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有趣的乘法计算-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有趣的乘法计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2. 乘法口诀3. 乘法计算4. 乘法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乘法计算。
2. 教学难点:乘法计算的熟练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乘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乘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乘法口诀教授学生乘法口诀,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运用。
(3)乘法计算引导学生掌握乘法计算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4)乘法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背诵乘法口诀。
3. 收集生活中的乘法应用实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导入、深入浅出的讲解、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乘法计算的基础,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对于提高乘法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对乘法口诀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乘法口诀的重要性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为后续学习更高年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乘法口诀的教授方法1. 分阶段教学:将乘法口诀分为几个阶段,逐步教授给学生。
例如,先教授1-5的乘法口诀,再教授6-9的乘法口诀。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范文五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探究新知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
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
指右边:这边是南。
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1)观察例1图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
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优秀6篇小学教案位置与方向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辩认其余三个方向。
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并且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具:小黑板字条(打印)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老师第一次来到石良完小,谁能给帮老师一个忙。
介绍一下校园的情况,分别找一找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建筑?我有一些了解了,感谢同学们的介绍。
一、课前小游戏,导入新课(复习东南西北,起立,指说)现在,上课(师生起立问好)咱们来个小竞赛,看哪个小队的同学反应快,回答流利、干脆。
准备好了吗?想一想,你现在是面对什么方向,(三个小队分别说)?再一个问题: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为什么老师提同样的问题,而你们的回答却不一样?这节课咱们来研究方向与位置。
(板书)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1、刚才,同学们给我介绍了校园的情况,我也找了几个建筑物,你们知道它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吗?(厕所操场科技楼食堂)(东西南北)从你现在的位置来观察,它在你的哪个方向?从你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来找一找?2、为了让我更清楚地认识校园,请同学们再帮我一个忙。
把校园这四个建筑物填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图上,制成一个平面图。
利用你们已有的经验,开始独立完成。
(生独立完成平面图,师巡视指导)3、请3个学生把不同结果板演到小黑板上,并让学生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讲明白是面对哪个方向,这个方向是什么建筑?后面?左面?右面?(转身,分3个方向演示小黑板,并标上方向。
演示完成后再把小黑板集中摆放。
)4、同学的平面图都有道理,但为什么不一样?同一个校园,平面图却不一样。
怎么办?所以必须统一规则。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单元教案(含三维目标)
本册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
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
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早上太阳在东方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东西相对,南北相对反思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板书设计:绘制平面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反思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板书设计反思第四课时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一)-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上、下、左、右、前、后六个基本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辨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向感。
2. 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方向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认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上、下、左、右、前、后- 导入:通过教室内的物品布局,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品的相对位置。
-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我说你做”的游戏,巩固对方向的认知。
- 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如指出书上物品的方向等。
第二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快速问答。
- 新课:引入四个复合方向,通过地图或校园模型进行讲解。
- 实践:分组进行校园寻宝活动,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使用教具或实物展示方向,让学生直观感受。
-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 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布局,提问并引导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品的相对位置。
2. 新课(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或黑板画图,系统地介绍上、下、左、右、前、后六个基本方向,并让学生跟随指示做动作,加深理解。
3. 活动(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我说你做”的游戏,一名学生描述方向,另一名学生根据描述做出相应动作,全班同学判断对错。
4. 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22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方向的相对性,并布置课后练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分数的开始,旨在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但分数概念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在导入分数环节,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此外,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认识,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尤其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直观教学法:运用教具和课件,形象地展示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分数的认识、比较和加减法运算的课件,包括动画、图片、实例等。
2.教具:准备分数卡片、小奖品等。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包括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日蛋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蛋糕平均分给小明和他的三个朋友。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分数,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第一单元讲故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讲故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中的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
2.学习算术和几何的基本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重点1.知道如何将故事中的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
2.认识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法和技巧。
3.扩展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1.教育学生要关注故事中的数字信息,从而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
2.激发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1. 学生自测要求学生自行测验自己的数学能力,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这能为教师提供有益的信息,以便能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
2. 介绍故事在介绍故事时,要用吸引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猜测故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数字,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
3. 阅读故事阅读故事时,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听懂、理解其中的数字信息,例如:两个人共有多少糖果,以及何时添加和减去数量等问题。
4. 解释故事解释故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数字信息,从而能够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5. 深化理解如果学生没有理解故事中的数字信息,那么他们就无法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字信息,以便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6. 让学生练习让学生练习故事中的数学问题,以加深他们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检查学生检查学生的学习程度,以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故事中的数字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布置数学作业,以加深学生的学习成果。
作业内容可包括计算题、实际问题及解的方法等,以便审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总结通过讲述数学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本册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
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
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第四课时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知识点:1、口算除法(1)口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1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1篇)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1篇)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 第一单元测量1、学科数学课题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课型新授课时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用手比出的1分米去量一量自己身体上哪两个部位之间的间隔是1分米。
学科数学课题千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时学科数学课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课型新授课时板书设计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学科数学课题吨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时平均每人体重25千克,多少人重1吨呢板书设计吨的认识1吨=1000千克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生活中的数学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络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才能。
教学重点能联络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二、联络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要学生记下一些典型的物体的质量:1个1角硬币重1克;李老师重75千克;一个同学重25千克;一般的小汽车重1吨。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数学1个1角硬币重1克;李老师重75千克;一个同学重25千克;一般的小汽车重1吨。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方向的相对性,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
教学准备:准备“东、南、西、北”四个字贴、课件。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出示图片,询问学生关于天安门广场周围建筑物位置的描述,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描述的不确定性,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2.初步感知东南西北1)寻找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介绍生活中常用的方位词汇,让学生通过生活常识来辨认方向。
出示图片《方向歌》,帮助学生记忆方位词汇。
2)明确教室中的四个方向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升起的方向,确定教室中的四个方向,贴上方位词汇。
3)观察学校平面图出示学校平面图,让学生通过图示来辨认方向,巩固研究。
4)游戏巩固四个方向的位置关系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研究,提高学生对方向的敏感度。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方向的相对性,发展了空间观念。
板书:东←→XXX→西←→北。
游戏2:2名学生先相对站立指同一方向;再有一名同学变化方向指同一方向。
提问:从刚才2名同学所指的方向来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同学们总结的很好,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如何变动,他们所指的方向相同,也就是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永远不变。
在这个游戏中,两名学生先相对站立指同一方向,然后另一名同学变化方向也指同一方向。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如何变动,所指的方向始终相同,也就是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永远不变。
5)体会方向的相对关系。
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说出你和周围同学所在位置的关系吗?预设:我在××同学的南边,在××同学的北边,在××同学的西边,在××同学的东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认识、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但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比较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2.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学习任务单:准备与每个知识点相关的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情境中的部分。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如分子、分母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分数的意义。
同时,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一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一、教材分析:“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
教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
选择“元、角、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学习小数,首先是由于学生对于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其次,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可以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
另外,教材这样安排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
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注意本单元小数的学习不要脱离这一背景。
本单元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和“寄书”等具体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及其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
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
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货比三家”,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
教师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对学生的各种策略的评价,要有助于他们提高对策略的选择与合理优化的自我意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
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
指右边:这边是南。
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
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两位数的乘积。
2. 新课: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价格、计算人数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6. 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乘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乘法运算规律,如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等。
2. 鼓励学生运用乘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3. 引导学生进行乘法游戏,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 除 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除法-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除法,旨在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竖式除法和列竖式的方法;2.能够进行整数相除和余数的求法;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除法进行计算;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竖式除法和列竖式的方法。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1.演示法2.讨论法3.实践操作法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引入新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2.播放视频教学:播放视频教学一段时间,让学生一起看,并且在观看过程中积极思考。
第二步:学习竖式除法的基本方法1.竖式除法定义:将两个数竖着排列,然后从左往右进行计算,清晰的列出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四个要素。
2.讲解竖式除法的计算步骤: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这个时候需要掌握整数相除的方法和余数的求法,以及商的小数部分的运用。
3.数学游戏:让学生学习竖式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加深记忆,提高理解。
第三步:列竖式的方法1.列竖式的定义:用两数相乘可以是更简单的问题变成更困难的问题。
这时就需要通过列竖式的方法来解决,也就是将两个数分别列在竖式的上下两行中,然后逐位进行相乘和相加。
2.讲解列竖式的计算方法:列竖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按位乘的方法,一种是按数位乘的方法。
3.数学小游戏:引入贪吃蛇游戏,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进行比赛的方式来练习列竖式的计算方法。
第四步:实际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除法运算。
2.介绍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运动、生活中的应用、社会实践应用等。
3.小组商讨应用实例,设计积极性高的教学活动第五步:总结回顾1.答题活动:让学生回答题目,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2.查漏补缺:结合上课的笔记和题目,逐一查漏补缺。
3.总结并复习知识点。
课堂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上学习的内容,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1单元 位置与方向 教案 人教版
1位置与方向(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主要教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第二部分,了解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方向,并能描述平面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第三部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具体情境,创设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问题解决的教学,适当降低了难度,不再要求根据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只要知道这四个方向就可以了。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着较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作基础,教科书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导入点,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方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描述、交流中体验方位,有利于学生方位感的形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有关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
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支撑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1.引导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时,要让学生指出对应参照物,注意描述时往往以自身所处的位置为中心,让学生说说东、南、西、北分别在哪个方向,是怎么知道的。
2.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教科书情境图更换为本班学生熟悉的场景。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1.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一张、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按照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就座)。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自己介绍我们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
学生自主介绍。
这几位同学介绍得真好,老师也觉得我们的家乡真是太美了,学校的东、南、西、北方都有这么美的风景,我为我们的家乡感到骄傲。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二、新课讲授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
(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么做的?把你的好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看太阳辨别方向,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好办法教给同学们好吗?(全班同学们边说边做动作)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辨别方向呢?(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头指向南)看来自然课里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口算乘法(1)-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口算乘法(1)-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口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表内乘法的规律。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口算乘法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表内乘法的口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3.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情景,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3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索新知(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表内乘法的规律,如:2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等。
(2)学生尝试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合作,讨论口算乘法的技巧,分享经验。
3. 巩固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练习题。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检验学生的口算能力。
(3)小组合作,进行口算竞赛。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口算乘法的技巧。
5.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学习态度。
2. 口算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口算乘法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乐于分享经验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除法分桃子分橘子商是几位数猴子的烦恼节约集邮买新书讲故事分桃子教学内容:分桃子(教材第2、3页)教学目标: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计算过程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
12×3=20×4=24×4=36÷9=48÷4=72÷6=二、导学新课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分桃子(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图中有多少个桃子?”“68中的6表示图中的哪部分?8呢?”(2)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3)解决问题。
①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列算式:68÷2=②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学生汇报:口算:60÷2=308÷2=430+4=34竖式计算: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1)和(2):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每只猴子分到34个桃子。
(3)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了。
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xxx小学教学设计
(xxx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科书名称】:三年级数学(下册)【教者】:
xxx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表
xxx小学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xxx小学教学设计
xxx小学教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2)xxx小学教学设计
师:(出示方向板图)这是一张要填写的方向板,请你填上八个方向,比一比,谁填得又快又准确。
请每位同学自制一张方向板。
师:你们真聪明,大家都填得很好,想一想,怎样利用方向板辨别教室里的方向?
3.指方向活动。
(1)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2)(面朝南)指一指你们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方向。
同学们对教室里的八个方向也搞清楚了。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成语“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下课后,同学们(带上指南针)可以到操场上找找四面八方都有哪些建筑物。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你家客厅的四面八方各摆着什么东西。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xxx小学教学设计
xxx小学教学设计
向()方向走()米到森林诊所,森林诊所在小狗家的()方向。
(3)小鹿家在运动场的()方向,两处相距()米。
三、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单元检测第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备课人:修改人: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师: 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
你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 (1米=100厘米)师: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师:真能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测量。
二、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宽。
(1)出示数学书,猜猜书本的宽是多少?先指名猜,再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猜的结果记在本子上。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
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测量课本的长。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
”“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
”……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设置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也使学生体会到毫米产生的意义。
)三、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
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自己去找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2、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3、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4、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通过用手势表示1毫米、找生活中的1毫米、估计、测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五、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
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
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
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让学生先估再测,重视培养估计意识、估计能力,为使学生更好地建立长度观念服务。
)六、师生共同小结师: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备课人:修改人: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了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分米产生的意义1、合作测量课桌的长。
(1)估计课桌的长是多少。
指名几生说,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操作师:课桌的长究竟是多少呢?你有信心用你手里的学生尺来量一量吗?师:老师建议大家不妨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先商量一下,再动手量。
生动手量,师巡视辅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合作能力。
)(3)交流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测量方法?方法一、尺的长是18(15)厘米,所以18(15)厘米,18(15)厘米的量。
有*个18(15)厘米,还多(少)*厘米,把总长加起来。
方法二、10厘米10厘米地量,有*个10厘米,还多(少)×厘米,总长是*厘米。
师:了解了这几种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为什么你们认为10厘米10厘米地量更方便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充分地去说、去做,在做中使学生体会到毫米产生的意义。
)2、揭题:10厘米的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课题:分米。
三、学习厘米与分米的关系。
1、师:现在你能从你的尺上找到1分米吗?如果找到了就指给同桌看一看。
2、交流师:你找到的1分米在哪里呢?0到10之间的一段,1到11之间的一段……师:他们找的对吗?为什么?师小结:原来只要是10小格10厘米,它就是1分米。
现在你知道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了吗?你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板书:1分米=10厘米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自己去找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一、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1、用手指比划一下1分米大约是多长?再以内感尺来验证一下,看比划得准不准。
2、找一找身边长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并交流。
3、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做单位?4、完成做一做先估计,再测量,完成后集体交流(通过用手势表示1分米、找生活中的1分米、估计、测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的长度观念。
)四、练习巩固分别完成练习一的4~6题,完成后集体交流反馈。
第6题,把2米化作20分米,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课外延伸:布置学生找有关用分米、毫米做单位的事例。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备课人:修改人: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会选择千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课前带学生绕操场走一圈,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从主题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里程碑标有21千米、23千米,我们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作单位。
)(从学生熟悉的两个地点引出千米的概念,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介绍交流千米的认识。
)2、建立1千米的观念(1)师:猜一猜1千米该有多长呢?板书:1千米生各抒己见,师选择几条记录下来呈现信息(2)师: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两条信息我们学校的从南到北的距离约100米。
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长是250米(3)师:现在你能描述一下1千米约是多长吗?从校门口到南围墙走5个来回。
绕操场4圈就是1千米。
(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操场,计算出1千米大概有多长距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4)到操场上看一看、走一走100有多长。
计算一下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推算1千米有多长,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三、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1)师:你听明白他们的话了吗?同意他们的说法吗?谁愿意向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从校门口到南围墙走5个来回、绕操场4圈就是1千米了?1个来回200米,5个来回就是5个200米,5个200米就是1000米。
板书:1千米 1000米(2)师: 1千米和1000米是什么关系?得出:1千米 = 1000米四、米和千米之间的换算1、师:了解了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你有没有信心解决接下来的问题呢?出示例5:3千米=()米 5000米=()千米2、尝试独立思考完成3、完成后同桌交流4、全班交流反馈,表述思考过程: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
5000米里有5个1000米,是5千米。
5、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估计从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为什么?五、练习1、判断(1)小明一分钟能走100千米。
()(2)第一条路长4千米,第二条路长4000米,第二条路要长。
()(3)一辆汽车每小时约行驶70千米。
()2、()里应填几8000米=()千米 7千米430米=()米5千米=()米 9670米=()千米()米7105米=()千米()米 5千米14米=()米6400米=()千米()米 3千米5米=()米4、课后测试自己用正常的速度走1千米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练习二备课人:修改人教学内容:练习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牢固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
2、进一步熟练米和千米之间的换算。
3、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牢固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
进一步熟练米和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千米。
你能把你了解到的这个朋友的情况跟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先说说悄悄话,再请学生向全班介绍,如:千米是表示长度的单位,也叫公里。
1千米相当于绕我们的操场4圈那么长。
1千米=1000米……二、调查汇报:昨天调查了用千米做单位的资料,请学生汇报。
(海盐到嘉兴、杭州、上海的距离,各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等)(通过资料的查阅,使学生丰富课外知识,加深、拓展对千米的认识,加强对千米的体验,为牢固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打下结实的基础。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基本练习1、练习二第1、2题。
先独立思考,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全班交流,并说说怎么想的。
2、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8千米=()米7000米+8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3千米-1000米=()米2000米+15千米=()千米先独立思考完成,师巡视辅导。
完成后同桌交流把认为最难的一题说给同桌听,听听你的同桌是怎么想的。
完成后全班交流反馈。
请学生仿照难的题目自己也来出几道这样的题,并考考同桌。
(对学生有一定难度但又能通过探索得出答案的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后再交流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自己出题考同桌,既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激发学习兴趣。
)四、实践运用练习1、读书本第10页第4题的信息(1)交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思考: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3)反馈:说说你分别建议他们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为什么?2、第6题(1)尝试独立读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