想了解背后的故事,然后我就做了100集“国宝故事”,起名《国宝100》。

记者:中国珍贵文物数不胜数,这次您书中的100件文物,遴选标准是怎样的?背后的故事您希望给现代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马未都:我们考虑到中国文物的丰富性,青铜、陶瓷、玉器、书画、竹木牙角器等等,都有所选择。

那么标准呢,我认为这100个(国宝)既有故事又有文物知识,还能代表这一领域最尖端的成就,这些都是博物馆收藏的,我们没有选择任何私人手中收藏的。

那我也可以告诉大家,就是任何人绕不开这100件(国宝),比如别人再想编一个国宝100,说你这100件我一样都不选,我觉得断无可能,至少要有百分之六七十是重复的。

这是中国国宝的一个标准。

还有一些小的(标准),比如说那个云南的二爨碑,很多人不懂,不知道这个国宝的重要性,选择标准就非常个性化。

马未都眼中的安思远

马未都眼中的安思远

一个牛人安思远是个牛人,是因为他跟很多牛人有共同之处。

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是哈佛大学辍学的,发明苹果手机的乔布斯也是辍学的,安思远在耶鲁大学学艺术,两年后也辍学了。

他的“牛”之处并不仅仅是这些。

安思远是犹太人,17岁开始做生意,他的教母是美国非常著名的艺术收藏家庞耐。

庞耐在一百多年前就向美国人灌输中国艺术成就,有“中国艺术教母”之称。

有人对庞耐的评价是她使美国认知中国艺术提前了50年。

安思远有幸当了庞耐的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艺术真谛,更多的是商业真谛。

安思远对中国文物的研究尤其透彻,有“中国教父”之称。

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尤其是1970年以后的这30年,安思远在美国、中国文物界是呼风唤雨的人物,所有的人都以认识安思远为荣。

尽管17岁辍学,但安思远在学术上是非常成功的。

1971年出版了《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一书,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在中国的家具界,最早研究中国家具的是一位叫艾克的德国人,艾克在1944年出版了《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这是世界上关于中国家具的第一本书,一直到20多年以后的1971年,安思远出版了《中国古代家具》一书,这是有关中国家具的第二本重要著作。

在这其后的15年,1986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面世。

这三部书是研究中国家具的里程碑式著作。

在这三人之后,所有研究中国家具的书都没有逃脱这三本书的框架。

领悟安思远的商业法则安思远与中国的渊源颇深,他的家庭布置正是他喜马未都眼中的安思远Ma wei du Yan zhong De An si yuan 刘玉安思远好的反映。

家里使用的大部分是黄花梨家具,布置得非常好,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品位,非常讲究。

地上铺什么,家具怎么摆放,艺术品摆放的位置等等,家里布置得像艺术宫殿一样。

安思远多次来中国,中国的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珍贵的照片,比如长城脚下、安徽民居等。

他走过了中国很多地方。

有一年,安思远通过马未都的一位朋友来中国找马未都,正好当时马未都在做一个中国古代门窗展。

古董的价值

古董的价值

龙源期刊网
古董的价值
作者:郑渊洁
来源:《公务员文萃》2015年第03期
录制节目候场时,我向马未都请教什么样的古董值钱。

我问他:“年代越久远的越值钱?”马未都摇头。

我又问:“数量越少的越值钱?”马未都还摇头。

我说:“那……什么样的值钱?”
马未都说:“品质好的值钱。


振聋发聩!马未都把鉴定古董的秘诀交给我了。

其实,人类社会也是这样。

皮皮鲁讲堂的一位弟子告诉我,她班上一位戴着三道杠的大队委和另一位戴着两道杠的中队委都偷过他的文具。

对于小学生,考试成绩没有价值,担任什么级别的班干部也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品质。

连没有生命的古董都是品质好的才值钱,何况人乎!
(摘自《今日文摘》)。

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一)

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一)

马未都说收藏之⽟器篇(⼀)他⼭之⽯可以攻⽟——新⽯器时代⽟器⼀⽚冰⼼在⽟壶中国⼈对⽟的认识,⼀般都从⽂学开始。

⽐如形容⼥孩长得漂亮,常说'亭亭⽟⽴';形容男⼈长得帅,有个现成的成语叫'⽟树临风'。

'⽟树临风'⼀词,来⾃杜甫的《饮中⼋仙歌》。

杜甫当时作了⼀⾸诗,对他周圈很多能喝酒的朋友,包括李⽩、张旭、贺知章等⼈,做了⼀番描述,其中有这样的句⼦:'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眼望青天,皎如⽟树临风前。

'他描述的崔宗之潇洒⾼傲。

⽟树临风后来就成为成语,⼀般形容男⼦漂亮就⽤这个词。

形容情感的时候,我们经常⽤⼀些什么样的词呢?⽐如'宁为⽟碎,不为⽡全'。

⽐喻为了保持⽓节,要做出牺牲。

为什么要说'宁为⽟碎'呢?因为⽟有很多物理上的优点,它坚实、致密、温润、细腻,这些优点被⼈类逐渐捕捉到,并充分发挥想象,赋予其⽂学含义,⽤来形容⼈的性格。

还有⼀⾸唐诗,我们都很清楚:'洛阳亲友如相问,⼀⽚冰⼼在⽟壶。

'这⾸诗我⾃⼰就很喜欢,是唐代诗⼈王昌龄⾮常著名的⼀⾸诗《芙蓉楼送⾟渐》。

当时王昌龄送别他的朋友,写下这⾸诗。

⼀⽚冰⼼在⽟壶,表现了诗⼈内⼼的⾼洁,表达了他⼼中像⽟⼀样的情感。

如果他说'⼀⽚冰⼼在茶壶',听着就不是那么回事⼉。

中华民族对⽟的这些情感是逐渐积累的,并不是与⽣俱来的。

我们还有⼀句常说的话。

双⽅引发了⽭盾,⼀旦化解以后,就会说'化⼲⼽为⽟帛'。

这句话怎么来的呢?⽟、帛,过去都是国家之间作为礼物赠送的国礼,送给你丝绸,送给你美⽟。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在⽣活当中,我们经常⽤⽟作为敬语,⽐如'⽟成此事',就是说请对⽅帮忙促成这件事情。

还有'⽟体⽋安',就是说对⽅⾝体不舒服。

再有过去书信往来,经常说'敬候⽟⾳',就是等你给我回信。

马未都“收藏”人脉

马未都“收藏”人脉

龙源期刊网 马未都“收藏”人脉作者:孙君飞来源:《中国市场》2009年第07期收藏家马未都的收藏经历可圈可点,其在“收藏”人脉方面也很有过人之处。

马未都刚开始收藏的时候,非常看重对人的了解,通过“收藏”人脉来缩减信息上的不对等。

当时,他经常提前半个小时赶到上班途中的跳蚤市场,一来看看古董,二来多认识几个道上的人。

只有彼此混熟了,之间产生信任了,对方才会告诉你一些古董知识和交易行规。

一次,他在国务院宿舍看到一户人家家里存放有文物。

藏品的主人是一个老人,每逢老人买白菜和蜂窝煤的时候,他常常很及时地赶过来,不声不响地帮助老人搬到家里,一切办妥当后,他就洗干净两手,亲亲热热地抱着那个瓶子看。

看久了,老人被他的热情和痴心所感动,说你喜欢就拿走吧,没有让他掏一分钱。

不能说马未都耍了小聪明,那时人们对文物收藏都没有多少意识,他也只是觉得那个瓶子太漂亮了。

马未都还愿意跟刑满释放人员和收破烂的人交往,而且常常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一个叫“破烂张”的老头对古玩一窍不通,马未都没有因此欺瞒他,反而,他通常出的钱要比别人给的多一些,张老头因此特别情愿把东西卖给他。

对待其他的人,马未都也会这样做。

时间一长,大家都觉得他不错,有事总是先通报给他。

“我觉得早期收藏,所有东西的价值都不抵信息的价值,东西贵一点儿便宜一点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

”“收藏”人脉的价值正体现在这里,这在今天也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名气大起来的马未都依然坚持自己的收藏原则:“买东西的时候,多给一点儿;卖东西的时候,少要一点儿。

”而这也正是他“收藏”人脉的原则。

国内有拍卖行以后,他经常被请去当顾问,古董的真假就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一次,拍卖行说有件东西起拍价太高,打算退回去。

他问为什么,他们说是康熙仿成化的瓷器,不值4万元。

箱子打开一看,马未都愣住了,这件东西竟是明代的,鉴定后证实了马未都的结论。

最后,该瓷器拍卖出220万元的高价。

马未都说:“我但凡有点儿私心,退后问清楚是谁的,跟底下人说,打个电话,说现在上不了拍,有人托底你卖不卖,他们都卖。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瓷器篇》(上)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瓷器篇》(上)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陶瓷篇(上)一.陶瓷文明,曙光初现–陶瓷诞生1.陶器诞生陶器源于用火,出于偶然。

烧制陶器,距今不到一万年,是新旧石器时代分解的一个特征。

陶器是人类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第一次改变泥土的特性,成为人类生活的用具,是文明的巨大进步。

陶器的用途首先是制造容器,还有烧砖。

历史上的烧陶,一般温度会低于1000度,瓷器要烧到1200度以上。

陶器的发现,大都沿着黄河流域,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也有,如良渚文化,但比黄河流域要少得多,而且烧的温度也略低。

没有纹饰的陶器,成为素陶;画有纹饰的陶器成为彩陶。

[图]仰韶彩陶人面鱼纹盆[图]马家窑彩陶水波纹罐2.秦砖汉瓦其实战国时期,砖就能烧得很好了。

秦砖汉瓦,说的是一种质量的体现。

[图]汉瓦当3.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属于灰陶。

和红陶比,灰陶硬,原因在于加了一道工艺,即在烧制的最后阶段,泼水闷制。

秦俑都用灰陶烧制,与真人1:1比例,是秦始皇军队的翻版,种类多、数量巨大,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迹。

而俑的出现,是人殉制度的替代,是文明的进步。

秦俑本是彩绘,出土后都褪色成灰色。

[图]秦俑4.汉俑汉俑比秦俑要小很多,大者也不过真人的一半。

汉俑有两类,一类是兵马俑、官吏俑,比较庄重;一类是说唱俑、杂耍俑,反应世俗文化。

汉俑还可见颜色鲜亮的彩绘俑。

[图]汉彩绘俑[图]汉说唱俑汉陶中还有一些动物造型,比如狗。

[图]汉红釉陶狗5.釉陶陶器在汉代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改进,就是在陶器上施釉,烧制出的就是釉陶。

釉陶有颜色,釉里含铜的,烧出来呈绿色,釉里含铁的,烧出来呈黄色。

釉陶出现后,除了建筑造型,容器也多样起来,比如陶壶、陶罐、陶盆等。

汉绿釉很受收藏者欢迎,而且讲究“反铅”,即埋藏两千年出土的汉釉,表面都泛着一种银色的、像云母一样的光泽。

[图]汉绿釉水榭6.唐三彩汉绿釉影响了中国陶器最重要的一支–唐三彩。

“三彩”不是三种颜色,二是多种彩色,主要有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赭色、白色等。

治理文物鉴定乱象需釜底抽薪

治理文物鉴定乱象需釜底抽薪
黄牛1 5 0 0 0,过 1 0 万 了 。 我 非常 诧 异 ,又 问 ,为 什 么 还 要
黄 牛 有 多牛 ?
文 l 马未都
都 穿黄 马 甲 ,上 海 人就 叫黄 牛 车 ,除 了拉 人 ,有 钱 人 有 时
塞个 小 钱 ,让 他 们 帮忙 买 个 票 什 么 的 ,久 而久 之 ,黄 牛 就
济 活动 多 ,黄 牛 屡 禁不 绝 ,竟 然 慢 慢成 为社 会 现 象 ,凡 事

有黄 牛 出现 ,事情 基 本 上 就 算 成 了 ,I : L  ̄ D 演 唱 会 ,黄 牛 车 牌 按 说 是 公 共 资源 ,本 来 拍 卖 的款 项 归 市 里 统 一 使
无 所获 。 因为北 京 不要钱 ,所 以 没有 黄牛 。
治 理 文物 鉴定 乱 象需 釜底 抽薪
文l 李奥华
鉴 定 公 司 、鉴 宝 栏 目 ,除 了 隐匿 的各 种 鉴 定公 司之 外 ,各 种 鉴 宝类 的节 目在 电视 上也 非常 火爆 。 然 而 文 物 造 假 频 频 曝 光 , 文 物 鉴 定 乱 象 也 随 之 愈 演 愈 烈 。文 物 鉴定 的 闹剧 时 有发 生 。2 0 0 4 年 ,上 海博 物 馆 马 承 源 馆 长 的 离 世让 人们 为之 惋 惜 的 同时 ,不 禁对 文 物 鉴 定 真 假 产 生 了 质疑 ;பைடு நூலகம் 上 世 纪 9 0 年 代 河 南 洛 阳 孟 津 南石 山村 高 水 旺烧 制 的仿 北 魏 陶 俑 的 工艺 品 ,于 1 9 9 4 年 夏在 北 京 古 玩 市 场 上 被 国 家机 构 列为 “ 抢 救 性 收购 ” 的 “ 北 魏 珍 贵 文 物 ” ,这 一 看 似 闹 剧式 的定 论 ,让 人们 对 文物 鉴 定 产 生 了

马未都所藏的汝窑是真的宋汝吗?

马未都所藏的汝窑是真的宋汝吗?

马未都所藏的汝窑是真的宋汝吗?原创;林衡前⼏天看到了观复所藏的汝窑晒出来,但综合其各⽅⾯特征来鉴赏,此汝器只属普通之物,⽼马可谓是瓷器专项收藏⼤家,何故敢冒天下之⼤不韪将此普通之器充当宋汝窑?难不成他就是权威说什么就是什么?难道他对瓷器的鉴赏⼒只是⼀个传说,并⾮真才实料?难道他的藏品只靠收的早,没有假货横⾏的年代,靠的是先机得来?难道他是靠讲故事得到世⼈认可⽽扬名⽴万?果真如此就不能算真才实料之⼈,民国可是历史以来仿造⾼峰期,包括古书画、瓷器、宣炉等,所以并不是说80年代收藏的东西就⼀定是好东西,往往这时期收藏的东西很多是民国仿造,什么时候都是以实物为准来鉴赏真伪,不要信故事,不要信流传有序,不要信古书记录,不要信装家胡扯,凡是古董只能靠古董⾃⼰说话,其它的都是妄谈。

那来分析⼀下这四个⽅⾯不能信的理由!⼀,故事说的再好,你不是当事⼈,你穿越不回过去,不能信。

⼆,流传有序⼀说,最早只能有序到民国时期,更不能信,因为他的藏品不是民国时期⽣产之物,⽽会说是宋代、元代、明代或清代的东西,他能从那些朝代有序下来吗?NO,没有⼀件东西可以,最早不过是民国时期有序的记录,故不能信。

三,古书记载的东西,你能看到,做假之⼈更懂看,甚⾄是对着书本每项来做假,更不能信。

四,专家只是在馆藏的东西来研究,出了那个馆门他能见过什么世⾯,只要这件东西和馆藏不同就说是臆造,⽴毙,若和馆藏相同,真的在某某馆呢!⽴决,他不知道馆藏的东西是哪来的,什么时候来的?都是馆成⽴后征、捐来的,时间节点也是在民国后所得,他们的话也不可信。

五,所以有众多理由相信,什么都不可靠,只有实物最可靠,因为实物会说话。

六,顶级鉴赏家与专家的区别,顶级鉴赏家鉴赏⼀件藏品如瓷器,先看器型是否精美、造型⽐例是否规整,釉⾊是否温润养眼、⼯艺难度是否极致、底款字体是否严谨规范精美⼤⽓,⽽不是像装家说不可能,什么都有可能。

七,历史有太多古董迷团,传承认知我们只是数⼗年,现在说以前的历史,如果是这数⼗年专家提出的,有些未必正确,更有待我们确认或重新更正,此举若完善真正的古董史实⽽壮⼤国威,有何不可。

社会学对一流与二流的理解

社会学对一流与二流的理解

社会学对一流与二流的理解一流与二流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的词语,无论在哪个领域,人们都喜欢用这些词语来形容事物的优劣程度。

而在社会学中,一流与二流的概念也被广泛运用着,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至关重要。

一、一流与二流的涵义一流与二流的涵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划分和解释。

从学术领域出发,一流往往被用来形容顶级学术成果和顶尖学者,而二流则是指次一级的学术成果和学者。

从经济领域出发,一流往往被用来形容市场上的优势品牌和高端商品,而二流则是指次一级的商品和品牌。

而从生活中的视角来看,一流可以被用来形容一系列事物,如优质的服务、高品质的生活、优美的环境等等,而二流则是指次一级的服务、生活质量等。

二、在社会学领域中,一流与二流的概念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适用性。

社会学家们认为,一流与二流的划分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人类的行为、心理以及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

在社会学视角中,一流与二流的划分是基于社会的分层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产生的。

一流往往出现在社会分层结构的顶端,由富裕、权力、文化和知识等因素所决定。

在这个阶层中,人们往往可以获得最好的资源,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同时也可以获得最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

而二流则往往位于社会分层结构的中下部,由贫穷、劳动和低级文化水平等因素所决定。

在这个阶层中,人们往往面临着较低的生活质量、较低的社会地位和不稳定的就业情况等多个问题。

由此可见,社会学对一流与二流的理解,不仅仅是指事物的品质和水平,更是涉及到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等级、社会差距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存在于理论层面,更是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现实。

因此,对于社会学理论而言,对一流与二流的理解和解决办法需要十分慎重和深入的研究。

三、如何看待一流与二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看待一流与二流的划分不应当是单纯地把它们视为数字上的问题或是表面上的差别。

相反,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一流与二流的定义进行整合和深入探究,尤其需要理性看待和审视其成因和后果。

马未都的“矛盾”价值观

马未都的“矛盾”价值观

龙源期刊网 马未都的“矛盾”价值观作者:张珠容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6年第32期自国内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1996年创办以来,马未都就严格规定: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工作人员跟顾客探讨某件文物的价值。

为什么呢?马未都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价值会使你对文化跑偏。

当你沉浸在某件文物的经济价值喜悦之中,你就会忽略它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存在。

正因如此,许多人称观复博物馆是一个“让看热闹的人绝不问津、让看门道的人纷至沓来”的地方。

马未都个人的价值观也是如此。

每当有人问他是否腰缠万贯,他总是回答:“我从来不觉得我很有钱,因为钱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价值。

”某次采访,记者问马未都:“现在很多有钱人买很多价格高昂的艺术品。

您觉得他们这样盲目跟风花掉的钱有价值吗?”早前别人一说收藏热,马未都都会摇头叹息,可这次他的回答不一样:“我觉得,这种行为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一定好处。

”现场一片哗然。

马未都解释说:“收藏者的动机,可能是喜欢,可能是炫富,也可能是为了投资。

什么动机,我们不去问,也没必要去揣摩。

能肯定的是,现在这个花钱买藏品的时代优于过去那个视国宝为垃圾的时代。

50年前,我亲眼看见许多人将家里的文物扔掉、砸掉。

试问,如果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所有历史证物全被我们毁掉,那我们怎么跟全世界的人说我们曾经是一个拥有辉煌文化的民族?凡是文物,只要保护它、爱护它,花不花钱,花多少钱,其实都是尊重中华文明的方式,不是吗?”【素材点拨】马未都的价值观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要谈价值,首先得有文物的存在。

文物不在,我们谈什么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空的;文物存在,我们就该多关注它们的历史价值,而不沉迷于经济价值。

【适用话题】尊重文明的方式;文物的价值;变通……(田宇轩摘自“荒岛读书”微信公众号)。

马未都的眼力阅读答案

马未都的眼力阅读答案

篇一:马未都的眼力阅读答案对古玩真伪和年代的鉴定靠的是的功夫,马未都无家世渊源,白手起家,从一个不知收藏为何物的青年,成为一个收藏界的。

他是怎样就了独特的眼力呢?文物集藏,风险很高,一个大件看走眼,就可能元气大伤,甚至倾家荡产。

想在这一行里呼风唤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靠眼力,二靠财力。

他在开始淘宝时亲眼看过一位古玩铺店主,以百余元捡得一件石涛的尺幅,以8000元倒手给了广东商人,当知道此幅石涛之真迹被转手卖了30万时,顿时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他亦见过一位退休老干部以平生积蓄购得一块汉玉赝品,从此一病不起。

在血的事实面前,他悟到了,普通的老,要是想收藏,搞的话,这个是不是比股票,投资的其它的风险还高,靠的就是眼力。

如何培养眼力呢?马未都说,文物是文化,或者人类文明的一个坐标,它背后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未知。

为此要理论先行,你首先应该知道你要收藏什么,再把对应的书找来看。

读几本好书,吃透,读懂文化;第二呢,最好要有条件拜一位,掌握技术,学会。

要先把书找来看。

现在的收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从书店能找来一大堆的书。

他当时找到的陶瓷方面的书就两本,翻来覆去地看,他背得滚瓜烂熟了。

然后是有什么展览、研讨会都去听,能看到好东西的,一定不会放过。

谁的信息量大,谁在看东西的时候就能先胜一筹。

马未都当初认为青花就是一个白瓷上画着蓝色的花,早期的时候,不太明白,青花的,清朝乾隆时期,康熙时期,跟晚清光绪时期的差距看不出来。

一个文物局的老头,说青花可以分出年代来。

这怎么能看出700年来的变化?每个朝代都能分出来呢?那个老头说,你只要认真地看,就能看出来。

然后马未都就专门去买了一个100瓦的电灯泡,特亮,搁在床头的台灯上,天天抱着文物在光亮下看。

过去佛教上有一句话,叫积思顿示,就是你想得久了,突然有一天就彻底明白这个事了,东西都是有规律的。

另外马未都的另一位老师就是博物馆。

为了弄清历代陶瓷的基本特征,马未都几乎天天泡在故宫博物院里。

《马未都》读后感1000字

《马未都》读后感1000字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马未都在谈论有关国宝的话题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清楚国宝的文化根源,,才知道我们来自何处。

对于马馆长的这一番话,我想是不能够赞同更多了。

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数不尽的文物宝藏,几千年的积淀下来,这已经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

但是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对于那些文物宝藏的前世今生,对于他们曾经经历过得那些起起伏伏,我们又知道多少呢?假如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的话,这未免就有点暴殄珍物了。

读懂国宝,马未都的《国宝100》或者会是我们一个不错的选择。

马未都在他的《国宝100》中,精心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拥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的100件国宝。

通过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风雨变迁。

这些文物国宝既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记录者,读懂国宝,或者我们才会明白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才会明白国人身上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在马未都的《国宝100》中,我们会发现,文物的被发现其实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情。

文物的发现者并不只是专业的考古人员,即便你只是一个路人,也有可能会与一件国宝来上一场美丽的邂逅。

就像是本书中提到的皇后之玺的发现。

一个13岁的初中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偶然见到一枚发亮的白色小石头,出于好奇,塞进了书包,拿回家给自己的爸爸看,爷俩觉得可能是件文物,于是乎,上交给了文物管理部门,经鉴定这是一枚吕后曾经使用过的“皇后之玺”。

该印章的发现可以说填补了国内的多项空白;还有像铜坐龙的发现。

黑龙江一位裴姓农民在自家挖菜窖的时候,刨出来一个大铁疙瘩,因为与金子的颜色非常相近,该农民误以为挖到了金子,仿佛也看到了大笔的财富即将唾手可得。

遗憾的是经过农民的几次确认,终于发现这玩意儿与金子八竿子打不着,于是乎随手便放在了自家的窗台上,不再管他。

却不曾想从此以后,每当深夜,家里便莫名的多了“呜呜”的声音,听起来煞是吓人。

最后才发现这竟然是一尊金中期的铜坐龙。

同样的为我们了解那个时候历史与文化提供了最好的佐证。

马未都说文解字

马未都说文解字

马未都说文解字专访马未都:传统文化复兴中国马未都纠偏被误读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年初,收藏家马未都荣获了某门户网站年度博客的荣誉。

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仅仅三年的时间马未都的博客点击率就已经达到了一亿五千万,发表博文六百余篇。

如果对于一位单纯的收藏家而言,这确实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从马未都的博文中不难发现,他的视野早已远远地超出了收藏的范围,而更多的是对于民生百态,以及中国文化与当今社会的融合和发展。

尤其是对当下一些被误读了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纠偏,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正如马未都所说,成为一位收藏家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实际上很多人不了解我,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政治,我们中国百年以来,笼罩着我们的政治背景多次动荡,从封建集权的满清,到军阀统治,然后到新中国建立。

这个背景是我们任何个中国人都无法逃脱的,但是在学术上的表达都显得很枯燥,尤其过去我们把政治看成是种口号。

我年轻时喜欢政治,但是政治又很需要表达,而我们的表达机会又不多,于是我就把兴趣转向了历史。

我觉得对于历史的研究也是种政治的表达方式”。

他虽然因收藏成名,但他却借助着自身的名望把更多人的目光带到了当今中国政治、文化中所隐藏的问题中去,力求找到种更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他表示,“能把个人的情感跟上千万人沟通,是个感觉奇特的事情。

我在三年的时间里写了六百多篇博客,点击量是亿四千多万次,超乎我的想象。

这些对于个过去以笔为生的人确实是难以想象的。

”为什么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复兴中国”BQ=《北京青年》周刊M=马未都公共场合发言不能昧良心BQ:您的博客今年获得了年度博客的荣誉,对于写博客您有什么想法?M:我只写了三年,现在的点击量将近亿五千万,以我的年龄来看应该是比较年长的博客了。

新浪博客的总排行中,我前面有二十一个人,其中十几个都是股票分析的,剩下在我前面的文化类的就是韩寒、徐静蕾、李承鹏几个人了,这也让我感到很意外。

其实我的这六百多篇博客,基本上都是谈些社会问题的,有天还有个出租车司机找我来,感谢我在《锵锵三人行》中为出租车司机说话。

马未都说瓷器收藏

马未都说瓷器收藏

马未都说瓷器收藏篇一:马未都说陶瓷收藏(笔记整理)马未都说收藏? 陶瓷篇(上)》笔记 (20xx-07-08 22:57:25) 去博物馆看陶瓷必读!烧造陶器是新旧石器时代分界的一个特征最好的陶器在黄河流域甘肃彩陶青海柳湾彩陶秦兵马俑灰陶汉俑兵马俑,说唱俑(四川出土多,歌舞升平)汉代绿釉陶楼汉代为厚葬高峰期唐三彩明器唐代为第二个厚葬高峰期唐人爱马昭陵六骏舞马衔杯陶用黏土烧制,瓷器用瓷土烧制/烧陶的温度低于1000度,瓷器要烧到1200度以上/陶器吸水,不透光,瓷器不吸水,透光魏晋,士大夫强调内心的感受。

内心的感受,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容易被人忽略。

唐代南青(越窑)北白(邢窑)禁铜令促使瓷器业的发展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长沙窑首创釉下彩鲁山花瓷大色块,鲁山花鼓唐代晚期秘色瓷出现越窑改进版开始有了宫廷特征五代钱王政权烧制大量秘色瓷进贡北宋北宋官窑汝窑汝州五大名窑之首烧制时间仅二十多年,寥若晨星全世界约67件蟹爪纹,鱼鳞状开片,香灰胎,芝麻钉,裹足烧,天青色(柴窑,后周柴世宗的御瓷,雨过天请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欧阳修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官窑宋徽宗时期烧造北宋抑武尚文琮式瓶南宋官窑紫口铁足,开片规律不一,北宋厚重南宋轻薄哥窑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大片为官,小片为哥,代表宋代官方最高的审美标准钧窑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呈现红色,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蚯蚓走泥纹定窑定器有芒不堪用,红瓷,金彩描花宋代北方民窑磁州窑白地黑花率真,粗犷,化妆土,文字装饰,瓷枕耀州窑北方青瓷,橄榄绿,刀刻纹饰,刀刀见泥宋代南方民窑饶州窑景德镇影青,青白瓷,胎质地致密,透光性非常好宋代人追求生活的情趣,比其他朝代更甚龙泉窑 Celadon 最好的时期不是北宋而是南宋胎薄,釉厚,不开片建阳窑福建主要生产茶盏,黑胎,鹧鸪斑吉州窑和磁州窑非常接近,画得更为精巧纤秀南北融合宋代陶瓷美学的追求中含有强烈的哲学因素元青花蒙古人尚白尚蓝,元朝大量穆斯林知识分子进入中国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基调没有初创期,突然成熟题材众多,造型硕大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明早期青花(永宣青花)永乐定调,尺寸大受波斯文化影响龙纹凶猛郑和带回大量波斯纹样,苏麻离青永宣不分彻底摆脱宋以来建立的官方陶瓷美学系统,宋代朴素,青花繁华官窑瓷器第一次署上本朝年款,成为定制明中期青花成化成化帝性格柔弱成化青花柔弱,使用平等青“成化无大器”,人物纹“成化一件衣” 表面油腻弘治官窑少见,勤俭,弘治黄釉正德上继成弘,下接嘉万阿拉伯文图案明晚期青花嘉靖佛头青(回青),蓝中带紫隆庆青花最为浓艳万历装饰繁缛,密不透风,没有主题明晚期瓷器大量出口欧洲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读书笔记一,陶瓷过渡期“过渡期”指明天启朝-崇祯朝-顺治三朝。

识别坏人的最好方法,是多去结识好人

识别坏人的最好方法,是多去结识好人

识别坏人的最好方法,是多去结识好人
识别坏人的最好方法,是多去结识好人
文物鉴定大家马未都,关于如何鉴别真品和赝品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从来不研究赝品,更何况每件赝品的破绽都是不同的。

每个月,我都要抽空到博物馆泡上一整天,不干别的,就是盯着古董看,一直看熟看透为止,收藏界管这叫养眼。

经过这样反复无数遍的养眼,眼睛就只会适应真品的感观,今后一旦看到赝品时就会觉得非常扎眼。

马未都有关文物鉴定的方法,让我想到英国银行协会对职员的培训,在培训期间,学员们一张假钞也没摸过,训练时用的都是真钞,上课时讲的都是真钞的特点。

对此,专家们是这样解释的:学员们通过反复接触真钞,他们的手指、眼睛都习惯了真钞的感觉,以后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假钞,他们就会感到特别不习惯。

同样,识别好人和坏人,并不需要我们同坏人泡在一起,去了解他们的习性和特点,只要我们多与好人交流和接触,那么,好人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就会不断地“滋养”我们的眼睛、心灵和感觉,以后一旦遇上坏人,就会觉得“非常扎眼”、“特别不习惯”,从而识破坏人的伪装和伎俩。

211059683_马未都:这样的“漏”我绝对不捡

211059683_马未都:这样的“漏”我绝对不捡

20人海里相逢,几分容忍就是最好的善待。

马未都是收藏界的著名人物,他喜欢在古玩城的小摊上或者小店里捡漏,淘到了不少宝贝。

因为他对文物的深刻了解和专业的鉴别能力,许多鉴宝节目都会请他当嘉宾,拍卖会也会请他对即将上拍的东西进行鉴定。

近水楼台先得月,鉴定文物也是捡漏的大好机会,但马未都却从不捡这样的“漏”。

在一次鉴定会上,负责人决定推掉一件宝物。

因为宝物的主人拿来的那一件康熙仿成化的瓷器,报价4万,负责人觉得根本不值。

结果马未都看了一眼发现那根本不是康熙年间仿制的,而是货真价实的明朝成化年间的古物。

这件瓷器的主人和鉴定会的负责人都认为是仿品,价格很低。

马未都完全可以捡个大“漏”,但他却明确表示瓷器不是仿品,而是真正的成化年间的古物,而后他又同别的鉴宝专家一同鉴定,最终确定了这件珍品,以220万元的价格成交!卖家对马未都是千恩万谢。

有人问马未都:“这么好的捡漏机会你为什么放弃了?”马未都回应道:“这种情况下捡漏成功,别人不会知道;可我把宝贝再度出手后大家都知道了,这种败坏诚信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做。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对于文物也应该是这样的态度。

能捡的“漏”尽可以去捡,不能捡的绝对不捡。

这就是马未都在收藏界深得大家信任的原因。

人无信不立。

对于一个人来说,任何文物都没有他的信誉更宝贵。

信誉不是智慧,但能发出比智慧更灿烂的光芒;信誉不是金钱,但它的价值却是金钱无法比拟的。

马未都:这样的“漏”我绝对不捡◆易墨轩回农村老家过年第二天,目睹了一场“吵架”。

吵架的是两个中年妇女。

吵架的起因是钱:两个人曾一同去赶集,一个人带的钱不够了,就向另一个人借了100块钱。

事情过去两个多月了,借钱的人说自己早把钱还了,被借钱的人说没还。

两人就为这事吵了起来。

究竟还与没还?还真说不清楚。

毕竟乡里乡亲相互之间偶尔借点小钱应急是没有欠条的。

两个人吵得轰轰烈烈,围观者甚多,劝解调停者也不少。

两个人都不听劝,一个比一个声高,最后还相互骂上了。

混乱的“鉴定江湖”

混乱的“鉴定江湖”

混乱的“鉴定江湖”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8年第2期文物保护的先期逻辑是:保护国家文物——防止文物流失——打击“三盗” (盗墓、盗捞、盗窃)和走私——堵住源头、收缴赃物——将高仿品归类工艺品市场,与文物严格区分……但我们要保护的文物在哪里?谁能确定它就是文物呢?认知标准是什么?谁来鉴定“鉴定专家”?谈及文物保护,必然涉及文物鉴定,如果真假不分、优劣不辨,那保护的是什么?科学有效的鉴定,是保护文物的最基本前提,但目前国内文物鉴定行业非常混乱,没有相应的法律监管,没有严格的从业准入制度,基本处于无法可依、无人管理的局面。

我国目前的文物鉴定并无标准可依,而对“专家”级别,也缺乏科学的划分体系。

文博系统内的文物鉴定机构和专家资源主要服务博物馆和考古工作,并不服务文物市场,但是近年来民间的收藏热持续升温,市场对鉴定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民营性质的文物鉴定机构发展迅猛,对满足藏友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这类机构的行业资格却值得商榷,据北京博玩雅集文物鉴定中心经理张进发介绍,现在开一家文物鉴定公司,只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即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准入标准。

张进发说,目前北京市场上正规的文物鉴定公司大概有近20家,一般都会外聘专家,国家级专家鉴定一件东西收费大致在500元左右,省级专家则是300元左右,开具鉴定证书最少要1000元,最多也有两三万的,常规标准一般是2000至3000元,而专家去外地进行“鉴宝”的出场费一般是每天2000元左右,这些收入专家要与鉴定公司分成,分成比例为专家拿20%至30%,鉴定公司拿其余部分。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规定》强调,“未经国家文物局许可,不得以本会委员身份执行文物鉴定任务和从事社会活动,不得开具任何带‘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等字样的鉴定证书”。

然而一份调查显示,各级文物鉴定委员会的成员,在鉴定机构兼职的现象非常普遍。

不少专家除原有的工作单位外,还在数十家鉴定机构兼职。

马未都:十年“藏”一馆

马未都:十年“藏”一馆

马未都:十年“藏”一馆
刘越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马未都,一个刚到知天命年纪的男人,古玩收藏界一位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私立古典艺术博物馆,文化与财富并收。

知识青年、文学青年、编辑、作家、编剧、青年时代的老马和众多蹉跎岁月中成为成功者的人一样,有着被媒体惯称为"传奇"的人生经历。

【总页数】2页(P)
【作者】刘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38
【相关文献】
1.著名学者、光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参观西藏自治区档案馆 [J], 尼玛次仁
2.马未都十年磨剑推出《瓷之色》 [J],
3.马未都十年“藏”一馆 [J], 海洋
4.马未都:十年“藏”一馆 [J], 刘越
5.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莅临贾植芳讲堂作演讲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董鉴定及国家文物定级标准

古董鉴定及国家文物定级标准

古董鉴定及国家文物定级标准我国的古代艺术品制作,历史悠久,样式众多,产量庞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大量的传世品,地下出土物亦层出不穷。

但是,历史上某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董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真真假假,鱼目混珠。

为了保护祖国的文物,研究古董的演变规律,所以,变需要对它的制作年代和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叫作古董鉴定。

古董鉴定的目的古董鉴定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历代古董的内涵及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

同时还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从而使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功效。

鉴定的内容1. 辨伪:即鉴定这件古董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

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古董粉彩人物瓶,也是关键的一步。

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 断代:即鉴定古董的制作的时代。

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古董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

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别它窨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的。

4. 评价:即评定这件古董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例如,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评价。

国家文物定级标准一级文物1、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与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物。

2、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代表性文物。

3、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代表性文物。

4、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经济剥削、政治压迫,以及有关著名起义领袖的代表性文物。

5、反映了中外友好往来和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相互交流的代表性文物。

6、反映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代表性文物。

高山仰止 卓越千古——马未都说收藏——官窑、 哥窑

高山仰止 卓越千古——马未都说收藏——官窑、 哥窑

忡忡 ,就去找大 臣赵普 ,征求 治国方略 。赵普是宋 代非常
有名 的 大 臣 ,号 称 ” 部 《 语 》 冶 天 下 ” 赵 匡 胤 就 问赵 半 论 。 普 ,国 家 怎 么 去 治 理 ,怎 么 才 能 避 免 五 代 十 国 那 样 的战 争
频繁 .皇帝一朝朝地换 。赵普就跟皇帝 说 ,主要 问题就 是

北 京 故 宫博 物 院 藏
人都 是做 官的 ,导致宋代文化高度发展 。很多 学者都 对宋 代 的文化 予以 肯定 ,认 为 中国后

北宋经过 一百多年的发展 ,到 了宋徽 宗时 期 ,社会生 活非常富 足。又赶上宋徽宗这 样一 个皇帝 ,酷 爱艺术。大家都很清楚 ,宋徽 宗是
宝物运到汴梁 。其中有一个黄 金做 成的盆子 ,上面 镶满宝 石 ,古书上记载是” 七彩 宝石” ,都镶满 了。赵 匡胤就 问:” 这 是干什么用的?” 臣说 :” 大 这是盂昶 的便盆 。” 匡胤就 赵 说 了 :” 他拉屎都 用这 个 ,吃饭该用什么呀?使这种东两 , 不亡 国才怪呢 !” 完他就 把便 盆摔了 。赵匡胤 显然对 这 说
年 宋 徽 宗 时 期 才 开始 烧 造 ,窑 址 不 明 。历 史上 黄 河 多 次 改 变 河 道 ,每次 泛 滥 的 时 候 都 淤 积 大 量 泥 沙 ,将 汴 粱 旧 城 以及 整 个 黄 河 下 游 淹 没 ,
玉 礼 器 ,古 代 大 量 使 用 。 大 部 分 人 很 容 易 把 这
高 山仰止
卓越千古
代宫廷就有烧造 。
宋朝初年
凡事都 得有人先定 个调 子 。宋代 官窑 的这个调子 ,并 不是 开国皇帝赵匡胤定 的。赵匡胤是 武将 出身 ,他在立 国 初 期 ,对 文化 并未 过 多顾 及 。赵匡胤 当皇帝可 能 不是经 过深谋远 虑的 ,而是临 时的一个冲动 。陈桥兵变 ,黄袍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人谢根荣找来一堆玉片,请牛福忠串成了“金缕玉衣”。

牛福忠是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他又请来中国收藏家协会前秘书长王文祥、故宫(微博)博物院前副院长杨伯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前主任杨富绪、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史树青,5位专家在装着“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便为这件“文物”估价24亿元人民币。

谢根荣用这一纸估价说明,骗银行放出7亿贷款,最终5.4亿元打了水漂。

文物专家还能信吗?古董的价值究竟应该谁说了算?文物的鉴定与评估到底有没有一定之规?南方周末(微博)记者对多年从事文物鉴定的马未都、艺术品价格评估专家龚继遂进行专访。

金缕玉衣造假揭开了文物界的乱象,乱象背后,究竟是道德问题、法律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技术出错可以原谅道德瑕疵就别混了“牛津大学热释光鉴定机构在香港有一位常驻人员,内地有些人和她商量把样品调包,事成之后送她一辆宝马。

她说门儿都没有,你这是在侮辱我。

”南方周末:一件文物的“断代”,目前在鉴定专业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什么?马未都:用于确定文物年代的科学鉴定有两项,一项是碳-14,一项是热释光,两种方法都设有相关机构。

碳-14误差较大,鉴定高古文物时上下差两三千年无所谓。

但近古文物,比如一两千年历史的文物,基本上都不用碳-14鉴定。

热释光鉴定,误差在200年左右,相对精确。

牛津大学的一个附设机构最为权威,现在该机构已从牛津大学剥离出来独立运营。

在国际着名拍卖行的法律纠纷中,热释光鉴定报告都被法律机构采信。

热释光鉴定报告采取专家负责制,以测试者签字为准。

苏富比、佳士得这两大拍卖行经过热释光测试的文物,都会提供证书号供人查询。

测试报告有三种结果,第一个结果是“与主诉年代相符”,也就是说与文物拥有者的陈述相符。

第二是“与主诉年代不符”。

最后一种情况,当鉴定机构认定文物曾做过手脚,或者其他原因,可以出示一个没有结果的报告,鉴定费用仍然照章收取。

南方周末:所有文物都可以采用热释光鉴定么?马未都:热释光需要取样,比如你拿瓷器去鉴定,牛津大学就要在瓷器底部钻孔,取出绿豆大小两个切块,一个备份,另一个鉴定。

小巧精致的瓷器无法取样也就无法用热释光鉴定,某些重要文物也不允许钻孔取样。

热释光测试出的年代从文物最后一次入火算起,假如一件商代青铜器在明代遭遇火灾,那热释光报告就会认定这件青铜器是明代仿商的文物。

南方周末:牛津大学热释光鉴定费用是按照文物报价的百分比收取吗?马未都:不,任何一件文物做热释光报告收费都是统一的,一件收费五千港币。

南方周末:国外文物鉴定主要采信专家的个人口碑还是权威机构出具的证书?马未都:我1980年代开始接触国外文物收藏界。

国外的文物鉴定基本采信个人口碑。

比如原苏富比亚洲区主席、瓷器鉴定专家朱廉·汤普森(Julian Thompson),很多大买家就听他一句话,他说对就对,他说错就错。

2011年初老先生去世了,去世前几个月还来观复博物馆(微博)参观,都快七十的人了还单腿跪在地上趴着看瓷器。

他不可能被一大堆人裹挟着参与鉴定,也不可能为了拿几个钱就放松鉴定尺度。

技术上出错可以原谅,道德出现瑕疵,终生就不可能再在文物行业混了。

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国际上有专门出具文物鉴定报告的机构。

南方周末:国外的文物专家对职业荣誉珍惜到什么程度,能否举例?马未都:牛津大学热释光鉴定机构在香港有一位常驻人员,工作是负责文物取样并寄回牛津大学。

她跟我讲过,内地有些人和她商量把样品调包,事成之后送她一辆宝马。

她说门儿都没有,你这是在侮辱我。

在市场经济之前,所有的专家都面临着极强的单位约束力。

一旦你出了问题,就有可能被单位除名。

过去专家根本不可能出去给人家看东西,更不可能收钱。

我记得王世襄先生家门口贴一张纸,上面写着“奉上级指示,不给任何人做鉴定”,其实上级也没有指示他,他就是心里指示自己。

国内文物鉴定往往是瞬间完成的“有些老先生明摆着看错了,大家还是哄着他,顺着他。

所以我认为,70岁以后人的心力急剧下降,最好就不要在社会上出具文物鉴定报告了。

”南方周末:在国外,文物鉴定是否由政府或某机构制定一套标准流程?马未都:我没见到某个机构制定流程。

中国惟一的政府鉴定机构是1983年成立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由于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的特殊身份,委员越来越多。

文物鉴定委员几乎变成了一种社会荣誉,而不再是纯粹的专家身份。

南方周末:据你所知,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有没有制定文物鉴定的具体流程?马未都:这不需要。

文物鉴定往往是瞬间完成的,就像遇到熟人你不需要对着他脸看半天,他远远咳嗽一声你就知道是谁。

如果遇到陌生人,他走到你跟前你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有时候需要研究,但是并不是说你投入时间走完流程,文物鉴定这件事就能完成了。

南方周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史树青先生参与了假金缕玉衣的鉴定与评估,你如何看待这件事?马未都:在我认识的中国文物界顶级泰斗中,史先生学问第一,简直就是活字典。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身份是终身制的,问题是鉴定技术不可能终身相随。

人一老,体力和心力都会不可避免地退化,心力弱了判断力就会彻底往下走。

史先生八十多岁了,很有可能是因为心力下降导致鉴定有误。

再者,史先生德高望重,就更容易被裹挟、被误导。

类似事情我见过很多,有时候是有人故意做局,有时候是亲属为挣点小钱。

有些老先生明摆着看错了,大家还是哄着他,顺着他。

所以我认为,70岁以后人的心力急剧下降,最好就不要在社会上出具文物鉴定报告了。

南方周末:据报道,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曾将孙学海除名,原因是有人花两万多块钱请他开具了12张真品鉴定证书。

马未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由国家文物局成立,为国家做文物鉴定。

委员会有时候会派出某一门类的专家,对某一件博物馆藏品做鉴定。

但今天面向社会收钱做文物鉴定的事情也开始有了。

文物鉴定有可能看错,但天天看错,以错为生,这就是问题了。

南方周末:有没有办法制约文物鉴定专家滥用权威谋取私利?马未都:我认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一旦退休,称号也应该取消。

台北故宫的文物专家无论在岗还是退休,都不能面向社会做文物鉴定,违反规定就会被除名,取消退休金,所以没人敢做。

现在内地则是透支团体信誉,好处自己落着,坏处团体背着。

你要把专家名片上的“故宫”两字拿掉,他就没人用了。

南方周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也明文规定“回避原则”,委员“不得在文物拍卖企业任职”、“不得以本会委员名义开具鉴定证书”等纪律,看来沦为一纸空文了。

马未都:现在所有行业都一样。

作家协会、院士选拔、经济学家给企业当参谋……全部乱七八糟。

相对而言文物离老百姓更近,大家一听一件假金缕玉衣估出了24亿元就彻底晕了,其实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有人说,文物行业净卖假货,我说肉、蛋、奶都有假的了,你还指望文物全是真的吗?文物行业的水一点也不深,而是混。

水很清澈,你从多高跳下去都触不到底,这叫水深;你现在往里跳,不是戳脚就是撞脑袋,这是水混,只是你看不到底而已。

“法律能解决外相,不能解决人的内心”“我是一个专家,我要想获得某种利益时可以在技术上出错,这是法律无论如何管不到的。

”南方周末:有人找你做文物鉴定吗?马未都:我每个月都有两次面向社会做文物鉴定,鉴定日一到,观复博物馆院子里全是人。

我做鉴定坚持两点:第一,不做价格评估,你非要让我说这个东西值多少钱,我宁可不鉴定。

我原来想做一个文物评估事务所。

比如一个青瓷杯,我们会把30年间全世界各地的成交价全部进行计算机处理,必须有数据支撑,而不是拿嘴巴一说,24个亿!目前全世界最贵的中国文物,是2010年11月11日拍出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价格5160万英镑。

十多年前把一件“金缕玉衣”评估出24亿,简直是笑话。

后来考虑到国际惯例,严格来讲价格评估不是文物鉴定专家做的事,我就放弃了。

第二,如果遇到真品,对方也乐意出报告,我会给他出具报告,同时声明,本报告只代表我个人意见。

出报告时我会向我的内心负责,确实有很多人想给钱让我出假报告,肯定没门儿。

我做鉴定不是为了钱,我需要的是跟社会保持沟通。

文物鉴定专家只看书不上手,就像看书学游泳一样,一下水肯定沉底儿。

我最早买东西都是蹲在地摊前,你如果站起来了别人就有权利买这个东西。

我必须在双腿能够承受的时间里做出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你上一次当就会刻骨铭心。

我敢说,把电视上一些专家推到市场上,大部分专家都活不下去,他买不到真东西。

南方周末:仅凭内心的道德力量能自我约束吗?马未都:以名声而论,我在这个行业知名度第一,走在大马路上随时都能被人认出来,我就更应该注重名声了,绝对不能胡来。

我不能保证完全不出技术上的错误,但是我永远不允许自己出内心上的错。

有很多大老板问我,说出多少钱你能配合我?但我不会做这个。

我现在做文物鉴定只代表我个人意见,绝对不会跟着一个组织随声附和。

我碰到过一回鉴定,参与者都是业内专家,进门一人给一个信封,里头有钱,几百元、一千元这样。

他们说这是车马费,我说我有车,就把信封撂那儿了。

按规矩,鉴定的时候文物持有者必须回避,可那位持有者一直在场。

严肃的鉴定,专家都是背靠背的,以防相互影响,那天大家就是一窝蜂在一起。

组织者发言,第一句话说,今天中午某某先生要在某某饭店宴请大家!我一听起身就走了。

南方周末:文物鉴定专家的行为能通过立法来约束吗?马未都:法律能解决的是外相,不能解决人的内心。

我是一个专家,我要想获得某种利益时可以在技术上出错,这是法律无论如何管不到的。

文物鉴定中有很多复杂现象,比如说我的鉴定结果一般有四种:第一,这个东西是真的;第二这个东西是新的(也就是假的);剩下还有两个,趋向于真、趋向于假。

打个比方,体温37度以上属于发烧,37度以下是正常。

你整37度,你说发烧没发烧?文物鉴定中,往往无法非此即彼地把事情判断清楚。

“趋向于真”或“趋向于假”时我不出报告,我只告诉你,你不接受就拉倒。

南方周末:假如你出了一个错误报告,被人发现之后你会怎样做?马未都:补救。

首先我会确认我以前是否出过这个报告,如果我出过报告而文物确实有问题,我可以把这个报告收回并赔偿损失。

但我可以确定,我从没有靠做假鉴定赚钱,我做鉴定唯一的好处是跟社会保持通道,汇总社会上的文物信息。

你指望文物行业立法?“今天社会环境确实不好,骗子不可耻,不成功才可耻。

我就纳闷,像唐骏那样伪造学历的怎么会没事呢?长此以往,就没有人真正认为自己的声誉是重要的。

”南方周末:据说1949年以前,古玩行也有一些行规,没人敢于破坏,从业人员也有很强的荣誉感?马未都:过去各个行业的行规都是在中国传统总体约束下形成的,公认的规矩没有人敢去破坏它。

老古玩行里的专家,一旦看错就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肯定不会找人退货,丢不起那个人。

当你在地上画一条线没人逾越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拉一道铁丝网;当你拉一道铁丝网没人逾越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建一堵墙;当你建一道墙没人逾越的时候,你就没有必要在墙头上搭电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