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复习资料[1]

遥感概论复习资料[1]
遥感概论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

1.自然界任何地物都有其自身特有的电磁辐射规律,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一定波长电磁波(紫外线、可见光、

红外线和微波)的特性;它们又都具有发射某些红外线、微波的特性;少数地物还具有透射某些波长电磁波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地物的波谱特性。

2.当像片倾斜、地面起伏时,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构像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像所产生的位置差异称像点位移。

3.所谓亮度温度是指物体辐射的功率等于某一黑体辐射功率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即为地物的亮度温度。4.在某一瞬间,假定飞行平台固定在空中某一位置不动,扫描仪的平面反射扫描镜也不摆动,传感器所能感测的一小块地面单元,称为传感器的瞬时视场(又称场元或空间分辨率)。

5.所谓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是一个理想的辐射体,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100%)的物体(ρ=0,τ=0)。

6.数字图像:将一幅光学图像在像幅空间和灰度空间上离散化得到的一个由离散化的坐标和灰度值组成的M?N的数字矩阵,即将其划分为M?N的空间矩阵,并将在每一格上量测的平均灰度值数字化。

7.空间任意点A(物点)与一固定点S(投影中心)连成的直线或其延长线(即中心光线)被一个平面(像平面)所截,则此直线与平面的交点a(像点)称为A点的中心投影。

8.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或X射线、γ射线等都是电磁波,只是波源不同,波长(或频率)也各不相同,将各种电磁波按其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大小,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作电磁波谱。

9.通常把通过大气时较少被大气反射、吸收或散射而具有较高透射率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10.灰度直方图:对数字图像进行灰度统计,把M*N图像上灰度级gi所出项的像元个数ni与图像总像元数N的百分比称为频率,记为Pi。以灰度级g为横坐标,p为纵坐标,表示图像灰度分别情况的图形叫作图像灰度级直方图。

要考虑的问题

1.热红外遥感的理论依据

e = εσT4

上式可见:地物的热辐射强度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若已知地物的温度和吸收率,即可求出地物的热辐射强度。地物微小的温度差异就会引起红外辐射能量明显的改变,这就是热红外遥感的主要依据。

2.中心投影和垂直投影的主要区别

(1)投影距离变化:对于垂直投影,构像比例尺与投影距离无关;对于中心投影,构像比例尺随投影距离(航高)变化而变化。

(2)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对于垂直投影,投影面总是水平的,图上各部分的比例尺是统一的;对于中心投影,若投影面倾斜时,像片各部分比例尺不一致。

(3)地形起伏的影响:地形起伏对垂直投影没有影响;对中心投影有影响。

3.相关掩膜法进行边缘增强的理论依据

将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的两张反差相等的一正一负两张模片精确叠掩(利用彩色合成仪或印像机或放大机

使影像重叠),这时正负片上的影像完全重叠,在合成的影像上密度处处相等,影像消失了,然后将模片稍微错开一点距离,那么在合成影像上,地物边界会加粗,其密度将变大或变小,地物边界影像与其两侧地物的影像相比,密度有明显的差别,这样,边缘就突出呈现在合成影像上了,这种方法叫边缘增强。

4.用瑞利-金斯公式来说明亮度温度和地物实际温度的关系

微波区域黑体辐射的微波功率可以用瑞利-金斯公式来表示:W(γ)=2kT B / λ2式中:W(γ)表示黑体单位表面积、单位立体角和单位频率范围内所辐射的微波功率;k为波尔兹曼常量;T为绝对温度;Ws(γ)=ε W(γ)= 2 ε kT / λ2

式中:ε为地物在微波波段的发射率。

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的发射光谱。按地物发射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发射光谱曲线。常用亮度温度T B来衡量地物的辐射特征。所谓亮度温度是指物体辐射的功率等于某一黑体辐射功率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即为地物的亮度温度。T B=εT因为0≤ε≤1,因此,地物的两度温度总是小于其实际温度。

5.瞬时视场、空间分辨率、地面分辨率和胶片分辨率的区别和联系

瞬时视场:在某一瞬间,假定飞行平台固定在空中某一位置不动,扫描仪的平面反射扫描镜也不摆动,传感器所能感测的一小块地面单元,称为传感器的瞬时视场。

空间分辨率:扫描仪能够观测到的最小的地面单元

注:在光机扫描下瞬时视场与空间分辨率是同一概念,只不过瞬时视场是以大小衡量,而空间分辨率是以高低衡量,瞬时视场越大,空间分辨率越低;反之亦然。而在扫描成像下,不存在瞬时视场的概念,而用空间分辨率代替。

地面分辨率:指图像能分辩地面要素的能力,或在地面图像上能分辩最小地物的实际线度或面积

胶片分辨率:在高倍放大镜观察下1mm宽度内能够分辨的黑白线对的数目。由感光乳剂的颗粒大小决定。

6.陆地卫星与太阳同步的确切的含义与意义

含义:是指卫星轨道平面的移动和太阳在黄道上的移动保持同步的轨道,陆地卫星的轨道与太阳同步,即从地球上看去,轨道相对与太阳静止不动。

意义:使卫星通过任意纬度上空的地方时保持不变,从而使卫星传感器能够在太阳光照角相同的条件下对地面摄影,这就给陆地卫星资料的处理带来很大的方便和好处。如果陆地卫星能在同一地方时经过相同纬度各地上空,就能保证卫星传感器在较为理想又较为一致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探测,以获得质量较高的图像,同时也便于不同时期的卫星图像上同各地物及色调的对比,而只有通过轨道与太阳同步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与太阳同步还有利于卫星在固定的时间飞临地面接收站上空,并使卫星上的太阳电池得到稳定的太阳照度。

7.光机扫描图像、地面分辨率或空间分辨率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没经过几何校正之前)

8.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航天遥感受大气的影响

太阳辐射会受到大气层的两次衰减。

在晴天,太阳辐射主要受到大气分子的瑞利散射,一部分向上散射被传感器接收,另一部分向下散射再经由地面反射再被传感器接收。阴天时,主要是气溶胶分子的影响。

波长越短,瑞利散射越强。(对可见光影响较大,对红外辐射影响很小,但对红外线的米氏散射不可忽视)

9.波动方程的波函数如何解释电磁波的时空周期性

电磁波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以场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管是机械波还是电磁波,在运动形式上都是波动。

波动的基本特点是时空周期性,时空周期性可以由波动方程的波函数表示:

?=A?sin[(ωt-kx)+φ]

式中:?-波函数;A-振幅;(ωt-kx)+φ-位相;

φ-初位相;ω-圆频率,ω=2π/T;

k-圆波数,k=2π/λ;t,x-时空变量

当kx为定值时,时间周期T= 2π/ω;当ωt为定值时,空间周期T’=2π/k=λ;所以当kx、ωt同时变化时,电磁波就具有时空周期性。

10.侧视雷达图像、距离像分辨率的形成机制

距离分辨率:是在脉冲发射方向上,能分辩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它与脉冲的宽度有关,至少是一个脉冲的后沿与下一个脉冲的前沿相挨着才能分辩。

11.监督分类的过程与原理;TM、HRV传感器的波段范围并以其为例来说明监督分类的过程答题步骤:①概念:监督分类是在工作区通过实况调查取得分类样本(训练区)统计数据的情况后进行的。通过样本的已知数据,从中找出分类参数、条件及建立判别函数,然后对图像各像

元作出判别归类。

③举例说明

12.设计一个简单的拉普拉斯算子将线性地物表现出来

13.航空摄影、雷达图像、地形图、光机扫描图像分别属于什么投影性质

航空摄影属于中心投影、侧视雷达图像属于旋转斜距投影、地形图属于垂直投影、光机扫描图像属于多中心投影。

14.根据发射率和波长的关系可以把地物分成那几类辐射体

根据发射率与波长的关系,可将地物分为三种类型:

a、黑体或绝对黑体,其发射率ελ=ε= 1,即黑体的发射率对所有波长都是一个常数1。

b、灰体,其发射率ελ=ε=常数 < 1,即灰体的发射率始终小于1,ε不随波长变化。

c、选择性辐射体,其发射率随波长而变化,而且ελ< 1(因吸收率a也随波长而变化并且 a < 1)。

可以在某些波段范围内把选择性辐射体看成灰体。

15.遥感的分类

1、按工作平台高度分:近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2、按传感器工作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范围:0.05~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

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m)

3、按应用目的分: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海洋遥感等

4、按遥感信息的记录方式分: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5、按传感器工作方式分:主动式遥感和被动式遥感

16.微波、热红外、中红外、近红外、紫外遥感分别适合探测什么样的地物信息

a、热红外:主要探测常温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常温物体发射红外线的波长多在3~40 μm 。

b、紫外光:主要用于探测碳酸盐岩分布和监测水面油污。

c、微波:主要探测土壤含水量、波浪高度、风速。微波的特点是能穿透云雾、雨滴、一定厚度的植被、

冰层和土壤,可获得其它波段无法获得的信息。

d、中红外:主要探测热污染、火山、森林火灾等。

17.航空摄影按照感光胶片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普通黑白摄影、黑白红外摄影、彩色摄影、彩色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

18.SPOT卫星上的HRV传感器有哪两种观测模式,有哪两种光谱记录模式以及每一种光普记录模式的空间分辨率

两种光谱记录模式:多光谱模式(地面分辨率:20×20m2)和全色模式(10×10 m2)。

两种观测模式:天底点视野模式(垂直观测模式)和倾斜观测模式(离开天底点视野模式)。

19.TM 1-7波段每个波段波长的范围

TM 1:0.45~0.52μm 兰光波段

TM 2:0.52~0.60μm 绿光波段

TM 3:0.63~0.69μm 红光波段

TM 4:0.76~0.90μm 近红外短波

TM 5:1.55~1.75μm 近红外中波

TM 6:10.4~12.50μm 远红外波段

TM 7:2.08~2.35μm 近红外长波

20.遥感所用的电磁辐射源主要有哪两类

遥感的辐射源可分为自然辐射源和人工电磁辐射源两类。自然辐射源又包括太阳辐射和地物的热辐射;

人工辐射源包括微波辐射源和激光辐射源等。

21.陆地卫星的轨道特征是什么

a、近圆形、近极地轨道。陆地卫星的轨道接近于圆形,而且轨道经过南北极附近地区,故又称“极轨卫星”

b、轨道与太阳同步。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即在轨道上每一个点上的地方时降保持不变。

c、中等高度

22.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可分为哪两种运算方式,遥感数字图像边缘增强有哪两种算法

遥感图像数字增强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根据图像数据的特征参数在原图像上直接施行某种数字变换的理论主要有点运算和局部运算两种;遥感数字图像边缘增强算法有梯度算子和拉氏算子。

23.理解

①每一散射对应的具体现象

1天空在万里无云时呈现青色/小雨滴对微波波段散射——瑞利散射

2 当大气中含有水汽、烟尘、气溶胶等分子直径接近辐射的电磁波长时,米氏散射便变强,且数量越多,

散射强度越大——米氏散射

3天空中受云、雾及大气污染物影响出现灰白色——非选择性散射

②倾斜误差与投影差的变形规律

投影差的几点规律:

1投影差大小跟像点与像主点的距离成正比,即距离像主点越远,投影差越大。像片中心部分投影差小,像主点是唯一不因高差而产生投影差的点。

2投影差大小与高差成正比,高差越大,投影差也越大。高差成正时,投影差也为正,即像点离开中心点向外移动;高差为负时,投影差也为负,即像点向着中心点移动。

3投影差与航高成反比,即航高越高,投影差越小。

倾斜误差的几点规律:

1倾斜误差的方向是在像点与等角点的连线上

2倾斜误差跟像点距等角点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3当?=0或?=180°时,δa=0 ,即等比线上的像点不因像片倾斜而产生位移

4当?=90°或?=270°时, | sin? |=1,即在主纵线上像点倾斜误差最大。

5 δa的符号因sin?而定,当0≤?≤180°时,δa为负,即像点向着等角点方向移动;当180°≤?≤ 360°

时,δa为正,即像点背着等角点方向移动。

6由于sin(180 °+?) = - sin?,所以当rc为定值时,对称于等角点的像点,其倾斜误差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③比值、边缘、彩色、反差增强的作用

反差增强:改善影像密度的差异,提高地物影像的对比度,以利判读。

彩色增强:把以灰度显示的黑白图像变换为彩色图像,大大增强图像判读效果。

比值增强:能扩大不同地物的微小差异,也可用于消除或减弱光照条件的影响。

边缘增强:增强地面上具有线性特征的地物在影像上的显示。

④反射红外、摄影红外、近红外的波段范围

摄影红外:0.76-1.3um

反射红外:0.76-3um

近红外:0.76-3um

⑤遥感数字图像的对数增强与指数增强的效果是什么

对数变换:是一种非线性变换。经过对数变换后,原来像元值较低的像元之间的差异加大,而原来像元值较高的像元之间差异却减少了。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大多数像元集中于低亮度的情况。Z'=Blg(A?Z)+C 指数变换:经过指数变换后,原来像元值较低的像元之间的差异减小,原来像元值较高的像元之间的差异却加大了。Z'=B exp(A?Z) +C。指数变换适用于大多数像元集中于高亮度的情况。

⑥光学反差增强所用的膜片组合是怎样的

反差增强调整:调整反差的方法很多,例如选择不同性能的感光材料和不同性能的显影液、或者采用不同的曝光时间、显影温度、显影时间来实现。

1)提高反差:将同谱段同地区的一张密度差(反差)适中的黑白模片负片和一张密度差(反差)较小的负片,分别放在彩色合成仪的两个通道上,不加彩色滤色片,使两个影像在录影板上完全重合,曝光印出一张新像片(正片),其密度差会比原图像高。也可以在印像机或放大机的底片夹中,将两张正片叠在一起,印出一张等大的或放大的胶片(负片),其密度差也会提高。

2)降低反差:把一张负片和一张正片叠在一起,可降低密度差(反差),若负片和正片密度差相等,则重叠后,影像密度处处相等,影像消失了。

⑦普朗克定律反映的黑体辐射的基本规律

Wλ(λ,T) = 2πhc2/ λ5 . 1/e ch/ λkT-1

普朗克公式表示出了黑体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按波长分布的情况。反映黑体辐射的三个特性:

1、辐射通量密度Wλ(λ,T)随波长连续变化,温度一定时,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2、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也越大,不同温度下的曲线不相交。

3、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红外遥感

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器控制继电器的设计 院系名称: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1 选题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总体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设计原理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硬件电路设计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设计电路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软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程序代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仿真调试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系统设计与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收获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感复习资料汇总

《遥感导论》课程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ABC) A反射 B吸收 C透射 D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CD) A 紫外波段; B 蓝色波段; C 红色波段; D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AB) A 光-机扫描仪 B推帚式扫描仪 C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ABC) A透视收缩;B斜距投影变形;C叠掩;D阴影 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AC) A 像元坐标转换;B地面控制点选取;C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D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 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

遥感概论复习题(1)

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 1、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航宇遥感。 2、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 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二、简答及综合题 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狭义上指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 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 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 (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

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方向 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遥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的应用b: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c:军事上的应用 第二章 一、填空: 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 光、 红外线 、 微波 无线电波等组成。 2、无云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 瑞利 散射引起的,云雾呈白色主要受 无选择性 散射影响。 3、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遥感探测实际上是辐射能量的测定。__地表反 射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4、绝对黑体一定满足吸收率为 1 ,反射率为 0 。 5、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 天文单位 内,垂直于 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 黑体 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6、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__反射___,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 射,地表 反射_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大气的散射_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7、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指 地物反射率 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8、电磁波谱中0.38-0.76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其中0.7处为 红 , 0.58处为 黄 、0.51处为 绿 、0.47处为蓝色。 二、简答及综合题

遥感考试重点整理

遥感课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论 1、遥感的定义: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具体地讲: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2、遥感的分类:(1)按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2)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3)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4)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5)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3、遥感技术特点:(1)宏观性、综合性(2)多源性:多平台、多时相、多波段、多尺度(3)周期性、时效性。 第二章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特征 1、遥感如何辨别地物的,其基础是什么: 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因此遥感技术主要是建立在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原理之上的。 2、维恩位移定律:分谱辐射能量密度的峰值λmax波长随温度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且在一定的温度下,绝对黑体的温度与辐射本领最大值相对应的波长乘积为一常数,即) (λ(维恩常量)。 m= T b 3、辐射功率:单位时间内,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所发射的总辐射功能,也称为幅出度。一种以辐射形式发射、转移、或接收的功率。 物体的总辐射功率: 4、电磁波谱、波谱响应曲线的概念与二者的区别: 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次序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波普响应曲线:根据遥感器对波谱的相对响应(用百分数表示)与波长的关系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绘出曲线。 区别: 5、解释下面这张图

遥感复习资料

1、遥感定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 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及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的分类: 根据遥感平台分类: ①地面遥感:将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之上,常用的遥感平台有车载、船载、手提、固定和高架的活动平台,包括汽车、舰船、高塔、三角架等。地面遥感是遥感的基础阶段。 ②航空遥感:将传感器设置在飞机、飞艇、气球上面,从空中对地面目标进行遥感。主要遥感平台包括飞机、气球等。航空遥感是航天遥感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③航天遥感:将传感器设置在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上面,从外层空间对地物目标进行遥感。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一起构成了目前遥感技术的主体。 ④航宇遥感:将星际飞船作为传感器的运载工具,从外太空对地-月系统之外的目标进行遥感探测。主要传感平台包括星际飞船等。 根据工作方式分类: ①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能量并接受目标地物的后向散射信号的遥感方 式,常用传感器包括侧视雷达、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激光雷达等。 ②被动遥感:指传感器不向目标地物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受目标地物自身辐射和对 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因此被动遥感也被称为他动遥感、无源遥感。 3、光谱曲线 4、几个分辨率 ①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是地面物体能 分辨的最小单元. ②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光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 分辨率越高.

③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集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 期.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A太阳辐射、B地面吸收、C大气反射、D地面反射E大气吸收、F大气散射、G大气逆辐射、H大气辐射、I地面辐射、J大气吸收、K地面辐射到宇宙中的部分 ①大气的反射:主要发生在云层顶部,取决于云量和云雾,且波段不同大气影响 不同,削弱了电磁波强度。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②大气的吸收:地球大气选择性地吸收电磁辐射,严重影响传感器对电磁辐射的 探测,导致电磁辐射强度衰减;吸收作用越强的波段,辐射强度衰减越大,甚至某些波段的电磁波完全不能通过大气。在太阳辐射到达地面时,形成了电磁波的某些吸收带。 ③主要吸收带: 水:0.94 μm ,1.38 μm ,1.86 μm ,2.5-3.0 μm ,3.24 μm ,5-7 μm ,7.13 μm ,24 μm-1mm; 二氧化碳:2.8 μm ,4.3 μm 臭氧:0.2-0.32 μm ,0.6 μm ,9.6 μm 氧气:0.2 μm ,0.6 μm ,0.76 μm 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 ④大气的散射:散射类型与以下因素有关:入射电磁波的波长,气体分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

遥感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遥感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探测系统 根据通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 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的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与常规观测相比,遥感观测的特点 遥感观测可以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并且不受地形阻隔等限制。 遥感探测,尤其是空间遥感探测,可以在短时间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分别从遥感平台、传感器类型、工作方式和应用简述遥感类型 遥感平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传感器: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工作方式: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应用: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基本概念: 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序,构成了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递减的顺序: 长波,中波和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波段(超远红外,远红外,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0.38~0.76微米),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朗伯源、朗伯面 辐射亮度L与观察角无关的辐射源,称为朗伯源。一些粗糙的表面可近似看做朗伯源。严格来说,只有绝对黑体才是朗伯源。对于漫反射面,当入射幅照度一定时,从任何角度观察反射面,其反射亮度是一个常数,这种反射面称朗伯面。把反射比为1的朗伯面叫做理想朗伯面。 绝对黑体、灰体、选择辐射体 绝对黑体: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这种物体叫灰体。如果发射率与波长无关,那么可把物体叫作灰体,否则叫选择性辐射体

遥感导论梅安新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精品资料》》》》》 第一章1、什么是遥感?有何特点?如何分类?有何应用? 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 综合性技术。 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等。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 紫外遥感:0.05 ~ 0.38 μm可见光遥感:0.38 ~ 0.76 μm 红外遥感:0.76 ~ 1000μm微波遥感: 1 mm ~ 10 m 多波段遥感:传感器由若干个窄波段组成 ☆按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按应用领域分类: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农业遥感、城市遥感……  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2.时效性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4.经济性 5.局限性 应用: A、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及其动态监测 B、农作物的遥感估产 C、重要自然灾害的遥感监测与评估 D、城市发展的遥感监测 E、天气与海洋 F、其他领域如军事、突发事件 2、什么是光谱特性?指地球上每种物质其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质,这种对电磁波固 有的波长特性。 3、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1)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2)信息的获取、3)信息的传输与纪录、4)信息的处理、5)信息的应用 ?第二章 ?1、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电磁波:指电磁振源产生的电磁振荡在空间的传播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成的图表 ?2、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的波谱范围及特征(遥25页) ?3、大气成份与大气结构 ?大气成份:大气中主要包括N2、O2、H2O、CO、CO2、N2O、CH4、O3等 * 微粒有尘埃、冰晶、水滴等形成的气溶胶、云、雾等 * 以地表为起点,在80KM以下的大气中,除H2O、O3等少数可变气体外,各种气体均匀混合、比例不变,故称均匀层,在该层中大气物质与太阳辐射相互作用,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大气结构:大气层没有明显的界线,一般取1000KM。 ?1)对流层:经常发生气象变化,是RS活动的主要区域,是空气作垂直运动而形成对流的一层,在离地面7-19KM之间变化,厚度随纬度降低而增加。 2)平流层:没有明显对流,几乎没天气变化。因有O3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强吸收,温度由下部向上升高。 3)电离层:由下向上分为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热层(增温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急剧递增。电离层对可见光、红外甚至微波都影响较小,基本上是透明的,层中 大气十分稀薄,处于电离状态。 4)大气外层: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遥24~32页):

遥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遥感概述 1、遥感: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2、光谱特性: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特性,这种特性叫做光谱特性。 3、传感器:接收从目标中反射或辐射来的电磁波的装置叫做传感器。 4、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载体成为遥感平台。 5、遥感探测的特点: 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 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 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或者 大范围监测 动态监测 技术多种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广泛应用,经济效益高 6、遥感的分类 (1)根据工作平台的不同,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2)根据电磁波的工作波段不同,可分为紫外 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μm之间; 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μm之间;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μm之间 和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0m之间。 (3)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主动式遥感 和被动式遥感; 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 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 地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

(4)根据遥感资料的获取方式, 可分为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成像传感器:摄影传感器、扫描成像传感器、雷达成像传感器; 非成像传感器:高度辐射计。 (5)根据波段宽度及波普的连续性,可分为高光谱遥感和常规遥感。 (6)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分为环境遥感、城市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军事遥感等,还可以把它们划分为更细的专题领域进行研究。 7、现代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展望 多分辨率多遥感平台并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光谱分辨率普遍提高; 新型传感器不断涌现,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 遥感的综合应用不断深化 商业遥感时代的到来 8、RS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对地观测数据,而GIS的空间数据库则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全国乃至全球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分析、成图,GPS依靠远程通讯而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 第二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 1、遥感技术中较多使用可见光、红外和微波波普区间。太阳光是地球的光源,可见光部分可以被人眼观察到,所以在遥感探测中使用非常广泛。红外区间探测不可见的辐射信息,远红外区间可以探测热辐射,扩大了遥感的应用。而微波辐射的探测更可以成为全天候探测,不受白天黑夜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在遥感研究中应用前景广泛。 2、太阳常数=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的区域内 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的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的黑体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I=1.36X103 W/m2 3、地球自身发射的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6微米以上的热红外区段。地球自身的辐射接近于300k黑体辐射。 4、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

遥感导论复习重点

1.遥感的基本概念。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重力场、声波、地震波的探测; 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结合P2图,阐述遥感系统的组成。 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按遥感平台、探测波段、传感器的工作方式来分,遥感可分成哪几种类型。 按遥感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探测波段分类: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微米; 可见光探测:探测波段为0.38-0.76微米;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微米;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m,收集与记录目标物发射、散射的微波能量。 按工作方式分类:主动和被动遥感:二者主要区别在于传感器是否发射电磁波。被动式遥感是被动地接受 地表反射的电磁波,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比较大。主动式遥感多为微波 波段,受天气和云层影响较小。 成像和非成像遥感:成像方式:把目标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能量以图像形式来表示。 非成像方式:将目标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物理参数记录为 数据或曲线图形式,包括:光谱辐射计、散射计、高度计等。4.阐述遥感的特点。 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综合性是指,可以根据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性,选取相应的波段组合来判断地物的属性。可比性是指,可以将不同传感器得到的数据或图像进行对比。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5.地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的特点有哪些。 6.什么叫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7. 目前遥感所使用的电磁波有哪些波段(其波长范围、特点、应用)。 可见光波段:0.38-0.76 μm,作为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中最常用的波段 红外波段:0.76—1000μm,采用热感应方式探测地物本身的辐射(如热污染、火山、森林火灾等),可进行全天时遥感。 微波波段:1mm—1m,能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影响,能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遥感探测。能直接透过植被、冰雪、土壤等表层覆盖物。 紫外线波段:0.01—0.4μm,主要用于探测碳酸盐岩的分布和油污染的监测。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和散射作用,通常探测高度在2000米以下。 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有哪些。 吸收、散射及反射作用、折射。 1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带主要位于哪几个波段? 在紫外——微波之间,具明显吸收作用的主要是O3、O2、CO2和H20;此外NO2、CH4对电磁辐射也有吸收,多种成份吸收特定波和的电磁波,形成相应的吸收带。

遥感复习题(学生用最终版)

《遥感导论》复习题(共计152题) 一、名次解释(2-3分每题) 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 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地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 大气窗口。 3、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高光谱遥感: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 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空间定位系统: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 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6、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 的最小单元。 7、遥感影像地图: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 状况的地图。 8、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机构成电磁波谱。 9、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 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和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10、加色法:红绿蓝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的方法。 11、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都全部吸收,则为黑体。其特点是吸收率为 1,反射率为0。黑体具有最大发射能力。自然界不存在完全的黑体,黑色烟煤被认为最相似。 12、航空摄影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13、“红移”:当光源远离观测者时,接受的光波频率比其固有频率低,即向红端偏移。 14、数字地球: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表示。 15、波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6、比值植被指数: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之比。 17、辅照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18、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19、减色法:从白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光,形成彩色。 20、邻域增强:根据像元与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改变各像元的数值,获得新图像,从而突 出某些信息的方法。像元的亮度值不再由它自己决定,而是由它和周围像元共同决定。 21、判读标志:在遥感图像上,不同的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识别各种 地物的依据称为判读标志。 22、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23、距离分辨率:分辨垂直于飞行方向上两个目标点的能力。 二、填空题(1分每题) 1、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 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五部分。 2、遥感中较多的使用可见光、红外、微波三个波段。 3、遥感图像的分类依据是地物光谱特征。 4、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特征有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 图型相关布局。

遥感导论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第一章 遥感概述 遥感定义:遥远的感知。通过遥感器(传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 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的接受目标物体的自身发射和对 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 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宇航遥感等。 按探测波段分: 紫外遥感:0.05-0.38μm 可见光遥感:0.38-0.76μm 红外遥感:0.76-1000μm 微波遥感:1mm-1000mm 遥感技术系统:遥感信息源信息获取、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遥感特点:5个小标题: 大面积同步观测 时效性强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好 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横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满足方程: f λ = c 电磁辐射的度量:辐射能量,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辐射照度,辐射出射度 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 吸收率(,)1T αλ≡,反射率(,)0T ρλ≡,与波长与温度无关。 恒星和太阳的辐射可近似看作黑体辐射。 斯忒藩-玻尔滋蔓定律:p20

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与其温度的4次方成比例:4M T σ= 其中 0()T M M d λλ∞ =? 维恩位移定律:p20,注意p20图2.7和p21表2.2 最强辐射的波长 max λ 与其温度T 成反比:max T b λ?= 基尔霍夫定律:p21-22。公式,0M M ε= 某实际物体与同一温度、同一波长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之间存在关系:0M M α= 其中,α为实际物体的吸收系数, 0M 为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α也称为比辐射率或发射率,记作0M M ε=。 2.2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 太阳是遥感主要的辐射源,又叫太阳光。 大气吸收: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对太阳辐射有选择性吸收,形成太阳辐射的大气吸收带。 大气散射 ?不同于吸收作用,只改变传播方向,不能转变为内能。 ?大气的散射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对遥感图像来说,降低了传感器接收数据的质量,造成图像模糊不清。 ?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区。 大气发生的散射主要有三种:(p29-30) 瑞利散射:d <<λ,分子为主,无方向性,可见光,4I λ-∝ 米氏散射:d ≈λ,微粒,强度有明显方向性,红外,2I λ-∝ 非选择性散射:d >>λ,强度与波长无关。 大气折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折射虽只改变电磁波的方向,不改变强度,但会 导致传感器接收的地物信号发生形状和比例尺的改变。 大气反射:大气反射主要发生在云层顶部,取决于云量,各波段均会受其影响。 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这些波段是被动遥感的工作波段。 2.3 地球辐射及地物波谱

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热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红外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之内的遥感。探测波段一般在0.76——1000微米之间,是应用红外遥感器探测远距离外的植被等地物所反射或辐射红外特性差异的信息,以确定地面物体性质、状态和变化规律的遥感技术。因为红外遥感在电磁波谱红外谱段进行,主要感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红外线,有时可不受黑夜限制。又由于红外线波长较长,大气中穿透力强,红外摄影时不受烟雾影响,透过很厚的大气层仍能拍摄到地面清晰的像片。用于红外遥感的传感器有黑白红外摄影、彩色红外摄影、红外扫描仪和红外辐射计。 红外遥感技术(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利用电磁波谱中8~14μm热红外波段本身和在大气中传输的物理特性的遥感技术统称。所有的物质,只要其温度超过绝对零度,就会不断发射红外能量。常温的地表物体发射的红外能量主要在大于3μm的中远红外区,是热辐射。它不仅与物质的表面状态有关,而且是物质内部组成和温度的函数。在大气传输过程中,它能通过3-5μm和 8-14μm两个窗口。热红外遥感就是利用星载或机载传感器收集、记录地物的这种热红外信息,并利用这种热红外信息来识别地物和反演地表参数如温度、湿度和热惯量等。 红外遥感探测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环境研究动态化以及资源研究定量化,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例如在水质监测、裸土湿度、遥感考古、赤潮遥感监等等,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生活的进步,。下面将简略介绍这几项技术。 1 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1.1 水体遥感监测原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机理是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有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这些光谱特征体现在其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反射,而且这些光谱特征能够为遥感器所捕获并在遥感图像中体

遥感原理复习资料

遥感原理试题(1) 代码:428 一、名词解释(40分,每题4分) 1、维恩位移定律 2、光谱分辨率 3、发射率 4、合成孔径雷达 5、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6、成像光谱仪 7、主动遥感 8、航空遥感 9、数字图像 10、航片数字化 二、选择题(20分,每空2分) 1、下列遥感卫星中,图像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是() A 、IKONOS B、LANDSAT7 C、QUICKBIRD D、SPOT5 2、下列遥感传感器中,图像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是() A、MODIS B、MSS C、TM D、HRV 3、下列遥感卫星中,由印度发射的是() A、NOAA B、EOS C、CBERS D、IRS 4、太阳辐射的峰值波长位于()波段 A、可见光 B、近红外 C、远红外 D、微波 5、常温地物发射辐射的峰值波长位于()波段 A、可见光 B、近红外 C、远红外 D、微波 6、干涉雷达的英文简称是() A、SAR B、INSAR C、DINSAR D、LIDAR 7、彩色遥感图像的三原色是() A、红黄绿 B、红黄蓝 C、红黄青 D、红绿蓝 8资源卫星一般选择太阳同步轨道,是为了() A、保持大致相同的比例尺 B、保持大致相同的光照条件 C、形成较大的区域覆盖 D、方便轨道控制 9、SPOT HRV图像的成像方式是() A、摄影 B、线阵列CCD C、面阵列CCD D、光机扫描 10、下列软件中()不是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A、PCI B、ENVI C、MAPINFO D、ERDAS 三、简答题(60分,每题10分) 1、大气对太阳辐射主要有哪些影响?设计遥感器时如何考虑这些影响? 2、光机扫描仪成像与线阵列CCD成像的比较。 3、微波遥感的特点? 4、简述遥感数字影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例举一种增强处理方法,说明其原理。 5、什么情况下需要对遥感图像进行灰度重采样?例举一种重采样方法,说明其原理。 6、航片和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目视判读需要用到哪些判读标志?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 1、遥感的概念: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想接触,从远出把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极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系统包括:目标物的电磁波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接收、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遥感的类型:(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UM之间);可见光遥感(0.38-0.76);红外遥感(0.76-1000);微波遥感(1MM-10M);多波段遥感;(3)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4、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探测;(2)时效性;(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4)经济性;(5)局限性。 5、辐射测量 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单位是W; 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单位:W/M2,S为面积; 辐照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是W/M2,S为面积; 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是W/M2,S为面积。 6、斯忒潘-玻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公式: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公式: 7、例题:P23 8、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9、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 0.3-1.3U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1.5-1.8UM和 2.0- 3.5UM,即近、中红外波段。 3.5-5.5UM,即中红外波段。 8-14UM,即远红外波段。 0.8-2.5CM,即微波波段。 10、遥感平台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根据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可以分为气象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和海洋卫星系列。 11、低轨: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高轨:指地球同步轨道,轨道高度36000KM左右,绕地球一周需24小时。 12、气象卫星系列:美国NOAA卫星、GMS日本葵花气象卫星、FY中国风云气象卫星。陆地卫星系列:陆地卫星(Landsat):共发射7颗,5和7仍在运转工作,设计寿命6年。轨道是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分为5个波段。主要成像系统有:MSS(多光谱扫描仪)、ETM(增强主题绘图仪)、TM(主题绘图仪)。 斯波特卫星(SPOT):发射5颗,主要成像系统有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高分辨扫描仪HRV、高分辨几何装置HRG、高分辨立体成像装置HRS)。轨道是太阳同步圆形近极地轨道。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高分辨相机CCD、红外多谱段扫描仪IR-MSS、广角成像仪WFI。轨道是太阳同步近极地轨道。 快鸟卫星(Quickbied):多光谱波段1(蓝色):0.45-0.52,分辨率2.44M;波段2(绿色):

遥感知识点综合

中科院博士遥感入学考试 1995年博士生(地学分析)入学试题 一、简答题(40分) 1.遥感地学评价标准。 2.LandsatTM数据特征。 3.我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主要通道及特征。4.遥感信息处长合分析。 二、问答题(任选二题,60分) 1.评述我国遥感应用的发展特点。 2.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3.举例说明遥感在地学研究中应用与作用。4.遥感监测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199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遥感地学分析) (任选四题,每题25分) 1.遥感地学分析及其意义 2.遥感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特点 3.论述遥感在全球变化研究中作用 4.遥感信息增强方法 5.专题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与应用 2000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RS) 遥感概论 一、简答与名词解释: 1. 混合像元(98) 2. 高光谱(98) 3. 监督与非监督分类(97) 4. 最大似然法(97) 5. 纹理特征用于信息提取(98) 6. 主成分分析(99) 7. TM的七个波段(97) 8. 高光谱遥感(99) 9. 遥感影象的特征(99) 二、论述 1.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公式及应用。(98) 2. 结合工作,谈遥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99) 3. 遥感地学评价基础。(97)

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生入学考试RS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 1.高光谱遥感 2.空间分辨率 3.大气纠正 4.色度空间 5.小波变换 二、论述题(任选三,每个25分,共75分) 一、微波遥感的成像机理 二、多源数据复合的方法及关键技术 三、遥感的发展及前沿综述 四、结合你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 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RS) 一、名词解释(20分) 五、波谱分辨率 2. 密度分割 3. 全球定位系统 4. 遥感制图 5. 监督分类 二简答(40分) 1. 多源数据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 2. 雷达遥感的主要特征 3. 纹理特征提取的方法 4. 遥感信息地学评价标准 三问答(40分) 1. 成像光谱仪的基本原理 2. 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 3. 结合您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 中国院遥感所XX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遥感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 ?地物反射波(光)谱 ?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 ?基尔霍夫定律 ?瑞利散射 ?大气窗口 ?分辨率 ?辐射亮度 ?维恩位移定律 ?高光谱 ?小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