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庄子秋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
•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一书共 有52篇,流传至今只余33篇:内篇7篇, 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逍遥游》、 《齐物论》、《养生主》等篇表现了庄子 恬淡寡欲、不慕名利的个性,肯定了人与 物的独特意义,其思想广为后世传诵。
老庄之别
《老子》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庄子》 的中心,则是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 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在作者看来,最 理想的社会是上古的混沌状态,一切人为的制度和 文化措施都违逆人的天性,因而毫无价值。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
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 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庄子出于山,舍 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享之。竖子请 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 “杀不能鸣者。”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 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 间。”
庄 周 梦 蝶
冯友兰先生曾有“人生四境界说”。 自然境界:层次最低的人生境界。“行乎其所不 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是一种自然的、生物 学意义上的生活。 功利境界 :生活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对自己的 行为已有清楚地了解。但这种了解仅限于自身,所以 “为自己谋利”是生活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特 征。 道德境界: “尽伦尽职”是这一境界者 的特征。冯友兰把这一特征概括为 “行义”,即“为公”。
庄子小故事
庖丁解牛
别人解牛用坏了无数刀,庖丁那把 刀用了19年还像新的,没有损坏,原因 何在?因为他了解牛的结构,知道哪里 有缝隙。别人是劈,他是割。解牛是庖 丁的职业,因为了解全牛(社会),所 以他可以不损害自己(刀)。这故事告 诉我们,生存是需要智慧的。
无用之用
“处于材与不材之 间”,便是庄子的生 存智慧。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 常以无事。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 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 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二、庄子的生平思想
庄周,宋国蒙(今 河南商丘县东北)人。 因曾隐居南华山,唐 玄宗时追号为南华真 人。生活年代与孟轲 相仿,可能年岁略小。 只做过地位卑微的漆 园吏。
• 据《庄子》中记载,他生活贫 困,住在穷闾陋巷,困窘时织 履为生,弄得面黄肌瘦。但据 说楚王派人迎他到楚国去做国 相,他却拒绝了,说是做官戕 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 生活中自得其乐。
庄子·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 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 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 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 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 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 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庄子其文
庄子既是哲学家,又富于诗人气质。 庄学的后人,也受他感染。因而,《庄 子》这部哲学著作,充满了浓厚的文学 色彩。并且,其文章体制也已经脱离语 录体的形式,在文学意义上,它代表了 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庄 子》的一大特色。在表现手法上,许多篇 章,如《逍遥游》、《秋水》等,几乎都 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 事联缀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这些故 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这就超出 了以故事为例证作比喻的意义,而成了一 种思维方式。而且,作者的想象奇特而丰 富,古今人物、骷髅幽魂、草虫树石、大 鹏小雀,无奇不有,千形万状,出人意表, 迷离荒诞,使文章充满了诡奇多变的色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章二十五)
《老子》的思想
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 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 之。”(章七十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之所伏。 (章五十八)
《老子》的思想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 理想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 言之教。(章二)
庄子小故事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二位 大夫前来聘请他:“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 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 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 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 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用竹箱珍藏神龟,用锦 缎盖着,供奉在庙堂上。请问二大夫,此龟 是宁愿死后留骨而尊贵,还是宁愿活着时在 泥水中拖着尾巴行走呢?”二大夫道:“自 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 “二位大夫请回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 行哩。”
天地境界:这种人的行为已非停留 在“行义”,而是“事天”。具有这一 境界的人,对宇宙人生已有完全的了解, 因此,“天地境界”可使人的生活获得 最大的意义,使人生具有最高价值。
普通人大抵处于第一、二境界; 孔子、孟子、墨子等人,属第三境界, 而庄子是天地境界中人。这一境界中人 凤毛麟角,一个原因是,普通人连生存 都是极大的问题,根本不可能无视生存 问题而去追求最高境界。
• 老庄的道家思想 • 庄子生平思想 • 《庄子·秋水(节选)》赏析
一、老庄的道家思想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 阳,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 “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时 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 创始人,作《老子》(又称 《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
一、以“道”为核心。
“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老子》 中出现 了七十多次。老子认为“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 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 律。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 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 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 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 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 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